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策划

2024-06-20

人物采访策划(精选13篇)

人物采访策划 篇1

一.采访主题:对某某餐馆非法聘用童工李**的采访 二.采访对象:李某某(未成年人)三.采访前期准备:

1.提前与采访对象进行预约,约定采访时间地点。2.收集采访所需的资料:

A.通过对被采访者身边人的采访了解被采访者的大概情况。B.通过互联网查询非法聘用童工的法律文件。

C.致电洛阳工商部门了解洛阳工资水平和非法聘用童工的大体情况。D.对非法聘用童工的某某餐馆的顾客进行采访了解该菜馆是否第一次 使用童工;使用童工多久;餐馆的盈利情况等等。E.咨询律师,邀请律师担任采访全程的法律顾问。

3.设备要求:不少于两台摄像机,两个三脚架,两个话筒,备用电池2块,一台偷拍机器,尽量配备一台照相机。四.准备提问问题:

A.你今年多大啦?你是哪里人? B.你想念书吗? C.你想爸爸妈妈吗?

D.你经常跟家里人联系吗? E.你工作开心吗?

F.是你自愿来这里打工的吗?

G.如果在念书和打工之间让你再选择一次你还会出来打工吗? H.你身边的同学也像你一样这么小就出来打工吗? I.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J.你老板对你怎么样?你的工作环境好吗? K.你知道自己是属于非法童工吗? L.你知道洛阳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吗? M.你跟老板签有劳动合同吗?

N.你知道按照劳动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你的老板违法了吗? O.你愿不愿意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控告你的老板?

P.你是感谢你老板给你一个工作赚钱的机会还是憎恨你的老板?

Q.你有自己的理想吗?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你赚钱为什么?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R.你赚的钱怎么花?寄给自己父母还是自己花? S.如果将来你长大了,你的孩子跟你有同样的境遇你会让你的孩子来当童工吗?

T.今年过年你准备回家吗?明年有什么打算? 五.采访注意事项:

1.采访肯定会遇到阻力,例如餐馆老板的从中阻拦,被采访者的不配合。注意进行采访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采访肯定不能在餐馆进行,应该把被采访者约出来进行采访。3.采访过程中注意对被采访者(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

4.要对餐馆使用童工进行秘密拍摄取证,偷拍过程中注意拍摄方式保护自己。要对童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偷拍,可以说服被采访者配合记者以完成偷拍任务。六.采访后期工作

人物采访策划 篇2

首先, 可以寻找心理上的接近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们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是求与被求的关系, 我们要求对方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这种求与被求的关系许多时候又是相互的, 即一个同意接受采访的人, 也希望把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我们报道出去。比如说, 采访某一地区、部门的领导者或某一领域成就、经验的创造者, 他们一般都有一种希望把自己创造的成就、经验或者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报道出去的心理。找到这一接触点, 我们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和采访对象融会、统一在一个话题下, 从他们积极提供的谈话中选择构筑片子的精彩片段。一个记者曾采访过一位种水稻的农民, 因为以前并没有接触, 所以对他了解很少, 恰巧他又不太健谈, 面对摄像机就更是紧张无话, 一个劲儿地重复:“没啥好说的, 找别人吧。”这时作者想到作为“水稻大王”, 他应该有其他普通农民不具备的优势, 肯定付出不少辛苦、有过艰难的经历, 他也肯定愿意把自己多年的不易告诉观众。所以就和他从水稻高产的原因谈起, 结果话题由此展开, 他说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而且最后主动让记者通过节目告诉广大农民:用科技、肯吃苦, 就能致富。节目播出后, 反响很大, 非常成功。

其次, 可以寻找经历或认知上的接近点。相同的社会经历、共同的思想追求往往产生共同的喜怒哀乐, 更容易消除陌生感, 产生亲切感, 找到共同的语言。比如一起上山下乡、都当过兵、曾在一所学校读过书或曾经从事过相同的工作等等, 这些可以使人形成共同的回忆, 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有时, 还可以找一找对某种事物的共同看法和感受, 如果都具有若干认识、知识方面的共识, 就容易谈得十分“投机”。比如, 国家政策、法令方面的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共同瞩目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等等, 如果两个人的看法接近或相一致, 很容易越谈越近, 进而在采访所需要了解的问题上打开“话匣子”, 掏出真心话。记者有一次到大庆市采访, 被采访对象是一位多次接触过新闻界的人物, 采访中感到他的谈话过于“套路”, 不是自己片子所需要的。为了改变方式, 记者和他“闲聊”起来, 交谈中了解到他和自己高中都毕业于同一所中学, 于是“校友”的关系成了接近点, 感情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交谈的角度随即也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的采访转向平和、真实、感人, 与记者所需要的吻合了。由此可见, 无论是年龄、性格、还是经历、认知上的相近, 都可能成为采访中的“接触点”, 关键时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 还可以寻找兴趣、爱好上的接近点。在人的精神生活中, 兴趣、爱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共同的兴趣、爱好作用在人的心理上, 往往会诱发为一种定向的吸引力。采访中,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 发现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某一方面, 进行交流。比如被采访对象愿意种花、养鱼, 我们就和他谈一谈摆弄花草鱼虫的乐趣;如果他喜欢收藏、鉴赏, 就跟他唠一唠这方面的感受体会。俗话说:“投其所好”, 通过兴趣、爱好上的接近点, 便会引起对方的谈话欲望, 收到好的采访效果。当然, 在实际采访中, 可以寻找的“接近点”还有许多:时间上的、地点上的, 环境上的, 无论寻找哪一种“接近点”, 我们的目的都是要缩短与被采访对象间的思想距离, 消除感情“隔膜”, 寻找最有利于交谈的角度, 创造一种诚挚、亲切、信任、倾心的采访氛围, 使被采访者自觉不自觉地打开封闭的思路, 做到畅所欲言。

找到了这三个接近点, 会使采访更容易, 更顺利。采访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做好准备的同时, 记者也要把握好自身的素质修养问题, 这与采访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 可以更好的运用和把握采访技巧, 以下几点是提高记者自身素质修养的关键:

1.真诚。所谓真诚就是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真诚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记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就是因为记者跟采访对象真诚相处, 不但采访工作获得了成功, 而且拥有了许多因工作而建立起来的友谊, 拥有了许多朋友。

2.尊重。记者当久了, 常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为各行业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养成了记者很多不好的陋习:出去采访有车接, 中午吃饭得是大宾馆, 采访回来手里拿着纪念品。

3.坦荡。记得有人曾经说过, 无论在面对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时, 作为记者, 都应时刻保持“谦恭不流于诌媚, 庄严不流于傲慢”的交际态度和个人形象。

4.智慧。新闻是事实, 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实, 它决不允许杜撰。这就决定了几乎所有的采访都是事后采访。除非记者正在现场, 或者事先预计到要出现某种值得报道的事件, 因而先做了某些采访。这样几乎所有的采访都离不开挖掘采访对象的记忆, 从而得知当时的情景。

人物采访技巧探索 篇3

采访技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好采访技巧,就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就人物采访来说,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经历、习惯等,所以对人物的采访要因人而异。从采访者来说,也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崔永元真诚、机智、幽默,体现出平民化心态和亲和力;张越轻松自然娓娓道来,完全依靠个人对被采访者尊重和平和的心态,使对方放松倾述。

一、采访者对采访对象要平和,不要居高临下

崔永元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再到《小崔会客厅》,崔永元的采访对象从部长到百姓,不分高低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就像和多年的朋友和邻居唠家常。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省部级领导,以及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都会和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采访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交谈氛围

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往往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曾经采访过世界上二十多个风云人物,每次她总是很巧妙地为自己的采访创造良好的氛围。她在回忆中记载了采访西贡总统阮文绍的情景:

阮文绍一面向前走来,一面向我伸手,同时开了个玩笑。“你们两个谁是头头”,他用短小的食指指指摄影记者和我问。“我们两个都是头头”摄影记者回答道。“不”我也回答了他一个玩笑:“尽管他长得高,我长得矮,但我是头头”。也许总统先生长的矮小,甚至比我更加矮小。所以他喜欢我的回答,他立刻发出表示赞赏的笑声,并高声说道:“说的好,我完全同意,权利不能被瓜分,应该独揽”这正是他在这次采访结束时所重申的观点。

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法拉奇为什么会那样出色的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采访。

三、抓住细节,巧妙切入

如同作战要研究如何突破一样,采访也要研究如何切入,也就是采访时话从哪儿说起。问题怎样提出来,切入的巧妙就能顺利的了解和掌握所需的新闻材料,寻访到采访的真谛。切入点就是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大到被采访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情感性格,小到乡土乡音、饮食、服饰习惯,及至一句话,一个食物等等。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警察劳模,见面问了很多,但他总说一句话:“那是应该的”。后来发现他胳膊上有一块伤痕,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于是改变了采访计划,就从他胳膊上的伤痕说起,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学会追问

采访中大多数的记者都会对某一事务和现象发出追问,因为只有追问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成功的采访需要许多因素,重要的是采访前要有准备,事先研究材料,进行外围采访,再起草采访提纲;采访中还要应变自如,善于用逆向思维,在变化中发现问题,发现新闻。

人物采访策划 篇4

1、时间、地址的预约;

一般直接电话预约(尽量不要发短信),注意措辞,先自我介绍并说明情况,诸如“我是学通社记者团记者„„,我们在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系列专访,请问你近期(这两天)有没有空?”之类的话。采访老师最好亲自到老师办公室询问预约。

地点可以定在7斋、咖啡厅、办公室(B04)等地,最好找些清净的地方,便于交流。如对方有要求则根据其所需。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这个一定要准备充分,避免到场尴尬);

3、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国奖的采访可以在预约时向对方要一下国奖申请资料);

4、事前对重大历史或时事政治要有一定了解(如需要);

5、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一般非正式场合(会议、重要人物采访等)不用录音,不过这个根据个人习惯来,采访记录一定要做,写的自己能看懂就行。);

6、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不要一味受受访者的引导)、时间的控制(30min-1h);

7、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要永远记住采访不是问题和答题的过程,而是一种在交流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所以采访者一定要融入到谈话过程中,不要因为记录忘了认真听对方讲话并思考。

8、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不要让对方不知道你在问什么,或者是你自己都没想清楚就问对方了。

9、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对于一些自己没听说过的东西一定要问清楚,包括地点、人名什么的(重要的记,不重要就算了)。。

10、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采访过程中谈及的一些影像文字资料等);

11、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一般学生有些没特别要求就算了);

12、将最终刊登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可看情况)。

采访稿撰写注意事项

1.采访前认真阅读分析人物资料,对受访者进行初步了解,找寻其身上最能够吸引人的闪光点作为问题以及文章的切入点;

2.文章整体感觉的把握:采访稿就是对人物的访问+记述,所有文字都在为主人公服务,不要把文章写成通知或者公告的感觉。。总的来说可以借鉴一些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风格,但绝不能写成议论文(即作者本身的感想尽量不要抒发过多)。

3.文章内容的把握:这个与问题的设置及提问的方式和深度有直接关系,若每个问题都是蜻蜓点水式的问答,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很单薄,不充实。建议:提问时抓住一个点(切入点),以点代面纵向拓展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比较真实鲜活而且容易打动人心。

4.文章结构的把握:开头结尾尽量写得出彩,但不是冗长也不能过于单薄;中间内容的安排尽量张弛有度,文字重点落在能突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段落;

5.人称的把握:采访稿中尽量不要出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原引受访者的话除外),若实在需要自己的身份出现,就用“记者”代替;“学长”、“学姐”这一类的词也尽量避免使用,与此时记者的身份不符;

6.注意细节:写完之后一定要反复校稿,尽量避免错别字、病句的出现;标点符号的使用尽量规范,断句、过渡衔接等保持自然;同时尽量修缮文字,比如句式整齐度的调整、长短句的变换等,尽量让文字更加出彩、富于变化,当然每个人的文字功底不同,这个需要积累,并不强求。

7.格式要求:文章标题“黑体小三”、副标题“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署名“记者:xxx

调研部”

人物采访提纲 篇5

一. 采访对象

国内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阳光董事局主席杨澜

二. 采访目的

深入了解一个奋斗型女性成功的背后,录制一个时长半个小时的电视采访节目 三. 采访时间和地点

2012年3月份(具体时间据受访者时间安排),地点:第一录影棚 四. 采访方式

个别访问,一对一采访 五. 采访步骤

做节目之前,采访杨澜的同事一两位以及杨澜的丈夫,他们眼中的杨澜;在节目之中用。邀请杨澜进行节目录制。六. 采访问题

1.在事业上,杨澜是资深媒体人,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家庭中,杨澜是幸福的太太,有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是什么让您在人生的每个角色里转换自如,让您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游刃有余?

2.我知道在您的《一问一世界》的书中您提到:“你是怎么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这是您每次接受采访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这问题没什么不妥,只是为什么很少有记者问男性这个问题?男人们就不需要平衡事业和家庭吗?这是原话,那么您是一个女权主义吗?您怎么看?

3.您在书中说到女人也需要有所作为,这是不是对女人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就证实了一句: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您对自己一直都有期许吗? 4.您觉得在您的同事或者爱人眼里是一个女强人吗?他们怎么看您的成长轨迹?……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5.您说到一个幸福度的问题,您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呢?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吗?

6.您对您的将来有什么样的期许?

7.好吧,我们来谈谈生活中,您是什么样的,您和您的孩子交流的多吗?

8.他们什么时候最可爱,有没有让您无奈而又十分喜爱?

9.您会诱导您的孩子和您一样做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吗?对他们的未来您会有什么样的期许呢?

人物新闻采访提纲 篇6

1、他的外貌有何明显特征?出生年月?居住地点?其父母及夫人的名字、学历、职称、职务?其受谁的影响最大?对别人影响有哪些?

2、3、行为举止怎样?讲话口音?风格?给人的印象如何? 他是哪年参加工作的?平时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别人对他怎么评价?

4、5、他的兴趣爱好怎样?有无职业习惯?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他主要的成就或者成果有哪些?从何时到何时在何地取得了这些成绩?这些成绩与市内、省内、国内或者国际同行比怎么样?居什么水平?(注意各个阶段的时间界限和工种界限)

6、怎么样取得的这些成绩?用成功和失败的事例说明?

(1)取得这些成绩都面临着哪些困难?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

么?工作环境艰苦到什么程度?怎么样克服的困难?领导或者同事家属支持么?是否也有放弃的念头?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是什么?在哪段时间成绩最大?能否做个妇

孺皆知的形象比喻?

(3)鲜明的人物个性语言有哪些?外方、中方人员对此先进人物有

何评价?家人的评价?

浅谈典型人物采访的提问技巧 篇7

一、典型人物采访中常见的问题

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采访对象过于紧张、讲述起来没有激情、语言干巴冗长、说一些官话套话、好像什么都说到了又都没说透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片子的整体效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先理解采访对象, 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提问技巧来打开局面。

二、提问技巧的运用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典型人物的基础上

每一个人都是最特别的存在, 每一个人的经历也都不同, 他们的情感, 心里状态都带着属于自己的深深烙印。采访同样是栽培葡萄的两个人, 片子呈现出来的感觉会不同, 这是由人物的成长环境、性格、经历等因素决定的, 抓住人物最特别的地方来深入挖掘, 会使这个人物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也会使片子增色不少。那么话说回来, 如何才能抓得住呢, 这就需要我们尽量地去试着理解人物。

一般在着手片子拍摄之前, 会先了解下这个人物有哪些经历啊、有哪些故事啊, 在了解的过程中, 在听采访对象给你介绍的过程中, 就要试着去了解他, 理解他,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他选择了一个人背井离乡去外地创业?为什么这个梦想陪伴了他这么多年, 再苦再难他都没有放弃呢?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会找到提问的“精彩点”。在之后进行的拍摄中, 记者就要层层深入, 用我们的提问去引导他说出来他的选择背后的故事, 说出这些“精彩点”。

三、典型人物采访的提问技巧

1. 以与采访对象交流的方式来提问

一般的采访就是一场有主题、有方向的谈话。要试着理解采访对象, 在此基础上, 对其进行基本的分析, 找到提问的线索, 然后用交流的方式来提问, 不要让采访对象觉得是刻意的在接受采访, 这样能使采访对象放松下来。交流也能更好地促使采访对象打开心扉, 通过记者提问的引导, 将其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如有的采访对象很紧张, 紧张的手忙脚乱的, 片子拍摄起来镜头也会看着很“别扭”。这样的情况下, 记者就不急着去提问, 去拍摄, 可以先和他聊聊家常啊, 说说他喜欢的事啊, 这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等他和记者熟悉了, 放松了再去拍摄效果会更好, 才会捕捉到我们想要的内容。

2. 从细节、承载人物行为的具体情境来提问

典型人物的采访不是一篇表扬稿, 而是一篇鲜活生动的报道, 抓细节, 抓关键点对于树立典型人物的形象起着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在提问的时候, 我们要抓住我们想要知道的细节中采访对象行为的具体承载时间点, 引导他描述当时的情景。

比如采访一个养鹿的人, 想让他谈谈第一次割鹿茸的感受, 如果我们问“当时你害怕么”采访对象通常会说“不怕”, 这样就很难再继续问下去了。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这样问“你第一次割鹿茸的时候, 是在一个什么环境下, 周围都有谁, 你用的工具是什么等类似描述场景式的提问”, 引导他回到当时的那个情境中, 他的话匣子就会逐步的打开。

3. 把握住采访对象经历中的关键点来提问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积极地思考, 采访对象的经历中哪些“点”上会有“戏”。要从采访对象的人生选择中来看他。如一个创业者, 他之前养猪, 后来又开始从事别的行业, 为什么他会转行, 这其中有没有故事呢, 会不会有心里挣扎呢?凭借着记者敏锐的思维, 这其中肯定会有值得挖掘的“点”。把握住这些关键点, 会使采访报道更深刻, 更有内涵。这些“点”对采访对象来说, 也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点”很可能就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也是片子的“看点”之一。

做好采访前期的选题与策划 篇8

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出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选题是新闻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之一,新闻如何选题、选题如何独辟蹊径,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

确立选题的标准

新闻价值是确立选题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选题的特殊素质的总和。判断一个选题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主要看以下几个要素:

新鲜性。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因为有新鲜的事实,才有可能具有新闻价值。新鲜性包括时间新、内容新两层意思。一个选题,其中包含的事实发生的时间离发播时间越近、选题内容新鲜意思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选题内容富有新意,新闻价值也大。

重要性。选题内容既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又能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样的选题能较好地体现党和国家新近部署,准确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显著性。选题内容具有不同一般、超出一般的性质。通常是指人物、地点、事件的著名,以及事物程度的严重和数量的显赫。选题在地域上、利益上、心理上与受众关系密切,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受众一般最关心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对他们影响更直接。心理上的接近,往往能产生一种特有的吸引力,容易得到受众欢迎和认同。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的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这些要素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新闻产生增值的效果,而不是各个要素的价值简单相加的关系。

我们在判断某个事实的新闻价值时,不应当孤立地看待某个要素的作用,而是要综合地看待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由于新闻政策标准的内涵通常体现在多方面,我们判断某个事实是否符合新闻政策,就要从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权衡。全面权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新闻不断筛选的过程。要看是否符合政治标准、是否对党和人民有利,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事关重大。只有符合政治标准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如果某个事实不符合政治标准,即使它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能在媒体上刊播。

再次,要看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编辑方针与办台宗旨密切关联,各种不同类型专题、栏目,要着眼于各自的受众对象,按不同的编辑方针取舍新闻,这关系到宣传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进行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简单地讲,就是对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活动,在宣传报道前制定的宣传计划和活动安排。如何进行新闻策划,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其实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缺乏符合新闻策划要求的“新闻点”,关键是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以及一颗善于分析的头脑。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策划就是通过对社会的洞察力、思辨力和适度的想象力,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能为所用的“新闻点”找出来,并根据目标引导这一“新闻点”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事件。

新闻策划应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搜集与被采访对象有关的新闻素材及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在现代通讯、信息十分发达的年代,通过互联网、传真、电话搜集资料等多种手段,在采访前了解被采访的新闻事实的情况。对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掌握的越多越细越好,进而拟定采访计划。只有掌握被采访对象的新闻素材和深刻了解新闻背景,才会明确采访这一新闻事实的重要意义。

2.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要做一个新闻策划,必须先对策划对象相关情况有个深入的了解,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

3.要提炼选题的新闻点。所说选题的新闻点,也就是一篇报道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这两点是决定一项新闻策划成败的关键因素。

要在大量的新闻素材中找到好的选题的新闻点,必须有较宽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和新闻敏感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高的境界,能够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及新闻点非常不容易。

新闻的选题与策划在四个方面应该注意:一是选题太小,社会意义不大;二是选题太旧,没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新意;三是选题简单,没有开掘的余地;四是选题太大,属于工作研究课题。存在这四个问题之一的,就不应该确定为新闻的选题,也没有必要去策划了。

做好新闻的选题与策划,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熟悉新闻业务和有新闻工作经验,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检验。

人物采访 篇9

身边总是有许多人许多事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她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辛酸,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微笑,他们的认真,无处不带给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也许她不漂亮;也许她并不可爱;也许她并不聪明,然而她的善良和坚强足以让我们为之动容。希望通过采访刘国莲同学,让更多大学生体会

采访对象:刘国莲

采访时间:周四下午

采访地点:教室

采访方式:面对面访谈、电话交流、走访

节目环节设置:播放视频(片头,朋友、同事、舍友、同学对她的一句话评价)——主持人发表节目开场白——对主人公的介绍,欢迎主人公出场,主人公发表被采访心情——面对面访谈——插入视频(主人公生活的片段或者工作的情景)——采访同学(对主人公的评价)——再次插入视频(工作伙伴或者舍友对她的印象)——回到现场(面对面访谈)——最后的提问——感谢主人公接受采访,主持人表希望

第一环节播放视频(片头,朋友、同事、舍友、同学对她的一句话评价)大屏幕播放视频 第二环节主持人站在讲台中间说开场白(道具:2张椅子、1张桌子、2瓶矿泉水)主持人:

第三环节主持人对主人公的简单介绍、并欢迎主人公出场,主人公发表被采访心情(双方说话的时候着的,面对观众)

主持人:她,来自湛江的小姑娘,09年来到了我们的河职院,就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已是一位大二的师姐了,在她的生活成长里有着许多经历。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国莲出场,跟大家一同分享她的故事。(主人公进场后,主持人与国连握手,表示欢迎)刘国连:很开心今天能······(发表心情)

第四环节面对面访谈(主持人引导主人公就坐,并且并排坐下)时长;3分钟方式;一问一答式

主持人:国连在学校给身边同学的感觉好像一直都是挺忙碌的,那你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忙,还是忙其他的?

刘:·······

主持人: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你加入里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刘:······

主持人:那待遇方面如何?

刘:······

主持人:在图书馆的工作,会辛苦么?一星期工作多少个小时?

刘:······

主持人:你在里面收获了什么?

刘:······

第五环节插入视频(主人公生活的片段或者工作的情景)大屏幕播放,大家一同观看主持人:下面我们通过VCR来了解国连的生活状况和工作场景。

第六环节采访身边的同学(他们对国连的了解,主持人坐着原位,采访台下的同学——时长2分钟)

主持人:**同学你好,你喜欢国连吗?觉得国连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同学:······

主持人她在班上的学习表现怎么样?成绩如何?

**同学:······

主持人:你认为她身上有没有特别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

**同学:······

第七环节插入视频(工作伙伴或者舍友对她的印象)

主持人:单单靠班上同学采访,我觉得不足以让大家了解更真实的国连,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国连在工作及生活上,大家对他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VCR内容:外景记者采访

1、采访对象一:工作伙伴(图书馆)

记者:你们平时在图书馆的工作大都是做些什么的呢?

同事:······

记者:跟国连一起工作,感觉她在工作方面表现如何?

同事:······

2、采访对象二:舍友(在宿舍)

记者:大家都知道国连是个朴素大方的姑娘,然后她在生活上也挺节俭节约,作为舍友,你应该比较了解,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知道的呢?

舍友:······

记者:大家在一起那么久了,国连她有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你印象深刻的?

舍友:······

记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缺点,那你知道国连通常会犯什么小毛病吗?能不能爆个料? 舍友······

最后舍友和工作伙伴:对国连的祝福

主持人:好,我们大家也一同为国连祝福,掌声。

第八环节回到访谈现场:(面对面访谈、一问一答式,时长;3分钟)

主持人:每次大家见到你,你脸上永远都是挂满微笑的,那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故事跟大家分享的,感动亦或是悲伤的?

刘:·····

主持人:当初是因为什么而感动或者悲伤呢?

刘:……….主持人:从大家的采访和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国连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学生,那一学期来,家里大概汇给你多少生活费?

刘:······

主持人:在校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你平时有做其他的兼职吗? 刘:······

主持人:假设你明天给中了五百万现金大奖,你会将这些钱花在什么地方呢?

刘:······

主持人:那在成长历程中,你觉得谁对你的影响是最多的,有特别的崇拜对象吗? 刘:······

第九环节最后的提问(时长;3分钟)

主持人: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你觉得在大学这2年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刘:······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你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之上,你觉得自己跟别人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哪里?

刘:······

主持人: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是如何去理解的?

刘······

主持人: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毕业后有怎样的打算?

刘:······

怎么写人物采访提纲 篇10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人物采访提纲,至少应该包含采访对象、采访目的、采访时间、背景资料、注意事项、问题设计、采访方式、采访内容、采访准备这九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写人物采访提纲?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媒体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某记者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

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情感引导在人物采访中的作用 篇11

一、广播记者的情感引导有利于为人物采访创造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从而激发采访对象倾诉、诉说的意愿。

情感一词是指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人物采访不仅仅是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语言上的交流, 同时也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虽然广播采访只闻其声, 但广播记者也要和采访对象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问答访谈, 不仅呆板、无趣, 而且也是不真实的, 所以广播记者应该具备记者应有的敬业精神和探索精神, 在采访前就对被采访的人物进行深入的了解, 挖掘当事人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同时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简单敷衍了事, 要提前拟定采访提纲, 使采访不至于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

人物采访的本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互动。在传统的人物采访中, 记者往往处于主动的地位而采访对象处在被动地位, 这种关系不仅不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 更容易使采访陷入尴尬境地, 难以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将记者的情感引导加入到人物采访中, 不仅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更重要的是, 能够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起类似于朋友的情谊, 方便记者挖掘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让人物采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二、情感引导有利于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人物采访面对的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有些采访对象性格内向、腼腆, 不擅长诉说, 有些采访对象则因为新闻事件本身而不愿意敞开心扉, 因此在采访初期, 记者可能会遇到采访对象三缄其口的现象, 这个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引导的作用。

首先, 要设身处地地为采访对象思考, 寻找一个对方能够接受的、感兴趣的话题, 让采访对象感受到记者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这样做能够卸下采访对象内心的重负, 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保证采访的真实和生动。

其次, 采访时最好到被采访者家里去看看, 这有助于全面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性格习惯、志趣爱好、人物成长的道路、思想成熟的脉络, 进而多侧面、多角度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快速进入到采访情境中去。

三、情感引导有利于实现采访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人物采访中, 广播记者往往采取简单的你问我答或逼问式的采访方式, 导致采访对象没有诉说的意愿, 报道出来的人物也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性, 而情感引导可以改变这一局面, 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实现互动性采访。为此, 记者除了要在采访前全面了解采访对象的职业、个性、喜好、家庭背景等之外, 更要在采访中运用情感引导来建立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联系, 并尽可能地成为一名倾听者和引导者, 给予采访对象充分的诉说空间, 所提的问题也要有助于互动氛围, 以不断推动话题的深入, 让采访对象有话可说。

许多人物采访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并艺术地再现了人间真情, 这个情不是煽情也不是矫情, 而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 既要充满激情, 又要细心把握, 拿捏好分寸, 过分夸张或者虚假做作, 不但不能打动人, 反而会引起听众的逆反心理, 影响访谈的效果。所以, 在进行人物采访过程中, 一定要发挥情感引导的作用, 拉近采访中双方的距离, 让采访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柯怀兴, 记者情感在采访中的作用, 中国地市报人, 2008年 (04)

【2】符刚, 如何在人物采访中实现互动, 记者摇篮, 2009年 (03)

优秀大学生人物采访 篇12

(传媒党员之家 新闻部 实践部)

由宋璐宏,江翀和杨敏贞为成员的小组是此次走访的小分队之一,他们走访的是2013届会展校友胡昊。因为这次采访的时间是周末,学长换下了平日的西装,穿上了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就像还是在学校里读书的学生一样,顿时拉近了同学们和学长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一开始他们担心的那种陌生感,而学长独有的讲话语调也让他们莫名的心安。在与学长像朋友一样闲聊的过程中,学长有条理的回答,丰富的见识,沉稳笃定的眼神让组员们感到了他的踏实干事和认真生活,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胡昊学长是会展的佼佼者,讲到他在会展收获的东西,他有着让我们所有人都惊叹的个人履历:德纳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三届会展策划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业三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科竞赛二等奖学金;牵头创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会展协会并担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会展协会会长一职,期间带领协会成员撰写“2012杭州大学生自行车文化节暨世界无车日宣传活动”及“杭州会展精英培育004计划”项目策划并执行等。他在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的实习期间,也参与了多项活动和策划,如2010年9月参加西湖国际博览会造势活动,负责现场管理;2010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会展城市高峰论坛组委会工作,负责迎接嘉宾及代表和论坛内场管理;2010年10月30日参加“礼仪2010”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浙江赛区复赛工作,负责现场管理工作;2011年7月—9月18日杭州城市会展研究中心实习等。

也正是丰富的实习经验让他从一次次的实战中获得提高,使得现在的他,没有应届生毕业找工作的焦虑,顺利成为杭州城市会展研究发展中心的一名职员。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并不高,但是他热爱会展,热爱生活,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这份工作他觉得很值得。同时学长也聊到了就业这个问题,他就身边同学的就业情况说就业压力的确大,现实也很残酷。不过我们学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关注较多,相应的帮助也多,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找到了一家实习单位或者已经成为正式员工;有的回家乡,有的选择在大城市里打拼。刚开始时,大家的工资并没有很高,但是每个人都很珍惜拥有工作的机会,他也不例外。

其实胡昊学长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踏实诚恳工作,热心开朗生活。会展专业的男生很稀有,而脚踏实地的男生更加稀有,胡昊学长算是其中一个。每一件交给他的事都努力做到最好,也不会计较付出多或少,在团队中总是默默干实事而从不张扬的一个人。在大三的时候牵头建立了会展协会,担任第一届会长,新协会的初建,其中的困难外人不知,但他还是坚持把它做好。工作上他孜孜不倦,认真负责,在会展中心做了3年的学生助理,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而生活中的他还有着大男孩的爽朗笑容,更是烧得一手好菜。小组中的杨敏贞同学提到曾经在一个比赛结束后去他家庆祝,一桌的菜都是他准备的。他更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从不铺张浪费。胡昊学长很热心,杨敏贞作为他的学妹,有问题请教时他总是热心讲解,在负责会展的活动时也总是帮助别人。他就是这样一个暖人心的人。

人物采访策划 篇13

流程:开头→大学生活→国外工作收获→目前工作状态→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与建议→结尾

开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在这段采访进程中,由于我后期需要整理采访稿,可能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录音,请问老师介意吗?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体谅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进行人物访谈活动。

PART 1:大学生活

Q1:首先我想请问老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什么专业?

Q2:请问您认为在大学期间什么对您现在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学到的知识、参加的社团活动、甚至于某个人对您说过的话。

Q3:请问当时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吗?

Q4:那老师您在大学期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过迷茫吗?

Q5:如果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相冲突,您会怎么做?

PART 2:国外工作收获

Q1:在大学毕业前,您就选择出国了吗?——是:当时有怎么样的计划?

——否:是突然决定的?有过困难吗?如何克服?

Q2:请问老师是在去德国前就已经掌握了德语的基本知识,还是出国后才学习的? Q3:在国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PART 3:目前工作状态

Q1:请问是什么因素驱使你回国并且选择在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教师? Q2: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

Q3:当老师会不会经常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也就是说自己会不会也要定期学习进修? Q4: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满意现在的工作状态吗?

Q5:请问老师现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待?会选择坚持在华南农业大学当老师还是愿意再去接触别的职业?

PART 4:对当今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看法

Q1:我们都知道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有要求: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像我们大一新生要如何在毕业前获取工作经验?或者什么样的工作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求职时更受青睐? Q2:请问你支持“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与“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而适当改变性格”这两种观点中哪一种?

Q3:请问您认为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后天培养吗?

Q4: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或者工作能力对工作的成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Q5:在访谈的最后,我想请问根据您对我们华农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了解,您认为我们在大学期间还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能够有益于我们今后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上一篇:爸爸的自行车作文1200字下一篇:2022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