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2024-09-05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精选4篇)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篇1

1. 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4)题。(7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协,婉转悠扬;

________________,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1)第一行中,划线字“绚”的读音为:____________。

(2)第二行中,划线词“隽永”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3)第三行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

(4)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2. 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6分)

(1)三人行,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8)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___________。

(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__________________“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痛苦的游戏

罗小俊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5. 用文中的短语填空。 (6分)

(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快乐心情”三类。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_________”对待的。

6. 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游戏是痛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偶然的发现

18,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他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

9. 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4.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15.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文综合运用 (15分)

你班组织“毕业晚会”活动,你经历了下面―些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18. 班级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你写的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事后某同学为校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交稿前,他请你做些修改: (5分)

①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九年级(一)班最近组织了毕业晚会活动。②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各逞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③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展望了未来。晚会过后,该班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1)句①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

(2)句②中,词语“_________”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

(3)句③中,有词语并列不当,应删去“_________”。

21. 晚会后,你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天上学路上,邻班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3分)

四. 写作 (55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 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 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4.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试题答案

一. 1. (1)xuàn (2)(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3)协、谐

(4)示例:①生命是奔腾的江河 ②生命是辽阔的大海

2. (1)必有我师焉 (2)草色入帘青 (3)风正一帆悬

(4)一览众山小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无可奈何花落去

(7)人生自古谁无死 (8)落红不是无情物

3. (1)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 (1)鲁智深 (或“鲁达”。答“鲁提辖”也可)

(2)(去)西天取经 (答“取经”也可)

(3)笛福

二.

(一)5. (1)我的家人我的事业 (2)以认真的态度

6. 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7. 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8. 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像,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二)

9. “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0. 用人们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布朗运动”)。

11. 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

12. 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是惟一的。

13. 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

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三)

14. (1)日光 (2)景象 (3)季节

15.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16.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而乐亦无穷也

17. 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出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18. 示例:①花季情・良师恩 ②同窗的你我 ③友谊地久天长

19. 示例:①伴着生活的优美旋律,我们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走向明天。但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坚信:友谊永存我心,友谊地久天长!(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②“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优美旋律勾起我们不尽的回忆,我们共度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伴着我们走向明天!(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20. (1)活泼 活跃(2)各逞其能各显其能 (或“各尽其才”等) (3)合唱

21. 示例:

①你可以有不同看法,不过我感到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

②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好的心态更重要。

③复习时间是受到影响,但我和很多同学都觉得这类活动挺好的。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篇2

浪花淘尽英雄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①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②,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③,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安逸()藏nì()不屑()..(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在、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中,女主人公 面对敌人的酷刑,发出了铮铮宣言:“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2)《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故事出自(国别)的寓言故事集《 》。4.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①【A】处划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②【B】处划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2)小军同学做事拖拉,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完没了。

(3)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选自《大自然》总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1)①落英缤纷 ②大漠孤烟直 ③会当凌绝顶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⑦将军白发征夫泪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或“君”)直到夜郎西。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9分)

(1)yì 匿 xìe(2)流倘 流淌(3)C(4)拟人 排比 3.(4分)

(1)罗广斌 江姐(江雪琴)(2)古希腊 伊索寓言 4.(12分)

(1)①制造 创造

②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2)示例:小军同学,“事情宜早,越早越好;拖拖拉拉,没玩没了”,做事不拖拉,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好习惯,不是一举两得吗?

(共4分。引用1分,内容与表达3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

示例二:从学校出发,一直向前到十里铺,左转到染坊村,再沿着右边的路就能走到王岭村。

(共4分,内容2分,表达2分。意思对即可)

二、(55分)[一](18分)

5.(2分)颜色(或“体色”)行为

6.(3分)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

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

8.(4分)照应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15.(5分)(1)被选拔,被任用(2)他,他的(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

(共5分,每小题1分)

16.(4分)(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篇3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共四大题:一,单项选择,二,组合列举,三,辨析改错,四材料解析,五,活动与探究.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该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和《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于综合,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察.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注重知识的迁移,学科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和把握;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试卷总体上结构合理,贴近现实,材料丰富,形式活泼,试卷图文并茂,试题设计精练,文字浅显简洁而富有情趣,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查的特点.下面我就该试卷作一简单分析: 一,试题特点

(一),立足基础,理清脉络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就选择题而言,今年试卷难度并不大,10题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但由于是开卷考试,题目不可能过于直白,而往往是提供材料或创设情景,通过引用知识图片,示意图等等形式来表现,如试卷的第1,3,5,7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将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做为基本功来抓,紧扣教材和提纲,理清思路,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和模块化.不仅要掌握每个具体知识点,更要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善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脉络.不能只看树木不见森林,要理清线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二),知行结合,强调能力

随着中考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加强,以时政热点,历史渊源等综合命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考生从图形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概括,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成为一种基本的考查方式.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和知识点与热点间的联系,不回避热点问题,将图表寓于其中,考前梳理基础知识,解晰重点,把握开卷考试的开放性特点.要善于从各种材料中(图片,表格,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有的放矢,并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阐释,此类问题解决起来难度不大.(三),关注家乡,关注发展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每年都有相关的题目出现,比如,今年的选择题第2题关于对曹操的考查,组合列举题对吴敬梓,陶行知,邓稼先的考查.同时还应注意树立发展意识,不能简单的就某一事件谈某事件,应注意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架构.比如谈上海的发展,今年的第17题试卷通过历史小板报的形式让我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探究新知.把上海的变迁通过历史的纵向知识网络做了一个全面的展示.(四),注重情感,培养价值观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1题通过考查对我国古代的文物认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3题考查有关我国新疆地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五),紧扣周年,把握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今年是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2070周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试卷的第3,4,17题就此考查了有关史实;试卷的第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第3题新疆问题,第16题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第17题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六),开放探究,落实三维

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寻求历史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比较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开放性强,充满时代气息.强调探究性,看重创新能力,引导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15题第(4)问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 第16题第(4)问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以及第17题第(5)问认真阅读板报内容,请你为这期板报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二,学生试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生得分情况发现,确实有一些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工整的试卷.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卷,有些试题的得分普遍较低【材料解析题的第15题第(2)问】,基本史实不清,基础性的识记内容不准,书写不认真等.通过分析学生答卷情况看,造成学生答卷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不扎实,历史史实不清,基本时间概念模糊.了解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如:对“第5题.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中,很多学生答成土地改革 运动 等;对“"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中,有学生答沈阳等.另外,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基本概念和术语回答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不认真,造成无谓失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是中考着重考查的内容.从学生答卷情况看,许多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差,忽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点;审题不够细致,准确,不能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如第三大题组合列举,该大题错误率非常高..题目要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但学生对此视而不见.有的不判断正误就去改正;有的不找出错误的地方就改正;有的不按照要求直接在错误之处划线改正等等.3.知识系统性差,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能力较差.如15大题【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 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⑵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它考查的是中东问题有关的知识点,题干已经明确给出了地域范围——中东地区,但学生在答题时就出现了混淆,把不该改的“二战”改成“一战”,二不去改真正的错误印巴冲突,对教材生疏,不能很好的把考查内容和课本起来,反映出学生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至少让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甚至在作答时自相矛盾.答题规范化意识不强.答题规范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可有的同学答卷时不知道分段,分层,不懂首行空两格,仍然是一段到底,没有层次,卷面混乱,字迹潦草.另外,一些考生不注意卷面文字,或书写潦草,或字体过小,阅卷老师难以分辨.基本的常用的文字不会写,或错或别,阅卷老师难以看明白考生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将吴敬梓写成昊敬锌,“浦东”写成“普东”等.三,总结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篇4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评析

倪德志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已于6月16日圆满结束,化学试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今年化学试题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总体而言难度高于去年试题。现简要分析如下:试卷结构的稳定性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今年同样不例外,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不变。整张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例如物质分类、化合价计算、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区分、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另外试题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如1、3、12等题分别涉及低碳、汞污染、煤气中毒、酸雨等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第4、5、13等题关注人体健康。化学试题的特点

2.1 依托教材,重视基础知识

由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基于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试题难度不能太大。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关注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将化学的基础知识放在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等问题为背景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第11题,以抗酸药为问题情景,考查了材料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等;第12题以“西气东输”使我省很多地区用上了天然气为知识背景,考查了气体的收集、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止措施、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2.2 与时俱进,稳中求变

今年化学试卷题型较新,体现出稳中求变的特点。题干与时俱进,十分贴近生活实际。选择题部分比较简单,能够保证一般的学生拿到高分,相信很多考生可以得到满分。计算题也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但是一些主观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第14题“探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有无火焰”,要求考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对考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3 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

化学即生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大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环保实际。试题从低碳环保、生命安全与健康、营养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药物合成、新物质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如第1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8题以新材料“干水”为情景,考查物质的分类。

2.4 注重创新,试题的开放性增强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探究性试题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新课程理念在考试评价中的具体体现。这些题型或以所给材料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或以过程和结论的开放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以化学问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今年试题注重考查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创新,有利于培养考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5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的探究,考查考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化学的教学只有一年的时间,除了上好新课外,还要搞好复习。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根据2011年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对2012年得化学的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3.1 把握课程标准,夯实基础知识

《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中考试题的命题依据。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立足课标、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盲目地拔高、一味追求高难度、为赶进度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都是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坚决摒弃的。如今的中考试题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将化学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注重探究、体现开放。

3.2 注重观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考“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领悟化学就在身边。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会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3 加强科学探究,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中考命题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

综上所述,今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既保持了我省化学中考的体例,又有所创新,重视基础,着重探究,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导向作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上一篇:企业最美员工事迹材料下一篇:企业文化中的岗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