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2024-08-08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通用9篇)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1

说起长城,它虽然没有颐和园那样精巧雅致,也没有故宫那般金碧辉煌,但是它那恢宏的气势,长龙的神韵使它成为了历史的宝贵遗产,享誉世界,举世无双,不仅如此,长城还是这个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修建了20xx多年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说起长城,我们一定听过许多关于它的传说,比如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喜良和孟姜女的遭遇让人同情。据记载,秦王使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修筑长城,而且当时没有任何机械,所有的劳动都要靠人力,再加上工作环境是如此恶劣,周边都是崇山峻岭,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筑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2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薯条产品在世界上开始迅速发展,由1985年的全球年总产值不足30亿美元,发展至今,其年度总产值已达180亿美元以上。

世界薯条发展概况

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薯条加工商均来自北美的跨国公司,其所占世界薯条市场份额百分比为:加拿大(McCain)麦肯31%、美国(Lamb Weston)蓝威22%、美国(Simplot)辛普劳1 2%,其它厂家共占35%。这三大公司的辖属工厂遍布世界四大洲的各马铃薯主产区。另外,在薯条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还有荷兰两大公司:爱味客(Aviko)和范菲兹(Farm Frites),在欧洲马铃薯加工业名列前两位。这归功于荷兰马铃薯产业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种薯品种研发培育和向世界80多个国家的种薯出口;世界领先的马铃薯仓储系统与输送设备技术的专业性,保证长年向马铃薯加工业供给高质量的原料;马铃薯加工生产线设备占全球设备生产总量的50%。

在亚洲,2007年日本薯条年出口量大约在244吨,出口额约75万美元。韩国和东盟国家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原因,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少,产量低,所以薯条以进口为主。据业内人士的市场评估,东南亚薯条市场容量是中国的七倍。

2007年,中国薯条在世界上的出口额是1139万美元,出口量是11626吨,出口排名第14位。中国是马铃薯种植世界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薯条的进口大国。据2008年统计数字,中国国产薯条总量约7万吨,而进口薯条总量为8万吨。这一数字表明中国薯条加工企业严重短缺。中国现有薯条加工企业五家,其中一家是外资企业,一家是合资,还有三家民族私营企业。消费市场上,在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引导下,薯条加工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容量。

加工薯条的原料要求

薯形: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无病虫害;

薯香味:纯正;

干物质含量:20%以上;

含糖量:低于0.25%;

蒸煮性:较耐蒸煮并且不松散;

薯瓤颜色:根据用户要求,可以使白瓤薯,淡黄瓤薯或黄瓤薯。

Data source数据来源:Comtrade HS data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

常规来讲,满足上述要求的品种都可以用来加工薯条。目前中国常用的加工薯条品种有夏波蒂、菲乌瑞特/荷兰7号(国内名称)、布尔班克、津引薯8号、阿格瑞亚等等。其中前三个品种种植较普及。国内育种品种的种植还不够普及,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快速引进专用薯品种和扩繁技术,保护品种产权,推动马铃薯加工业发展。

这些品种的亩产量,如果采用传统人工种植方式,垅内空间窄小,产量受限,通常每亩仅产1.5~2吨;而采用成套机械化种植产量可以达到亩产3~4吨。采用机械化种植的另一优点是符合加工原料的品质一致性要求。而小面积种植会产生因地块不同而造成的质量、干物质含量等的不同,对加工薯条过程中产品的均一性有很大影响。

各品种种薯根据生长期的不同,分为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运用品种的这一特征,可以使生产线原料供给时间延长,降低储存空间。

种薯的脱毒和防毒都是必要和高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原料储存良好的必要因素。目前英国率先实施马铃薯储存乙烯气体保鲜系统的许可证管理,其优点是品质保存好,在储间内不发芽,同时也不影响种薯种植时的发芽;由于采用乙烯气体所以马铃薯本身和储间内无残留。欧盟也预计在本年度开始实施乙烯气体保鲜系统并计划在未来禁止CIPC抑芽剂的使用。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3

上一次是斯诺,也是美国人,在1936年,他到延安,找的是毛泽东。同样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不同的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引发了西方热血青年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而70年后的库恩,却引起西方媒体对其客观性的质疑。问题的焦点是中国不可思议的巨变。

但有一点库恩和斯诺命运是相同的——他们都成为了中国领导人可信赖的好朋友

刚进入2009年,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来到北京,为他的新书《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做宣传。此书的英文版将在2月由约翰威立出版社在全球发行。

这是他第二本引起中国媒体关注的图书,此前一本书是2005年出版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因为《江泽民传》一书,库恩,这位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人,在中国进入了拥有广泛知名度的中国领袖传记作家的行列。同时为人所知的还有他的其他身份——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全球体育、传媒和娱乐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等等。

1989年,应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邀请,作为投资银行家和科学家的库恩第一次来到中国。自那时起,库恩就在重组、并购、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媒体、文化、中美关系、外交事务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向中国政府提供咨询。

库恩为中国所做的事情让他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高层人脉,并因此获得信任,这从《中国30年》长达300多人的致谢名单上可见一斑。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都是库恩的采访对象,300多人的采访名单上还有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各省市区地方大员和国有大企业老总以及各行业的精英。

因此,《中国30年》一书,与其说是一个美国人眼中改革开放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本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她的领导人的书。书的序言中,库恩明确指出,“本书的主旨在于,对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给出证据,并且作出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库恩会在书中着重解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我通过这本书关注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为的是达到两个目的:回击中国威胁论,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采访时,库恩清楚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写作意图。

“在不开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媒体已经问过你,为何《中国30年》一书很少触及中国的负面问题,你的回答是平衡很重要,但是真实更重要。问题是,如果不触及负面,是否有损于真实性?

库恩:在一定程度上,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要指出的是,我的书稿涉及中国许多问题,包括收入不均、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我还花了许多笔墨来写腐败问题。

我这本书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向他们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中国领导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会从一个宏大的角度,把中国的负面问题放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背景下来看待。总的来说,中国取得的成绩多于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成绩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还有待于认识到中国的成绩。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王洛林对你说:“中国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外开放推动的。”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库恩:我采访王洛林先生的时候,觉得他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好。在我看来,中国改革的步骤,首先是思想解放,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然后是开放,开放后才认识到世界发展的规律,把这些规律引进中国,然后进行改革。

但现在有些中国人说,中国可以在不开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的精神和自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变,算不上30年中国最根本的变迁。你在《中国30年》中指出,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最重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精神的转型,还有越来越广泛深入的个人自由。能具体谈谈你理解的中国人的精神转型吗?

库恩: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们的思想而不是物质财富。从50年代的反右斗争,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导致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人们彼此之间非常害怕,父母和子女相互提防,夫妻间也小心翼翼,人们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像自然界,如果一个动物遭受电击的话,它就会有一种本能的谨慎,套用一句中国老话,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再看看今天,现在人们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甚至是政治笑话。今天的中国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充满了自信,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的精神和自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30年》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对中国标语文化的观察。你认为,尽管今天市场取向的格言传递的信息与过去激励革命的格言完全不同,但沟通的方法是一样的。可否这样理解:经过30年的变迁,中国人的思维虽然发生了变化,其实是不彻底的。请谈谈这个话题。

库恩:这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你讲的不彻底性是从变化的过程来看的,我更加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过程,这是我们俩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不一样。在我看来,现在(标语)内容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的确是通过标语激励民众的,过去的标语诸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资本主义”,现在虽然仍运用同样的方式,但它的内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在海尔看到的是“绝不对市场说‘不’”。

当然,从长远来看,转变的过程没有完成,我对此也不太满意。但应该看到,中国还在继续变革之中,如果步伐过快或是方式过激,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现在中国政府正用一种人们熟悉的方式来做这种巨大的改革,我是非常赞赏的。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中国社会各界,关于30年的回顾做了许多文章,弥漫着一种缅怀的情绪在里面。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情绪的?

库恩:8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的是一场巨大的转变。改革的效果在80年代才出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和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时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人们经历的情感变动是巨大的,所以人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缅怀80年代。

相比于今天,人们也在谈论政治改革,但这种改革与中国社会现实更贴近,比如胡锦涛主席强调提高党内透明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许,今天人们对政治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天中国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注意到,对于中国来说,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你在书中也提到了一些现象和事件,而你个人正是1989年来到中国的,对于80年代和90年代整个中国气质的变化,你如何评价?

库恩:从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始从农村进入城市,导致了通货膨胀,引发了一些问题,对于改革步伐问题,中国共产党内有些争论,后来学生开始上街游行,造成了一定的动荡。

我正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国的。当时人们对政治非常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我对中国的兴趣。

的确,当时的中国人充满激情,但人们对现实认识不足,思想相对超前。在我看来,这种80年代的激情有一些天真的成分。当然,如果我自己处在80年代的中国,也可能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

而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我对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和将来的领导人都持有乐观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 有学者说,从毛泽东时代到胡锦涛时代,中国正在由强人政治向常人政治转变。你如何评价胡温领导集体?

库恩: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再到江泽民时代和胡锦涛时代,中国确实是从强人政治走向常人政治。毛泽东逝世以后,一个常人是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的,中国需要一个强人。正是邓小平使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

江泽民时代,中国向正常国家转变,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

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是应运而生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同,领导方式当然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胡锦涛这一届领导集体充满了智慧,我尤其赞赏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这个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科学的政治思想,同时对中国当下复杂的问题有很强的适用性。

中国新闻周刊:十七大之后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大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岁月中接受高等教育并成长起来的,他们基本都是你的采访对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认为他们与老一代领导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库恩:江泽民之前的中国领导人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江泽民这一代领导人,既经历过革命年代,也经历了50年代和文革时期,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领导人。

相比中美两国领导人,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一个笑话:美国的领导人大多出身于律师,而中国则是由一些科学家或工程师担当领导人,中美两国领导人不能更好地交流,不是文化上的差异,而是律师和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障碍。

当然,我不是说工程师和科学家当领导人不好,但一个国家不能全都由工程师或科学家担当领导。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现任领导人更加多元化,他们有学经济的、有学法律的,而且大多数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甚至还有博士学位,他们高度职业化,大都管理过两三个省份,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领导人经历了文革,对中国的问题有很清醒的认识。他们会直面中国自身的问题,不会对中国采取革命式的手段,只会进行渐进式的、考虑周全的改革。他们参与国际事务,不会过分强调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我对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和将来的领导人都持有乐观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中国的政治,你在书中肯定地指出,“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但也有人认为随着各利益阶层的分化,中国共产党所遭遇来自利益协调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而同时这个党自身也面临诸如腐败等挑战。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自我管理的欲求?

库恩:西方很多国家总是批评中国的政治体制,批评中国的一党执政。在我来看来,如果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能做到提高透明度,其民主程度甚至比多党政治但没有透明度的国家更强。

一个社会,需要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让它们在市场条件下良性竞争,这非但不会造成社会的分裂,反而会维护社会稳定,帮助政府管理社会。

中国政府应该鼓励这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形成一种体制化的制度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自我管理。比如工会组织,帮助工人与企业进行谈判,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在与中国领导人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大力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帮助中国政府来管理社会,以共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篇4

长城修筑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了,知道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经过多个朝代的修缮,才有了现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万里长额。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人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站在长城上,极目远望,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连绵起伏,让人心旷神怡。

清晨,站在长城上远眺,你会发现一片一片的雾,映衬着长城,犹如在仙境一般,无比快活。

黄昏又是不一样的景色,余晖下的长城泛着黄澄澄,金灿灿的颜色。恍然之间,竟会一种在打仗的感觉,莫名的亲切,温暖。在金色余晖下,望着那古老的长城,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有人说万里长城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夕阳下的往里长城。

正如《沁园春·雪》赞叹的那样“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追溯到古代,还有杜牧的“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5

游览长城,亲眼目睹他的雄姿风采,是我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去年暑假,妈妈帮我圆了这个梦,带我去北京游览长城。

清晨,我们乘上开往八达岭的汽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十几分钟后,已经能望见灰蒙蒙的山了,随着汽车的疾驶,山越来越近了,在群山峻岭之间,我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飘带,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就是长城,因为离得远,所以像一条白色的飘带,汽车不停地行驶着,离长城越来越近了,我看的清了,看清了长城两边,锯齿形的边缘和中间的走道,好长好长,望不到头,瞧不见尾。我兴奋地高喊起来:“我看到长城了!真长啊!”妈妈告诉我:“这儿只是一段,要知道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一万多里呢!”

汽车过了居庸关,停在了长城脚下,我们来到登长城的入口处,我抬头向左看去,左边的城墙像一架起起伏伏的天梯,没有尽头,好雄伟!好险峻啊!向右看,我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只见城墙盘旋,陡峭,蜿蜒起伏,一个个烽火台像是叠罗汉,最高处的烽火台与天相连,显得更加雄伟,更加险峻,我迫不及待地登上西侧的城墙,开始向上攀登。我一鼓作气,沿着起伏的城墙,来到了第三烽火台,我站在烽火台前,向四周观望,从这里可以看到八达岭长城的全貌。回头看来路,仿佛就在脚下。这时,登长城的入口处的游客变得很小很小。向前看,要高高仰起头才能看到最高处的烽火台。向远看,城墙绵延曲折,起伏蜿蜒,一直通向天边。向两侧看,长城下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草原,太壮观了!脚下是大块青石铺成的路面,两边都是青砖砌成的围墙,上面是锯齿形的城垛。

我突然感到自己站在腾飞的龙背上,蜿蜒曲折的城墙是龙的身子,一块块青砖是龙身上的鳞片,周围的城垛是龙的鳍,最高的烽火台是高昂的龙头。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6

兵马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发现震惊世界,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秦兵马俑坐西向东,而这个方位在秦汉时期是最为尊贵的,它的位置在距离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现已挖出的三坑成品字形排列,1号坑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总体呈长方形,四面都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2号坑和3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其中。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在挖掘出的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1978年法国前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八大奇迹,而且秦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陶勇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姿态各异,个性鲜明。

坑里的兵马都是由陶土烧制而成,但经过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剥落掉色,只剩下我们看到的陶土色,虽然经历了余年的沧桑,但仍杀气腾腾,威风凛凛,简直就像一只复活的军团,只见他们军容整齐,气势雄伟,且每一名士兵的表情都无比威严,但又充满了杀气,前锋行动敏捷,中军浩浩荡荡,后军紧随其后。在这人喊马嘶,尘土飞扬中,秦国的虎狼之师,让六国军队闻风丧胆。

再看左右两坑的陶俑,虽然不如中间的陪葬坑的面积与规模浩大,但陶俑的栩栩如生,却让人赞叹。

只见有的士兵正紧握双拳,待命出征,有的双眼凝视远方,仿佛正在想念家人,有的目光坚毅,神态端庄,分明在暗下决心,誓为统一天下而战……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7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付于武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 没有人, 什么都谈不上。如何培养人才, 如何能让中国的汽车工程师快速成长, 这是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汽车工业近10年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导致人才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的任务是由大变强, 而做强的根本是需要有强大的汽车人才队伍支持。

因此, FISITA 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在中国召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中国的汽车工程师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汽车工程师同场交流, 互通有无, 相互学习, 从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本刊节选开幕式上嘉宾的精彩致辞, 以飨读者。

万钢: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五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更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攻坚期, 在这样的形势下, 中国需要整车、电池、电动机、能源、材料以及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在一个开放合作的大环境下共同努力, 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五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 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十二五”电动汽车专项规划提出了要发展以电动机来提供驱动的纯电动发展方向, 明确了以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 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等关键技术, 相关的标准、能源和示范三大基础平台所组成的新“三纵三横”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技术路线, 经过科技界和产业界半年多的研究和论证, 这一条路线被全行业普遍认可。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 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融合和协调互动。在电动汽车科技创新的过程中, 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要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和共性技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新能源汽车涉及众多新的学科、新的技术和新的部件, 其试验测试的方法和需求都十分旺盛,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以及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对现有的科学仪器、检测设备、试验平台和标准信息方面开放共享, 积极地为企业, 特别是为中小型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四是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应用示范, 创新商业模式, 加快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坚持公交优先的基本原则, 扎实推进和扩大公共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示范。除了立足于当前技术进展和商业运行的经验, 还将在出租、租借、城市物流等方面, 拓展以小型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商业化运行。在试点城市中, 要系统全面地规划并建设与车辆示范运行相适应的能源供应体系, 在示范运行当中不断地因地制宜拓展和创新商业模式。

五是加强电动汽车方面的国际合作, 加强在电动汽车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示范运行以及商业模式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来, 在联合国清洁能源部长的会议机制下, 中国启动了电动汽车示范国际合作, 和德国、美国建立了电动汽车战略合作的政府间多部门合作, 以后这些国际合作还将继续深化和提升, 积极推动国内外在政策、机制、标准、测试、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等支撑环境方面政府间的深层次合作。

苗圩:加大合作广度与深度, 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 从2000�2010年这10年间, 汽车产销规模平均保持年增长20%以上,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期, 2012年前10个月, 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4.56%和3.56%, 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将会超过1900万辆。在这10年当中, 汽车产业集中度也在明显提高, 2011年有四家汽车企业产销量超过200万辆, 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62.9%, 销售排名前10位汽车企业共产销1609万辆汽车, 占汽车总销量的87%, 产业集中度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缸内直喷、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内燃机节能技术, DCT、CVT高效变速器技术, 以及轻量化、低阻轮胎等多种节能技术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005年, 我们刚刚开始实施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目标时, 乘用车新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是9.5L, 经过两个阶段的努力, 到2011年, 仅用六年时间乘用车平均油耗就已经降到7.5L, 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我国的汽车产品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06�2011年年均出口量平均增长21.3%, 超过汽车销售量的增长速度。2012年前三个季度整车出口达到76万辆, 同比增长22.9%。出口额达到557亿多美元, 同比增长11.2%, 全年整车出口有望突破100万辆目标。同时自主品牌的汽车开始小批量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海外设厂和并购开始起步, 少数企业开始有目的地收购国外企业核心资产, 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合资、合作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对中国的汽车企业而言, 一是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吸引外资, 投向中国市场,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一定要把走出去当做一个战略来抓, 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将目前以贸易型为主汽车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向以投资型为主的出口。以在当地建厂的方式来实现更大的发展, 同时还要支持鼓励骨干企业在境外建立零部件、整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在当地加快产业的布局、产品的布局和营销网络的布局。同时要加强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政策法规法律的研究, 建立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机制, 提高国际化的经营水平。

二是要加强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告别超高速增长的10年之后, 汽车产销以个位数年增长可能是一个常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仅靠简单增加花色品种来扩大销量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企业要生存, 要发展, 要做大做强, 不能再主要依靠市场的增量, 而是要靠实力来挤占市场的份额。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才具有核心竞争能力,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努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建设更加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 包括中外合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努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同时, 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通过企业间的知识产权交叉许可、转让等市场行为在竞争当中取长补短, 在合作当中沟通发展, 促进产业良好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加强标准制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过去讲一流企业做标准, 二流企业做品牌, 三流企业做产品, 标准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过去, 中国的内燃机一直处在被动跟随状态, 而新能源领域截至到目前已经发布实施了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六十多项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 初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在新能源汽车以及传统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的评价、重型商用车油耗测量方法和限值等方面, 我们与欧盟、德国、美国、日本、IEC和ISO等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交流和合作, 促进一批重要的标准制定和修改完善,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这些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增进了解, 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的水准。

另外, 当今的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汽车产品和使用当中的应用。

陈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汽车产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 素有制造业皇冠之称。100多年来, 汽车产业一直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最活跃、最积极的领域之一, 是吸纳和体现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装备的重要载体, 是诸多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加入WTO以来,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双重需求推动下, 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在规模发展上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 而且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倡导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可以预见,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中国汽车市场仍将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在方兴未艾、充满活力的市场上, 汽车产业各方面的创新力量都将大有作为, 也将为世界汽车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张小虞:有信心做好中国汽车工业技术

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是我国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 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 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年产销量已连续三年名列世界第一, 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世界汽车产业正面临全球经济艰难的复苏和资源环境约束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 本届汽车工程年会以“更绿色、更安全、可持续——低碳时代的汽车与交通”为主题, 充分体现了国际汽车界对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高度共识, 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信心。

回首1994年, 第25届FISITA世界汽车工程年会来到中国,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汽车的年产量仅有100万辆, 其中轿车几乎是空白, 在世界看来,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虽然巨大, 但潜力变为现实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然而, 就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里面, 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突飞猛进发展, 汽车产量从占全世界产量比重2.57%, 增长到了22.73%, 期间, 世界汽车产量从5244万辆, 增长到了8103万辆, 在2859万辆的竞争产量中, 中国的贡献为1707万辆, 贡献率为60%。中国的汽车产业让世界刮目相看, 今非昔比。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 要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 还有一系列重大挑战, 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未来若干年, 中国汽车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因此可以预见, 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繁荣, 也必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产业的一大幸事。中国的汽车工业技术发展好了, 世界汽车工业的1/4就做好了, 我们对此有必胜的信心。

徐建一:全球汽车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

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历史, 新材料、新工艺的发明与应用, 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完善, 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始终在推动着汽车工业的持续进步。世界汽车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技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并将永远成为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懈动力。由全世界37个国家汽车工程学会组成的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在全球拥有17.5万名汽车工程师会员, 被誉为汽车技术联合国, 是汽车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与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每两年一届的年会是全球最负盛名的汽车工程技术大会, 吸引着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参与, 是国际顶级汽车技术交流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 为推动汽车技术的全面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世界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时代, 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紧缺、环境保护、道路安全、城镇化建设和人口老龄化等制约性的因素给汽车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 诸多的挑战也成为了汽车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推动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为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届FISITA年会的主题是“更绿色、更安全、可持续——低碳时代的汽车与交通”, 这一主题继承了汽车工业不断创新与变革的发展理念, 适应了广大消费者与时俱进的市场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与深化,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市场正逐步成为推动世界汽车产业持续进步的新生力量。作为新兴汽车市场代表的中国, 2011年产销超过了1800万辆, 世界市场份额超过了24%, 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世界汽车市场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汽车市场因其地域广阔, 消费群体层次众多, 相对复杂的气候与使用环境等因素, 对汽车设计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这不仅需要中国汽车工程师进行深入地研究, 也需要世界优秀汽车工程师的广泛参与。中国需要了解世界, 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 在中国北京举办FISITA2012年会, 就是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汽车产业, 让大家进行深入广泛地交流、学习, 共同促进中国与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 全球汽车工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以及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在这关键时刻, 第34届FISITA工程年会暨展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无疑将为汽车工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巨大的推动力量, 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前进道路。

Ted Robertson: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在过去的10年当中,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汽车行业不断迅猛发展的国家。在过去的10年当中, 西方国家的汽车行业不得不对自己进行调整, 才能够很好地应对已经发生的新变化, 所以世界汽车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一次我们在北京召开FISITA年会, 是因为我们在中国, 在北京看到北汽集团以及其他的一些汽车公司在过去几年当中发展非常迅速, 世界需要中国的市场, 也需要中国的技术。

1.汽车产业必须面对能源与环境挑战

在整个世界汽车行业当中, 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变化、新的挑战, 比如城市化和对于动力能源新的要求, FISITA是在促进全球汽车工业这样大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 通过我们不断地分享汽车工程师之间的技术, 进行有关的交流, 共同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2012年的年会上, 我们同样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工程技术精英, 同时帮助我们去了解消费者、政府以及各利益相关方, 探讨如何在接下来的10年中重塑汽车工业。2012年年会的主题是“更绿色、更安全、可持续——低碳时代的汽车与交通”, 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上, 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 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有更绿色、更安全、可持续的汽车来满足大家的需求。首先是在汽车能源方面的重要变化, 对于汽车动力的使用和设计也带来了新的课题, 而且在城市交通中, 它的移动性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2.三大挑战不可回避

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多地转向城市生活方式, 在接下来的10年中, 家庭收入将继续增长, 而且人们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汽车用品, 这当中最明显的就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交通意味着我们需要能源, 根据IEA预测, 全世界到2030年之前将需要增加40%的能源供给才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到21世纪中期, 对于汽车的需求将会增加一倍, 这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 也会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现在我们可以看到, 各国的政治家都在讨论如何去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工程师, 我们需要找到创新的方式, 向社会提供更有效率、价格可接受的企业, 安全和可持续的交通以及交通能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开会, 汽车工业的未来将会通过技术和创新来加以保证。

我们都知道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首先就是电气化, 这是我们过去所努力的方向, 它将会改变整个汽车工业, 但是没有人能够确定是在什么时间, 在多大程度上来实现这样的变化。

第二个挑战, 就是通信技术的使用。通信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对于我们所使用的汽车这个交通工具, 还是对于我们在路上的行驶方式。

第三个挑战, 就是安全性。它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并将持续至未来。

后记

相隔18年, 一个国家两次年会,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市场、汽车人才积累、汽车科技成果乃至行业发展信心都有着天壤之别, 对中国、对世界汽车工业都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1994年,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134万辆, 其中以商用车辆 (货车和客车) 居多, 轿车25.08万辆的消费市场不到总量的10%;中国汽车技术、人才积累和科技成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2012年,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高速发展成为一个和世界对话的开放市场, 超过1800万辆的年产销量预期有望再居全球首位。

中国世界各国介绍 篇8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The 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1993年发起组织,每两年竞赛一次。要求参赛国地理学会在本国组织针对16岁以下在校学生进行区域或全国范围的国家地理竞赛,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

一、我国大陆地区参赛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举行过三次全国比赛。

第一届中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九届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于2009年3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张源、北京汇文中学的梁禹澄和济南舜耕中学的吕骁分获前三名,获得代表中国参加2009年7月在墨西哥举办的“第九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但因2009年4月到夏季,墨西哥发生H1N1流感而没有成行。

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于 2010 年 11 月 20 、 21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获得前三名的是北京汇文中学的郑伊辰、吴雨桐和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伍子悦,他们获得代表中国参加 2011 年 7 月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资格。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组长王民教授为领队,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秘书长蔚东英博士为参赛指导兼翻译。中国队虽首次参加,但三名同学团结一致,取得较好成绩:笔试成绩在17个队伍中位于第九,地理挑战活动成绩位于第十四。

第三届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暨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办选拔赛,选拔赛附加赛于2013年5月4、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十名学生最后的总成绩由初赛、附加赛笔试和现场答题三部分成绩相加得出。经过两天激烈的比赛,来自湖南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的黄博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李好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邹建伟分别获得前三名,他们代表中国参加2013 年7月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并在十八个队伍里位于第十三名。

二、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形式与内容

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比赛先进行初赛,包括笔试、地理挑战活动两个部分。初赛两项结束后,按照得分排出名次,前三名的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并作为美国当红电视竞猜节目“危险之中!”的一期进行转播。

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2013年7月28~3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共有18个队伍参加。笔试有45道选择题(每题2分),1道看图回答(10分),一道排序题(10分),一共110分,小组三人一起回答,只计算团体成绩。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世界地理内容,如中国哪条大河泥沙含量最大?俄罗斯矿产资源储量最大的是什么?看图题给出非洲的国家空白图,要求写出非洲粗钻石前五名产量国家排序,并将这五个国家填在空白图上。对于我们来讲,这样的题目比较熟悉。也有的题目与历史结合,如波兰团结工会起源于哪个城市?它的领导人是谁?概括讲,笔试题较注重国家等地理事像的位置、分布,注重历史与地理结合等。

与笔试题相比,地理挑战活动确实具有挑战性,也更突出地理学的特点,往往与比赛所在地的特点有关。如2011年的比赛是在旧金山动物园里,进行类似定向越野,寻找不同的动物,观看解说牌,了解动物的分布知识等。今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一届(美国)国家地理世界锦标赛,地理挑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居住地的景观说明了我们是谁——什么文化景观造就了圣彼得堡”,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概念:文化景观——人类在景观上的印记,它可能是有形的,如房屋、标语、道路、教堂、雕像、食物等;也可能是无形的,如语言、音乐、气味等。文化景观告诉我们,人们重视的是什么,如何表达自我或怎么看自己、过去与未来。

任务:各小组探索圣彼得堡地图中红线内的区域,将看到的典型城市文化景观记录下来并加以解释。之后,每个小组要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汇报。需要各小组找到并拍照的三个重要历史坐标为:彼得与保罗大教堂(建于1712—1733年)、冬宫(建于1754—1762年)、古战船船头纪念柱(建于1810年)。

此外,每小组还要拍摄另外至少七个反映圣彼得堡的典型文化景观。各小组汇报时,只能使用10张照片。

每小组会拿到一张圣彼得堡城市地图,上面注明三个重要历史坐标、所住饭店位置,红线标明活动边界,每小组须在边界内活动;每小组会拿到一台数码相机、圣彼得堡游览手册(英文)、纸张和笔。也可使用自己母语写的圣彼得堡游览手册,一定要使用所发数码相机,不可使用其它材料或电子装置。各小组在每个地方所拍摄的照片,必须有两个小组成员在内。

暗示:最佳的汇报要包括你认为造就圣彼得堡的不同文化元素。

汇报:各小组必须在下午12:30以前回到住宿的饭店吃午餐,并共同制作汇报稿,每迟到两分钟扣一分(9:30出发)。下午1:30以前,各小组要筛选照片,删除不使用的照片,将相机连同选择的10张照片(3张指定照片和7张自选照片)交给竞赛工作人员;各小组完成10张照片的汇报稿。下午2:45进行各小组汇报,每小组选一个发言人,用英文进行该组圣彼得堡文化景观的阐释说明,限时5分钟。

汇报由所有小组协调人和两名竞赛裁判评分,分数以平均分计算。

评分标准:包括任务中所有必要元素;包括各种不同典型文化景观;简要说明每张照片如何表现文化景观;证明对文化景观有很好的理解。9~10分为优 ,7~8分为良,5~6分为中,3~4分为较差,0~2分为差。汇报满分为40分。

初赛前三名进入决赛。决赛采用现场问答方式,有七轮或八轮问题,每轮2~3道题。与初赛笔试题相比,决赛主要以多媒体方式出题,有景观题,具体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题;有地图题,如辨认海峡、岛屿、半岛等,还有对同一地理地物不同比例尺的辨认,如半岛,比例尺大分数高,随着比例尺的变小,分数从4分降到2分;有实物题,即拿出一些实物,请参赛者辨认;还有音乐题,即播放有关乐曲,请参赛者回答。概括讲,决赛的题目特色突出、地理性鲜明。

三、世界地理锦标赛的几点启示

1.注重地理感性知识内容

参加本次世界地理锦标赛的人员主要是12~15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阶段。由于这个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初中阶段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如何认识区域地理,感性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的基本材料和基础。了解一个区域,需要记住基本地名和事实,就如同学习历史,一定要知道重要的人名、朝代一样。因为没有基本的地名、事实,地理思考就不可能开展。地理教学的目的包括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地理感性知识,即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包括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启示之一。

2.注重通过真实环境学习地理

本次比赛中,各个队伍在3个小时里,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选择圣彼得堡市内10个景观进行拍摄并加以解释,说明它怎样反映圣彼得堡的历史和文化。这对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是一个挑战,同时告诉学生,地理是“活”的。在三个小时中,印度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商量,一边调查,拍摄几十张照片,有历史古迹、河流码头灯塔、商店、咖啡、博物馆、街边行人等。我国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理解较其它队弱,虽然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度不够。如果把地理学习只当成课堂内、纸面上的学习,是学不好地理的。观察、理解与解释地理事物是学习地理中必需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启示之二。

3.注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介绍 篇9

1.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握手礼是会议、社交、慰问等情况下使用。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2.拱手礼仪

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17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3.鞠躬礼仪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三鞠躬称为最敬礼。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4.拥抱礼仪

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流行于欧美,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5.吻手礼仪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

6.接吻礼仪

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

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嘴。

7.合掌礼仪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8.跪拜礼仪

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9.吻脚礼仪

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是专属于军人的礼节,军人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并拢,指尖触帽檐,两眼注视对方,直到对方答礼才可放下手。遇到长者或者长官时,军人必须行军礼。

10.点头礼仪

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进中继续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用点头礼。

11.碰鼻礼仪

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12.贴面礼

上一篇:研发部保密制度下一篇:小菜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