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2024-08-20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选9篇)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导,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区战略,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首抓校长、打造骨干、倾斜弱势、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我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教师继续教育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德四新一心理”(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薄弱学校教师和两乡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加强南明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区、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批区域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为实现我区从教育大区走向教育强区,实现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小学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用五年时间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讲行每人不少于360羔学时的培训I,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一心理”)不得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区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我校计划从2011年秋学期起,每学期完成30学时全员集中培训,其中分学科培训20学时,通识培训(含师德)1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一心理”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恩、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6、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心理咨询工作水平。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工作培训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皖切实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教师及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普及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我区骨干、倾斜薄弱学校和两乡学校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推动我区薄弱学校和两乡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内,选拔、培训、认定高于我区教师总数3.5%的区级骨干教师,并完成上级下达的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各级骨干教师要覆盖所有的区属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各学校也要结合实际遴选、培养校级骨干教师。

对我区认定的区级骨干教师,我区将积极培养、选送部分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为省、市级教学名师搭建各种专业发展平台,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4.班主任培训计划。

五年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我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是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通过组织我区教师培训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参加省、地、县各级开展的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市、区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区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坚持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的原则,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稳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到2015年,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2%左右。

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等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学校要给予批评,对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学校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估,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教育局将把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南明区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办法》,对教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各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覆盖全区、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充分发挥我区教师学资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至2015年,争创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并争创校本研修·省级示范校。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采取“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方略,建立我区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团队(区级研训指导团队、区级导师团队、校级骨干团队),形成项目专家培训资源库,建立送教下乡、送训上门、巡回指导等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区继教工程实行区、校两级管理。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提供教师培训工作所需的政策、人员、设备、支持,按规定配给师训经费,并加强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及评估,确保继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南明区中小学教师继教工程办公室设在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实施继教工程。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是继教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各校继教工作机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抓紧抓好“十二五”期间继教工作,按规定确保开展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参加区级及其以上培训,同时要求有组织好没学期不少于15学时的校本研修,并作好过程性资料的建档工作,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区教育局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区教育局将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9—11月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级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月—2015年2月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我区将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并将深入基层和学校,力口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区教育局及继教办每年对各校继教工程作过程性抽查,每年作一次专项检查,并于201 3年接受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6月底前完成对各校的检查验收;7—9月底前接受贵阳市验收;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2

(2011—2015年)

个 人 学习达 标 计 划

毕节市梨树二中 阚元才

二O一一年九月 “十二五”(2011—2015 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达标计划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便成为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新课程理念,具有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确保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高效实施,课题实验的需要,认真实施好“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工作。“十二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信息化不断推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根据。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结合本人目前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人“十二五”(2011—2015 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达标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提高自己教育素质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要求

“十二五”要以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和市级培训为为抓手,以网络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深入扎实开展个人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个人现状分析

我自从参加教学工作十年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努力勤奋,一直身处教学的第一线,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面对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感任重而道远。虽然渴望能应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但有时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需不断地学习,积累,借鉴别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地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质的进步。

四、学习内容及目标任务

在五年的时间内参加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具体学习目标:

1、结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以教师责任心和师表形象为重点的师德教育,提高师德修养水平,逐步规范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开展对所教学科教材的研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本体性知识水平。乡镇和非重点初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课程基本框架、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并能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和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弄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独立地正确处理教材;重点中学的初中、全体高中教师应进一步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科教材新知识的补充学习,做好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3、开展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基本功的培训,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策略,提升教学基本技能。

4、开展班主任专项培训,学习贯彻教育部新颁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问题学生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重点,提高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意义。

5、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分层培训,提高乡镇中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能力;在完成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考试。

六、措施及方法:

1、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与学习成为习惯。平时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备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正实用的教案,不搞形式主义,人云亦云。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把握时代脉搏,正确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不断地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所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5、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并把它贯彻于教育教学中。

6、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实践到教学工作中,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弥补不足。

七、学习培训时间及实施步骤学 从2011年8月起至2005年1月止。

(一)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认真组织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训规划、达标计划和计划。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全面自学和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3

根据镇宁自治县教育和科技局下发的《镇宁自治县教育和科技局“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文件及乡中心学校下发的《大山乡 “十二五”(2011-2015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大山乡沙戈(片区)小学教师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地“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目标,真正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的原则,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校(片区)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沙戈(片区)小学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一)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开展“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镇宁县教育和科技局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教师学历提升的目标,结合我校(片区)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提高专科学历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三)骨干引领

加强我校(片区)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希望通过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加入到骨干的行列。

(四)完成国培远程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培远程培训将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如远程班主任培训、远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等。我校(片区)将根据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片区)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

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24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学校要根据教育和科技局的要求,负责对

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评查方案要求,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4

中医药事业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促进高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根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区中医药事业回顾

(一)基本情况

2007年,高新区启动了社区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改革前,全区面积87.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2.8万,辖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3个,卫生技术人员226人。目前经区划调整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2.9万,辖6个街道,建成肖家河、芳草街、石羊、桂溪、合作、中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达413人,执业医师总数181名,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72名(主治医师47人),占医师总数39.7%。高新区通过卫生综合配套改革构建起“政府建、街道管、三级考、社会评”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区域社区卫生特色服务新突破。

(二)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高新区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中医药文化不断普及,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融入社区“六位一体”功能中,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了中医的独特作用。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纳入医保定点单位,针灸、火罐、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区形成了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著名专家教授,实行专家包片责任制,通过巡诊、坐诊、示教等方式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医馆,设置中医科、名中医工作室、康复理疗室等科室,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了中医内涵建设,推广1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增强中医药应对“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的防治能力。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一级科室设置中医科;57.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评为“成都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4.中医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蓬勃开展。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文化理念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广泛开展了中医药科普宣传及周末名中医义诊活动。开展了“弘扬传统医学、服务大众健康——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大型宣传活动”、“高新区中医适宜技术大赛”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中医药常识和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位于成都高新西区,面积50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丰富、极具特色,包括中药博物馆、医史博物馆、人体奥秘馆、校史馆和科技成果陈列馆。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已经省、市团委批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省、市科协批准成为科普知识教育基地。“肖家河中医一条街”建设初具规模,为老百姓提供多种模式的中医药服务,受到国家和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大型媒体报道。

大力开展中医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高校、进家庭“五进”活动,提升了全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群众对中医药知晓率达到90%以上。

5.中医药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改革中医行政审批制度,实施中医坐堂医诊所审批制度。启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规范设置中药房,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规范中医药服务秩序,提高中医药行业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区中医药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突出表现在: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居民不能公平享受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专业骨干缺乏,高层次人才引进不畅;中医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专科特色不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突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政策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等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推动高新区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把中医药和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政府扶持和主导原则,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原则,既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的原则,城乡居民公平享受中医药服务。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与高新区发展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术水平较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医疗服务机构。

三、“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1.科学规划,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全区中医药资源,提高中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基本实现以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发挥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实现各级各类机构的功能互补、梯度支持,形成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完成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设施、人才、管理、科研、服务一流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提高应用中医药诊疗手段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3.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传承中医“上工治未病”学术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治未病”中心的基础上,培养优秀的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开展临床诊断和保健服务。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进行健康指导。

4.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以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广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均具备开展按摩、推拿、足底反射疗法等中医特色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有机融合。依托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强化共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提供人员、技术支持。

5.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经验,继续组织中医

药诊疗适宜技术的筛选、整理与推广应用。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不少于20项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易于操作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社区常见病症、慢性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验方)的培训推广应用,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及三级医院中医科的合作,围绕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以科研带动临床,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能自觉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的复合型中医药优秀人才。对副高级以上职称及急需特殊岗位的专业人才,在引进政策上予以支持。

2.强化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层次、覆盖面和内涵,重点强化中医药经典理论、诊疗护理技能的培训。建立中医药人员规范化培训、岗位培训制度。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护理队伍的专业培训。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国家、市级中医技术培训,到全国知名的中医院校、中医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聘请知名中医药专家、学者来高新区授课或指导临床。到2015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由中医类别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3.加快培养社区中医药人才。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计划,加强基层全科医师的中医培训和“西学中”工作。培养40名中医全科医师,并开展社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全员培训,培养20名社区中医临床骨干。

(三)提升中药服务水平,打造标准化中药房

全面推广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饮片和中医信息化、智能化给药工作,保证中药饮片质量,构建完善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中医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中药新药和中药自制制剂的研究应用。依托辖区制药企业和高校药学专业及实验室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继续开展对组方合理、疗效确切的中药自制制剂的筛选、研制开发。强化中药零售企业中药饮片调剂能力,打造标准化中药房。

(四)强化中医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中医基础研究。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借鉴现代生命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前沿理论、方法及技术,依托高等院校的优良资源,对中医藏象、证候、经络、病因理论及方剂、药性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四诊客观化识别、中医药研究方法学、中西医比较、中医术语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表述的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加快中医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肖家河中医一条街”形象建设和内涵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将中医药文化特征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教育场所。各街道、社区和区属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设专栏,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加大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高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中医药宣讲人才,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知晓程度,普及有中医特色的防病治病知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中医药相关政策

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协调配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贸发展局负责,优先安排对公立中医药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其他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价格措施,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支持中医药人才培训与引进工作,优化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将符合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中药品种、中药免煎颗粒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鼓励患者就诊中医,积极争取中医药报销比例的适当调整。科技局对区内中医药科研课题项目予以倾斜,扶持中医药科技发展。发展策划局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加大中医药政策和中医药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投入和补偿机制

要逐年加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落实对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基本药物制度中药饮片的补助政策。建立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各街道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发展中医药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设施设备、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中医科研等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三)深化改革,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中医药行业要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大中医药在医改中的比重,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区域卫生规划中,统筹设置中医药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独立的中医药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行业按照有关规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开放力度,支持和鼓励成都中医药大学来高新区举办医院和中医药科研机构。公立中医药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模式、分配体制、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既要体现政府创办的公益性,又要适应市场经济与健康服务的需求。

(四)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调整中医院诊疗服务结构,增加中医药特色服务,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加强中医药治疗疑难病、老年病及“治未病”、养生保健等特色优势建设。认真抓好中医药机构药剂室、名医馆等建设。支持有中医药特色、有创新、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申报,提升全区中医药学术及科研水平。

主题词:卫生中医规划通知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抄送:市卫生局。

“十二五”编制规划实施意见 篇5

一、编制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内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编制分工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草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由市发改委组织起草。

1、编制准备阶段(2009年2月底前)。开展全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基层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完成“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5月底前,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送市政府。

3、纲要编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按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并就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1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相邻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衔接,并经“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4、纲要审批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形成正式文本报市政府审定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送本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分批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拟定40个(详见附件),其它领域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商市发改委确定。

2、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衔接后分批报市政府批准。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的行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发展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市发改委备案。

3、2010年6月底前,市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将专项规划草案送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同时还应当送上一级部门与相应的上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

3、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评审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送专项规划草案时,要将评审论证报告和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四、工作要求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6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20号)精神,《毕节地区“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为大力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赫章县综合职高“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赫章县综合职高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东风小学“十二五”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师省级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引领,以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为先导,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创

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 年起至2015 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 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在总学时中区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 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赫章县综合职高全体教师。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1)培训内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

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培训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师德演讲等形式开展教育。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4)培训要求:学校要有总体培训计划,教师要拟定个人培训计划,每学年末对教师进行考核评分,五年间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10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人撰定师德学习论文或学习心得一篇(累计不少于4篇)。

2、新理念

(1)培训内容:培训以教材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

(2)培训方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与反思。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对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确良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

立新的教育观、人材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4)培训要求:学校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拟定个人培训计划,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年撰写至少一则案例分析(五年不少于4则)。学校每学年要对新理念培训工作进行小结。

3、新知识

(1)培训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水平、教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培训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培训、集中培训,或利用业务学习实施培训学习。以“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等活动培训教材确定研究课题,以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等评比,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培训目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学校要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个人要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次;

上公开课、示范课、说课和评课不少于10次;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每学年不少于2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少于10件;每份课件要附有学校的评价考核表,并在电脑中进行备份;上公开课、示范课要有教案备查;听课、评课和说课要有记录。

4、新方法

(1)培训内容: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2)培训目标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性。

(3)培训要求:学校要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个人要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5、新技能

(1)培训内容: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2)培训方法:采取多级培训方式,省、地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县级培训校级辅导者,校级培训主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集中自学自练和对个别教师的重点辅导。采取集中面授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模式,辅以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3)培训目标:使教师普通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学校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教师拟定个人培训达标计划。五年中,除完成新课程培训规定的多媒体课件任务外,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生成绩统计等必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来完成,县级考核评估时要查阅电脑中的备份资料、现场考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五年间教师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学科培训按分别对政治、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体育、艺术、踪合实践课和其内容的学科培训。方式采取校本教研和专项培训的办法进行。做到时间、人员、地点、内容落实。

(二)专项培训

加大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建设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构成的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和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校按照教师总数的10%选拔培训骨干教师,在选拔培训和推荐骨干教师时统筹安排和规划,使我校骨干教师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使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2、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地级及以上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聘请)特级教师、教育名师、骨干教师等来校讲课和指导,为我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3、班主任培训计划。(30学时)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因此学校把班主任培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本周期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50学时)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90%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20学时)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6、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120学时)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我校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我校教师学历100%达到专科以上、40%达到本科以上。

六、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赫章县综合职高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聘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订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由学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对全校的“继教工程”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要求、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

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先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5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学校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 10月为启动阶段

印发《赫章县综合职高“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 10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

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分期分批逐步开展培训活动深入教研组,加强对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 年6 月为评估验收阶段 2015年 5月底前,我校将完成自查评估。6月底迎接县、地教育局评估验收; 7月底,迎接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赫章县综合职高(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

2011年10月

附:遵义市**小学“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遵义市**小学“十二五”(2011-2015)

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颜尧珍

副组长:刘玉华

成 员:李康林 宋 静 吴丹璇 沈宇新 陈 健

付天其 李庆举 杨仕龙 王昭敏 龙 娟

姚 吉 黄 瑛 高 旭

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联系电话

负 责 人:付天其 电话:8825512

遵义市**小学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7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随着产力结构调整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旅游市场全面开发,道路客运需求将日益增大。根据市委、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市交通运输局编制了《遵义市县际道路旅客运输班线及旅游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通过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运输组织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加快行业经营体制改革和运力结构调整,实现全市道路旅客运输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规划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增比、进位、突破”为主线,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强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进程,构建平安和谐、规范有序、全面发展的道路运输市场。

(二)预期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需求,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快速发展为总体目标。合理布局客运班线,科学调整运力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持运力、运量平衡。深化客运班线经营权体制改革,打破客运班线经营权终身制。实现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对距市中心城区50公里以内的部分县际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以安全、便捷和票价低廉的运输方式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干支连接原则。为优化城乡客运网络衔接,有利于中心城区至县城主干线的改造和发展,有利于县、区(市)境内农村客运区域化发展和公交化改造的布局。实行节点运输,中心城区至乡(镇)客运班线在规划中不新增车辆。

(三)优化资源配置原则。为确保客流高峰期和特定条件下应急运输需求,对中心城区至县城主干线班线规划时,按照社会保障运力储备需求,通过增大车型和等级、适当增大运力数量等方式优化运力结构,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增强运载能力,保障社会需求。

(四)安全保障原则。根据客运线路的道路通行状况和讫点地发车的安全保障情况,此次规划不再设置中心城区至村的客运班线,“十一五”期间已经运行的中心城区至村的客运班线,此次规划全部作出调整,调至村所属的镇(乡),使车辆尽可能地进车站发车,确保车辆在源头地的安全监管。

(五)坚持节能减排原则。在编制县际班线和旅游运力规划时,根据市场需求,科学配置运力数量和类型。通过推行公司化、股份制的经营模式,统一调度运力,安排班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六)规模化发展原则。市中心城区至县城客运班线,按一线一公司的原则,对运力过剩的个别二类客运班线,进行科学整合和改造,一条班线原则上不超过两家经营企业。

(七)车型适当、稳步发展原则。道路旅游运输市场在“十一五”时期发展基础上,根据定线旅游和包车旅游的市场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运力结构,合理配置车辆类型,鼓励公司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旅游车辆的档次应与遵义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名片相符。

(八)运力留有余地原则。在规划县际客运班线特别是旅游客运运力时,结合应急运力的储备需求,适当增大运力数量,使运力留有余地,保障应急运力需求。

(九)经营权优先和质量信誉招投标相结合原则。对经营行为规范、服务质量良好、无安全和不稳定隐患的经营者,经营期满后申请延续经营或申请新增客运班线、车辆的,可以不通过经营权质量招投标程序直接实施行政许可。对原线路上经营主体多,同一线路申报企业多或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的,通过客运班线经营权质量信誉招投标方式实施行政许可。

三、规划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四)《贵州省道路运输条例》;

(五)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六)交通部《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

(七)《贵州省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八)《遵义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规划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即为2011-2015年。本规划的县际客运班线、车辆数量和旅游运输企业数是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模,可在“十二五”期间内按规划实施。

(二)规划范围。1.本规划包括两部分:一是遵义市中心城区发往各县城、部份乡(镇)的县际客运班线;二是本市行政区域内县城至县城的县际客运班线。毗邻县际农村客运班线按照放开经营的原则,不作运力规划,按市场需求投入运力。2.旅游运输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旅游运输企业的组建、旅游线路的开发、车辆投放、车型选择和旅游车站规划建设。

五、规划实施

(一)实施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十条规定,县际客运班线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行政许可,即遵义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是本《规划》的实施机构。

(二)实施规划措施和办法。一是在“十一五”期末规划新增的县际客运班线和车辆,按照经营权质量信誉招投标的办法实施。投标人数不足三人的,终止招标。有三人以上报名的,严格按招标程序评标,中标企业为经营主体。二是原经营企业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没有过失行为,符合优先许可条件的,其原经营的班线经营期限到期后,可以按法定时限申请延续经营,由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优先许可,不再采取服务质量招标的方式确定经营人。三是对毗邻市中心城区,又不途经县城,距中心城区50公里以内的部分县际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改造。该类线路经营的车辆经营满8年自动退出市场后,重新按市场需求进行公交化改造。

六、规划结论

(一)至“十二五”期末,市中心城区发往县城、部分乡镇的县际客运班线从108条增至123条,比“十一五” 期间增15条,车辆总座位数比“十一五”期末的19870座增加到27621座,运输能力大幅提高。

(二)中高级客车拥有率达90%。市中心城区至县城除改造为公交的线路外,中心城区至县城班线车辆等级均达到高一级,县城至县城班线车辆等级规划为中级以上,由经营企业根据路况、等级和客流量选择车型。普通级客车从“十一五”期末的30%降至10%,车辆档次普遍提高。

(三)旅游运输企业由“十一五”期末的5家发展至30家,旅游运输车辆从89辆发展到685辆,座位数从1820座发展至22980余座,旅游运输能力提高,旅游车作为储备运力,应急

2500020000***0000企业数(家)车辆数(辆)2011年-2015年旅游客运发展情况201***9220***2352520***座位数(座)企业数(家)768012480车辆数(辆)1684022980座位数(座)运输能力得以保障。

(四)基本形成以市中心城区为依托,连接县城、乡镇(村)干线网络和干支相连的县际客运网络基本完善。

(五)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发展快速推进。凡城郊线路和公路等级、客流量等指标均达到条件的县际班线全部公交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和票价低廉的城市公交车辆,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七、规划修改说明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8

后坝小学教师一德四新(分科)培训达标个人计划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13个人达标计划

一、培训内容:《一德四新》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理念

3、新知识

4、新方法

5、新技能

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3)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5)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四、一德四新(分科)培训达标个人计划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3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教育法》和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面向”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教师,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因此,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校长重视,有分管领导专人负责。

二、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提高素质。我校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补尝函授进修学习。凡参加学习,学校可以调课,所需学习资料学校尽力给予支持。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心得体会。

3、发挥教导处、教研组职能,鼓励教师互教共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善于发现教师中新的教法,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平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我校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校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校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篇9

一、教育概况

1、学校与学生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126所,在园幼儿23558人;小学61所,在校生35262人;初中21所,在校生8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9838人;综合高中2所,在校生936人;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6900人;电大学院1所,特殊教

育学校1所,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1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小学生素质培训中心1所。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84%,巩固率99.99%,初升高比例99.14%,普职比例1:1.02。学前幼儿入园率93.25%,全县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4.12%。

2、教师情况

全县共有教职工5987人,公办教职工4769人。幼儿专任教师697人,合格学率达90%,大专以上学历占46%;小学专任教师1840人,合格学率达98.95%,大专以上学历占79.95%;初中专任教师1446人,合格学率达98.9%,本科以上学历占82.2%;普通高中(含综高)专任教师872人,合格学率达96.79%,研究生学历占2.7%;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10人,合格学率达87.79%,双师型教师占48%。全县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600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954人,小学高级职称1017人。

3、优质教育资源情况

全县15个乡镇(街道)中有12个省教育强镇,7所普通高中中有省一级重点中学2所,二级重点中学1所。职业中专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有省示范学校14所,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0所。名师名校长队伍不断壮大,有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5人,省市县名师名校长99人,省市县教坛新秀140人。1月13日,顺利通过教育强县复查验收。

二、教育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强化教育管理,着力破解教育难题,在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中心幼儿园,积极鼓励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3.2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乡镇中心校战略和初中发展联盟战略,积极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努力改造薄弱学校,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全县有小学61所,初中21所,校均规模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高中段教育协调发展。公办综合高中全部调整到位,6所普通高中形成二大层级竞争梯队。严格按照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开通重点职校绿色招生通道,连续5年实现普职比1:1。

——职业教育跨越发展。全面完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顺利创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职业中专为龙头、第二职校和民办职校为两翼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功组建县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基础上,积极创办社区学校,以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社区教学为网络的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双证制教育全面实施,群体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教育总投入19.08亿元,其中基建工程投入2.8亿元,全县新增教育用地110亩,新增建筑面积182700平方米,完成危旧校舍改造48000平方米。中学、职业中专、洪畴小学实现整体搬迁。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认真实施领雁工程,大力开展校本研训。进一步健全优秀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实施“(来源:好范文 http:///)名师名校长工程”,健全农村学校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和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全县公办教师全部实行绩效工资。

——教育科研蓬勃开展。全面完成教研区调整,初中、小学全部按东片、中片、西片三大区域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蔚然成风,教育局被评为浙江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上一篇:海事所小结下一篇:抢救工作制度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