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2024-07-11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通用7篇)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篇1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

(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3)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2.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定义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

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3.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E=nΔΦ/Δt

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E=BLvsinθ。当B、L、v三者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E=BLv。(1)两个公式的选用方法E=nΔΦ/Δt计算的是在Δ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只有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恒定不变时,它算出的才是瞬时电动势。E=BLvsinθ中的v若为瞬时速度,则算出的就是瞬时电动势:若v为平均速度,算出的就是平均电动势。(2)公式的变形

①当线圈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线圈的面积S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磁感强度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SΔB/Δt。

②如果磁感强度不变,而线圈面积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bδs/Δt。

5.自感现象

(1)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取决于线圈自感系数和本身电流变化的快慢,自感电动势方向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

6.日光灯工作原理

(1)起动器的作用:利用动触片和静触片的接通与断开起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起动的关键就在于断开的瞬间。

(2)镇流器的作用:日光灯点燃时,利用自感现象产生瞬时高压;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利用自感现象,对灯管起到降压限流作用。

7.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将它们接上电容器,便可使电容器充电;将它们接上电阻等用电器,便可对用电器供电,在回路中形成电流。因此,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电路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与电路相联系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画等效电路。

(3)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性质,电功率等公式联立求解。

8.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

(1)通过导体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作用,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基本方法是: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

③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④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2)电磁感应力学问题中,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稳定运动状态,抓住a=0时,速度v达值的特点。

9.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问题

导体切割磁感线或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便转化为电能,具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又可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因此,电磁感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化,用能量转化观点研究电磁感应问题常是导体的稳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对应的受力特点是合外力为零,能量转化过程常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表达式。

(3)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改变所满足的方程。

10.电磁感应中图像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图像问题的分析,要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是否均匀,从而推知感应电动势(电流)大小是否恒定。用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动势(或电流)的方向,从而确定其正负,以及在坐标中的范围。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篇2

圆的方程宋体三号加粗

一、知识清单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一)圆的定义及方程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正文宋体五号

标准

方程

(x-a)2+(y-b)2=r2(r>0)

圆心:(a,b),半径:r

一般

方程

x2+y2+Dx+Ey+F=0

(D2+E2-4F>0)

圆心:,半径:

1、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

(1)将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展开并整理得x2+y2-2ax-2by+a2+b2-r2=0,取D=-2a,E=-2b,F=a2+b2-r2,得x2+y2+Dx+Ey+F=0.(2)将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通过配方后得到的方程为:

(x+)2+(y+)2=

①当D2+E2-4F>0时,该方程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②当D2+E2-4F=0时,方程只有实数解x=-,y=-,即只表示一个点(-,-);③当D2+E2-4F<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征是:x2和y2项的系数

都为1,没有

xy的二次项.3、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待定的系数D、E、F,因此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

(1)若M(x0,y0)在圆外,则(x0-a)2+(y0-b)2>r2.(2)若M(x0,y0)在圆上,则(x0-a)2+(y0-b)2=r2.(3)若M(x0,y0)在圆内,则(x0-a)2+(y0-b)2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一:

方法二: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2外切

3相交

4内切

5内含

(五)圆的参数方程

(六)温馨提示

1、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是:

(1)B=0;

(2)A=C≠0;

(3)D2+E2-4AF>0.2、求圆的方程时,要注意应用圆的几何性质简化运算.

(1)圆心在过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上.

(2)圆心在任一弦的中垂线上.

(3)两圆内切或外切时,切点与两圆圆心三点共线.

3、中点坐标公式: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x1,y1),B(x2,y2),点M(x,y)是线段AB的中点,则x=,y=

.二、典例归纳

考点一:有关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宋体小四加粗

【例1】注意例题符号使用

圆的圆心是,半径是

.【例2】

点(1,1)在圆(x-a)2+(y+a)2=4内,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1)

B.(0,1)

C.(-∞,-1)∪(1,+∞)

D.(1,+∞)

【例3】

圆心在y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

A.x2+(y-2)2=1

B.x2+(y+2)2=1

C.(x-1)2+(y-3)2=1

D.x2+(y-3)2=1

【例4】

圆(x+2)2+y2=5关于原点P(0,0)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A.(x-2)2+y2=5

B.x2+(y-2)2=5

C.(x+2)2+(y+2)2=5

D.x2+(y+2)2=5

【变式1】已知圆的方程为,则圆心坐标为

【变式2】已知圆C与圆关于直线

对称,则圆C的方程为

【变式3】

若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3y=0和x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x-3)2+2=1

B.(x-2)2+(y-1)2=1

C.(x-1)2+(y-3)2=1

D.2+(y-1)2=1

【变式4】已知的顶点坐标分别是,,求外接圆的方程.方法总结:宋体五号加粗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关键是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2.利用圆的几何性质求方程可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而写出方程,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考点二、有关圆的一般方程的求法

【例1】

若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则的取值范围是()

A

.<m<1

B.m<或m>1

C.m<

D.m>1

【例2】

将圆x2+y2-2x-4y+1=0平分的直线是()

A.x+y-1=0

B.x+y+3=0

C.x-y+1=0

D.x-y+3=0

【例3】

圆x2-2x+y2-3=0的圆心到直线x+y-3=0的距离为________.

【变式1】

已知点是圆上任意一点,P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也在圆C上,则实数=

【变式2】

已知一个圆经过点、,且圆心在上,求圆的方程.【变式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点,这四点能否在同一个圆上?为什么?

【变式4】

如果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O(0,0),A(0,15),B(-8,0),则它的内切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方法总结: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关键是建立关于D,E,F的方程组.

2.熟练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向标准方程的转化

考点三、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1】

动点P到点A(8,0)的距离是到点B(2,0)的距离的2倍,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A.x2+y2=32

B.x2+y2=16

C.(x-1)2+y2=16

D.x2+(y-1)2=16

【例2】

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A.一条射线

B.一个圆

C.两条射线

D.半个圆

【例3】

在中,若点的坐标分别是(-2,0)和(2,0),中线AD的长度是3,则点A的轨迹方程是()

A.B.C.D.【例4】

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的点的轨迹.求这个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变式1】

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

A.一个圆

B.两个圆

C.一个半圆

D.两个半圆

【变式2】

动点P到点A(8,0)的距离是到点B(2,0)的距离的2倍,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A.x2+y2=32

B.x2+y2=16

C.(x-1)2+y2=16

D.x2+(y-1)2=16

【变式3】

如右图,过点M(-6,0)作圆C:x2+y2-6x-4y+9=0的割线,交圆C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P的轨迹.

【变式4】

如图,已知点A(-1,0)与点B(1,0),C是圆x2+y2=1上的动点,连接BC并延长至D,使得|CD|=|BC|,求AC与OD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方法总结: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时,根据题设条件的不同常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法:根据题目条件,建立坐标系,设出动点坐标,找出动点满足的条件,然后化简.

(2)定义法:根据直线、圆等定义列方程.

(3)几何法:利用圆与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

(4)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

考点四: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1】

已知圆x2+y2+2x-4y+a=0关于直线y=2x+b成轴对称,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2】

已知x,y满足x2+y2=1,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例3】

已知点M是直线3x+4y-2=0上的动点,点N为圆(x+1)2+(y+1)2=1上的动点,则|MN|的最小值是()

A.B.1

C.D.【例4】已知实数x,y满足(x-2)2+(y+1)2=1则2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

【变式1】

P(x,y)在圆C:(x-1)2+(y-1)2=1上移动,则x2+y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变式2】

由直线y=x+2上的点P向圆C:(x-4)2+(y+2)2=1引切线PT(T为切点),当|PT|最小时,点P的坐标是()

A.(-1,1)

B.(0,2)

C.(-2,0)

D.(1,3)

【变式3】

已知两点A(-2,0),B(0,2),点C是圆x2+y2-2x=0上任意一点,则△ABC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变式4】已知圆M过两点C(1,-1),D(-1,1),且圆心M在x+y-2=0上.

(1)求圆M的方程;

(2)设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是圆M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求四边形PAMB面积的最小值.

方法总结:解决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1)形如u=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定点(a,b)与圆上的动点(x,y)的斜率的最值问题

(2)

形如t=ax+by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问题;

(3)形如(x-a)2+(y-b)2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

(4)一条直线与圆相离,在圆上找一点到直线的最大(小)值:

关于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篇3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本大题共12小题,其中18小题为必做题,912小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在910、1112两组中选择一组作答。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物理学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通过学习大师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本题所列举的科学家都是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 居里夫妇用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

B.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

C.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

D. 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2. 下列对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尔原子理论继承了卢瑟福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子量子化假设

B. 玻尔原子理论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提出了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电磁波的假设

C. 玻尔原子理论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 玻尔原子理论保留了较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圆满解释了原子光谱

3. 在体育比赛中,有许多项目与抛体有关,如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影响他们成绩的因素有

A. 抛射角 B. 空气阻力 C. 运动员的体重 D. 出手速率

4. 如图所示,一个带有负电荷的小球,沿光滑的绝缘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当滑到某点时小球开始飞离斜面,这可能是因为

A. 空间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 空间存在着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C. 空间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D. 空间存在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

5. 质量为m的物体沿直线运动,只受到力F的作用,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和受到冲量I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可能的是

6. 唱卡拉OK用的话筒,内有传感器,其中有一种是动圈式的,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膜片后面粘接一个轻小的金属线圈,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声波使膜片前后振动时,就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传感器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B. 该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 膜片振动时,穿过金属线圈的磁通量不变

D. 膜片振动时,金属线圈中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7. 如图甲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两点是该电场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由a运动到b。在该过程中,电荷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a、b两点场强E的大小和电势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8. 在广场游玩时,一小孩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水平的风速逐渐增大(设空气密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B. 地面受到小石块的压力逐渐减小

C. 小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滑动后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小石块有可能连同气球一起被吹离地面

选做题

第一组(910小题):适合选修33(含22)模块的考生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分子间距离时,两分子间分子力F=0,则当两分子间距离由小于逐渐增大到10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将先减小后增大

B. 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大

D.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10. 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 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

C. 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 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

第二组(1112小题):适合选修34模块的考生

11.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路边施工处总挂着红色的电灯,这除了红色光容易引起人的视觉注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原因是红色光

A. 比其他色光容易发生衍射

B. 比其他色光的光子能量大

C. 比其他色光容易发生干涉

D. 比其他色光更容易发生光电效应

12. 在学到《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时,四位同学就自己看到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张说:医生用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递机械波

小王说:军队过桥时不能齐步走,就是因为怕产生共振,损坏了桥,火车过桥时要减速,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赵说:树叶在水面上下振动说明,介质并不随机械波向外传递

小李说:我家的木板门,春夏季听不到响声,一到秋冬季节,就开始嘭嘭作响,这是风吹振动的

让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谁说的对?

A. 小张说的对 B. 小王说的对

C. 小赵说的对 D. 小李说的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1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1)(3分)按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的要求做下列五个力学实验时,需要使用天平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使用刻度尺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对应的实验代号)

A.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B.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C.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D. 验证机械能守恒

E.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7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打下一条理想的纸带,如下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0的距离为,点AC间的距离为,点CE间的距离为,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从起始点0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______,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进行比较,则a_________ g(填大于、等于、小于)。

14. (17分)

(1)市场上有一种在蚊帐内使用的小型直流电动机电风扇。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测电风扇正常运行时的机械功率。于是找到了一台该种电风扇并从铭牌上读出了额定电压U,但是其他字迹不清楚。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打开电风扇底座上的电源盖并取出了两节电池,并从电风扇装电池处的正、负两极各接出一条引线。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备用电池若干节、电键、若干导线、固定电池的电池盒。

①该小组进行了如下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写出第三步实验过程:

A. 按事先设计的电路连接各元件,并使滑片处于使电路电阻最大处;

B. 合上开关,使滑片从最左端开始缓慢移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明显读数,但电风扇并未转动,读出此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用测得的量表示出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机械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上述实验过程,本实验的电路图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③如果你家买了台电风扇,接上电源后,启动风扇开关,风扇电动机不运转,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至少写出两种原因,并说明检测方法。

(2)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分离并测定带电粒子质量的仪器。其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计算它的比荷。某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带电粒子先穿过一个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的正交匀强电、磁场,正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取消电场,粒子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的荷质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带电粒子先经过电压U的加速,然后垂直于磁感线射入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的荷质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0分)下面为某报纸的一篇科技报道,你能发现其中的科学性问题吗?请通过必要的计算加以说明。下面的数据在你需要时可选用。

本报讯:国家天文台台长、中科院院士艾国祥22日证实,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

据悉这座口径为1m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km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结构、太阳耀斑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以及日地空间环境等。

万有引力常量;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70~80的立方根约取4.2)

16. (13分)如图所示,在相距为L的光滑的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放有一金属杆AB,在光滑的倾斜轨道上放有另一个质量为m的金属杆CD,金属杆与轨道接触良好,整个回路电阻为R。倾斜轨道与水平面夹角为30。有一个与水平轨道平面垂直、方向向下、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有另一个与倾斜轨道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为了使CD能够静止,金属杆AB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求:

(1)通过CD杆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外力F是多大?

(3)金属杆AB运动的速度V是多少?

17. (13分)如图甲所示为学校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竿,滑竿上端固定,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竿的下滑情况,在竿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竿的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现有一质量m=50kg的学生(可视为质点)从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5s末滑到竿底时速度恰好为零。以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求:

(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滑竿的长度。

18. (14分)如图所示,MN、PQ为水平放置、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为U,且上板带正电,板MN中央有一个小孔O,板间电场可认为匀强电场。AB是一根长为L(L(1)细杆带电荷量;

(2)杆下落的最大速度;

(3)在杆下落过程中,杆克服电场力做功的最大值。

19. (16分)如图所示,abc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是水平的,bc为与ab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质量m=0.20kg的小球A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0.60kg、速度的小球B与小球A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落到轨道上距b点为L=处,重力加速度g取,求:

(1)碰撞结束时,小球A和B的速度大小;

(2)试论证小球B是否能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点?

20. (17分)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有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圆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图中未画出),它的边界正好通过坐标原点。X轴下方存在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X轴负方向成60角斜向下。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从O点沿Y轴正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区域。粒子飞出磁场区域后,从b点处以与X轴正方向成30穿过X轴进入匀强电场中,然后通过了b点正下方的c点。

(1)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并判断磁场方向(向外或向里);

(2)若改变圆形磁场的圆心位置(但保持它的边界仍通过坐标原点)而不改变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求此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3)计算c点到b点的距离。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C 2. ABC 3. ABD 4. A 5. A 6. B

7. AD 8. AC 9. B 10. BCD 11. A 12. AB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3. (1)BC;ABD;ABCDE。(每空1分)

(2)①(2分)

②(2分);(2分);小于(1分)。

14. (1)①C.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风扇正常工作,读出电压表读数U和电流表读数I,则风扇的机械功率为(4分);

②甲(2分);③启动风扇,电动机不运转,可能是风扇启动开关出现故障,或是风扇电动机烧坏。可以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测量电动机的电阻(4分)。

(2)(3分);(3分)

15. 解:此报道中,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735km的数据出错。(2分)

设卫星的质量为m,离地面高度为h,有

(2分)

在地球表面上,质量为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2分)

则(4分)

16. 解: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通过CD杆的电流方向是从D到C。

(1分)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欧姆定律,得出感应电流:(2分)

由安培力公式及平衡条件得:(2分)

对CD杆,由平衡条件得:(2分)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2分)

(2分)

(2分)

17. (1)滑杆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滑杆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图象可知,01s内,滑竿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为380N,方向竖直向上,人向下作匀加速运动。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分)

1s末人的速度为:(2分)

1s末5s末,滑杆对人的拉力为大于500N,人作匀减速运动,5s末速度为零,所以1s末人的速度达到最大值。(1分)

由以上两式代入数值解得:。(2分)

(2)滑竿的长度等于人在滑竿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之和。

加速运动的位移:(2分)

减速运动的位移:(2分)

滑竿的总长度:m(1分)

18. 解:

(1)设杆的带电量为q,板间电场强度为E。杆下落L/3时,a=0,则

①(2分)

②(2分)

联立①、②式解得 ③(1分)

(2)杆下落L/3时,速度最大,由动能定理得

④(2分)

联立②、④式解得 ⑤(1分)

(3)当杆下落速度为零时,杆克服电场力做功最大,设此时杆下落距离为h,则

⑥(2分)

联立①、⑥式解得 ⑦(1分)

杆克服电场力做功 ⑧(2分)

19. (1)分别以和表示小球A和B碰后的速度,表示小球A在半圆最高点的速度,则对A,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2分)

(2分)

解得:(1分)

对A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分)

以A和B为系统,碰撞前后动量守恒:(2分)

联立解得:,(2分)

(2)小球B刚能沿着半圆轨道上升到最高点的条件是在最高点弹力为零、重力作为向心力,故有:

(2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分)

解得:,可知小球B不能达到半圆轨道的最高点。(2分)

20.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射出磁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电场时受力方向与速度垂直,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4分)

磁场方向向外。(1分)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2分)

要使磁场的区域有最小面积(即要使磁场充分利用),则oa为磁场区域的直径。由几何关系可知磁场半径为:(2分)

解得:(2分)

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为:(1分)

(3)粒子在垂直电场的方向上做匀速运动:(1分)

粒子在平行于电场的方向上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分)

(1分)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篇4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物理老师吴海波认为,期末考试的重点仍然是力电、两大模块。

力学的核心点是功和能量,对于常见的动能定理应用、汽车变速、能量动量综合计算速度、生热、势能等要重点练习,并做出总结。电学重难点会比力学多些,要弄明白概念的层次联系。作为一轮复习,会重点讲的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匀变速直线和曲线运动,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轨迹计算,复合场,导棒动力学综合等。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篇5

1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电场强度方向与该点处导体表面垂直。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导体,未被抵消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3处于静电平衡的孤立导体,其表面上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表面的曲率有关。

2.简述楞次定律: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自身所产生的磁通量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3.自感:

导体回路中由于自身感应电流的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4.互感:

由于某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在邻近导体回路内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5.电偶极子:

两个大小相等的异号点电荷+q和-q。相距为l,如果要计算电场强度的各场点相对这一对电荷的距离r比l大很多(r>>l)这样一对点电荷称为电偶极子。6.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

1在所有惯性系中,一切物理学定律都相同,即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相对性原理)

2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光沿各个方向传播速率都等于同一个常量C,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光速不变原理)7磁介质的分类:

1顺介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大于无磁芯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顺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与原来磁场的B0同方向。

2抗磁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小于无磁芯时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0,抗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与原来磁场的B0方向相反。

3铁磁质:μr>>1,即B>>B0,铁磁质产生的附加磁感应强度B0方向也相同。8.简述霍尔效应:

将一块通有电流I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使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则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上的a和b两个面之间将会出现电势差Uab,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9.两束光相干的条件

频率相同,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的光波相遇。10.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从同一波前各点出发的次波是相干波,经过传播在空间某点相遇时的叠加是相干叠加。11.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的区别

12.马吕斯定律

如果入射光线偏振光的光强I0透过偏振器后,透过光的光强为I,则I=I0cosα 13.布儒斯特定律‘

2当入射角i与折射角γ之和等于90°,即反射光与折射光互相垂直时,反射光即成为光矢量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的完全偏振光,叫做布儒斯特定律。14.麦克斯韦方程组:

(1)电场的高斯定理

D*dSsiqi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磁场的高斯定理

E*dl-LdB*dS sdtB*dS0

S

(4)全电流的安培环路定律

H*dl(ILDI)

15.瑞利判据

当一个圆斑像中心刚好落在另一圆斑像的第一级暗环上时,就算两个像刚刚能分辨,这时两像斑中心的角距离为δR=1.2

2λ D16.简述晶体双折射现象:

当一束自然光射向各向异性介质时,在界面折入晶体内部的折射光分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束光线,这种现象称为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二.填空题

1电容串并联的表达式(1)串联

1111 CC1C2C(2)并联

C=C1+C2+C3 2.静电场的能量密度及磁场的能量密度

电场 w=ε120E2

磁场wm1BH 23.分辨本领公式

R=1Dλ

艾利斑半角宽度

θ0sinθ0=1.22

1.22λD4.光的五种偏振态:线偏振,圆偏振,椭圆偏振,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5.质能方程:E=mc²

6.什么条件会产生半波损失:光疏到光密介质。

7.单缝衍射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

θ0sinθ0=1.22

8.光栅方程:(a+b)sinψ=±kλ,k=0,1,2,… 9.静电场的环路定理:E*dl0

10.洛伦兹公式

/F/=qv*Bsinθ

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定则,F始终垂直于v.三.计算题

1.求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与电势

2(书练习11.9)电缆由导体圆柱和一同轴的导体圆筒构成,使用时电流I从导体流出,从另一导体流回,电流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如图所示,设圆柱的半径为r1,圆筒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和r3,若场点到轴线的距离为r,求r从0→∞范围内各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解:在导体横截面内,一导体轴线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为积分环路,如图所示,则根据安

λ D培环路定理有

B*dl=2πrB=μ0I

πr2I 当r

B*dl=2πrB=μ02πrB=当r1

μ0Ir 22πr1B*dl=2πrB=μ0I

μ0I 2πr

B=

π(r2r22)I] 当r2

B*dl=2πrB=μ0[I-22π(r3r2)μ0I(r32r2)

B=

2π(r32r22)r当r>r3时

B*dlII0

B=0(例11.7)有一螺绕环,总匝数为N,导线内通有电流I,环的平均半径为r,求环内轴线上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

解:当环上的线圈绕的很密时,则其磁场几乎全部集中在环内,环内的磁力是以环心O为圆心的同心圆,如图所示。在同一条磁力线上各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都相等,方向沿着圆的切线方向,且与电流I的方向间满足右螺旋法则,为求环内离环心O距离为r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可取过P点的磁力线为积分路径L,根据安培环路定理,有

B*dlBdlB2πrμLL0NI

由此得:

B=μ0NI

如果螺绕环的截面很小,这时式中的r可认为是环的平均半径,2πrNn为单位长度的匝数,故环内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B=μ0nI

2πr环内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可近似的认为是相等的,磁场是均匀的。

求环外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时,同样可过该点取以环心为圆心的圆为积分路径L’,这时L’所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 I0,故得B=0.(ppt 51例2)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后面盖上折射率为n=1.58的云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已知波长λ=5500A0,求云母片的厚度b。

解:没有盖云母片时,零级明条纹在O点;当S1缝后盖上云母片 后,光线1的光程增大。由于零级明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零,所以这时零级明条纹只有上移才能使光程差为零。依题意,S1 缝盖上云母片后,零级明条纹由O点移动原来的第九级明条纹位 置P点,当x<

(n-1)b=kλ

所以

b=kλ/(n-1)=9×5500×10-10/(1.58-1)

=8.53×10-6m

(ppt 77牛顿环)用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波长为633 nm的单色光做牛顿环实验,测得第 k 个暗环的半径为5.63 mm , 第 k+5 暗环的半径为7.96 mm,求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rkkR解:

rk5(k5)R 225Rrk5rk

rk25rk2 R10.0m

5(书习题12.4)

如图所示,一电阻为R的金属宽假置于匀强磁场B中,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杆可在金属框架上无摩擦的滑动。现给导体杆一个初速度v0,求: 1.导体的初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2.回路中感应电流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3.在时间t→∞时,回路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解:(1)设导体杆的速度为v,所受安培力为

BlvB2l2vF=IBl= BlR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B2l2vdv=-m Rdtt0vdvB2l2 dtv0mRvV=v0eB2LtmR

B2LtBlvBlv0emR(2)i==RRB2LtmR(3)W=εidt(Blv0 e00)(Blv0eRB2LtmR)dt=mv02

(ppt 141例2)

2、一束波长为 =5000Å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单缝上。(1)已知单缝衍射的第一暗纹的衍射角1=300,求该单缝的宽度a=?

asink(k1,2,3)

第一级暗纹 k=1,1=300

a0.521.0m

sin1

(2)如果所用的单缝的宽度a=0.5mm,缝后紧挨着的薄透 镜焦距f=1m,求:(a)中央明条纹的角宽度;(b)中央亮 纹的线宽度;(c)第一级与第二级暗纹的距离;

(a)sinaa 20.5m302210rad3 a0.510m(b)x0f02103m2mm(c)233xf()1(210110)m1mm21 aa(ppt181)例

1、波长为6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第二级明纹出现在sin2=0.2处,第4级为第一个缺级。求:(1)光栅上相邻两缝的距离是多少?(2)狭缝可能的最小宽度是多少?(3)按上述选定的a、b值,实际上能观察到的全部明纹数是多少?

(2)由光栅方程 sin1,kkmax

ab6mk10 max0.6m

在-900

(ppt 209)例1.有三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第一块与第三块的偏振片化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块和第一块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然后第二块偏振片以恒定的角速度

绕光传播的方向旋转,设入射自然光的光强为I0

证明:此自然光通过这一系统后,出射光的光强为:

II0(1cos4t)/16

证明:由图所示,在t时刻, 2II2cost2I2I1cos2t

I0cos2tsin2t2(1cos4t)I016

t=00,900,1800,2700时,输出光强为零。

t=450,1350,2250,3150时,输出光强为。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总知识考点 篇6

物理试卷

(命题人高凤梅)

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第1-7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題目要求。第8-12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归功于他们采用了正确的物理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用放大法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B.伽利略用理想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法拉第用归纳法得出了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D.库仑用微元法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2.如下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A.沿斜面向上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D.垂直斜面向上

3.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4.图中的D为置于电磁铁两极间的一段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在开关S接通后,导线D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 C.向左D.向右

5.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撤掉挡板A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竖直向下

B.图乙中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圆环内径r=1.6m,小球沿内圆表面过最高点速度可以为2m/s C.图丙中皮带轮上b点的加速度小于a点的加速度 D.图丁中用铁锤水平打击弹簧片后,B球比A球先着地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6.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在如图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拉力的大小(物体与水平面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

A.水平面的最小,竖直面上最大

B.在三个过程中拉力大小变化与摩擦因数有关,摩擦因数未知所以无法判断 C.从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最后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拉力始终不变

D.由大变小再变大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8.如图所示,斜面体B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木块A从斜面底端开始以初速度v0上滑,然后又返回出发点,此时速度为v,且v

A.桌面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B.桌面对B始终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A上滑时比下滑时桌面对B的支持力大

9.“神舟十号”飞船经多次变轨追赶“天宫一号”.如果将“神舟十号”飞船的多次变轨简化为如图所示的两次变轨:由轨道Ⅰ变至轨道Ⅱ,再变至轨道Ⅲ.下列关于“神舟十号”飞船的描

述正确的是:()

A.沿轨道Ⅱ从P向Q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B.沿轨道Ⅱ从P向Q的运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

C.沿轨道Ⅲ运动的机械能比沿轨道Ⅰ运动的机械能大 D.沿轨道Ⅲ运动的加速度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加速度小10.下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和电刷与电阻R=10连接,与,1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滑块

(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立即弹开,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可能相等 B.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C.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D.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二、实验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9分。13题4分,14题5分,把答案填写在指定的位置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利用传感器可以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等。图甲所示为某同学用传感器做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的U—I关系图线。

电阻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示数是10V。图乙是穿过矩形线圈磁通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上的电功率为10W

B.0.02s时R两端的电压瞬时值为零

C.R两端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14.1cos100t(V)D.通过R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cos50t(A)

11.载流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直导线中电流成正比,与距导线的距离成反比。矩形线圈abcd通以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用两根轻质绝缘细线挂在水平长直导线MN正下方,如图所示。开始时MN内不通电流,此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为T。,当MN中通过的电流为I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减小为T,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MN中通过的电流方向水平向左 B.当MN内电流变为C.当MN内的电流变为方向竖直向上

D.剪断细线后,矩形线圈下落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时,两细线内的张力均为零时,线圈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为g,乙

如果将该小灯泡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为0.3A,电源电动势为3V。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电源的内阻为Ω。

14.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轨道木板水平放置,把小车从位移传感器(接收器)旁边释放后,传感器能记录任意时刻小车的位置,据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钩码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g)

(1)指出该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疏漏___。

(2)某次实验中,依据传感器的记录,在时间t内,小车由静止开始发生的位移为

x则小 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

(3)纠正了疏漏之处后,保持小车(包含发射器)的总质量为M不变,通过多次实验,依据得到的数据,在a—F图象中描点(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右侧若干个点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4)若所挂钩码不断增加,a—F图象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趋向值为______,绳子拉力的趋向值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共35分.解答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15.(8分)如图所示,带有小孔的A、B两小球穿在水平放置的细杆上,相距为L,两小球各用一根长也是L的细绳连接小球C,三个小球的质量都是m.求:(1)细线对B小球的拉力大小(2)杆对小球A的支持力的大小.(3)杆对小球A的摩擦力的大小.16.(8分)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它们间距为2cm,两点的连线与场强方

5向成60°角。将一个电量为−2×10C的电荷由A移到B,其电势能增加了0.1J。则:(1)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2)A、B两点的电势差UAB为多少?(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

17.(9分)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 时,装置可安全工作。一质量为m 的小车若以速度v0 撞击弹簧,可使轻杆向右移动了l/4。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1)若弹簧劲度系数为k,求轻杆开始移动时,弹簧的压缩量X

(2)求小车离开弹簧瞬间的速度V

(3)在轻杆运动过程,试分析小车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求出加速度a

18.(10分)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一根轻绳系一个质量为3千克小球,以10m/s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4m,若运动到A点,突然把绳再放长4米,绳绷紧后小球转入另一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1)小球从放绳开始到运动到O点的另一侧与AO共线的B点所需的时间。(2)在B点绳子所受的拉力。

四、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題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題号涂黑。注意所做題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題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題。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 一題计分。)

19(选修3-3).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所示的P-t图像.已知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为VB=3L,问:

(1)气体由A→B,B→C各作什么变化?

(2)气体在状态C的体积是多少?

20(选修3-4).如图所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ABC,= 30°,D点在AC边 上,AD间距为L。一条光线以60°的入射角从D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BC射出,求:(1)玻璃的折射率;

(2)BC边上出射点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d。

21(选修3-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M,A、B间粗糙,现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不会滑离B,求:(1)A、B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从地面上看,小木块向左运动到离出发点最远处时,平板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16(1)W=-0.1J(2)5103V(3)5105V/m 【解析】 试题分析:(1)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W=-0.1J(2分)

(2)(3分)

(3二、实验题:

13.(每空2分)0.66--0.722--2.67

14.(每空1分)没有垫起轨道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轨道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2x/t,C

三、计算题: 15(1

2(3分)

17(1)x=f/k(2)是匀变速运动a=f/m 试题分析:

(1)对轻杆有f=kx(2分)x=f/k(1分)(2)根据能量守恒:mV0则反弹速度V=(V0

/2=fl/4+mv2/2(2分),g,Mg

-fl/2m)1/2(1分)

23【解析】

试题分析:(1)C球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3)因为轻杆运动时弹力始终和摩擦力相等,此过程对小车只受弹力作用所以做匀减速运动。(1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kx=f=ma(1分)则a=f/m(1分)

18(1)4.04s(2)9.375N

试题分析:⑴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突然放绳则小球以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到C,在C点处一瞬间8m绳突然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vy突变为0,而小球将以vx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B点,由几何关系可知:S1=AC=

(1分)

(图1分)

2Tcos30° =mg(2分)(1分)∠AOC=60°=π/

3(2)A球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Tsin60°+mg=N(1分)Tcos60° =f,(1分)解得(1分)

∠BOC=120°=2π/3(1分)

在C点,由矢量三角形可知:vx=vcos60°=v/2(2分)

(1分)(1分)

(1分)

(1分)

(2)在B点,则有:

(3分)

四、选考题

19.(1)等容变化、等温变化(2)2L 【解析】

试题分析:① A→B作等容变化(2分)

B→C作等温变化(2分)

② PB= 1.0atm,VB=3L,PC=1.5atm;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BVB=pCVC(2分)

得VC=2L(2分)

20.①如图,因为光线垂直 BC 射出,有∠β = 30°。在E点发生反射,有∠α= 30°。可知∠r = 30°.(2分)由折射定律

n

sin

sinr(2分)

得n=(1分)②ADE为等腰三角形,DE=AD=L,L

d=Lsin60°=2(3分)

21.(1)

v0(2,向右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 +m)v ①(2分)

所以v=v0(1分)

方向向右(1分)

(2)A向左运动速度减为零时,到达最远处,设此时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0=Mv′(2分)

政治经济学教程期末考试考点 篇7

(二)重点及课后答案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重点: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变革官僚资本是采取没收的方法实现的。官僚资本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控制着旧社会的国民经济命脉。

改变民族资本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赎买的方法实现的。

和平赎买:不是有国家拿出一笔钱作为赎金付给资本家,而是采取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是资本家取得一部分利润的方式实现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2)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3)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4)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和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实现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伟大的历史性创造。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迫切需要。课后思考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为什么必须经历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为何是长期的? 答:(1)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一个初级发展阶段的必然性

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个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商品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低、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我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首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进行现代化建设。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来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期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初级发展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初级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数多、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有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有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质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可见,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是人们在财产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关系。

我国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产权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

(1)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2)它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设。(3)它有助于保持整个经济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建设。

(4)它有利于通过多种渠道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在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科技及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更好的利用国内经济两方面资源等方面,都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5)它有利于我国面向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及相应的政府职能的转变。4.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必须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断要有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必须使国有经济掌握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4)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5.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势,它是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6.集体经济的作用:

(1)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往往能够适应和容纳手工生产、半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等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对市场的适应性比较强,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创新精神。(2)坚持并不断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速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我国城镇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8.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出现了多种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制等。9.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迅速发展生产力是有利的。这些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力量。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因素,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监督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重点:

1.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它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的和唯一的目的。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已不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那样,体现着资本主义家剥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磨削的和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商品经济。

4.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只有商品经济大大地发展了,才能使各个企业、各个地区的经济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有力地促进各个企业和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品种全和价格便宜的产品,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价值为基础。

6.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要以其价值为轴心而上下波动。

7.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2)可以调节社会生产。(3)可以调节商品流通。

(4)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资源配置

答:资源配置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生产之所以有必要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首先,是因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公有制形式组成的。这些不同的公有制所组成的各种经济组织,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互通有无,不可能是无偿的,而只能通过产品的买卖,实行等价交换;否则,就否定了它们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这就是说,在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形式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就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其次,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条件下,一方面,劳动者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人,劳动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因而劳动仍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要求。这种物质利益要求是通过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来实现的,因而由若干劳动者组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必然有物质利益要求,否则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要求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正是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其独立经济利益这一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两种资源的配置方式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计划方式特别是指令性计划要求有一整套执行计划职能的组织和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体系,对生产计划、物资分配、投资决策和人事工资安排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集权式管理。而市场方式则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模式,尽管运行的机制有质的区别,但由于两者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因此在某种具体的经济体制中,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可以以不同形式结合起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使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正确地相互结合,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以上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有限责任公司

答:有限责任公司,是由2个以上、50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

股份有限公司

答:股份有限公司是采取发起人发起设立的方式和发起人募集设立的方式设立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答: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授权经营

答:授权经营是指国有资产出资人将由其行使的部分权利授予其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行使。

课后思考题: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企业制度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产权清晰。这里讲的产权清晰,是指出资者与作为法人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清晰。出资者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拥有出资者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

(二)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出资者的权责和企业的权责之间应有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出资者的权利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和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政企分开。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管理科学。企业管理的好坏,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效果,以及企业的盈利或亏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答: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积累基金

答:积累基金是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为社会劳动的时间内所创造的用来追加生产资金的那部分国民收入。

消费基金

答:消费基金是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另一部分国民收入,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及社会公共的消费需要。

按劳分配

答: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来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

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各种社会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且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买卖,才能进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因而各种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收益的分配,形成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工资

答:社会主义工资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它所反映的已经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而是没有剥削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奖金

答:奖金作为对劳动者提供了超额劳动的报酬,能够比较准确而及时地反映劳动者在不同时期内所提供的劳动量。

津贴

答:津贴是一种贯彻按劳分配的补充形式。它是对在特定条件下从事劳动的职工以及处在比正常劳动担负更多更大责任岗位职工的额外劳动支付的报酬。效率

答:效率是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简称。

收入分配公平

答:从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来看,既包括人们的投入与收入公平,又包括分配结果公平和分配机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旨在对社会成员因生病、生育、年老或暂时失去谋生机会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提供必要社会帮助的各种制度规定的总称。

社会保障体系

答: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消费水平

答: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里人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它反映一定社会在一定时期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已达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方式

答: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消费结构

答:构消费结构是指一定时期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组成和比例关系。

恩格尔系数

答:恩格尔系数即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课后思考题:

2.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除了生产领域外,还有非生产领域,如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国家行政与国防部门、社会团体等。

第二,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能较高速度地又能平衡协调地发展。

第三,社会上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务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的,因而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四,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立社会后备基金,这也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

第五,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疾者的生活需要等,国家必须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也主要是借助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和形式来进行:

第一,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二,劳务费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非生产性劳务提供服务性劳动,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享受这种服务的人们要以自己初次分配或再分配取得的收入支付劳务费用,从而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向这些非生产性劳务部门转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三,价格杠杆。商品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有关当事人的收入分配。

第四,银行信贷。银行等信贷机构通过存款吸收社会闲置资金,通过贷款把资金借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这就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资金再分配的作用。同时,银行的存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也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银行、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再分配。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何特点? 答:(1)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而是在公有制的集体和企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按劳分配,因而只是在集体或企业范围内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同一劳动在不同的集体和企业所领取的报酬是不同的。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而是集体或企业,由集体或企业向劳动者分配。(2)对劳动者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不是采用劳动凭证、由劳动者直接向社会领取消费品,而是通过工资、奖金等形式向劳动者发放货币,再由劳动者用货币到市场上购买消费品。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他的个别劳动是否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能转化为多少社会劳动,取决于劳动者所生产的商品是否能在市场上卖出去实现其价值,在存在着个别劳动同社会必要劳动差别的情况下,通过商品的市场销售,有的劳动者的个别劳动不能完全实现为社会价值,有的劳动者个别劳动可实现为较多的社会价值,从而会导致按劳分配水平的降低或提高。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也影响到按劳分配水平的高低。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市场要素,都会制约和影响企业劳动者的按劳分配。

9.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和优点,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又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而引发过度的分配不公,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既要效率又要公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来修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实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者给予补贴等。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如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机会,实现尽可能的机会平等;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完善收入单一货币化进程,严格执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向低收入居民的补助制度。

(2)在处理工农城乡收入关系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继续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通过财政、金融和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向农村注入资金,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村购买能力弱而不能为工业提供市场支持,以及城乡市场脱节、消费严重断层的问题,还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要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被拉大,既是发展市场经济出现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革不够彻底造成的。我国目前的土地市场、就业市场、资本市场都不完善,许多领域存在着垄断问题,这造成了许多不公平的收入。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加快改革来解决,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为居民的生产提供稳定的安全网。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政府制定的,旨在对社会成员因生病、生育、年老或暂时失去谋生机会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提供必要社会帮助的各种制度规定的总称。社会保障制度由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组成社会保障体系来体现,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保障项目: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社会保障的项目、保障范围、保障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民族文化传统等等。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离开了社会物质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各项社会保障的支出,归根到底是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的扣除,是属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再分配。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货币金融和财政

重点:

1.实行分税制,就是把各项税种按一定原则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制度。2.实行分税制的原则是,维护国家权益和事实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列为中央税,如关税、消费税等;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只要税种列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乡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市场体系:

答:市场体系是指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市场整体。

利率市场化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让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资金使用和供给的价格。

复式预算制

答:复式预算制度,是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的需要,在预算收入和支出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避免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相互挤占。分税制

答:分税制,就是把各项税种按一定原则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制度。课后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

统一是指我们的市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是统一的。一是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市场,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才能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之间按最合理方式自由流动,达到节约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效率的目的。为此就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二是只有商品交换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全国市场按照统一的制度运作,政府监管机构才能够运用市场调节工具和监管手段,克服不同经济主体由于利益不一致而给商品流通和资源流动造成的障碍,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一起来。开放是指一地对其他地区、一国对他国商品和劳务的市场准入。开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开拓和扩大市场以及地区、国家间的交流,客观上要求市场体系不仅对内开放,而且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只有开放,才能突破对市场的分割、封锁和垄断,促进市场体系的统一。

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运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实现机制和必然产物。没有竞争,价值规律将失去其活动舞台。有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功能,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而竞争要求开放,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才能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分割、封锁和垄断必然阻碍竞争。

有序是指市场体系要有一定规则来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来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者的行为,反对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商业欺诈,以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2.现阶段怎样深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答:第一,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完善银行内控机制,加强信贷管理,改进经营,强化财务监督,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继续推进和深化证券业、保险业的改革,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培育外汇市场。

第三,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前提,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监管上来,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第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市场优化、高效配置各类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要逐步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决定商业性金融产品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即把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只确定基准利率,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第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放宽境内企业、个人使用和持有外汇的限制。

3.当前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答: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1.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尽合理,不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公共财政体系要促进和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尤其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这些地区的人民能够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

(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

(三)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4.税收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答:税收三大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无偿性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具体纳税人是无偿的,但对全体纳税人而言是有偿的;二是虽不能直接偿还,但还是要间接地偿还给纳税人。

(2)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征税方式的强制性就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决定的。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上的限度性。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发展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

答: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文化卫生、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谋求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目前利益,而且要保证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

答:谓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再利用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技术水平不变的机器设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等。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如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

产业结构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部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课后思考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循环经济是指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再利用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对“大量消耗资源—产品—大量排废”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谋求和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目前利益,而且要保证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使经济得到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

2.怎样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答: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主要是建设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方面的任务包括: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3.我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第一,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我国可以避开发达国家所曾走过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是以信息化作为我国高起点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有力支撑,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所起的催化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现在面临着既要发展传统产业,又要迎头赶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只有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改变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的状况。我国应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第三,正确处理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必须积极发展技术先进、设备完善、劳动生产率高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适当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产业结构要建立在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以及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基础上,以利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四,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宏观经济

答: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或GNP、GDP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等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调控

答: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赤字财政政策

答:赤字财政政策又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需求,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扩张性货币政策

答: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

答: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课后思考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

(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是如此。由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固然可以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资源,但要选择最优生产结构,实现各产业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按比例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宏观经济调控是巩固和发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实践表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有效管理和调节,就可能发生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企业可能蜕变为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集团所有制,从而损害公有制经济。所以,为确保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节。

(三)宏观经济调控是克服市场缺陷,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的需要。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为了克服市场缺陷、纠正市场机制调节的不足,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搞好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独立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

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

国家是政治统治机关,国家又是社会管理机构。政府承担起对包括社会经济生活在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前提。这种社会经济职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维护其经济基础的职能。

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承担起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为了克服市场机制所具有的自发生、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内在缺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国家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计划调节,这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职能。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所具有的职能,是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政府经济职能的一个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资产拥有所有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具有了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经济职能。

我国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地将政府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职能,混同于各级政府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并且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指挥和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内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没有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严重地存在着政企不分问题,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成为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是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行政机构包揽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情的同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却没能很好履行。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

(一)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经济总量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运转是否正常的重要表现。供需总量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发展的最基本的平衡。(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就是在各产业部门、各行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发展比例和充分发挥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互相协调,并形成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互惠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不仅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而且要保持经济结构优化,这样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保持正常状态,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调节社会供需总量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在宏观调控中,应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同对比状态来选择适宜的财政政策,以求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是指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所能容许的范围内,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发展经济是指通过合理分配货币资金,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用来指导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对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四)收入政策收入政策又称收入分配政策,它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政策。

第四篇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第十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经济全球化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资源配置从一国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各国经济通过跨国生产、国际贸易、资本国际运动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经济纽带而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趋势。

区域经济集团化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以对内加强经济合作,增强经济实力,对外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由地域相邻近的一些国家签订文件或条约,在不同程度上将所有缔约国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地区性经济组织的现象。

国际经济协调

答:国际经济协调,是指在多边或者双边体制范围内,以各国政府为主体,对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和协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妥协协议,以便实现对国家间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联合干预与调节,从而使世界经济得以正常运行。课后思考题: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

答:就具体动因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同下列因素有关:

(一)科技进步与相应的生产力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使社会生产力跃上一个新台阶,而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步跃升,经济国际化程度都会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与规模都会不断扩大。

(二)世界性的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障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是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这一点,必须依靠市场来实现。因此,市场化既是各民族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经济全球化。

(三)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导向,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各个方面,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所奉行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重点强调放松管制、对外开放本国市场,一般是与国家对经济的管制、保护相对应。经济自由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无障碍地自由流动,因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一)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生产全球化,即物质生产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和进行。生产全球化的基础是生产国际化,而生产国际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

(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主要指商品和服务在全球的自由流通

(三)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资本在全球的大规模扩张和自由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全球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与整合。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并进行资源配置。(2)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都面向世界市场,因而摆脱了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限制,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在促进全球竞争的同时,推动了全球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扩展到了世界范围。经济全球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1)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这就决定了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方面,这些国家占据绝对优势。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南北差距日益扩大。

(2)世界性的经济风险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动性明显增强。当一切运转良好时,这种互动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增长,可是当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出现问题时,这种互动就很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性经济风险的发生概率大为增加。

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形成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集团化可分为六种类型。

(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的特点在于,成员国之间在进出口商品方面,相互给予关税减让优惠,这种优惠,任何非成员国都不能享受。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各成员国相互取消彼此之间的商品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但各成员国仍然按照各自的标准,维持其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贸易政策。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的特点是,在成员国之间削减或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采取共同的贸易壁垒,实行统一关税和统一贸易政策。

(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包括关税同盟的内容,即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且还要取消成员国之间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共同市场内自由流动。

(5)经济货币同盟。经济货币同盟除了包括共同市场的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在社会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

(6)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是层次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形式。它不仅要求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取消国界,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而且还要求各成员国在政治上拥有共同的权力机构,即拥有各成员国政府授予全权的中央议会及其执行机构,军事上要求建立共同防务。

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全球经济合作目前尚存在局限性和松散性,因而促使某些国家先寻求区域经济合作。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参与世界竞争,需要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实力。除上述原因外,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了扩大本国市场,达到主导地区经济、利用地区资源的目的,也会倾向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作用包括:

第一,扩大了市场容量,推动了贸易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打破贸易壁垒,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扩大市场容量。贸易壁垒的削弱与打破,使市场不再局限于一个民族国家的疆界范围,因而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集团化组织内部各成员国贸易的发展。

第二,通过内部竞争与合作,促进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由于取消或减少了内部贸易关税等限制,使各成员国企业不再享受贸易壁垒的保护,因而内部市场竞争有所加剧。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成员国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竭力扩大固定资本投资,竞相改进技术、提高效率。

第三,使投资大量增加,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际经济地位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对外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有利于促进区内投资的增长。

不可否认,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存在某些消极影响:

第一,它对区域外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排他性,不免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和行为,这对世界贸易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和损害;

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无法有效消除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在一体化进程中,有可能加剧内部矛盾;

第三,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更不可能完全消除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矛盾,甚至会加剧集团成员国与集团外国家之间的矛盾,使国际经济关系受到不利影响。

第十九章 生产资料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跨国公司

答: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课后思考题:

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

(一)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总是把生产基地设置在最有利可图的地区和国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地区结构的调整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变化。

2.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决定权跨国公司既是世界商品的主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的最大需求者。因此,跨国公司对供给和需求的任务变化都会影响世界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仅如此,当今世界商品期货市场十分发达,跨国公司拥有巨额资金,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炒作,影响着商品国际价格的变动。

3.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动的影响随着科技革命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世界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制成品的比重显著上升;货物贸易比重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下降,而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则在不断上升。

4.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和规则的制定是发达国家操纵的。而发达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则时又主要受跨国公司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在全球资本流动中,90%以上是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增加或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就会影响到全球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跨国公司改变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到世界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

(三)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取决于一国产业、产品、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强弱与否,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十章 商品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贸易

重点:

国际贸易失衡的协调机制:

(1)国际贸易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自动汇率调整机制、自动收入调整机制、自动货币调整机制

(2)国际贸易失衡的主动调节方法:弹性法、吸收法、货币调节法。(3)其他调节方法:外汇管制、进出口严格审批制度、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本章重要名词概念: 自由贸易政策

答:自由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取消或减少对进出口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以及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使商品、服务和有关生产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尽量公平、自由地竞争。保护贸易政策

答:谓保护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与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课后思考题:

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1.临时性失衡。指的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一国贸易处于顺差或逆差的状况。

2.周期性贸易失衡。指的是由于一国经济周期变化引起的对外贸易失衡,往往在经济萧条时一国的生产力下降,出口产品减少导致贸易逆差,而在经济高涨时出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顺差。

3.收入性贸易失衡。指的是由于一国国民收入发生较大的提高或下降,使人们的购买力和进出口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的贸易失衡。

4.货币性贸易失衡。指的是当一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一国的货币对外汇率发生变化,导致一国的进出口发生变化产生的贸易失衡,其实质是进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需求的变化。

上一篇:月底工作总结800字下一篇:2010年财政供养填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