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2024-07-09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精选11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1

第二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

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文第2自然段,草原除了美丽,还有什么特点呢?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请同学们自读文3、4、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结合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横线标出,交流。(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字,“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民热情好客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2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篇3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 渲染(xuàn) 迂回(yū) 蒙古包(měng)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 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 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总结学习方法:①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③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发挥想象。

(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4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九个生字,理解字意,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等词语。

(2)揣摩文中优美语句,体会文中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熟练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主感受课文中描述的草原风光及风土人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赞美,感悟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及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两个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暑假期间有没有去什么地方旅游呢?(学生答,师生互动)

那有没有哪位这次去了草原或者以前去过草原的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你们都去了哪里的草原,都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学生答,师生互动)

看来同学们的草原经历还都挺有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再去那片美丽的大草原走一走。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们也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板书:草原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出示作者简介课件:

老舍(18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骑马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课后揭示或作为问题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总结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优美的词语或者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字词学习效果。

采用问答引导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字词大意,教师最后出示课件归纳字词正解。

字:毯、陈、裳、虹、蹄、腐、羞、涩、微。(字形、字音、注意点)

词:明朗: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一碧千里:一片碧绿,十分广阔。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如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奇丽:奇特而美丽。

无限:没有穷尽,没有限量。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话斜阳:在夕阳下告别。

其他优美词语或特别词语可由学生补充,教师帮助解释。(例如:奶豆腐、陈巴尔虎旗、摔跤、手抓羊肉等。)

3、教师提问:作者文中都写了些什么?

预测:草原的美丽风光、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设宴款待的情景等。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细读课文,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作者是按什么为线索来写作的。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课文内容,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作者按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的:首先描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接着展示了远迎客人、激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隆重场面,最后用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描述了草原风光美、蒙汉一家亲的场面。

(预设板书:草原美景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依依惜别)

四、精读品析,草原美景

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看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美景的,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草原很美的呢?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自主品读,找出优美词句。

3、小组内交流总结,教师按课文顺序适时引导学生回答。

出示优美例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析:一个“可爱”就足以间接表达了作者见到草原时的心情,给人一种身心舒畅愉悦的感觉,“清新”“明朗”的草原是作者看到草原时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作者感到满心的愉快,以至于想高歌一曲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

作者这里由景生情,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时的惊喜和愉悦,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写法。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分析:“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辽阔。这句话形容草原一片碧绿,十分辽阔。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是却并不因为空旷而显得苍茫冷清。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图片课件展示这种渲染效果,帮助学生理解)

分析:“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分析:这种境界是指草原一碧千里,犹如一幅写意的中国画一样的境界。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让作者感到非常惊叹;而草原的辽阔,小丘额柔美和羊群的点缀犹如一幅中国画令人感到非常舒服。“愿久立四望”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让人恨不得一直看下去;“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想吟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赞叹与喜悦。作者用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句式:既。。。又。。。(并列关系)会用该句式造句。

4、教师总结:本自然段作者由景生情,又寓情于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初见草原的惊喜和对草原风光的赞叹之情,字里行间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由衷的赞美。

板书:草原美景 ——风光美

5、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不美,老舍先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述了草原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把这一幅如画的美景记到心里吧。

五、深读感悟,人情之美

师:既然来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自然要去看看独居特色的蒙古包,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中吧。

请同学们自读二到五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你的感受。

1、走进草原,热情迎接

出示优美例句: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问:“洒脱”是什么意思?(潇洒、自由)

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分析:在广袤的草原上,可以自由的开车,不用顾忌有任何阻碍,而且一路翠色尽收眼底,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都变得宽广和洒脱了,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问:这句话给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热情好客)

你都是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

分析:“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

表现了蒙古人民的迎接远客的急切表现,他们都是盛装打扮,挥动马鞭疾驰的像我们本来,体现了他们对于远客的重视和热情。

该句为比喻句,作者把这种景象比作彩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景象,更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比作了彩虹一般绚烂,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3)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调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你在朗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试着朗读这句话。

分析: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令人动容,让人感动,读起来也是充满了激动之情。

板书:热情迎接

2、蒙古包外,亲切相见

师:作者一行跟随这骏马一路到达了蒙古包,那么主人与客人们在蒙古包外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蒙古包外的情形,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朗读分析。

出示例句:

(1)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分析:主人和客人相见的激动之情。

(2)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分析:语言不通却并不妨碍大家相见时表达彼此的激动兴奋之情。

师:该段描写了主人和客人们在蒙古包外亲切相见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双方都非常激动的心情。

板书:亲切相见

3、蒙古包内,盛情款待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着客人们一起和主人去蒙古包里面看看吧。看看主人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分析:“倒上了”“摆上了”“不大一会儿”说明主人早有准备,用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干部和老人向客人敬酒,为客人唱民歌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重视。而客人们回敬酒,跟着唱歌,这种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主人的盛情款待和客人的宾至如归的场景也正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相亲相爱的深厚情谊。

板书:盛情款待

4、面对离去,依依惜别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最后一段,看看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你又是怎样感受到的?

学生朗读,学生小组内总结,分析情感。教师引导总结。

分析:饭后小伙子们和姑娘们纷纷表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客人们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慢慢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体现了蒙汉两族依依不舍的美好情感。

板书:依依惜别

出示例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引导分析:在这美好的草原美景和蒙族同胞的热情款待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在这种深情厚谊和欢声笑语中怎么忍心离别呢。面对着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在夕阳下两族人民互相诉说着依依惜别之情。

该句问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直接抒情,从主人热情迎客款待到联欢话别处处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两族人民团结友爱难舍难分。充分表明了作者感受到的草原人民的人情之美。

板书:人情美

六、课堂总结,体会情感

师:同学们一起来回味整篇课文,作者都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手法来抒发感情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该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丽风光,让人感到非常愉悦和洒脱,后来到蒙古同胞的热情相迎、盛情款待和联欢话别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到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抒发了作者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各个民族的大团结的美好祝愿。

文中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板书设计:草原美景 ——风光美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人情美

依依惜别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情感,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2、根据自己去草原的经历,或者从文中所感受到的,写一篇关于草原的小诗或者散文等,来描述下你眼里的草原风光。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5

=

设计理念:

1.在教学辅助手段上,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展示美丽的草原风光、介绍草原情况等,让学生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蒙古族的地理位置、大致风光和民俗民风,使学生产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2.以读为主,读思结合,读中悟情。本文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草原的深深情谊。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并在朗读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草原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是纯朴简练,生动感人。这样优美的语句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成诵。

=

教材赏析: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在教导这些名著佳篇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语言文学美和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草原》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他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美,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到美,课文中有一段话时这样写的:

“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这一段的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想象,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感悟到草原的人美。

=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感悟等手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

教学重点:

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找一些有关内蒙古的地理位置、风光人情的图片或书面资料,还可以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自然的诗词、文章。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2.我们来一起回味一下草原的美景吧!(出示PPT,边看课件边一起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喜迎远客图》

1.教师导入:草原不仅风景美,而且那里的人也很热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草原的主人是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吧!(出示PPT)

2.对照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原主人迎接远客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PPT)

句①:“忽然,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的理解要抓住比喻句: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领会“飞”字的妙用: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交流感受后指导朗读:读出主人急切、热情的心情。

句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草原主人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5.小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①看画面直观感受;②对照课文,读、划出相关的句子;③边读边体会,写上自己的感受;④交流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

2.提出自学的要求:(回顾刚才的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可以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3.我们先来看画面吧。(出示PPT)

4.自主学习。

5.交流自己的感受。(随机出示句子)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

1.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归纳板书:自然美 人情美 草原)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人情美,从中可看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民族团结。)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辽阔美丽的草原所赋予的,这也就是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心声?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五、学以致用(二选一)

1.做一名导游介绍草原的美景。

2.为草原设计一句宣传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

教学反思: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神似而且形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1.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本课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所以在学习“迎接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两部分课文时,着重让学生多读课文,找到有关的重点语句,自己读自己体会,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而老师在一旁只起到点拨的作用。学生因为有了自己的感悟,所以对语言的理解加深了,更加体会出了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性。

课后,学生们将本节课所学到的好词佳句按以往贯例都积累到了语言积累本上。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都能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相信学生将终身受益。

2.抓住重点词,读出意境美。

课文的第2-5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从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留恋往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

(1)对于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如果能课内外延伸,增加一些表达蒙汉两族人民情谊的文字和画面,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6

一年级语文上册《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范丽平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 3.读懂课文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东方明珠》和《看菊花》吗?上海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和公园里的菊花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请大家一起来说说她们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千姿百态晶亮洁白的冰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读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图文对照读。 2.检查自学。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字词。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 学生认读课后生字和文中划出的词语。 ①过生字关。 惊 奇 它 柔 嫩 丹 这 冬 送 见 他 丰 从 说 时 ②过词语关。 清晨 冰花 玻璃窗 惊奇 漂亮 洁白 宽大 树叶 柔嫩 丰满 牡丹 晶亮 冬爷爷 时候 一朵朵 一束束 睡觉 ③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④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看图引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冰花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一朵朵)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 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①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②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③指名读,评价。 ④再指名读。 ⑤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⑥齐读。 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生答:美) ①老师感觉,刚才大家齐读的时候,似乎少了一点儿“美”的感觉。你能试一试吗?请大家边听他读边去想象小草、树叶、牡丹的样子。 ② 嗯,比刚才读得有进步。谁能读得比他更美? ③ 你读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小草还不够柔嫩,树叶还不够宽大,牡丹还不够丰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美一点儿吗? ④我们现在来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 评价:男生棒;女生美。 ⑤ 听你们读,老师也想试一试,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的眼前都展现出冰花的美丽。 ⑥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 ⑦ 我相信你们集体的力量会更大,大家一起读,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美。齐读(真棒,一起鼓掌,向自己祝贺)。 这么美的冰花,昨天晚上还没有,今天早上却开在了玻璃窗上,小童是什么心情呀,他怎么对妈妈说的呢? 当他又惊又喜地突然看到了冰花,他忍不住在心里赞美冰花(引读)――啊!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3)出示: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4) ①指名读。 ②比较: 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 a.自由读,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b.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的意思。 c.“一束束”和“一束”一样吗?为什么? ③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④尝试背诵。 : 3.学习第三自然段。 ; 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晶莹透亮、洁白无瑕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了?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其实呀,老师告诉大家: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④小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许多的奥秘。 四、朗读全文,入境悟情。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我想冰花已经开在同学们心里了。现在我们来齐读课文,让漂亮的冰花永远留在你的心田。 五、过填空关。 (1)清晨,小童看见 结了一朵朵 的冰花。 (2)啊,冰花真 !它像 的树叶,像 的小草,像 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 , 。 (3)冰花是 在小童 的时候送的。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10.冰花 晶亮洁白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7

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员、青”等10个生字,认识“委、补、室、宁、愣、切、集、掌”8个字。

2.理解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理解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文,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教学难点

理解王宁为什么自己做选自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二次备

第一时

一、导入新。、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文《我选我》。(板书题)齐读题。提问:读了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

二、初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3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齐读生字词。

6、学生练读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7.分段展示,读后点评。

三、写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接读文。

二.细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①句话: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

问:“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一读”

出示第②句话: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一想王宁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3.王宁要选自己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我们来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三自然段

.自由读。

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表演“愣住了”。

(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4.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林老师说:“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

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

.练习用“亲切”说话。

6.理解王宁的话。

①一边读一边用“——-”画出王宁说的话。

②读一读,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齐读,你认为王宁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你能做到吗?

④读出有信心、坚定的语气。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

从“一片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

三.再读文

分角色朗读文

四、拓展延伸

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讨论。(后可安排一次真的班队选举)

我选我

热爱劳动

王宁

大方自信

关心集体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8

第一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文,想想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9

设计

第二时

教学目标:

扣住语言文字诵读、感悟、体会,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通过上节的学习,你知道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修筑京张铁路的吗?

师生交流。

(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要挟、嘲笑声中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这节,我们将深入文,透过修筑京张铁路中的点点滴滴来感受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板书:杰出

爱国)

二、品词析句,感悟人物。

詹天佑杰出的才能、爱国的热情,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事中了,谁来说说这三事?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学习第四自然段

.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出示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第4自然段,看看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找出有关句子用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读学习。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詹天佑说的话,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从詹天佑说的话中你体会出什么?(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高度负责)

指导朗读。那就请你读出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正是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奠定了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来感受一下。

(2)他是这么说的,又是如何做的呢?

从他的做法中你读懂了什么?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请你读好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怕环境恶劣,更不怕危险)请你读好这句话。

不管条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詹天佑克服困难、风餐露宿)请你读好这句话。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詹天佑不辞劳苦、夜以继日)请你读好这句话。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詹天佑身为工程师并没有高高在上,却不耻下问,多么谦虚啊)请你读好这句话。

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夜以继日、不耻下问,凭着这样的精神怎么会修不好京张铁路呢?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来感受一下。学生齐读

(3)了不起的詹天佑,他这样说这样做源于他的一个信念,出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引读:这是„„失掉信心。从他的想法中,你明白了什么?(修筑好铁路的坚定决心,爱国之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会带来什么后果啊?会遭到讥笑,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更会使全国人民都抬不起头来。

师叙述: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遇到困难永不言弃。所以,不管条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又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此时,他还是在想„„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正是詹天佑坚定的决心,爱国的热情,使他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勘测线路。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请你读读文、6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如何克服困难开凿隧道的?在纸上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再看看詹天佑又是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想想火车是如何开上陡坡的。(出示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指名上黑板画画开凿隧道示意图。(老师已经将居庸关、八达岭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我想请两位詹天佑上黑板来画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4.点评:画对了吗?詹天佑,我想问问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开凿隧道啊?(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有采用这种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画对了吗?你这是什么开凿法呀?怎么和他的不一样?请这位詹天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竖井开凿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为什么这样设计啊?(因为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一半的工期)师:缩短工期就意味着可以提前竣工,用行动来给你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当詹天佑和施工人员来到青龙桥附近,施工又到了一个大难题?指名说困难。(由于坡度大,火车无法开上去。)教师板书青龙桥附近地形。

6.师叙述:詹天佑心想:设计隧道?不行,不符合设计隧道的条。要不把这个陡坡铲平点?也不行,用时太长,工作量太大了。如果这坡度变缓就好了,他就这样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谁来说。

教师画示意图,边问:为什么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为什么采用两个火车头?

(采用“人”字形线路设计,减缓坡度,采用两个火车头,增加动力。)

7.指名上黑板演示。(现在,我请一位列车驾驶员来把火车开过这座山。)

恭喜你,开过这个陡坡啦,更恭喜詹天佑,他的设计成功了。

8.无论是竖井开凿发,还是“人”字形线路设计,都可谓是巧夺天工啊,从这些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难怪人们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整体概括,升华主题。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不满四年就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事给了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这个四年里,你可知道詹天佑经历了多少磨难?这是老师收集整理的一段资料。(出示)默读。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面对困难,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总是想:(师引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假如你来到青龙桥车站,站在詹天佑铜像前,你会如何赞叹?

你真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修筑的京张铁路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你真是杰出的工程师,多少创新设计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你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

三、外作业

.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读一读,深入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

2.制作一份关于詹天佑的小报。(电子小报、手抄报均可)。

附板书

勘测线路

詹天佑

开凿隧道

杰出

爱国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一课时教案分析 篇10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

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学习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与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各种景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以连环形式出现春、夏、秋、冬四幅图画,最后定格。)

师:这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说一说!(学生发言,师适时点评)

师:那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我们一年的四季。(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各的景色,都很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四季的美景吧!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边看课文边听老师朗读,小耳朵认真听!(师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请你们在朋友的帮助下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瞧!我们的生字宝宝来了!(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其实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请大家赶快把它们找出来,多叫它们几声,好吗?(学生边找出生字边读,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打过招呼了,你们认识了吗?(生:认识了!)你认识谁?怎么认识的?

生:我认识&&,以前学过的!(你真聪明!)

生:我认识&&,我昨天预习过的!(你真爱学习!)

师:还有些生字宝宝也想和大家认识呢!赶快借助拼音再读一读!(生再读生字)

师:和生字宝宝们都熟悉了吗?同桌互相教一教,看谁读的准?(同桌互相教学生字)

师:谁有信心把这些生字宝宝都读准了?

生:我有!

师:那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一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三)游戏检查生字认读

师:真是一个不错的小老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我们的生字宝宝熟悉了,那么我们的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你来开!向后开!(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师:真不错!请你们再和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好吗?再大声叫叫他们!快!(生自己再读生字,师贴生字花)

师:同学们,快看哪!老师这有许多美丽的生字花呢!你们想摘吗!(生:想)那可要读准上面的生字宝宝哟!谁来摘!

生:我来摘!

(请11名学生上台摘下生字花,并读出上面的生字)

过渡: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那么,它们现在要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在生字宝宝和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同桌互相读)

(二)分段学习各个季节

(1)师:你喜欢哪个季节?(指名回答)

生:我喜欢春天!

师:还有哪些同学喜欢春天?(多名学生举手)为什么喜欢?(指名回答)生:因为春天有许多美丽的花!/因为春天有小鸟!/因为春天有小草!

师:都说的非常棒!那你们看看,春天的小草芽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春天景色图)

生:绿绿的/嫩嫩的/尖尖的师:尖尖的小草芽会对可爱的小鸟说什么呢?

生:我是春天!

师:它为什么说自己是春天呢?

生:因为春天才有绿绿的小草/因为小草春天才会发芽 师:你们说的真好!小草多高兴、多自豪呀!自己读一读课文,把小草芽高兴、自豪的样子读出来!(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插图的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

(请几名学生朗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我和~~比一比,你们听听有什么不同?(师范读,生比较)

师: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很有感情!/我发现尖尖老师读的很轻

师:你们能够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吗?(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师:听了同学的朗读,我真想变成一株可爱的小草芽!你们想吗?(生:想)愿意变成小草芽的同学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师生一起表演读)

师:这株小草最高兴、最得意了!(指着一名同学说)老师请你到前面来表演表演好吗?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我愿意!

师:请你来!你们俩合作表演表演!

(两名学生带上头饰表演读)

师:你们俩合作的真好!老师奖给你们五角星!

(2)师:你还喜欢哪个季节?(指名回答)

生:我喜欢冬天!

师:喜欢冬天的同学请举手?冬天这么冷,你们怎么会喜欢呢?

生:冬天可以堆雪人!

师:那么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生:白白的!/鼻子是红红的!/肚子大大的!

师:大家快瞧!可爱的雪人正在笑眯眯的望着我们呢!(课件出示雪人的图画)那么挺着大肚子的雪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是冬天!

师:哦!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的说我就是冬天!(课件出示课文和图画,师范读,边读边做动作,一挺要重读)

师: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指名学生表演读)

师:真是一个顽皮的小雪人!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个顽皮的小雪人吗?

生:想!师:愿意成为小雪人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都是小雪人!(师生齐表演读)

师:这位同学最像小雪人了,你来表演表演!(一生上台带上头饰表演)

师:表演的真棒!奖给你一颗五角星!

(3)师:秋天的景色也很美呢!瞧!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谷穗!

师:谷穗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弯弯的!

师:为什么是弯弯的呢?

生:谷穗长满了谷子,风一吹,谷穗就被吹弯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所以呀,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课件出示课文和图画)

师:鞠着躬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模仿弯弯的谷穗鞠个躬?(一学生带上头饰表演)

师:真像一个弯弯的谷穗在向丰收的秋天致意呢!

师:同学们,请让我们一起向丰收的秋天致意吧!请起立!(全体同学表演读)(3)师:谁喜欢夏天呢?

生:我喜欢!

师:喜欢夏天的同学你们快看看,夏天来了,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青蛙/荷叶。

师: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荷叶图)

生:绿绿的!师:什么形状呢?

生:圆圆的!

师:圆圆的小荷叶会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生:我是夏天!

师:哦!原来小荷叶和小草芽一样的自豪,一样的高兴啊!(出示课文和图画)师:谁来读一读!

生:我来读一读!(一学生朗读)

师:真是一个自豪的小荷叶啊!你真棒!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成为一个自豪的小荷叶吗?想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都是小荷叶!(师生齐读)

师: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真的美极了,我们再来欣赏欣赏,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朗读一遍。(全体齐读课文)

五、扩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好,老师呀,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快看!(课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图)这些图画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我们也给它们编上有趣的儿歌,好吗?先给这幅《蝴蝶和花儿》编一编!(课件出示相关图画)

(1)分布指导:

①花儿怎么样?(学生发挥想象回答)

可以说:花儿红红,花儿美美,花儿艳艳&&(师引导学生回答)

②它会对蝴蝶说些什么呢?

可以说:我是春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六年级《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篇11

六年级《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景物聚焦”。本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单元教学主题以及教材特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没见过草原的山里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学会运用,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最后,由读延伸到写,以读促写。让学生从读懂、欣赏草原美景到领悟写好美景的方法,再到会写一处美景,形成读写的完美结合。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直入主题,导入新课

因为六年级孩子,对于生字词已经能自主学习了,因此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扎实预习,完成初读。我只在本环节作一简单的检查和强调。

《新课标》指出,写字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我又重点指导了学生书写最易写错的“襟”。并编写了这个字的书写要诀:一点写端正,两木紧靠拢,左捺变成点,右捺写舒展,下横拉长托上边。这样孩子记忆深刻,就能把字写好。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从“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后的感受?”这个问题切入,很快就能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主要写出了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以两个问题为依托,展开教学。一是看看作者写了那些景物。学生就能很快地从大量句子中检索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敏感性和阅读效率。二是让学生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重点抓住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及比喻句来解读文本,领略草原的美,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熟读积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草原的自然风光,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积累语言,记忆更加深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落实教学目标。

(五)读写结合

学生有了上一环节的深度解读,接下来顺势让学生总结写好一处景物的写法即按顺序写,写出特点,写出感受,用上修辞手法。这样学生既得意又得法。孩子们有了方法,再放手让孩子们去写,就不难了。在此环节,我特意出示了孩子们熟悉的丹江公园照片,加上一组相关词语,让他们看着图片去边想象边写,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写作兴趣,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六)总结全文。本环节与其说是总结不如说是两节课之间的过渡,我在小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后提出让学生看看“这么么美的地方生养的人又是如何呢?”引起学生学习下一节课的好奇心。

(七)作业:根据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2.完善小练笔。3.完成配套练习册本课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重在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草原

天空 上

景美

小丘

草地 下

羊群

人美

六、教后反思:

《草原》这节课精美的课件让我费了好多周折,几经修改删减,最终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过程中我也尽全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孩子,所以大家对本节课的评价都很好,但是我却深深地明白本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因为我的积淀还不够深厚,稍有外界干扰心里就有点紧张,慌乱,当外班的学生在门外吵闹的时候,我以为下课了,就比较慌张、急躁,或多或少影响了教学效果。加之,课前我给学生们说了本节课的重要性,给他们施加了压力,导致孩子们都比较拘谨,放不开,连平时积极、踊跃的孩子也不敢开口说话了,课堂气氛还没有平时好。

上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下一篇:有线电视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