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2024-09-01

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精选12篇)

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篇1

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莫不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而击节赞叹,我们在赞叹之余,往往又自愧不如。陶行知先生教育智慧是出自教师对学生的爱,出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出自一名教师对教育的火热追求,他用智慧和艺术,维护了学生的尊严,用心点燃了学生内心通向梦想的火把;我们不可能成为陶行知,但我们不能缺少爱,缺少用心做教育的孜孜追求和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

16级学生的军训已经结束,短短的一周时间,我们带给了他们什么?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呵护备至的关爱,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们不能奢望孩子短时间内,有脱胎换骨的重生,但这些孩子的身上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

1.我的女儿说话了

2.5月27日清晨,家长给夏雪主任打电话说:“夏主任,我不敢去开家长会,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在上你们学校前从不和我交流,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现在回家和我说话了,头发也拉直了。”。

我不知道学生真正改变的原因,但我相信努力就有回报;我们教育的路很长,需要不断地用爱与耐心去教育转化学生,但我们必须看到学生的变化,必须重视这可喜的转变,抓住这难得的教育契机。

二、我感动的哭了 陈庆林班的学生家长,用激动的话语给贾春林老师打电话:“贾老师,是不是你们逼着学生给家长写的这封信?”

“怎么了?不可能,我们绝对不会逼着孩子写信。”

“我没有完整的看完信,我就激动的哭了,我的孩子从没有和我说过感激的话,谢谢你们!”这位家长观看完军训汇报表演,立即就在微信圈里发布了一组现场的照片,配上了如下文字:“父母的小幸福莫过于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宝贝,加油!”“孩子身上的改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封家书》、“梦想从这儿起航”带给家长的是感动;亲子关系的改变,更是使家长看到了希望,而这样的希望,就可能会使得生命迸发出灿烂绚丽的火花。

三、给我孩子一次机会

留着长发,满脸的戾气,像一只卷缩的刺猬,口中喊着:为什 么不让我上学?他的母亲在一旁默默的流泪,无语凝噎。

“老师,我的家庭非常特殊,孩子的父亲刚刚查出直肠癌,孩子 也查出甲状腺有阴影,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孩子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和我谈起过死亡。”

“我的孩子非常懂事,每天都抽时间和我照顾他父亲,求求你了,给孩子一次机会。”

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篇2

一、背景

此学生名叫赵某某, 男, 个头最小, 但个性非常强硬, 走路姿势像个小流氓, 公然顶撞一位任课老师, 并口出恶言, 上课心不在焉, 作业也不当一回事, 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 而且他所结交的一些朋友是学校臭名昭著的, 最令人寒心的是连他的眼神里都找不到学生的纯真气息。

二、案例的过程与结果

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 也就是星期一早晨, 我像往常一样到教室上早习, 不一会校长便匆匆地赶来告诉我一个非常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学生早上一到校就把书包甩在位置上, 然后跟几个男女生一同往操场方向跑去。于是我立刻与校长在学校内巡视了一番, 却没有发现他。紧急之下, 我立刻拨通开学初登记上来的手机号, 电话不通。

回到教室, 我便向他周围的同学询问他的去向, 以及家里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但没人知道。通过其他学生, 我了解到赵某某在小学时, 已经常逃学。通过各种询问, 我还在其他班里找到认识他家的人, 并且发现初一另一个班的学生也在同一时间无故失踪, 所以我猜想他们在一起。

我与校长立刻前往该学生家里。从家长那里了解到, 他们已经习惯了他这种行为, 听到我说他逃学, 没有一点意外的表情, 由此看来该学生确实不是第一次逃学了。据我的观察, 我觉得这个学生的家庭还算过得去, 也比较完整, 他应该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从他母亲的口中我了解到, 这个学生从小就受宠溺, 而且父母很少有时间对其进行管教, 以致他在外面结识了很多不良少年, 经常跟他们一起打电子游戏, 上网吧。

所以我向家长谈了一些有关教育孩子的看法, 希望他们配合学校教育。

此学生在那天下午返回了学校。而我对他只是进行了一番教条式的教育, 并没有触及他的心灵。家长和学校也给了他一定的教育和警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算风平浪静。

但是我渐渐地发现他对自己的母亲极不尊重, 而且出口顶撞, 而其母只是一笑而代之。所以他的种种行为跟他父母从小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过分地宠爱, 加上缺乏一定的言传身教, 才造就他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而且还有些是非不分。而他已经非常习惯这样的自己, 要在短时间里扭转他的个性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觉得只能慢慢来, 一点点使他改变。

而我知道这“平静”下面肯定会有“不平静”的事情发生, 所以一直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果然, 在安分了一段时间以后, 他又开始活动, 与那些不良学生来往, 而且又开始不做作业, 上课也不听讲, 还经常违反纪律。于是我把这些现象告知了家长。第二天事情又发生了。课上我让同学做练习的时候, 唯独他静坐在那东张西望, 没有动笔。我走到他跟前提醒他拿起笔听写, 他却声音略微放大地说:“我手痛苦!”“你的手怎么了?”我问道。“都是你害的!”声音更大了。于是, 下课后我便把它叫到办公室问明原因。原来是我的那通电话使得其父在愤怒之下动手打了他。我也万万没想到他的父亲会有这样的行为。我撂起他的袖口想看看他的伤势。他又发话了:“谁叫你打电话给我爸的!”听了他的话, 我觉得很心寒, 同时还有一点窃喜。因为至少还有他怕的事, 这证明还是有办法让他改正错误的。

彼时彼刻, 我没有生气, 而是心平气和地对他说:“老师打电话是因为关心你, 不想让你跟其他坏学生那样。”他不发一言。“难道你想以后去做街上的小混混, 宁可让人家看扁你?”他依然不作声。我把心里的想法非常诚恳地告诉他:“你妈妈对你挺好的吧。她对你那么好, 你却经常对她大吼大叫, 我看得出来她很伤心。”他看了看我, 我继续说:“你父母现在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培养你, 让你可以出人头地, 自力更生。而你现在在学校里不但浪费你自己的青春, 还在吸你父母的血, 你现在是逍遥快活, 不用学习, 不用做作业。等他们的血被你吸干后, 谁来资助你。你现在不学养活自己的本领, 以后没钱的日子能快活吗?还是你愿意去抢去偷呢?最后在牢狱中度过余生?更何况你难道就忍心这样对你父母?”

他头低下了, 这时我已经说得眼圈发红, 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强忍住泪水, 可能是太过激动, 自己被自己打动了, 而且这个学生的眼神从刚开始的邪气转成温顺, 看来他听进去了。于是我继续跟他袒露我的肺腑之言:“我有切身经历, 老师好歹比你多活好几年, 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我已经长大在挣钱了, 但不管我对父母多么地好, 都永远抵不过他们对我这么多年来的付出, 所以父母永远都是奉献的地方。你现在能做的只有少欠他们一点, 我想你应该是个有良心的好孩子。”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我又说:“你不想学习, 不爱学习, 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有很多学生, 包括我也不爱学习。但是我跟你的区别就在于我愿意尝试去喜欢学习, 并且我会为了我的将来而愿意先苦后甜。而你尝试着这样做了吗, 难道你喜欢先甜后苦, 即便这个苦将比甜的时间更长?”他不时地看着我, 我接着说:“学习是辛苦的, 每个人都知道, 但还是有这么多人尝试这个苦。又是为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只要你肯用心去学一门知识, 你能在从中寻找到乐趣, 特别是当你做对一道题或者想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时, 你会有一种成就感, 那种感觉你也会有, 不妨去尝试一下, 相信你会喜欢的。”

话说到这里, 我已经泪流满面。而彼时彼刻, 我发现他的眼睛已经红了, 而且是湿润的, 他始终不发一言, 但我确信他被我的一番话打动了。因为那个傲人的眼神已经不复存在。于是我说:“老师要对你说的已经说完了, 如果你听进去了的话, 现在可以回教室了, 用你的行动证明给我看。”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 我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在那件事以后, 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表现虽称不上好, 但确实有了进步, 而他在学校的一言一行从此也成为了我注意的焦点之一。只要他稍稍有些进步, 我就会表扬他。而且在慢慢的接触中, 我发现像他这样的学生在批评的时候要微带笑容, 这样他往往会以害羞的笑暗示自己知道错了。而如果我正正经经地指明他的错误, 他也会给我一张眉头紧皱的面孔, 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而且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所以在我看来他还是很顾面子的。老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 应该适当地为他们留点面子, 这样学生会心存感激。

三、反思与总结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 家长的示范性行为, 周围的环境, 老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由于家长疏于管教, 这位学生受到不良少年及其他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偏差。而一旦这种行为成了一种习惯后, 要改正就相当困难。但只要我们肯努力, 就依然可以用另一种现实生活教育他们、纠正他们, 令他们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因而, 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构造基于生活、社会的模式,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面向社会, 拓展教育时空, 以生活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 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可以用心去感受 篇3

“赏花。”

“一群人赏花为什么成了新闻呢?”我说,“我们来看看报道:10月11日,几名盲人在大香林景区内闻香赏桂花。当日,浙江绍兴大香林景区邀请绍兴盲人协会的12位盲人用触摸、闻香等感知方式‘赏桂花识秋景’,感受美好大自然,迎接10月15日的国际盲人节。”

学生们非常惊讶:“盲人怎么赏桂花啊?”

“同学们,生活中大家也许都看见过盲人,但我们从未走进过盲人的世界。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当三分钟“盲人”,来欣赏月季花。别着急,先听老师介绍有关月季花的知识,然后小组成员依次触摸月季花的花朵、枝条、叶子,闻一闻月季花的香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学生开始闭眼赏花,然后说着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我用手轻轻地抚摸月季花的叶面,觉得很光滑,边缘有锯齿。”

“月季花的花朵比较大,层层展开。用手摸一摸,像绸子一样光滑、细腻。老师告诉我们,这朵花是粉色的,我觉得它像一个穿着淡粉色衣裙的少女,正亭亭玉立地站在晨风中。”

“我吸口气,闻了一闻,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泌入心脾,烦躁的心情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伴之而来的是一种快乐的心情。”

同学们当了一会儿“盲人”,走进盲人的情感世界,真切地去体验了盲人赏花的感受。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细腻的文字快乐地记录着内心的波动。

“同学们,盲人的双眼虽然失明了,但是他们的心灵是向往光明的,他们也渴望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啊。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这幅新闻图片,想象一下,这群特殊的朋友会怎样去欣赏芬芳的桂花树。”

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小博士”蒋舜站起来说:“你看,那位慈祥的老大爷走到桂花树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粗糙的枝条,将脸慢慢地靠近桂花间,深吸一口气,舒心地闻着桂花那香甜的芬芳,陶醉在花的世界里了。”

“观察得细致,从盲人赏桂时的神情、动作,感受其内心活动,把人物说具体了。”我及时点评。

善于想象的曹梦绘声绘色地说:“那位穿着红衣服的盲姑娘站在桂花树下,一呼吸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于是,她兴奋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一朵朵小花。啊,那么柔软,似一粒粒小米。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摇了摇枝条,一阵‘桂花雨’落在她的头上、肩上、背上、手上、脚上,芳香立刻充满了她的全身,也穿透了她的心房,她幸福地笑了,笑得那样灿烂。”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阵阵掌声。

“很有文学细胞。会想象,才能妙笔生花呀!”我竖起了大拇指。

有“小诗人”之称的周雪珂清了清嗓子说:“清风徐来,花香弥漫,我仿佛听到盲人朋友们正在吟诗呢!‘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真是具有诗情画意。”

“老师,我也来背两句。”班级小主持人颜磊热情地举手说:“‘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当他诵读到最后一句时,班里的同学都齐声应和起来。

我也来了兴致,接了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此时的教室里,充满了诗的韵味。校园里盛开的桂花香味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也悠悠地在同学们心田里飘香。

“同学们,一篇好文章要以情动人,要学会有个性地表达。咱们来读读盲人海伦·凯勒的优美文字,看看哪些地方能体现出作者文笔的细腻、情感的真挚?”说着,我在投影仪上映示了一段精彩语段:“春天我满怀希望地触摸树枝,搜寻叶芽,这大自然冬眠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花朵令人愉快的丝绒般的质感,发现她惊人的盘绕结构,为我揭示出大自然的某种神奇。如果我非常幸运,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我高兴得让小溪清凉的溪水从我张开的手指间涌流而过。”

“啊,这段话真美,靠触觉感受的海伦居然能体会出花朵丝绒般的质感,太神奇了!”朱清说话的声音轻轻的,但口齿十分清楚。

“我特别欣赏这一句:‘偶尔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时,会感觉到一只小鸟高歌时快乐的震颤’。因为海伦热爱生命,才能如此用心感受世界,连小鸟在枝头欢歌时的样子都能想象并触摸到!”徐娇说。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对盲人赏桂,你有何特别的感受?”我将话题转移到文章表达的主题上。

阴汝玺抢先发言:“盲人的内心世界其实也很敏锐,只要用心感知,他们也能感受精彩的世界。”

“大自然的美,不仅可以用眼睛去欣赏,更需要用心去体会。”坐在最后一排的曹星宇站起来响亮地回答。

“只要你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灵,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丽。”“阅读大王”周雪珂看问题一向很有水准。

我问:“那你们愿意把这幅特别的图画,用文字描写出来吗?”学生们连连点头。

“你想取一个怎样新颖一点的题目呢?”我着意强调“新颖”两个字,“小组讨论一下。”

两分钟后,一个个题目诞生了:《美,可以用心去感受》《感动人心灵的一个小镜头》《盲人赏桂》……我说题目自定,但是大部分同学都用了第一个题目,也许,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第一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可以用心去感受!

我期待着阅读学生精彩的描写。

用心去感受 篇4

直到最近我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多么自私的人,有些事总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而常常忽略到爱你的人的心情,以致于伤害到他们,但是我真的没有恶意,只是缺乏一颗用心体会的心,还有总是把一切都深藏在心里,让他人感受不到。

真的发现自己在慢慢的变化着,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真情,渐渐也会去在乎别人的感受了。任何感情都是需要认真经营的, 以前的我就是太过随便了,以为自己不在乎的事,别人一样也不会在乎,也许我真的伤害了许多真正对我好的人,不过我相信以后我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想对曾经被我伤害的人说声抱歉!

用心去感受作文 篇5

旋律伴随着音乐响起,揭开你不平凡的传记……

月下维也纳,我感受着清凉月光下谱写的华美。漫步莱茵河畔,水波荡漾在左崖,下雨天的铮铿是献给爱丽丝的情诗,不屈的呐喊是命运的辛酸。

我感受着贝多芬的坚强,一次次坚强不屈的震撼

如——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泰戈尔——世界的孩子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角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的响起,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便在那时候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五彩缤纷的花儿,一望无际,是花儿的学校,一闪一闪是美妙和萤火虫,对妈妈的爱那么纯真无暇,是大人,抑是孩子,是伟人,抑是普通人。

我感受着泰戈尔的纯真,一遍又一遍吟唱的无暇

诠释——使生如夏花之绚料,死如秋叶之静美。

郭敬明——梦想守望者

梦的年代,花样年华。心中的梦想华做笔下流水般的文字,当悲伤随一切风化,是谁抒写了夏末的歌?

当悲伤流成河,又是谁在细数流年?列车轰鸣而过,是你执着的赞歌,夏日宽大的香樟是你追求梦想的身影,你的执着,像抛下的漂流瓶,带着梦想前进。

悲伤过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又在坚持什么?是梦想。

我用心感受,感受着那升起希望的早晨,就像你的执着镌刻——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岁月变迁,时光不复,感受四季变迁的些许无奈,细数秋后逃之的候鸟,感受着无比庞杂的工,抒写着涂鸦过后的班驳,用心去感受无需什么,只要用心。

用心去感受作文 篇6

幸福无处不在,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幸福也截然不同,对于乞丐来说,被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是一种幸福;对于山区的小朋友来说,一顿像样的午餐是一种幸福;对于口渴难耐的旅行者来说,一杯白开水是一种幸福;而对于我们来说,父母每次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连几天的阴雨天。像往常一样,今天的体育课还是在室外上。我爸爸以为今天的体育课在室内上,所以没有叫我带备用的棉毛衫。于是,他就叫我不要打球,免得打湿了棉毛衫没得换。我随便地答应了一声。可是,在上体育课之前老师就叫我们男生绕操场跑五圈,每节课都是这样。在跑第三圈时,我的棉毛衫已经湿了,五圈下来,棉毛衫已经湿透了。我想,反正都已经湿了,不如打一打球。我最终还是没有禁住打球的诱惑,不自觉地打球了。

下课了,我摸了摸我的后背,呀!就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湿得不能再湿了,我走到我爸办公室,他先说了我一顿,我说:“爸,不碍事,只是湿了一点而已。”我爸也没说什么,他叫我先穿毛线衣,他回家拿衣服。我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我家离学校也有一段路,来去至少15分钟。可只过了大约10分钟,我爸气喘吁吁地拿着我的棉毛衫来了。他急忙给我换上了,一直念叨着:“快穿好,否则着凉感冒。”我看到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我的.眼泪不禁涌了出来,很快便模糊了视线。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幸福。

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篇7

一、拓展情景, 让学生心灵震撼

艺术课堂不仅是让学生愉悦心情,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获得生命影响的体验。艺术课堂教学的歌曲内容与情感丰富多样, 它通过不同表现风格展示美好的形象、美好的情景, 表达对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宣扬、崇尚和追求。因此在艺术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其独具的教育魅力, 让学生动心动情, 在情感的体验中获得美德的自我建构。

“尊师爱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当前的教师都知道“师爱当先”, 要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 而学生是否尊敬热爱每一位老师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引导, 慢慢渗透。 而在音乐课上就经常会学到“爱师”的歌曲, 如四年级歌曲《灯》 就歌颂了教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学、勤奋工作的精神, 曲调优美感人, 情真意切。教学前,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 回忆平日里老师是怎样对待大家, 怎么辛勤工作, 怎样不辞辛劳地为学生操劳, 引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爱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将这首歌的歌词作为一首优美抒情的小诗, 让学生在歌曲伴奏音乐的烘托下进行配乐诗朗诵, “星星倦了, 眨着眼睛, 月亮睡了, 钻进云层。校园的窗口, 亮着电灯, 敬爱的老师, 还在为咱操心……”配乐诗朗诵给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所蕴含的无限的爱, 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和尊敬。然后, 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欣赏, 感受歌曲三拍子徐缓的节奏和深情优美的情绪后, 再进行歌曲的演唱, 学生便会有感而发, 从内心深处唱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走进生活, 让学生深度体验

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习, 学生需要融入集体, 所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学生融入社会生活所应必备的好品行。教师在艺术课堂上要充分挖掘歌曲中的教育资源, 有效地进行品行教育。四年级歌曲《小伞花》正好表现了这一主题。教学时, 我出示了三幅图画, 让学生叙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雨中同学合伞互助的好风尚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助人行为, 哪怕是借别人一块橡皮这种小事都可以, 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会说出一大堆, 他们突然意识到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从而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在教唱歌曲环节, 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 让学生通过多遍欣赏后, 直接进行演唱, 在有难点的地方, 让同学或老师提供帮助, 来完成歌曲的教唱。其效果比起老师唱一句, 学生跟一句, 效果要好得多。最后, 我还让学生发挥想象, 表演身边的助人行为, 学生进行了小品的表演, 也进行了“献爱心”的捐款活动, 不仅大力弘扬了助人为乐的行为, 也扩大了“助人为乐”的范围,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三、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教学音的强弱》这一内容时, 我通过各种音乐活动, 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敢于表现自我, 在生活找寻与音乐相关的声响。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学习音乐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在引导学生理解音的强弱这一环节上, 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身边的各种音响, 并加以模仿, 从而得出结论, 让学生主动探究, 与别人合作获取知识, 整合信息。

其次, 音乐中的生活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 要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使他们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能够回响起来。必要时, 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 以引起学生的联想。

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作唯一受教育的场所, 把书本看作唯一的知识来源, 把教师看作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 取而代之的是凸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家温暖”,感受爱的拥抱 篇8

对来“家温暖”服务的义工们来说,有足够的爱心、热情和胸怀,向特殊孩子们张开双臂,拥一拥那期待疼爱的弱小心灵,应该是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记忆。

当一双双渴望的小手伸向你,当一个个小脑瓜伏在你的肩头,当两条小胳膊紧紧地缠绕着你的脖子之时,幸福的含义,便由此刻抱着的特殊的孩子传遍你身心,你的身心不由得颤栗、不由得泪水盈眶……

华阳的孩子没有瘦骨伶仃的,衣服也干净整齐。我抱着一位智障孩子,看得出,他在华阳吃得好,睡得好,长得胖乎乎的,个头也不小。抱一会儿,我觉得招架不住了,但他不肯下来,当他察觉你有意放下他时,他会更抱紧你,并把头深深地埋在你的肩膀里。这个被亲生父母遗弃的特殊小生命,有这样坚毅的思想和行为,令谁都不忍心“放手”,小小的他是如此信任此刻的幸福,如此享受这短暂的“妈妈”的拥抱,如此渴望家的温暖。对于给予拥抱的义工们来说,这一刻,也成为他们心中的痛。痛的是,孩子的命运;痛的是,这些孩子对妈妈拥抱的渴望,竟是如此强烈!

一个渴望拥抱,一个给予拥抱。这就是“家温暖”的服务含义。

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是熊慕标、熊萍父女举债创办的深圳唯一民办非营利性康复中心,生活在康复中心的130多名孩子,大多都是患有先天性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孤残儿童。孩子们身体残障,更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他们或被父母遗弃在路边、或被福利院转来、或由路人捡了送来,同一片蓝天下的生命,竟有如此不堪的境遇,真是可悲可叹!而可悲可叹之余,幸运之手又牵着他们来到华阳,从此,孩子们拥有了别样的一片天。

这片天,是退休干部熊慕标卖了房子,举全家之资所创办。为了办这个特殊关爱机构,小儿子数十万元存款被“挪用”,婚期足足拖了3年;为了办这个特殊关爱机构,女儿熊萍幼教专业毕业,放弃了待遇高的教育机构,凭着对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经验和那份厚重的爱,随父亲一起承担起华阳这片天。多年来,熊慕标寻求各种途径、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从海外到国内、从国家相关部门到社会团体,关爱的声音和脚步始终没有终止。

罗湖义工5班班长胡铭,把“家温暖”引进义工服务项目中,义工们每月从罗湖到观澜,自己备车,一批批义工带来他们对特殊孩子的关注与疼爱,他们张开双臂让一个个渴望拥抱的心灵,感受到真实的温暖。

义工亢丽随车带来大米、食用油;义工郑凤娇在拥抱孩子的那一刻时,湿红了眼圈;绮妮这位新义工更是与孩子们难舍难分地玩在了一起。义工爸爸妈妈们与孩子们分享骑童车、投篮等游戏,孩子们话说不清,甚至不会开口表达,但是他们的开心挂在脸上,幸福溢满笑靥,这一刻,让人感动!

“爱”是个动词,是要付诸行动的。熊慕标一家的爱心之举,苍天可鉴!义工们爱的拥抱,也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感到些许家的温暖。

爱,就是这样,当你付出后,收获的便是一种美好的感动。

用心去感受生活(精选) 篇9

回想起小学那几天,一直是阴雨绵绵,如同一张稠密的网,笼住了四周。终日游走于在校园的三点一线之间,滋味是枯燥单调的,在春雨的浸泡中,心里如蒙了一层灰般惆怅。

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周末,下午天公也做美般地止住了雨。我按惯例回宿舍收拾,准备回家。在走廊间,无意间眺望远方,却不由得止住了脚步。校园内的绿树草坪,在雨后显得格外明绿柔和,在凉爽的雨后清风中摇曳,好似绿色发出的天籁之音。这是前所未有的体会和感动,它使我感到莫名的幸福。很久以来,我一直向往着旅游节目中展示的欧洲绿色田园风光,从来没有想过能在校园里找到这种感觉。此刻我才猛地明白:只要用心去感受,其实美就在身边,感动和幸福就在身边。

不由得想起了不久前和同学踢球的场景。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温度适宜,22个人穿着简单朴素的球衣在绿茵场上奔跑着。阳光泛在每名队员快乐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轻风拂过,我不由的停止了跑动,嘴角轻扬,环顾这令自己陶醉的场景,幸福充斥了身体的每个角落。不为功利的结果,用心体会在艳阳下踢球的乐趣: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自由自在,轻松快乐。而过去,总是看得太表面,总在抱怨草皮质量不够好,颜色不够鲜艳,踢球装备不够精良„„想来实在是太浮躁。

我曾经和许多人谈过各自的理想。大家所向往的,或远大,或纯朴,或天真,或独特,但实质都是相同的:追求幸福。去法国旅行,是一种浪漫的幸福;开法拉利,是成功的幸福;在家睡觉睡到自然醒,是安逸的幸福。只是看到他们在生活中的那份忧愁,我不由得叹息:其实每个人都是阳光开朗的,只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逐渐形成的物欲,使我们忘了幸福其实就在身旁。谁说不是呢?小时候能得到一根冰棍我们就会感动的找不着北,而今有几个人会从这五毛钱的玩意中收获幸福。

“我感觉到生活是那么美好”。景仰海伦·凯勒的文学才华,更景仰她那颗善于感受的心。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的,是海伦对生活崇高的热爱。印象最深的是她有一段描写花园的文字,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柔和的阳光,洒在一座典雅的花园里,曲折的鹅卵石路两旁,开满了繁盛的鲜花:紫罗兰,百合,蔷薇,矢车菊„„上面有许多五彩斑斓的蝴蝶和蜜蜂在嬉戏,忙活,发出嗡嗡的声音,清脆的鸟鸣声也不时地从树丛里飘来„„而我,则独自坐在喷泉边欣赏,聆听着这一切。这是失去光明的海伦,用心感受生活,为我们带来的美的体验。而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感到幸福。

用心去感受学生,用爱去关怀学生 篇10

“尊敬的老师,您是不是以为自己很成功?在您的规定下,我们课间静静地去读书,轻轻地说话,悄悄地做事,每天还得做功课似地完成一份‘知心留言’„可是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在课间读书,因为上完一堂课,我需要的是休息;我也不喜欢轻轻的说话,悄悄地做事,因为我天生爱唱爱跳,我需要的是自由地宣泄;我更不喜欢天天留言,因为有时我根本没啥写的,硬是无中生有,这是不是太累?冒昧地问老师一句:“您知道我们的需要吗?”

这是一句学生给老师的留言,刚读完的那一刻,确实让人有点心酸。一句“您知道我们的需要吗?”,说出了学生的心声。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要什么,该做什么,都是由成年人在做决定,学生都缺少了自己的那份主动性,大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不是我喜欢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然而作为一个老师,你能真切地去感受到学生的心吗?你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吗?

以下是个人的经历:短短的三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接触了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学生。记得有一个学生,由于刚转过来的,环境比较陌生,只要一不高兴,就会动拳头去打人。有一次,我发现他在使劲打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人家动了一下他的水壶,他觉得不高兴了就打了。班里的同学也都向我反映:某某同学老爱打人的,今天他又打了谁谁谁。再有一次,我在课上又发现他在打前面的同学了,这次,我问他:你怎么又打人了?他喃喃的说道:“他不肯借我东西。”下课后我和他交谈,我问他为什么老喜欢打人?他回答我:“他不肯借我东西,我看他不爽。”这句话挺让我诧异的,一个小学生,说出了某种社会人士的语言。然后我问了他一句:“人家为什么不肯借你东西?”他顿时没有什么话说了,然后我对他说道:“那是因为人家怕你,你老是动手打班里的一些同学,大家看到你都觉得会害怕,不敢接近你。”“可我就是看他们不爽”他回了我一句。接着,我问了一句话:“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马上回答我说:“想!”每一个刚融入一个新集体的人,最想要的就是建立起与其他人的友谊。后来和他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摸着他的头说:“想交朋友靠的不是拳头,你老是打人,人家都怕你,是不会和你做朋友的。你动不动就打人,会把身边的人都吓跑的,没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你想不想和班里的同学都成为好朋友?”他的回答当然是想。然后我就问他:“你想交朋友,那你觉得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他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后来我让他每天尽量克制自己的拳头,不要什么也不说就上手打人,也让其他同学监督了下,他还有没有打人。后看渐渐的,就没有发现他再打人了,他身边也多了些说话的朋友了。通过让学生懂得一些错误行为的后果,用学生想得到的东西去唤醒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一种有效的理解学生、关怀学生的举措。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这自己需要的东西。学生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认识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2、性格的差异;

3、兴趣的差异;

4、特殊才能方面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观察,去了解哪些是学生需要的,哪些些是学生不需要的。走进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需求,才能维护好师生间的良好友谊。

用心去感受路上的风景散文 篇11

那年秋天傍晚,开车去远方的单位值班,刚刚出发的时候,夕阳坠向远处的楼房,红彤彤的落日穿过云层霞光四射,映衬的半边天都是红红的,诗一样的傍晚,在这样的天气出发便不知疲倦起来,心情也格外的好起来。

汽车奔驰在郊外的路上,天渐渐地暗下来,远处涌起淡淡的雾气,深秋时节庄稼收割后,播下的种子刚刚拱出头来。前面的车灯清晰起来,迎面过来大开的车灯刺得眼睛很不舒服,便紧紧尾随其他车辆飞奔,眼睛盯住前面的尾灯,不敢松懈。

雾气渐渐浓了许多,车子只好收住狂奔的轮子,亦步亦趋的及时跟进,生怕失去领路的车子导引,车子开的愈加艰难。自己的车灯射进雾里,只有几十米的视线,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丝危险。

突然前面车子尾灯不再前行了,自己的跟进几乎没有时间反应,便是急急的刹车,几乎停下来时只有距前面车子不到一米的距离,来不及抱怨,自己感觉便是撞到墙里去了,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了,几秒钟的时间不见了刚才的车辆。周围居然什么车辆都没了,仿佛天地间只有自己和车子,路在何方?雾气浓的竟然辨不出方向。只好勉强搜索马路上的黄色线标示,边找边行进。不停地鸣喇叭,提醒对面的`车自己的存在。

随着行进,短短的时间也就摸出了规律,车子行动非常慢但却是稳定的,这时眼睛也在浓浓的雾中逐渐适应,随着车灯照射出去,雾气竟然变得十分有趣:有时厚厚的雾气竟然是离开地面的,浮着离马路有几十厘米高,路上的黄线标示清晰可见,有时感觉整个雾气像一个大的锅盖在头顶上方飘浮,人、车在雾与路之间的夹缝中行进;又有时,象云在空中飘逸,在车前划过,一会儿车子钻出浓雾,眼前豁然开朗,出现入篮球场大小的空地没有什么雾气,周围如铜墙壁垒,驶过去又扎进雾里;忽而眼前又飘过白白的一片,视线又模糊起来,忽浓忽淡,时而低涌,宛若驾云飞行,穿梭在天街之上。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却找不到何处传来的声音。只有全神贯注驾车去感受美景,感受大自然赐予的厚爱。

几年来,自己经常往返与家与单位之间,工作紧张和疲劳,或乘或驾,从中去感受工作之余的乐趣:乘车闭目小憩,疲劳了就坠入梦乡遨游;驾车全神贯注,眼睛享受路上的风景,感受天地间的风光和四季的交替。一年年的收收割割证明着季节的轮回,体会时光的荏苒。

在路上,天气晴朗就眺望地平线上云卷云舒,欣赏朝阳和落日的霞光;阴雨绵绵便关注眼前流动的车子和地里此起彼伏的庄稼;狂风暴雨就感受孤舟漂泊的动荡;风雪天穿过窗子搜寻似曾相识的建筑和天地。

我用心去感受大自然作文 篇12

麦浪翻腾

一片一片的麦田,已经成熟。金黄的麦子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风吹过,低下头,似乎是在示弱,又似乎是在以柔克刚。如同惊涛骇浪,不住翻滚。它慢慢起身,缓缓抬头,却又被强风压下身子。它弯下身子,却不掉一粒麦穗,因为它明白:它不强,但它可以退。

溪水潺潺

溪水流过,透明的流水在密静的树林中加了一些精致的灵动。还有一份宁静,它看过烈阳,淋过暴雨,也躲过它们。包容过它们。它被树挡过,被沙土堵过,也挠过他们,流过它们。它有时慢过蜗牛,慢过乌龟,因为它知道: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落叶纷飞

它或是鲜红,或是淡黄,或是毫无生机的颜色,都不妨碍它飞舞的舞姿。优美的,轻快的,但却是短暂的,它还是会回到地上,它母亲的脚下。但它还是放松的,在空中展示出自己最优美的舞姿,因为它清楚: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坚硬岩石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故事活动《不怕冷的大衣》的教案设计下一篇:数学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