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2024-07-01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共9篇)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篇1

之所以称之为“旅程”,是因为对于我而言,每一次教育见习的机会不只是单纯的“见习”而已。每每从见习的学校回来,我感觉自己不只收获了好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认识,更多地我获得了一种快乐,一种教书育人的快乐。虽然还未踏入教师这个岗位,还没有走上讲台,饱含激情地与学生互动,但是通过这一次次地见习,看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讲台上满脸幸福地挥洒汗水。我愈发坚定未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从大三至今,学院安排我们数学专业进行了四次见习。四所不同的学校,四位不同风格的老师,四个不同的班级。每一个都能让我对教育这件事产生出不同的感悟。

第一所见习学校是金华六中。作为一所普通高中,可能没有太多优秀的生源,但是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讲,不同素质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一开始我就对这节课充满了兴趣,想看看这次的授课老师是如何安排布局整堂课的。

而我第一次以听课者的身份,不再是高中学生,观摩了这节数学课堂教学。但相同的是,我仍然抱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用心倾听着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

与自己投身学习不同,听课需要把握整体,捕捉授课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去寻找他的教学闪光点,并记录下来,作为一种宝贵的经验。一边听,一边还要思考这位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将课堂引入高潮,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某一些教学设计上,我也在思考他的不足。如果是我,怎样设计,效果会更好。

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有关这节课的内容。授课老师是来自金华六中数学组一位资深的高级教师。他讲课严谨、自然的风格中有着我们这一代年轻准教师最缺失的稳重。可见,多年的讲台历练是使一个新老师快速成长的好途径。这位老师的上课过程自然、流畅,同时也让我发现了两个亮点。首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老师请了坐成一列的三个男生,轮流回答问题,直到有人出现错误,问题内容是关于刚刚上课的部分。这一简单举动却带起了本节课的小高潮。同学们纷纷提起了精神,对他们的回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原来,是这位老师的事先有意安排。这三位男生在昨天的化学课上看小说,不认真听讲。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对他们的惩罚,却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调动了一向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另一点,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大部分同学也对这个问题陷入了深思。而老师首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并沉稳而清晰地讲解了他的疑问。这种教育方法以及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然而,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一些不足。这位老师花了十几分钟在互动探究上。这是必要的,但其中问题一和问题二是非常基础的内容。我在思索是否可以将这两大内容放入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堂中让学生直接回答或表达一些疑惑,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

在与这位老师的课后交流阶段,许多一起听课的同学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疑问。老师也一一作了回答。这种交流方式能让我们从中收获到不少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一周后,来到了第二所见习学校——金华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都比较高的初中。相比于上一次的见习,我想这一次又可以学到在生源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老师是如何将一节课上得精彩而又吸引人。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一节概念课。内容十分简单,但是面对一批优秀学生,怎样将这节简单的内容上得深刻,这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大目的,也是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上课的杨老师将他的教学过程安排得流畅而紧凑,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太多的条条框框。但是每一个定义和性质的引出都会结合事例,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逐步地得到教学预设的结论。通常,一个问题,杨老师都会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开拓他们的思维,并学会举一反三。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特别需要的一点。

此外,在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两个方面我印象特别深刻。在教学方面,这节课杨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规范。在这节课教学内容对于这班学生相对容易吸收的情况下,杨老师挖掘了课本内容中深层次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对一个概念或性质进行表述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多媒体应用方面,虽然ppt的制作 没有显出多大的技术难度,但看得出是老师非常用心制作的。其中几个创新的设计,利用初中学生的新奇欲,很能调动课堂的气氛。

课后与金华外国语学校的两位数学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譬如,如何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很是受益。

为了能让我们在教育见习中收获更多,于是趁热打铁,来到了第三所见习中学,这一次是浙江师范大学的附属高中——金华二中。

我思索了一番,想把这节在金华二中的听课感受定位为“深刻”。并不是说上课的老师将课堂气氛营造得多么生动活泼,也不是讲作为我们听课者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只是老师的精心准备,知识点的透析,使一块非常简单的内容甚至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课本知识,通过引入,巩固,升华三部曲将知识点的来源,内涵,意义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谛。当然,在当今教育的压力下,应试也成为了学习必备的目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见识到了如何将学习真正的数学和应试数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就像上课的那位老师课后作的自我总结和反思时所说的那样,这节课的内容其实用“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就是180度等于π”完全可以说明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一节课时来讲述“弧度制的来源”,“如何引进弧度制”,“引进弧度制的意义”这多个板块。我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学习数学不能只学表面上那些浅层次的东西。作为教师,一个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蒙者,更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挖掘知识点背后蕴含的“养分”,让学生学到数学的根本,而不是带他们走马观花。这不叫做教学。

同时,在听课过程中,我也留心到了几个问题。起初,我一直觉得这位老师的上课语速,ppt的放映,包括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都偏快。我作为一个听课者,已经感受到她过快的上课节奏,那么下面的学生会不会更加无法把握老师讲课的重点呢?但是,后来,慢慢地,我考虑到可能是高中的因素,包括教学进度要求以及学生接受能力(二中是金华的一所重点高中),这样的上课速度也在情理之中。而在课堂高潮部分,即老师在讲述重难点这部分内容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在语速方面的控制还是比较好的。另外,这位老师一手漂亮的黑板字一下子吸引到了我的眼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毕竟,一手潇洒的粉笔字就好比是一位好老师的活招牌。

虽然,课后,这位优秀的老师一直在做自我检讨,她总觉得很多部分可以做的更好,实际上课过程还是与备课设想情境存在差别。但是,我认为每一次实践,都会得到一份新的收获。教师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大三的第二学期,我们终于来到了金华最好的高中——金华一中。一直对金华一中的数学课充满期待,期待高素质的老师搭配高素质的学生,会呈现给我们怎样一个数学课堂。

而我确实在金华一中见识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并举的课堂盛宴。称之为盛宴,一点也不夸张。虽然这堂课给人的总体感觉难度较大,学生的接受情况有待考究,但贵在老师以一种探究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希望学生能“发现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学习”。老师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很好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并能巧妙地应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授课老师的上课流程可分为以下六个模块,分别是:初探问题,类比联想、探究新知,设置悬念、深入研究,应用练习、熟悉性质,结论升华,课堂小结。这几个模块层层深入,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应用类比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

首先,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三个小问题,请学生回答,并同时给予暗示,唤起学生脑海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一思想在整个高中学习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学会灵活使用。下一个部分,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ylnx通过平移伸缩变换后的函数式,并判断变换后的函数式是否仍具有上述性质。这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老师结合一开始抛出的问题,小结了这样一个规律:有关对数、指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出题老师一般都会结合图像出题。如果学生能学会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题目的解答就会变得容易许多。这给学生思维的拓宽开启了一条新道路。

在进入深入研究的部分,学生对此题的解答存在困惑。老师不直接做解答,而是请了几个同学说说他们自己对这道题的一些想法,任何方面都可以。这样就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个存疑、思考、探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思考,多种思想融合,能更接近目标。而老师将这许多种想法总结补充,再来解答例题,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学生也能有一种成就感,哪怕是自己的一点点想法也是有助于解题的。这样学生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这在数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道例题的解答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出了3种解题方法,充分彰显了数学的魅力,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枯燥乏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在课后与老师的交流中,老师提出了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学生能学会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一味地坚持旧的思想,坚持字母的主次地位。有时候,字母的主次可以因题而颠倒,有助于解题。

针对重点高中的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模仿解题步骤,学生自己会觉得过于简单,对重复的知识点的训练感到厌烦,就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这位老师就提出了需要构造新颖思想这样一个想法,我也很认可。

整节课唯一的缺憾,我认为虽然老师设计的意图很好,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过难,学生不易接受,更不要说灵活应用,那学习的有效性就得不到保证了。因此,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保留意见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堂相当精彩的高中数学课。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篇2

一、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我区课改实验始终把“全力打造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一个支点, 把有效地教研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破口, 通过一系列举措, 引导教师走上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在教研活动中, 又将《课标》培训、教材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作为重点, 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提高师能。

但就本次“基本功比赛”来看, 教师的观念上发生了很大转变, 都能够按照《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可在答辩环节中问题层出, 例如, 一位教师抽到的题目为“《课标》中对空间与图形内容有哪些调整?”由于教师对于《课标》研读不够, 这位教师对“空间与图形”包括哪些内容似乎都不很清楚, 回答后她自己也解释说自己是才工作三年的新教师, 可能对《课标》研读不透。但我想我们要走上讲台之前, 该掌握的、该熟知的内容、知识应该很多,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些该做的准备, 新教师在师范院校里的学习和在新教师岗前培训时应该都有深入的学习与自己的理解, 走上教师岗位后, 我区“区教研室——学区 (片区) ——学校”三级教研网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形成了双向互动式教研机制,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了不间断地培训和指导, 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努力钻研, 业务上应该会很迅速地发展和提高, 但如果自身不去努力, 只是单纯地去上课而不研究《课程标准》, 不认真研究教材, 那上的课只能是空洞的, 没有内涵的, 甚至是没有发展可言的。

二、通读所带教材, 纵向横向研读

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 或对教材中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吃透, 上起课来必然穷于应付, 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1. 教师应纵向浏览全套教材

教师要对所带学科的全套教材进行通读, 浏览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 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几册、几章, 分布在哪些年级学习, 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握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但在“基本功比赛”中, 有位教师抽到了操作演示题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当时这位教师用了切割、拼补的方法将这个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如图1, 并说明拼补成长方形后就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了。

在场的几位评委都皱起了眉头, 这可以看做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一, 但并不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见, 这位教师并没有通读教材, 因为就她今天所讲的“梯形的面积”来看, 她至少应知道其他几个平面图形以及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 教师应横向通读某一册教材

在新学期开学之前要通读要教的某一册教材, 通过通读全册教材, 全面了解全册教材有哪些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各个章节、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 从而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领会编排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钻研某一单元教材、某一章节教材做好准备。

在“基本功比赛”中, 大家都注重了新课前的复习、预习工作, 但大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巩固练习后的延伸练习与拓展练习。本次说课的内容为“圆的面积”, 下一课时应学习环形面积, 在练习圆面积的计算后,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计算。例如, 计算3.14x52-3.14x32、3.14x (52-32) 等等, 既对本节课的计算做了延伸, 又对下节课环形的面积做了铺垫。可只有一位教师做了这样的延伸练习, 而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课后的延伸。

三、备课中对学生重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备课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的发展上,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时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例如, 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在本次“基本功比赛“中只涉及到教师, 我原本以为由于没有给学生上课所以对学生的重视度不能充分体现, 但在一名年轻男教师的说课中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从开始说教材, 到说学生, 再到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发展着眼, 像这样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 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 回归教育的真谛, 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读《小学数学教师》有感 篇3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人应长到老学到老,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例题与习题条件无多余;问题基本不开放;呈现方式多为纯文字叙述式;题材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问题现成且多为“人造”,缺乏“提出问题的过程”;仅在解题模式上下功夫,将解应用题套路等。而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话,情境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解决问题重视策略思考,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和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势:突出对数量关系的教学(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掌握有效构建数学模型的一些具体方法: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

握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必须学会借助画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大约不等于估算,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晓数学语音一定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小学数学教师》中所讲的一些案例,如《认识11-20的反思之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现象,看了这篇文章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思路更清晰。

常读《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

医学见习有感 篇4

寒假里,学校安排了一周的临床见习活动.这一周里,我的感受颇多.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生,提前接触临床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几年后的我们将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提前了解医生的工作性质及积累经验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是在一所农村的卫生院里见习的,所以我没有接触到很大的手术或很严重的病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常见病.但是,我的见习生活却是非常充实的,因为我可以更深入的向医生们学习.在见习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不易,因为一名门诊医生每天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同样的病例,所以他们每天都要重复着那几句话,不厌其烦,有时候,为了让患者能清楚地明白,他们甚至需要三番五次的解释,直到病人明白.第一天见习结束后,我就问一名儿科医生,他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整个县城里的人都知道他,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有上百人.我问他对于这样的工作是否感到烦.他说:”我每天面对都是新生命,他们是未来,为他们治疗是我的使命,能够看到他们健健康康的,我就心满意足了.”他还告诉我要想做一名好医生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更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把它传播给每一名患者,让病人有好的心情他们才能够好的快.另外,内科的沈医生还告诉我许多来看内科的患者都是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和他们谈心是很有必要的.这让我想起了景老师在导论课上讲的“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回到家后,我仔细的品位了两位医生告诉我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人一患了病,心情就会不好,而且情绪低落,这时候如果没有人开导他们,那么他们就会越来越不高兴,甚至抑郁,这对于他们恢复病情是无益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刚开学时的教授讲坛,老教授告诉我们:医生的一个微笑,话语中的一声问候,都会成为病人战胜疾病的动力.医生的一点温情流露,都会改变病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面对这样的情形,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不仅需要医生理,还需要医心理所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见习的第三天,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有一位患者让我给他扎针.我一听这句话感到非常震惊,后来又感到非常紧张.这位患者看到我很紧张就笑着对我说:“来吧,孩子,没事,别紧张,就把我当成你的实验对象就行了,一次扎不上,就再扎第二次.”于是,我拿着针紧张又激动的走到他面前.第一针没扎进,我感到非常的对不起他,就对他说:”叔叔,你已经受了一次疼了,就别再受第二次了,还是让护士来给你扎吧.”结果他却说没事我不怕疼.听了之后我非常感动,又扎了一次,扎上了.从病房出来以后,我就感到这位患者太无私了.这件事会让我永远记住的,这件事之后,我就暗自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把专业学精

第四天至第七天,我是在麻醉科度过的.麻醉科的周医生给我讲了很多东西,有关于专业方面的,也有关于医患关系的.专业方面,我听得不太懂,但是医患关系方面我听得非常认真.他说:“咱们麻醉医生虽然和病人正面接触的比较少,但是我们也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措词.因为任何一点纰漏都有可能成为矛盾被激发的导火线.”他还告诉我许多的医患纠纷都是因为医生的说话方式及态度不当而引起的.此外,他还对我说咱们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手术前给病人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也要和主刀医生一样高度集中精力,密切地关注着病人个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因为,任何一点小变化都有可能给病人造成危险,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麻醉的合理,要让患者感到满意才行.我听了之后,感到自己一下子充实了很多,也让我对麻醉医生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所以,开学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见习期间,我还了解了现在农村的医疗卫生情况.我发现无论是从医院方面还是从农民的就医方

听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有感 篇5

通过十天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术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我来说一切将从“新”开始,重新认识教育,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使我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数学教育事业。这就对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对数学本质的全面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发挥数学教育价值

我通过十天培训对数学本质有全面认识,要用动态的、多元的观点认识数学,学会选择恰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通过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加强对数学学科及其他辅助性知识的学习

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新一代学生,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新一代学生,因此还必须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果一位数学教师仅有狭隘的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授课时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而且数学教师要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更新和强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中学数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充分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力求知识结构的相对合理,使知识结构处于动态平衡体系中,不断学习、不是更新,让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加强中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经各种研究调查报告和访谈了解到,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希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一半以上的教师不具备此能力,有的虽然具备,但无此条件。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师生教学与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用计算机解决数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辅导学生的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篇6

普遍看来,在从师范毕业生转型成为正式教师的过程中,准教师们需要经历多方面的转变,而往往这种转变是通过教育见习来实现的。教育见习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和新教师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综观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我国在实践过程中虽然也提出了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员需要经历一年的见习期,然后转为正式教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导致了这只是一种时间上的过渡。

为了能保证教育见习内容的质量,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构建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见习教师培训模式;其二是要充分思考见习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征和独特成长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见习教师培养策略。近年来,虹口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密切结合本区实际情况,针对见习教师培训工作,在制订方案、组织协调、实施指导、管理保障与质量监督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见习教师培训的丰富经验。本文将以此为样本,探索基于职业生涯特征的见习教师培训策略。

一、现实震撼——明确见习教师培训需求

维曼提出了“现实震撼”的概念:当教师第一次完成教学任务时,“严酷和粗鲁的现实课堂生活使教师培训中形成的教育理想崩溃”,他们发现现实和理想期望之间的落差之大,是戏剧性的甚至是创伤性的,这使得见习教师产生严重的情感幻灭,使得他们不能把自己学到的教学技能用到课堂上。同时,这项研究表明,对于新入职的见习教师来说,生涯发展的困惑来自多个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是教育教学的技巧。这样的研究,在揭示见习教师成长困境的同时,也蕴涵了变革见习教师培训的空间。

立足于见习教师入职之初常见的困扰,我们对区内的五百多位新教师就教师培训问题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新教师对于培训的渴望,更多集中在实践领域,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尽快地掌握教学技巧,胜任岗位工作。国外的经验表明,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个人需求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在笔者看来,基于见习教师“现实震撼”的各种表现及其对于教师培训的独特要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思路,才是真正提升见习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首要策略。

二、心理调适——细化见习教师培训目标

对于见习教师来说,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除了对于教育教学技能的需求之外,他们还面临着专业成长的心理困境。由于心理成熟度和社会成熟度尚未完善,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丰富,情绪波动大,再加上面临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重建以及工作的不适应等,见习教师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障碍,造成见习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模糊定位和角色扮演过程中的种种冲突。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通过培训成长为怎样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的形象是适应岗位要求的形象,不知道应该怎样获取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信任,不知道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区在培训见习教师的过程中,细化培训目标,将相对宏观的教师培训目标分割为“知道规范、践行规范、达成规范”三个递进层次。“知道规范”主要是帮助见习教师完成角色体验与经验积累,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做学生工作、担任班主任、参与学校教研活动等每一项工作的基本程序、职责与行为规范。“践行规范”主要是组织见习教师浸润在一些教学与教研比较规范、指导与带教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的优秀学科教学团队中,由专门指导教师带教,在见习的过程中践行规范,切实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能力。“达成规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基本实现见习教师教学、教研与班主任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提升见习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促使他们能够初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新教师。培训目标的细化,让见习教师明确自己通过一年的培训要达到怎样的发展,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让见习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规划,树立起职业适应和专业发展的自信心,克服见习教师专业成长的畏惧心理,从而化解见习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危机。

三、满足需要——丰富见习教师培训内容

见习教师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第一,见习教师面临着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与适应问题;第二,见习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的认识模糊,不能充分依照职业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第三,由于职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或对现实的不了解,见习教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与危机,心理压力较大。面对这些问题,见习教师的培训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增强职业认同感,需对见习教师进行有关职业角色转换及角色扮演方面的培训。例如,通过参观或课堂观摩等形式,使见习教师了解作为一名教师其职业生活的基本情况。第二,加强见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训。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确立教师从事教师专业所信奉的职业理想,阐明教师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确定其所应履行的道德规则。其中核心是从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到道德规则,它们从高到低分别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体系。第三,营造良好氛围,实施人文关怀,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危机,增进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坚定教师的从教信念。见习教师的培训,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最为首要的是要设置丰富的培训内容。为此,我区设计了涵盖五大领域的培训内容。

师德教育:以专题培训活动为载体,有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两个专题,对见习教师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礼仪修身与职业认同等方面的培训。

育德能力培养:包括学科德育、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规范及教育心理培训,培养见习教师学科德育渗透能力与班主任工作能力,要求所有见习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规律,以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动机。

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教育教学常规训练、新课程教材教法、教学基本功、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等内容,培训见习教师的基本职业技术与能力。

教育理论研修:向见习教师推荐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书籍,要求见习教师对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相关理论进行自主研修,养成其教育科研与反思意识。

综合素养培训:开展三笔字培训、口头能力表达培训、案例反思撰写培训和现代教学技术培训,促使见习教师自身的基本功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四、实现成长——拓展见习教师培训方式

见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见习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入手,在满足见习教师成长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见习教师培训方式。我区的见习教师培训,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理念,努力拓宽见习教师培训渠道,实现见习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中培训:提升见习教师的理论水平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分别以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的身份相对独立地存在,这样的割裂状态,直接导致了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为了克服这样的弊端,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强化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对于见习教师来说,理论教育主要集中于德育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根据这些领域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规律,我区主要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以切实提升见习教师培训的效率。培训内容涉及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提升、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结业考核、教育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等。

(二)基地学校:提升见习教师的实践能力

见习教师培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训基地建设的缺乏。我区针对这样的状况,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和见习教师学科分布情况,确立了10所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作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学校。在基地学校,每位见习教师都有一位学科指导教师与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基地学校指导教师是见习教师基地校培训的直接责任人,需全面关注见习教师职初成长,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为合理安排基地校的带教培训任务,优化区内带教资源的配置,师训处专门设计《虹口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学科带教调查》,要求各基地学校列明优势学科及该学科可带教教师的姓名,全面了解区内基地学校的学科特点及带教师资。作为见习教师培训的主要阵地,基地学校主要对见习教师进行分学段学科、育德能力培训。各基地学校确定培训对象后,需在组织培训前事先制订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培训专题或课程名称、培训负责教师、参加培训人数、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经费预算、教材或讲义等。基地学校的培训方案经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及专家审核通过后实施。为确保基地学校培训方案的真正落地与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我区建立了例会、巡视、督导等相关制度,加强对基地校培训的指导、管理与监督力度。

与集中培训有所区别,基地学校的培训主要指向见习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做法。

1. 侧重于见习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一对一”师徒带教的培训模式,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同参与,教研组、备课组直接介入,充分体现出问题导向、团队合作的培训特点。例如,有的学校采用“同伴互助”的培训模式,指导教师在与见习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的同时,同一教研组分享指导内容,或轮流对见习教师进行小组式学科集体指导。

2. 注重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提升见习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基地学校对学校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再设计,使之成为适应见习教师需求的规范化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基地学校根据自身条件与能力,进行规范化培训专门课程的开发。如有的学校以学校论坛视频和校本教材作为培训课程的教材之一,帮助见习教师深刻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将学校“求真”精神寓于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使见习教师成为具有智慧、仁爱、感恩、责任、正直、勤奋等品格的优秀教师,同时也让见习教师从一个侧面了解上海教育的发展历程。

3. 通过学校资源的整合将见习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既有效保证了见习教师培训的质量,也消除了见习教师培训对学校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的幼儿园建立了公共资源库,充分发挥基地园和聘任园、总园和分园、12名带教教师、培训和日常工作的资源,全方位地为见习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特别利用幼儿园开放活动的平台,让见习教师见识更多教师的风采和高质量的示范活动。

4. 通过对培训人员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培训者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从源头上确保见习教师培训的质量。如有的学校采取“捆绑运作”方式,将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在职教师的校本研修结合起来。针对见习教师最想知道的32个“怎么办”,在设计校本培训“师德素养课程”模块中的“职业理想与道德”课程时,要求所有教师选择一个“怎么办”写“我的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感悟给见习教师解惑,以此作为该课程学习的作业要求,完成后给予学分。学校在筛选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宣讲团”,为见习教师开设微讲座,这一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见习教师受益,而且对专长教师而言也是一次自我提高。

(三)考核制度:保障见习教师的培训质量

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为了使得见习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保证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与成效,我区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程序及办法,建立了自评与互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实习体会:数学课教学有感 篇7

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很少会像古代先贤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有在经历过后才意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进而深刻的反省自己,明确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参加顶岗实习以来,我才领悟到经常反思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忽然间碰到了自己在上学期给自己预留的障碍——几何画板如何运用。之前,在和我的指导教师谷老师在交流教学感想的时候,偶然间说到几何画板在课堂上的应用。由于我上学期曾在学院听过杨老师的几何画板指导课的缘故,谷老师便决定最近我们就开始一起学习几何画板的步伐。我们当即约好了时间和地点,准备一起再学习、再研究。我当时还在想着应该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就没有分配太多的精力去从头准备。

结果那天去了谷老师的办公室,我们还没操作多久,谷老师的一个问题便将我问住了。那一秒,我深刻的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懒——懒于思考,懒于动手。谷老师的问题“数轴怎么做”一出来,瞬间我就顿了一下,手就静止在了鼠标上。页面上还在显示着平面直角坐标系。

当初,在指导课上似乎没有学过数轴怎么做,也只是老师讲的怎么操作,我草草的试运行一遍便结束了,包括这次在去找谷老师之前,也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些函数的图像和构造线段、构造圆的一些练习,仍然没有想到过数轴这一步操作要怎么完成。当时,我只能硬着头皮说自己还真不会,回去之后好好的再学习一遍,下次再一起练习数轴、向量之类的。

这次仿佛注定了的“意外”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方,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你以为你会的永远只是你以为的。要知道,正是我当初的“我以为”,致使我在未来的这一天被自己当初“学习过”的内容“绊”住了。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篇8

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韦光焰

1.做一个善良的使者

这世间的角角落落,多会有善良的人、善良的心。想起春天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那个善良的心,也会像这样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朱成玉《善良的种子》)

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做人、就应该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心中有爱。教师更应该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使者,就如蒲公英一样,在学生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有一种善良叫“理解” 有一种善良叫“尊重” 有一种善良叫“博爱”

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愿我们都能为善良的使者,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

2.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数学和蔼亲切,数学生动活泼,数学耐人寻味,数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周期现象的特写;孙行者,者行孙,孙悟空的名字便成了排列组合;“曹冲称象”触摸到了等量代换的脉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展现着极限的定义;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成就了游乐场里的翻滚过山车„„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然需要智慧,需要思考。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正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数学本质和数学价值的形式,并展示给学生,数学教师应当用有效的方式启发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使他们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到有用的东西。

儿童学习数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了的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并不在意,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师见习有感 篇9

关键词: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新教师

从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情况来看, 一个合格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应包括三个阶段:入职前的专业学习、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其中入职教育即见习期的教师教育, 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始实践阶段, 也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随着新教师入职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成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当前,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见习教师培训制度,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规定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员需要经历一年的见习期才能转为正式教师,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实际内容的支撑, 此规定往往流于形式。上海市对见习教师培训制度的探索和创新正填补了我国教师入职教育的这一空缺。

一、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推进过程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优质、高位、均衡发展的核心力量。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以下简称“规范化培训”) 体现着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优质化建设的创新思路。上海市的规范化培训是在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指导下, 由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培训学校) 、培训基地及聘任学校共同承担, 针对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毕业后获得相应学历并通过审查和考核程序进入学校教育系统首次任教的人员, 时间为一年;旨在新教师入职伊始就赋予他们优秀教师的基本标准和核心能力, 让其在从合格到胜任的过程中实现高起点的跨越。

(一) 四区试点阶段

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 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率先在普陀、长宁、徐汇和奉贤4个试点区的60多所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展开。首批共570位学员, 其中非师范学员比例达44%, 分别配备来自基地学校、带教团队、区域行政部门的667名指导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大领域的18个要点, 范围广、内容多, 涉及新教师从“见习”走向“胜任”的方方面面。四区试点的顺利完成为进一步形成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培训制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 全面试行阶段

2012年4月11日, 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大会在晋元高级中学举行, 标志着“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进入了制度化建设的轨道, 并将作为一项教师培养制度在全市各区县全面推行。一年多来, 全市114所市级学校获得了“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称号, 几百个区级基地, 几千名导师, 上万名学员, 从自身实际出发, 依据教师成长规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丰富而鲜活的培训特色。

二、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特色内容

(一) 基于规范

基于规范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特色。作为一项教师培养制度的探索和改革,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汇集教师教育专家的智慧和四区试点的经验, 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 (试行) 》《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 (试行) 》《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表》《〈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发放办法》等14个文件, 使得培训有规章可循、有范据可依, 有合适的内容、时间和场所, 有推进的机制, 确保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上海市见习教师培训把“规范化”作为确保培训实施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的前提, 强化培训场所、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的规范化。 (1) 培训场所的规范化。参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学校或基地学校都是经过层层审核和评估甄选出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优秀学校。以杨浦区为例, 2012年5月, 杨浦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了“杨浦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创建工作, 全区40多家单位积极申报, 区教育局从规划队伍创建、提升专业素养、引领教师培训、发挥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估, 最终命名了27所基地学校, 这为杨浦区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将见习教师分配于固定的优秀基地学校中, 让其身临其境地浸润于优秀学校的文化和管理之中, 充分领略优秀教师独特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艺术, 有助于切实提升培训的效果, 缩短其成长周期。 (2) 培训内容的规范化。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课程内容是专家学者们依据见习教师自身发展需求, 借鉴、优化、整合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研制而来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大领域。各区在实际培训实施中, 基于规范化的课程任务驱动, 创造性地制定了多样化、针对性的具体培训课程和授课形式。例如:虹口区X基地小学对应“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开设了基于“了解专业基础知识, 学会专业基本技能”为价值取向的“学科基本功课程”, 采取“讲练结合”的授课形式。对应“班级工作及德育体验”开设了“基于问题解决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案例培训课程”, 采取“演—思—习”的授课形式, 即情景模拟, 提示问题;小组合作, 讨论问题;提炼操作, 解决问题。可见, 规范化的培训内容为见习教师培训课程的具体制定框定了方向, 从而避免了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化。 (3) 培训时间的规范化。保障培训时间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基础条件之一。根据《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指导意见 (试行) 》的规定,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为一年, 其中在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时间应在50%以上。这一时间上的规定为见习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浸润时间。

(二) 团队带教

以往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带教的形式进行, 通过师徒间的口耳相传、简单模仿等方式具体展开, 比较考验新教师的观察力与领悟力, 使新教师囿于狭小的空间中摸索前行。规划化培训打破了这一传统, 实行导师团带教模式, 即把见习教师看作是发展的个体, 配以专业的导师团队组成的指导实践共同体, 引领其快速、高效成长。在系统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 基地学校从不同维度出发为见习教师配备了学科引领导师、学科践行导师、班级管理指导教师等, 这种“名师领衔、骨干带教、团组合作”的工作模式, 确保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其中, 杨浦区教育局为见习教师聘请了137位学科带教导师和132位班主任带教教师, 包括特级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3人、区骨干教师75人、教研员8人、“双名”培养对象3人。在这样一支最优秀的导师团的精心指导下, 每一位见习教师在应知应会方面都能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定位和培养。浦东新区教育局要求聘任学校也为见习教师配备两名中级以上职称、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导师。其中一名导师负责班主任带教, 另一名导师负责课堂教学带教, 以确保见习教师在本校岗位的适应和文化认同, 督促见习教师更好地完成规范化培训。这样, 基地学校与聘任学校强强联合的导师团队使见习教师获得了全方位的指导, 便于其在吸纳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三) 浸润培训

浸润式培训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突出特色。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和学校文化之中, 耳濡目染优质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艺术, 有助于促进见习教师的快速成长。《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 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指导意见 (试行) 》规定见习教师在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时间应在50%以上, 实质上是要求见习教师接受充分的浸润式培训。一方面, 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教育教学团队之中, 把见习教师置于优秀教师所组成的指导实践共同体中, 使其充分学习多元、多维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提升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让见习教师浸润于优秀的基地学校文化之中。让见习期教师通过了解优秀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理念, 感受教育教学氛围等加快其对教师职业和个人社会角色的认同;浸润于学校优质的教育理想追求之中, 让见习教师深入地认知教育事业, 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浸润于充满教育艺术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之中, 让见习教师深刻体验教育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宝山区的S小学, 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就是引领见习教师在基地学校的文化浸润中成长。作为一所百年老校, 学校多年来进行人格教育、德育浸润、艺友制等研究, 形成了厚重、向上的校园文化和以师爱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基于独特的优质教育追求, S小学给予见习教师的是“培育”和“引领”, 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培训”, 即参与、实践、研讨、思考四位一体的文化浸润式“培育”。基地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论坛沙龙、少先队现场会、影子校长工程等, 对见习教师实行全面开放。同时积极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对见习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共同研讨中培养见习教师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这些活动让见习教师切实体会基地学校的学校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教研文化、校园节日文化等, 拓宽了见习教师的教育视野, 利于使其入职初期就树立和笃定远大的教育理想。

三、基础教育阶段见习教师培训的启示

上海市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从四区试点到全面试行, 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成效。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规范化培训, 见习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度为8.65, 认同度为8.49 (总分为10) 。表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对见习教师了解教师职业、树立教育理想是有帮助的。同时, 培训在促进见习教师的教材熟悉度、驾驭课堂熟练度、班主任工作熟悉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实效。可见, 以基于规范、团队带教、浸润培训为特色的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创新, 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见习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 基于规范利于培训实效最大化

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让见习教师入职的第一步迈正、走稳, 因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制度保障、机制协调和培训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化的顶层设计。规范培训场所、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是克服以往新教师入职培训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化的关键, 更是确保培训效能最大化的有效机制。因此, 基于规范的制度保障、协调机制、培训内容、培训实施等的构建是确保基础教育阶段见习教师培训实效最大化的有效策略。

(二) 团队带教引领见习教师快速、多元专业成长

团队带教是对以往师徒带教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基于专家智囊团带教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针对性, 更加专业、系统, 更贴近见习教师专业多元、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 基础教育阶段的见习教师培训应采取团队带教模式, 充分集中名优教师的力量为新教师搭建有效专业发展的平台,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师资水平的高位和优质发展。

(三) 发挥优秀学校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上一篇:应该怎样治疗晕车?下一篇: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