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2024-09-12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通用7篇)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篇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列表格)

1、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应是 A、袁隆平B、邓稼先 C、侯德邦 D、钱学森

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光辉灿烂的上古文明,诞生在北非大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 B、佛教

C、阿拉伯数字 D、早期基督教

4、我国传统的医学称为中医学。下列医学名家都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①华佗 ②李时珍 ③扁鹊 ④张仲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它就是 A、《荷马史诗》 B、《伊索寓言》 C、《古兰经》 D、《天方夜谭》

6、相对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A、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C、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7、今年,我们将隆重举行国庆60周年大典。下列事件均发生于60年前的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 ①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②北平和平解放

③举行开国大典 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8、都江堰市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就位于这里。都江堰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西汉时期 D、战国时期

9、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事件,最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联合国的成立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成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0、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11、“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2、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

13、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14、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主题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下哪个事例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A、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动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15、在“你最崇拜的美国总统”的民间调查中,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三人得票最多,其中林肯的主要事迹是

A、推行新政并领导了反法西斯战争

B、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C、解放黑人奴隶并维护了国家统一 D、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余年的隔绝状态

二、非选择题(35分)

16、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7、阅读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在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

材料二 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1)材料一中,奥巴马所说“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指的是什么事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所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句话?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3)指出材料二中“暴政”的含义以及“民主重获新生”后逐渐形成的时代的主题。

(4)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的当选与林肯有关吗?为什么?

18、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19、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是三位20世纪以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俄国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为克服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该对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为了彻底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20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篇2

第一,必修部分不再设置三科综合的大题,而是每科分别设置两道试题,历史部分第28题20分,第29题16分,每道大题分别设置三个小问题;

第二,选做题结构简单,设问简洁,在2011年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试题探索创新的基础上,第37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采用了历史短文的考查方式,可以说是稳中求实、稳中有新。

总体特点

1.突出主干基础知识,秉持精炼严谨的原则。

选择题考查了百家争鸣、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印刷术与教育,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对美国文化的影响、运用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分析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等知识点;非选择题第28题考查了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及其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第29题考查了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述考点均是课标和考纲规定的主干内容和基础知识。选择题也是如此。

材料选择做到了精炼、严谨。如选择题第9、10、11、15、16题的材料均选自经典史学著作,材料表述严谨,信息指向明确。考虑到试卷结构的变化和阅读量的增加不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非选择题的材料做了精心、细致的选择和加工。

2.试题强调学科思维能力,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色。

山东是新课改的排头兵,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山东试题一直重视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山东的高考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导向性。

如第1题法家思想题,题干包含着战国、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等信息,符合法家倡导改革、重农抑商和推行愚民政策的主张,着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既要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又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再如,第28题,试题给考生的是全新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做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究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第(1)小题要求考生回答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第(3)小题探讨严复“自强”主张在当时中国未能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在教材中都没有明确的表述,需要考生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对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的中国近代历史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作答。又如,第29题(1)、(2),考查了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3)则要求考生以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理论为视角认识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考查了考生从不同的视角,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由分到合,由史实到理论,由知识理解到知识运用再到问题探讨,全面考查了考生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进而考查了考生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运行模式实质的认识。

另外,今年山东试题还体现了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如第13、14题体现了革命史观;第15题体现了现代化史观;第16题体现了全球化史观;第28题则体现了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其中第(1)(3)小题涉及近代民主革命,第(2)小题涉及政治民主化;第29题考查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现代化模式。这些都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3.命题立意关注现实,突出考查史学素养和主流价值观。

鉴古知今是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历史考查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和人生、关注社会和世界,是高考命题的意图之一。如选择题第13题通过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的比较,理解动员群众推进革命或改革的重要性;第14题结合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认识两大阵营截然对立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第16题以欧洲的“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命题,迎合了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技强国的时代主题。第29题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模式题,看似考世界的经济调整,实则是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现实的思考。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不继续改革就有可能葬送改革的成果,通过反思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的得与失,引导人们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念;选做题第37题通过对“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取和平”的分析,认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深刻意义。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篇3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在野外考察时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A.树干年轮 B.流星

C.北极星

D.指南针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日趋缩小,面对食物短缺,北极熊为填饱肚子只能同类相残。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近B.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长 D.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读下列四幅世界著名海峡图,回答4~5题。

4.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优异成绩。图中最靠近举办地的海峡是()

A.丁 B.丙

C.乙

D.甲

5.有关四个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丙海峡都是大洲的分界线

B.乙海峡附近的陆地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丙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D.丁海峡是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 6.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A.里海 B.吐鲁番盆地

C.刚果盆地 D.死海 7.有关下列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

B.南亚的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山地、平原、高原 C.东南亚位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D.非洲有浩瀚的沙漠、茂密的雨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民俗活动与所在区域及所属民族组合正确的是()A.甲—孔雀舞—朝鲜族 B.乙—泼水节—瑶族 C.丙—献哈达—蒙古族 D.丁—抢腰带—维吾尔族

9.七月南京的平均气温为28.8℃,而那曲只有8.8℃,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日照差异 10.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11.下列关于我国能源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气东输”输送的能源是核能

B.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下游,东部沿海兴建了大批水电站 C.石油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 D.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四省区中,甲的日出时间最早 B.乙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 C.丙为四川省,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 D.丁简称粤,省会是广州 13.关于四省区自然、经济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B.黄河流经乙省区,且在该省内形成地上河 C.丙省区地表平坦开阔

D.丁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14.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正确表述台湾省位置或范围的是()A.北回归线从台湾岛中南部穿过 B.台湾省仅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C.台湾岛西部与广东省隔海相望 D.台湾岛北临台湾海峡,南临南海 15.“住竹楼,跳孔雀舞,吃竹筒饭,过泼水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云南省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海南省

二、综合题

16.读日本和美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D.西藏自治区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______岛 B.________________河

(2)日本的主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____________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3)日本境内地震频繁、火山众多。日本的最高山峰──________________,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4)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处,分布有相连的五个大湖,称为“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美国在五大湖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农业带)。

17.读南极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时针运动。(顺、逆)

(2)我国在南极内陆新建的科学考察站是图中的 站。(3)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洋: A 洋,B 洋。

(4)当我们江西放暑假时,南极地区出现的是 现象(极昼或极夜)。

(5)我国于 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18.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秦岭一淮河一线,与我国1 月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2)图中_________海是我国的内海;__________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并以“黑土地”著称。

(3)图中__________(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级阶梯上。

(4)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____ ____。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这种后果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 __。(6)要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对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回答两点即可)

我的建议:。19.读中国人口增长图和人口分布密度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这一时段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 B.经济发展快 C.归国华侨多 D.人口出生率高(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有。(3)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区分这种差异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是 一线。

(4)1997年~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得益于强有力的 政策的实施。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D 6.D 7.C 8.D 9.C 10.B 11.D 12.D 13.A 14.B 15.A 16(1)本州 密西西比(2)濑户内海(3)富士山

(4)苏必利尔湖 乳畜带 17.(1)顺(2)昆仑(3)大西 印度(4)极夜(5)1983 18.(1)0℃ 800(2)渤 东北(3)大兴安岭 二(4)窑洞

(5)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6)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打坝淤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等

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历年考试题 篇4

名词(英文):

1呼衰

2支气管哮喘

3室颤

4肺性脑病

5机械通气

6心梗候综合症

7ARDS

8高血压危症

问答

1慢支的分期,分型

2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原则

3SSS的心电图表现,治疗原则

4AMI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再通的指征 5肺心病的X线诊断标准

6二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考试日期:04.5.12

99级内科

Koch

Postinfarction angina pectoris

肝性脑病

ITP

MDS

问答:

慢支的诊断

高血压眼底病变的分级

肝硬化的并发症

AA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的适应征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篇5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 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3.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4.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 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6.“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8.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 D.纽约

9.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10.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 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 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11.古代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王位继承法》 D.万民法

12.1688年,英国发生了“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有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C.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 D.结束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13.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 ①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②确立了邦联制 ③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关系 ④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6.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

17.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 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18.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九十年代 D.20世纪初

1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经济开放区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21.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22.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 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是 A.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贝尔发明电话机 D.卡尔•本茨制成最早的汽车

24.右图所示为蓝鹰标记,某一时期的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

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这一时期的美国总统应是 A.华盛顿 B.罗斯福 C.里根 D.克林顿 2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

竞争机制,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当时日本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6.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27.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的标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9.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 B.陆九渊 C.朱熹

D.王守仁

31.“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上述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名句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D.关汉卿

32.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3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毛泽东思想

35.但丁是文艺复兴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九十五条论纲》

36.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

A.“开明专制” B.天赋人权

C.思想启蒙 D.权力分立

37.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 A.牛顿力学 B.普朗克量子理论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8.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 融合。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A.《狂人日记》 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 D.《悲惨世界》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41题7分,第42题13分,共20分)

41.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4分)

42.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1)请对应写出图

1、图2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意义。(5分)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4分)

材料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A 2.D 3.D 4.C 5.A 6.C 7.C 8.B 9.D 10.C 11.A 12.C 13.D 14.C 15.B 16.B 17.A 18.B 19.A 20.D 21.C 22.B 23.B 24.B 25.D 26.A 27.D 28.B 29.C 30.B 31.D 32.B 33.C 34.C 35.A 36.D 37.A 38.D 39.B 40.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41题7分,第42题13分,共20分)

4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从法律上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 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分)

42.(1)水排、曲辕犁。(2分)汉代(或东汉)、唐代。(2分)提高了生产效率。(1分)(2)促进棉纺织业、炼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英国工业 革命的进程。(4分)

2014年山东潍坊中考历史试题 篇6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张治国制作

A.武昌起义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D.辽沈战役

10.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

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

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古块及王国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

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

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消除封建残余C.积极对外扩张D.发展近代工业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

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C.内燃机D.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

却年代”。“退却”是指

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

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D.新经济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理14分,第23小翅14分,第24小题16分.共60分。).(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

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

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

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3.(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

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

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

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24.(1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1)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6分)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史试题(A)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B2.C3.A4.A5.C6.B7.D8.C9.D10.B.C12.D13.A14.B15.D16.A17.C18.A19.C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 24小题16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 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6分)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6分)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2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4分)

22.(14分)

(1)鸦片战争(2分)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2分)

23.(14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情感: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2分)

(2)精神:艰苦创业,拼搏奉献。(2分)

意义: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分)

(3)提出设立经济特区。(2分)

意义: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4.(16分)

(1)错误。(2分)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

(2)观点: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2分)

举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篇7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争执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D.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3.《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中国历代文官制度的演变轨迹》在评价某一历史问题时说:“至此,我国先贤一直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得到了组织人事上的落实。”与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相对应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

政治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6.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 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创造了法制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8.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0.“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这个“政治奇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 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 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11.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来源:学,科,网Z,X,X,K]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12.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发现它们都

A.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13.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①推翻了封建帝制 ②推翻了封建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占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15.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来源:Z,xx,k.Com]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来源:学科网]

16.下列图片后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来源:学|科|网]

17.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8.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1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20.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曾说“俄国的困难就是英国的困难”,表示将尽全力援助苏联;但二战结束后,他又公开发表“铁幕”演说,鼓吹对苏联的冷战。这些说明他 A.出尔反尔,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一直仇视苏联 C.根据自身利益调整政策 D.唯美国马首是瞻 21.1971年,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

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材料表明[来源:学.科.网Z.X.X.K]

A.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B.美国企图继续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 C.美国认识到第二世界国家已经控制了联合国 D.美国继续准备武装干涉中国并继续控制台湾

22.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世界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来源:Z*xx*k.Com]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2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消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的现象 D.世界白银的一个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来源:学_科_网]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来源:学科网ZXXK]

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

26.(15分)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注: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传教士,曾在中国长期居住)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4分)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1分)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4分)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7.(18分)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冲出现的频率。

[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材料二 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来源:学科网ZXXK]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95—1913年“共和”、“民主”字眼呈现什么[来源:学§科§网]

趋势?(2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联系这一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人为实现民主转型而进行的有益探索。(2分)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来源:学科网ZXXK]

(3)20世纪初到40年代中期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屡试屡败,请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分析其原因。(2分)

28.(17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漫画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走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分

(2)针对漫画二中的形势,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2分)影响如何?(4分)(3)结合漫画二中的历史信息,谈谈你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6分))

历史参考答案:

1-5ADDDA 6-10BDABB 11-15DDCBC 16-20AAABC 21-25ADCCD 26.(15分)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第(1)问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二人的观点:中国是专制政体、中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第(2)问要了解史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可知亲身经历要比单纯的听说更有说服力。第(3)问在近代传播的原因应该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去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传播新思想的需要等。

答案要点:(共15分)

(1)利玛窦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制政体(或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2分)。孟德斯鸠认为是专制政体。(2分)(2)利玛窦的观点更可信。(1分)

27.(18分)

(1)趋势:增长/快速增加。(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6分)

有益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2分)(2)历史信息:“民主”一词出现的频率在1945—1947年由增长到下降。(2分)时代背景:增长: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分)下降: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发动全面内战。(2分)

(3)中国专制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地广大众,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28.(17分)

(1)事件:美苏争霸(或两极格局)。(2分)

原因:美国综合国力强大;二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西欧国家衰落;美苏战时同盟破裂。(3分)

(2)对策:成立欧共体,走向联合。(2分)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削弱美国经济霸主地区。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4分)

(3)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到诸强制约。(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上一篇:包身工教学设计文库下一篇:学习孙子兵法的个人心得体会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