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

2024-09-03

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通用4篇)

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 篇1

何洁仪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五)课题:昆虫王国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十)课题:七彩虹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说一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听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飞行世界的美;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探秘一——杨利伟叔叔真棒!

1、说一说:你知道杨利伟叔叔吗?

2、议一议:你知道他是怎么飞上太空的吗?

二、探秘二——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

1、说一说:你做过飞天的梦吗?

2、做一做:表演看看,怎么飞天的?

三、探秘三——鸟的特征

1、听一听:听,什么声音?(鸟、飞机„„)

2、说一说:鸟有什么特征?

3、想一想:鸟为什么会飞?

4、猜一猜:飞机为什么也会飞?

四、探秘四——鸟飞的动作

1、说一说:你能说出小鸟的样子吗?

2、做一做:你可以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

五、探秘五——渴望飞行

1、找一找:艺术家创造了哪些会飞的形象?

2、说一说: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像什么?(鸟)

3、想一想:为什么把它设计得像鸟?

4、猜一猜:你觉得它真的能飞起来吗?

六、探秘六——我想飞

1、想一想:我有一天能飞起来吗?

2、画一画:我飞起来了!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从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1、我发现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我会收集资料参与学习吗?我能与同学一起观察交流吗?

3、我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我有梦想吗?

4、我能画出心中的梦想吗?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⑵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段有关海底的小电影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海洋„„)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点、线与色表现作品。⑵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泡泡的造型与色彩变化;由泡泡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幻想与想象。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相互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泡泡水、铁线圈、彩笔或泡泡枪、颜料。教学过程:

(1)首先选择课室外一个场地,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师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作吹泡泡的游戏,然后老师选择三位学生作现场演示吹泡泡并向学生设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的色彩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和提示)

(2)接着让学生根据观察泡泡的形与色并拿起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大小的圆形,最后选出三张作业由学生自评:对作业的感受?优点缺点,为什么?作进行讲解,教师对重叠构成的疏密、色彩搭配作小结。

(3)教师出示有秩序重叠和无秩序重叠组合的几张范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有秩序重叠构成画面产生的美感。

(4)教师提示学生除了用彩色笔表现出圆形和色彩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教师出示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制成的范品让学生欣赏。

(5)教师对印、撕纸贴的制作方法作演示和讲解。

(6)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吹泡泡游戏得到的圆形及色彩启示,分四组以接力画游戏完成作业。利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选择一种方法表现一幅形与色组成的画面。画面形的组合应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美观有趣,可将造型和色彩进行适当夸张和变形。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乐曲和儿歌:泡泡大,泡泡圆,压印撕贴画圆圈。你来吹,我来吹,一二三四一齐吹。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动物形状的。像灯泡,像冰球,好像水果一串串。小朋友,快动手,别让泡泡都溜走。拿纸来,拿笔来,压印撕贴画下来。

(7)小结:学生互相欣赏观摩:

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观察与审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b、学生能在今后的创作绘画中获得启示。c、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d、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初步了解。最后再以吹泡泡游戏结束。

(8)自评要点:我能按要求作好课前准备吗?()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我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吗?()我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吗?()我在活动中有耐心吗?()

(9)课后拓展:从直观中获得形象思维,注重造型、色彩的观察、表现与联想。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表演(听、说、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本课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感受与激趣)

1、听一听: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有小鸟叫声)供学生欣赏,然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2、看一看:教师播放一段小鸟的录像片或展示图片,然后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小鸟?有什么不同的形态和花纹?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喜欢的小鸟的色彩和形态。

4、演一演:教师或全体学生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进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鸟的故事。活动安排:

1、活动一(学习与尝试):

(1)教师出示课题“快乐的小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小鸟的形态结构(头、眼、嘴、身体、翅膀、尾巴、脚、羽毛、色彩、花纹)。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探索小鸟的画法。分小组尝试小鸟接力画游戏。

2、活动二(欣赏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小鸟形态,同时启发学生可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现不同形态、色彩、花纹的小鸟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3、活动三(合作与表现):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大纸上画一群快乐的小鸟。

(2)教师协调各组之间的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扬个性探究型作业,同时鼓励学生添加上背景。

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1)各小组将作品摆放到展示区内,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的乐趣。

(2)学生谈感受体会: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有关小鸟的资料,讲一个小鸟的故事

(五)课题:昆虫王国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昆虫的色彩花纹及形体特征进行造型活动。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中探究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画、撕、摆的多种表现方法与体验合作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合作游戏与分享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以多种昆虫造型与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疏与密;把握“对称”的概念。教学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

2、收集昆虫活体、标本、照片或仿生昆虫的塑料玩具、树枝。

3、有关昆虫题材的美术作品。

4、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教室放置挂满昆虫(纸制成或仿生玩具)的树枝,以树枝为载体进行故事引入(有关昆虫王国的童话或传说)。

2、让学生寻找树枝中的秘密(昆虫),在活动中观察、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害虫和益虫。

二、课堂发展

1、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更加有趣的昆虫形态。

2、让学生模仿昆虫动作与造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昆虫的结构与特征)。

3、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活动。

4、教师巡视与辅导。

三、反思评价

组织评价活动:学生把作品(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挂到树枝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1、寻找更多的昆虫知识或图片。

2、和熟悉的人说一说有趣的昆虫故事。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⑵过程与方法

能与小朋友一起画鱼。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以鱼为主题的纸造型游戏。

教学重点:以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构成游戏,激发小朋友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学习画、摆、剪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1、准备鱼的照片或《海底总动员》动画片。

2、有关以鱼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如图片、邮票、民间图案等),有关音乐。

3、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学生刚进入美术室时,就开始播放《海底总动员》。

2、故事引入:上课铃敲响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影故事。

3、说一说:组织学生说说刚才看到了哪些鱼,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课堂发展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大鱼和小鱼(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头形、体形、尾形、颜色等,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鱼形。在画时注意构图。

2、启发学生注意鱼的画法(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

3、与学生交流各种以鱼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4、布置活动要求(活动具有选择性):

方案一:发挥想象,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鱼,也可以直接在纸上剪出鱼的形状,为它画上花纹,穿上漂亮的“外衣”;

方案二:按学生人数集体或分组直接在长卷纸上作画。

5、教师在黑板上勾画或布置出大海的图画,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6、组织美化大海的活动:组织参加方案一的学生剪出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组织参加方案二的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大画添加小鱼和水草等物。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互相的欣赏与交流。

2、教师做简短的评价与引导。

3、建议参与方案一的学生把作品互相交换。

4、师生一起扮演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地活动,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寻找更多有关鱼的知识或图片。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⑵过程与方法

在模拟动作的活动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自主探索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表达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一说《小动物和妈妈》的故事;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能大胆使用不同的线条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亲情的故事、图片。

2、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开始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录像,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由教师或学生简单描述录像的内容。

3、说一说:小蝌蚪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当小蝌蚪见到妈妈时,它会怎么做?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请学生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教师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小鸭、小牛、小熊„„)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你能模仿它们的动作吗?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的特征,同时想象一个故事,表演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

2、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得画家作品或优秀学生作业。

3、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内容、线条和色彩,启发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来作画。

4、布置美术学习活动(两种方式)。

5、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完成有主题的作品。

三、反思评价

与同学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⑵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欣赏中感受海螺奇特的形状变化;在想象画的花纹装饰中感受硬笔工具的性能。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海螺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螺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1、怎样画出海螺奇特的外形;

2、有耐心地画出海螺的花纹。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螺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螺的知识。

2、放大镜、VCD歌曲《小螺号》。

3、绘制几米长的海滩图。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是否发现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呢?有哪些呢?从而引出课题。

2、让学生吹一吹、看一看、说一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海螺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熟悉的海螺。

二、课堂发展

1、作品欣赏:在《小螺号》音乐中欣赏各种海螺的图片或作品,或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海螺实物与装饰绘画 异同。

2、与学生共同分析海螺的表面纹理特征,复习上学期“美妙的小世界”课题,演示用放大镜观察海螺,提示学生

以利用科技手段观察海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区画一画海螺。

3、运用美术教学的“再定义策略”,引导儿童构思、决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即在儿童创作前,要求儿童抑制习

性思维,思考利用海螺的外形发展成为别的新奇的作品。

4、组织美术游戏活动,布置活动要求:第一种:比一比,看谁画得最有趣、最独特。教师进行巡视与辅导。课堂

可以播放背景音乐;第二种:集体作画。组织学生在海滩图中画出各种各样的海螺。

三、反思评价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讲评。

4、组织表演,引导学生学唱 《小螺号》歌曲,做各种吹螺号的动作,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1、学唱《小螺号》歌曲。

2、听家人讲一个关于海螺、海星或海怪的故事。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星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难点: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

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或玩具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线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3、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吗?

5、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很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

6、教师巡视辅导。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

2、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3、教师照相,保存学生活动资料。

四、课后延伸

课后展览学生的作品。

(十)课题:七彩虹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彩虹的形状、色彩及其形成原理。学习用线条表现彩虹。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尝试、游戏体验活动中,认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积极参加创作活动。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彩虹;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感兴趣;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色彩想象画创作。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画出彩虹和心中的彩虹故事。

教学准备:有关彩虹的录像、图片、水粉颜料、画笔、七色卡纸。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发现(照片)

1、观察彩虹的形状与色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发现彩虹的形成及色彩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颜色的排列有规律吗?

二、欣赏与评述(画家作品)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这一幅画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没有清楚地画出来?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家是怎样画彩虹的?这幅画和照片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三、想象与创作

1、构思:如何创作?

2、创作: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四、体验与评价: 集体欣赏:

我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我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法与创意。

2、说一说:心中的彩虹故事。

3、自评(要点):

(1)我(知道/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我能画出()种颜色的彩虹。

(3)我(可以/不可以)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4)我(喜欢/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创作的快乐。(5)我(可以/不可以)说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怪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

教学重点:以大海怪的构想合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在收集到的资料中,综合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画一个大海怪。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展示数张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龙的构成。

3、提示:龙是由12种动物合成的,也就是具有12种动物的特征。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海洋生物的资料(如海马、海龙、海螺、海星等),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作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将数种海洋生物的特征,有选择地结合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提示:你想合成多少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合成的“海怪”能做什么?

3、使用学习卡,引导学生运用合成原理,创作出自己的大海怪。提示:以某以海洋生物的造型为主体。添加有特点的其他生物的大的结构,改变主体的头部、肢体与各部器官的造型。拟人也是一种创作的好方法,海怪会变得更神奇和有趣。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怪作品,互相欣赏。

四、课后延伸

1、与熟悉的人说一说海怪的故事。

2、展示学生的作品。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鞋子;

(2)运用剪贴等技法,用纸材设计、制作出鞋子。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传统特色的鞋子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美、构思巧等特征;(2)在讨论中探究设计鞋子的方法,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成果。教学重点:

(1)了解鞋的实用性与美的关系;(2)鞋的基本结构及色彩装饰性搭配。教学难点:创新的构思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

1、猜一猜:老虎鞋和大嘴狗鞋的用途。

2、比一比:老虎鞋与高筒靴的外形和花纹的异同点。

3、画一画:鞋的基本形状。

4、说一说:鞋的基本结构。

二、看一看、想一想:

1、看一看:学生范例作品是用哪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2、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双鞋子?为什么?(构思、造型、花纹、色彩)

三、做一做、评一评、玩一玩:

1、做一做:做一双你喜欢的鞋。

2、评一评:进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3、玩一玩:创设鞋子设计大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

1、我课前能认真准备工具材料()。

2、我明白()色与()色搭配更好看。

3、我会用()等方法做漂亮有趣的鞋子。

4、我知道可以用()种材料来制作鞋子。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篇2

第一周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1

第二周 第一单元 漫步建筑世界

第一课 各式各样的民居 2

第三周 第二课 走近现代建筑

第二单元

奇异的旅行

第三课 肚子里的故事 1

1

第四周 第四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2

第五周 第五课 多彩的世界

第六课 有趣的水墨游戏 1

1

第六周 国庆长假

第七周 第七课 可爱的水墨昆虫

第八课 现在、未来的我 1

1

第八周 第九课 我的好邻居

第十课 我的动物朋友

1

1

第九周 第十一课 我们的音乐会

第五单元 大自然的奥秘

第十二课 刮大风 1

1

第十周 第十三课 雨来了

第十四课 奇特的热带植物 1

1

第十一周 第十五课 家乡的山林 2

第十二周 第十六课 长颈鹿的悄悄话

第十七课 鱼儿鱼儿告诉我 1

1

第十三周 第十八课 奇妙的建筑 2

第十四周 第十九课 漂亮的“高楼” 2

第十五周 第二十课 我们心中的校园 2

第十六周 主题创作 我心中的梦想 2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与考核(美术) 2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小学美术岭南版一年级(第2册)教案 篇3

第1课 《美妙的小世界》 单元主题 走进大自然 单元重点

微观与宏观体验美的乐趣

课题名称: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准备

欣赏图片、单色画笔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作业内容

画画自己身边的小世界

课时建议:1—2课时 知识重点

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注意事项

培养大胆发言,大胆作画的习惯 技能要求

用线条自由表现细节形象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激发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从微观 与宏观不同角度,引导儿童在多试点的美术探秘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比较、体验、描述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初步感悟“美无处不在”的道理。本单元 由《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两课组成,两课关系是欣赏对比的一 种递进关系。

一、教材分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本课一开始就以“美与自 然”为主题。从动态的视觉感知活动切入,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视点的美 术探秘情境,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能初步感悟到:“美”是无所 不在的,“秒”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是本课课题的深刻内涵之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 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见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本课选择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小动物作为观赏对象,引导儿童科学地学习“观 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此为本课重点;借助科学手段从微观角 度观察小世界,并进行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及时提供多种视觉 造型语汇给学生作评述参考,如“色彩、花纹、形状、外形、形态、鲜艳、生 动、美丽、奇特、画面„„”。

总之,本课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内涵的文化底蕴,到生态式的审美观念及自由式 的作业呈观方式,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酌情抓住学 生的多个兴趣点,循序渐进的开展若干个美术探秘活动,也可以分小组选择教 材内容进行合作式探究与交流发展的活动。本课教学可视条件在室内或室外进 行。

美术探秘活动设计: 探秘1——它是谁

“走近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再走近些”——猜猜大圆周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密封„„真美妙!)

探秘2——他们在干什么?

假设与联想——扒开身边草地、拨开地上落叶,细看书上、石头,你会发 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 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

探秘3——它们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

议一议、画一画——逆向选择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

探秘4——这是什么?

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 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探秘5——画家祥和小朋友说什么? 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昆虫)

猜猜——画面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春、夏、秋、冬,奇妙、生动)找找——画家用什么色彩表现小世界?(绿、黄„„、田园一角)想想——画家想告诉我什么呢?(美是到处都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学学——我喜欢想画家学什么?(学画大自然中的小世界。)教学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过程调控

课前准备 欣赏图片,放大镜 小画片,画纸,画笔 教师指导资料收集

课 堂 导 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1)

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2)

3、板书课题。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发现了勤劳的小蜜蜂、团结一致的小蚂蚁。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小世界”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 引学习兴趣。·重点引导对形 与色的注意。·教师不作结论。转入下一个环

课 堂 发 展

1、观察比较四季图片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探秘3)

2、设问:用放大镜、显微镜又能看到什么?(探秘4)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很小、奇怪”的感觉?(探秘5)

1、语言评述季节特征

2、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小组派代表对自选图片进行讨论与评述:

美(形态、色彩、花纹)妙(动态、花纹、生活„„)

3、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小世界 ·鼓励学 生大胆发言,提出见解,教 师不作任何裁判。·引导学生抓 住自己感兴趣的 细节,进行视觉 语汇描述。

反 思 评 价 提供反思的内容:

1、小组收集()份资料

2、我能观察,发现()种小生物

3、我能用()描述小世界的美的形态、色彩、花纹

我学会关注()

1、联想与表达

每人画一种小生物,合作创作小生物世界:临摹与变化——全临摹或举临摹《显微镜下的肥皂泡》

2、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提示学生注意:

美无所不在,但要画出细节

课后延伸 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

思考:保护身边环境,怎样从我做起。

预计效果

活动过程令学生兴奋。作业效果有差异,不必苛求。

二、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模式:以问题情境与美术探秘活动贯穿全课。

教学后记: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论,持续性注意力比较弱,教师注意抓 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他们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绘画引导单色勾 线为主,可诱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事物细节的描述,并尽量画面画满。

第2课《神奇的大世界》 一丶教材分析

本课试图在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知道或仍未知道“神奇景象”的基础上,激起他们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来探秘、表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感受。

素材和资料的收集是本课拓宽学生对神奇大自然了解、认识思维空间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更多地引导和准备多种素材,特别是有关国内外的《国家地理杂志》、《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资料,教师通过筛选,有针对性、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走进神奇的大世界,从而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阅览所收集和提供的图片资料;

2、能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资料、图片的感受;

3、掌握用色彩或黑白表现图形的方式方法;

4、从小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资料、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画面可视而生动的图形。处理难点的设想∶

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欣赏资料、图片;

2、引导他们把自己对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基本方式;

3、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照资料、图片进行临慕,要画得与图片、资料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更具有创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设计种种

1、直观法-----通过播放课件或多媒体等素材资料,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2、讲故事、表演导入法-----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故事或儿歌等引入,再展开师生扮演角色(包括哑剧)等方法,激发学生了解、探究的兴趣。

3、形象导入(课件中的形象设计)法------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或人物的形象为引子,有针对性地介绍或说明神奇世界中符合他们年龄特征欣赏、表现的资料和知识等,以引起学生的创作热情。4、5、6、„„

(二)师生互动过程

1、欣赏过程要穿插能让学生思考、语言表述等交互过程;

2、欣赏时要与学生的记忆、默记环节相联系。如观赏资料、图片后能否用记忆等游戏、表演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刚才所看过的资料图片中的形象等过程;

3、教师的示范如何表现神奇的大世界的方法。做到既有引导、示范,技能技巧的表现方式方法,又能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不被示范所约束。

(三)学生作业过程

1、学生作业前的欣赏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和强调画面的位置安排,即必要的构思、构图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和绘画表现。

2、在作业过程中,对画面构思、构图、内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表扬时,特别要鼓励和强调其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创造不同于别人的画面,以避免向被表扬作业靠拢或摹仿,失去个性与独特创意的倾向。

(四)作业评价过程

1、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自己作业或别人作业的方法;

2、说出自己心中想到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实活实说;

3、评价既可以评课堂作业,也可以评课前、作业过程中、课后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或别人的表现等情景;

4、教师评价尽量用个人的看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自主想法,以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评价环境。教学后记:

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重点,在上课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并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的美。此外,教师在示范表现神奇的大世界时,要多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画面,而不是模仿老师的范例。

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能力目标

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其 它

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 学

策 略 教学重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新兴趣。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法选择 课件演示、实物观察、师生共议、自己评价

学法指导

1、说;大家议、个别说、教师说、大家议。

2、观察、引导、欣赏、发现、再说。

3、评价

课堂组织 形式

以班级为整体,小组合作,个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教具媒体 组合应用

素材库、实物、图片、评价表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学具

学生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现有的工具材料。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学前绘画经验

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二、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 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4课《圆圆、方方和尖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j了解、掌握用几何形进行概括的方法;k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 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能力目标:j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意识;k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

型的乐趣;l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学习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其它:

教学重点: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教学难点: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策略:

1、教法指导: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感觉和记 忆、想象综合运用,加深学生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2、学法指导:通过触觉、视觉等直观感觉,探索总结出运用几何形认识世界、表现物体的方法及规律。

3、课堂作业形式:个人独立完成或合作均可。

4、教具媒体运用:实物、范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讨论、思索: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三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圆圆、方方和尖尖,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尖尖说::“我的本领也不马虎,你们看:山峰、火箭是尖的„„

2、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小朋友,想一想:

1、“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它们的用处都很大吧?”

3、“你也来帮圆圆、方方、尖尖找找朋友,好吗?”

二、游戏、感受:

游戏

1、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游戏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三、认识、理解:

1、游戏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习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2、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四、练习、探索:

1、动动脑、动动手:老师准备好多个三角形、方形和圆形,请同学们摆一摆,摆出各种画面:如:三角形、方形可以组成房子;几个圆形可以组成动物,圆形、方形、三角形可以组成人物„„

2、请学生根据刚才自己的认识、实践和自己的构思——用“方方、圆圆和尖尖”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五、小结、评价:

1、比一比:

看谁说出的方方、圆圆、尖尖最多?;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3、讲评形式:师评、自评、他评结合。[作业要求:]

1、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

2、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加强直观感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激情,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肢体语言这种表现形式更好的体验学习。

2、可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后记:这一课让学生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学生通过欣赏复杂的物象,从而理解复杂的物体都是有三种基本的形组合或变化而成的。学生通过学习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象。

第5课 请你认识我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通过看、说、想、画表达自己。认识自我、认识同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发现认识自己方法,准确介绍自己,表现自己。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作业要求:画一张彩色画片,让学生认识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自己也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认识我”。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自己,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自己? 生:用名字、自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自己,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生:先可以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自我(推广自己、表达自己、介绍自己)

(六)讲评

通过同学们自己画自己介绍自我,让同学们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互相认识,同时很容易记住同学的特点,加深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表现自己,认识自我。教学后记:学生刚进校园不久,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点、线、色等知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来设计制作作品。

第6课 变幻的画面

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二﹑学习课时: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卡纸、彩笔、小木棒、胶水、双面胶等 2.学具准备:范作﹑画纸﹑剪刀等 四﹑教学设想:

采用了以情景导入和故事发展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出变幻造型特征,思考变幻的起因,进入画面构图、润色、美化。鼓励学生互相帮忙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勇气,通过学生体验游戏,分享乐趣。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运用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②知晓图像重叠产生视差的视觉原理。

2.技能目标:①学会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②在欣赏和“玩”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的现象。3.审美目标: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六﹑教学重点:正、反面物象的表现。

七﹑教学难点: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小木棍的粘合要牢固;体验“视觉暂留现象” 解决难点的办法:

1.由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衔接正好吻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动手能力的有限,先把纸对折,在正面画出主体物,然后用硬的铅笔用力勾画轮廓,使之能够透过反面看见主体轮廓,这样方便处理留白位置。

2.在粘贴小木棍时,在棍头破个小口,插上一张小纸,增大它的粘贴面,就会牢固了。3.可以按照让学生“玩一玩”、“想一想”、“做一做”的过程,先感受,后给出概念,体会“视觉暂留现象”这一科学现象。八﹑兴趣点:

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九﹑教学过程:

(一)导课:(分钟)

1.创设情景:教师请同学讲述一个《孙悟空翻跟斗云》的故事,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疑问:怎样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孙大圣。

2.出示教具,导入课题:老师带来了一个“活”的悟空,我请一位同学仔细看看,这个悟空与你想象的更翻跟斗云的悟空有什么不同?在观察它的背面有什么?为什么有个杆子?你能不能快速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效果? 3.同学们相互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4.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变幻的画面》。

(二)新授(分钟)

1.同学们交替玩玩教具,思考变幻画面的效果与转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回答:转动的越快,重叠的效果越好,这是一种科学现象,我们把它叫视觉暂留现象,这是因为人的眼睛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它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片刻。比如:你对着灯看一眼后,马上闭上眼睛,灯的形象还能在视网膜上保留一点时间,这就叫视觉暂留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和视觉暂留有关。例如:在京剧《大闹天宫》里,当孙悟空迅速挥舞金箍棒的时候,金箍棒看上去就像是围绕着演员的一团金光,非常好看,这也是视觉暂留现象。

2.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翻跟斗云正好踏在云朵上呢? 回答:位置对好,内容相一致。老师总结:正、反面的内容要有联系,比如:正面企鹅,反面可以选择冰川;正面机器猫,反面可以选择天空或者房间等等,但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位置要吻合,不然会使我们作品显得不自然。

3.出示教具,发散学生思维

这儿有一支老虎,你想把老虎放在什么地方?(森林、笼子)共学生选择,灌输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把立意定位于环保,同时取一个非常好的题目《让老虎回家》,观察选择什么工具﹑材料来完成的? 4.播放制作步骤图:、①画:正面和反面 ②折:对折 ③插:旋转木杆

④粘合:正面和反面与木棍粘合牢固

(三)作业布置

①基本要求:能用点、线、色绘制自己喜爱的形象,并能进行粘合制作小动画。②较高要求:能设计制作出主体造型生动、背景相吻合的动画小制作。

③个性探究:能设计制作外形独特、想象力丰富、对称粘合、转动自如的动画小制作。

(四)巡视辅导

①根据作业要求巡视2-3遍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与主体吻合方面。背景留白„„)

②对于这种种问题,我采取对于上手快的学生先学会,再让他们一起帮助能力低的部分同学。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定得太高或过于精细,对孩子们来说大特征大外型能抓住就算很成功了,给予表扬。

(三)结果(分钟)1.作业评述:

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制作是否细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装饰,特别之处,他是怎么想的(提问学生本人)。最后让学生上台表演,用自己的制作表演一个故事。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可爱的旋转小动画,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在欣赏和评述中也感受到旋转动画的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制作的愉悦和与人交往的乐趣。3.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科学现象带来的美,感受快速转动产生的图像重叠现象,欣赏到了有趣的“动感画面”,回家我们再思考还有哪些由于快速移动带来的视觉暂留的现象?人们是怎样利用它们,创造出美的形象?

第7课 哈哈镜 笑哈哈

教具准备:学生:彩笔、图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脑图片、实物教具 教学目的:·巧妙利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出“会变”的画面。

·利用这张“会变”的画来讲故事(或作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想象力。教学设计:

一、引导:

欣赏一节COCO龙带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影片片段和一 些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图片。

1、提醒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镜子里的人物与我们

平时照有什么不同。提问“你们有无照过哈哈镜?跟这些图里的有无不同?”

2、请同学把观察到镜里倒镜的形象特征描述出来。看谁讲得最好。

3、用实物教具现场变一下给同学们看,边变边讲故事。

二、设计制作

1、示范一下折法,展示实物作品,对比不同折法,提问“大 家思考还有什么不同的折法?怎样装饰画面更好看?”

2、用折纸添画的办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3、学生制作,老师辅导,提醒同学们不同的折法可以带来不同的变化效果。

4、在添画的时候注意多发挥想象,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作为 主题进行创作。

三、欣赏评述

让同学到讲台表演,把画变一下给同学们欣赏,给自己作的画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谁的画变得最神奇。

①拿出已经做好的画,讲出它的故事。例如老师所做的两张。一张是一个娃娃的脸,她说她今天去钓鱼了,那么老师问她鱼在哪?她张开嘴巴笑嘻嘻,噢!鱼在她嘴里了。另一张是一个贪吃的小胖妞,吃太多了会怎样呢?啊?把纸拉开,变胖了!

②除了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外,你也可以编一个神奇的想象故事。但注意故事要有一定的意义。

③每组选出几个最踊跃的小朋友带头,最好能带动其它小朋友,让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表演得最好的以小奖品鼓励,不是太好但勇于尝试的也尽量给予一些鼓励夸奖他。

教学后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让学生用折纸添画的方法表现变形夸张的人物和动物。本课第一次接触人物画,所以不强调人物五官的画法或人体比例,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和点、线、色的表现便可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第8课 我 爱 我 家

教学目的: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人物绘画,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团结和睦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表现出家庭和谐的气氛。教学难点:如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或多全家福的照片、水彩笔、铅笔等。

2、收集有关图片、作品、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提问:你们联想到什么?

二、讲新课:

1、老师出示全家福的照片,把自己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学生认识,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形象,特别是他们的表情,并告诉学生一家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气氛怎么样,总结出照片上反映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自己很爱家里人,同时说明为什么爱他们,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家里人吗?为什么爱他们?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给其他同学认识,概括他们外貌特征,并说说自己爱家人的原因。

3、让学生回忆一家人聚在一起经常做什么事情,如吃饭、旅游、逛街购物、过生日会等,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5、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画下来,画下自己觉得最开心的一幕,让大家相互分享每个家庭幸福和睦的生活,作业中充分体现这一主题。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播放突出家庭温馨气氛的背景音乐)。

四、组织作品展览,学生相互交流体会,自我评价,教师总结,五、教师出示几个简易的相框,告诉学生可以课后可继续装饰作品。教学后记

第9课 快 餐 美 食 店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橡皮泥的搓、捏、压等基本制作技法;能根据自已的想象大胆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合作;初步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食品的种类,橡皮泥的基本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使学生制作出丰富多样的食物。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录像、美食图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已曾吃过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学生回答:蛋糕、鸡腿、汉堡包„„)教师总结:食品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自已来当回小厨师,做几款自已喜爱的美食。

二、讲授新课:

1、介绍地方饮食文化:

教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讲解,在我国、国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风味的食品,它们的特色风格都各不相同,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灌汤小笼包、烧卖、东北水饺、国外的汉堡包、蛋糕、薯条„„各种不同风格的食品。

2、总结食品的几种类型:

中餐类:面食、粥米、凉拌类、清炒烹炸„„ 西餐类:蛋糕、西饼„„

3、提问学生:怎样制作这些精美的食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制作。并让个别学生上讲台示范制作过程,其他的学生指出要修改的地方。

4、教师示范制作橡皮泥食品的基本技法:

搓长条:把小团橡皮泥在手心来回搓,把它搓成长条状。搓圆球:把小团橡皮泥放在手心,两个手掌夹住不停转动。

压圆饼:把搓好的圆球的从中间对压,再在四周用力均匀地捏好,直至成饼状。

让学生说说自已想做些什么样的食品,一起交流各自的想法,对有独到见解的构思给予一定的鼓励。

三、布置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2~3种自已较喜爱的快餐美食,和其他同学的美食组合成美味的快餐,并摆放在不同的碟子里。

四、讲评:

把各种不同风格的学生作业摆在一起,大家互评互议,再一起“品尝”美食。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美食欣赏和造型活动,了解一些中外美食文化,探究喜欢吃的食物,知道美食与健康成长的关系,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通过学习能塑造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学效果良好。第10课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传说。

2、认知不同动物不同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3、运用点、线、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自己喜欢的生肖动物。

4、通过讨论、评价的方式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能抓住生肖动物的特点,概括表现。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手法表现生肖动物的外形、花纹、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

2、播放录音:十二生肖的故事。

3、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的故事?这些小动物一起参加什么聚会?

引入课题:“生肖动物大聚会”,并将课题字样贴在黑板

二、学习

1、给生肖排序

现在,我们再给十二生肖按次序的先后排队,请知道这个顺序的同学一起大声说出来!牛(头上有一对角,身躯较大,鼻孔大。常见有黄牛,水牛,奶牛。)

虎(有很尖利的虎牙,身躯较大,有浓密皮毛,程黄色,上面有黑色条纹,额头有类“王”字条纹。书食肉动物,性格凶猛暴躁。)

兔(长耳朵,三半豁嘴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皮毛常见有白色、黑色,瞳孔有黑色或红色。爱吃胡萝卜、青菜。)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马或狮的头,鹿的角,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鹰的爪。)

蛇(爬行动物,没有四肢,靠身体的鳞片和地面摩擦行进,身体细长灵活,上面有不同花纹作保护色或用来迷惑猎物,舌头分叉,非常敏感。)马身躯较大,头部,颈后。。。

3、将游戏与绘画结合

老师:现在我们的十二生肖要和大家作个游戏。

规则:四人一组,每一组画一种动物,可以按照提供的图片画,也可以发挥想象,小组讨论绘画。看哪个组能在最短时间里最快最好地抓住生肖的特征。要求:动物外形特点突出; 点、线、面组织合理; 色彩美观,形式多样。

三、学生分组操作,老师随堂辅导。

第11课可 爱 的 小 虫 教学思路:

小虫是低年级学生常常注意的动物,他们对小虫的活动充满很强的好奇和兴趣。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点。通过观看有关昆虫的小影片课件,自然的引导学生观察小虫的外形、色彩等的形体特点,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展开积极的 讨论和思考,始终保持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情景感受和情感基础,再过渡到泥塑学习的环节,训练学生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昆虫泥塑作品,尝试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尽情体会玩泥巴这种艺术活动的无穷乐趣。最后通过相互欣赏作品谈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现水平。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训练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3.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重 点: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难 点: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师: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感受

师: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模型或玩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

4.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橡皮泥塑作品)。请学生看是用什么做成的。

三、表现:

师:这里有一些橡皮泥,我也想来试一试。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做2只昆虫。一边做一边讲故事情节。

师师:捏一块泥巴揉一揉,揉成细条放一边。粘上两个小泥球就成小眼睛,好象还看着我们笑嘻嘻呢。再搓出两个大两个小的泥球,压成圆块成翅膀,粘上花纹更美丽,蝴蝶夸我真能行„„

2、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两片树叶,让学生将“昆虫”摆放在树叶上。)四、四、评价:

师: 师: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便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第12课 节日的小彩旗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贴”技能。

二、教育方面: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发展方面:在“摆、拼”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教学重点:小彩旗“形与色”的设计与剪裁制作。

教学难点:旗面色彩对比的搭配,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装饰旗面。教学准备:制作范例,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彩旗,增加对彩旗的认识

二、尝试与感觉

1.摸一摸:感觉不同纸材(软、硬、粗糙、光滑------)。2.看一看:色彩与挂历纸有什么不同?(单一色彩、丰富色彩。)

3.撕一撕:哪些纸可以撕?(随意撕一个大的基本形,感觉直线撕、弧线撕、对折撕。)4.剪一剪:哪些纸可以剪?(随意剪一个对称的具象形,感觉对称的折剪法。)

5.比一比:剪与撕的效果。(撕:风格粗犷、自然、生动;剪:边缘光滑、细腻、生动。)

三、发挥主体

1、出示基本形,师示范几种在基本形上加以变化,要学生自己尝试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骤,要学生摆一摆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装饰什么图案?

3、学生学会做一做:运用“剪、折、粘、贴”的制作技能;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设计方法。

三、发展主体

1、运用一连串的小彩旗装扮教室,感受“节日庆典”的气氛。

2、评一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面小彩旗进行自评:外形美、色彩美、装饰美;运用点、线、面、色和对称、不对称的审美原则。教学总结: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13课 有趣的吊饰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有趣的吊饰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与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收集资料,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展示自己的资料;在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制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

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目的:

1、用彩色纸材,采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举行用吊饰美化教室的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重难点:

1、重点: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难点: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教学用具:

教师:民间饰物及其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生:画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设计:

内容 途径 时间 目的欣赏

1、教师出示民间饰物及其图片。

2、学生介绍展示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1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设计思路。设计制作

1、引导学生制作并请学生总结方法。

2、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并请学生作方法介绍。20分钟

陪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有创新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制作方法。

美化教室

分小组,分小组地进行,并评讲布置效果。10分钟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

(二)进入新课: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以一小动物的造型为例,提例一些简单图形,请学生根据写实造型设计夸张见解的造型(见板书)

3、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画、剪、折、撕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3)组合拼贴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造型的作品,贴成一串,成小吊饰。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五)延伸教育:

以对教室的美化为例,启发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物以致用”设计制作装饰品去美化生活。

第14课 多变的纸拉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剪、撕、拉、贴为主的综合课。用各种纸片分别剪出各种形态的拉花,突出形态的特点。

学生以前学习过剪纸、折纸,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剪。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形态特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剪拉方法较为简单,难度不大,可以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是剪拉与玩乐融为一体的学习课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愉悦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剪、撕、拉等游戏活动,掌握剪纸拉花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剪出自己喜爱的拉花。

2、学会把握剪拉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剪纸、拉花、游戏、表演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拉花的方法,抓住表现对象特点。难点:纸拉花特点的表现与装饰。解决难点的方法:

1、教师展示有创意的剪纸方法,并示范讲述。

2、鼓励与知道自己阅读、学会剪纸拉花的不同方法。

3、教师的启迪与引导。

四、课前准备:

1、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种新纸材料。

2、剪刀、花边刀、胶水、装订机等。

3、学生的多个预备纸拉花作业。

4、简单的媒体课件或图片。

五、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用纸片进行剪拉对象,再运用这种方法剪出自己的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几个纸拉花,把它们展示出来进行玩游戏。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意图剪拉,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剪拉出自己喜爱的表现对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客气应制作CAI课件,它既能将各种拉花的形状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拉花。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2、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简单剪拉出一件不同的拉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剪拉示范图,自学剪拉方法,试剪出简单的拉花外形。

3、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剪拉花的,教师帮助学生启发、回忆关键部分。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多变的纸拉花”。

(二)、课题展开

1、引导与启发。

同学们都见过了日常中的有哪些纸拉花形状,今天老师带了几件纸拉花给同学们参考,同学们想不想看?展示可见,让学生观赏。

2、欣赏与评述。

展示课件内容,欣赏收集到的多种国内外纸拉花的作品图片,并请几位学生找一找课件中的纸拉花作品图片与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一样。说一说,你看了这些拉花后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样纸拉花作品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3、操作与示范。

教师直观示范,边折、剪边讲述。对学生不容易理解部分要重点提示和注意。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寻找规律:折剪纸拉花最要的是把握好层次,花边、装饰的大致比例关系。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纸拉花折剪要点给其他小朋友看。教师一边辅助,指出要记住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入和展示课件中的的制作步骤: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折一折,剪一剪,再装饰画一画,拉一拉,玩一玩。

观看课件中其他同学折剪的纸拉花过程,要求运用不同的新纸,既可以色彩搭配,还可以进行细部装饰造型,并提醒学生折好的拉花要拉得出来,可以连起来,这样就和同桌一起玩一玩。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4、作业与要求。

运用这种折、剪、拉的方法,自己折出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拉花的装饰,把大家制作的拉花连在一起玩游戏。

5、辅导与体验。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助学生折、剪、拉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剪纸拉花的方法,并掌握时间。对于折、剪、拉速度较快的,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丰富自己的作业内容,并可以自由组合玩一玩剪好的拉花,或者帮一帮动作较慢的同学共同完成作业。

(三)评价展示

1、请几位折、剪、拉花造型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业让其他同学看一看、评一评。自己评,互相评。并请“小评委”为做得较好的拉花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2、播放节日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折剪好的拉花表演和游戏,也可以每一小组派一、二名代表上台,并模仿节日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3、教师对本可学习内容作简要点评。

四、课堂拓展

我们知道了本节课的折、剪、拉方法。只要我们多留意周围的日常生活,动一动你的小脑筋,动一动你的小手,本领也会越来越大,能够思考折、剪、拉出更多更好的纸拉花来。

第十五课 漂亮的小彩灯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让学生知道用各种方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方面:体难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教学准备: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把小灯光放进圆纸筒内(不透光)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可以看课本后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漂亮的小彩灯

二、发挥主体

1、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马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交流:把自己带回来的彩灯与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体会分享的快乐。

2、构思: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3、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4、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5、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第16课指偶真好玩

教材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从有趣的指偶故事表演中,体验到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生积极探索指偶的绘制,并能借助指偶充分表现爱好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乐于表现个性。教学重点: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拓展学生的丰富想象,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设计制作表演活动。

2、通过学习,学生乐于借助指偶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把联想与制作设计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与联想。

趣味指偶表演的寓言故事,配上乐曲,但不配词,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描述情节,鼓励对画面仔细观察想象的孩子,鼓励学生对画面提出质疑并相互讨论。

2、讲授新课:

(1)设疑问“你们知道,画面中这些好玩的指偶是怎样做的吗?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作出本小组的讨论草稿,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进行当场实践,各小组不断比较改进设计方法,共同参与探讨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指导鼓励大胆设计和有创新思路的学生。

(2)设疑问“大家知道了指偶是怎么做的,怎样让的指偶变得更好玩有趣?”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给予孩子更多的联想空间,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学生能无拘无束的议论设计心中想要的指偶。教师从指偶的形状、色彩、表情等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3)提出疑问“你们联想的指偶可真不错,你们能做出来吗?能让这好玩的指偶表演有趣节目吗?”

学生根据联想的指偶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是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可以是独立完成,创编故事情节。(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不规定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完成创编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指导。

(5)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摆上讲台,采用自己乐于方式描述作品。对作品有创意,表述生动有趣的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兴趣更高涨。

第17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涂画兴趣。

2、学习简单表述作品形、色与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以喜欢动手涂画为宗旨,激发学生作画兴趣。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请家长说说“我的太阳”,给家长说说“我的太阳”。

舞曲“种太阳”光碟。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歌表演“种太阳”。(情景创设,激发想象)。

播放VCD影碟,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舞,进入愉快的课堂学习之中。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边跳边想歌曲中说些什么?(唱跳两段)。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中说些什么?”,提请2—3名学生讲述。

3、教师概括学生表述内容,点题:“小朋友,假如让你种太阳,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 我心中的太阳

二、新授

1、师:分四人小组各自说说“我(自己)的太阳”。(约3分钟交流讨论,激发想象)。

2、师:“请四人小组的代表说说‘我的太阳’”。提请3位同学讲述。

3、师:“听了小朋友说的‘我的太阳’,各自不同,很有想象力、很有趣。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画出来。”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个别指导绘画要领:图画大些,不宜太小,用色大胆。

5、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将作业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激励。

6、简单自我评价。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3—5幅作业,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观赏。师:“请XX同学说说自己的太阳”。教师在学生表述过程中从绘画作业的形、色、意方面因势利导,27 如:为什么用这种颜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这些图画表示什么?等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述适时运用优美的语言给予概括,感染鼓励学生。

三、小结:

师:还有许多小朋友的“太阳”画的都很有趣,没有来得急讲给同学们听,下课后互相说说。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问他们看懂了吗?讲给他们听听。

第18课 月亮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将借助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童谣、歌曲等,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无尽遐想,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尽情表现《月亮的故事》。具体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合作表现;交流评述、综合评价。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表现。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激励学生成为探索太空的有志者。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解决难点的措施:

创设情境,讲月亮的故事,读童谣,看录像,听歌曲,欣赏有关美术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录像,听音乐,创设情境观月亮。2.讲故事,念童谣,激情涌动想月亮。

二、揭示课题,看课本

读一读: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地球的卫星。

月儿在云朵里穿行,她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也来说说,好吗?

三、启发构思

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分小组议论、交流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儿歌、人类登月等。还可让学生上台讲讲人类与月亮之间的关系等。

四、欣赏感受

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及学生作品,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教师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五、创作表现

创作形式:自主方式、合作方式。

可以个人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也可以几人合作画一幅《月亮的故事》。可采用拟人手法进行表现。表现方法:可绘画,可剪贴,可手工制作等。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的故事》。

六、教与学的评价

从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作综合评价。

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评价活动还穿插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七、总结回顾

我学会了什么:我能凭想象画一个美丽的月亮。我能与同学合作画出《月亮的故事》。第19课雪 孩子

一、教材分析:

1、《雪孩子》是拟人化色彩的童话故事课题,适合低年级,但是,南方出生的孩子,对雪大都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印象不深刻,感性认知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认知的材料,提高学生对雪的认知水平。

2、在学生对北方冬季雪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雪景,引入主题《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发孩子学习《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让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和进行美术造型表现的兴趣和灵感。

二、基本理念

1、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雪孩子的故事情景中感受和体验雪的特性,以及雪孩子由来和艺术形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热爱他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并通过多维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为主体,借助电教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启发、探究等直观教学,让学生全程体验美丽的雪景世界。学习方法

情景中体验感受美,合作绘画中体验创造美,评价中回味美,师生互动中享受美。

四、设计构想

根据南方深圳沿海移民城市的学生对雪的认知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情景教学,尝试全程体验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五、目标任务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雪的特性,体会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艺术手段表现“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美丽的雪景世界。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的设计,展开美术教育活动,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主体,运用多种绘画造型工具和语言,尝试实践创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认识雪的特性,并通过与人合作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描绘美丽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六、重点突破

体验和认识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

七、难点突破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水粉颜料、彩色卡纸、大张图画纸、剪刀、有关图片和网络课件资源、磁贴、奖品。

2、学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彩色卡纸、剪刀、收集有关资料等。

3、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有关雪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屏示:动画片“雪景”,引入主题

教师启谈:寒冷的冬夜,当你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冬姑娘悄悄地提着花篮向人间撒下了洁白的雪花。清晨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屏示:动画片“下雪效果”,(2)屏示:图音并茂的《雪孩子》童话故事;(3)屏展:小组讨论议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雪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是怎样来的?*雪孩子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3)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以上论题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师引生表述“雪”的特点

(“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冷冷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雪”还可以用来堆雪人、玩雪雕、制作各种艺术品。如:在我国的东北哈尔滨市每逢冬季就举办大型的冰雕艺术展览,冰雕艺术品种、形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中外无数的游客。

2、师引生表述“雪孩子”的由来;

3、师引生议论:“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生自由表述,发表见解;

*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智慧老人的声音? *电脑播放“智慧老人”的录音

4、师引生议论: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体会。

5、了解“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1)、屏示:“雪”与“雪孩子”结构图片 师生议论“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2)、学生拼拼、摆摆、画画

2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用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工具为“小雪花”、“雪孩子”造型设计。

6、师引生创作:现在冬天又来了,在银白色雪的世界里,我们又可以与小雪人一起玩了,那么,我们分工合作,创作一幅 “美丽的雪景世界”,和小雪人一起快乐地玩,快乐地唱,快乐地跳吧!

(三)实践作业、创作体验

1、学生分组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2、每组选代表上黑板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3、屏示: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创作“美丽的雪景世界”;(2)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作品;(3)画出自己对“雪”的认识、感想和希望;(4)对“雪”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5)能大胆创作,画出生动有趣的“美丽的雪景世界”

4、播放情景音乐,学生进入创作(1)播放《小雪花》或《雪孩子》音乐;(2)师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兴趣;(3)电脑屏示:《小雪花》动画背景

5、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个别针对性的记忆和想象。

(四)作品展示、享受体验

1、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简谈创作体会;

2、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作品;

3、评选:(1)演说“棒棒军”;(2)兴趣“棒棒军”;(3)色彩“棒棒军”;(4)创意“棒棒军”;

31(5)“雪孩子”勇士“棒棒军”;

4、邀请观众、领导、嘉宾为获奖“棒棒军”颁奖;

5、获奖“棒棒军”授奖

(五)携手激励、回味体验

师引学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回味教学中的全程实践体验,引出:(1)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冰雕等„„.因此,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 “雪孩子”吧!(放<<雪孩子>>的音乐)教师,师生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按节拍舞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体验)

第20课 遥远的星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星空知识。

2. 会用画(或制作)出的各种星球、星星装饰环境。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星球,想象表现它们。教学难点:

对遥远星空的认识、理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太空的小电影。(或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太空„„)你们还知道宇宙中有什么吗?(太阳、月亮„„)

2、对了,在太空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便会看到天空中有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它们那么小,小朋友,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3、对,它们离我们确实非常遥远,今天我们就来表现遥远的星空。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星球形状。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B、其实,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球体的,它们在太空中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C、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地球、月亮、太阳、木星、海王星、火星„„等星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形状及运行轨迹。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出示地球仪,简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

B、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太空中的星球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气球,假如这是我们的星球。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花纹。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星球。

4、星空的点缀:

A、我们的星球这么美,如果再配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那就更美了。(教师随即剪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小星星)

B、课件欣赏有各种星球及闪闪星星的太空图。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分成几人一小组共同完成,有的画星球、有的剪各种星星。

三、游戏表演:

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的作品作道具,和老师一同根据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节奏来表演。(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

四、作业评价:

1、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岭南版九年级(上)全册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 齐白石 徐悲鸿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

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 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

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

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2课 达·芬奇 毕加索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3、能积极探索时代与文化背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两位大师创新的轨迹。学习重点: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特色。

学习难点: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生:课前布置作业,分组收集两位大师的不同资料。

1、提问导入:达·芬奇和毕加索的图片导入。

提问:你认识这两位美术家吗?他们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达·芬奇 毕加索。

1、欣赏感受:达·芬奇和毕加索代表作品欣赏。

2、重点分析: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与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图片对比。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像,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你更喜欢哪种表现风格?为什么?

3、欣赏分析:通过宗教故事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内容、人物表格等角度分析讨论《最后的晚餐》。

4、创设情境:视频播放:“二战”视频片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欣赏,以《悲怆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并加入马嘶叫的声音、母亲呼喊女儿的声音等。

5、我们向达·芬奇、毕加索学到了什么? 展示:分小组展示自己最喜爱的一幅大师作品。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本单元介绍的两件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撰写一份简明的欣赏比较报告,比较项目可任选一两个,如构图、构思、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看看有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第3课 名画中的人像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头部与面部特征,学会基本的写生方法。

1相有什么不同。

、能欣赏名家人像画作品,懂得形神兼备的特点。、能积极探索画家怎样在肖像画中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学习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和写生方法。学习难点:“形”与“神”的关系。教学环节: 生:通过上网等途经收集肖像画图片资料。课堂导入:、设问导入: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请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长、游戏导入:猜猜这是谁? 给出几个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画(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偶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3、板书课题:名画中的人像。

1、故事激趣:凡·高的一生。展示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并简短地阐述凡·高的艺术故事。提问:从凡·高的自画像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个什么样个性的人?

2、欣赏名作,感受“形神兼备”(可多列举几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作品,讨论分析细节表现在人像画中的作用。提问:你能判断出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吗? 用喜、怒、哀、乐等表情照片来提示五官变化对人物表情的影响。

3、活动激趣: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头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总结三庭五眼,并向学生简单总结介绍不同的脸型。

4、方法示意:头像写生步骤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从这张脸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5、创作体验:可以以小组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现。作业展示:哪位学生画的人像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年龄、个性与气质? 哪位学生能大胆采用非具象的表现手法?

画面的线条变化与细节描绘是否生动美观?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请其他老师来参观学生们的人像作业,猜猜画的是谁。

第4课 独具魅力的面具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社火表演等。

提问: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

2、板书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

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

大?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

2总结面具的特点。○(夸张、变形、象征性强)

2、思考总结: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组讨论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

1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2面具制作。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老师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第5课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学习目标:

1、能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精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2、能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陶瓷的工艺特色。

3、能通过对异彩分呈的中国陶瓷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陶瓷的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经典陶器、瓷器,应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工艺特点。

学习难点:陶器和瓷器的区分。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中国古代陶瓷知识:打印彩陶、瓷器图片:准备陶器、瓷器实物若干件。

生:完成学案作业,并搜集相关资料。

1、新闻激趣:“中国买家以5.5亿无在伦敦拍下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鱼’转心瓶,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拍卖背后的一些故事)。提问:陶瓷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拍出这么高的天价?讨论分析这件瓷器。

2、板书课题: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1、分析比较:“陶”和“瓷”的异同。请学生们观察教师带来的陶器和瓷器。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2、分类小游戏:给学生若干张陶瓷图片,请他们观察并做分类游戏:

1哪些是陶器?哪些是瓷器?请分类。○

2请把这些图片按年代顺序进行排列。○

3、观察探究:请各小组成员观察探究课前发放的彩陶图片,思考探讨:

1彩陶的造型。○

2彩陶的纹饰。○

3彩陶的工艺。○

4、思考:彩陶的纹饰主要有哪些?它们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特征。

5、观察感受:《青花鱼藻纹罐》《鲜红釉葵花式洗》《青花黄彩花果纹盘》《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1造型的特点。○

2纹饰的特点。○

3工艺的特点。○

要求:要结合朝代特征和地区的不同去体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小结:主要代表时期陶瓷的特征。

6、活学活用:再次展示“课堂导入”中提到的“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请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7、课堂拓展:用连线的方式把宋代五大名窑与相应的瓷器图片连接起来。

8、归纳、小结。评选最佳表现小组: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陶艺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语言表达能力。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瓷器工艺要以清澈明丽、幽雅宁静的青色为主要色彩呢?请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6课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学习目标:

1、能将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用各种陶艺造型手法,创作陶艺作品。

2、能从构思、空间感、体量感、装饰性、个性化等角度,分析一件陶艺作品。

3、能欣赏经典陶艺作品,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陶艺语言。

学习重点:

通过对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和探索,能用常见的陶艺造型手法创作,塑造色彩、造型独特的作品。学习难点:

怎样赏析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

教学环节: 师:

1、查找资料了解《虚与实》《太空计划号》《黄河·长江·珠江》《夕照》等作品。

2、学生优秀作品图例和实物。

3、陶泥。

生:上网收集有关现代陶艺的资料或去图书馆查找图例。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传统陶瓷作品与设计独特的现代陶艺作品对比图。

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类陶艺作品,为什么?

讲解:介绍现代陶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陶艺作品有其主题与观念。

2、板书课题: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1、观察探究:给出几种陶艺造型方法的图示,请学生观察归类:

2做连线游戏:

泥丸成型法。○ 盘泥条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 拉坯成型法。○、连线小游戏:给学生若干不同的陶艺装饰技巧图片和名称,请他们压印肌理法。○ 刻画法装饰。○ 粘贴画装饰。○

4堆塑法装饰。○

5镂空法装饰。○

3骤,并加以解说。

4现代陶艺”作品。

5案一起展示出来。

彩绘法装饰。○ 釉饰法。○ 裂纹釉。○、教师演示:运用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演示陶艺作品的制作步、分组创作: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辅导学生构思与创作“个性张扬的分发学案,辅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小小陶艺展览会”。请学生将作品与学

评选最佳作品:

1、作品主题是否明确?

2、作品造型是否新颖独特?

3、作品运用了哪些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品进行评析,主要介绍设计方法和作品的创意。

第7课 装饰与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装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装饰艺术的特点。

3、感受装饰艺术的美感。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

4、学会初步的装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的有效组合。

学习难点: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教学环节: 师:课件ppt、示范作品、剪刀、胶水、美工刀、彩笔。

生:画笔、纸盘、剪刀、胶水。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室内图,一张有装饰和一张没有装饰的图片做对比。

提问:什么叫装饰?如果没有装饰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装饰与生活。

1、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它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

归纳: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图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

2、图片分析:观察课本中的实例。

提问:装饰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什么?装饰在生活中有何作用?(美化环境、提高审美能力、调节心情等。)

学生讨论:装饰画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提炼概括、去繁为简、净化提纯,使形象更典型、更精练,主题更突出,性格更鲜明。)

3、装饰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教师介绍设计制作的步骤,并简单示范。

1构思、立意、拟定主题。○

2绘制草图。○

3选用材料进行制作。○

4调整完成。○

4、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1、作品展示。

2、教师总结、点评。

3、学生自评、互评。组织学生举办作业展览。

第8课 剪纸与应用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2、能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出可装点生活的剪纸艺术作品。

3、能通过对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体验剪纸所带来的乐趣,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

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传统的剪纸技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进行剪纸创作。

教学环节: 师:

1、传统剪纸作品与现代剪纸作品若干幅。

3、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生: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中国的剪纸动画(如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2、板书课题:剪纸与应用。

欣赏分析:从传统走向现代。课堂发展:

1、运用图例:展示传统剪纸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

1什么是剪纸? ○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2剪纸有什么特点? ○

(具有单纯、明快、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剪纸高手,你会把剪纸怎么运用到生活中呢?

(过渡:传统剪纸作品以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祝福吉祥的主题,现代剪纸则趋向于以创意剪纸来装扮生活。)

3、教师讲解:剪纸的应用(如芬兰设计师用中国民间剪纸图案装饰的椅子)。

在日常生活中,剪纸应用广泛,如窗花、挂帘花、工艺品装饰等,不但应用于家庭,还应用于建筑、商店、公园、舞台等公共场所。

4、表现创造:教师出示一个小水瓶,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剪纸来装饰水瓶。

1起稿。○2剪制。○3修正。

5、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1、学生自评:

1我在剪纸中运用了哪些剪纸纹样?

2我运用了哪种剪纸方法?

3你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吗?

2、互评:评一评你身边同学的优秀作业。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与思考。

第9课 镂空的魅力

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 学习目标:

1、能了解镂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感受镂空艺术作品的美感,并且掌握镂空的初步技法。

3、能运用镂空作品装扮生活。

学习重点:

镂空的技法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创造出新颖、美观、实用的镂空作品。

教学环节: 师:图片资料、手工艺术品范例、制作工具。

生:收集各种镂空作品资料,以及可塑性废旧材料和工具。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古代的镂空钱币和现代硬币的对比图。

提问:什么是镂空?为何镂空雕刻的技巧在民间工艺造型手法中匠心独运?

板书课题:镂空的魅力。

1、收集资料展示:按照小组将自己收集的镂空艺术品资料展示出来。

2、欣赏与探索:镂空装饰的主要作用?

1空间的层次性。○

2空间的通透性。○

3空间的美观性。○

3、不同材质的镂刻艺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准备一件实物范品,按照步骤图加以解说。

4、学生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对纹样设计有什么要求?(建议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与应用相联系。)

5、表现与创造:在设计师眼中,不存在没用的东西。请学生们利用各种“废品”来制作一些生动而富有情趣和个性的镂空作品。既联系应用的时效性,又关注到设计的个人创意与风格。

1、你对自己设计的作品,有什么评价?

2、你对别人的作品是怎么看的?

1、欧洲国家所偏爱的镂空纹样与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什么区别?

2、观察镂空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10课 巧妙的线材造型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关于线的构成的知识,及用线材制作工艺小品的技能、技巧。

2、能用线材设计、制作出美观的生活小用品。

3、能在作品欣赏、合作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线造型的魅力。

学习重点:

线材造型的规律和特点。

学习难点:

线材的构成的理论表述。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师:收集身边各种线材以及线材造型用品的图片。

生:收集身边各种线材(线、牙签、木棒、吸管、树枝、钢丝等),准备工具材料。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布艺灯具和线材灯具的对比图。

提问:两组灯具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巧妙的线材造型。

1、运用图例: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邮线材的种类分为硬质线材(木条、竹条、棉签等)

和软质线材(纸条、铁丝、吸管、电线等)。

1硬线材是具有一定刚性的线材。粗线有力度感,细线有纤秀感:直线具静态感,而曲线具动态○

感。

2软线材构成的立体,较为轻巧却有较强的紧张感。软线材造型经常需要依靠硬线材作为框架。○

2、教师演示:准备一件实物样品,按照步骤图对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加以解说,如软质线材可

以采用编、绕、缠、折、叠等,硬质线材则采用弯、绕、粘等方法,并对难点进行实物示范。

3、学生讨论:教师出示一组构思巧妙的果盘设计。

提问:你能受到什么启发?(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出线材的构成方法与组合特点。)1圆形重复的交错构成。○

2圆形与直线的交错构成。○

3发射式直线的立体构成。○

4旋转式曲线的立体构成。○

4、表现创造:学生分组创作出新颖、美观又实用的生活用品或观赏性艺术品。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线材造型练习,发展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并在课后开展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

第11课 富有创意的家具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家具造型设计的学习,懂得家具的简单设计方法,运用简易的家具模型,做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拓展设计思维。

2、能在家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评价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思考、动手,探索家具造型的结构形态,使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

学习难点:

如何巧妙构思、设计家具模型。

教学环节: 师:

1、设计学生进行搜集、记录的学案,组织学生分成4组收集图片:

1造型新颖的家具。○

2功能多样的家具。○

3色彩优美的家具。○

4材料质感丰富的家具。○

3、准备好家具设计的方法图例、家具模型制作的方法图例。

生:

1、小组合作,在家具商场或网络、书刊搜集、观察、记录新颖美观的家具产品。

3、认真填写“富有创意的家具”学案1。

1、图片导入:用优秀家具设计图片导入课题(如课本图片《螺旋书架》)。

2、板书课题:富有创意的家具。

1、分组展示:请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搜集到的精彩家具图片,并解说。

小结:现代家具的新形态、新功能、新材料、新的成型技术。

2、游戏激趣:请学生们用一分钟时间,将一线a4纸,变成立体造型。

3、观察归纳:给出不同的家具设计图例,请学生们指出它们分别用了哪种方法:

1化平面为立体的设计法。○

2仿生造型设计法。○

3类比造型设计法。○

4逆反思维求新法。○

小结:家具设计的4种思维方法。

4、教师演示:演示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制作家具模型:

折叠(直线折、曲线折)、卷曲、切挖、插接、编织、粘贴、镂空、围合、纸浆。

5、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作业,分发学案2,请学生们运用家具设计的方法构思、起稿,运用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制作一线自己的“新书桌”模型。开展“我们的书桌”小型展览会,评选你最喜爱的创意书桌。

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哪一件作品造型最富有创意?

2哪一件家具设计最符合它的主题?

3哪一件作品最美? 课后延伸:

让学生回家仿照自己家里的家具制作模型,或创意设计家里用得上的家具。

2析。

第12课 现代人居环境 学习目标:、能用简短的语言,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评析。、能从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角度,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分、能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尝试设计美好、宜人的人居环境。学习重点: 理解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利用人居环境知识去表达自己对美好人居环境的理解。

教学环节: 师:收集有关现代人居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生:预习课文。

1、设疑导入:给出一组优秀的人居图片和人满为患的人居环境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居环境图,并谈谈理由,指出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板书课题:现代人居环境。

1、观察思考:请学生们观察欣赏课文范例《流水别墅》,以及其他有趣、绿色的人居环境个例(如意大利“空中森林”公寓、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建筑等)。

提问:图片中的人居环境个例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现代人居环境需要环保理念。

2、小组探究:请各组学生思考怎样的人居环境才体现绿色环保?列举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与环保有关联的事物(节能、绿化、节约用水等)。

小结:“绿色”是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理念。不仅仅表示“树木”和“绿化”,更重要的是具有“环保”的含义。

3、分组实践: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讨论、尝试设计一处“环保”的现代人居环境。分发“现代人居环境”学案1,辅助学生思考、记录。

4、互动交流:开展“我家小区”现代人居环境设计交流会,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如一组设计的人居环境最具有“环保”理念?

2、哪一组的设计最富有创意?

3、哪一组的同学代表描述得最清晰、最生动? 教师设疑:

1、怎样的居住环境才能达到美好宜人的要求?

2、在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过程中,我可以做些什么?

第13课 营造美好家园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人居环境案例。

2、能主动思考和设计美好、宜人的室内环境。

3、能运用设计语言,设计和绘制室内平面图和效果图。

学习重点:

环境平面图和效果图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设计绘制自己家或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效果图。

教学环节: 师:第一课时的教学侧重于“欣赏与探索”。

1、收集定内设计相关知识、图片资料。

2、室内设计步骤图。

3、准备风格各异的平面图、效果图和立体模型教具。

生:预习课本。

1、图片导入:给出一组优秀室内家居设计和混乱的家居布局对比图(如电视节目“交换空间”前后对比图),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家居设计,并说明理由。

2、板书课题:营造美好家园。

1、观察探究:请学生们观察室内设计图,从光线、通风、密度、布局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小结:室内设计应具有实用性。(光线、通风、密度等。)

2、分组讨论: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规划各个房间的布局。组织学生代表发言。

分发学案,帮助学生拓展设计思路:

1进行室内设计效果的草稿构思练习。○

2互相评议草图。○

3认真填写学案。○

3、展示设计元素的表达方式:室内设计常用图示。

4、以“我家新面貌”为题,让学生以实用性为主,在画纸上改造自己家里现有的布局,使其更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哪一位学生的室内设计布局最具科学性、实用性?

2、哪一位学生的设计最富有创意? 教师设疑:

1、如何将平面设计作品转换成立体作品或者效果图?

上一篇:我的六一儿童节的优秀作文下一篇:保卫工作个人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