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2024-05-25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精选7篇)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防止突发性重特大设备事故发生,并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防止群死群伤,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学校稳定。

二、后勤特种设备基本情况和危险隐患 根据《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的规定,我校后勤系统设备配置中属于特种设备有:乘客电梯八台;生活锅炉两台、液化器具(液化气钢瓶)共171只。这些设备的事故形式主要有:电梯事故,锅炉爆炸和液化气泄漏起火引起钢瓶爆炸。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后勤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区片(现场)事故救援指挥(责任)人 全校膳食系统特种设备事故救援———————————***、*** ***校区:宿舍区燃气罐事故救援—————————————*** ****校区:宿舍乘客电梯、校区食堂特种设备事故救援———*** **校区:学生宿舍燃气罐事故、校区食堂特种设备救援—————***

3、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①领导小组职责:检查督促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购置各种应急备用器材);组织重特大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工作;事故发生时,领导小组即行使应急指挥部功能,组织指挥对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现场应急抢救工作。②现场指挥(责任)人的职责:紧急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③事故单位职责:各事故单位要积极做好自救工作的同时,迅速向有关区片指挥(责任)人和后勤特种设备事故指挥部报告,主动积极配合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救援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工具。

四、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校区及相应有关现场指挥系统立即启动:现场指挥以责任指挥人作第一时间内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现场紧急自救;

2、发生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则:第一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伤亡事故;第二要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决不拖延、不推诿。

3、立即报告后勤重特大安全事故救援领导小组以至学校领导,请求指示或由领导小组派员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4、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110、119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

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的措施

(一)锅炉爆炸

1、迅速抢救伤员,设法扑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如用灭火机等器材或用水,同时立即联系消防部门到现场处理。

2、切断设备的电源、水源,组织现场及附近人员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3、立即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其罐体。

(二)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

1、判断漏气位置,从上风向逼近漏气地点。

2、迅速熄灭一切明火,关闭电源,停止生产。

3、关闭漏气处上游的阀门。

4、用消防喷水将漏出的气态液化石油气冲散。

5、大量泄漏时,应迅速组织现场及附近的人员迅速撤离,并熄灭火种、关闭电源与通讯设施。

(三)液化石油气火灾

1、关闸堵漏,切断电源。如火情发生在罐群中,有倒罐条件的时间,应及时倒罐。

2、窒息火源,扑灭火区。采用大量水喷射方法。

3、冷却降温,向火区喷发灭火物(二氧化碳、干粉、雾状水),向邻火的容器表面喷水或开启水帘水源。

(四)液化石油气瓶火灾

1、如果是连续胶管或炉具漏气起火,应迅速关闭角阀。

2、如果是减压阀或角阀漏起火,可用湿毛巾或湿被等将着火点盖上,使之与空气隔绝。

3、如火势较大,无法接近钢瓶,则要先设法将火扑灭,如用砂土覆盖,或用灭水机、灭火剂等器材迅速控制火势。

(五)乘客电梯不安全状态

1、电梯失控而安全钳未起作用时,乘客首先按下急停按钮,同时要做好承受因轿厢急停或冲顶、蹾底而产生冲击的准备(一般采取屈腿、弯腰的姿势),之后利用通讯设施(如警铃、应急电话)联系设备管理人员立即到现场组织营救。

2、发生火灾时,司机人员应尽将电梯开到安全楼层(一般着火层以下的楼层较为安全),引导乘客安全撤出后切断电源,随后扑灭火源。

3、电梯在动行中突然发生停车困人时,乘客应首先按下急停按钮,随后利用通讯设施(如警铃、应急电话、手机)联系设备管理人员立即到现场营救。营救人员用盘手轮移动轿厢至平层,之后转动开门机带轮,打开轿厢门,使乘客离开轿厢。

六、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装备和器材

1、根据我校特种设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抢险抢修、个人防护、一般医疗求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有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要保证能有效使用。

2、各使用特种设备的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做好各种物资器材配置。如:通讯、灭火、抢险、排险、阻漏、防毒、抢修等器材及各种工具。

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信号规定

1、主要报警电话如下: 单位 报警电话 公安局 110 公安消防支队 

;119 急救中心 120 质监局 ******* 安监局 ******* 环保局 *******

2、校内主要联系电话: 校长办公室 ******* 后勤处 ******* 保卫处 ******* 医务所 *******

八、救援队伍训练和演习为了加强各使用特种设备单位援救队伍的援救技能,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组织一次模拟训练和演习。

1、挑选一些身体健康、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2、为保证人员的落实,每年第一季度将根据人员的调动进行调整,以免虚设。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篇2

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中既有生产的重大装备, 如压力容器、起重机械, 又有提高生活质量及休闲娱乐的重要设备, 如电梯、大型游乐设施, 随经济的发展, 特种设备数量增速加快。2008年全国登记的特种设备数量达到521.11万台, 比2007年增加17.5%。另有气瓶1.32亿只, 压力管道63.3万公里。

特种设备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容易发生事故且易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2008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07起, 死亡317人, 受伤461人, 直接经济损失9789.48万元, 与2007年同期相比, 事故总起数增加20%[2]。

2008年5月30日0时23分, 在沪东中华造船 (集团) 有限公司一船坞区域内, 两台龙门吊在吊运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 造成3人死亡, 2人重伤, 直接经济损失4766万元。2008年6月29日02时25分, 山东省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锅炉较大事故, 造成4人死亡, 1人重伤。

事实上, 被统计事故只是特种设备事故的一部分, 因种种原因, 许多事故未被统计。有专家估计, 统计数字仅是实际发生事故数量的1/8~1/10,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还不容乐观。

二、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原因及其发生几率

1、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原因

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千差万别, 但每个事故都有共性, 都是由基本要素构成, 即4M:人 (Man) 、设备 (Machine) 、环境 (Medium) 、管理 (Management) [3]。综合各种因素, 触发事故可以使用多种理论分析, 如:能量转换理论、人为失误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综合模型理论等。据统计, 2008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中, 因违规使用原因发生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9.5%, 因设备原因发生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2%。

2、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几率

(1) 设备危险性性增加

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 众多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 努力发展大型生产装置, 更高参数的装置, 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以南京为例, 2008年新增超高压容器数量为63台, 约为2007年新增数量的1.3倍。随特种设备规模的增大, 参数提高, 复杂性增加, 事故风险提高, 事故造成后果严重。

(2) 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转型期, 事故人为因素增加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5000美元时期,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 在此经济水平国家多处于事故多发期。目前, 中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矛盾增加, 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大。众多企业由原国家、集体所有权转为私有, 部分企业所有者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多, 来源广泛,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流动性大, 管理难度大, 部分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特种设备操作技能, 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

(3) 设备工作环境情况复杂

为减少土地成本和节约物料传递的能源消耗, 工厂生产装置密集, 设备间距离小, 特种设备容易受到周围设备的影响而发生连锁反应。化工企业由于环境控制的需要, 往往集中在化工产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的过度集中使周围大气环境恶化, 酸雨等腐蚀性因素增加, 设备腐蚀加快。我国地震、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 也给特种设备安全带来风险。

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现状

特种设备事故无法完全避免,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应急救援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员伤亡数量、事故损失大小及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体系的正常运行对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情况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主体, 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消防、卫生和环境等部门应急预案为依托, 以“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为主、规范有序、结构完整、立足自救、标准操作、反应迅速、救援高效”为原则。

(1) 应急预案准备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 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省、市、区等各级外部预案, 使用单位制定本单位内部预案, 各级预案相互衔接, 形成体系, 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出专项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置方案。

(2) 应急救援体系分工与职责

应急救援体系明确事故预防、应急处置、抢救救援、善后恢复各个过程相关单位及有关人员职责。事故预防主要由省、市监督部门的进行, 根据所辖区域内特种设备特点及安全状况提出预防措施, 对重点设备制定相应应对手段。应急处置发生事故的生产使用单位根据预案处置, 并立即上报, 根据事故可能的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预案。特种设备事故根据人员伤亡数量、损失大小及影响分为4级, 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1]。各级政府部门根据相应级别预案组织抢救救援。事故善后恢复一般由政府相应部门组织, 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进行。

(3) 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的保障

应急救援体系运行需要应急人员队伍、物质装备、通讯联络、交通等各方面的支持。应急预案演练、应急能力评估、应急管理等也是保障应急救援体系运行必要条件。目前,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以各级监管部门及使用单位安全人员构成。救援装备中除部分特殊装备外, 多数依靠社会综合救援系统。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状况

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 大部分制定了省、市、区三级应急救援体系, 部分省市应急救援延伸到乡镇街道。质监总局从2005起在推广“金质”工程, 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 将设备参数、介质、安全责任人、应急救援预案等信息纳入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为事故应急提供依据。江苏省在全国较早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 并不断修订各级预案, 组织预案演练, 充实救援物资, 做好特种设备风险评估分析。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省、市、区、镇四级应急预案体系, 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处理中心, 为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南京市建邺区还将特种设备应急处置纳入城市综合应急平台, 提高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 实现了应急救援的动态化、常态化。

四、发达国家特殊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目前, 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强制特殊管理。美国是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进行强制性监管较早的国家之一, 1907年就对锅炉监管制定法律。德国在1923成立了政府认可的蒸汽锅炉协会监管锅炉, 颁布于上世纪60年代的《设备安全法》详细规定了蒸汽锅炉、压力管道等10种需要监督的设备。日本在1916年开始任命对工厂使用设备进行监督的专职官员。虽然因制度、法律体系、习惯和经济等因素, 各国采取的管理方式和控制手段不尽相同, 但目的都是减少事故, 降低事故损失和影响, 因此, 事故救援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有代表性是美国和日本的事故应急救援。

1、美国事故应急救援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 建立了事故救援相应系统, 并且不断完善。与我国不同, 美国政府以管理和指导为主, 大量工作以市场为依托, 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行业, 由专业化的公司提供应急准备和相应服务[6]。事故救援以专业化公司总部为指挥中心, 以多学科人力资源作为技术支持。救援体系运行完全靠市场化运作, 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撑, 如《资源保护和恢复法》 (RCRA) 、《全面的应急响应、赔偿和责任法》 (CERCLA) 等, 客户购买应急救援服务的目的是减少法律责任。应急救援借助于GIS系统, 卫星通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应急快速响应系统等,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快速响应。

美国应急救援系统工作主要分为5个部分:应急准备的审核、风险评估与管理、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后恢复。美国应急救援系统不只是孤立的救援系统, 大量的工作在事前的计划准备, 对可能的风险的控制, 以及事故后的恢复, 是广义的、全方位的应急救援。

2、日本事故应急救援

1975年, 《石油联合企业等灾害防止法》的制定, 标志日本将设备事故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经历了对事故危机的重新认识及建立完善综合管理体系等几个阶段的发展, 日本应急体系日趋完善和有效[7]。与美国不同, 日本的应急体系由国家主导, 主要依靠政府机构执行, 设有以首相为首的“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 内阁中设“内阁危机管理总监”专职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故。生产设备重大事故、有毒介质泄露、生活设施重大事故、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规定由文部科学省、产业经济省等部门应急响应。日本事故应急救援以法律、制度、功能为依托[7], 充分利用发达的防灾体系 (因日本是地震的自然灾害高发国家, 防灾救灾体系发达健全) , 多部门配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日本政府重视在民众中普及安全和应急知识,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这种教育有助于减少事故损失, 降低事故的损害。

五、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存在问题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预案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很多企业为应付检查而东拼西凑编制预案, 一旦发生事故, 预案很难发挥作用。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预案不能做到适时修订。设备的工艺要求可能发生调整, 事故救援方法不断进步, 部分预案制定后从不修订, 一用几年, 很多都不符合实际救援的需要。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更多关注事后救援, 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为应急而应急, 为救援而救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事前评估工作很难发挥作用。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制度为完全执行。很多单位从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许多员工不了解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 自救和救援无从下手, 往往耽误了最佳的救援时机。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建议

建立健全有害介质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 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科技投 (下转第11页) (上接第33页) 入, 如建立完善GIS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特种设备应急预案不满足于年度修订, 可以根据区域内特种设备状况动态修订, 对风险较大的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就将其纳入区域预案, 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与综合管理体系相结合, 形成综合救援体系的一部分, 减少重复投入, 提高响应速度, 提高综合救援效果。

完善事故保险, 部分救援工作市场化。政府主导的应急救援具有反应速度快,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 但有行政成本高, 效率偏低的缺点。而且, 特种设备品种成百上千, 技术不断发展, 应用环境千差万别, 对于政府有限的人力资源, 熟悉设备的各种情况根本无法做到。建立专业化救援公司, 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 发挥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的作用, 可以节约政府的财力、人力, 提高效率。国家提出鼓励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 保险公司参与, 有助于解决事故善后处理问题, 利用保险公司成熟的风险控制经验, 可以引导使用单位完善事故预警, 降低安全风险。

摘要:介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事故应急救援的现状, 其他国家应急救援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应急救援发展方向。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篇3

但笔者在实际办理一些小型化肥企业特种设备延期检验手续时,由于所在地的小型化肥企业,均由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机构精减,相应人员缩减,安全重视不够,所以他们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比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有些是为了应付办理延期检验手续。为了规范小型化肥企业的特种设备发生安全事故时,不致于手足无措,导致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灾害,笔者归纳整理出一份针对小型化肥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供大家商榷。

小型化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2、适用范围

(1)本单位内发生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及其更多伤亡人员的特种设备事故。

(2)本单位内发生性质特别恶劣(如特种设备爆炸事故),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

3、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1)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抢险工作实行单位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单位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①总指挥:一般为单位负责人(即法人)。

②副总指挥:一般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即总经理)。

③成员:单位各部门负责人。

④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等专业处理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4、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

在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

(2)专业处理组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办公室负责,生产技术部配合,承办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处理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理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应指定专人负责。

抢险救援组:单位主要分管生产的领导负责,具体由生产技术部组织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应指定专人负责。

后勤保障组:由供销部和财务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各种抢险救灾物资和通讯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联系当地医院急救中心,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理;应指定专人负责。

善后处理组:由办公室负责,相关部门配合,配合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以及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人员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5、应急救援预案

(一)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时,按下列程序报告

(1)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名称、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2)综合协调组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同时尽快通知指挥部其他成员以及各专业处理组,以便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挥部指挥及相关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

(3)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还应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消防、医院,以求得紧急救援。

(二)应急处理措施

收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后,由指挥部根据发生事故的类别和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立即按本预案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现场救援:

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综合协调组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指示,调整必要的人员,车辆及机械设备。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保护事故现场等。

①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②封锁事故现场。加强现场警戒保卫,防止故意破坏现场。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③探测危险物质及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确认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④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漏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

⑤伤员抢救。在现场首先要及时抢救伤员或者安全转移,最大可能减少伤亡程度,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时,后勤保障组应立即与当地医院急救中心或邻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⑥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协助、配合上级救援部门处理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等问题。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波及的范围和区域。

⑦保护事故现场。确认并保护事故现场,在救助行动中采取紧急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应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

消防、救灾时做好路线、方位、位置的选择,尽量保持好现场原始状况。不得随意改变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动或取走现场任何物品,不得改变现场设备、管子、管件、阀门、控制或保护装置、仪器仪表的位置、状态以及显示数字或指针的位置等。

破裂设备的断口,如不影响事故原因分析,可以涂机油以保护断口不锈蚀和腐蚀。

(2)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组要主动与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部门联系,报告事故情况和组织的救援工作,协助核实人员的伤亡情况,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协助事故的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

(3)善后处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对伤亡人员的家属做好相应的招待和安抚解释工作。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扩大和环境的污染。

(4)责任处理

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在安全监管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编写事故报告,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

6、预案管理与更新

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本预案应当每两年或者在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更新。

7、奖励与责任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

(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误报重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履行职责或者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以及扰乱、妨碍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本单位负责解释。

9、 预案施行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指挥部指挥及相关人员联系电话。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篇4

为规范和预防本镇范围内各企业内部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能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利益和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总寨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本预案的制定是从事故预防的角度、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出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单位自救为主、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二、使用范围。

各驻镇企事业单位及辖区内各建筑工地发生的特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特种设备事故分类。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四、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

应急抢险工作实行镇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各单位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全厂特种设备事故应 急责任。

1、成立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 总指挥:

王顺邦 镇政府镇长 副总指挥:张延星 镇政府副镇长

成员:尤志功

苏尚全

赵鹤翔

邓永斌

蒋海亮

马良 地点: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日常事务。指挥部设在事故发生单位,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理工作。

2、应急救援职责

1、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理、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和抢险救援以及善后处理的指挥工作。

2、综治办在事故发生后,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部门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事故发生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救援指挥部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事故结束后,由司法所和镇安监部门及时进行现场勘查取证,以及上级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工作。

3、党政办公室提供各种抢险救灾物资、通讯联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联系海北州医院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

4、镇安监站负责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发布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预案各成员单位应设置24小时联系方式并设有备用联系方式,保证在事故发生后通讯保持畅通。

五、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一)发生特种设备安全故事时,按下列程序报告: ①发生事故单位,要立即向镇党政办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设备损失情况。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保护事故现场;拨打报警电话(110、119、120),同时向肃州区安监部门取得联系。

②党政办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尽快通知指挥部其他成员、有关部门以便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救援处理工作。

(二)应急处置措施

接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应急救援处置。

1、现场救援

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联系,调集必须的人员,车辆及机械设备。若肃州区安监部门人员已在现场,则积极配合安检部门,若区安监部门人员尚未到达则已方为主,在事故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保护事故现场等。

伤员抢救:在现场首先要及时抢救伤员,最大可能减少伤亡程度。同时,指挥部要立即与医院联系,要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保护事故现场:确认并保护事故现场,在救助行动中采取急救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镇安监部门拍摄并写出书

面记录,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2事故调查

应急指挥部要主动与区安监部门联系,报告事故情况和组织的救援工作,协助核实伤亡人员情况,按照区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合、协助事故的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

3、善后处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对伤亡人员家属做好相应的接待和安抚解释工作。

4、责任处理

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在安监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镇政府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编写事故报告,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及时报上级部门。

六、其它注意事项

1、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救援指挥部指挥,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参与救援行动的全体人员要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安全、高效、有序完成救援任务。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篇5

第一部分 总则

一、目的

为科学规范涟钢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建全各类事故应急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生产稳顺,作出有效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生产过程中事故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后果。

二、特种设备事故的定义

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薄板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 1 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作为应急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轻特种设备事故对人员伤亡的危害及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损失,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应急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应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依法规范

依法规范公司及其各部门(单位)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行为。公司及其各部门(单位)严格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依法补偿或赔偿因处置特种设备事故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公司设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任现场总指挥,其他公司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领导小组下设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办公室,由安全环保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机动设备部、安全环保部、公司(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组织部)、工会工作部、财务部、采购部、物流管理中心、保卫部(武装部)、信息自动化中心、社会事业部(离退休、内退职工服务中心)、动力厂、热电厂、涟钢医院、企业文化部(宣传部、统战部)、双菱实业公司等为成员单位。邀请钢城公安局为公司应急成员单位。各单位、部门成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构。

二、机构职责

(一)领导小组

1、研究、决定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

2、部署和总结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

3、研究、制订并适时修改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4、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现场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紧急状态下人、财、物的调集。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办公室(安全环保部)

1、负责特种设备事故预警级别的划分和确定;

2、组织制订、修订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3、具体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4、领导、督查全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方面的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督促、协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物质保障系统、抢救救援系统等组织建设;汇总公司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5、组织、协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6、负责公司范围内事故时的危险区域划分与警戒的组织、疏散路线的确定,事故抢修人员安全措施的制定与监护,组织相关人员查处可能造成的其它事故隐患。

(三)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

负责事故状态下运行方式的改变,能源介质重新合理平衡,确保事故损失的最小化以及抢修事故力量的调集。

(四)机动设备部

负责应急设备的准备与事故抢修材料、抢修人员的组织,确保按规定时间抢修完毕。

(五)保卫部、武装部

负责应急过程中救援人员的救护、警戒区域的保卫。

(六)钢城公安局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警戒、管制等应急救援,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处置中的交通秩序、社区治安秩序的维护工作。

(七)双菱实业公司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

(八)公司工会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善后工作的协调和处理。

(九)人力资源部(组织部)

负责会同公司纪委(监察审计部)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中失职、渎职和违规人员进行调查和提出考核意见。

(十)物流管理中心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运输保障、物流组织工作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及供应工作。

(十一)采购部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

(十二)涟钢医院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中的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十三)信息自动化中心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中的通信保障工作。

(十四)企业文化部(宣传部、统战部)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重要决策、重要举措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消除恐慌心理,维护公司社区和生产经营的稳定。

(十五)其它单位和人员

负责按照领导小组或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示、安排,依据岗位职责,分别做好本单位应急工作的落实。

第三部分 监测与控制

一、监测 安全环保部

1、负责公司特种设备事故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工作。

2、负责根据公司特种设备事故的性质和特点,以公司特种设备事故易发点为监测点、监测源,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起特种设备事故的信息。

3、建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信息。

4、加强特种设备事故的监督检查,督促各个组织单位事先必须制订详细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方案,组织方案可行性审核和评价,并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二、报警电话

保卫部消防大队电话号码:119(866以外的电话:8660119);

报警电话:110;

急救人员(涟钢医院):8662953、8662980;

安全环保部: 8662625、8662635、8662104;

总调度室:生产台8662112,水电台8662411、8662114,运输台8662311,煤气台8664211; 机动设备部: 8660530;

煤气防护站(煤气防护人员):8662154。

三、接警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各事故应急办公室建立应急值班制度,负责接警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负责主管事故管理办公室和工作机构报警。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接警工作。

四、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程序

(一)人身伤害事故报告程序

1、单位、技改工地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人员或最早发现人员必须立即向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调度台简要报告事故地点和伤害程度并要求派救护车救护;同时,事故单位安全员或有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安全环保部和本单位主管领导,详细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情况、伤害程度及简要经过。同时安全环保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娄底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调度台应立即报告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部长,并通知涟钢医院做好救护准备;事故单位和安全环保部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

3、发生重伤事故和工亡事故,安全环保部在请示公司主 6 管领导后,于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华菱集团生产管理中心和娄底市安全生产监督局。

4、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安全环保部应尽快核实报告内容并请示公司主管领导后,立即报华菱集团生产管理中心和省、市安全生产监督局

五、处警与控制

(一)事故单位和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在发现事故或接到报告(报警)后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最迟不超过20分钟;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调度台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调集领导力量组织事故现场的抢修、抢救,各有关单位的领导人员在接到调度指令后,必须在15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最迟不超过20分钟。公司主管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报警)后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如有必要,公司主要领导在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

(二)根据预警情况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的级别,要求应急单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可动员、招募后备人员;

(三)转移、疏散容易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四)重点保护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安全运行。

(五)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措施。

第四部分 应急与响应

一、基本响应程序

(一)事故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根据事故性质、级别及应急规模,迅速部署应急救援工作;

(二)设立现场指挥部,指示待命队伍和人员迅速进入应急救援,根据应急工作需要统一调用应急物质和设备;

(三)划定警戒区和确定疏散路线;

(四)组织疏散人员,确保安全、有序疏散到应急安全点;组织有关单位清点现场人员,报告人员安全情况;

(五)组织物资的运输及水、电、风、气能源介质的协调平衡;

(六)救治受伤人员,分别实施现场救治和送医院救治,必要时,可送其他医院救治等措施。

(七)控制事故危险源点,加强现场监控,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八)加强主要设备和有关技术、业务文件的保护;

(九)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处理。当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各单位应立即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报(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立即组织保卫部(武装部)、动力厂、涟钢医院、社会事业部(离退休、内退职工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前往现场急救,并采取相应警戒和应急措施。

(十)现场指挥部安排人员现场值班,随时报告事故发展、影响生产范围和人员救治、善后情况。事故管理办公室负责 8 按事故级别规定的上报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整体情况。

(十一)加强应急工作过程的信息采集,辅助现场应急决策、指挥。应急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待救援人员情况;事故现状情况;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事故医疗救治情况;事故救援进展情况;事故救援物资供应情况;事故监测情况等。

三、重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一)发生重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应立即报告安全环保部及公司主管领导,同时立即通知涟钢医院组织抢救。

(二)安全环保部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三)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以及公安、消防,组织设立警戒,实施人员搜救。

(四)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五)现场取证。

(六)经上级安监部门同意,进行现场清理。

七、善后和调查总结

(一)事故处理完后,有关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及时组织调查和总结,并形成调查和总结报告。

(二)对事故应急过程中,因组织不力或逃避责任的领导和人员,应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三)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四)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包括受伤人员的后续治疗、死亡人员的处置和补偿,联系保险公司依法给伤亡人员、受损财产进行赔偿和事故的清理,尽快恢复公司职工家属正常生活和生产经营。

第五部分 应 急 保 障

一、资金保障

公司安排财务预算,由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据实申报和领用开支,主要用于应急物资的准备、劳务费和事故善后事宜的开支等。

二、社会保障

按照事故影响程度,相应确定动员的对象和范围,由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办公室向领导小组报告和审批。

三、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事故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紧急安全通道、安全地点信息库,掌握其安全通道、地点的使用状况;负责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和可成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如广场、公园、体育馆、防空工程等)信息库,掌握其地点、功能、可容纳人数、使用状况等,发生灾难事故后确需安排人员紧急避难的,迅速安排相关人员进入紧急避难场所避难。

四、技术储备与保障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在对国内外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公司应急与响应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研究。

五、法制保障

严厉打击在突发各类事故中趁“乱”做出违法乱纪行为,扰乱生产和救灾秩序;严厉打击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民心的行为,为应急与响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充分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中的紧急处置权,依法规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各类事故应急与响应中的行为,确保应急与响应工作顺利进行。

第六部分 附 则

本应急预案由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题词: 综合管理 企业 事故 处理 预案 通知

抄 送:

发: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校 对: 刘健

2008年4月8日印发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篇6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灾害,提高事故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施工生产。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部施工区域内发生的重大、较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主要包括涉及生命安全、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设施的重大、较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应急救援作业指导书力求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事故分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事故,或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Ⅱ级)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或 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事故,或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Ⅲ级)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安全事故。

(四)一般事故(Ⅳ级)

指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需紧急转移安置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安全事故。

以上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三、组织体系

(一)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各项目部(厂)成立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室主任组成。

主要职责:建立应急救援制度,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工作,具体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做好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二)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建环管理部,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主任由安健环主任担任。主要职责:负责督查、落实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决定;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事故信息、损害情况,及时向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事故损害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制、修订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作业指导书;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办公室地点:各项目部(厂)安健环科室 联系电话:如实填写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电话:

所在地区特种设备管理电话:

急救电话---120 火警----119 公安----110

(三)现场指挥部

发生重大、较大特种设备事故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决策和指挥工作,现场指挥由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委派,各项目部(厂)副经理担任现场总指挥生产队队长担任现场副总指挥,下设若干应急小组,其组成及职责分别如下:

1、综合协调组:由项目部综合部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调配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交通、通讯和装备等救援资源,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2、抢险救助组:由施工队作业人员、工程技术部、安建环管理部组成。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拟定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实施经指挥部确定的抢险救援方案;疏散事故人员和物资。下设抢险救灾、技术处理和现场施救三个小组,开展相关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安全保卫组:由后勤部、现场保卫人员等组成,负责现场警戒保卫,维护治安和交通秩序。

4、善后工作组:由劳人部、财务部组成,负责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四、预警预防

预警预防行动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接警单位,接受由班组、生产队、技术部门等部门通报或报告的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信息,同时对报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出处置建议,并报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对重点特种设备,项目部必须做到: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设立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适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做好安全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及时整治特种设备隐患。

各项目部(厂)各级部门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严格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定期向项目部公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对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部报告。应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

安建环管理部接到可能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信息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

五、应急响应

(一)信息报告

特种设备发生重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质监部门。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上报上级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

各项目部(厂)接到事故报告后,发现有涉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应迅速向业主相关部门及州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通报。

(二)先期处置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在及时报告项目部的同时,应立即启动各项目部(厂)应急预案开展自救。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全力控制现场事态,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三)现场紧急处置

发生特种设备重大、较大事故后,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预案,成立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相关领导、事故所在地政府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专家,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负责或参与指挥决策、参与作业和信息保障等工作。

1、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3、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的技术、结构和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物质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特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根据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抢险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

5、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展开受害人员的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6、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7、在抢险救援的同时,开展事故调查与取证,初步分析事故原因,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8、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五)信息发布

发生特种设备重大事故时,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指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部或办公室根据灾害事故影响程度和类型,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按规定程序送审后发布。

(六)应急结束

具备下列条件时,现场指挥部报请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解除灾情、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

1、死亡和失踪人员已经查清。

2、事故危害基本得以控制。

3、次生事故因素基本消除。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人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六、保障措施

(一)队伍保障

现场指挥部是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力量和先期处置队伍。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加强对各联动单位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保障应急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资金保障

财务部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负责安排本级特种设备事故处置工作所需的经费,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项目部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演练和救援的必要资金准备。

(三)装备与物资保障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用防护仪器和防护用品,针对可能发生的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类型,为应急救援力量配备相适应的救援工具、检测仪器、车辆和抢险方案,同时与当地有抢险能力的单位达成协议,建立比较完备的救援装备与物资信息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调动相应力量进行救援。

(四)医疗保障

发生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对伤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运出危险区后,转入医院抢救和治疗。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五)交通运输保障

加强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为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紧急处置工作提供良好的交通设施、设备工具和运行秩序。及时对事故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

(六)治安保障

各项目部(厂)保卫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维护,接到事故报警后,要迅速赶赴现场,设立警戒区,维护治安和交通秩序,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目标和救灾物资的守护,及时发现和严惩趁火打劫、制造事端等违法犯罪活动。

(七)通信保障

负责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职能部门、值班电话等应予公布,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八)技术保障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项目部特种设备的分布特点,专应当积极开展与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有关的科学研究,参与修订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先进的技术、装备研究工作,建立科学的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有关各方应为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灾害评估提供基础条件。

(九)人员防护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紧急抢险人员应制定科学的安全抢险技术方案,配置相应装备,防止砸、压、灼伤、烫伤、中毒、窒息等危险,在项目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现场指挥部的指令下进出事故现场。

(十)演习演练

各项目部(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当组织或者督促项目部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演练前应当制订包括演练对象、地点、参加人员、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等在内的方案。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项目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开展项目部的特种设备安全评估。

(十一)教育培训 安建环管理部通过培训教育,广泛宣传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科学知识和应急规范,公布报警电话。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开展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

七、后期处置

(一)恢复与重启

对受害、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当尽快恢复受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发生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后,必须由质监部门核准的有资格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应当予以报废。

涉及到毒性介质泄漏、污染或者邻近设备设施损坏的,应经环保、卫生、安监、质监和建设等部门检查并提出意见后,方可开展修复工作。

(二)调查分析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程度,按有关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需要对事故、受事故影响的设备和事故现场环境进行必要的检验(测)、试验及鉴定时,由事故调查组确定与事故各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专业单位负责。

八、奖惩

氨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篇7

1氨的基本性质及泄漏危害

氨又称液氨,是有毒可燃气体,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其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 g/L,比空气轻,扩散系数0.198,熔点-77.7 ℃,沸点-33.5 ℃,自燃点651.11 ℃,蒸汽密度0.6,蒸汽压1 013.08 KPa(25.7 ℃)。纯净的氨遇热、明火,难以点燃,危险性较低,但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16%~25%,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氨在20 ℃水中溶解度34%,水溶液呈碱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因为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低浓度会造成接触者气管、咽喉发炎,重者出现喉头水仲、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溅入眼内可至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1]。

2泄漏处置

2.1一般泄漏处置

一般泄漏指操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关闭泄漏源阀门,尚未造成危害的可控泄漏。由于氨具有腐蚀性,且存储容器压力较高,焊缝和法兰等静密封点均可发生泄漏。只要泄漏点能与生产流程隔离,可采用化学中和方法,即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液氨倒至酸性溶液中,使其中和,形成无害或微毒废水。钢材质(不锈钢或碳钢)的泄漏点建议采用打卡具或补焊的方式解决。

2.2紧急排空处置

一旦氨泄漏源与泄漏点无法隔离,特别是储存大量液氨的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域或侧风区域的安全地带;在泄漏区域周围拉上警戒绳,切断一切火源;应急处理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好全封闭防护服,防止氨气侵入人体,进入泄漏区域进行排空处置,尽可能减少氨的外泄量。

2.2.1倒灌处置

从预防泄漏应急处理的安全角度考虑,液氨储罐基本设置为2台以上,必须保留一个空罐,两个罐设置相连的安全泄压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便于将泄漏储罐的液氨迅速倒至安全空罐内。倒罐必须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当发生泄漏的液氨罐基本排空液氨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倒罐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

当备用空罐无法投用时,应紧急采用水吸收排空的方式处理罐内残存的液氨,减少氨气的外泄量,降低危险度和抢救难度。关闭罐区下井水阀门或封堵下水井口,防止含氨排空水污染水体或破坏生态环境。可就近排至应急槽,用气动泵或槽车转移到污水处理场。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示意如图2。

3爆炸处置

3.1爆炸危险

压力容器内氨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极大,这与常见的油品介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一般温度范围内氨罐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由于存在以上特性,常见的氨爆炸多为超压、容器的焊接质量差或材质老化引起的压力容器物理性爆裂。发生爆裂后,钢瓶容器或压力管道内的液氨泄出,迅速气化并蔓延扩散,给周边人员、生态的造成极大毒害。2004年8月1日福建漳州某合成氨厂,一辆正在装液氨的槽车金属软管突然爆裂,1 t液氨泄漏,造成1人死亡39人受伤,200多人疏散。软管爆裂如图4所示。

3.2紧急疏散

3.2.1致死区域范围估算

设压力容器内液氨重量为W(kg),破坏前液氨温度为25 ℃,液氨的平均比热为4.6 kJ/(kg.℃),汽化热q=1.37×103 Kj/kg,氨被吸入5~10 min致死的体积浓度为0.5%;当容器破裂时,瓶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氨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33 ℃),此时全部液氨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用于容器内液氨的蒸发;蒸发出的氨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估算致死有毒气体扩散的半径R(m)为:[2]

undefined

式中:21.5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出的系数,m3/kg

3.2.2毒害区域范围估算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换算成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953×103%,则致死浓度是最高浓度的126.5倍。假设致死有毒气体继续以爆裂的压力容器为源点,按半球形扩散,被大气稀释到安全浓度的半径R1为:

undefined

3.2.3疏散范围测算举例

下面以丙烯腈装置液氨蒸发器为例,根据发生容器爆裂液氨泄漏的最大值(按压力容器容量的80%计算,有2台同型号的液氨蒸发器按单台爆裂计算)和环境温度t=25 ℃,以爆裂的氨蒸发器为源点,假如泄漏后的有毒气体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无风),计算吸入5~10 min浓度为0.5%的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和安全半径分别如下:

单台液氨蒸发器有效容量为:

2.16 t,W=2 160(kg)

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undefined

安全半径:R1=35.97×5.02≈180.57(m)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当单台液氨蒸发器发生爆裂泄漏时,致死有毒气体的静态(无风)扩散半径为35.97 m,安全半径为180.57 m。同比计算,原料液氨储罐,发生爆炸泄漏时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测算如表1。

3.2.4紧急疏散处理

接到氨压力容器爆裂报警后,在抢险指挥部指挥下,及时疏散泄漏现场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根据事故现场危险程度,确定疏散距离,抢救人员采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做好防护的抢救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中毒人员,将其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急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临时抢险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向,风向移动时应及时调整位置。

4中毒处置

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粘膜和皮肤的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 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 min;3 500~7 000 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4.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食物困难、头昏疼痛,检查时可见眼膜充血水肿,肺部可听到少数干罗音;重度中毒症状为:在高浓度氨气作用下,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皮肤或造成重二度化学灼伤,还可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少数因反射性声门痉挛或呼吸停止呈触电式死亡。

4.2急救措施

急救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现场轻微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接触毒物的皮肤、面部可用水冲洗,对已经停止呼吸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诊治。同时要注意观察参与处置氨泄漏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检查。

5防护措施

(1)应切实加强生产岗位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加强对事故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强化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从而让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车间应配有足够的防护用具,操作工巡

检时应佩戴好防毒面具和便携式报警器,当发现氨泄漏时操作人员最好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戴好防护手套,穿全封闭防护服,两人以上进行处理。

(3)在安全设施上应配置高压喷淋降温水,安装在线氨泄漏报警仪,设置氨泄漏紧急吸收槽,防止水体污染。日常维护中,加强对压力容器、管道的检查,禁止超温、超压操作,定期做理化检测,定期维修。

6结语

发生氨泄漏后最关键的工作是防止人员中毒、臭气扰民和水体污染,操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妥善处理,才能使爆炸、中毒和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世杰,刚葆琪,王世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解[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上一篇:父爱无言厚重如山诗歌下一篇:习惯性违章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