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资金

2024-06-01

残疾人康复资金(通用10篇)

残疾人康复资金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残疾人康复资金的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康复资金(以下简称“康复资金”),是指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用于残疾人康复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及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应将残疾人康复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专款专用、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分配和管理。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重点

第四条 康复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用于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精神、肢体残疾对象的筛查与康复、助视器的验配和训练、定向行走训练、组派医疗队、助听器验配等费用支出;(二)用于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矫形器和适配辅助器具的支出;(三)用于残疾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康复对象信息化管理的支出;

(四)用于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残疾人家长学校建设、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的支出;

(五)用于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助器具中心(站)、社区康复站及其他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康复设备和器材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管理

第五条

省残联根据康复任务和补助标准提出康复资金初步分配意见,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原则上于每年12底和次年6月底前以省财政厅、省残联名义联合行文下达。中央财政下达的康复资金可以按照以上程序,根据需要,于收文后及时下达。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残联在收到康复资金补助文件后,应及时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严禁任何部门无故拖延,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如期完成项目任务。对明确要求市、县(市、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项目,各项目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应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并列入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第七条 康复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所需设备、器材等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按《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采购。预算金额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

第八条 康复资金使用遵循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财务制度和有关项目管理方案的规定合理安排使用,并按支出内容进行项目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

第九条 凡使用康复资金形成的单位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项目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条 未完成项目的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项目完成后如有资金结余,经同级财政部门、残联批准,可调整用于其他康复项目。

第四章 资金监督和检查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残联要加强对康复资金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按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在项目执行期间或项目完成后,省残联将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的制度保障、配套资金落实、支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绩效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绩效评价。检查或评价结果,将作为以后安排康复资金的重要依据。

残疾人康复资金 篇2

1. 残疾人康复项目概况

进入21世纪以后, 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 以民为本, 着力建设小康社会, 越来越意识到没有社会弱势群体的小康, 就无法全面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 残疾人就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典型代表。从2003年开始, 国家筹划设立对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帮助的专项资金, 并最终在2006年开始实施。

(1) 实施的康复项目, 各地虽冠以不同的项目名称, 如复明、助行、助听、免费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服药的“三助一给”项目, 康复服务、宣传、辅助器具、家庭无障碍“四进家庭”项目等, 但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为残疾医疗服务与救助项目 (如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残疾患者免费服药等) ;第二类为康复训练与服务项目 (如聋儿语训康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及各类残疾人功能补偿训练等) ;第三类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项目 (如人工耳蜗复聪行动——为有残余听力的低龄聋儿实施人工耳蜗安放手术, 借助科技手段并加以系统的康复训练改善恢复听力和语言功能;助残健行行动——为贫困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发放轮椅等)

(2) 康复资金的来源。以国家及地方财政性资金为主辅以财政监管下得彩票公益金和少量社会募集的慈善资金。这是针对于城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设立的专项资金, 对于贫困的残疾人优先享受这部分权利。

2. 残疾人康复资金使用情况

从2006年——2010年, 我国用于残疾人康复资金就达数十亿元, 仅从彩票公益金中就划拨5.1亿元用于支持残疾人康复项目。这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残疾人康复设备和进行康复训练, 具体来讲, 主要包括为残疾人配发助视器;为聋儿配发助听器、耳模, 并补贴治疗经费;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救助;为肢体残疾的儿童提供治疗等。据统计, 2006年至2010年累计为残疾人提供10万台助视器和30万件辅助器具。累计为1.2万名儿童免费配发了助听器, 并提供电池每人每年100元和每人每年2000元的康复补贴。累计为7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50元。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 每年为6000名患者提供一次免费住院治疗的救助机会, 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36万元, 住院周期为3个月。截止到2010年, 3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已经免费接收了住院治疗。对于肢体残疾的贫困儿童, 我国2006年至2010年已免费为1万名肢体残疾的儿童进行了矫治手术, 为3000名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的适配。总体来讲, 我国对于残疾人康复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加, 并且残疾人康复资金所起的效果也日益明显为解决贫困残疾人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二、残疾人康复资金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 残疾人康复资金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对残疾人康复项目上所投入的资金正在逐步增加, 然而, 我国残疾人康复项目处在初步实施阶段, 在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预算计划的不合理性, 不能满足对贫困残疾人全面的救助和医疗保障。预算管理未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即便纳入预算管理的也未必能按照制度办事, 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强。事权和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转移支付分配还不尽合理。而且内部审计制度也有待加强, 部分地区的项目资金没有全部用在对残疾人的补助上;虚报康复服务人数, 骗取康复资金、截留挪用康复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并且在购买康复医疗器械时以次充好, 间接牟取差额利益。随着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和惠及人群的不断增长, 残疾人在办理和享受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手续时所花费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政府相关部门随着工作的增加, 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下降。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加强这项业务工作的管理, 实现从可行性论证—立项—实施—审计—绩效评价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强化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给工作带来的便利。

2. 提高残疾人康复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1)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重要的途径。我国残疾人康复资金之所以没有完全跟上残疾人需求的原因, 正是在制定预算时没能仔细认真地调研, 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和地区分配不均。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残疾人康复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此, 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我国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仔细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预算计划, 加大人大的职能, 加强对立项的管理,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 勇于行使否决权;将全部收支都要纳入人大监管视野, 使残疾人康复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2) 完善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我国对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的审计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方法和措施, 导致资金有可能被滥用的风险。我国政府对这种政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 这导致有些地方抬高康复救助和服务的价格或瞒报谎报康复医疗补助费用, 通过这些方式谋求私利。因此, 我国在残疾人康复资金的使用中应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完善资金审计制度使资金充分利用, 防止谋求私利现象的发展,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们应充分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建设网络财务平台, 可以明确资金使用方向, 提高资金审计效率, 也能提高办理残疾人康复项目申请的工作效率。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是当前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国政府在对残疾人康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 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 加强项目绩效评价, 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项目执行期间做好项目和资金的跟踪管理。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制度保障、配套资金落实、支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绩效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绩效评价。定期将资金使用情况及康复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以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残疾人康复项目是一项惠及残疾人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我国政府应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 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功能补偿, 改善与提高生活质量, 融入社会;但在残疾人康复资金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低效率的现象, 这与残疾人康复资金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漏洞密不可分。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这种低效率的现象, 从加强财务监管的角度不断完善资金运作体系,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景瑞娟, 张念木,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水力发电, 2005 (6)

[2]郭峰, 浅析显得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科教博览, 2004 (12)

残疾人康复资金 篇3

关键词:社区 残疾人 心理康复内容

心理康复是指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1]心理康复来源于康复心理学。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康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特别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心理康复也日渐重视。国家《康复训练与服务“十五”实施方案》明确将心理康复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残疾人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1、心理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本原则。对于残疾人而言,其康复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改善其肢体或器官的功能,而更应该着重于改善其整体功能,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应包括心理上的、职业上的和社会生活上的全面、整体的康复。全面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得残疾人能够重返社会生活,在社会上享有健全人同等的待遇和权利,能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因此,心理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良好的心理康复也能够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康复。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往往会产生自卑、敌对、退缩等心理,而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对残疾人的职业康复、社会生活康复产生消极的影响。调整好残疾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残疾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正确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发展,积极进行其他的各项康复。

2、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增加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一种感觉体验,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2]陈筠等人的研究表明,残疾人主观幸福感与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从等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而且主观幸福感得分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3]也就是说,那些心理康复状态良好,能够采用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较少抑郁的残疾人,比采用回避、屈从等消极应对方式,较多体验到抑郁的残疾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强。李文涛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信赖他人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4]所以,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够帮助残疾人更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因为残疾的症状不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和敏感多疑

殘疾人因为自身残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和正常人相比,他们容易形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使得他们常常处于自卑的漩涡中。此外,由于长期的自卑心理,他们也很容易形成脆弱、敏感的心理,对别人的言行不信任,容易表现出偏执和过激行为。

2、依赖和消极被动

残疾人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日常起居生活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成员。久而久之很多残疾人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把自己生活中的全部责任都归于家人、社区和社会,遇事消极被动,不愿积极主动去争取,遇事他们往往会怨天尤人,对他人产生敌对或仇视的情绪。

3、悲观和自我封闭

许多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往往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普遍缺乏经济自主权,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压力。此外,很多残疾人难以和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相适应,往往也存在不良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悲观,导致他们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悲观和自卑的心理又使得他们时常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愿意主动向他人敞开心扉。

三、残疾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论残疾种类如何,各类残疾人都面临着对自己现况的认识和评估问题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预期问题。残疾人对这两大主要问题的不同认识,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同。残疾人往往面临各种身体的缺陷或身体机能的丧失,并由此导致生活中比正常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但能够客观认识自身残疾,积极看待自身剩余能力,并对自己未来抱有良好预期的残疾人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努力地参与社会生活。相反,消极看待自身残疾,并把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苦恼都归咎于自身残疾,对自己未来抱有消极预期的残疾人则很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等消极情绪,陷入困境中。

2、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社会支持网络调节着个体面临的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5]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减轻残疾人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其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的能力。相反,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使残疾人与社会沟通不足,陷入自我封闭状态,不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研究表明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能预测该群体对心理辅导的需求,社会支持状况越差的残疾人对心理辅导的需求越大。[6]

3、缺乏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残疾人缺乏有效地压力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7]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面临各种的压力,主要包括和未来发展有关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社会交往方面的压力,自主生活方面的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残疾人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残疾人缺乏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面对压力时自感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压力。

nlc202309011736

其次,残疾人缺乏良好的情绪调节技巧。很多研究认为,情绪调节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能减缓消极情绪对个体的不良影响,也会影响个体对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当残疾人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各类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等等。那些不能充分有效调整自身消极情绪的残疾人,往往很容易承受生活中的压力和自身消极情绪的双重负面影响,陷入恶性循环中。

最后,残疾人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和群体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也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掌握有效人际交往技巧,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残疾人能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入社会。相反,不能摆正心态,敏感多疑,缺乏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残疾人往往很难适应周围环境,自感被孤立和隔离,难以融入社会。

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内容分析

综上所述,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自信,积极看待自身残疾和未来发展

残疾人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首先是自身的残疾,其次就是由于生理残疾导致的心理的“残疾”,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挫折进行错误归因,普遍不能正确看待自身残疾和未来发展。因此,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康复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帮助残疾人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现况,提高自信。这其中又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自身残疾;二是正确评估残疾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三是积极评估自己剩余能力。而且,只有在正确认识现状的基础上,残疾人才能学会积极看待自己的未来发展,对生活怀有一颗“希望之心”。

2、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残疾人爱和归属感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残疾人自尊需求的满足。马斯洛认为这些成长性需求能带来丰富的、高层次的且有更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幸福感。因此,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是残疾人心理康复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能够帮助残疾人跳出自怨自艾,自我封闭的怪圈,重返社会生活。

3、学习心理调试技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如前所述,无论是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还是良好的情绪调节技巧都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成为生活应激事件和残疾人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因此,学习心理调试技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残疾人心理康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残疾人学会心理调试技巧,增强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后,也有助于残疾人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更促使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现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柯红.临床康复与康复心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Vol.6,No.5:156-157.

[2]DRENER E,EUNKOOKM,RICHARD 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 Bull,1999,125 ( 2 ) :276 - 294.

[3]陈筠,王筱萌,凤林谱.74 名社区残疾人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2011;30( 5):403-405.

[4]李文涛,谢文澜,张林.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Vol 20,No.7:993-994.

[5]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 .心理研究,2010(01):3-15.

[6]江兰等.残疾青少年心理康复需求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3(04):19-23.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01):36-41.

残疾人康复试卷 篇4

1、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

A.运动疗法作业疗法B、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

C、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D、以上都是

2、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包括()

A关节活动度训练B增强肌力训练

C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力训练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

3.语言治疗主要通过()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A听觉、视觉、触觉B听觉、触觉C听觉、视觉

4.文体疗法:可以采取的运动有以下那几种()

A 轮椅技巧、偏瘫体操B 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C轮椅技巧各种球类

5.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A物理疗法 作业治疗 康复工程 B 物理疗法作业治疗 康复工程 文体治疗C 物理疗法作业治疗 康复工程

6.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

A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移动 穿脱衣服、开门、写字、打电话等B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锁、物体的拿放

移动

残疾人康复工作方案 篇5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力确保**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任务顺利完成,认真做好我镇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确保**市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各项工作标准,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创建任务。

二、任务目标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我镇经济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管理规划及**工作计划,形成“镇为主导、卫生院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使我镇残疾人、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

三、基本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实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2、坚持**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得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推行社区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康复对象主动参与。与康复对象积极沟通,鼓励、动员他们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认真康复、掌握劳动技能,早日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做好我***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成员:***

***

****

****

康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康复管理工作,办公室地点设在场工会,主任:****;副主任:**** *******

2、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室

残疾人社区康复室设在***卫生院,配备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一批,日后***卫生院将根据实际适当添加其它相关器材,进一步完善康复室的功能。

康复指导员:***

康复协调员:***

****

在**卫生室和***卫生室设立残疾人***级康复站,康复指导员由***和***任担任。镇各基层单位相应配备一名康复协调员,除了****村外,其它基层单位的康复协调员由本单位相关领导担任。

(二)工作要求

***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

1、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我镇各类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并建档造册,分类保管。

2、做好康复服务档案、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80%。

3、根据康复需求调查情况做好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安排,指导康复指导员与协调员做好康复技术工作。

康复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1、做好康复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康复室的清洁卫生工作。2、协助康复指导员做好康复对象训练情况记录,管理好康复室里的各类档案。

3、协助康复领导小组做好社区康复工作。

康复指导员与康复协调员的工作要求:

康复指导员要根据康复需求调查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传授康复训练知识与训练方法,开展康复咨询服务。

康复协调员要了解本单位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协助**残联随时关注本单位的残疾人及有发展为残疾的人员动态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单位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做好残疾人的转介服务。

此外,***卫生院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利用现有医疗条件,关注****辖区内的病患者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妇幼人员,协助**残联做好如白内障、低视力、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了解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为**的残疾人、弱势群体服务。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篇6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 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残疾人康复体育的积极意义析考 篇7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因为身体客观存在的障碍,常常会同时伴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恐惧、烦闷、自我封闭、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等等,而且往往来自心理上的痛苦更甚于肢体。

2 康复体育阐释

提及康复,适宜的体育活动无疑是比较普遍且效果显著的手段。我国自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了用于强身健体的“消肿舞”。据《吕氏春秋·适音》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尧舜初期,气候不好,阴雨连绵,水道泄不出去,人们心情忧愁,肢体活动少而发硬,逐渐萎缩,人们应用舞蹈这种身体活动来强健筋骨。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身体活动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后来的引导术、吐纳术和五禽戏等养生实践和养生功也是在这种原始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残疾人的康复事业和体育事业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残疾人通过体育活动康复治疗,回归社会的的概念开始建立,残疾人的权利被广泛认可。其实康复体育是在我国的的一种说法,其在国际上有另几种叫法,适应性体育(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娱乐体育(Recreation therapy)、体育运动治疗(Sportstherapy),主要是采用医疗体育、娱乐项目作为对患者进行训练治疗的一种特殊手段。包括医疗体操:垫上偏瘫体操、木棒体操、脑瘫体操、轮椅体操、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轮椅技能训练:绕障碍物行走、抬前轮平衡训练、抬前轮平衡旋转、上下不同高度、角度的台和坡道等;医疗体育项目:适应性的篮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身体活动的消遣活动:钓鱼、套圈、飞镖、飞盘、划船、放风筝等等。

3 康复体育对残疾人的积极意义

3 . 1康复体育对残疾人生理功能的积极影响

3.1.1对神经系统的积极影响

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全身器官、脏器起主要的调节作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说,它又需要不断地接受来自外周器官的刺激而保持其紧张度和兴奋性,从而维护其正常功能。

运动就是重要的生理刺激。残疾人在运动时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分析,各部肌肉要及时完成非常精细的动作,也要求心脏、血管、汗腺和呼吸器官发挥出最高能力,从而强化了对全身各器官的调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增进残疾人大脑皮层的暂时性联系和更多条件反射的形成,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都大大提高。

3.1.2对运动系统的积极影响

残疾人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其身体的新陈代谢可以得到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得粗壮和坚固。经观察胸段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轮椅体育运动可使损伤平面以下脊椎的骨密度得到改善。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关节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维持和改善功能,促进形态的恢复。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增加关节的稳定性,还可以使关节囊和韧带、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加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1.3对循环系统的积极影响

残疾人在运动时,其肌肉的活动会加强,开放的毛细血管增多,需要的血液量也加大,所以心脏为了保证供应充分的血液,就必须增加每搏输出量。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心肌的收缩力和舒张力不断的加强,所以心脏逐渐变得肥大有力,冠状循环从而得到改善、心率减慢。

3.1.4对呼吸系统的积极影响

在不安静的状态下,平静的站立位呼吸时,横膈活动大约1.5 cm,胸廓活动在站立位时1 cm。当运动及深呼吸时横膈活动可增加10 cm,胸廓活动增加至8 cm。因此残疾人从事体育活动可以使其肺通气量明显增多,呼吸肌得到增强,肺活量增大呼吸深度加深。一般人每分钟大约呼吸12~18次,而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可减至8~12次。所以体育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残疾人的呼吸器官功能,使其肺内的气体交换更加充分。

3.1.5对消化系统的积极影响

很多残疾人由于缺乏运动和长期卧床而导致食欲减退、肠胃粘膜及腺体萎缩,吸收性变差、厌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从而导致营养性低蛋白血症,并伴有便秘症状。体育活动时,由于肌肉活动的需要,肠胃就势必加强消化功能,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就更多,消化道的蠕动就更加强,肠胃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另外由于运动,横膈膜上下移动和腹肌的活动可对肠胃起到按摩的作用,所以适量的体育活动会对残疾人肠胃的消化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还可预防便秘。

3.1.6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体育运动给予机体免疫细胞的活力,各种免疫细胞是游弋在体液中的“卫士”,它们跟踪侵入人机体的有害因子,并伺机战而胜之。他们能在正常细胞蜕变为细胞癌前,但还成不了“气候”时,进行监视并及时“处决”,以防后患,为人体健康做出重大的贡献,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同样可以预防或者减少残疾人患疾病的概率。

3 . 2康复体育对残疾人心理的积极影响

3.2.1对负性心理的调整

残疾人的心理的健康调适比身体的康复更为重要。许多人在残疾后,较为轻度的心理不适会表现出过度焦虑、烦躁、精神过度紧张,这些不良的情绪还会逐步转化为孤独感,悲观和绝望的情绪,重度的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激情,自暴自弃,不珍惜生命,甚至会因为心理不适导致身体不适,精神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困难,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乃至做出危及生命的事情。

通过体育、娱乐训练可以让他们在团体中认识许多和自己一样的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友的平台,大家在充满竞争性和趣味性的训练和比赛氛围中,兴奋、活跃地训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体会集体的温暖;在休闲之余,他们可以互相交流感情、信息、畅谈所感所想,让他们忘记了烦恼同时也不感到孤独,有益于他们的交流,从而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激发出残疾患者身体潜在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乐观主义理念。所以通过康复体育、娱乐训练,在提高残疾人身体机能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仍然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参加体育锻炼,并且向自己身体的生理极限发起挑战,努力提高运动成绩,让自己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这非常有利于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所带来的困难和为他们更自然地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3.2.2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通过体育、娱乐训练,使残疾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脊髓损伤残疾人的下肢丧失行走能力,需要依靠轮椅进行代步,在训练中采用强化上肢、躯干力量和练习各种轮椅技能,使他们灵活地操纵轮椅可以克服各种路况障碍,逐步激发残疾患者身体潜在的能力,使他们慢慢在生活中能够自理,尽可能融入普通平常的社会生活。

3.2.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集体训练形式的康复体育过程中,很多残疾人相聚在一起,在训练时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感情、信息,体会集体的温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新来的残疾人朋友加入到这个集体之后,会很快地被周围同伴的良好情绪所感染,迅速融入到集体之中,改善了他们孤独、悲观的情绪,提高了残疾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3.2.4形成终身体育

通过在医疗机构进行体育、娱乐训练,使残疾人掌握了一些适合于自己运动的项目,并且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可以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其在社会中继续进行体育活动搭了一座桥梁。

3.2.5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在生活中有乐趣、社会交往、发挥个人创造力和获得成就感的需要,体育娱乐活动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体育、娱乐活动对参与的残疾人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一项实践,也是生活质量较高的一种表现。

现代社会康复的目标已不仅仅是针对残疾人的身体障碍了,而是需要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在各个方面平等参与。其中体育、娱乐活动,是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残疾人与正常人相比更需要这样的内容。残疾人通过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娱乐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

4 结语

总的来说,康复体育对残疾人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在提高残疾人的机体健康水平;增强残疾人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残疾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心境,降低焦虑,忧郁;培养残疾人的进取精神,意志品质以及终身体育理念;提高残疾人获得乐趣,享受生活,体验充实与满意的机会,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的自然社会化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摘要:当代社会,残疾人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现实群体,其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康复体育在提高残疾人的机体健康水平;增强残疾人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残疾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心境,降低焦虑,忧郁;培养残疾人的进取精神,意志品质以及终身体育理念;提高残疾人获得乐趣,享受生活,体验充实与满意的机会,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的自然社会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使残疾人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生活。

残疾人康复资金 篇8

【关键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是残疾人实现就业、教育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当前,温州市残疾人事业正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残疾人康复人才的缺乏明显制约了全市康复事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普遍开展,一批重点康复工程的实施,以及各地康复中心相继建成,全市急需一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现状与差距

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是保证残疾人康复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主要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和特殊教育教师。近年来,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市本级建立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核定编制50人,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功能定位为:残疾人肢残康复、精神及智力残疾康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和推广服务。县级残联系统经编委批准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康复指导站等)机构有6个,核定事业编制38人;有3个县(市、区)建成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正在建的有4个。

县级康复服务也非常单一,其中乐清市目前开展的康复服务项目只有聋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等,瑞安市康复服务中心开展残疾鉴定服务和儿童听力语言、自闭症康复服务。除此外,其余的康复机构基本上没有承担残联的康复工作职能,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白内障复明手术,助听器、助视器、假肢适配)、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社区康复服务方面的具体康复服务。残疾人主要康复服务依赖于省级康复机构及有关医院和社会康复机构。

全市残联系统从事康复服务的事业编制康复专业人员12名;从事残疾人各类康复服务的临时工,且拥有康复专业方面学历、职称或岗位资格证书的29名,合计41名。与宁波市相比,差距很大,仅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就有一百多名康复专业人员,其中各类专家17名。据全省调查统计,目前全省有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75家,专业人员912人。温州市残疾人总数近50万,占全省的15.87%,居全省之首,而康复专业人员的总量只有41名,占全省的4.50%,落在全省的后头。

二、问题与成因

根据全省残疾人实名制调查显示,5年来残疾人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占24.28%,家庭康复占62.18%,机构康复占5.14%。社区和机构康复服务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康复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规模偏小,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温州市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康复中心专技人员编制少,优秀人才进不来,人员流动不强。目前,市、县两级康复中心依靠临时聘用人员和外挂康复训练。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康复中心没有独立的人事权,一切由残联支配,而残联又缺乏对残疾人康复事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没有建立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库,只重视残疾人康复的数量,而不重视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发。

二是在编人员院校出来的少,专业知识匮乏,学历偏低。温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现有的12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30%,大专及以下学历占70%。县(市、区)康复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由部队退伍军人安置,靠平时业务培训和函授掌握康复初级知识,学历一般在大专以下。

三是编外聘用人员较多,福利待遇跟不上,人员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近二年,温州市本级12名聘用特殊教师中,由于待遇低和临时岗位缺乏引力的原因而流动的有5人。县级改行的随意性更强,流动频繁。全市康复专业技术队伍成了前培训后出走,边培训边流动,整体业务素质难提高,专业技术队伍难稳定。

四是专业人员招聘标准不规范,严重影响培养质量。当前,就业压力大,不对称就业成了家常便饭。康复机构的正式编制或临时岗位招人,受非正常渠道影响较大,没有按专业业务要求设置条件,而是按人为“需要”安排人员上岗。另外,全市缺乏康复治疗专业岗位准入标准,各用人单位理解和掌握不一致,康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条件没有得到保证。

五是缺乏竞争机制,论资排辈,迁就照顾,轻工作实绩,创新意识不强。康复机构内部重资历的现象还有存在,上级主管部门随意借用人员、插手工作较多。个别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身兼多职,以至于专业不专,创新意识不强,拔尖的不多。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浙江省2011年残疾人实名制调查显示,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治疗需求比例为29.82%,全省最高;功能训练需求比例37.15%,全省第二;辅助器具需求比例64.67%,全省最高。康复人才数量与康复服务覆盖面成正比,康复人才水平决定康复服务质量。

(一)制定出台人才培养计划。依照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要求,制定出台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全市每年至少培养业务骨干15名以上。根据照顾一般、急用优先的原则,积极培养急需残疾人康复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包括残疾人康复治疗师、护理师、听力言语师、康复材料工程师等残疾人服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

(二)加强在职人员培训。根据市、县两级康复中心的现状,应大力加强在职人员教育培训。一方面,做好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让人才挑大梁、唱主角,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把好专业人员进人关。市、县两级康复机构缺编进入,要定岗定位,严格按照专业人员的要求,向全社会公开招考或者公开选调 ,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

(四)引进一批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包括招聘一批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康复、特教、护理、幼师和师范毕业的康复师、教师和护士等,培训听力语言康复、脑瘫儿童康复、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学科带头人。

(五)研究制定编外人员专业人才培养政策和机制。要着重解决编外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确需的编外人员,在职称等方面给予统一安排,鼓励他们安心工作,健康成长。对那些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技术精湛的拔尖人才要委以重任、给予高薪奖励,并和正式编制人员同等待遇,实行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考评,奖惩兑现,让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挑大梁。聘1-2名表现优秀编外用工老师为科室负责人。给予编外人员和临时工都安排特教补贴,并为其缴纳保险和公积金。

残疾人康复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残疾人康复事业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福明.浅谈省级中心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几条途径.[2002]12-0733-02

残疾人康复宣传简报 篇9

活动中,街道残联专委、社区书记、社区残协专委等为辖区内困难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并详细询问残疾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状况,是否有其他需求,并叮嘱他们及其家属,天气寒冷,保重身体,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疫情防控期间尽量减少出门,出门戴好口罩,残疾人家属连声说着“谢谢”,“辛苦了”。

通过这次对残疾人的走访慰问,不仅了解到了残疾家庭的现状,以助于以后更好的.提供帮助,使特殊群体朋友感受到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也让残疾人家庭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 康复求职信

★ 康复求职信范文大全

★ 残疾人求职信

★ 残疾人工作总结

★ 出血热康复期怎么治疗

★ 康复医学毕业论文

★ 康复医学自荐信

★ 运动康复论文范文

★ 康复医院年终总结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篇10

“十一五”期间,中江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县认真贯彻省、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康复工作配套实施方案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一五”配套实施方案,围绕“十一五”康复工作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一、科学指导、思路明确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度,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工作之中。紧紧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完善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二)坚持由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原则,实现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为康复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坚持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社区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制订适宜的康复工作计划,为康复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尽可能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依托康复机构,以科学、简便、适用的康复技术,使大多数残疾人享受到方便、快捷、廉价的康复服务。

二、综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82例;全免费手术1800例。为69名低视力患者配用了助视器;使62名聋儿接受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60名;为贫困肢残者安装普及型小腿假肢29例;安装普及型大腿假肢31例;装配矫型器26件;供应用品用具1681件。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使67名肢体残疾儿童、56名智残儿童、13名(0—6岁)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训练,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十一五”期间康复规划具体落实情况

(一)积极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

视力残疾康复是“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工程项目,五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视力残疾康复工作力度,进行了经费投入,派车下乡,组织眼病医生到全县各乡镇进行为患者体检服务。在做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同时,我们把

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告别黑暗,重见光明。五年来,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482例,其中全额免费手术1800例。低视力配镜69名,低视力家长培训20例。取得了良好康复效果。社会各界称赞开展白内障扶贫复明活动是政府为残疾人奉献爱心、播撒光明的一项慈善义举,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广大弱势群体的切实关爱。

(二)加大康复扶贫力度,为特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

为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针对我县部分特困残疾人因经济困难康复无着落的普遍现状,残联根据残疾人的贫困程度和康复需求,将全县重度残疾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30元,全部纳入财政购买。

(三)开展假肢装配、矫型、肢体康复训练及用品用具服务

五年间,开展肢体康复训练34例,肢体残疾儿童机构康复训练5人,安装普及型假肢60例(其中,大腿假肢31例,小腿假肢29例),装配矫型器26件,供应用品用具1681件,轮椅475辆。

(四)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普及全民防残意识,提高残疾人自身康复意识,围绕“爱耳日”、“爱眼日”、“国际聋人节”及“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残联在“爱耳日”及“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组织有关单位在县城中心地段设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及义诊咨询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向市民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内容、意义及有关的康复科普知识,使残疾人康复工作能够家喻户晓,从而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四、存在不足

残疾人康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没有专职残疾人工作者,导致部分康复项目的任务完成难度加大。二是康复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对我县的康复工作一贯支持,但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与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有限的康复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三是无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相关康复工作有难度。四是康复训练与服务能力及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基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网络尚未健全,无康复中心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未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

上一篇:安全自保责任书下一篇:老师改变了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