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2024-09-0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精选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篇1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翠鸟

动作:迅速敏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

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

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篇2

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施来看, 绝大多数的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单元的课文教学来实现的。所以, 把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好, 引导学生注重朗读, 加强积累, 触动感悟, 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最中心的任务。

从教学的方式来说, 想要把一篇课文教好, 一味地靠教师地分析解读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是陷学生于苦读的泥潭, 教学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的。所以, 在教学中, 笔者尽可能地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坚决摒弃用教师的分析解读替代学生的主动求知, 引导学生做多层次的朗读。接下来, 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为例, 尝试论述多层次朗读的做法。

一、初读扫清障碍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初读与学生课前的自觉预习是不尽相同的。从效果上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引导肯定要比学生的自觉预习效果要好得多。从设计初读教学环节的出发点来说,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的生字词肯定是首要的任务。如果单就这一点来说, 学生课前的自觉预习也是能够做得到的。但是, 要说到巧妙导入,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准确抓住文本的突破点, 紧紧围绕文眼, 巧妙设置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初步的感知等等进一步的目标就不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做得到的。所以, 在引导学生进行初读的环节, 还是要求教师要进行充分准备的。

比如说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课的时候, 我就在课前准备了许多有关翠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翠鸟的可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 我就势布置了两个初读的任务:一是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的音、形、义;二是把文段中描写翠鸟可爱的句子勾画出来, 想一想翠鸟可爱在什么地方?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蓄势, 学生学习的干劲很足, 很快就掌握了“翠鸟、腹部、苇秆、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饲养、逃脱、渔翁、石壁”等生字词。此外, 学生出能够准确地把握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可爱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注意到作者在描写翠鸟时的顺序。理实证明, 初读环节的有效组织为接下来阅读教学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二、精读含英咀华

精读是在初读基础上的延续, 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必要环节。可以说, 精读环节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决定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设计适宜的情境问题, 引导学生对重要的文段进行精读研读, 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从而去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 进而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时候, 特别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体悟而不是教师自以为是的讲解。当然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精读效果好不好是和教师的组织是否得当有关系的。

还是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课为例。在完成了引导初读的环节, 我紧接着引导学生对翠鸟捕捉小鱼的具体例子进行了精读, 使学生对翠鸟灵敏、迅速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同时也使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得到了增进。有了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爆棚, 我乘势而为, 引导学生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想法进行了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 学生得出了这个想法于情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于理上是不可取的, 因为翠鸟是野生的, 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的结论。就是这样, 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再读质疑反思

如果要说初读和精读是从文本中学习、欣赏、借鉴的话, 那么再读就是要从鸡蛋里面挑骨头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唯文本是从, 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更不用说有大胆的质疑反思的话, 那么我们的思想是不可能有突破, 学习就不可能有进步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在进行完初读和精读环节的学习之后, 还是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反思的再读活动的。

例如, 在教学《翠鸟》的收尾阶段, 我就特地安排了一个质疑反思的环节, 要求学生再次朗读, 提出疑问或是不同于文本的意见来。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之下, 学生各抒己见, 大胆质疑, 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问题来。比如说有一个学习小组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是可爱的, 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这一点我们不否认。可是小鱼呢?难道它就应该成为翠鸟的美食吗?所以我们认为翠鸟也不是完全可爱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 引发了全班性的大讨论, 各学习小组间数次争辩交锋, 最终艰难得出了一致结论, 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因此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共同问题.小学时代, 2010.

[2]陈霞.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才之路, 20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篇3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篇4

qīngcuì

1.春天的早晨刚下了一阵小雨,垂柳更加()了。远处一串特殊的声

qīngcuìyǎnzuzàngē

音传来,()而有节奏,原来是黄鹂在()春的()呢!

chéngxīnchéngyì

2.爷爷告诉了我对待朋友要(),错了就要主动向朋友

chéngrènjiàohuìshuyìwúqióng

()错误,友谊才能长久,他的()使我()。

二、组词。(5分)

稻()逢()载()

蹈()蓬()裁()

悔()聚()

诲()骤()

三、读一读,选一选(5分)

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成语是()

A、郁郁匆匆B、专心致志C、业精于晴D、鸦雀无生

2.下列黑体字读音正确的是()

A、围秆(gān)B、情不自禁(jìn)C、硬(yìn)要D、半晌(shǎng)

3.“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偶

4.“()你不能按时完成,()不应该勉强答应比尔,这下可好了,拖延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在括号中应填的关联词是()

A、即使……也……C、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D、如果……就……

5.《亡羊补牢》是属于()

A、神话故事B、寓言故事C、民间故事D、童话故事

四、照样子,写词语。(9分)

人山人海(ABAC)

亡羊补牢(动物)

大吃一惊(数字)

博览群书(学习)

一(道)深沟一()清泉一()明月一()斧头

清对浊勤对()憎对()吐对()

快乐的节日弯弯曲曲的()和颜悦色地()

小草长得绿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五、按要求修改句子。(12分)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仿写一句比喻句)

3.我们征服了喜马拉雅山。(改为被字句)

4.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仿写一句拟人句)

5.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修改病句)

6.穿好大衣和头巾,拿着信跑出去了。(修改病句)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1分)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池上碧苔三四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池塘里浮动着的点点青苔,听到了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知道要珍惜时间;“等闲识得东风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的魅力;“莫看江面平如镜,()。”告诉我们看事物不鞥只看表面。

2.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像()。()像赤褐色的衬衫。

3.(),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把()比作剪刀。这句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第二部分:阅读天地(23分)

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片段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4分)

覆盖()减少()一无所有()存在()

(2)我从两个“谁家”体会到小村庄的人们(1分)

(3)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是

(2分)

我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

(2分)

二、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猾地笑了笑。

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虽然不愁吃,但是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所以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序号)(3分)

费:a.费用.b.话费c.复杂,不容易.费事()破费()费工夫()

2.找出短文中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4分)

近义词:()——()反义词:()——()

3.在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2分)

4.阅读短文填空。(3分)

(1)文中“敲竹杠”指的是。

(2)“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这句话中的“敌”指的是。“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这句话中的“敌”指的是。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A老鼠买鱼送给猫。

B.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C.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D.反应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醒悟了。

第三部分习作(25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篇5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

1、山茶花的课件 。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布置你们预习19《山茶花》,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这里有两组词语,谁勇敢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排列有致 潇洒舒展 特别劲儿)(强调致、舒是翘舌音 劲儿是儿化音)

(课件出示第二组:晶莹的水花 碧绿的清潭 粉红的轻纱)

同学们,我们的语言很神奇,一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不信,听老师读,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些美妙的画面。(师轻缓地、富有感情地读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脑海里有画面,读出来味就格外足,情也就格外浓。按着这种方法,试着边读便想象画面。(生试着读)

这三个词串之间有联系吗?(没有)同学们,知道吗,有一种花把这三种事物串联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什么花呢?

山茶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山茶花的美

1、师:山茶花把这三种美丽的画面连在一起了,看来,山茶花有它的独特之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说说山茶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课件出示句子:山茶花是一种( )的花。)

2、生自由读课。

3、指名交流。

山茶花是一种(美丽)的花。

山茶花是一种(特别)的花。

三、品读课文,体会山茶花的美。

1、的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美”字,现在,请大家再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含有“美”字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真是美极了!

山茶花的花形也美。

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

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些山茶花的美的?

(1)学生读文,勾画。

(2)师生交流:

花色美:

A、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你能将句子中的“绝”换个词吗?(那真叫美。那真叫与众不同。那真叫好。那真叫棒。)

师小结:美呀、好呀,都不错,但 “绝”字更妙,它代表的是山茶花一株树上多种颜色,这是的啊,这个“绝”用得多传神啊!

指导朗读

这么多的花色,而且一树多色,多么与众不同啊!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种颜色的山茶花呢?

B、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山茶花与“晶莹的水花”有什么联系? 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C、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墨茶是一种什么颜色的茶?墨绿色,绿得发黑的一种颜色。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D、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因为粉茶红白相间,作者联想到—— 那是织女用朝霞与白云织成的轻纱。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师生合作读。

美得如此叫人联想翩翩的山茶花,怎不是一种特别的花?想看看它们吗?(课件出示山茶花的图片)

E、还有那么多颜色的山茶花,作者没有写,它等着我们来想象呢,请大家仿照书上的写法,学着说一说你喜欢的山茶花的颜色。喜欢哪一朵种颜色就说哪一种。指名说。

交流反馈。

花形美:

A、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课件出示:山茶花的花形有( ),也有( ),有叠成( ),也有叠成( ),还有( )

还有什么形状的?课文没写,你能接着说吗?

圆形的。

五角形的。

锯齿形的……

(3)是呀,它的花形这么多,多特别。难怪作者说:“即使闭上眼……”(生接着读)

看来山茶花的美深深映入了作者的心海里,刻入了作者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多姿多彩的山茶花吧,尽情地朗读这如诗如画的语句吧。(课件图片变换,配乐朗读)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9、山茶花

花色美—— 像 仿佛 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的复习 篇6

谱(乐谱)彩(彩色)谜(谜语)试(考试)厢(车厢)致(致敬)纷(纷飞)普(普通)采(采用)迷(迷路)式(公式)相(相知)至(至于)分(分开)

何(何必)文(文采)皮(皮肤)成(成功)原(原来)壁(峭壁)陡(陡峭)荷(荷花)纹(纹理)疲(疲劳)诚(诚实)愿(愿望)避(避让)徒(徒弟)

杆(笔杆)鱼(金鱼)端(端正)裳(衣裳)翩(翩翩)仿(仿佛)蜓(蜻蜓)竿(钓竿)渔(渔夫)瑞(瑞雪)赏(欣赏)偏(偏见)坊(作坊)挺(挺拔)

透(透明)泛(广泛)泡(水泡)赛(比赛)蔚(蔚蓝)优(优先)具(工具)诱(引诱)眨(眨眼)饱(饱和)寒(寒冬)慰(慰问)忧(忧心)俱(俱全)

启(启示)殊(特殊)涉(跋涉)剑(宝剑)娶(娶亲)列(列车)悔(后悔)起(起床)珠(明珠)步(步行)箭(箭头)取(取得)裂(裂开)诲(教诲)

响(影响)藏(宝藏)博(博士)型(题型)制(制度)提(提高)掩(掩护)晌(晌午)戴(穿戴)膊(胳膊)形(形式)治(治理)题(考题)淹(淹没)

检(检查)棒(木棒)席(主席)侍(侍从)拔(挺拔)载(载货)裁(裁判)捡(捡起)捧(捧花)度(温度)待(等待)跋(跋涉)截(半截)栽(栽种)

俏(俊俏)尖(尖兵)掠(掠过)拂(吹拂)聚(聚拢)泳(游泳)赶(赶快)悄(悄然)尘(尘土)凉(冰凉)佛(仿佛)骤(骤然)咏(歌咏)敢(勇敢)

妆(化妆)滨(海滨)诵(背诵)紫(紫色)竟(竟然)幕(屏幕)暮(暮色)装(包装)宾(宾客)颂(歌颂)紧(赶紧)竞(竞赛)慕(慕名)墓(坟墓)垫(鞋垫)哀(哀求)匆(匆忙)罐(铁罐)骄(骄傲)酒(酒气)喝(喝水)势(姿势)衰(衰退)勿(勿扰)灌(浇灌)娇(娇气)洒(洒脱)渴(口渴)

藻(海藻)躁(急躁)即(即将)恋(爱恋)洛(洛阳)培(培育)陪(陪同)澡(洗澡)噪(噪音)既(既然)峦(山峦)络(经络)倍(倍数)部(部队)

绸(丝绸)概(大概)宵(通宵)唾(唾液)烦(麻烦)式(公式)梭(穿梭)稠(粘稠)溉(灌溉)霄(云霄)睡(睡觉)繁(繁忙)试(试用)俊(俊俏)

催(催促)熄(熄灭)然(自然)危(危险)冶(冶金)导(引导)继(继续)摧(摧毁)息(消息)燃(点燃)跪(跪下)治(治理)异(异国)断(断开)

灵(水灵)拎(拎包)托(托盘)脱(脱离)低(低头)需(需要)费(费心)玲(玲珑)铃(风铃)拖(拖拉)悦(悦色)底(桌底)须(必须)废(废品)

科(科学)讯(讯息)归(回归)夺(争夺)撤(撤消)馆(面馆)虽(虽然)料(资料)迅(迅速)旧(旧事)奇(奇怪)澈(清澈)管(管理)随(跟随)

剩(剩下)圣(圣经)阅(阅读)盛(盛开)胜(胜利)悦(喜悦)

二、多音字组词:

(圆圈、羊圈);(熟悉、熟透);(将军、将领);(劳累、积累);(呜咽、咽喉);(油炸、爆炸);(出差、差价);(撒手、播撒);(挣断、挣扎);(银屏、屏住);(行动、银行);(钻研、钻石);(团结、结实);(降落、投降);(方便、便宜);(首都、都是);(人参、参加);(中弹、弹琴);(踏步、踏实);(空间、间断);(缝补、缝隙);(中心、中奖);(音乐、快乐);(正直、正月);(教育、教书);(重量、重复);(落下、落水);(鲜花、朝鲜);(睡觉、感觉);(处长、处理);(几乎、几人);(长城、成长);(歌曲、弯曲);(仿佛、佛祖);(晃眼、晃动);(担任、重担);(调动、调节);(折断、折本);(任务、任丘);(假装、放假);(漂流、漂亮);(禁止、情不自禁);

三、近义词

注视——凝视;鲜艳——艳丽;呼吁——号召;立即——立刻;锐利——尖锐; 展开——张开;破裂——破碎;姿势——姿态;仿佛——好像;失望——灰心; 灵活——灵敏;搜索——搜寻;荒凉——荒芜;收获——收成;高兴——兴奋; 灵活——灵巧;逃脱——逃跑;透亮——光亮;俊俏——俏丽;聚拢——聚集;生机——生气;掠过——横过;光景——风景;等闲——平常;清香——芳香;破裂——分裂;裁——剪;似——像;摇晃——摇动;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寻找——搜寻;锋利——锐利;裸露——暴露;忧伤——悲伤; 一眨眼——一瞬间;提心吊担——心惊胆战;面如土色——面如死灰

四、反义词: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 呼——吸;是——非;爱——憎;清——浊;廉——贪;功——罪;正——偏; 奖——罚;优——劣;善——恶;勤——懒;高——低;粗——细;新——旧; 垂——昂;胜——败;细——粗;新——旧;灵活——迟钝;活泼——呆板; 出现——消失;偶尔——经常;增添——减少;俊俏——丑陋;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微风——狂风;喜欢——厌恶;喜欢——讨厌;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陡峭——平缓;舒适——难受;坚硬——柔软;特殊——普通; 特殊——一般;扩大——缩小;减少——增加;减少——增添;接受——拒绝; 裸露——遮盖;聚拢——分散;乌黑——洁白;团结——分裂;炎热——寒冷; 吸引——排斥;美丽——丑陋;展开——收拢;陡峭——平坦;停止——开始; 悲伤——喜悦;温和——粗暴;高兴——生气;集中——分散;麻烦——方便;

成功——失败;悲惨——幸福;熟悉——陌生;聪明——愚蠢;;

五、照样子写词语:

ABB: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兴冲冲、笑嘻嘻

AABB:结结实实、零零星星、郁郁葱葱、密密麻麻、遮遮掩掩 ABCC:风尘仆仆、白发苍苍、风度翩翩、白雪皑皑、生机勃勃 AABC:栩栩如生、面面俱到、恋恋不舍、跃跃欲试、恋恋不舍 ABAC:自由自在、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各式各样

添数字:一心一意、七嘴八舌、三头六臂、四面八方、成千上万、九牛一毛 添同样的字:应有尽有、各种各样

反义词形式:南辕北辙、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张西望、大惊小怪、异口同声近义词形式:和颜悦色、目不转睛

扩词:无法无天、无缘无故、无边无迹、无忧无虑、有情有义、有理有据 六、四字词语:

自然现象:落英缤纷、满天飞舞、群芳吐艳、万紫千红、姹紫嫣红、光彩夺目、层峦叠翠、苍翠欲滴、崇山峻岭、连绵不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旭日东升、喷薄欲出、夕阳西下、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湛蓝深远、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清新甜润、郁郁葱葱、冰天雪地、一望无际、四面八方、熊熊大火

人物情感:孤苦伶仃、饥寒交迫、孤单失群、垂头丧气、诚心诚意、和颜悦色、和睦相处、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羞愧万分、情不自禁、迫不及待、诚心诚意、小心翼翼、津津有味、恋恋不舍、大惊小怪、气焰嚣张、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人物动作:沉默不语、一动不动、不约而同、翩翩起舞、长途跋涉、腾云驾雾、异口同声、张口结舌、七嘴八舌、赞不绝口、目不转睛、爱不释手、彬彬有礼、交口称赞、痛改前非、悔过自新、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人物能力:妙笔生花、画龙点睛、降龙伏虎、各显神通、聪明能干、闻名遐迩、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寓言道理: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买椟还珠、一举两得、受益无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大材小用、小题大做、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形态样子:小巧玲珑、若隐若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数量相关:成千上万、多多益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五湖四海、家家户户、古往今来、源源不断、零零星星、结结实实

情况相关:迫在眉睫、息息相关、持续不断、连绵不绝、身无分文、穷困潦倒、游人如织、人山人海、往事如烟、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兴兴向荣、蒸蒸日上、当头一棒、妙不可言、专心致志、必不可少

动物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胆小如鼠、画龙点睛、降龙伏虎、惊弓之鸟

七、词语填空

一(只)燕子;一(根、条)细线;一(阵、丝)细雨;一(曲)赞歌; 一(辆)汽车;一(粒、颗)种子;一(桶、升、瓶)水;一(块、筐)西瓜; 一(所)学校;一(阵)狂风;一(口)井;一(名)战士;一(栋)楼房; 一(匹)老马;一(份、张)报纸;一(只、群)蝴蝶;一(本、篇)小说; 一(首)诗歌;一(架)飞机;一(场)战斗;一(副)中药;一(条)小路; 一(堆、团)绒团;一(眼)清泉;一(束、道)金光;一(颗、粒、串)珍珠; 一(把)斧头;一(件、套、种)工具;一(轮)圆月;一(股)暖流; 一(顶)帽子;一(缕)阳光;一(朵)鲜花;一(列)火车;一(部)电影; 一(片)荒漠;一(场)比赛;一(项)研究;一(阵)清香;一(朵)荷花; 一(幅)画;一(片)花瓣;一(首)歌曲;一(根)羽毛;一(对)翅膀;(肥沃)的土地;(鹅毛般)的大雪;(优美、僵硬)的姿势;(可爱)的燕子;(默默、深情)地注视;鲜花开得(艳、娇);(明亮)的眼睛;(碧绿)的莲蓬;(耐用、齐全、先进)的工具;(焦急)地等待;时间过得(飞快);

(茂密)的森林;(美丽、粉红、纯洁)的荷花;(焦急、努力)地寻找; 桌椅摆得(整齐);(乌黑)的羽毛;(清新、干燥、污浊)的空气;(美丽、厚厚)的衣裳;(迅速、舍命)地救护;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盛开的(花朵);精心的(布置、安排);颤抖地(说话);(挺着)大肚子; 高尚的(品德);幸福的(感觉);勇敢地(战斗);(鼓着)腮帮子; 特别的(礼物);五花八门的(绝技、商品);和颜悦色地(说着);(瞪着)眼珠子;明媚的(阳光、春光);光彩夺目的(钻石、珍珠); 不约而同地(笑起来、站起来);(拍着)脑门子;轻柔的(抚摸、脚步声);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聚精会神地(阅读、书写);(竖着)大拇指

八、关联词语

(并列)又...又...;有的...有的...(因果)因为...所以...(假设)一...就...;如果...就...(转折)虽然...但是...(选择)不是...而是...(条件)既然...就...;只有...才...;只要...就...;只要...也...;不光...都...1.(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2.(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但是)我们决不能忽略它。3.(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所以)我们并不感觉到它有那么热。4.(如果)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讲,(就)不能学到新知识。

5.(因为)她是阮恒的朋友,(所以)阮恒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她的生命。6.(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7.(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8.它

(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9.表演开始了,同学们(又)唱歌,(又)跳舞,节目精彩极了。10.(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11.今天(不是)他们组做值日,(而是)我们组做值日。

九、词语搭配

增添生机、谱成赞歌、展开花瓣、露出莲蓬、闻到清香、遇到麻烦、濒临死亡、寻找燕子、鸣声清脆、羽毛美丽、眼睛透亮、踏着山路、咆哮的洪水、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舒适的列车、特殊的客人、冻僵的燕子、美丽的村庄、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冒着春寒盯着大雪、蒙蒙的细雨、蓝蓝的天空、乌黑光亮的羽毛、轻快的翅膀

十、词语积累:

1.带有“春”的词语:春风化雨、春风得意、春华秋实、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满面春风、阳春白雪、雨后春笋、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花容月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百花齐放、昙花一现、落花流水、奇花异草、火树银花、花红柳绿、花枝招展 3.带有“鸟”的词语:鸟语花香、小鸟依人、鸟枪换炮、惊弓之鸟、笨鸟先飞、鸟尽弓藏、一石二鸟、笼中之鸟、百鸟朝凤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篇7

走进朱老师的语文课堂, 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 环环相扣, 情景交融, 师生的情感碰撞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听完课后, 回忆整理一下我的思绪, 认为朱老师的这堂课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准确定位课时, 取舍有度

第一课时怎么教, 一直以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篇幅较长, 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初读课文、识字写字、读文体会、理解情感等众多训练点, 是很不现实的问题。

本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 朱老师在研读课文环节就大刀阔斧地舍去了海滩和海底的教学, 而是有重点地选择了海面、海底作为这两个部分的课文部分进行重点研读分析, 而将中年级段学习必不可少的重点字词教学在第一课时抓紧、抓牢、抓实。整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 导读课题

2.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生字词, 重点指导学写“懒“字

4.品词析句, 研读课文海面、海底部分

5.课堂小结, 知识迁移

这样的安排, 使得朱老师的这堂课在课时定位上准确把握了第一课时知识训练点, 有目的地取舍教学内容, 课堂密度适中, 课堂效果甚佳。

二、把握教师角色, 尊重学生

1.巧用多媒体, 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的地方。 课始, 朱老师就担任了一个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地图, 让学生去寻找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看一看, 找一找, 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 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谓一举两得。课堂上, 朱老师不仅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片, 而且用图片直观展示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 让学生恍若置身海洋之中, 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朱老师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年段特点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用优美的语言做铺垫, 同时采用图片、简笔画板书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循循善诱, 确定教师主导地位

初读课文后, 朱老师就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谈一谈:课文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几个地方呢?学生并没有按预设回答, 而是列举了西沙群岛的一些生物。朱老师并不是马上否定学生的回答, 而是顺势而导:对, 这些东西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请学生在文中找一找, 很自然就引导学生自己在文中发现了课文所描写的几个地方, 再用简笔画板书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地方, 直观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 在默读中思考,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明确了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此时, 朱老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做到了低下头来做学问, 放下架子搞教学。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 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 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在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 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 在初读课文时,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品读第3自然段时,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 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 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朱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三、夯实基础知识, 有效运用

1.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朱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 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威武”这三个词, 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形态各异, 海参懒洋洋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 课堂的主宰是学生, 但并没有虚化或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如, 学生说到“海底的鱼多”时, 教师适时点拨:“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鱼多?”顺势而导, 因材施教, 学生自然而然抓住了“各种各样”“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有的……有的……有的……”等重点词语, 从而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2.注重句式训练, 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必须秉持“以知识为基础,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朱老师在本堂课上这一点是做得非常好的。就拿教学珊瑚这一环节来说, 朱老师首先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像美丽的花朵”“像分枝的鹿角”, 这样轻轻松松就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然后朱老师再出示四幅珊瑚图片, 帮助学生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说话, 学生都说得很好。在帮助学生理解海水呈现“五光十色”特点的原因时, 朱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等。此种方式, 又轻松地带领学生跳出文本, 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扎实落实识字教学和语言训练

朱老师在引导学生识字和进行语言训练等方面力求一个“精” 字, 训练精益求精。如, 课题中“饶”字的指导, 朱老师就花了心思, 采用与熟字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饶”字的字形;在生字词学习中注重同音字“参”“栖”的教学, 引导学生组词加以区分;重点指导了左中右结构的生字“懒”的书写, 教师先请学生观察“懒”字的结构, 在田字格中板演范写一个后再让学生临摹书写, 最后加以评价。朱老师匠心独运, 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识字经验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逐步理解汉字的“音、形、义”, 识字教学精、准、稳。在理解“五光十色”一词时, 教师更是采用了换词比较、 图文结合等方式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关注课堂生成, 有效延伸

1.注重情感体验, 落实“三维目标”

本课, 朱老师在教学海水和海底的两段重点课文时, 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范读、引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没有信心读好海水部分课文时, 朱老师及时给予了一个壮着胆子举手的小女生鼓励, 送给孩子一个微笑, 带领全班孩子给她送去赞许的掌声, 给这个内向胆小的女生树立了自信, 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以信心, 使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授方法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进行思维训练, 拓展文本空间

本课教学, 朱老师充分利用了文本资源, 引导学生朗读想象、 训练说话, 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如, 学习海底的生物鱼的一段文字时,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除了文本介绍的鱼的种类, 想象海底还有哪些形态的鱼。教师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空间,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加大了、挖深了、拓宽了, 课堂成了思维的训练场。

五、思考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对学生启而不发时教师该采取哪些策略予以应对

如本课:一生在教师一再启发谈谈海底还有哪些鱼时, 由于生活经验缺乏, 一时语塞。此时, 教师不应再采取启发式引导, 而是否可以考虑观察体验、组内交流或生生互助等形式, 避免一再的追问造成了教师的强势, 学生的弱势。

2.处理课堂生成时, 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如, 在教师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海水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用箭头标出了光的照射方向及大海的剖面图时, 教师的讲解非常生动, 大部分学生都被吸引了, 只有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告诉大家:这是光的折射使海水变得“五光十色”。此刻的课堂生成在教师的预料之外, 但学生补充得非常好, 应及时给予表扬, 还可以请他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再进行教师的补充介绍可能会更有效。

3.朗读指导可以再细腻一些

如,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描写大龙虾和海参的句子时, 教师仅仅让学生观察大龙虾的样子和海参蠕动之慢, 甚至做一做动作来体会读一读。当然, 大多数学生能够读出感情, 个别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却需要教师多关注, 多指导。此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轻重缓急方面做一定的要求, 或者给一定的示范, 不至于泛泛指导, 应让更多的学生准确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获得学习的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篇8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上一篇:项目月总结报告下一篇:企业国税办理变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