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

2024-09-13

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精选11篇)

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 篇1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活动的开展,使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活动更加规范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与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必须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开展听课、评教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推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知识性、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和与以人为本时代精神的融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使各项教学活动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实施步骤与办法

(一)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应由课程所在的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

(二)为保证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有序地进行,教研室在制定的教研计划中应包括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师相互听课评教的内容、次数、要求,并做好详细记载。

(三)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明确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力求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教给学生。同时要不断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一般采用讨论、探讨、建议和交流等形式进行,尤其鼓励教师将自己听课的真实意见以及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以及好的教案、讲稿贡献出来,以供其他教师参考。

(五)听课、评教既可以作为教研活动的单项内容,也可以作为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1.参加听课的人员 教研组长、专任教师。

2.听课方式 听课采取预先告知或不告知两种方式,由听课人员自主选择听课方式、时间、课程和听课对象。3.听课对象 凡当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人员均属于听课对象,其中听课重点是青年教师、新聘教师、外聘教师和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

4.听课要求 学校行政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对所属的专兼职教师不得少于10学时;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4学时。听课对象的选择要点面结合,在时间上要有间隔。凡听课必须做好听课记录和填写改进建议,听课记录应如实、客观反映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所有听课应该在每学期的第16周以前进行。提倡青年教师多听课,并且既要听取老教师的授课。

5.听课记录的反馈和归档 听课人员每次都必须填写听课记录本,并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将问题或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记录须在十七周以前交各教研室主任,记录存放各教研室备查。

6.听课考核 听课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类人员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听课任务。要将听课人员是否按要求深入课堂听课纳入考核,并视情况予以表扬或批评。

三、检查与考核

(一)对学校内未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的人员,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处罚。

(二)对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情况每学期检查一次,对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开展得好的和比较好的教研室予以表扬,并作为对教研室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检查与考核,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

万隆一中物理组

2014年3月 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制度

备课制度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教学处将在每周五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说课制度

1、教师说课态度端正、严谨,必须在充分准备,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应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教学构思先经过教学实践。

2、说课内容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行为与效果的描述:

3、说教学目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阐述。

4、说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动机、实施的清晰的说明。特别是对于教学教程中的重难点应做详细说明。

5、说教学措施。教学措施的采用应说明其理由及预期目标。

6、说教学效果。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性的教学阐述,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尽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听评课制度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每学期听课节数。为达到听课目的,各级人员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3、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

4、及时评议反馈。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后必须及时评议。评课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万隆一中物理组

2015年3月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重要的举措。它是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改信息共享,教法学法共享,彼此取长补短,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许多学校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新课改合作精神的成功做法。

集体备课的大体思路为“五步法”:

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学反思

根据我校以往的经验,本学期重点落实个人研究的环节,突出集体讨论的实效性,统一教学思路,提高修改的个性特色,注重教学反思。

一、集体备课流程。

1、个人研究。

集体讨论之前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集体讨论的内容)。要研究教材、教参,了解学生,初步把握每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及与现实结合点,并研究教法、学法、进行个人教学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简案。

2、集体讨论

在个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前,备课组长先对每位教师的简案检查签字,杜绝不进行个人研究,就盲目讨论的现象。讨论时,每个人根据个人简案,阐述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后,统一重点、难点、能力点、德育点与现实结合点,优化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并进行通案撰写的分工。

3、形成通案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分工,形成凝结集体智慧的通案,教师个人将通案输入微机,并打印下发到备课组的每个老师。根据课时需要,通案必须在上课前二天打印下发。

4、个性化修改

教师个人在拿到通案后,根据个人的特长,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修改,努力突出个人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教学。

5、教学反思

结合个人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反思通案设计,反思个性修改,反思课堂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又要对下一次集体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先期的个人研究,„„依次类推,形成循环。

二、要求:

1、参与集体备课讨论时,每位教师必须端正态度,严肃认真,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集思广益,勇于开拓创新。

2、集体备课讨论时,要加强组织纪律,任何人不得请假,不得迟到、早退。届时学校组织人员进行检查。

3、备课组负责人要认真负责,主持好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统计好参加人数(迟到、早退、旷会),及时上交。

三、集体备课时间。

各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的时间是定为需要上研究课、公开课之前一个月中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即物理教研组两周一次周三下午

万隆一中物理组

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 篇2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认为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老师也总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不断地改进,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备课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一般需要:(1)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3)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4)撰写教案,写教案,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需要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1)了解教学内容。(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4)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的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的潜质,启发了教师的思考。从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篇3

阅读时间:2009年11月

引荐人:曾水清

摘记:

于永正《备课断想》

1. 把教学目标贴在备课本上。

2. 首先朗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背下来。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

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要读出标点符号。

3. 要咬文嚼字。

4. 备课:(1)把生字写得规范,掌握它的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2)所

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 篇4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课文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付印。

(二)上课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文本,深挖出文本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文本的作者说了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并把作者的观点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本和作者三者间,形成思维的一致性。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仅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话题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但“问题”和“话题”不同,“问题”出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是有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为了把思维更大范围地引向答案。而“话题”则明显不同,教学中的“话题”,有且仅有部分属于备课时预设,其余则多源自课堂的生成,属于那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再者,“话题”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它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说,“话题”并不需要一个精彩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话题”的内容,可能一段时间后才有个明确的答案,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产生确定的答案。

再次,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传统教学中,文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做了例文。教师和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文本的思想,必须从文本中获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识。而新课程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文本不在只被当作拥有唯一解读方式的“范文”,师生都拥有了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权利。同时,文本还可以仅仅被作为一种“引文”,作为借以引出教师教学目标的桥梁。这种文本本身身份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多样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面对了一篇新的课文时,他就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本的内在思想核心是什么;文本中是否包含着作者本人尚且未能发掘出的更深层的人文思想;文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文本是用来做“例读”用还是做“引读”用;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思想。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听课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http://

听课、评课制度 篇5

1、教师要互相听课,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听课要做好记录。要求各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听课后要写好评课意见,认真开展评课并做好记录。

3、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经验,做研究型的老师。

学校听课、评课制度 篇6

1、听课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听课过程要有记录,听课后要提出意见建议,集体听课要认真组织评议。

2、班主任尽可能听本班的课,科任老师以本学科、年级为主,并兼听其它学科年级的课。

3、每次听其它老师的课,应提前进入教室,迟到后不要进入教室。

4、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

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构建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立领 导干部听课制度是其中重要环节。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听课制度,对于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领导听课时数按教育局规定,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领导听课实行谈话交流制,要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学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教师的教案,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优缺点,做到听课信息的及时反馈。

3、学校领导听课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情况、教案、知识讲解等方面作评语。并根据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了解,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篇7

一、听课制度

(一)听课节数:

按照沂南县教育体育局要求执行: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每学期不少于60节;教研员每学期不少于60节;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0节。

(二)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及教研员可随时到班听“随堂课”。(不提倡中途进教室);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任何人不得拒绝。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常规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研修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三)听课要求:

1、听课人原则上按学校的安排自行调好课,如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导处协调,不能因听课而耽误本班课堂教学。

2、明确听课目的。教师间听课重在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取人之长以攻已“玉”。

3、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听课外,教师之间还应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不定时间随堂听课。

4、教师听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听课时,听课教师应在预备铃声后即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手机,不中途离场(特殊原因除外),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5、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既要看教师对理念的运用,课标的把握,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基本功的展示,教师的课堂评价,又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情绪等,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要做好详细记录。

6、听课后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听课教师要善于反思、比较、总结,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评课制度

1、听课教师要按照学校安排,准时参加评议活动,不得无故缺勤,教研组长要做好签到和记录工作。

2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进行实事求是地评议。反对一团和气式和含沙射影式的评课作风。

3、评课前,教研组长可组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把握与处理,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对非智力因素的关注度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较全面的评价,形式不拘一格,要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

4、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提倡“3+2+1”方式,即每位与会者均说3个优点,2个缺点,1个建议。

5、评完课后,分管教学领导、教研员应对执教者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授课人要在评议基础上及时进行反思,写好反思记录;

6、与会人员要认真听取、思考和择要记录其他人的评议。

三、管理考评

1、教研员对本科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进行考勤,及时主持集体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教导处、教研组在每学期中进行抽查,学期末收交教导处存档,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小学教师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篇8

织金县三甲街道普翁小学 教务处

为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特制定城西小学教师上课、听课、评课制度如下:

一、上课

1、所有任课教师须按课程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找人代课,若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须提前向教导处申请调课或代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2、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课程计划,不得有挪用、占用其它课程的现象。

3、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不允许有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4、教师上课应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口侯课,并按时间下课,不得拖堂。

5、上课期间不得接打手机、不会客、不坐堂。

6、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好“一人两节课”,授课教师必须认真准备。

二、听课

1、教师按学校计划进行听课。村校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中心校教师、村校校长、主任听课15节以上,中心校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20节以上。

2、领导要经常进课堂听推门课,学习教师的优点,体验教师的甘苦,掌握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动态,检查纠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听课教师听课前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听课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填好《城西小学课堂教学评估表》。

4、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一次,每次外出听课学习回来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必须做到“三个一”:一要传达学习活动精神;二要开一节汇报课;三要写一篇心得体会。

三、评课

1、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课交流。

2、评课时,授课教师要进行说课。

3、评课教师要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认真撰写评课记录,上交教研组。

思政教学团队听课评课制度 篇9

一、教师听课 ㈠ 听课节数:

系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覆盖全体授课教师。系部督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覆盖全体授课教师。团队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覆盖全体授课教师。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节。㈡ 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系部领导、系部督导、团队主任、任课教师独立随机听课。

2、集体听课。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等,根据安排,系部领导、系部督导、团队主任、任课教师集体听课。

㈢ 听课要求:

1、听课前,到教学秘书处领取《听课记录表》,做好听课工作登记。

2、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听课后,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于听课当天将填写好的《听课记录表》送至教学秘书处。

二、教师评课

(一)评课时间

每次教研活动中,应安排相应时间,就两周内的听课情况进行反馈,并组织评课活动。

(二)评课流程

1、教学秘书,就两周内听课情况进行反馈。

2、团队主任,组织开展评课活动。

揭阳市中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篇10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为有利于了解我市各学校、教师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落实新课程理念等现状,有利于了解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有利于我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有效的开展,有利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长,有利于提高我市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局在继承我市原有中小学听课评课制度的基础上,制订本制度。

一、听课评课要求

听课评课是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因此,听课评课应该有制度、有规范、有计划,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一)教研室、学校、学科组的听课活动要制度化 各部门应将听课的计划、目的、要求等传达到学校、传达到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将其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自觉听课和接受听课,要把听评课作为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各类人员每学期听课节数: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30节以上;

2、教务处和教研室主任、副主任24节;

3、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员、教研组长、副组长20节以上;

4、一般教师16节以上。

(二)要了解课标、教材、学校、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 听评课者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课标实验教材,要依据课标,把握好教学目标、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另外,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传统、教学风格,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认知基础也会不相同,听评课者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解,增加听课的针对性,使评课活动做到客观、公正。

(三)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科的改革动态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评课者应该不断关注和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从中获取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以利于在听课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听评课的品位。

(四)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听评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要讲究方法和技能。做听课记录要注意:

1、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

2、要注意对自己的听课记录进行分析、归纳,自觉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五)要积极参与评课,反馈要实事求是

要积极参与评课活动,认真记录评价意见,主动开展自我反思和改进。听评课应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百家争鸣、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要做到对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力争让所有参与听评课者都有所悟、有所获。

二、听课形式

听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主要有:

(一)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一般来说,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督导评估中的听课、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听课、中考和高考备考复习调研听课、学校领导听新教师的课、新课程实施的调研性听课都属于检查型听课的范围。对检查型的课,听课者要注意做到:

1、要明确检查的目的;

2、要在常态下进行;

3、要熟悉听课的要求;

4、要尽量减少被听课者的戒备心理;

5、要准备好与听课对象交换意见;

6、要进行总结反馈。

(二)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中进行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听课等属于调研型听课。对调研型的课,听课者要注意做到:

1、要做好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2、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要主动和虚心的听取教师的建议和要求;

4、要写出调研报告。

(三)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对观摩型的课,听课者要注意做到:

1、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和看;

2、要认真仔细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有特色的、有创新的环节;

3、要与自己的课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特别是新教师要经常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以便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掌握教学基本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评优活动,是对课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做定性或量化评价的听课活 动。如评优课、考核课以及评优秀学科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评比型听课要求听课者注意做到:

1、要了解和掌握评比的目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2、对课的内容要熟悉;

3、要做详细的比较性记录;

4、要客观、公正的听每一节课;

5、要对听课人员进行选择。

三、评课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评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科学性原则

评课要准确、科学。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制定的课程计划为依据,贯彻课程标准精神,严格执行《揭阳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要求》的有关规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科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评课要全面、客观、公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发展。评课要树立整体意识,要有辩证观点,坚持在评价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提出缺点错误。

(四)实事求是原则 听课是执教者与其他听课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现实意义。当然实话实说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讲究谈话的艺术。

(五)发展性原则

评课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师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掘教师的潜能,引导教师自我完善。要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有效性原则

评课要有效率意识,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反对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反对采用大量简单机械重复的提问、练习、考试的做法,反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差异性原则

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形式不同,评价侧重点不同,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骨干教师要提高要求,可抓住个性特点,挖掘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对新教师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激发他们虚心学习,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全面达到教学基本功要求。

四、评课内容和标准

评课要按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的原则,鼓励教师的改革与创新,既要从总体上对教学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侧重某一方面,但必须符合以下评课内容和标准。

(一)教学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要切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2、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3、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目标的落实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三)教学内容

1、内容充实,容量、广度、深度和密度控制适当,上课思路清晰,序列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衔接自然,结构严谨。

2、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内容处理得当,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及规律的揭示。

3、能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并水乳交融地结合在教学环节中。

4、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与学的过程

1、教学活动

①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定教”,以问题为中心,既重结果又重过程。③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④体现教学的民主,注重师生对话、交流与沟通,体现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⑤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活动

①学生倾听、观察、训练、合作交流、探究有实效。②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且能用自己的方法、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解决问题。

③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思考中交流,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五)教学效果

1、知识目标落实到位,能力培养有实效,三维目标有效整合。

2、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好,参与学习的程度高,且有成功体验。

3、课堂上学生答问、练习、测查的质量高。

4、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六)教师素养

1、教学的责任心强,勇于改革和创新,有奉献精神;

2、仪表、举止端庄大方,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3、普通话准确、流利,语言表达准确、清楚、有艺术性,板书规范、字体工整;

4、教学组织调控能力强,教学理念新,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熟练;

5、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个性、风格、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反思意识强。

五、其他

(一)本制度所规定的听课(含评课)的节数,是各类教育教学人员应尽的义务。

(二)要把校长、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的节数、态度,列入年终考核“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教研室、各学校要狠抓落实,在每学期、学年工作总结时,必须对听评课情况进行检查。市和各县(市、区)教育(教卫、文教)局要把各校执行落实听评课制度的情况,当作校长任期目标内容及业绩的一项内容,并定期进行检查。

(四)各普通(成人)中专学校、职业中学应根据本制度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出本校听评课制度。

(五)本制度从2012年12月1日起执行。

兴大中学教师备课及集体备课制度 篇11

兴大中学教师备课及集体备课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此备课制度。

一、备课的意义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说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方式

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有2人以上组成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

于一次。备课组内的每一个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案。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

1、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

3、要求在新的学期开始,各备课组长把备课分好工,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提前一至两天把教案打印好发给组员,由各组员先行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集体教研时,由主备人先说课,其他人评论研说,并记录在教案上。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使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一下要求:

备课要有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题,是加

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来自备课质量,不论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任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要认真备课。

二、坚持同年级同科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钻研教材,确定学期各单元训练的重、难点,发挥个人特点。

2.分析本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具体落实到班情、学情上。

3.确定本年级教学研究主题。

4.统一教学进度。

5.安排本年级本科组教学示范活动。

三、教师个人备课分为以下三种:

1.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

年级、本学期的各单元,各课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划分课时,在备课本的第一页上应写上学期授课计划。授课计划一般包括:

对上期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对本学期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进度,需写明章节课题,所需课时的起止时间等。

学生的实际活动,如参观、实验、实际操作等。

每学期开学前,要事先备好一周的课。

2.单元备课,是在每个单元教学进行之前的备课,拟出一个单元的授课计划,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在各科中的单元备课计划,一般写在每一单元教案之前。

单元授课计划一般包括:

领会本单元编排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确定主次。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通盘考虑在本单元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能力和发展哪些智力。

安排授课时数

3.课时备课,是指教师自己备每一课时的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方法,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四、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定点、定时、定中心发言人,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不能参加者应事先请假。凡无故不参加者扣除当月全勤奖20元。

单元备课要求

一、备课要求:

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

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

1、内容(教材第几页~第几页),可分项列出:可列课文标题,可列小标题,可列各节条目

2、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分项列出)

能力目标:××××××(分项列出)

情感目标:××××××(分项列出)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项列出)

难点:(分项列出)

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5、学情分析

6、注意事项

7、教学方法建议

8、课时安排(具体到每一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含机动课时)(分课时列出)

第1课时:××××××

第2课时:××××××

……

课时备课要求

(练习课、试卷评析课也要写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分项列出

二、教学目标

要按三维目标设置教学目标,着重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进行设置。格式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项列出)

难点:(分项列出)

(注:练习课可以不写)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

如果没有,可以不写。写了就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五、教学过程。(以新授课为例)

1、导入

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

2、探究新知

一定要体现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大胆创新等新课标精神,对学情预设应有所体现。

该部分可以分项列出具体步骤。

3、课堂演练

a、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梯度性。

b、备课时应注意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法要有所体现,不要只是教学环节的罗列。

c、如果习题有多种解法的要罗列出来;

d、对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应在备课中有所预设。

4、课堂小结

5、课堂作业

a、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补充题。

b、作业的布置应体现因材施教,分层设计;

c、补充题要抄在备课本上

6、板书设计(新授课)

7、教学后记

a、主要写本节课教法的成败、学法的成败,写出自己教完本节课的感想。

b、五十周岁以下的老师每个练习授课结束写一次。

备课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

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准备好教学用具。

4、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周查制”(检查办法见“业务检查细则”),并将分数记入个人考核档案。

上一篇:小学感恩教育校长讲话下一篇:工程节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