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2024-09-03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共10篇)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1

一、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5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内容新颖,层次清楚,格式正确,结构完整。

(2)避免抄袭现象:①整段抄、整篇抄 ②移花接木 ③冒名顶替 ④直接从网上下载⑤雷同现象。

(3)如果发现抄袭或雷同,成绩60分以下。

二、论文撰写的步骤:

1、查阅有关资料:查过刊、查现刊或者网上查阅

2、写作:课程论文包含(1)封面(2)摘要(3)关键词(4)正文(5)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正文包括:1 引言 2 论文正文主要内容 3 结论或问题分析、展望等

五、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封面[统一要求]

论文题目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不宜超过20字]

学号[黑体,小四号,居中] 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

[空一行]

摘要 [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本文介绍了……..的种类、现状等,对…………有意义。×××××××××××××××××××××××。[摘要内容为宋体, 五号, 200汉字左右]

[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宋体, 五号,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空两行]

正文[宋体,小四或五号]

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2

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传媒教育论坛”专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希望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未来五年,传媒教育替代性巨变

《中国传媒科技》:您对未来五年传媒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陈刚:传媒业一直在发生迅速的变化,未来的五年变化会更快,因为技术发展累积到现在,正在被加速地投入应用,然后改变整个传媒业的生态。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的壮大,我们看到最新的数据,中国网民的数量已占总人口的一半,包括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开始使用网络,网络不再仅是一个信息媒介,它正在彻底改变人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各种生活方式,比如买卖、金融、教育,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未来,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冲击的力量可能会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我们看到,现在报纸气数衰微,不可逆转地在下滑。2014年,报纸的经营数据是非常不理想的,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在下滑。经营的下滑预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读者更彻底地离开了报纸,所以广告收入下滑,报纸的商业价值在降低。二是纸媒维持运营成本的压力会更大,很可能会加速人才的流失。目前来看,这种整体的变化已经非常确定了。

对于电视,还没有看到像报纸一样面临的局面,但是未来的五年,传统媒体最大的动荡就会是电视的衰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电视机,如今,电视收视率最好的时间变成了上午,因为有很多老年人、退休人员是上午看电视,但是这种高收视率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带来商业价值。另外,像乐视TV这种新的形态会加速取代传统电视媒体的位置。一旦电视这个传统媒体最大的地盘逐渐衰落,未来五年整个传媒业的格局会完全不一样。

2014年,传统媒体的广告增长,整体处于一个零增长或者负增长的状态。而广播是个另类,因为汽车保有量还在增加,堵车的时间也在增加,所以收听广播的机会会更多。广播的影响力在增长,所以经营应该没有问题。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处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未来五年,新的互联网平台会更高速的发展,它有更足够的实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速技术的研发。而从经营上来看,互联网也在不断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创造奇迹。未来五年,我相信中国会出现至少一个过千亿广告收入的平台,这个平台有可能是百度,或是阿里,甚至更多。

传媒产业变化速度太快,互联网的影响力会更大,会变成更核心的传播力量。而传统媒体的加速衰落不可逆转。

《中国传媒科技》:未来五年,传媒教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陈刚:这个时代 做传媒教 育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新闻传播是应用型学科,针对的是特定的领域,而特定的领域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媒体,针对其发展来进行研究,形成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然后形成教学体系,培养学生。

新闻传播的发展是伴随着大众媒体、大众传播产生的,没有大众传播、大众媒体的影响力的增加,就没有新闻传播。看整个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就非常清楚。

20世纪初,新闻传播逐渐成为一个学科,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系统,到今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调整。最早的新闻教育偏重于平面媒体,因为那时新闻就是报学。然后随着大众传播影响力的增加,很多技术的变化,电视在五六十年代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新闻教育则做了相应的调整。随着传播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配合着这种变化,形成了专门的传播教育。以此,逐渐发展为今天的新闻传播学科。

这样一套教育体系,虽然历史比较短,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而如今,全球的新闻传播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带来了替代性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以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传播时代。这种变化,我用了两个字——替代。

替代式的变化和补偿式的变化不同,补偿式的变化是在原有事物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但替代式的变化,是废弃已经不再需要的事物并进行整体的更新,但这种变化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接受,毕竟那里是他们奋斗了大半辈子,也习惯了的地方。

尽管如此,互联网的替代已经越来越明显。人们过去都是在实体店买东西,网购的出现,让很多人放弃了实体店。不是实体店东西不好,只是大家已经不再需要了。对于传媒也一样,不是你做的不好,而是大家拥有了更多、个性化更强的选择。我不需要打开电视机,就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全世界的电视剧,还能看到很多网友自己制作拍摄的各种作品,这与电视强制性的“过时不候”的播出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全新的替代式的变化,使得很多传统媒体的模式、经验和方法论,包括理论体系和概念都遇到了挑战,过去传媒教育所习惯的东西是在被挑战、被质疑的。

互联网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尚不成熟,今天看到的形态并不就是将来的形态。那么关于互联网的新的理论与方法论,也是在共同探索、思考和建构的过程中。

这样一个过渡、变化着的阶段,对于传媒教育是特别难的。到底教学生什么?给学生讲传统媒体习惯的东西,等学生毕业后可能不适应新的需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同时,新的东西处于建构的过程中,现在讲微信,可能等他们毕业时,微信又成为了过去时。就像2012年讲微博,虽然微博现在还在用,也不再像2009年有开天辟地的影响了。

在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传媒教育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必须要有整体的思考,局部的调整。

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今日头条看新闻。在我看来,虽然今日头条目前提供的仅是一个简单化的基于信息的服务,但未来,它一定会从信息服务走向生活服务,尤其是移动生活的服务。未来,今日头条不是媒体,它会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非常多的需求。对于乐视来讲,它将不是电视,或许会是一个买衣服的平台,家人们可以一起在乐视上看各种各样的衣服,通过非常简单的技术实现试装,这就等于逛街。也或许,乐视将来会是买菜的地方……所以乐视不是媒体,它像媒体,而又远远超过了媒体。

在传媒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现阶段的整体形态和方向。不了解整体,就没有办法了解不断变化的局部调整。

实际上,将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不再需要新闻专业、广播专业,需要的是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内容。内容分成新闻内容,商业内容。商业内容就是过去的广告,需要让大家喜欢你的商业内容并愿意继续传播;新闻内容就是事件,是让人在海量的内容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希望达到的效果。我们目前的学科和专业划分,有可能会受到冲击,比如新闻系和中文系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中文系是强调文学层面的内容,而文学内容与新闻内容、商业内容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在这个时代,颠覆是新闻传播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颠覆之后如何重建?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科都没有拿出系统的理想方案,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显然,只从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角度理解互联网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整个社会系统的变化,从而了解新闻传播系统定位的变化,了解哪些是因为互联网的变化而增加的价值,而哪些坚守是无用的。

直面变化,向90后和互联网学习

《中国传媒科技》:贵院在课 程设计、教学方法、专业设置、对外合作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哪些变化?

陈刚:课程设计方面,我们一直在变化。很多人觉得互联网时代来了,就给课程起名叫网络广告,今天看来,网络广告这个名字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我们的一些课程从2006年以后就开始调整,比如广告专业,我们很多课程的名字非常模糊,过去叫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体,而现在的课程叫做广告类型研究、广告综合研究等等。很多学生拿到课程表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不知道意思,这样就可以随时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就像北大的未名湖,名字不确定,反而是最有包容性的。

这学期的广告类型研究,我邀请了多位业界老师来上15期专题课,课程涉及以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户外广告企业组成的传统媒体板块,BAT、今日头条、乐视组成的互联网平台板块,以及数字营销公司等三个板块。

我们现在整体的调整一方面是加快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师资、研究、行业和社会的发展,按照教育的规律进行局部调整,循序渐进。第一,有些课程彻底变化;第二,有些课程加强基础教育,尤其是专业的、优质的、有影响力的、适应未来的内容;第三,增加实验性课程,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过去办报纸的成本很高,需要印刷、排版、纸张等,但现在互联网媒体的成本投入除了人力成本以外,基本上为零。所以这次传媒教育的大变革中,实践教育的比重会非常大。过去讲授电视传媒,可能要到中央电视台才能看明白,但是现在,互联网上的视频,学生用手机现场就能做,再比如运营一些微信公号,做电子商务,或是制作App的实践。我们把这样的变化直接纳入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互联网时代,所谓的专业,就是在不断的试错。试错就是鼓励大家更多地动手,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至于教学方法的变化,在目前这个阶段,对互联网的应用、熟悉、试错等方面,学生的水平可能比老师要高,教学相长在这个阶段更重要。在传统时代,经验丰富的是前辈,但在这个时代,很多过去的经验是没用的,更多的是共同前进。

在专业设置方面,刚进入北大新闻学院是不分专业的,全院一起上基础性的课程,到了第二学年的寒假,开始选专业。学生根据兴趣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自主选择,我们有新闻、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四个专业方向。

我知道现在不少新闻学院开设了新媒体专业,新媒体专业在本科怎么开?是否妥当?我认为该质疑。新媒体是个学科方向,如果设置这个专业,教什么?因为新闻、广播电视、广告都是面对着新媒体,如果把新媒体单独设置成一个专业,是把其他专业内容都放里面?还是讲新媒体技术?技术发展太快,对于新闻传播学科也很难,除非有巨额的投入使大学能够完成研发。其实,非常多的技术研发的资金和人才是在企业,比如百度,技术的研发和突破,将来一定是在企业,大学要有大的突破越来越难。

目前,我们也和一些企业开展合作,但是根本技术的变革更多的是以企业为中心,基础性的研究和前沿性的突破可能需要大学和企业合作,但这个优势,新闻学院永远比不上计算机系。

《中国传媒科技》:您前面说传媒教育将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不再需要新闻专业、广播专业,需要的是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内容。您支持“内容为王”吗?

陈刚:整个互联网是个去中介化的过程,对于新闻传播来讲,产品就是优秀的内容,符合不同类型和传播主题需要的内容。过去这种内容以很简单的方式传播,但将来一定是通过更专业的方式,表现在内容的生产、制作、写作、策划等方面的变化需要更适应互联网的特点。

这里的专业和过去所讲的不同,在电视上很精良的制作,放在互联网上不见得受欢迎,报纸上很好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很快会被各种信息淹没。互联网上商业、新闻或者文学艺术的内容以及内容的专业化生产,对专业的要求与过去不同,不仅是掌握新的技术,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流程、专业的执行都在变。学科也要做好面对变化的准备。

《中国传媒科技》:有人将90、95后的孩子定义为真正关心自我、全球化的一代,digital kids。您对新一代传媒学子有何建议?

陈刚:90后的博士现在都要开始进入社会了。90后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与经济文化环境得天独厚,所成长的全球环境也是最好的阶段。85年之前,尤其是70年代,孩子们生长的环境是没有金融的,互联网也才刚起步。但90后生下来就有互联网,现在出国也是家常便饭,他们的眼界会更开阔。所以我在2009年前后,就说过要向90后学习,学习他们对全球环境与互联网环境的从容的适应能力。我曾说过70后是过渡的一代、80后是着急的一代、90后是从容的一代,对于85后、90后来说,进入社会时在很多方面同70后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由于互联网的变化与全球化的加速,他们同前辈是没有区别的。

90后现在缺的是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同更多人的协调能力。我建议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差异化的文化。

《中国传媒科技》:如果请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建议,您会推荐哪些机构?

陈刚:互联网。至于传统媒体,除非你喜欢,如果是为了其它的想法、为了面子或是因为父母的不了解,不要去!即便是正在转型的传统媒体也要慎重考虑,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传统媒体转型成功。互联网是一个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朝阳产业机会永远越来越多,在夕阳产业,积累的经验很有可能在互联网上没有用。

《中国传媒科技》:您如何看待学生在此阶段的创业实践与探索?

陈刚:现在是创 业最好的 阶段。这些年我一直在讲,尤其是年轻人可以试错,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在30岁之后,再确定自己真正要做什么,谋划长远发展。对于互联网来说,很多传统经验都必须调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利用互联网不断尝试。

如今,全球的新闻传播学科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带来了替代性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以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传播时代。

整体的思考是对大方向的把握。互联网的发展变化是远远超过人们想象的,互联网会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不仅是媒体,还是一种销售方式、一种组织方式、一种金融方式。过去人们习惯的产业的明确界限、工业时代标准化的社会分工,都会被打破。比如腾讯是什么?它过去是媒体发布平台,现在可以是交流的地方、新闻发布的地方、做买卖的地方、看电影的地方……这些都是全新的生活方式。过去专业的、独立的、封闭的行业认识,要被打破。这是大方向,需要一步一步地往这个方向推进。

这次传媒教育的大变革中,实践教育的比重会非常大。

在互联网时代,所谓的专业,就是在不断的试错。

写在后面

陈刚教授坦言,他不关注媒体,而是关注互联网。在他看来,从媒体的角度考虑的问题都是小问题。确实,互联网正在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确实有媒体的特点和功能,但它也是一种销售方式、组织方式、金融方式,过去专业的、独立的、封闭的行业认识要被打破。或许只有先了解整个社会系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互联网研究,把握其脉络,才可逐渐看清新闻传播系统在这个时代的定位。

然而,就如陈刚教授所说,为什么全球的新闻传播学科没有关于互联网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因为这根本上就不是新闻传播层面的问题,这需要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跨界、交叉学科的层面去探索。

如此来看,目前的传媒教育需要更多的跨界融合。就如陈刚教授直面数字营销传播时代提出的“创意传播管理”理论,将管理学与传媒教育融合。而接下来,还要打破更多界限。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3

【学习方法篇】

一、英语二(86)具体复习安排 单词关:从3月份到9月份,每天都会看网络视频课刷单词,一天一个单元,大概刷了四遍,再结合真题,考研词汇也就弄得很明白了。从9月到12月,单词就不能花费大量时间,一般时间在午睡后的半个小时,方式主要是通过翻看,不强求记忆。

阅读关:9月份前我一天两篇,第二天早上反复读昨天做过的,熟悉单词。9月份开始后,开始用真题试卷复习。由于英语二的真题不多,所以大多备考英语二的都会从英语一开始做起。我选择从10年的英语一试题做起,专门做阅读,每天一份四篇,认真订正看解析。这套试题前后也做了两遍。后续就是将英语二真题做了两遍,除了作文之外都做,并且注意掐时间。考前一个月做了几套模拟题,觉得和真题差距很大,就不推荐大家尝试了,以免打击自己的自信。考前可以把所有真题拿出来好好看看。补充一点,一定要充分利用考研机构录制的视频帮助学习。

翻译和作文关:翻译和作文均在10月份后才开始准备。英语二翻译相对来讲不是很难。至于作文,我一直跟着是视频课,最后阶段冲刺背书。因为时间不够,我英语作文练笔不是很多,所以可能这是我复习过程中一个不足吧。

Ps:总结一下,我的英语复习过程,大概是视频课+看辅导书+自己做笔记+识记这几方面组成,前期的英语用时比重可以多一点。而专业课背诵和政治复习开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英语,则需要自己挤出碎片时间高效复习。

二、政治(66)具体复习安排

由于我高中是学理科,所以复习时候为了保险,八月中旬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复习的时候马原和毛概看过视频辅导课,然后反复看书和刷1000题,直到考前一个月。考前一个月开始做冲刺卷,背诵大题。政治按部就班地复习,就不会出错。前期政治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挤占专业课和英语课时间。越到考前,越要加大政治复习时间配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治属于一门可以“突击”的考试科目。

三、专业课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121),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136)两门专业课其实不用严格的进行区分,因为有些内容是相通的,并且复习时候最好同时进行,混着来,不能光复习一门而忽视另一门。此外,针对有的同学是跨专业备考,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慌,不过大可放宽心。我本科也是学新闻传播的,然并卵好吗?上课根本没认真听,考研仍然从头学。

考试大纲可以去官网找去年的,每年考纲变化不大,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时参考。334,综合能力,通俗来讲就是偏传播学知识的内容。一般是考试第二天上午进行,考试题型是简答题、论述题,没有名词解释等题型,这意味着334复习方法不用抠很小的点去背,而是需要去把握框架、理解理论。440,业务基础,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题型这几年一直多变但正趋于稳定,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业务写作题。相对334而言,440更强调一下基础知识记忆,记住了就是分。(一)参考书

复习首先就是要从看参考书开始,虽然很多机构列了很多书,但是我后来发现大部分书不用细读。下面给一个我用过的书单,供参考。【334】

精读书目(认真研读,前两本每一句话都要看):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①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③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略读书目(大致翻一翻就行了):

①邵培仁、陈兵《媒介管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②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③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2;选读书目(跨专业、有时间的可以拿来看): ①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40】 精读书目: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选读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曹林《时评写作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二)具体复习安排

3月初-6月底,主要是把参考书浏览一遍。看书重在把握结构、框架,不要去抠细小的知识点。边看书,边在书上做标记、圈重点,并且要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所看书的框架,不求工整,只求能帮助后续复习理解回顾。这四个月,我因为学校课程原因,零碎时间复习状态并不好,也希望各位吸取我的教训改进。

7月初-8月底,这个时期是要开始整理笔记。会有人问到底是自己整理好,还是直接买学长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因人而异。有的人逻辑能力强写字快,整理起来得心应手,就适合为自己量体裁衣定制一份笔记。就我而言,我的440是自己整理的,手写了整整一个7月;334整理了一小部分,时间来不及只能直接背学长姐的参考资料。所以我给出一个面向大多数人的建议:选择一两本质量有保障的学长姐参考资料,直接在上面进行批注,节省时间。我用过夏日之阳的资料,内容质量不错,内容充实讲的很透。至于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的资料,我没用过,所以也没资格评判。但是这里给大家提个醒,选择辅导资料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资料质量和反馈,不要盲目追求资料的多,选择一种质量好的资料吃透效果会更好。整个七八月我一直在整理笔记、看笔记,这些工作无非是需要大量时间、前后联系、多思考,没什么捷径可言。

9月初-10月底,背诵开始,看论文与真题。背书就是一个人拿着小椅子坐在教室走廊背背背了,每天给自己定个目标,背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背诵时候多琢磨技巧,比如“提字法”(提炼字编口诀)、“框架法”(政治、经济、文化之类或者5W就是框架思考问题)。看论文,看的是名家、大家的最新力作,陈力丹、喻国明、陈昌凤、彭兰等学界大咖,熟悉他们关注的热点和写作的行文思路,好的观点、案例要着重记录。我推荐将论文在网上打印出来,很便宜,纸质版便于批注且利于多次查阅。看真题,就是要知道考试的内容,我们复习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覆盖最大范围的考试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效率,不要去做无用功浪费时间。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11月初-考试前,背诵依旧、论文依旧、整理热点、开练论述和实务。背诵的话我用了一个背诵周计划的表,是学长圈出来的考试重点,划定一周七天背诵一遍,各位也可以试着自己做一个。这一时期的看论文除了行业热点,还要重点看中传老师自己出的论文,因为他们的论文与试题有很高的相关度。举个例子,今年的案例分析题我就是直接用的电视学院老师的论文。整理热点,可以从各类考研公众号整理,也可以从论文里整理。这个阶段我报了一个觅游的冲刺班,内容有帮忙改论述题和模拟考试,用处都很大。论述题不是靠看能写好的,论述题强调“形式重于内容”,1分=40字左右,30分的论述题就是一篇1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论述题有很多门道,具体的我在这就不说了。实务方面,中传考试的有消息、策划等,评论到现在还没有考过。我练习的篇数不是很多,主要跟的是“考新闻”和“爱传播”两个公号在练,“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拖鞋哥还做了个公益的业务抢救讲座,获益匪浅。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们,考研不是考背书,不能只关注书本知识,要关注新闻热点、学界热点,这些都会成为你考试时候的案例。另外,提一点教训吧,希望大家注意并且想办法解决一下吧。我看公号热点其实不是很多,一来我关注的公号太多,二来不带手机上自习,时间难以分配。我的热点知识一部分来自论文,一部分来自辅导班热点课程,所以如何处理看公号、自习、休息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好好规划一波。【窍门技巧篇】

1、每天多门课程复习交叉进行,多种方式交叉进行。英语、政治、专业课,不能因为一门课忽视另一门。学习长了会枯燥,看书、做笔记、看网课、背书、都可以交叉进行,让自己学习效率更高;

2、笔记我建议使用活页笔记本或者A4纸直接整理。我买了一垛A4纸来写笔记,一来便于翻阅,二来便于随时修改补充。

3、善于总结、归纳、调整。一段时间的复习,自己要进行梳理,想一想复习的效果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断修正自己的复习方案,达到最优解;

4、小技巧、小手段用起来。比如背书的时候拿个录音设备录下来,走路或者睡觉前听熟悉一下。再比如用个便利贴将当天复习的东西整理随身带着,没事拿出来看看。总之,这篇经验贴基本上描述了我备考初试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时间节点。具体到某一单项,比如背诵,比如论述题,又有很多东西可以展开讲,这里就不赘述了。很多人会觉得第一次考研,没有经验什么都不懂。我在备考中其实一直在回顾三年前我备考高考时的状态、方法,总结当时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好。以过去的自己做参照系,不断扬弃,提高复习效率,你们也可以试试这么做。以上,就是我初试备考经验,希望给18级的你们一点启示吧。说的再多,也是我的,真正动脑动手去做了,才是你的。少说话,多做事。愿你们这一年风雨兼程,中传再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4

院学生党支部自查汇报

国际传播学院党总支:

2012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学生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活动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活动,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的主题,结合我院实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争创党建先进单位带动我院各项工作更上台阶,增强我院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院党建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我学生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组织部评估方案的要求对检查项目进行自查,对照《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注意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差距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力求做到“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现将我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自查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党员发展情况

我院目前在校生人数总共1087人,在校生党员人数为xx人,其中正式党员xx人,预备党员xx人。新生党员x人,大二年级xx人,大三年级xx人,毕业班党员xx人。

二、总结过去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我学生党支部历来重视党务政工班子建设,按照我院现有学生规模,配备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兼职党务政工干部,并从学习骨干中挑选优秀党员同志,参与到党组织队伍的建设。造就了一支精干的党组织工作队伍。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学生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文件精神,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党员干部党性观念的教育培训,增强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要求领导干部队伍坚持用高标准自律,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过硬、经济上清廉、作风正派,处处带头,做好教职工的表率,要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廉洁自律方面率先垂范,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增强干部成员对各自职责内的党风廉政工作的责任意识,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干部廉洁奉公。

(2)大力开展党员管理教育工作

制定了学习规划,做到了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验收,定期检查学习笔记、交流学习体会。充分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时间,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进性教育、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法律法规列入了学习教育内容。通过学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构建了学习型党支部,鼓励广大学生争当学习型党员。为构建这

一学习型支部,我们在检查、监督和奖励学生党员学习情况方面提出了许多措施,如成立了党员学习小组,并有创新、有组织、有纪律的做了这些工作。积极开展加强党员意识教育活动,加强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育,加强组织能力和凝聚力,按时按标准缴纳党费,尽己所能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党。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并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教育,全面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使其早日成为党员骨干,有意识地把一些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学习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增长才干,促进成长。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他们思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重拾党的优良传统,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不良风气,规范党员言行,自觉维护党的形象。针对我院出国留学学生较多的特殊情况,考虑到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重新理顺党员组织的关系,规范对留学生、转学生等的党员关系管理,具有完整的制度,并有记录。

学生党支部的各位党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做一些服务群众的事情,深受全系师生的好评。

(3)健全建立高效长效工作制度

支部各成员都团结协作,注重合作精神。按时每年召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党内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决定,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规章体系建设,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并鼓励他们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党内民主气氛很好。

不断健全院学生党支部委员会工作制度,各个委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交流思想,研究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党员发展完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值班日接待来访的老师、同学,听取他们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或者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听取党员意见,建立一条党务干部与广大群众的沟通渠道。

(4)争优创先积极开展活动

党建工作的开展,我学生党支部认真贯彻校党委的相关指示精神,并认真及时落实。我院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了发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营造学习舆提高学习宣传效果。党支部有明确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并且不定期召开讨论会,研究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专题研究本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培养、考察以及培训和管理以及换届工作,专题研究学生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落实党建计划的情况。

我学生党支部还注重发辉党员的能动性,改变以往理论学习的刻板形式,如采取学习党的知识PPT比赛、在新生班级开展板报设计比赛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理论性与趣味性结合,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达到了理论学习的效果。这些源于学生组织的学习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鲜活,与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思考和活动紧密结合,能够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顺畅地内化于学生心中,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存在问题

2012年,我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用“十七大”的新精神来要求,用省教育局“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标准来衡量,还不同地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执行力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查自评中,发现执行力度方面存在的困难,虽然本支部对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特别重视,但个别积极分子有心敷衍了事,导致执行力度带来压力,影响成果。

(2)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具体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自查自评中,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的效果不显著方面、重大事件的宣传力度不够方面。我院的一些学习活动和宣传活动都是借助分团委的帮助进行的。

(3)流动党员队党的伍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自查自评中,主要表现在我院的许多优秀分子出国学习深造,有助于宣传我党的正确政策与方针。但是由于出国学习人数比例较大,对我院的流动党员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2009-2010,我院共

1027名学生,出国人数有137位。2010-2011,我院学生有1355名,出国人数也是137位。

(4)深入创新活动形式

自查自评中,主要表现在我院学生党支部非常重视创新活动形式,例如2011年7月10日——18日,组织了“内蒙古民族采风之行‘赤子心,爱国情’”暑期实践活动。以及与竹山小学的“手拉手”活动。但是由于参与学生的积极性过高,重复参与的人数多,给我们的组织和创新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发挥创新精神,在探索中发现新的活动形式。

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加以解决。综上所述,我学生党支部自评96分,自评为优秀。

新的一年学院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高扬“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主旋律,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的总目标,对照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党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的评估检查。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5

5、通假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空,20分)

1、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到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朝后期流行起(??),宋朝则随着城市阶级的发展,出现(??),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期,明末出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

2、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16个主要由5个少数民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这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匈奴,(??),(??),羯,(??)

3、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表现出淳朴的乡村生活,他的代表作(??)和(??)揭露了城市生活的黑暗.腐朽。他曾经两次被提名(??)文学奖,是我国十分优秀的作家。

4、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是(??),统治时间最短的王朝是(??),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三位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写了《??神曲 》,彼特拉特的??以及(??)的《十日谈》。

6、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保留了自己的文明外,其它都随着时间而消失,他们分别是(??),(??),(??)。

三,简答(第一题必答,2、3两题任选一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

2、简答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3、简述美国门罗主义的内容,意义

四,古文阅读(共20分)

古文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学都学过的,应该对大家来说不难)

1、后两段加标点(2分)

2、文中六个繁体字,改为规蹲郑?*0.5=3分)

3、解释用括号标出的词语五个(5*1=5分)

(蜀山)兀:

? ?鼎铛(玉石):

? ?骄固:

? ?庾(之粟粒):

? ?族(秦者):

4、写一则读后感(不超过200字,适当联系实际,文字简洁,10分)

五、政论写作(50分)

1、题目:“公务员”热的联想

2、可自拟题目,以本题目为副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6

关键词:电视娱乐新闻,《娱乐现场》,问题,发展对策

一、中国电视娱乐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一些国家而言, 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有所发展。而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步则更是缓慢, 一直到上世纪末的《中国娱乐报道》才开启了中国电视娱乐新闻先河, 此后各地便开始纷纷响应, 设立起属于当地的娱乐资讯节目。从2003年开始, 娱乐节目便已经进入爆发期, 直至现在都一直“高烧不退”。虽然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时代的转型和人们对娱乐资讯的求知欲的需求, 也给我国创造出了更大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电视娱乐新闻节目过火过快的无节制增长现象也同样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娱乐信息内容范围狭小。虽然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了不小的发展, 但是相比较于西方国家的电视娱乐新闻的播报比重仍是偏小。尤其是大陆地区, 平均每期只有30分钟左右, 而且在这仅有的时间内还主要是对国内新闻的重复播报, 娱乐性差, 时效性低。

2、娱乐新闻节目的同质化。娱乐圈、娱乐明星每天都有情况发生, 但是许多都只是一些微小的事情, 根本不具备报道意义。于是这就出现了不同娱乐节目对同样事情的重复报道, 也就是娱乐的同质化。最后就是缺乏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手段。中国电视台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无外乎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一种是搞笑方式, 一种是新奇手段, 其他则只是应付了事。

3、部分节目低俗、炒作严重。偶像明星本就是丰富和娱乐人们日常生活的人, 因此, 电视娱乐新闻的聚焦点必然会存在于他们身上, 使得明星的私人领域越来越小。更有时娱乐新闻为了夺人眼球, 不惜恶意炒作, 严重影响明星的日常生活。

4、节目主持人素质不高。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电视娱乐节目的好坏。但是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 主持人的谈话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普遍不高, 所有的流程也完全格式化, 在面对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 反应和化解能力也比较差。大多有向“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而缺少必要的娱乐精神。

二、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对策

大部分娱乐新闻节目都不具备自己的特色, 很快地就被众多崛起的“新秀”推倒。要想得到长久地发展, 就必须对自己的节目进行改革和整理, 下面就以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为例, 分析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对策。

1、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传播特色

作为电视娱乐新闻节目, 如果能拥有一个著名品牌, 则相当于在大众传媒市场占据着一定的重要地位, 也是受众对这个节目的文化价值品质的一种认同形式。作为中国首个电视娱乐新闻节目, 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凭借它特有的节目制作、内容和播报形式, 成为了娱乐资讯播报界中的一匹黑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 《娱乐现场》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准确定位, 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市场地位。

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属于民营电视媒体。作为民营媒体, 其在电视行业中一直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它不具备国家资金对其发展上支持的同时又受到国家诸多政策规定的制约。在节目播出过程中, 还要对广告赞助商进行广告的宣传。在如此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 《娱乐现场》根据市场的需求动向, 以自己特有的节目播报手段针对自己所特有的受众群体, 占据着电视节目特定的市场份额。

2、内容为王, 追求独家的焦点

要想突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的现象, 电视娱乐节目内容的质量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光线传媒的《娱乐现场》的创作者一直以来都是遵循“一样的娱乐圈, 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的播报宗旨, 在内容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为王”要做到:

紧跟娱乐焦点, 注重当红人物的走向及最新动态, 为观众带去第一时间的报道。《娱乐现场》的编排遵循新闻联播的播报形式, 既有主持人对现象的解说又有实质性的画面回放。在具体内容的播报中除了对主角进行关注, 还会利用新闻内其他具有吸引力的人或物来进行烘托。例如近期《娱乐现场》的《林丹跨界做杂志主编》、《陈羽凡与胡海泉时间观念不同》、《超人蝙蝠侠“不般配”》等等, 都是对社会当红人物、事件的报道。

出奇制胜, 制造“独家”新闻。所谓的“独家”就是指在整个电视娱乐新闻界中的某条新闻资讯只被自己拥有或者在大家共同拥有的新闻上只有自己的报道是最新的, 与别人不同。2005年《娱乐现场》避开对香港金像奖现场的报道, 采取对黄秋生矛头直指组委会进行报道, 这就是一个“独家”案例。这也是作为民营电视娱乐节目能够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还为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3、注重创新, 做出“好看”的节目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新闻的发展繁荣, 新闻播报的观念也由文化向娱乐转变。至此, 新闻娱乐之战就一直没有停歇。要想得到长久发展和永久的生命力, 就必须从受众角度进行分析, 注重“创新”, 做出“好看”的娱乐节目。首先, 在播报的形式上就要注意多样化, 充分将观众的“视”与“听”结合。《娱乐现场》对这种综合运用就拥有较深的心得体会, 节目充分借鉴电影、MV、文艺片等创作手法, 灵活运用多种视听资料。其次, 就是简化对主持人的界面。《娱乐现场》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例, 主持人占据左画面的三分之二, 右上角用来做广告赞助商的广告宣传, 背景则是由红白相间的方框组成, 用来做节目标示和每一期节目主题的宣传。既有庄重严肃, 又有简洁淡雅, 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就是突出对播报现场的实景采访, 加强观众的主观意识, 再以记者的“主观”想法来进行评论的播报方法。

4、推广独到,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娱乐现场》一直处于中国电视娱乐新闻媒界的前沿, 不仅由于其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还在于光线传媒的独到推广方式。第一, 以个性化的品牌加强观众的印象。光线传媒以“e”作为形象的标识, 这是entertainment (娱乐) 的首字母, 突出节目的娱乐功效。除了制作“e”字像火一样燃烧的宣传片, 还将“e”巧妙运用在节目播报时的每一个细节中。还要严格筛选主持人, 塑造具有明星般号召力和影响了的主持人对节目进行制造和传播。第二, 光线传媒的整合营销方式的运用, 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娱乐现场》的节目更新十分迅速,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以流水线式的方式进行节目的制作。光线传媒还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E视网, 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为自己打下一片娱乐天地。

三、总结

在“千人一面”的娱乐传播媒体发展火热下存在的诸多问题, 《娱乐现场》的出现及发展无疑是对中国电视娱乐新闻的热播现象进行的一次冷思考——要想在荧幕上获得长久的生存, 就必须要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传播特色, 追求独家播报的内容焦点, 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独到的推广, 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这样的发展对策同样也会是其他新闻娱乐节目避免“昙花一现”的解决良药。

参考文献

[1]程蔚东.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品质提升的路径[J].视听纵横, 2010 (05) .

[2]王及.后娱乐时代的电视突围[J].视听纵横, 2010 (05)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7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

士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计划招生4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名),学习年限为两年。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专业。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复试形式为面试。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五)录取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方法。

四、学历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8

“希望大家以最好的状态开始新的大学生活”,在开场视频中,吃意盎然的学生会里各部长道出对新生的寄语后,菊平哥以端庄的姿态拉开了迎新晚会的序幕。

在整场晚会中,现场气氛最火爆的节目当属连长和教官们为大家带来的小品 《那些年我们有过的军训》。这场小品模仿并渲染了新生军训的真实生活,教官们扮演的学生可谓亲切感与违和感并存。一本正经的教官们在舞台上也为了休息而塞烟肚痛上厕所;平时行如风的连长齐步走时跟不上大家的步子,“我腿短啊!”。不论是对骑马舞式的齐步走还是教官之间缠绵悱恻的拥抱与热舞,爆出的阵阵掌声表明小伙伴们确实体会到了教官们将节操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这也为屏幕上学生们与教官们的亲密合影做了别有风味的诠释。

现场人人网评论的最多的则是新传三班的小品《秦始皇选妃》。这场穿越剧在前三位佳丽出场时还能给观众以正常的美的享受,而当孙启嘉扮演的四号佳丽芙蓉姐姐着黄色丝衣扭动腰肢华丽地登场时,那娇艳欲滴的面容和骨酥肉麻的嗓音立刻让受到惊吓的观众触电般地鼓起掌来,剧情也顺理成章地让大秦皇与芙蓉姐姐成了眷属。但是从现场同学们在人人网的评论来看,太监小李子的呼声也很高„„

其他节目的节操度就很高了。颇有创意的朗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六位同学分别用东北、山东、广东、天津、黄冈、长沙方言抒发了对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对于T台秀《橱窗》主持人的评价颇为中肯:“这是我见过的最性感的橱窗了!”;琵琶独奏《春雨》和民族舞独舞《咏荷》都急穏交织,中国风十足,从听觉和视觉展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此外,还有动感的三人街舞,经典歌曲的串烧,帅气的吉他弹唱,吟诗作对的高端黑相声《吉祥人间》,让中国声优业看到希望的配音剧《平田的世界》和正能量满满的朗诵《中国人,不跪的人》。最后,晚会在四班全体同学《星空红日当当当》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9

山东大学起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请参照20。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813综合考试(文)(包含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评论写作):《文艺学通论》,王汶成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版;《语言学概论》,葛本仪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版;《语言学纲要》,叶蜚生、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版。

618新闻理论:《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三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版。

814新闻传播实务(包含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编辑和广告实务):《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闻评论教程》,胡文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当代报纸编辑学》,甘险峰著,中山大学出版社版;《20世纪世界广告流派》,刘悦坦著,山东文艺出版社版。

672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简史》(增订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884外国美术史:《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版。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系教学大纲 篇10

在本科生四年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与地位

1.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解决学术或实际问题的尝试;是对学生在校四年间所学知识的最全面而系统的检验。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老师的确定

1.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由选题到答辩不得少于十四周(三个半月)。

2.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前,各系(或教研室)必须给学生准备好论文选题,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题数量至少要四倍于学生数量。

3.学生也可在各系(或教研室)所供选题之外自选,但必须得到所在系教学主管主任的认可。

4.学生在系(或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上确定好论文题目后,以班为单位,集体报告各系教学主管主任。由主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研究专长,在讲师以上的教师中确定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

三、资料的收集

1.论文选题和指导老师确定后,即正式进入论文资料收集阶段。2.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做好资料卡片。每个学生所做卡片不得少于100张。

3.学生可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并用软盘代替卡片。

四、开题报告

1.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论文的构思,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必须包括如下内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的总体构思、论文的难题和重点、主要的参考书目等。

五、写作与修改

1.学生在得到指导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即开始论文的写作。

2.论文草稿完成后,必须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应认真审查学生的论文草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3.学生必须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的修改。4.在老师的指导下,每篇论文的修改不得少于三次。

六、书写规范及打印要求

书写规范:

1.论文采用16开纸张打印。2.论文注释一律采用文后注。3.注释的格式为:

a.引文来源于学术专著者

作者名:专著名,出版社及版次,页码。b.引文来源于学术期刊者

作者名:论文名,杂志名,刊期及页码。c.引文来源于论文集者

作者名:文章名,论文集书名,出版社及版次,页码。

4.参考书目一律附在注释的后面。

打印要求:

题目:(黑体3号字加粗)

学院(系)、专业、学号、姓名:(宋体小4号字)指导教师姓名:(宋体小4号字)【内容摘要】:(宋体5号字)【关键词】:(宋体5号字)Abstract:(英文5号字)Key words:(英文5号字)正文部分:(宋体小4号字)参考文献:(宋体5号字)注释:(宋体5号字)

七、论文答辩

1.学生毕业论文定稿后,必须上交三份。每份都要包上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并附上经指导老师修改过的开题报告。学生同时还要上交自己制作的论文卡片或软盘。指导老师据此撰写论文评语。

2.论文答辩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答辩委员会由3—5位教师组成(不得少于三人),主席由系主任指定。

3.学生论文实行公开答辩。

4.论文答辩时必须作好记录。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组织答辩委员根据学生论文及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分。

八、论文评分

1.学生毕业论文的评分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分数应该而且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应坚决禁止打人情分、照顾分。

2.论文评分的程序:首先由指导老师给论文打出建议分;其次是答辩委员会的综合评分;以上分数须经系主任最终核定。

3.毕业论文的分数应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良好(71—80分),优良(81—90分)占大多数,优秀(91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和及格(61—71分)占少数。

九、毕业论文档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武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包括题目及目录、开题报告、内容提要、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及其他附件等; 4.成绩评定表; 5.其他附件。

6.该档案一式三份,原件留存学院,其余指导教师和学生各留一份。

毕业论文档案内的印章和签名必须是原件。

十、附则

1.本规范同样适用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修、第二学位学生以及“七校联合”班学生。成人教育专科升本科毕业论文也按此办理。

2.本规范自通过之日起实行。

3.本规范未尽事宜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年12月 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说明

1.按照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要求,所有选修完规定学分的本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双学位班学生(含校内双学位和七校联合双学位学生),均须撰写毕业论文,并在通过论文答辩后才能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

2.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规定要求,所有希望在2011年毕业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指导老师的选定工作。2011年1月23日前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写作提纲,并到武汉大学教务部下属教材中心购买相关表格(含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论文封面等)。本专业学生由学院统一发放。2011年3月30日前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2011年5月20日前提交论文最终稿。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在2011年5月底至6月初。凡在上述时间段,未与指导老师联系,未提交相关资料者,作自动放弃论文写作和答辩处理。

3.毕业论文写作按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论文除正文外,应有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论文字数为8000至10000。在论文答辩之前,所有学生应按规定与指导老师共同填写好相关表格,在答辩时交论文答辩小组。

4.本论文选题仅为参考选题,新闻系将根据学生选定的参考选题,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最终的论文题目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

5.所有学生必须在2010年12月31日前提交论文选题,每名学生可选择1-2个选题(最多不能超过2个)。论文选题以班为单位,集体提交给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夏琼(邮箱:xqmp3@126.com)或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秘书鲁秀梅老师。提交选题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校、院系、专业及能够及时与本人联系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凡在2011年1月3日前未提交论文选题及本人详细信息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6.新闻系在收到学生的选题后,将根据学生的选题及各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安排结果将于2011年1月15日以前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网和新闻学院大楼门前公告栏公布,同时公布各位教师的E-mail和电话号码,以方便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

备注:

校内双学位的学生请于下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开学四周内前往校财务部办理交费手续并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登记。凡未履行以上手续者不予办理毕业相关事宜。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学管理办公室

2010年12月

武汉大学2011届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10年12月更新)

一、新闻史研究

(一)报人研究 1.王韬研究 2.汪康年研究 3.黄远生研究 4.章士钊研究 5.徐彬彬研究 6.林白水研究 7.邵飘萍研究 8.胡政之研究 9.张季鸾研究 10.王芸生研究 11.徐铸成研究 12.范长江研究 13.储安平研究 14.史量才研究 15.邓拓研究 16.邹韬奋研究 17.陆定一研究 18.成舍我研究

19.中国国民党系报人研究(叶楚伧、程沧波、萧同兹、曾虚白、王新命、潘公展„„)20.沃尔特·威廉研究 21.李普曼研究 22.小野秀雄研究 23.欧美报人研究

(二)报馆(媒体)研究 2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5.《万国公报》研究 26.《申报》研究 27.《新闻报》研究 28.《时务报》研究 29.《清议报》研究 30.《东方杂志》研究 31.《大公报》研究 32.《时报》研究

33.激进报刊研究(民报、竖三民、横三民„„)34.《新青年》研究 35.“世界报系”研究 36.“新民报系”研究 37.《文汇报》研究 38.《观察》研究 39.《中央日报》研究 40.《解放日报》研究 41.《光明日报》研究 42.《人民日报》研究 43.新华社研究 44.中央社研究

45.欧美政论小册子研究

46.欧美大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研究 47.日本大报(《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研究 48.前苏联报业研究(《真理报》等)49.俄罗斯新闻媒体研究 50.西方近代著名新闻类期刊研究

51.西方著名通讯社(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研究 52.汤姆森新闻集团研究 53.国际新闻集团研究 54.欧美广播电视媒体研究

(三)报业(体制)研究

55.近代武汉新闻业研究 56.外人在华新闻业研究 57.国民党新闻事业研究 58.延安时期中共新闻业研究 59.建国初新闻业研究 60.文革时期新闻业研究

61.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新闻业研究 62.台湾地区新闻业研究 63.香港地区新闻业研究 64.俄罗斯新闻业研究

(四)报刊思想研究

65.梁启超新闻思想研究 66.梁启超党报思想研究 67.梁启超舆论观研究 68.孙中山新闻思想研究 69.中国国民党新闻思想研究

7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思想研究 71.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研究 72.邓小平新闻宣传思想研究 73.“政治家办报”评析

74.“新闻工具论”、“耳目喉舌论”评析 75.中国新闻自由思想史研究 76.本杰明·富兰克林舆论观研究 77.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评析 78.社会责任理论评析

(五)其它

79.中国新闻改革研究 80.中共新闻改革研究

81.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研究 82.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研究 83.近现代新闻法制史研究 84.近现代报案研究

85.近代传媒与近代观念研究 86.近代媒介知识分子研究 87.近代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研究 88.近代媒体与权力关系研究 89.中外新闻史比较研究 90.中日近代新闻业比较研究

91.日本对中国近代新闻观念影响研究 92.日本近代报人研究 93.海外华文报刊研究 94.传播学中国化研究 95.文革体研究

96.新闻文体发展研究(报章文体、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97.文革时期大批判组研究 98.新闻控制研究 99.新闻检查制度研究

100.密苏里新闻奖中国获奖项目研究 101.近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关键词研究

102.新中国舆论战研究(反右、文革、改革开放新时期)103.近现代新闻学术史研究 104.近现代新闻教育史研究 105.近现代新闻评论史研究 106.近现代报纸副刊研究 107.近现代白话报刊研究 108.新闻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

109.新闻传播学关键词研究(新闻、杂志、记者、党报、出版自由„„)110.口述新闻史研究(建议以武汉地区新闻业为主)

二、新闻理论研究 111.党报理论研究

112.中西新闻检查制度比较研究 113.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特色 114.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研究 115.大众传媒的功能研究 116.民生新闻研究 117.公共新闻研究 118.新闻客观性研究 119.新闻真实性研究 120.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121.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演变 122.当前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现状研究 123.新闻自由理论研究 124.内部新闻自由

1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 126.新时期新闻改革的历史与前瞻 127.“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新闻交流 128.论舆论与宣传的关系 129.媒体的舆论引导效果研究 130.论舆论监督

131.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2.新闻传媒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研究 133.我国新闻受众研究

134.大众传播与青年文化之研究 135.传媒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136.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文化研究 137.大众传播与社会运动 138.转型社会的新闻改革 139.论媒介融合 140.微观新闻实践研究 141.新闻生产与社会制约因素 142.大众媒介舆论导向 143.大众传播与舆论监督 144.新媒体与舆论监督 145.有偿新闻研究

146.反馈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147.接受过程中的选择心理 148.论媒介时间与空间 149.新闻传媒与公共利益 150.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形象 151.新世纪中国对外宣传战略研究 152.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媒介的调控 153.大众传播与民族主义话语关系研究 154.大众传播与公众消费行为研究 155.当代战争与新闻传媒 156.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157.战争报道研究 158.灾难报道研究 159.突发事件报道研究 160.当前明星报道研究

161.当代大众传媒与女性关系研究 162.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163.论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建设 164.新闻侵权问题研究

165.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研究 166.隐性采访研究 167.新闻立法与新闻改革 168.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169.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70.传媒自律

171.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172.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研究 173.网络传播的道德规范研究 174.新时期新闻传播思想的流变 175.新闻娱乐化研究 176.新闻记者研究 177.当代传媒与舆论

178.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问题研究 179.公共危机传播与管理 180.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播全球化 181.技术变革与新闻思潮 182.IMC研究 183.独立媒体研究 184.媒介与公众参与 185.新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 186.媒介素养研究 187.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188.新闻教育研究

三、新闻业务研究

189.现代新闻采访技巧的发展与演变 190.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采写的影响 191.论现场短新闻的采写 192.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认知结构 193.记者的主体意识及名记者成才之道 194.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判定 195.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采访模式 196.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 197.采访主体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 198.记者的提问艺术 199.记者的观察艺术

200.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201.非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202.人物采访及其规律 203.新闻导语写作改革之我见

204.生活的丰富性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 205.立体化新闻写作

206.新闻写作运思的心理过程 207.新闻写作的美学探讨 208.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 209.经济新闻写作

210.人物通讯的社会学透视 211.社会新闻写作 212.诗词艺术与新闻写作 213.消息写作的现状与趋势 21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 215.论新闻写作的审美原则 216.深度报道研究

217.中西新闻写作的比较研究 218.新闻线人研究 219.新闻民工研究 220.新闻策划研究

221.新时期报纸版面特色研究 222.中西报纸版面特色比较研究 223.报纸标题研究 224.标题的可读性研究

225.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编辑中的运用 226.试论电子技术的运用对版面编排的影响 227.新闻编辑的宏观思维 228.选稿的辩证法探讨 229.网络新闻的编辑特色研究 230.新闻标题艺术 231.报纸版面美化艺术 232.报道的组合规律探索 233.副刊研究 234.报纸专栏研究 235.版面组合规律探索

236.中西报纸版面编辑思想比较研究 237.中国报媒的采编流程创新研究 238.论新闻评论的论题 239.论新闻评论的立论 240.论专栏评论写作 241.论短评的写作 242.论记者述评的写作 243.报刊政论的起源与发展 244.时评研究 245.评论价值探析 246.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 247.调查研究与新闻写作 248.试论新闻策划 249.新闻策划规范性研究 250.新闻评论写作特性与规律 251.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252.21世纪科技报道研究 253.新闻评论与文采 254.网络言论探析 255.电视访谈类节目研究 256.新闻报道“三贴近”研究 257.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研究 258.新时期期刊业发展研究 259.灾难报道与人文主义 260.战争报道研究 261.明星报道研究 262.突发事件报道研究 263.危机报道研究 264.危机报道与危机管理 265.公众外交研究 266.民生新闻研究 267.公众参与和新闻传播 268.新闻价值观演变与新闻改革 269.弱势群体与新闻报道研究 270.都市报刊的庸俗化倾向 271.都市报转型研究

272.当代中国“主流媒体”研究 273.新闻改革与党报关系研究 274.通讯社研究 275.晚报研究 276.流媒体研究 277.手机媒体研究 278.免费报纸研究 279.体育新闻报道研究 280.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探析 281.广播评论写作 282.电视新闻的表叙特性 283.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284.电视新闻中的蒙太奇 285.电视专题片的创意与写作 286.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

287.电视新闻采摄中的同步意识与现场意识 288.有线电视的作用与管理 289.广播的现代传播方式

290.中国广播受众的文化心理研究 291.广播新闻传播的规律性 292.当代中国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293.现代广播语体的特征 294.板块节目的传播特色 295.录音报道的采录研究 296.听众参与和广播优势 297.市场经济与广播媒介功能 298.中美电视制度比较研究 299.“半岛电视台”研究 300.对外广播策略研究 301.直播与电视参与 302.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研究 303.新闻摄影的特性 304.新闻摄影与形象思维 305.动态在新闻摄影中的表现 306.新闻摄影中美感心理的产生 307.新闻照片的信息涵量 308.新闻摄影的报道技巧 309.体育摄影的特色与规律 310.图片编辑艺术

311.西方新闻摄影伦理研究

312.荷赛奖、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与中国新闻奖之摄影奖比较研究 313.新闻摄影的叙事

314.新闻摄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315.新技术与新闻摄影 316.手机新闻摄影

317.新闻摄影的平民化趋势 318.突发(灾难)新闻摄影 319.新闻摄影与细节 320.新闻摄影的创新 321.新闻摄影的发现与表现 322.新闻摄影与伦理规避 323.报纸副刊研究

324.广播电视新闻文稿研究 325.电视新闻报道词研究 326.电视收视率调查研究 327.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化研究 328.互动式电视节目研究 329.电视栏目个案研究 330.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 331.电视选秀节目研究 332.少儿电视节目研究

四、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 333.媒介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334.媒介跨区域、跨媒体经营与新闻改革 335.媒介多元化经营研究 336.报业管理模式研究 337.媒介调查与媒介研究 338.媒介产业化研究

339.当代中国媒介集团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40.媒介市场与媒介竞争

341.媒介资本运营风险及对策研究 342.媒介消费研究

343.报纸“有效发行”研究 344.报纸转型研究

345.媒介融合中的新盈利模式研究 346.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模式 347.手机报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 348.我国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349.当前我国传媒业投资机会分析 350.媒介人力资本开发策略

351.民营资本投资传媒业现状及发展模式 352.跨国传媒集团中国投资策略问题 353.传媒品牌与价值实现分析 354.跨国传媒集团并购策略研究 355.传媒集团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356.跨媒介经营问题研究 357.西方传媒家族企业研究 358.新财经媒体研究

359.新闻产品创新与媒介竞争 360.新传播技术与媒介管理 361.新闻网站的经营与管理研究 362.新时期报纸营销策略 363.武汉地区报业发展研究 364.武汉地区媒介发展研究 365.媒介竞争战略研究 366.中部地区媒介发展研究 367.和谐社会与媒介发展研究 368.媒介政策研究

369.媒介活动策划与管理研究 370.卫星电视发展战略研究 371.新时期中国报业发展的大趋势 372.论我国新闻传媒结构的现状与改革 373.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与新闻竞争 374.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研究

375.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媒介发展战略研究 376.城区有线电视台情况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377.武汉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前瞻 378.21世纪广播电视发展前瞻 379.电视科技发展与电视节目管理 380.党报改革与发展 381.卫星电视制度研究 382.电视节目的全球贸易问题 383.区域媒介生态研究 384.当代媒介生态研究 385.数字电视发展趋势研究

386.论当代中国传媒内容产品的创新 387.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策略研究

388.新兴财经报纸经济新闻传播差异化策略研究 389.新时期中央级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390.新时期地方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391.新时期都市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 392.新时期党报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 393.新时期都市报转型与发展策略研究 394.新时期专业财经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395.新时期专业时尚生活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396.新时期大众时尚生活报刊刊发展策略研究 397.新时期专业体育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398.新时期社区报纸发展策略研究 399.新时期报纸发行创新策略研究 400.新时期报纸广告经营创新策略研究 401.新时期报纸广告专刊的经营策略研究 402.新时期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

403.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竞争与发展策略研究 404.当代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策略研究 405.央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406.央视广告招标活动营销策略研究 407.传媒品牌的构建策略研究 408.传媒品牌的维护与运营策略研究 409.传媒品牌CIS策划研究 410.传媒品牌衍生策略研究 411.传媒品牌维护与管理策略研究 412.新时期新闻网站发展策略研究 413.当代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研究 414.当代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415.论数字化时代下报业内容提供商的功能定位 416.数字化转型与期刊发展模式研究 417.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418.当代电视媒体广告营销创新策略研究 419.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420.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经营管理的组织模式研究 421.中国传媒跨区域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422.中国传媒跨媒体经营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423.中国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24.当代传媒多元化经营策略研究

425.当代报纸发行网络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426.当代报纸广告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427.当代报纸印务的延伸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428.中国传媒投融资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429.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430.业外资本进入我国报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431.当代中国传媒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432.传媒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433.中国传媒经营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研究 434.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改制问题研究 435.当代中国报媒的改制问题研究

436.武汉地区报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与前瞻 437.武汉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438.中部地区媒介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439.报纸“有效发行”问题研究

440.当代中国弱势省级卫视的发展问题研究

441.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节目的贸易逆差问题研究 442.弱势群体缺失与传媒经营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 443.卫星电视媒体的重大新闻直播与品牌构建研究 444.传媒公信力与品牌构建问题研究 445.传媒经营的娱乐化现象研究

446.当代中国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瞻 447.中国传媒区域化发展态势、成因与发展前瞻 448.报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 449.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 450.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

451.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452.网络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问题研究 453.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传媒融合与管理问题研究 454.数字传媒的盈利模式研究 455.传媒集团的资本运营战略

上一篇:县交通运输局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企业年金办法》——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