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高三学生家长

2024-05-21

准高三学生家长(精选11篇)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1

建议1:后勤服务要讲适度。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学生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学生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实效性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学生,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学生身边。

建议2:把学习权交给学生。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

建议3:提倡接受现实心理。学生参加高考,家长对此人生大考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值则是不正确的。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家长此时的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家长此时的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积考前复习、考后调整的经验教训,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2

关键词:父母意识,考试焦虑,家长焦虑,高中生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下激发的, 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制约, 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 通过不同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 高三学生在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情境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这也引起了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对此问题的重视。研究的焦点之一是影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 结果发现考生的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亲子沟通及父母养育方式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3,4,5,6]在上述影响因素中, 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亲子沟通与父母养育方式都与学生的父母有着重要的关系。

父母意识是指父母对于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对自己作为父母的评价及情感体验, 体现父母的价值取向。[7]现有研究结果发现父母意识不仅会直接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 还会影响儿童的人格成长与亲子沟通。[8,9]那么父母意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

父母意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对亲子距离的看法。对子女寄托的希望越大, 对子女的期望会越高, 这种期望会直接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越以子女为中心的家长, 会越重视自身在子女高考中的作用, 那么这可能会引起父母焦虑。而父母的这种焦虑一方面可能直接感染子女, 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通过影响亲子沟通与提供社会支持的能力而间接增强子女的考试焦虑。

本文试图分析学生考试焦虑、家长焦虑与父母意识这三者的关系, 以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社会心理因素的干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意抽取四川、福建、陕西三省在读高三学生与其家长, 发放问卷212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192份。其中男生101人, 女生为91人, 年龄在16至19岁, 平均年龄为17.42±0.74岁。事先将问卷进行编码, 保证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的编码一致, 学生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纸笔测试, 然后要学生将编码与其一致的家长问卷带回去给家长中的一位填写, 然后带回给研究者。所有测试均为匿名进行。

2.测验工具

(1) 《考试焦虑 (TAI) 量表》。

由Spielberger等人于1980年编制, 在我国由宋维真和张瑶首次应用的《考试焦虑 (TAI) 量表》。该量表包括包含忧虑性 (Worry) 和情绪性 (Emotionality) 两个分量表, 共20道题目。研究表明该量表的总量表与分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在0.80~0.90之间, 效度良好。[10]计分从“从不”到“总是”1~4级计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分数越高表示考试焦虑越严重。

(2) 焦虑自评量表。

Zung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该量表共有20道题目, 采用“没有或很少时间有”到“绝大部分有”1~4级评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评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研究表明SAS的信效度良好, 广泛适用于临床咨询门诊与相关研究。[11]

(3) 父母意识问卷。

父母意识问卷是根据桑标[7]对父母意识的定义, 参考刁静[9]的父母意识问卷中部分题目与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的题目, 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初步编制而成。该问卷包括子女中心、子女管教、承担责任与沟通困难四个分量表, 共16道题目。计分方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4级计分, 反向计分题则为4~1级计分, 分数越高表明父母在该项意识上越强。量表的Chronbach α系数为0.80, 分量表在0.77~0.69之间。

3.统计分析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 19.0中进行包括频率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分析, 然后将数据导入AMOS 19.0中进行路径分析。

二、结果

1.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范晓玲等报告的TAI评量标准, [12]根据在TAI总分与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将学生划分为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四类。将家长在SAS上的得分按量表的要求也将其划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与重度焦虑四类。并分别统计学生与家长焦虑的频率 (表1) 。通过表1可知约1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 而家长这一比例高达39.1%。

2.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在考试焦虑总分、分量表得分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P>0.05) 。

3.学生考试焦虑与学生年龄、家长焦虑及父母意识的相关

我们计算了学生考试焦虑与学生年龄、家长焦虑与父母意识的皮尔逊积差相关 (表3) 。结果发现除情绪性外, 学生考试焦虑及家长焦虑均与学生年龄呈负相关, 即年龄越低, 家长与学生均不易焦虑。学生焦虑与父母意识的子女中心及沟通困难存在正相关, 父母焦虑与沟通困难存在正相关。学生焦虑与父母焦虑呈中等程度的相关。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4.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由于相关分析只能考查变量间的直接效应, 不能分析各种变量间的中介效应, 因此我们建立了图1的路径分析模型对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模型拟合良好 (χ2=17.31, df=12, χ2/df=1.443, CFI=0.971, NFI=0.918, NNFI=0.932, RMSEA=0.048) 。

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可知对学生焦虑产生直接效应的主要有家长焦虑与子女中心, 分别为0.44与0.17, 子女中心通过家长焦虑对学生焦虑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07 (0.44×0.17) ;学生的年龄、沟通困难也通过家长焦虑的中介效应对学生焦虑产生间接影响, 而管教需要、承担责任对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均无直接的影响, 但可以通过子女中心与沟通困难对后者产生间接影响。

三、讨论

1.关于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的检出率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15%左右, 远高于范晓玲等报告的5%, [12]原因可能与研究的对象不同有关。范晓玲等研究的对象为高一至高三的学生, 而本研究的样本全部来自于高三学生。由于要直面高考, 所以学生的考试焦虑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检出率远低于其他研究报告的检出率[3], 原因可能在于所采用的研究工具与评量标准存在差异有关, 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 家长焦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学生, 原因可能在于家长比学生更看重高考。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 对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比孩子理解更深刻, 功能利性更强,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高考时难免会患得患失, 焦虑紧张。

2.关于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 这与刘金同[3]、代景华[4]、黄高贵[13]等研究结果一致, 与毕重增的研究结果也部分一致[5], 但与范晓玲[14]、黄高贵[15]的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因调查的地区不同, 社会文化与要求不同。理论上女生心理敏感、情感脆弱, 对自我前途与未来的担忧比男性要强, 因此更易紧张、焦虑。但现实是女生成绩常好于男生, 这种成绩的优势可能平衡了性别本身的差异。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关于学生考试焦虑与家长焦虑、父母意识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表明家长的焦虑确实会感染与影响学生, 同时学生的焦虑也会影响家长, 这与王秀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6]家庭作为一个系统, 其成员并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家长在面对子女的重大考试时, 同样面对着重大的压力与心理负担, 从而产生焦虑。而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核心成员, 其焦虑的情绪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其言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与家庭氛围, 加重学生的焦虑。

研究发现父母意识中的子女中心与沟通困难均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焦虑, 原因可能在于越以子女为中心,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越会关注, 对子女的期望也会更高, 更难以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失败, 易产生焦虑;沟通困难对父母焦虑也有直接影响, 原因可能在于当父母越无法与子女沟通, 越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则越使其更易焦虑。管教需要与承担责任虽然与父母焦虑没有直接效应, 但承担责任与子女中心的相关达到0.44, 因此可以通过子女中心间接影响父母焦虑, 间接效应为0.07。而管教需要与子女中心及沟通困难均存在相关, 也可以通过他们间接影响父母焦虑, 其间接效应为0.16。因此综合来看越以子女为中心, 且认为子女是需要父母管教的, 又存在亲子沟通困难的父母, 其焦虑会越强。

父母意识不仅影响父母焦虑, 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 且子女中心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有直接效应,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7,18]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家庭原因主要有担心考糟了对不起家长, 让父母烦恼与辜负父母期望等。父母越以子女为中心, 学生越会担心辜负父母期望, 越易考试焦虑。

4.关于年龄对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的影响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3

【摘 要】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包括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成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本研究以调查法为主,以准高三学生(刚进入高三学习阶段学习的学生)为被试展开调查,探究这个学龄阶段学生的焦虑水平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准高三学生普遍存在高考焦虑,与成就动机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其成就动机与所学科目无关,但与性别有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 准高三学生成就动机焦虑水平

引言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J.W.Atkinson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即成就动机是由力求成功的倾向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强度而形成的。

关于高中学生的人格特质研究,国内主要以高中全程或者高三中晚期为主,而对于刚刚从高二升入高三的“准高三学生”缺乏关注和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成就动机与准高三学生对高考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影响高中生高考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及准高三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为我国中学教育和高考制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随机分层的方式选取荆州市高三学生为被试进行整体取样调查,随机选择四所中学09届高三学生共437人(共发放问卷600份,问卷有效率为72.8 %),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46人;文科学生202人,理科学生235人,考虑了被试的专业和性别以及学生成绩的差异。

问卷由挪威Oslo大学心理学家T.Gjesme和Rnygard编制(1970年),我国学者叶敏仁修订成《成就动机测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 Scale 简称 AMS),在统一指导语下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将统计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在性别上准高三学生的成就动机男生平均水平低于女生

男女两性成就动机的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很多研究也应证了我们的观点。周爱保等认为,高中女生是女性成人的第一个高峰期初期,她们主体意识强,对成就有更多的关注[1]。而值得注意的是,樊洁 [2]、杨邓红 [3]的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男女生成就动机不存在差异,张翠莲对这个问题做了更深入的研究,认为“不同性别学生的一半血液自我效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极其明显高于女生。不同性别学生的语言学业自我效能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语言学业自我效能显著高于男生。”[4]

2.2在文理科目上准高三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文理科学生的成就动机差异目前在国内被研究得较少,李怡娜等人研究认为理科生成就动机显著高于文科生成就动机,并将这种差异归因于“目前的就业形势”,理工科院校招收对象范围更广,就业渠道更多,并且理科课程更多地训练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正好应和了他们思维发展的需要。而文科学生更多地需要识记,使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停滞感,所以更容易产生逃避失败的动机。”[5]我们的调查显示这种差异在荆州地区的学生中并不显著,这可能与湖北区的招生情况有关。

2.3焦虑水平不同的准高三学生的成就动机差异性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出,12-18岁的青年人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期。在我们的调查中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承认并实践着自己的学生身份,有强烈的求知欲;而另一方面他们显然还缺乏自制能力,很容易受到自身发展范式和外部刺激的影响。因此,不管成就动机高低与否,他们并不能将其转换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所要求的适度压力和紧张感来促使自己努力。总而言之,不管其成就动机高低与否,对高考的焦虑都会出现在准高三学生情绪中,这实际上也是自我同一性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对策

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做到认识学生人格发展,针对其特点实施针对性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采取尊重、激励、区别对待和适度反馈的原则,在培养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结合其身心发展水平来展开。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逻辑思考能力,我们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尊重、帮助、鼓励他们建立健全独立人格,以“如何成人”的教育辅助他们身心发展,克服自身缺点。

学校应整合力量对学生发展进行帮助。要善于利用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学校中多评优、树榜样,通过榜样作用,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成长。要利用年轻人精力充沛、乐于团体活动的特点,在课余时间多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适合年轻人参加的团体活动,减压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等良好品格。同时要在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讲座,教授常见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解决,使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能科学客观认识学会给自己减压。

虽然高考的升学率现在已经越来越高,但受到传统教育和宣传的影响,高考依然对绝大多数考生造成了压力。康芬艳等的研究显示“高三学生中有27.3%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的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而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生活的能力”。[6]青年人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自身,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充分发扬学生个性,使其能自由健康发展,避免马加爵、药家鑫等悲剧重演,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周爱保,金生弘.影响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1997(2),103-107.

[2] 樊洁.当前中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2):71-73.

[3] 杨邓红.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01):113-116.

[4] 张翠莲.高中生考试焦虑和学业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4):83-85.

[5] 李怡娜,刘真,兰继军,马立峰.高中生成就动机、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新西部,2009(04):154-157.

[6] 康芳艳,付红珍.高三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关系[N].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6(9),27-28.

作为准高三家长我该做些什么 篇4

1.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

高三家长,要有两份工作意识。一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份是孩子学校的事,工作再忙,应酬再多也不能轻视学校的事。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这一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孩子升入高三后,家长就要马上进入状态,要了解学校高三一年的安排、教学进度,有几次大型的考试,每次考试内容,比如是阶段性考查,还是综合性训练,是校测,还是区(县、市)里统练。您也许会问,上哪儿去了解这些呢?其实这些安排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都会向家长说明,因此,家长会一定要准时参加,认真对待。

高三的家长会不同于高一、高二,不能把了解孩子的学习当唯一目的,随着高考的进程,学校还会公布与高考相关的各项政策、信息。如果因为您未能参加某次家长会,疏忽和遗落了重要的信息,就可能耽误孩子的前途,或丢掉一次机会。参加家长会除了要仔细记录重要信息,还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绪状态。

2.了解高考那些事儿

有些家长从孩子高一、高二时就关注相关信息,到了高三就对高考政策了解得很深入了,但是大多数家长进入高三才开始关注高考那些事儿,逐渐熟悉了解高考。比如知道高考什么时间报名,什么时间体检,有哪些特殊招生考试、什么时间填报志愿等等。去年我们给的考生家长提供了一份高考月历,让家长可以清晰地了解孩子高三这一年要经历什么。接下来,高老师博客还会针对每一时段的特定“考事”撰写相关博文,和新高三家长们分享。

虽然不是每件“考事”都与每个考生有关系,但是您对政策了解得越多,吃得越透,越能帮孩子抓住机遇,将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更能得心应手。高考就像接力赛,一棒落后,下一棒追起来就更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了解已经不早了,家长应该尽快进入角色,当好孩子的参谋和向导。

3.学会判断高考形式

了解政策,收集信息也有讲究,不是所有的信息不分主次全部收入囊中。要做有心的家长,面对海量的高考信息要会取舍,会筛选,最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比如,了解今年本地区的考生人数、计划录取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录取考生人数、各院校提档线,以及孩子所在学校、区县的本科升学率,孩子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情况等等。

收集和参考今年的信息,不仅能让考生家长心里有数,还可以预测明年高考形势和孩子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的高考相关政策都会些变化。家长收集的有用信息越多,对判断来年的高考形势会比较有利。

4.当好情绪稳定剂

孩子上高三了,家长们都会怀着与孩子共同奋战高三的决心。但每天把成绩、分数挂在嘴边,常常不由自主的嘱咐、询问,会让孩子和自己都深陷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稍有哪句话孩子听不顺耳,便成了导火索,引起家庭矛盾,亲子冲突。曾有家长和我们说,“孩子上高三后,脾气一天天见涨。我几乎不敢和她说话,生怕哪句话说不好她又发脾气!”

高三家长不能当孩子情绪的晴雨表,要做情绪的稳定剂:少说多听,少指教多鼓励。心理期望值要恰如其分。遇到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早恋等特殊情况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必要时采取冷处理。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港湾,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慈祥、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的爱。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5

家长在孩子高考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态,孩子的心态也受家长的影响。因此,高考前不仅孩子要调整好心态,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高考前一周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 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家长心情要愉快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考试期间孩子午休时间及晚上九点以后最好将家里的电话线拔掉,手机改为振动。)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散散步,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确保孩子健康。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我们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但若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不要强迫)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帮助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高考前一天晚上家长要将橡皮、小刀、直尺圆规削好的2B铅笔至少两支、0.5mm黑色水性笔若干等考试用品计身份证、准考证、手表、眼镜准备好都放在一个塑料口袋里,并放在一个重要的地方。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准高三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篇6

准高三学生学习计划

1 个人计划服从于学校、班级大计划

不管是学校计划还是我们的个人计划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复习,在时间安排上可能有矛盾,但个人计划活动时间尽量在班级计划以外的时间安排。

2 保证常规学习,利用自由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新知识。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以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补课,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提高,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学习的优势和特长。

3 长计划和短安排

实际的学习生活千变万化,往往不好预测,所以长远计划不能订得太具体,不可能这个月就把下个月每天干什么全都列出来。但是,下个月在学习上应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心中应当有数。而本月的第一个星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星期每天干什么,就应当具体些。这样安排以后,在每天学习时,心中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长远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远计划,又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4 从实际出发

制定汁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情况。什么是学习的实际呢?

首先是自己的知识基础。基础好,就要拓宽加深进一步提高,基础差,就要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其次是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订到什么程度,任务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应做到量力而行。每个阶段,能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应量时而订。还要结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而订。

5 计划要留有余地

计划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往往与后来的实际不完全吻合。

例如,某个阶段有的学科难度大,作业多,这样计划中的常规学习时间就会增加,而自由学习时间就会减少。计划中的学习任务就可能完不成。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在订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以便适时调整。

6 经常对照,及时调整

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如果完成任务很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希望大家都能根据学霸的计划,参考制定计划的方法,给自己制定最合适的学习时间安排。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

高考备考技巧

1.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经过多次的模拟考试,每个考生都会总结发现出,哪些知识点是自己掌握比较好的,哪些是掌握的比较弱的。自己擅长的部分答题会比较顺畅,节约答题时间,不太会的部分则相对费些功夫。

一般情况下高考成绩要比模拟考试成绩高约30—50分。所以大家不要因为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就失去信心。

2.横向复习与纵向复习同时进行。考生们在最后的40天里,无论在什么学科上,都要保证横向复习和纵向复习并肩作战。

横向复习,就是把所有的模拟试卷串在一起,按题型复习;纵向复习,就是把试卷上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都彻底掌握透彻。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7

【教学片段1】

观察小白兔采蘑菇的主题图, 引出十几减6、5

师:看着图上的信息,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11个蘑菇, 蓝蘑菇有6个, 灰蘑菇有几个?

师: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列算式, 并尝试着写出得数.

生:11 - 6 = 5.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想 6 + (5) = 11, 11 - 6 = 5.

11 - 1 = 10, 10 - 5 = 5.

10 - 6 = 4, 1 + 4 = 5.

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 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做.

【问题思考】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 应该说, 以上教学能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 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列算式并尝试算出得数. 在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计算出得数的情况下, 让学生共同交流了各自喜欢的方法. 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 开放式让学生探索了计算方法, 似乎无懈可击. 但如果仔细分析, 却发现以上案例却忽视了整个减法单元在教材安排上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本单元第一节新授课十几减9时,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第二节新授课十几减8、7时, 去除了第一节课上一个一个去掉的方法, 在交流自己选择的方法时, 开始注重算法的优化, 而且经过比较, 发现“做减想加”这种算法最为简单方便. 而本节课为第三节新授课, 教师还是停留在第二节课的基础上, 交流算法, 看似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动态、开放, 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不是展示算法的多样化, 而是强调算法的优化.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 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发现就是为学生充分比较之后发现“做减想加”法是最优的方法, 并在后面的练习中不断巩固和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而且统观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也是凸显了教材安排的意图和希望学生掌握的方法. 所以, 归根结底教师对于学生真正站在什么样的起点还是把握得不够准确.

【教学片段2】

师: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一起去图形王国游玩. 一进门, 就碰到这么多图形宝宝, 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这些图形就藏在信封里, 同桌合作, 分一分.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告诉大家, 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是把比较扁的分在一起, 把比较方的分在一起.

生2:是根据正多边形分在一起, 其余的分在一起.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或同意生1的分法, 或同意生2的分法.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了6分钟)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我是把4条边的分在一起, 5条边的分在一起, 6条边的分在一起. (生3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

生4:我是按照角来分的……

终于把教学拉回到我原先的设计中, 于是教师评价: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都特有数学眼光. 是的, 数学家在研究图像时也一般从“边”和“角”出发. 那今天咱们就从“边”来看.

【问题思考】

在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我将教材进行了一些变动, 采取了整体进入, 分类概括的过程, 即:整体出现6个图形, 其中有四边形, 也有五边形和六边形. 让学生将其进行分类, 这一设计的教学初衷是让学生根据“边”的条数将其分类, 并依次概括出多边形的名称. 但是分类后的情况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发现有四分之一的小组是根据“形状”来分的, 或是把扁的分为一组, 或是把正多边形分为一组. 在当时的课堂上, 这四分之一的小朋友很“心领神会”地选择了同意绝大多数同学的“按边的条数”进行分类的方法 , 让我的课堂看似顺利地进行.课后, 我细细想来, 即使这四分之一的同学按捺不住要“浮出水面”进行反抗, 那他们错了吗? 答案是:学生没错, 是老师没有想他们所想, 老师没有析教材所衷.

首先, 这里让学生将6个图形进行分类, 而分类标准是不唯一的, 学生“按形状”进行分类也无可厚非.

其次, 儿童的心理老师揣摩得不 到位 , 老师想到 的“按边”进行分类, 这其实是个非常抽象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首先要发现图形边数的不同, 然后自觉地去数边, 最后根据边的条数来分一分. 这显然有点难为了今天 刚刚接触 到“边”这个概念的孩子们. 所以四分之一的学生直觉上选择了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形状”来分类.

再次, 老师解读教材还不够透彻, 没有进一步思考其内在的编写原理. 从教材来看, 第一环节是“认识四边形”. 现在细细想来, 在这一环节教材有三个意图:第一, 初步感受“边”这个新概念. 第二, 掌握有序数“边”的方法. 第三, 为后面类推概括出其他多边形名称做铺垫. 而且从整体视觉上也在引导学生无论是规则图形还是不规则图形, 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多边形要关注的是“边”. 那么如果把这个环节夯实了, 接下来的五边形、六边形乃至其他多边形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 我比较了自己改编的新授过程和教材设计的新授环节, 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我的教学过程好像是在让学生“下楼梯”,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学生拎到一个高度, 然后再引导学生慢慢下楼梯. 这其中不免难为了一些“恐高”, 即水平还达不到的孩子. 而教材的环节好比让孩 子们“上楼梯”, 一步一脚印, 当然我也在思考这样会不会又委屈了“走在前面”, 即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 不过我想, 通过这一次次不断地探索、践行, 透过现象去挖掘其中的本质, 终会做到“上下楼梯, 动静有序”.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8

1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大量的资料,大量的练习,教师和学生成天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之中,负担之重,苦不堪言。但为了取得高考的好成绩,似乎又不得不这样做。其实,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相当多的高考试题是课本中基本题目稍作变形得来的,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2 突出主干知识。加强薄弱环节

在复习中,应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如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及新增加内容中的向量、慨率统计、导数进行强化复习。其中,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运用函数的观点,可以从较高的角度去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曲线与方程等问题。同时注意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3 提高理解思维能力

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与其匆匆忙忙地抢做三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地搞清一道题,注意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以达到以例及类,触类旁通。要重视审题与解题后的总结、反思,不断积累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4 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

二是逻辑推理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

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 转变观念。探究学习

准高三学生家长 篇9

如果你不在学习状态,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徒劳。首先要分析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备考冲刺的学习状态,是否能够主动并且持之以恒的学习。

此外,好的学习状态表现为专注程度。虽然你投入学习的时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入学习的专注时间。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与交友,为了高考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少做一些与高考无关的事情。

2、补知识

准高三学生要利用这个假期整理一下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是否足够。准高三学生要及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

3、补能力

高考不仅考知识,还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假期思考自己的运算技能、写作技能、实验技能等。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就加强哪方面的训练。

4、补方法

高三学生家长讲座 篇10

各位家长朋友: 晚上好!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高三级家长学校活动!也万分荣幸能与各位相聚在这里,一起关注和探讨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高三,就进入了备战状态,高考早已不再是考生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变成“全家总动员”了。我想各位家长都深有感触,孩子的理想、未来无不包含着父母的期望和心血,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各位家长辛苦了。曾经听一位家长说:她读高三的儿子,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又着急又学不进去,一会看语文,一会看物理,一会又看数学,频繁更换学习科目,哪科也没有真正看进去,整天唉声叹气,还总是埋怨家长干扰了他的学习,家长喝水时发出声音,孩子都觉得烦得不得了,弄得家长在家里提心吊胆,唯恐招惹了孩子。还有的高三学生貌似没有任何升学压力,表面似乎对自己彻底放弃,其实内心非常压抑,希望之火并未熄灭。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包括: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对高考充满焦虑,对自己没有自信,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造成身心疲惫、心情烦闷等情绪问题。我在给高三学生的咨询中发现,出现类似以上所说两种情况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作为家长要使孩子在备考期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表现,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尤其要尽量避免以下言行:

唠叨。高三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有的家长整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嘴边,提醒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就厌烦了,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作用。还有的家长总是爱拿孩子跟同事或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比较,本来是为了督促孩子用心学习,却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到家长的不信任,所以家长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少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把“说”变成“听”,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也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过分关心。有的高三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比如,每天家里的饭菜全部以孩子爱吃的为标准来准备;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人都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家长这样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过分的安静,只能学习,不敢谈论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应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必刻意制造一个特殊的备考环境,温馨和谐、正常化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积极认真地复习。

过分干涉。还有一部分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不抓紧时间学习,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全面干涉。比如,规定不能接电话、发短信,或与同学正常交往活动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这样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过分干涉,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危害,尽量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多多提醒孩子在紧张学习之余,参加体育锻炼,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在愉快有序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积极认真备考。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位高三女生曾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现在比她还着急。她说她特别怕回家,一回到家,爸爸妈妈就和她说“抓紧时间学习啊!”、“考不上大学看你以后怎么办哪!”等诸如此类的话。她在家时,父母每天电视也不看了,说话不敢大声,走路关门都小心翼翼,家里的空气都快凝固了。就陪着自己在桌前复习,自己学习起来觉得很不自在,并说她们班的许多同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回家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视,根本不敢谈论和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没有一点自由。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顾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一味让孩子实现对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就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特长爱好不同、智力潜能发展的方向不同,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要合理要求,合理期望,鼓励孩子积极备考,把高考看成是对孩子的一次重要人生挑战,只要孩子对高考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即使孩子高考结果不理想,也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寻找适合孩子的其他出路。家长如能这样想,就能使自己有一颗平常心,家长的心态平和稳定,也会感染并引导孩子情绪平和。

2、多鼓励,少批评 月考过后,当孩子向各位家长汇报成绩的时候,各位家长听到成绩后应该怎么做呢?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妈妈)已经看到你在这阶段很努力地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爸爸(妈妈)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爸爸(妈妈)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妈妈)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3、多方搜集高考信息

搜集高考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同高考有关的信息,像文体特长生等,都有特定的报考要求和时间,考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高三生忙于紧张的学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一一了解。这时就要发挥家长阅历多、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孩子搜集有关信息,经过筛选后把有用信息提供给孩子。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高考信息。可通过高校网站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来了解信息。

4、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多与年级长、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电话联系,欢迎家长亲自到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学校采取对策帮助孩子调理好备考心理状态,力争孩子不断进步。

做好高三家长 篇11

进入高三,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不能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大压力,但是,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有时候明明下定决心,想要关心和鼓励一下孩子,却刚说几句就话不投机,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加重了紧张情绪。那么怎样才能与孩子一起顺利地度过高三呢,在这里给家长们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话说多,不如少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人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高三的孩子学习辛苦,闲聊的时间不多,孩子们内心敏感,容易过度解读话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大部分内容是在指责孩子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孩子则抱怨父母太过唠叨,一次次的交流变成了家庭里的暴风雨。其实倾听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家长们往往是在与身边最亲近的人沟通的时候,忘记了这种艺术。

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孩子就在自己工作单位附近上学,孩子晚自习前到单位来吃东西,每天这个时候,他会坐在孩子旁边。孩子边吃东西,边讲学校里的事情。我的同事基本上不说话,等孩子说完以后,沟通时间也就结束了。另一个朋友也有自己的方法,每到周六,她都要到超市去买回一周的日常用品,于是她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让儿子帮忙拎从超市买回来的东西。路上经过一个小公园,他们就买一点饮品,坐在公园的椅子上聊天,看着过路的形形色色的人,她会引导孩子谈谈学习和专业选择等问题。孩子诉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回顾、剖析自己问题的过程,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好听众。这种单纯的陪伴,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二、提问多,质问少

一个朋友在某次考试后问孩子考得好不好,孩子说“不知道” ,朋友追问:“什么是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孩子说:“是不想回答的意思!”谈话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其实大多数家长都有看分数、比名次的习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关注的情绪,比如说孩子考得不太好,家长可以问问,“考的是哪部分的内容”“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老师讲完卷子给了什么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他会发现自己正在反思和成长。我们最好多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多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关注他们的书写,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学习的情绪状态等。

三、鼓励多,抱怨少

家长要有足够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把信任留给孩子。记得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坚信他摔倒后会站起来,相信他会越走越稳。已经进入高三,高考越来越近,家长要接纳孩子现在的状态。现阶段,孩子的状态已经形成,复习进度也有了自己的节奏。这时候家长如果总是提出自己的指导和建议,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家长应放下自己的担忧,把信任交给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支撑。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相信孩子,静等花开。或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希望所有的家长,跟孩子站在战线的同侧,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每一次考验,慢慢地看着他(她)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大连,116011)

上一篇:《公鸡头母鸡头》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下一篇:感应门制作安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