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职业培训

2024-05-31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精选8篇)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 篇1

培训现状调查报告

南溪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城镇组团的核心区域,距离宜宾仅33 公里,已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宜宾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城市,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南溪作为宜宾市城市发展及沿江经济的重要组团,其优势十分凸显。

随南溪工业的大发展,区城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必成当务之急,传统的生产模式必将打破,失地待业人员必将产生,各种新的种养模式也必然形成,新型农民必将出现。同时,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也必将催生新型农民的出现。因此,开展新型农民问题的研究,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2012 年 4 月 6 日,我们深入罗龙镇长江村、东风村对李小姐、王女士、周先生三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 xx,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

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学习需求”问题而进行。

李 xx,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 3 人,她现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 1500—2000 元左右。李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专业知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王 xx,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 4(有子)。她现在一酒店工作。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周 xx,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 3 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 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 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 30%,技术工 10%,普工为 60%(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 xx,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

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 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 岁—50 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 岁—30 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 8 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 12 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

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四、关于农民培训的调查述评: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对于农民培训问题,综观省内、外的培训现状,普遍认为:

(一)政府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 xx 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有些部门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农民培训没有实效。

(四)重课堂理论讲座,轻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五)缺乏本土教材、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没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没有通过培训后去实际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帮助转移就业。因此,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效果甚微。

五、调查反思:

(一)培训机构的问题研究:目前,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

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

(二)参训农民的现状问题: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三)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问题研究: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四)培训教材问题:目前,培训的教材、资料五花八门,不切合当地实际。故如何解决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以期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培训基地及设备设施问题: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讲座,只能是一种走形式、做过场,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应有的培训目的。

六、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 xx 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在企业、工厂、村社,送教下乡,把职业学校的办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发

展服务。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 篇2

1.1 什么是农民田间学校

农民田间学校, 就是以“农民”为中心, 以“田间”为课堂, 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农民,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专业技术员担当辅导教师, 在作物生长全生育期的过程中, 在田间地头进行的培训。

1.2 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

农民田间学校注重的是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具有提高农民的自学能力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具有教室不固定、教材不固定的特点。

1.3 农民田间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

农民田间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区别之处在于, 辅导教师不是通过集中讲课的方式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 而是围绕农民学员组织活动、设计问题, 激发和鼓励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进行分析, 制定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来完成教学任务, 最终使其成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或农民技术专家。

2 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2.1 应用背景

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是针对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 P M) 以来,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 “ 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而提出的。这种培训模式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 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 以实践为手段, 以田间为课堂, 重视农民技能培养, 切合实际, 符合我国目前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也是国际上流行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形式, 农民很容易接受。

2.2 应用意义

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文件依据是2012年中央1号文件。2013年中央1号文件又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将伴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 是我国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以何种方式培训农民, 使之成为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是个摆在基层农业培训机构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以“农民”为中心, 以“田间”为课堂的田间学校培训方式, 既是把“农民”和“田间”有机的结合, 又是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的主攻方向。因此,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事业。

3 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国外研究现状

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亚洲, 它的开展主要依靠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项目来推动, 目前有很多国家已广泛开展。在水稻和蔬菜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下, 联合国粮农组织 (F A O) 从199年开始在亚洲部分国家推行棉花田间学校, 将水稻和蔬菜种植中的培训模式应用在棉花等其他的农作物上。目前, 田间学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作物病虫害的治理上, 而是延伸发展到多个领域。在有些国家, 田间学校不但形成了适应本国发展需要的运行模式, 而且还构建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作为补充, 从而提高了农民培训的整体效果。虽然田间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之下效果更好, 但是因为亚洲各国诺大的人口基数, 参与田间学校的农民比数还是很低, 平均只有1%~5%。2003年, F A O首次在中欧和东欧的7个国家推行田间学校, 目的是通过田间培训抑制玉米根结线虫的蔓延速度, 增强当地农户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能力, 它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农场管理力度以及进行农业生态系统的检测评估。当前有两项新的项目已经在亚美尼亚等国开展, 它们分别是FAO基金会组织的鼠害防控项目和美国农业部资助下的田间学校普及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展开表明了农民田间学校在欧洲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田间学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成人教育途径, 已被当地政府正式认可。1996年, 农民田间学校在埃及开始试点, 从而标志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引入中东和北非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差异, 农民田间学校在中东和北非的推行具有一定的阻力。直到2005年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仍然没有在埃及及周边国家大量推行, 虽然如此, 一些小规模的试点工作却依然相继开展。目前, 五个项目在支持中东和北非地区田间学校的普及。农民田间学校于1993年引入苏丹, 于1995年引入肯尼亚, 随着1997年在津巴布韦的成功展开, 农民田间学校在非洲得以大面积推行, 日前, 已推广到27个地区和国家。与亚洲相区别的是, 非洲农业的农药使用量不很大, 因此这个地区田间学校的重点更多侧重在作物增产和卫生保健上。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 农民田间学校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东欧等已经成功的大面积展开, 并且已经辐射到丹麦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随着田间学校从亚洲向欧洲的蔓延普及, 其运作模式为了适应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不断进行调整, 侧重点也在不断扩大。

3.2 国内研究现状

从1994年开始我国举办水稻农民田间学校以来, 累计开办水稻农民田间学校辅导教师培训班20多个, 稻农田间学校3万多所, 为浙江、湖南、河南、四川、湖北、安徽、广东等省培育农民田间学校辅导教师600多名, 以及稻农10万多人。

近年来, 农民田间学校在我国备受重视, 发展的非常迅猛, 全国16个省已经大规模推进。其中北京市进展得非常快, 已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机制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文件, 并建立了市农委、科委、财政、农业四委局联动机制, 以及市、区 (县) 、乡 (镇) 、村四级技术支撑联动机制。通过田间学校培养出来的农民已经成为当地的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 并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北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于2005~2008年针对郊区蔬菜、瓜果、鲜食玉米、粮繁制种、生猪、奶牛、肉羊、肉禽、鱼等17个主导产业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全生育期的全程参与式互动式培训, 种植业平均户增收0.2万~0.6万元, 养殖业户增收1万~2万元, 户均增收52.9%。

4 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应用的价值

2014年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 明确指出了农村改革的要求。大力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 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 同时也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保障。“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这一课题, 旨在培育出适应现代农业的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每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都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所以, 应积极调整和优化培训方式, 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培训内涵, 实现培训个性化发展, 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论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上可进行普遍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具有实用性参考教材, 且成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在我国发展受到的制约因素

影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大致有政府支持力度, 农民培训机构的组织协调能力, 培训课程安排的适宜性, 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员的文化基础, 训后跟踪服务程度以及当地的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例如学员的文化基础因素, 表现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数量上逐渐萎缩、结构上严重失衡、农民素质甚忧、后继人才缺乏。我国农村劳动力发展趋势也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农村妇孺化、老龄化、空心化、小学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涉农专业数量大幅度减少, 青壮年劳动力离农去农现象严重。

6 发展农民田间学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对策

6.1 加大政府扶持政策

财政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的农民田间学校项目给予资金保障, 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的运行机制。

6.2 加强各培训环节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 确定优势产业方向的田间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

6.3 严格监管制度

制定辅导员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6.4 加大宣传力度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篇3

关键词:职业农民 新型 教育 培训 研究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这一部署,我们积极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加快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其中,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本质要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教育培训先行。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应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 指导思想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1.2 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2.教育培训的对象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应是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返乡的创业农民、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两后生等新生劳动力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和退伍军人等。目前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同时还要注意把农村新增劳动力作为培养对象。

3.教育培训层次

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征是高素质,要达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仅靠短期的一事一训的农民培训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农民培训是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重点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和持续的农业职业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到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存与加工等,培养内容应包括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理念教育、市场经营与合作社管理教育、农耕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至少是农业中专学历教育,短期技能培训仅是辅助环节,实行教育和培训相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中专学历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已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教职成厅[2014]1号),应遵照执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开展所需的系统的农业技能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及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要严格按照培训规范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事一训的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随时开展。在实践中应按照“教育先行、培训常在”的原则,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经常性培训。

4.教育培训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开展分类、分产业教育培训,加快建立包括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后继者培养和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的配套制度。

4.1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

现有务农农民是现实的生产经营主体,对未达到中专学历水平的应进行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对所有务农农民应开展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需要按照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别和相应专业方向进行。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同时要开展经常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

4.2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

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

4.3农业后继者培养

要把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同时,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应积极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后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5.教育培训内容

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需要落实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包括技能教育、理念教育、创业能力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课程体系和学时要达到教育部办公厅和农业部办公厅教职成厅[2014]1号要求。农业职业培训要根据不同产业(工种、岗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普遍受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劳动技能、农业经营管理技能、农产品营销技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用技术培训则应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的需要灵活设置培训内容。

6.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案。总的来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贴近农民的生产,方便农民学习,不影响生产生活。要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创新教学培训方法,围绕产业建立“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教育培养模式,选择适合于农民生产生活节奏的灵活的教学计划安排方式,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培训规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可实行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实践教学要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等形式。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织教学,教学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要加强教学管理,落实管理环节,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各类教学培训档案,实现教育培训规范化。同时,应注重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实习实践管理及考试考核,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统筹督导管理,确保完成教学培训计划、达到教学培训目标,确保教育质量和成效。

7.教育培训条件和制度保障

要围绕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注重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各产业教育培训的需要,选拔、聘用好教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导师制度,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同时,建议政府要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专项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专项或争取农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等,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形成相关制度,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基本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心得 篇4

张彦梅平罗县职教中心

2018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平罗县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经过了为期十天的学习与观摩,在此,我谨代表全班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学习班的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给了我们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们让我们及时地了解了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及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

此次学习犹如一支强心剂,深深地刺进了我陈旧的心灵。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转观念、调结构、扩产量、创效益”,用现代农业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来。我是水稻种植大户,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中,各级领导及专家到现场给我们作精彩的演讲及解说。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鼓舞,积极地响应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地为社会输送“有机、绿色、环保”的放心大米,提高产品品质,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使自己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力强,极具创造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理清思路,贯彻落实。在此次学习过程中,各条农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的农业种植关键技术,普及了诸多关于涉农方面的知识。比如:教我们如何选种、播种;如何施肥、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怎样鉴定种子、农药真伪及法律法规;如何搞好自身健康卫生及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以及水稻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知识。在今后的生产与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与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积极响应总书记“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个要求,结合此次学习,我们一定要及时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改进耕作模式,马上行动起来,打造出我们的品牌,切实推进我们优质水稻产业稳步发展,让新型种植模式落地开花结果,让我们早日成为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让我们打造的优质稻米“香飘万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业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切实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农业事业奋斗起来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话稿 篇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14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经过认真的筹备,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四平经贸学校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经济学角度看,新型农民就是“农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并不高,但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

(一)新型农民是有目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几千年来,农民们过的是一种非常低层次的重复性日子。封闭自守,安于现状,恐惧风险,拒绝投资,逐代更替,造成了这个群体的狭隘与短视。而新型农民,他们绝不安贫乐道,而是掌握或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发财致富的理想,有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觉悟,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既不迷信,也不盲从;同样,他们也不满足于机械重复的单调生活,而是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敢做敢为。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富有事业心,哪怕弃土离乡也义无返顾。

(二)新型农民是有知识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传统农民没有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技术单一,生产主要是自产自销,也不懂得经营,不谋求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而新型农民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劳务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产业创业开发能力,成为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三)新型农民是有道德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文明素质

中国传统农民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新型农民既应继承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行,更要有开阔的视野、新的道德观和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他们乐意遵从“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国民新道德规范标准,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知耻明荣,勤而致富,富而思进,进而文明。

(四)新型农民是有组织的农民,他们应有较高的民主法制素质

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传统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他们不细究权利和义务,更不在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他们既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新型农民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他们也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富于一定的组织性,生产经营及生活方式更趋于组织化。

概括起来说,新型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具备三个明显素质: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熟悉和会用现代农业技术,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

农民技术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篇6

一、培训方式及内容。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方案。采取与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与镇、村、组干部会相结合、与到村进户相结合、与换届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动员,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课程。

二、培训开展情况。

截止10月上旬,我镇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30期,3600人次,新型农民培训2期,70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3人次,印发各种资料4000份。其中农业技术资料3000多份、其它资料1000份。培训课题主要有:玉米新品种示范的相关知识、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水稻螟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飞虱防控技术、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农药使用技术、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桃种植与防病技术、猕猴桃种植与防病虫害技术、春茶种植与修剪技术、有机茶绿色防病虫害技术、机采茶园种植技术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掌握了土壤肥料知识、作物病虫防治知识、各种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均收入普遍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20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经销商培训工作的通知》(云农办机z{119号)文件要求,按照州、县农业部门的安排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政策实施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今年我县将在全县全面推行“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购机补贴操作模式,让经销商掌握和熟悉补贴操作系统软件的使用。XX县于7月8日召开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系统培训会,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回顾总结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培训会上,XX县农业和科技局副局长何宝祥回顾总结了XX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完成情况,20省农业厅下达XX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0万元,截止年9月12日共补贴各类机具1690台,受益户1291户,已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79.915万元,其中:补贴耕整地机械1044台;种植施肥机械10台;田间管理机械102台;收获机械6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34台;动力机械332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台。共带动XX县农户投入资金近1565余万元,有效地拉动了XX县农机销售内需,提高了XX县农机装备水平。并及时将农机具投入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主力军作用。

何副局长在肯定了2013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同时,再次强调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三个禁止”、“四个严禁收费”、“四项制度”、“八个不得”等管理措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效应。要求我们要加强县财政、县补贴办、经销商和乡镇中心之间的协调配合,圆满完成2014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任务指标。

二、认真解读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XX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彭绪建向参会人员解读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政策和传达XX县2014年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包括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总体要求、实施范围及规模、操作流程、工作措施等。

2014年结合XX县农机发展现状,围绕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等“四个工程”,按照“三重点、四优先”的原则,重点提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具的补贴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优先满足农民购机补贴需求,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农机大户,以改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有力促进XX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

参加此次培训会的人员有,XX县农业和科技局、县农机股、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农机推广站、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农机销售商等共计31人。

培训会紧紧围绕《云南省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XX县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采取ppt的形式向参会人员认真讲解了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操作系统、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会上还向参会人员发放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材料共计余份,并要求参会人员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农民群众人中,粘贴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补贴政策、补贴方式、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

通过培训,与会人员能准确把握2014年农机补贴政策的新内函、新变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阳光操作,规范经营,遵纪守法,明确职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将进一步加强XX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为圆满完成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1、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工作。

2、加强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广大农户的监督,做到规范程序,阳光操作;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责任制,加强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 篇7

按照《河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安排, 河南省将以三门峡市和兰考县、夏邑县等13个国家级示范市 (县) 和正阳县、民权县等14个省级示范县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示范区,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培育对象, 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有效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

《方案》提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 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同时, 突出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服务, 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此外, 更注重实践技能操作, 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 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据了解, 为了让培育目标更精准、培育效果更好, 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一步简政放权, 切实调动各项目县末端落实的主体责任。对象选定、进度安排、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 都将由项目县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制订方案, 推进实施。

河南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介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一项公益性活动, 是一项惠民政策, 河南省将强化过程督导, 严格资金监管, 抓好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对“任何挤占、截留、挪用培育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篇8

关键词:选好学员;定好专业;教学培训;科学管理;扶持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下,而出现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法律素质,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但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素养差、接受技能培训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平台,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的作用,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一、要认真选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员

选好学员是办好培训班的基础,它决定培训的成败。如果学员选的好,选的是有主导产业的职业农民,他们要学习、想学习,我们的培训班就能办好;如果学员没有选好,他们的心思不在学习上,硬让他们学习,我们的教学班就没有办法办下去。选定学员要用如下方法进行。

1.加大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短信、横幅、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学习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让农民自愿参加教育培训。

2.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采取个人自愿报名、行政村推荐、乡镇政府认可、县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的程序,在全县范围内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并进行张榜公示,通过审查后建立学员培训档案。

二、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灵活地开设专业

为了开设好专业,我们要深入农户调查摸底,摸清各乡镇主导产业是什么,并要广泛征询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夏邑县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选择粮食、蔬菜和食用菌三个主导产业作为培训专业。

三、统编培训教材

为确保教材规范,提高培训质量,应该从省农广校统一订购统编教材,保证学员人手一套规范教材,同时,又要组织专人结合本县实际编写一套乡土教材,大大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

四、不惜余力加强条件建设

按照“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的要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并配套现代化多媒体。对村级教学班,要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一部电话、一根网线、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份农民日报、一部数字摄像头),完善各个教学点教学设施配置。

五、认真组织开展培训

1.培训办法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每班每年根据农时季节培训累计不少于15天;培训以专题讲座为主,根据不同岗位和不同产业,按照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措施,使受训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所需的1~2门生产技术及其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保证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务工收入,成为掌握农业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培训时间安排上,结合职业农民的产业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习、生产两不误。 采取县城集中培训、进村集中培训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系统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农业专家培训与种田能手示范相结合等培训模式,有力增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加强生产实践练习,提高培训适用性 培训期间安排时间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农业园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让学员动手操作。

3.教师还要帮助学员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使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使学员学有教师,看有样板,干有技术。

六、考试考核

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认定条件包括知识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内容,符合以上条件的专业农民经过培训后,由各培训机构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并结合自己的产业设计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定,对评定合格的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七、科学管理

每个教学点安排专人负责,每个教学班由班主任负责,严格落实考勤制度,保证上课时间。规范档案管理,建立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培训农民档案资料齐全,每年教学活动有记录。

八、严格开展训后跟踪管理

要认真按照省、市要求,依据培训机构上报的台账资料,从学员基本信息、受训时间、培训学时、受训效果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百分之百的回访。对培训机构上报的台账中出现缺漏项、手机错号、手机停机的学员和电话回访中回答不准确、受训学时不够等学员,一律视为不合格学员,要求培训机构整改,整改后还不合格的,就予以删除,为确保学员的真实性打下了基础。

九、扶持新型职业农民

1.做好服务 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

2.项目支持 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3.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应包括财政的、金融的、保险的等等方面,这就要求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是以规章制度进行明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轻装上阵,顺势发展。

上一篇:社团文学社纳新策划下一篇:与黄果树瀑布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