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2024-05-27

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精选8篇)

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篇1

中国邮政运输发展现状

邮政是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邮政起源于古代邮驿,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邮政通信网的基础很差,网点稀少,设备陈旧。1949年底,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只有邮电局所26328个。

近年来,物流行业蓬勃发展,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国邮政为了物流利润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在2003年1月18日正式挂牌进入现代物流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物流公司正式成立。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的历程:2000年,开办直递业务,进入物流领域。2003年1月18日,成立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合同物流的企业之一,兼营快货和国际货代业务。2003年,开通物流集散网,开办中邮快货业务和冷链物流业务。2004年,物流开始提供VMI仓储增值服务。2004年8月19日,邮政航空公司开办全夜航。

中国的邮政系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客户资源,同时邮政也是拥有中国最庞大的联系千家万户的实物运递网。全国共有8.4万处邮政局所,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实物投递直接面向客户。

在我国,中国的邮政物流根据企业规模与实力采用了三种邮政物流的模式:(1)自营模式:邮政企业依靠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组织物流的活动模式。(2)外包模式:以签订合同等多种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

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3)联盟形式:邮政和物流企业双方在物流领域的战略合作中进行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双方共担风险,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全方位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仍保持各种的相互独立性,强强联合,这种联盟形式有助于物流伙伴关系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及成本。

国内外各大快递运输方式详细介绍 中国邮政小包:(China Post Air Mail)运输时长:一般15个工作日左右可送达。

优点:运费便宜,首重和续重都是100克,清关能力强,能邮寄的物 品比较多。(如化妆品、包、服装鞋子、各种礼品以及许多特殊商品等),派送网络世界各地都有。

缺点:限制重量2公斤,运送时间比较长,到达许多国家的货物状态无法在网站上查询跟踪。

中国邮政大包:(China Post Air Parcel)运输时长:一般15个工作日左右可送达。

优点:运费便宜,首重和续重都是1千克,清关能力强,能邮寄的物品比较多。(如化妆品、包、服装鞋子、各种礼品以及许多特殊商品等),派送网络世界各地都有。

缺点:限制重量约20-30公斤,运送时间比较长,到达许多国家的货物状态无法在网站上查询跟踪。

香港邮政小包(HK Post Air Mail)运输时长:一般7-12个工作日左右可送达。

优点:运费便宜,全球统一价,以10克为计量单位,一般货代给的价格在100-130元/每10克,货物可以到达全球各地,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到达。缺点:限制重量2公斤,运送时间比较长,到达许多国家的货物状态无法在网站上查询跟踪。

香港邮政大包(HK Post Air Parcel)运输时长:一般7-12个工作日左右可送达。

优点:运费便宜,首重和续重都是0.5公斤,货物可以到达全球各地,只要有邮局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到达。

缺点:限制重量30公斤,运送时间比较长,到达许多国家的货物状态无法在网站上查询跟踪。

顺丰: 运输时长:一般2-3日工作日可送达。

优点:速度较快,到韩国、新加坡无燃油附加费,较适宜发往以上两地的货物。缺点:也需要考虑产品体积重,对所运货物限制也比较多。国际EMS: 运输时长:一般3-7个工作日到送达。

优点:运费比较便宜,一般找货代都可以拿到至少5折的折扣,EMS直达国家是都按照重量计算运费,500克以下的物品可以按文件价格计算。可以当天收货,当天操作,当天上网,清关能力比较强。能运送出关的物品也比较多,其他公司限制运行的物品它都能运送。如:化妆品、箱、服装、鞋子、等各种礼品以及各种特殊商品等。

缺点:相比于商业快递速度偏慢。查询网站信息滞后、通达国家较少、一旦出现问题查询只能做书面查询、时间较长。

UPS: 运输时长:一般2-4日工作日可送达。

优点:速度快、服务好,去美国的话,差不多48个小时能到达,货物可送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查询网站信息更新快,遇到问题解决及时,可以在线发货、全国109个城市提供上门取货服务。

缺点:运费较贵,要计算产品包装后的体积重,对托运物品的限制比较严格。DHL: 运输时长:一般2-4日工作日可送达。

优点:速度快,去欧洲一般3个工作日,到东南亚一般2个工作日,可送达国家网点比较多,查询网站货物状态更新也比较及时,遇到问题解决速度快,21公斤以上物品更有单独的大货价格,部分地区大货价格比国际EMS还要便宜。一般通过货代也能拿到5折左右的折扣。

缺点:走小货的话,价格较贵不划算,也需要考虑产品体积重,对托运物品限制也比较严格,拒收许多特殊商品。

FEDEX 运输时长:一般2-4日工作日可送达。

优点:到中南美洲和欧洲的价格较有竞争力,去其他地区的话,运费较贵。网站信息更新快,网络覆盖全,查询响应快。缺点:折扣比同类快递公司高15%左右,体积重超过实际重按体积重量计算,对所运物品限制较多。

缺点:价格较贵,需要考虑产品体积重,对托运物品限制也比较严格。

TNT: 运输时长:一般2-4日工作日可送达。

优点:速度较快,到西欧3个工作日左右,可送达国家比较多,查询网站信息更新快,遇到问题响应及时。

缺点:也需要考虑产品体积重,对所运货物限制也比较多。

中国邮政的 SWOT 分析

中国邮政物流的优势 1网络优势 信息网三网合一

邮政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市县的综合计算机网。在综合计算机网上完成了信息交换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EMS 跟踪查询系统、报刊发行系统、邮资票品系统等面向内部生产和管理的应用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并逐步完善。网络资源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物品寄递、资金结算的一体化服务,这一功能成为邮政速递物流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网的功能正在不断的完善。邮政拥有遍布全国的邮政运输网络和投递网络,全国城乡有邮政局所、服务点 68000 处。尽管邮政在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单个领域都不是最强,但集“三流”于一体的企业只有邮政。而且这种“三网合一”的内涵正在日益丰富和拓宽,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实物投递网

邮政速递物流依托中国邮政雄厚的网络资源,发展了邮政速递物流航空快速网、邮政速递物流航空陆运网、邮政速递物流揽收投递网三大主要网络,覆盖全国、通达世界220个国家和地区的邮政运输网络。邮政的货运航空网是国内惟一的“全夜航”快速航空网络。目前拥有拥有17架737全货机、28条邮政自主航空运输专线(含4条国际航线),以南京为中心主集散中心,上海为辅集散中心,覆盖30个省200多个重点城市,在重点城市实现了次晨达和次日递。邮政速递物流对现有的快递网、物流专线进行整合、优化和改造,在全国建立了8个一级集散中心。邮政速递物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采用专人车、定时定点,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揽收服务,同时相继推出了跨区域“次晨达”、“次日递”,“当日递”,“经济快递”等多种类、多层次的速递服务,建立了邮政速递物流揽收投递网。

2.品牌优势

中国邮政已成为一个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商业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邮政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千家万户,社会对邮政有一种信赖感。建国以来年中国邮政业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邮政的业务在居民中有根深蒂固的位置。邮政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品牌,是邮政含金量很高的无形资产,是邮政的信息财富。

中国邮政是一个事业单位,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履行普遍的义务,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是中国邮政的子公司,在社会上也同样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基于中国速递与物流业务进行整合发展,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使自身更好的适应现代物流市场。自从中国邮政速递与物流整合以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先后获得“全国食品冷链物流定点联系企业”“科学进步三等奖”“201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的荣誉。

3.政府优势(1)法律保护措施

新《邮政法》规定: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归邮政专营,其他物流公司不得从事100克以下信函类邮件的快件业务,邮政管理局有权对相关公司进行查处,并没收邮件。这是国家对邮政的一种保护措施。

(2)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财政部给予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重组后税收优惠政策,中国邮政向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各省邮政向各省速递物流转移房地产权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和转移资产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予以免征。这些都为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基础设施

到 2001 年底,全国邮政总资产为 798 亿元,邮政网络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个能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基本适应邮政业务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分析(1)邮政劣势

中国邮政物流起步晚,加上在中国,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历史负担,中国邮政物流的市场份额并不大,物流业务对中国邮政的利润贡献小,限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各种条件和壁垒,中国邮政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邮政物流网络,在运送过程中的一些限制,邮政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现有体制和运行机制,现有信息技术等存在各个方面的不足。

管理

邮政是政企合一,政府对邮政的管理水平还不高。邮政既是政府管理邮政通信的主管部门,又是一个国家大型企业,这样的体制不利于邮政的经营和发展。邮政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尽合理,改革还没有到位,离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还有差距。邮政企业还没有具备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基础和资质,在开放后的国际竞争中陷入制度性的矛盾约束中。

业务

邮政的专营业务日渐萎缩,竞争业务的有效竞争能力下降,市场占有份额较低。而失衡的市场结构也导致邮政业务整体素质不高,竞争乏力,缺少源自邮政内部的发展机制的推动力量。

技术

从邮政的网络技术上看,邮政的技术设备层次和水平与国外同业基本接近,但在企业规模和网络发展建设上还有待加强,尤其是邮政资产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中西部的邮政通信能力仍然有待增大投入,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金融的快速发展,邮政对基础设施特别是邮政三网合一要加快投入和建设。

服务 邮政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实物流资金流功能欠缺。虽然邮政拥有一个庞大的物流网,具有实物传递的功能,但自动化和储存功能还较差,物流信息的传递,收集,汇总,核算等功能也不完善。邮政储蓄还没有商业银行化,资金的大规模流通还有障碍。

人才

中国邮政物流人才的整体素质跟不上邮政发展现代化物流的需要,缺乏多元化的物流技术人才。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大力开设物流专业和开设培训机构,培训出一大批专业的物流人才来满足目前物流发展的需求,但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长期的努力。邮政缺少高素质的人才。邮政一方面缺少纯技术的高尖 IT 人才,另一方面缺少对邮政业务,金融业务,物流等方面综合性的经营管理人才。

运作

1.信息透明度不够:对于邮递货物的在途运输信息、重量、价格、其操作人员等信息在中国邮政速递的官方网站上都是看不到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对货物的安全性增加了疑虑。

2.寄递质量问题:很多邮寄货物的客户遇到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没有按时上门取件,没有按要求进行投递,或货物延误、破损或丢失等问题。这样问题的发生,除了技术的问题外,很大程度都是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

3.邮政物流价格高: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国内的基础费用都是20元,续重根据不同分区4、6、10、17元不等,这样就比同类产品邮寄费用高出很多。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价格高成为制约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邮政速递物流价格过高的原因是人工成本高、中间环节处理费用高、航空站特殊处理费用高、运输成本高。员工结构不合理,中间环节冗杂,航空站点的高收费,以及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形成邮政物流高成本的几大原因。

4.单一的项目物流: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服务,大部分都是单一的项目物流,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的资源整合,通常只是单次,一般不重复的。各大国家快递公司还在其他领域谋发展,通过开设连锁店延伸业务链。例如FedEx收购了金考公司(Kinkos),现拥有的数千家门店包括了印刷、复印以及物流等业务。UPS并购了Mail Boxes etc。(以零售货运、邮政和商业服务中心著称),开始向零售业进军。就连中邮速递的主要国内竞争者顺丰速运,也在2011年试探性地开出了顺丰便利店。

威胁分析

邮政面临企业外部激烈竞争。

在物流业务上,国内的新兴物流公司如顺风、中通、申通、圆通等,国外的各大公司如 TNT,DHL,FedEx,UPS 等都在抢占中国市场。随着速递业务市场的开放,邮政的国际特快业务被抢走了 80%的市场。尽管邮政部门还掌握着邮票的一级市场发行权,但它受到多种投资方式的冲击。万国邮联的研究也指出,邮政在通信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 20%下降到 2005 年的 15%。邮政包裹业务也面临着运输部门的竞争。在 2001 年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表明:邮政的大宗包裹市场占有率为 25%,小件包裹市场份额为 32.1%,公路运输部门为 31%,铁路为 17.8%。

国际邮政市场正面临一次新的革命。

万国邮联倡导的“一个邮政”正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邮政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范围,正在形成国际竞争。一些国家的邮政已开始到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一些国家的邮政通过收购私营快递公司与其他国家的邮政发生关系(如荷兰邮政收购澳大利亚的 TNT)。由于竞争的加剧,各国邮政开始更多地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合作伙伴,其他国家的邮政已经不是本国邮政唯一的合作伙伴。

经济发展要求

一方面,中国加入 WTO,市场经济体制使政府逐步减少或取消对邮政的补贴与优惠,邮政丧失了既往的支持,经营压力变得更大。国外公司成熟的技术水平市场条件降低了准入的门槛,国际邮政及相关领域的跨国大企业必将登陆中国,带来更多的同业竞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中国邮政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科技水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削弱了邮政在某些领域的传统优势,形成可替代效应。邮政的普通汇兑业务取消,开办了电子汇兑业务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加大了邮政的投入)。机会分析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已对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补偿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中国邮政企业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明确普遍服务的范畴,确定普遍服务的资费,资金来源等方式,建立中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改善邮政经营,增强自己抵偿普遍服务造成亏损的能力。

(2)邮政作为进入物流配送市场的先入者,有机会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而且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就较难被替代。先进入者可以形成高的进入壁垒。

(3)加入了 WTO 后面临国际大企业,邮政有了学习的对象与比较的坐标,通过对国际大企业的学习,将提升自身的能力,把握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机会。

(4)新经济新技术为邮政改造自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邮政进行改革创新,开辟新市场的有力工具。

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篇2

1、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立法。

目前, 我国港口物流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现象, 没有专门的产业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一方面, 在立法上, 由于尚未彻底打破行业、地区界限, 不管是宏观上的市场准入规定, 还是规范服务主体行为的规定均无统一的法例。另一方面, 由于未形成港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各自为政发展, 导致一些港口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不明确、布局散乱。各个部门工作难以协调一致,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实施效率低, 缺少一个机构统一规划整个港口物流, 统一安排, 协调发展。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内河港口物流业进展较为缓慢, 成因还在于政府没能有针对性地、适时地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 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 港口物流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市场分割的状况, 其中以运输服务为甚; (2) 在如何加快物流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支持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上, 各级政府并无有效具体的政策措施; (3) 涉及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文件缺乏可操作性, 执行力差; (4) 各部门工作协调性不够, 牵涉的职能部门较多, 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特别是解决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困难的工作推进力度不够。

3、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目前内河港口物流业不管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 其标准化程度都不高。内河港口物流基地布局建设进度还须加快, 综合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虽然各地的物流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已经建成并运营的物流园区在服务功能上范围狭窄, 功能单一, 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企业单位都有各自的仓储配送体系, 在物流资源上没有得到有机整合, 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益差、效率低的局面。码头泊位虽然有了较快发展, 但是集约化的公用码头比重较低, 作业效率受到了限制, 宝贵的岸线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4、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内河港口物流的发展, 从事物流的人员数量开始增加。但是, 港口物流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物流工作的经验也不足, 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意识, 影响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力度不够, 造成了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5、物流企业缺乏竞争力。

大部分内河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仍停留在原始状态, 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意识, 对于增值服务、质量标准化、信息化运作等先进物流方式的认识不足, 港口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达到高效的衔接, 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缺乏有效的竞争优势。

二、优化内河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 国家、省、市都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交通部也加大了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内河水运建设资金安排力度, 这些都为港口物流提供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内河港口物流发展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切实推进内河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发展的法制环境。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环境, 尤其是法律环境, 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要通过立法改革我国的物流运输法律环境, 通过制定一套有利于我国现代物流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法律环境体系, 使物流企业在法律环境下平等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管理, 从而推动物流业发展步入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物流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将使相对混乱无序的物流市场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为物流业的腾飞创造一个广阔的舞台。

同时, 要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应废除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由部门或地方制定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有关规定, 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监管,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并提高依法监管水平。

2、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抓好已经颁布的各项物流支持政策的落实。近年来, 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对于推进内河港口物流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对已出台的物流支持政策, 组织人员进行专项督察, 检查落实情况, 切实推进各项重点政策和专项资金的落地, 真正有效的促进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

二是在土地政策上向港口物流倾斜。建议各级政府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契机, 预先调整、优化好港口物流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 保障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争取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土地政策, 把港口物流建设用地列入工业用地范畴, 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减免航道、港口公用码头项目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水土保持补偿费, 以减轻港航建设资金的压力。

三是制定鼓励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税收倾斜政策。包括对从事内河集装箱业务的港口物流企业减免营业税, 对建造内河集装箱专用船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等, 鼓励港口物流企业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 重点扶持集装箱内支线, 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内容, 进一步推动内河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四是进一步扩大港口物流企业差额征收营业税试点范围。落实和扩大重点物流企业享受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港口物流业与其他服务业一样, 对企业重复征税的现象比较多, 因此可以通过试点和扩大范围, 为更多符合要求的港口物流企业减轻税负负担。

五是参照服务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港口物流业。运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 加大对社会公益、城市运行、技术改造等物流项目的支持力度。

3、进一步加强以港口为中心的市场环境。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篇3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1)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2)需求不平衡性。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另一方面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3)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两万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面临较大需求约束。目前我国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2)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与传统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一般需提供全部的劳动及存货管理、生产准备、组装、集运等多项服务,这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很高的。(3)物流企业设备与技术落后,限制了物流整体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EDI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直接影响了物流中心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4)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方面的技术。(5)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物流需求方在无法识别第三方物流的条件时,很可能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履行承诺的能力产生顾虑;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通过采取不利于物流需求方的一些行为谋求自身利益,导致物流需求方担忧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顾虑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会外泄而担心对业务流程失控。

三、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硬件基础。从企业来说,在发展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较大的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设备等在企业中的使用。(2)重点培养物流人才。目前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需要一批既懂物流业务,又懂经营管理,更具备物流策划能力的物流人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积极普及物流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加深业界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3)开发市场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我国物流的着眼点不在物流供给,而在于培养和挖掘物流需求。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与规模化原则建立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现有的物流企业应该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从顾客需求出发设计物流解决方案。(4)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点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网络,应用Internet、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的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参 考 文 献

[1]刘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18~119

[2]郭峰.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0(12下)

城乡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及建议 篇4

目前,城乡物流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城乡物流的配送体系也相对建立,但这种体系的建立并不能满足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物流市场的需要,尤其是信息平台严重缺乏,国家支持度只限于政策层面,没有可靠的经济支撑。城乡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农产品外销渠道不畅,无法及时销往外地而浪费,农民对农业发展失去信心,尤其是果农、瓜农,由于产供销信息不畅、价格与生产成本不协调等原因,使瓜果烂在田头、烂在树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产供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目前,交通条件基本满足农村物流需求,但在一些偏远农村,通村公路网络不是很完善,进出运输无法达到畅的目标,农产品运输交易成本高,且缺乏专门的农产品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相对落后。此外,农产品加工处理水平低,流通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和风险,也是农村物流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物流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村大部分都热衷于封闭式经营,缺乏合作精神,对农业物流的认识停留在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搬运上,对现代物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缺乏认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依旧很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明显降低,导致农业物流发展陷入非良性循环。

三、农业物流运行秩序尚不规范。一是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职责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物流乱象普遍;二是物流市场随意泛滥,尤其是运输方面,许多货物运输车辆无证驾驶,且超载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运输保险制度不健全,运输风险得不到保障。三是车辆营运执法部门执法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对执法部门打击非法运营车辆持模糊态度,使执法部门很受伤,执法人员遭受人身攻击而得不到正义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利于农业物流的培育和发展,同时也给一些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有序流通受到损害。

四、对城乡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加快物流流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和提升农村道路的覆盖率,提高公路的等级和服务水平,同时辅以铁路和水路运输,健全物流交通网络,提高物流管理机制;其次,公路作为公共财产,其养护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由于管理成本高,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维护公路,需要国家及上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农村物流法治体系,使相关的法治法规规范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首先是完善政府机构,规范政府管理职能;其次是规范交通运输秩序,严禁无证驾驶和超载现象,同时完善运输保险体制,保护其财产安全等。

物流业务发展建议书 篇5

目前公司拥有仓储配送业务配套的库内设施与装卸设备,以及8辆5吨厢式货车,现有员工17人,以仓储出租为主,辅以简单的短途配送业务。两座仓库总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公司已经确定了发展城市仓储与配送业务的方向。四年前,公司与某大型电器连锁商业企业S合作,作为S在大连市的配送中心,承担其在大连市内仓储与配送业务,合作期间,业务量稳定,能够为S提供基本满足需求的仓储与市内配送服务。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其他企业的仓储业务,但业务量较小,业务相对简单。

横向发展关键问题和运营模式

横向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物流仓储与配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整合,以及基于特定体系下的货种的选择,货种的搭配,调运路线的规划,运力的调度等。

目前公司仓库总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拥有仓储配送业务配套的库内设施与装卸设备,以及8辆5吨厢式货车,现有员工17人,目前的业务以仓储出租为主,辅以简单的短途配送业务。由于四年前与大型电器连锁商业企业S合作,为S提供基本满足需求的仓储与市内配送服务并为一部分其他企业提供仓储业务,目前公司在电器方面的仓储与配送体系业已建立,考虑到未来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各种可变因素,依然需要对现有的物流体系进行完善。

虽然公司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已基本满足当前需求,但是由于公司业务单一,仅负责S公司电器配送方面的业务,技术方面相对单一;电器的运输灵活性较低,对配送信息的变化不是很敏感,所以信息系统不完善;货种单一,缺乏横向协同整合。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增加货种,进行横向协同整合,并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配送效率的最高化和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统一。

1、货种的选择

由于公司长期从事电器的仓储与配送,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在货种的选择上应以品性相近的电子产品为主,另外,也可以选择与大型电器类似的其他货种,如家具,体积相对较大,顾客对运达期限要求不是很严格,且可以整合地区资源进行统一配送。考虑到未来的横向协同物流战略的需求,也可以选择一些小型的货物,保管与运送要求与电器相似,可以填充大型电器的剩余空间,达到运输工具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2、横向协同物流战略 横向协同物流战略,是指相同或不同产业的企业间通过物流或配送中心,集中统一进行物流管理和运营的战略形式。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的前提下,实行商品别的集中配送和处理;二是说服目标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

在第一种模式下,公司的负担较轻,进行的业务转换幅度较小,只需进行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的整合并建立统一的配送方案即可,对物流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且需要对公司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新的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

3、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公司标准化管理,推动业务发展的,实现物流与信息流合一的重要手段。此外,为了完善加强系统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应该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以进行信息交换,如EDI系统,通过EDI完成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信息传送功能。例如与配货站信息系统连接,通过与GPS车辆跟踪系统接口,在做到实时跟踪汽车位置的同时,可以了解汽车所载货物信息和单证信息;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Intranet/Internet,使各地门店及门店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彼此间数据流通。

纵向发展关键问题:

基于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的前身大多是运输、仓储、货代、装卸搬运或配送企业,都有自

己的专营业务,却都无力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建立一种专业优势互补、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物流企业联盟,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纵向运营模式:

一、仓储方面

1、选取新的物流中心

根据目前各大电器生产企业基本上采取自营模式,自己构筑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在沈阳有自己的RDC,所以决定选取沈阳作为新的物流仓储中心。

沈阳是省会城市,且处于辽宁省的中心位置,交通资源良好,人力资源充足。同时,市

郊仓库价格较为便宜,也方便向省内其他城市进行辐射。

2、区域性建立二级仓库

考虑到贵公司在大连已有自己的公司以及货量不均及部分城市地理位置的问题,可在某

区域建立二级仓库进行响应。

大连作为辽宁省内第二大的城市,而且地理位置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于是决定在大连

建立二级仓库,可沿用原大连物流中心,通过大连物流中心向附近城市营口、丹东等辐射,并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从而进行联合配送。

二、配送方面

1、干线运输

根据辽宁省的地里特点,地势平坦,公路运输网发达,货物运输量不大,故而选取公路

运输的方式,及时、高效地进行运输。

利用社会运输资源进行干线运输,租用大型厢式货车将货物由RDC运送至配货站。该

方式既可以节省费用,同时也可免去对回程货的考虑。但在选用个人车辆之前,要做好管理,签订合同,选择信誉好的运输车辆,利用信息系统掌握好运输车辆的位置及货物的在途状况。

2、支线运输

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篇6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物流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及“一主三辅多节点”物流构架布局,全县物流业共完成增加值54.4亿元,达到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5%,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县物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12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干线公路骨架网内联外通、乡镇主干公路衔接顺畅、农村公路通达全覆盖的格局。拥有内河定级航道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公里,以“二横三纵”为骨架(两横: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德新线;三纵:东苕溪、杭湖锡线、京杭运河),加上众多的支线航道、矿区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同时,正加快建设“四纵铁路网”(宣

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湖州段、商合杭铁路德清段、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莫干山镇-通航小镇有轨电车);另外,杭宁高铁开通,一个以高铁、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及内河线网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成形。

(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我县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26万吨,货运周转量11.3亿吨公里,在矿山整治导致矿建材料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全县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3.6%,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1.8%。同时,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处于全市领先,位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随着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钢铁、建材等原材料物流,我县已逐步形成了杭州都市圈的物流基地;内河航道整治及环保要素约束增加,倒逼全县内河水运货种全面转型升级,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崭新时代。

(三)企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拥有物流企业142家,2A级企业1家,3A级企业2家。企业类型主要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航运物流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快递业等。近年来物流企业在组织上逐步优化整合,并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在功能上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样化、个性服务提档升级。临杭物流园区和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均已初具规模,集聚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在具备港航、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多种物流服务的升

级功能,为杭州都市圈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外经外贸及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产业延伸。在部门、镇街和平台的协同合作下,现代物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相继引进了普洛斯德清新安物流产业园项目、TCL德清O2O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杭钢金属材料线上线下综合项目、德清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的物流项目,促进了我县智慧仓储、电商物流、线上线下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我县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二、我县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节点规划有待完善。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园区道路与主要干线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铁路货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大型装卸设备少,且设备与工艺不够先进,制约了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发挥。县域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清晰、层级分明的物流专项规划进行指导,难以与现有货运及物流需求特征相匹配,制约了县域内物流节点设施充分发挥集聚、集约的作用。

(二)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物流用地相对紧张。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用地需求。例如,高新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有较大的第三方仓储需求,各镇街也不同程度存在物流用地的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地需求还将呈现逐步上升的

趋势。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约束趋紧,加上我县建设用地实施“节约集约深化细化”策略,而物流用地在直接产出和税收等方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较小,并且占地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物流企业在竞地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及时获得物流建设用地。

(三)物流需求层次偏低,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物流服务需求层次不高。物流用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传统服务的需求上。例如,销售物流、传统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等高增值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较少。部分物流用户的原料采购及产成品的附加价值有限,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仍然过分关注服务价格,以价格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且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致使物流企业利润微薄,使得企业缺乏自主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

(四)信息资源共享较弱,标准应用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行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但是县域内拥有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较少,而且业务功能较单一,主要是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平台发展缺乏推手,企业入驻规模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行业标准化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部门已陆续出台了几百个物流相关标准,但标准的适用性差,再加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导致全县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不够,使用率不高。

三、我县经济发展趋势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一)农业转型现代化,零散物流重整合。近年来,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同时,通过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和温室龟鳖养殖污染,促使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是做好农业零散物流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二)工业升级高精尖,配套物流高要求。总体来看,今后我县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也将向高技术、尖端领域迈进,运输的产品也将由价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转向价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及新型工业品,货物流向也将辐射到内陆并延伸到海外。面临工业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县正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市场环境建设,强化物流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配合工业发展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商贸流通势头劲,物流网络强支撑。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定,商品销售总额、物流批发均实现较好发展,电子商务初具蓝图。其中,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亿元,增长

12.5%,增速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增长11.5%,全年商贸流通业市对县考核名列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我县将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大数据、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县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县强有力的物流网络支撑下,商贸流通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进出口额稳增长,外贸物流新刺激。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我县“十二五”期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出口120.4亿元,进口16.9亿元。出口商品方面,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休闲文化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23%和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发展平稳,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和24%,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占出口总额的7.9%,已成为对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外贸物流需求稳步攀升。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加快实现全县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制和智慧化服务平台更加健全,较好实现“接沪融杭”战略目标对物流业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强抓手。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

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全力支持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契机,健全“大物流”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制度化的“一城一交”、“交通牵头”的物流业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德清在解决制约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等重大问题的经验,逐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及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为全县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夯基础。拓展融资手段,完善配套政策,为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金融、财税、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要强化全县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业装备的升级改造、物流企业培大育强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土地财税政策倾斜,切实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三)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网络。加快推进全县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节点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航线建设。围绕“两带两核四心多点”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港口疏港公路、综合物流园区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

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助力信息化智能化快推进。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基础交换共享网络为支撑,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物流领域的作用,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政务信息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互水平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各运输方式行业信息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

(五)推广运输组织方式提效率。以标准载荷单元为基础,以甩挂运输为纽带,加快构建我县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支持联运企业间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模式。

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建议 篇7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减少资源消耗,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 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 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迫切的。

(一)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是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经济活动, 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其中许多活动破坏了环境, 浪费了资源, 而且这种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而日益严重。例如运输活动中, 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 导致货物迂回运输, 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 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包装过程中, 许多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现在社会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 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 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绿色物流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采取资源循环、资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举措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同时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建立企业绿色文化、树立绿色形象, 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度,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 环境壁垒逐渐兴起, 只有实施绿色化工程才能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这就离不开绿色物流的基础支持。尤其我国加入WTO后, 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 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我们只有加紧发展绿色物流, 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 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 在思想观念、体制法规、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 绿色物流理念淡薄, 相应有效的政策法规缺乏。

整个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 绿色物流思想尚未确立。政府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宣传力度不强。企业对绿色物流没有足够的认识,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消费者还远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舆论压力来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行为有力的督导。此外, 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 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二) 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绿色物流的近几年来, 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 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 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三) 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 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 必须有先进的技术, 目前我国这些技术都不过硬。高水平的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 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 性能比较低, 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 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另外, 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四) 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 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 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 教育手段落后, 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三、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

(一) 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 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另外, 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不规范的物流活动, ;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 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二) 加快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 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 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 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另外还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 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 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 防止重复建设, 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 利用先进技术, 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研究或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集约利用、循环再利用, 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 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 (GPS) 、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另外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 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 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四) 重视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邮政物流的发展建议 篇8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内陆开放;供应链管理

《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对河南郑州的战略定位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内陆对外开放高地。这些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物流平台体系的支撑。郑州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交通枢纽,但突破口是建设第四方物流平台体系。郑州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先发展第四方物流,统筹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推动内陆开放的战略枢纽。

一、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内涵及特点

美国Accenture管理顾问公司最早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他们认为:“第四方物流(4PL)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出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能够提供物流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支付结算、信用评价、整体物流等六大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化和集成。“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合约中的第三方,它以代理人身份为生产商提供库存管理、商品运送等物流服务,是实际物流的供应者,要承担代理人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方物流是为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匹配、互联共享服务的平台体系。它基于信息平台优势,与生产商、消费者、运输商达成物流服务合约,并由第三方提供实际的运输、仓储、拼装、加工等物流服务,第四方并不承担代理人法律责任。简而言之,第四方是物流供应链的整合者和物流信息的集成商,第三方才是专业物流服务的实际供应商。

第四方物流平台具有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特点。作为一种专业化物流联盟协作机制,第四方物流平台体系主要以物流设施配套体系、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和物流技术保障体系为支撑,具有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特点。集约化主要体现在第四方物流平台对生产、采购、储运、配送、销售及售后等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消费者和专业物流提供商搭建互联互动互通的平台;标准化主要体现在第四方对物流对全供应链物流运作方案的设计,如载具标准化、包装编码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等。其目的是通过物流配送标准互认,提高供应链协作关系,实现流通综合效率的最大化。第四方物流平台的信息化是指通过对配套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匹配。如智能提货终端、电子结算、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第四方物流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第四方物流是协调国际、国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高效流动的平台体系。建设第四方物流平台,能够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推动境内外物流信息公开共享,促进生产、供应、服务环节间的融合互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形成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推进郑州“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建设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战略实施。

二、打造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随着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郑州)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河南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同时,河南凭借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了大批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中原转移,打造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成为河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关键所在。

扩大开放的形势需要。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西安、贵阳等城市均已提出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畅通贸易流通渠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已成为内陆省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共识。第四方物流平台体系是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制高点,只有优化整合国内外物流资源,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集散能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河南郑州才能在新一轮高改革开放中抢占先机,形成比较优势。

物流枢纽的优势凸显。依托郑欧班列、郑州航空港、郑州国际物流园及指定口岸等平台,郑州打造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郑欧班列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辐射地域达到2000公里,分拨目的地覆盖欧洲、中亚地区108个城市;郑州航空港开通客运航线133条、货运航线32条,客货运通航城市覆盖全国和东南亚主要城市及欧盟货运枢纽;郑州相继获批肉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汽车整车、粮食、澳大利亚供宰活牛、种子苗木等内陆指定口岸,郑州已成为我国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内陆城市,其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优势正逐步显现。

国际物流的需求旺盛。河南外贸发展势头良好,亟需打造连通境内外的国际物流平台体系,扩大郑州物流分拨半径。手机制造与维修是河南外贸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2015年,河南手机出口1639.7亿元,增长27.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1.1%;全球苹果手机维修进口已达106亿元,增长761.2倍。此外,河南跨境电商业务增长明显。2015年,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累计包裹量突破5000万包,货值41.04亿元,均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持续增长的外贸需求,对郑州的集货能力、配送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打造第四方物流平台的建议

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高级形式,通过系统优化分解物流任务,交由若干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但第四方物流不能替代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物流,而应从信用、标准、监管等方面着眼,特别是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工商、交管等部门的沟通,推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做好物流节点与业务监管流程的有效对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从而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物流服务。

首先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消除制度性障碍,促进要素流动,从而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打造第四方物流平台,首先应当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约束,优化运营监管流程,使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监管流程顺应物流;创新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方式,采取股权投资、PPP等模式,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避免投资与运营分离,提高平台的利用率;鼓励校企合作、商学合作,采取实训式、公司式等模式,培养适应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要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要素的统筹协调,其平台功能、服务系统的完善需要循序渐进。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依托菜鸟国际转运中心、国际快递物流港、顺丰航空快件集散中心、唯品会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整合物流监管、金融、运输等政府部门信息,建立全省物流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采集、网络竞价、市场营销、支付结算、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要立足河南的产业优势,优先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如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人发制品、农产品等产业。围绕商品集散地、批发市场、产业聚区,培育一批具有全国行业影响力的物流集成商。

第三是要科学规划现代物流产业。政府应当建立统筹内河、公路、铁路、航空及关检等部门在内的协作机制,推动部门信息互认共享,实现多式联运无缝对接;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融合运输、仓储、货代等行业的桥梁作用,配合政府、服务企业、整合资源,积极打造物流园区联盟、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领军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广行业标准,加快实施物流设施信息化、标准化改造,主动参与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立滨.基于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物流科技[J],2011年(6).

[2]孙静,何有世,桑群峰.中国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建设分析与研究.江苏商论[J],2006(7).

[3]毛光烈.以第四方物流带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以宁波市为例.中国软科学[J],2010(4).

作者简介:

程大峰(1982—),男,汉族,洛阳人,上海大学博士生,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方向: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等。

上一篇:有效课堂教学有感下一篇:集团公司总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