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发展

2024-07-13

分布式能源发展(共8篇)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1

一、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

(一)概述

分布式能源的概念起源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早在30年前就开始探讨如何解决电网安全、能源高效利用等问题。美国电力公司最早起用DG(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概念,主要指分散在用户端的小型发电设备,被视为一种保障电力安全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欧洲国家引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做出了延伸,向DER(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转变,强调多能源互补的网络化资源利用系统。而在日本,更重视ES(Energy Storage)的概念,强调电热冷的蓄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配套运行,自成体系成为一种经营模式。

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迅猛,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统筹规划、技术支持以及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并网标准,不断提高分布式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的比重,其中欧盟国家平均比重已达到10%左右、美国约为4.1%、日本约为13.4%。

(二)主要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的目的是通过用户端的发电装置,保障电力安全,利用应急发电机并网供电,以保持电网安全的多元化。1978年美国开始提倡发展小型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99年,美国提出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50%以上的新建商业设施和大学设施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同时15%的现有建筑改用冷热电三联供。目前美国已经有6000多座分布式能源站,仅大学校园就有200多个采用分布式能源站供能,大多数以天然气为燃料,其中30所冷热电厂装机容量超过10MW,生产的电力不仅满足学校使用,还将剩余电力送入电网。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IEEE_P1547/D08“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并在2001年7月召开的第107届国会众议院会议上,提议给予热电联产系统优惠政策。根据EIA《美国2011能源展望》指出,2011到2035年,美国将在分布式能源和建筑节能方面新增11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2010年~2020年间将增加9500万kW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届时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8%左右。

2、欧洲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欧盟,德国、荷兰等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水平均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各国政府都在免税、补贴以及电力发展指南方面开展研究,纷纷出台刺激热电联产热负荷增长的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同时,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电网系统和税率上支持分布式能源,尽可能为高效小型分布式机组并网提供方便,并批准了强制购买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

欧盟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紧密结合,如德国、意大利对光伏装机进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利用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排放。法国对热电联产投资给予15%的政策补贴。英国同样也通过能源效率最佳方案计划来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目前包括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和首相的唐宁街10号官邸都采用了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站。

3、日本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在日本,分布式能源系统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由于缺乏能源资源,政府高度重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日本国内均在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太阳能发电等技术发展较快。1986年日本通产省发布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并网可以实现合法化,1995年日本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丹麦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丹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式能源推广力度最大的国家,分布式能源在丹麦全国能源系统中的比重接近60%。由于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丹麦的废气排放量已经大大降低,近30年来,丹麦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污染排放下降13%,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在推广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丹麦政府主要依赖法律和政策手段,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对分布式能源给予鼓励和支持,制定分布式能源建设的补偿和优惠贷款政策。如供热小区中,对热电工程给予信贷优惠;对天然气热电站,给予30%的无息贷款和较为优惠的电价补贴。

(三)国际分布式能源发展经验分析

从上世纪70年代分布式能源从美国发展起步开始,经过40多年的大力推广,从目前的发展效果来看,分布式能源在节能减排上切切实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国在分布式能源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反映了分布式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全球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分布式能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1、构建法律政策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总结各国发展经验,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首要问题是法律和法规,要从政策层面上明确鼓励、保护和支持措施,建立起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丹麦出台《供热法》和《电力供应法》,对分布式能源明确提出了予以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日本通过发布《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和修改《电力法》,使分布式能源可以合法并网,确保拥有分布式能源装置的业主,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反卖给供电公司,并要求供电公司为分布式能源业主提供备用电力保障。在美国,2001年开始实施《关于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标准草案》,并通过了有关的法令让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和向电网售电,2005年美国颁布《能源法》,要求所有自治州的建筑物必须配备双向测量和能源管理系统,并出台各种税收和激励政策。

2、统筹能源长远规划、引领行业有序发展 构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期规划,突破核心技术,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有序发展。美国能源部于2001年开始制定美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长远规划,计划到2015年,全国50%的新建商用、办公建筑采用燃气分布式能源,现有类似建筑的15%改用燃气分布式能源,到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洁净、最有效、最可靠的分布式电能生产和输送系统。日本能源贸易工业部2004年发布长期能源规划,强调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系统的发展,规划到2030年前将分布式能源的比重提高到20%。

3、完善价格补偿机制、解决余电并网难题

天然气气价和并网接入是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关键因素,国外发展经验显示,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气价、电价机制,允许分布式系统上网、并网,实现系统内能源的供需平衡,对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荷兰从1988年启动热电联产激励计划,通过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小型热电机组的发展,并出台《电力法》,强制规定供电部门接受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并对售电征收最低税率,目前荷兰40%以上的电力来自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德国将分布式能源开发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医院、住宅等在建筑设计中为能源设备预留空间,并考虑噪音等对天然气热电冷设备选址的影响,充分保障项目落地和获取许可审批。同时,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安装智能电表,引进双向计量方式,使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效对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在纽卡斯尔建立能量中心(CNC),着力建设澳大利亚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开发中心,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标准研究、技术展示、微型电网实验室、控制调度系统和电池储能系统等。日本在1995年更改了《电力法》,并进一步修改了《并网技术要求指导方针》,保障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多余能量可以送入电网,并要求供电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电力保障,并规定了热电联产的上网电价高于火电上网电价。

4、突破核心技术研发、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在美国,由加州大学等机构牵头,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开发能够就地生产、规模小、模块化设计的先进发电、储能技术,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先进能量储存技术,进行新材料、电力电子、复合系统以及通讯调度、控制系统等方面技术的研发,从电压的稳定性、负荷流、电能质量、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储能设备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确定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孤岛运行方案等。丹麦大力推进大型公司和研究机构合作,力求在需求回馈、消费方调控和能源储存等相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经济增长和市场开发的双重效应。日本在重视分布式能源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展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广泛推行各种先进的分布式发电产品,如各种用于发电的燃料电池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

2000年,国家四部委在《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中正式提出:“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联产,以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效率”,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

2004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做出指示:“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接近负荷,不需要建设大电网进行远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可大大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和投资费用;由于兼具发电、供热等多种能源服务功能,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设备起停方便,负荷调节灵活,各系统相互独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此外,分布式能源多采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较之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更加环保。热电联产是目前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

2011年,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1]2196号)中,给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相对较晚,且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主,而在欧美等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也是作为分布式能源一部分,如光伏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以及蓄能技术等。

(二)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以来,国内分布式能源项目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发展较快,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形式为主。

1、区域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2009年,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区域式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启了中国发展和利用分布式能源的时代。项目主要为广州大学城提供电能和热能,采用2×78MW燃气轮机其中热采取直供方式,但由于电网公司前期已建成岛内配电网,电网公司援引电力法限制分布式能源站直供电,只能通过电网向大学城供电。

2010年以来,在广州大学城项目的示范和引导下,全国各地又有十余个区域式分布式能源项目在前期论证和审批中,均是依托于当地工业园区或商贸物流区,利用天然气发电,同时利用烟气余热为区域内用户供冷或供热,如广西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站、江西华电九江分布式能源项目、上海莘庄工业园分布式能源项目等。

2、楼宇式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

楼宇式分布式能源主要针对单一的楼宇型用户,规模相对较小、系统比较简单,用户的负荷随季节和工作生活规律而变化,供能面积一般在几十万平米以内,包括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居民楼等用户都可以建设。如上海浦东机场能源中心作为浦东机场最为关键供冷供热主站,采用一台4000 kW 的燃气轮机发电,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集成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于1999年底投入运行。在北京,2003年市燃气集团监控中心建成燃气内燃机三联产系统,采用1台480kW和1台725kW的燃气内燃机,为32 000m2大楼建筑提供电、热和空调需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利用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产的示范工程。2009年,杭州七堡天然气三联供项目投产,采用4台65kW燃气轮机,为杭州燃气公司9000m2办公楼提供冷热电负荷。

3、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发展现状

在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展非常迅速,装机容量都已排在世界前列,但我国可再生资源具有能量密度底、分布不均衡以及远离消费中心的特点,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集中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建设大规模发电站,配置远距离输送线路,这与分布式发电的概念还相距较远。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6000万k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GW,但其中作为“金太阳”工程的实施成果,仅有110万k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是在用户侧建设利用。

(三)对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分析

1、为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但在有关天然气价补贴、并网接入、投资补贴等方面优惠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方向上,且分散在《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的相关章节内,缺乏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技术标准和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细节。

2、各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的宣传还不够,从政府到居民各层次对分布式能源的认识不足,多年来形成的“大的必然就是好的”电力发展理念一时难以转变。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以分散在用户端的形式存在,是基于先进的节能工艺、控制技术、环保理念和人性化设计基础上的新技术,以传统的小机组或小火电的观点来看待分布式能源系统,都会大大阻碍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推广。

3、由于发展起步较晚,而分布式能源技术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相关的技术标准还是接近空白,甚至对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和建设平台还有待完善。

4、目前,分布式能源并网接入在法律、政策、技术以及计量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的出台,相关问题会大大改善。此外,分布式能源站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对系统噪音、尾气以及热岛效应等排放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技术优化、环保设计以及宣传普及上做更多工作。

三、华电集团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现状和规划

(一)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进展

作为国内首个向分布式能源领域进军的发电企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早在2009年,就已经投资建成国内首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经过多年的运行,凭借着高效、节能的优势,大学城能源站的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保证了大学城区域热、电用户需求,各项排放指标、氮氧化物、厂界平均电场强度、平均磁场强度等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基本做到零排放,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成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式起点,项目因此荣获“中国分布式能源十年标志性项目”。

截止目前,华电集团正在建设华电厦门集美分布式能源站等多个工程项目,并在郑州、上海、江西九江、北京丰台、广西南宁、天津北辰、河北迁安等地开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多处地方政府签订了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协议。预计到2015年,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50万kW,到2020年装机规模将超过1000万kW。

产业化方面,2011年8月,由华电集团控股,在上海和GE公司合资成立了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航改型燃气轮机和开展部分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转移工作,为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国内分布式能源行业领域,目前华电集团已经走在发展的前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未来随着国家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华电集团还将取得更大的辉煌。

(二)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进展

1、依托实际工程开展技术优化和应用 2009年,依托广州大学城项目,华电集团完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余热锅炉低压蒸汽进入补汽式汽轮机的使用,在不增加燃料消耗的前提下可额外增加上网电量约为3250万千瓦时,每年将为业主增加约2500多万元的纯收入;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改进,每小时可以额外得到290t/h的生活热水,每年将为业主增加600万元左右的收入;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的使用,与电空调相比,每年可以节省30多万元的电费开支。全年综合效益增收3000多万元。

2、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华电集团在国内百kW和MW级地面燃气轮机总体性能设计,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回热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研制,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与设计优化分析,以及典型工程示范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主持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基础研究”,承担和参与“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立项支持的全部4个MW级分布式供能的示范工程研究课题,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单转子双轴1MW 级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应用示范”、“1M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研制”、“百千瓦级微型燃气轮机研制”等燃气轮机等关键设备研发工作,开展分布式联供示范系统的系统优化集成和示范系统研发工作。

3、构建国家级技术研发(实验)平台

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构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满足能源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2011年,华电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申请,承建“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2011年6月,完成研发中心的申请工作,并已通过国家能源局对研发(实验)中心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的评审。2011年9月,国家能源局批复设立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国能科技【2011】328号国家能源局关于设立第三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依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共同建设。

目前,研发(实验)中心已经完成组织机构建设,下设了标准及规划、燃气动力技术、生物质能动力技术、太阳能风能技术、动力余热利用技术、蓄能及控制技术、电网接入技术、系统集成及设计、建筑节能及空调、测试技术等10个研究室,将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测试、应用研究平台,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打造国内分布式能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1、做好分布式能源开发战略布局

作为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电集团陆续在全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天然气主干管网经过的中心城市布局,目前已在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和陕西等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启动了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九江城东港区、天津北辰、南宁华南城、河北迁安、西安火车北站、上海莘庄等六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经通过核准,其中九江城东港区和南宁华南城两个项目已经江西省发改委和广西发改委分别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列入国家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

此外,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华电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目前在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宁夏、青海等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

2、重视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华电集团将勇担重任,努力建设好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科研创新和交流合作平台,将加快现有科研力量整合和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好高端技术人才,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与GE、西门子等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确保华电集团的分布式能源开发稳步发展、创新发展。

3、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中长期规划

为了进一步规范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建设管理,保证投资科学合理和风险可控在控,华电集团将公司分布式能源开发事业进行了细分和规划,形成三步走的战略规划,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华电集团分布式能源事业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1)典型示范阶段

于近期启动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选择在地域、用户、并网接入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典型示范工程,用2~3年的时间,积累和完善典型示范工程在投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解决国内典型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完成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

2)推广应用阶段

总结典型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和技术成果,全面推广发展分布式能源,基本解决部分分布式能源系统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装机规模力争在2015年达到650万千瓦。

3)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

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初步形成自主制造的产业。华电集团将继续秉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国内同行一道携手并进,为繁荣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和保证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现贡献力量。

四、对发展我国分布式能源的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科学决策、完善法律法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

目前,国内对分布式能源方面的了解,无论是公众用户还是决策者都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国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尽快确定和统一分布式能源的定义,普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装机规模、分散接入、节能减排、科学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为分布式能源的大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2、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只有从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落实相关政策,才能真正确保分布式能源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随着国内各方面对发展分布式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在目前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形成集中统一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专门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在电价补贴、接入系统投资、节能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合理价格机制、解决发展瓶颈的利好政策落实到实处和细节。

3、改善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分布式能源是分散在用户端的供能系统,和传统集中式发电形式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分散接入、规模小、独立灵活、因地制宜、按需供应的特点,是对传统能源利用形式的一次彻底革命,同样也会触动各方利益,特别是并网接入问题。分布式能源要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改善并网接入管理,进一步明确电网企业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上的责任和义务,确立全额购电的基本原则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标竿电价,鼓励电网企业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为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商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快行业标准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促发展

1、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分布式能源技术标准 标准是对行业长期研发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归纳,是产品和技术合格的判定依据,同时也能作为宏观调控的技术手段。构建分布式能源行业的标准体系和编制技术标准,是保证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2、重视基础技术创新,加快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国产化 分布式能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刚起步,关键技术如燃气轮机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核心技术、高效蓄能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发达国家,严重阻碍国内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各方技术力量,重点解决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改进分布式能源项目设计技术,积累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管理经验,不仅关系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积极性以及增强分布式能源技术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同时为大规模的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学合理制定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在我国,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都经历过风暴式的增长过程,其结果除了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产能过剩、开发过度无序、行业内恶性竞争等后果。因此,发展分布式能源,应该汲取国内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行业科技进步、标准体系完善程度、用户需求发展以及行业内实际生产投资能力,在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在制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城市能源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热电联产规划时,也应给予天然气冷热电联产能源系统以适当的发展空间,做好分布式能源规划工作。

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将其纳入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进行统一考虑,重点对城镇、边远地区分散式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规划,作为现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有力补充。

五、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面向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实际需求与科技前沿,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建议国家支持在标准规划、动力技术、余热利用以及蓄能技术等方向重点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自主产业化,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中小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以及蓄能等分布式能源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开发,掌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我国完整的分布式能源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分布式能源技术国家标准体系和系统集成、检测平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分布式能源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发展。

(二)重点方向和任务

1、政策与战略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的国内外政策法规;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分布式能源的产业发展规划、立项管理、并网管理、运营模式、电价机制以及优惠政策等。

2、核心技术研发 1)动力技术研究

研究高速小型燃气轮机、高速透平膨胀制冷机和发电机的轴系运行特点;研究小型燃气轮机的制造工艺;研究基于高速气体轴承-柔性转子结构轴系与压气机、涡轮及发电机的一体化设计技术;以高速柔性轴系一体化、耦合调频技术、非线性振动测试分析和故障诊断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完成部件和子系统的结构集成研究等。

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的配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工艺;研究航改型燃气轮机部分非核心部件的自主技术和国产化等。

研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化石燃料与中低温太阳热能品位互补技术等。

2)余热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动力余热驱动的功冷并供循环技术;研究正逆循环耦合的机理,寻求适应低品位动力排烟余热大温度区间梯级利用、功冷并供的新方法;研究变工况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转换特性等。

3)蓄能技术研究

研究并揭示压缩空气蓄能、抽水蓄能、电容蓄电、化学蓄能等蓄能技术的特点;研究适合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蓄电技术;研发新型高效蓄热技术;研究主动蓄热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特点等。

4)系统集成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设备性能优化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多能源形式匹配和负荷分析的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控制技术等。

5)微网技术研究

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功率匹配和平衡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电能质量控制和系统保护技术;研究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在并网和孤立状态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无缝切换技术;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分布式发电微网保护技术等。

3、成果转化与集成示范

加快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改进关键设备的生产制造工艺,降低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成本,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在寒冷气候地区、冬冷夏热气候地区、湿热气候地区,分别选择典型用户,开展分布式供能系统方案设计和应用研究。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级分布式能源公共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的公共研发与试验测试平台,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和检测技术,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进步,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1)建设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平台

研究建立我国分布式能源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专利等各个方面的公关数据库,建设分布式能源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推动数据和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建设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

研究建立国家级分布式能源标准化平台,构建和完善分布式能源标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布式能源标准,研究和完善分布式能源设备及系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统一规范认证模式,有效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检测、评估和认证工作。

3)建设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化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前沿科技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重视创新科技的工程应用和典型示范作用。

5、人才培养

依托分布式能源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分布式能源领域学科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高级专家培养与选拔的制度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提高风电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鼓励分布式能源相关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研发与工程技术人才;支持企业吸引和招聘海外科学家和工程师。制定和实施吸引分布式能源领域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健全留学人才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华工作。

6、国际交流与合作

结合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需要,针对分布式能源关键动力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向,和国外相关领域前沿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针对我国实际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特点和技术难点,支持国内科研院所,围绕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深入和拓展与国外组织、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针对国内分布式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检测认证机构建设等方向,与国外发达国际展开合作与交流,借助欧美国家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分布式能源技术服务水平。

紧紧围绕国内需求、重点任务等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国际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鼓励在华创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国际或区域性科技组织;鼓励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计划中任职或承担重要研究工作,提高我国科研创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以企业为主体,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示范一体化的合作机制,突破分布式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2、强化国家宏观协调管理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合理规划科研力量和资源配置,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按进度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

3、加大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地方政府、行业内、企业等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研发、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条件和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2

国家能源局在《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将分布式发电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 装机规模较小, 电能主要由用户自用和就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梯级利用多联供系, 并网电压等级在110千伏以下”。

2013年8月1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 (发改能源[2013]1381号) 。该文件对分布式电源作了明确的定义———“分布式发电, 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 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人均能源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如何实现居民小区、工业园区或大学校区的区域性整体能源供应, 是目前城市建设规划应当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这方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 兼有蕴藏量丰富、发电效率高、利用方便等特点的有四类——太阳能、风能、天然气和水能, 是世界各国分布式电源的最主要的发电类型, 其它的可再生能源则由于发电经济性不高、发电技术有待改进等因素的制约, 预计在近期不会有较快的发展。太阳能、风能、天然气和水能这四类能源所对应的发电形式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小型风电 (风-光-储互补) 、天然气燃料热电联产系统和小水电。

1.1 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组件替代建筑物的某一部分, 把建筑、发电和美学融为一体, 相互间有机结合, 在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表面布设光伏阵列产生电力的一种绿色建筑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光伏屋顶结构和光伏幕墙结构。对于一个完整的离网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则需要配套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对于一个并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一般不需要蓄电池, 但需增加与电网的接入装置。由于技术性和经济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光伏建筑一体化总体还处于示范建设和规划发展阶段。

1.2 小型风电 (风-光-储互补)

对于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山区、牧区、海岛, 发展离网式微型或小型风电机组具有节能环保、机动性好、安装便捷等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显著缺点。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的互补性, 蓄电池则能够对缺电时起到补偿的作用, 这套系统的存在减少了储能装置的容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风-光-储互补供电系统是今后相当时期内, 边远地区独立供电的发展方向。当前, 昂贵的投资成本仍是制约离网式风电或风-光-储互补系统推广普及的关键因素。今后, 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 其系统成本造价将不断地降低。届时, 离网式的风电或风-光-储互补系统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天然气燃料热电联产系统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已经开始实质性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特别是在城市的区域性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楼宇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正在不断推广。因此, 以冷、热、电联合供应为主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将是我国当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点。天然气燃料热电联产系统用于集中采暖 (指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 、分户式采暖、中央空调, 以及在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建设利用天然气调峰的发电项目等。冷热电联供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充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在能源供给安全性方面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 天然气燃料热电联产系统主要是内部运行, 余电上网经济性较弱。

1.4 小水电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 而通常的大型水电属于传统能源, 而小水电属于新能源。国家于2005年2月份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 鼓励包括小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 广东分布式电源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2.1 广东分布式电源现状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 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是全国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可以预计, 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 广东省内用于发电的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太阳能为主, 未来一段时期内 (1-3年) 参与并网的主要类型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主。未来广东省的分布式电源类型将以光伏发电为主, 占比预计达80%以上, 其又可分为企业法人投资型和自然人投资型两类。

2.1.1 企业法人投资型光伏。

目前广东企业法人投资型光伏项目主要集中在2009-2012年国家批准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 (详见附录3) 。

“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国家2009年开始实施的支持国内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政策。广东省内各市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总规模达505698千瓦。经过初步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a.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b.销售电价越高的地市,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展越迅速, 规模越大;c.发展范围不断扩大, 但地域上仍以珠三角为中心。

企业法人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其生产经营时的电费支出, 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利可图, 所以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由于销售电价越高的地市, 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 (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越大, 企业就越有投资动力, 表现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展越迅速, 规模越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指标和珠三角地区的示范作用, 共同促使分布式光伏发电不断向粤东、西、北扩展, 但由于全省经济发展最好、最快仍是珠三角地区, 所以分布式光伏必然仍以珠三角为中心。

随着能源稀缺性特征的逐步显现, 能源价格长期来看将不断攀升, 分布式电源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步表现出来, 资金将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企业法人投资型光伏项目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规模效应并方便管理。然而企业法人投资型光伏项目也不完善, 由于规模型光伏分布式电源项目的立项还要考虑当地日照强度和占地面积等因素, 所以在“楼层圈地”完毕之后, 规模型光伏项目的发展将停滞。总的来说, 企业法人投资型光伏分布式电源项目的发展将呈现短期急升, 进入拐点后停滞的趋势。

2.1.2 自然人投资型光伏。

目前广东电网还未受理自然人投资型光伏项目的上网申请。未来自然人投资型光伏项目在广东的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a.经济性;b.政策扶持力度;c.电网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和服务质量

下面就以佛山为例, 基于对自然人投资型光伏项目进行经济性和便利性分析, 预测自然人投资型光伏项目发展趋势。详细的测算将在后文研究市场主体市场行为时开展。

近期以国家推动的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利好政策将使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得到体现。可以预见, 在不远的将来, 分布式发电领域将成为资本逐利的主要战场,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将呈现下列特点:a.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井喷式增长;b.地域范围不断扩展;c.发电类型不断丰富;d.储能和微网技术不断成熟;e.企业法人投资型项目和自然人投资型项目共同发展。

2.2 广东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前景预计

光伏发电是所在分布式电源发电类型中发展前景最好的, 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国内与光伏发电有关的制造业产能过剩, 亟待消化;二是光伏发电是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最为清洁的能源;三是光伏发电投资建设期短、场地要求不高、施工难度低。目前国家相关文件中, 有关光伏发电并网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最多, 已基本形成体系。本文将对光伏发电进行重点分析, 对相关经济指标和市场主体行为进行重点研究。

基于用户类型和目前执行的电价, 本节采用典型装机逐一进行经济性测算:

据悉, 目前家庭式太阳能发电主要以PV方式为主, 工程的投入主要包括光伏板、逆变器、支架以及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方面。以5kW的PV工程为例, 按市场价格的投资大致为3.9万元。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的精神, 分布式电源的上网电价与同类型电源的上网电价一致, 广东PV项目上网电价为1元/kWh (含税) 。假设条件如下:

a.每天可以发电4小时 (满负荷运行) , 每月发600度电;b.不考虑系统备用费;c.销售电价不变;d.忽略经营期维护费用;则测算结果如表1、2、3所示。

通过对分布式光伏电源经济性的测算, 可以明确的从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和第三方投资型这三个大类来分析其市场行为。

企业客户:该类用户包括工业和商业类用户, 电量等级较个人客户比较大。该类用户由于电量等级比较高, 投资成本也比较大, 在分布式电源建立初期, 企业客户会更倾向于自发自用, 余额上网的选择来支持自己的企业生产发展。根据测算结果, 企业客户 (工业, 商业) 的记其成本的投资回收期的时间跨度为5到10年, 相对个人客户来说比较长, 到了中期和后期, 企业客户 (工业, 商业) 会倾向于选择向其他用户售电来尽快收回成本和盈利。

个人客户:该类客户就是自然人客户, 电量等级小, 投资成本相比于企业客户比较小, 根据测算结果, 该类客户不计成本的投资回收期为5-7年左右。根据房产使用寿命和居民用电的间隙性比企业客户相对较大, 该类客户会有更大的可能选择自发自用, 余额上网。到后期, 个人客户可能倾向于对外售电来摄取格外利润。

第三方投资型客户:该类客户较前两种较特殊, 前两种是自己投资, 自己享受投资收益。而第三方投资型客户可能会把侧重点放在盈利和经济性上面而不是单纯的解决用电需求, 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选择全部上网或者对外售电。

以上分析基于都是基于测算结果和客户心理行为, 由于用电量和上网电价都是假定固定值, 所以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对于电网公司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对策是有实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刘翠玲.分布式能源——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1) .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3

工业时代,我们以大为好。“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这是我们选择的最具工业化的标志,因为我们相信越大越安全。

然而,不幸的是任何事情都会物极必反,将“规模效益”异化成规模求“大”的理念,不仅使我们坐如针毡,而且有了规模却没了效益。

光明“孤 岛”

也许有人还记得,四年前的8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20分,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直到8月15日下午基本恢复供电,个别地区的停电时间达29小时。这次大停电波及美国八个州和加拿大东部地区,共有超过61.8GW电力容量停止供应,影响人口5000余万,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停电事故。这次停电给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在每天25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

北美大停电的黑暗之中,曾经闪烁过数个光明“孤岛”。那些星星之火一样的企业、单位和机构正是靠着“分布式能源系统”傲然屹立在无尽的黑夜之中。

在停电事故中心区域的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州立大学、新泽西Rutgers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拥有“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产”系统,纽约和多伦多的股票和证券市场,还有诸多的医院,也都拥有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这才保证了用电安全,保证了正常的运行和生活。

我们在总结这次北美大停电的教训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发展分布式能源,建立分散化的电源,比通过改造电网来加强安全更为简便快捷。

美国负责电力监管的专家表示,改造完善美国东北部电网所需要的投资是500亿美元,改造完的电网不能确保不发生类似事故,只能减少和减轻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有专家计算,如果用这笔钱去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至少可以解决约1亿千瓦的发电容量。若考虑发电机组余热供热和制冷所能代取的用电量,以及减少的输变电损耗,应相当于代替2亿-3亿千瓦的发电容量。这些设施不仅不依赖电网来保证其安全供电,还可以自下而上的托起电网的安全,而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比现有系统提高一倍,环境污染也相应减少一倍。??

进入7月份,我国夏季用电高峰到来。用电峰值的一次次刷新不但考验着电网的安全指数,更加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2002年夏季,缺电的问题已经在中国的三大经济火车头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角及侧翼的河北南部电网显现出来。

在用电高峰期到来之前,我们不敢妄言曾经出现过的全国24省市“停产避峰”“拉闸限电”今年是否会重演,但是我们清楚的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缺电的问题还会轮回复制,还会干扰和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革命

历年来全球相继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深刻说明传统能源供应形式存在着严重的技术缺陷。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重新回归同一起跑线创造了一个新机遇,它有可能使中国依据市场优势迅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最近几年,社科院和中科院的专家们不断建议: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解决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分布式能源是解决缺电和保障供电安全的最佳手段。

分布式能源设备起停方便,负荷调节灵活,各系统相互独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此外,分布式能源多采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较之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更加环保。

热电联产是目前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丹麦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依靠几座大型电站供电。目前,丹麦40%的电力转由风电和分散的小型热电联产电厂供应,能源利用效率在80%以上。

以医院为例。所必需的能源有:电力、消毒蒸汽、采暖、制冷、空调的除湿和加湿、生活热水、烘干热气,甚至草地上和花棚中的各种肥料等。传统的方式是从电网架设电线,保障供电,再安装一台小型应急发电机来保障万一断电时的电力供应;从热力公司铺设热力管道,建设换热站用来保障冬季供暖;从天然气公司铺设燃气管道,并安装蒸汽和热水锅炉,以及热风机,解决消毒和炊事蒸汽、卫生热水和洗衣房烘干,以及冬季空调加湿的需要;使用电力制冷机组在夏季制冷。

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解决模式是:在医院里安装一台或几台、小型或微型模块化发电机组,利用天然气和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沼气发电,将发电之后的废热通过余热锅炉转换成为蒸汽。

同时利用医院垃圾焚烧进行补充热量,用蒸汽解决消毒、炊事、采暖和加湿的需要,夏季采用蒸汽吸收式机组制冷,并利用更低温度的锅炉废热和制冷机组冷却水中的余热供应卫生热水,再利用较低温度的余热锅炉排烟作为空调除湿、洗衣房烘干,最后将烟气注入花卉大棚利用其中的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以及废热和烟气中的合成水。

将天然气中的能量“吃光用尽”,把污染变为资源,以这种方式来控制资源的“耗散”和保护环境。使用传统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0%至40%,而使用分布式能源可以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80%至90%,甚至更高。

分布式能源深为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普遍认为它将成为人类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成为目前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最佳技术选择。

据了解,目前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十分迅猛,在能源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正在给能源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户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家庭已不再单纯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4

2012-4-9吴媛媛 林怡 孙俊芳 汪庆桓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摘要:阐述了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的特点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特征,从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对合同能源管理基本特征的适应性、节能量计算和节能效益分享的可行性、技术可靠性的影响、各类绩效合同的适用性等方面,对合同能源管理在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应用是可行的。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燃气分布式能源;节能量;绩效合同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to Distributed E

nergy Projects

WU Yuanyuan,LIN Yi,SUN Junfang,WANG Qinghuan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 and basic features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are described.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to new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et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new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 to basic features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the feasibility of energy saving calculation and benefit participation,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reliability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various performance contracts and so on.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to new gas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s is feasible.Key words: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gas distributed energy;energy saving;performance contract 1 概述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当务之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在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中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同时,还提出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可见,发展清洁分布式能源和开创新型商业运行模式已成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工作。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就是要运用市场手段来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借助社会上的优势技术力量、资金和管理手段来大大促进节能项目发展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一直应用在节能改造项目中,能否应用在新建的节能项目中还需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特点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利用该机制给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推广发展带来一个契机。2 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的特点

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是相对于集中能源供应方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一个或一组对周边一个或多个用户提供冷、热、电、热水、蒸汽等多种能源供应的能源站。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具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经济、环保、安全可靠性高、电力燃气双重调峰的优点[

1~2],但是工程建设规模大,用能种类多,系统工程复杂,技术含量高,建设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成长期长,因此投资建设此类项目会存在技术、建设、财务、政策等多方面的风险。比如: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以下简称燃气三联供项目)的上网政策变化;区域型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建设规模大,可能会分期建设,存在开发商不同带来的后期交接等风险问题,而这些问题根本上都受到现有体制和市场机制的限制。因此,应该创新市场机制,利用科学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转移和规避用户风险,进而推进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的应用。3 合同能源管理是动态的发展过程

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政策、技术的综合基础之上的,是一种随着市场、政策、技术发展的投资运营模式,其随着市场、政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应仅仅局限在国内特定时期规定的特定政策来理解合同能源管理适用的范畴。当前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理念和方式上,与美国公共事业体制改革前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同,强调仅局限用于效益分享型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主体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节能服务公司。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从最初引入到现在经过10年的摸索,直到2010年才明确了它的产业化发展方向,顺应其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缓解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扶持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加重和对节能新机制需求的增加,大量大型国有和私营企业进入节能服务市场,成熟节能新技术不断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必然为适应市场发展向更广义的方向引伸。

技术的进步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分布式能源节能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就在于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4 可行性分析

4.1 新建项目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虽然随政策、市场、技术动态发展,但其基本特征是不变的。

其特征要素概括起来就是:①融资。由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项目融资是合同能源管理与传统实施节能模式的区别。合同能源管理最初始于美国,是由于能源危机而主要针对政府办公建筑实行节能改造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来解决政府节能工程中财政拨款资金不足问题。②节能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对象必须是节能项目,因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质就是要用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偿还项目因采用节能技术、设备而增加的投资。③风险。为客户分担风险也是合同能源管理的独有特点。为客户分担风险是节能服务公司的职责,是获得项目从而实现公司生存和赢利的基础。在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承担和控制,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④专业性。项目的建设、运营技术性比较强,需要专业的团队。许多业主自己运营不够专业,即使采用了高能效的设备,但对设备技术不精通,在运营过程中也无法实现节能。将这种非主营业务外包给节能服务公司对于业主来说是很有利的,可以避免其对能源中心项目的管理、运营方面的忧虑及对专业人员的需求等问题,还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能源服务。

事实上,目前很多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已利用各种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投资分布式能源市场,如新奥集团公司、远大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大型企业都新成立了能源公司,采用的一些创新的商务模式都具备合同能源管理的特征要素。①融资。目前国内实施的一些新建燃气三联供项目都采用了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方式。例如:由新奥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和远大能源利用公司合资成立能源服务公司对长沙黄花机场能源中心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②节能项目。分布式能源是实现系统节能的一个新兴能源产业,其本身是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系统节能,而非单个设备的节能,系统效率增加,减排更有潜力,而且能进行电力供应,削减电力峰谷差,保障供能安全。③风险。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它存在较多的风险,客户一般不愿意自己承担如此多的风险,不愿意采用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而采用第三方融资方式,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为客户分担风险。④专业性。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由于系统工程复杂,节能量主要来自于系统的优化配置与运行,因此更应该采用专业化运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率。例如:上海医药集团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市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进行了冷热电三联供节能项目改造,但该项目运行3年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己运行系统,专业技术力量不够,未按当初的设计文件运行。

从以上要素分析可以看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投资运营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的特征要求。因此,单从这方面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4.2 节能量计算和节能效益分享的可行性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节能效益的分享,而节能效益的确定非常关键。对于节能改造项目,是通过改造后节能收益来进行分享,节能基准的确定以及节能量的测定和认证在国际上已有公认的标准《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认证规程》(IPMVP),可以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和仪表计量测试计算得出。而对于新建项目,一般是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建设、运营能源中心,为客户提供能源管理和服务,通过收取能源服务费取得节能收益。对于新建项目,能耗基准的确定和节能量的确认无法按改造项目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计量,国内现有的可行做法是采用以冷、热、电分供的常规系统能耗为基准,通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项目建设特点、标准规范和以往经验设计燃气三联供系统方案,以业内公认的计算方法和以往统计数据对推荐的燃气三联供方案与常规分供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测算出系统的节能量和节能收益,并由节能服务公司和客户双方对计算方法和结果进行认可,项目建成后再通过能源账单对项目节能效益进行验证。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得到实际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不断完善,更需要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协议或合同中针对能耗基准和节能量及认证方法进行约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节能过程中的权、责、利。

在《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认证规程》(IPMVP)中对于节能量的测量和认证给出了4种方法,其中效验模拟法可以适用于新建项目,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能耗模拟。这种模拟方法要求必须模拟用户设施中实际测量的能耗效果,且通常要求模拟方面具有高超的技巧。此方法在国外应用相对成熟,已有相关的系列软件。我国虽然是IPMVP参与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才刚起步,对于节能量测量、审核方面标准还不健全。国内许多专家也对此类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需要以大量的能耗统计数据为支撑,此种方法在我国实施目前还比较困难[3]。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用节能效益来偿还投资。对于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一般是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全部投资、建设、运营,以收取能源服务费用偿还投资。其中可以将节能服务公司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投资分成两部分,即常规系统投资和增量投资(分布式能源系统相比原来常规系统增加的投资)。节能服务公司从用户处得到的能源服务费用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费用,用于对节能服务公司替用户投资的常规系统资金的偿还;另一部分是节能效益分享收益,即节能服务公司以收取供能(电、热、冷)费用的方式分享节能收益,以偿还增量投资和支付运行维护费用及获取合理利润;而用户的节能效益分享是通过供能费用的折扣获得,即供能费用与常规系统供能收费标准的差额。可见,虽然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但体现了节能效益的分享。

4.3 技术可靠性对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影响

合同能源管理不是开发新技术,而是运用市场的手段将成熟的待商业化的技术进行推广。节能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来说,应用技术的成熟度及其风险控制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的商业利益和声誉。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本身就是要利用已有的成熟节能技术实现项目节能,从而进行节能效益分享。

燃气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式,实现了能源的阶梯利用,可以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实质是将各种成熟的能源转换设备相互集成的技术,因此,从该技术本身而言是非常成熟的。在国外,相关标准已比较齐全,如英国热电联产质量保证标准(CHPQA),评估热电联产包括燃气三联供在内的方案的质量,衡量燃气三联供项目的投入、产出和节能能力的计算方法和评定标准等。美国燃气三联供技术系列文件包括实验室试验规程、现场试验规程、长期监测规程、案例研究规程等,这些标准覆盖了推广燃气三联供技术的全过程和所有相关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说明了该技术在国外应用已比较成熟。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有30多个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投入运行。我国已于2010年发布了CJJ 145-2010《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而且早在2008年上海就发布了DG/TJ 08-115-2008《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目前,燃气三联供技术的主要风险在于系统的优化配置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因此在进行项目立项报批时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方案优化以及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立项后还要进行详细的系统优化和设计,可以确保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减少技术风险。

4.4 适用的各类绩效合同

目前,国内常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绩效合同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另外还有采用融资租赁型或混合型[4]。这些合同类型对于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的适应性分析如下。

① 效益分享型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入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在合同期限内,用能单位(客户)和节能服务公司根据约定的比例共同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节能设施及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在国内操作过程中,一些能源服务公司已经采用此种模式投资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供能源中心项目,以常规的冷热电分供用能量为能耗基准,计算出年终的节能量和效益,由能源服务公司和客户共享。在合同期限内能源中心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合同期满后,产权移交客户所有。根据项目的类型、规模、投资、经济性的不同,这种模式的合同期限为10~20年。节能效益分享型受企业诚信、经济效益、负荷变化、能源价格变化等影响,风险相对较高。然而,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能源服务公司和综合型能源服务公司更注重于分布式能源等节能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纷纷进入该市场,如: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等,这些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利用资金优势整合社会人才、技术和产品的资源,采用这种类型的合同模式。

② 节能量保证型模式

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客户)双方共同或由用能单位出资实施节能项目,节能服务公司保证承诺的节能量。项目实施完毕,经双方确认达到承诺的节能量,用能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相关费用(如服务费、投资及合理利润、税费等),如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由节能服务公司按合同约定给予用能单位补足或赔偿。这种合同方式使客户也承担了一定的项目风险,而不是让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此种模式比较容易操作,对技术和设备的性能与可靠性要求较高,比较适合拥有核心节能技术或产品的技术依托型节能服务公司。对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由于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客户一般不愿意自己承担大量的金融风险,而且还要把长期的资产负债出现在自己的现金流上。因此这种方式对于私营客户来说一般是不愿意承受的,但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在以政府为客户的项目中。一般以政府的身份可以申请到低息贷款等,减少客户的资金压力。③ 能源费用托管型

能源费用托管型,即客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其需要支付的能源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享受全部或部分节能效益。合同中规定能源服务质量标准及其确认方法,不达标时,节能服务公司按合同给予补偿;节能服务公司的经济效益来自节能改造或运行后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能源费用的减少。

这种方式对于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来说并不太适合。此方式中,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基本上已由客户投资建设完成,需要具有专业性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部分节能改造和专业化的运行维护,以提高系统和设备效率,达到节能效果。但是,对于新建项目,由于没有以往的运行数据作为约定托管能源费用的参考,仅靠预测数据难以说服用户,实施起来风险较大。因此,这种方式更适合于既有项目。

④ 融资租赁型

融资租赁型是由出租方融资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节能服务公司将节能设备租赁给用能单位,用能单位用节能设备产生的节能效益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运用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应用也较普遍,目前,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对节能设备、资产(租赁物)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

风险控制是一切融资模式运作的前提,融资租赁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结合的难点在于未来节能收益的不确定性,而未来的节能收益受项目的选择、技术成熟度、工程施工的好坏、能源价格的变化、工况的变化、项目后期的运行维护与服务等诸多因素影响。作为一种介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体系的新模式,融资租赁公司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案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对于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工程设备种类多,许多主机采用国外设备,价格昂贵,造成设备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对于资金压力较大的技术依托型节能服务公司可以采用该类合同,利用其精湛的技术保证节能收益,以节能收益作为设备租金定期收取,以回收设备投资,减少资金投资风险。

可见,上述多种绩效合同方式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运营的不同阶段,可以覆盖建设阶段或者运营阶段,或者建设和运营阶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融资租赁型合同都适合于新建的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①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应用是可行的。

② 可以依据用能单位的情况和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技术或资金等优势,在新建燃气分布式能源中心项目中采用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融资租赁型合同。

③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第三方投资创造了机会,可以对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起到杠杆和激励作用。5.2 建议

① 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量的测量和认证标准,做好建筑能耗统计工作,以尽早建立起准确的建筑能耗模拟平台。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5

2016年8月26日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编辑:wenshicai

繁体 分享到: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投资机会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天然气目前应用较为适宜的领域包括中心商业区、工厂、机场、IDC机房、学校、医院等电热比和需求量均较为稳定的用户。

一、项目建设情况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天然气目前应用较为适宜的领域包括中心商业区、工厂、机场、IDC机房、学校、医院等电热比和需求量均较为稳定的用户。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已达3.8GW。其中已建成项目82个,在建项目22个,筹建项目53个。

从分布上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呈现点状集中,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资源充足、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

二、政策利好分析 分布式能源一直以来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从2011年10月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到2016年4月《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补贴下,未来分布式能源增长确定性和空间都非常大。

为缓解了我国进口天然气的亏损压力,2013年7月,发改委将将非居民用气分为增量气与存量气区别对待,增量气与存量气的价差为0.88元/立方米。2014年8月,发改委决定自9月1日起将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2015年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4月1日起我国存量气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增量气每立方米降价0.44元,至此我国天然气价格并轨实现。

2015年11月,发改委发布《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改革的通知》,宣布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下调0.7元,从2015年11月20日起执行;同时,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

国内天然气成本的下降,导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这极大促进了分布式天然气项目的推进实施。

三、市场竞争格局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市场目前正处于蓝海市场的萌芽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目前参与分布式能源的公司主要包括投资公司、服务商和设备商。居于相对领先的公司如航天能源、华电、四川能投、北京燃气、中国燃气、新奥能源,另外,上市公司中派思股份(603318)、迪森股份(300335)、广州发展(600098)、大通燃气(000593)、重庆燃气(600917)、天壕环境(300332)都纷纷开始布局。

中国电力能源分布浅析 篇6

一、大型煤电基地分布

(一)山西煤电基地

山西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包括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已探明保有储量2663亿吨。结合煤炭资源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考虑,山西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9亿吨/年。

山西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米3/年,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未来山西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和坑排水利用等方式满足,原则上不取用地下水。在采取节水、充分利用二次水源等措施后,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7.10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晋东南、晋中、晋北三个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山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620万千瓦,2020年约4100万千瓦。

(二)陕北煤电基地

陕北煤炭产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量优良,已探明保有储量1291亿吨,包括神东、榆神、榆横、府谷四个矿区,煤炭规划生产规模合计可达到4.55亿吨/年。随着煤炭资源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各矿区生产规模还可进一步加大。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河川径流较小,供水设施缺乏。综合规划水利工程、城市中水利用、矿井排水利用、黄河干流引水工程等水源供给能力分析,结合各项节能设施,陕北煤炭产区未来水资源供需可以得到平衡。煤炭基地用水近期以区内水源为主,远期通过黄河干流引水工程解决。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为1.4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陕北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38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陕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60万千瓦,2020年约2760万千瓦。

(三)宁东煤电基地

宁东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09亿吨,储量较为丰富,主要矿区煤质优良,开发技术条件较好。根据现有矿区资源条件,宁东煤炭产区规划生产规模达到1.35亿吨/年。

宁东煤炭产区位于银川市黄河以东,取水较为方便,宁东供水工程可以为用水企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宁东煤炭产区工业项目用水指标主要通过水权转换方式取得。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水权转换规划,引黄灌区向工业可转换水量指标主要用于宁东基地项目,其中配置到电力的转换水量指标可达1.67亿米3/年,煤电基地建设所需水资源可以得到保证。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宁东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488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宁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400万千瓦,2020年约1840万千瓦。

(四)准格尔煤电基地 准格尔煤炭产区煤层平均厚度达29米,已探明保有储量256亿吨,大部分为褐煤和长焰煤。根据各矿区的生产能力规划,准格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4亿吨/年。

准格尔地区水资源总量为3.6亿米3/年。煤电基地用水主要通过地下水开采、黄河干流引水、城市中水利用解决。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准格尔煤炭产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78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准格尔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格尔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000万千瓦,2020年约4340万千瓦。

(五)鄂尔多斯煤电基地

鄂尔多斯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60亿吨,水资源总量25.8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1.81亿米3/年。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鄂尔多斯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6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40万千瓦,2020年约480万千瓦。

(六)锡盟煤电基地

锡盟(锡林格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484亿吨。煤质以褐煤为主。锡盟煤电普遍具有煤层厚、结构稳定、开采条件好的特点,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开发成本较低。根据资源条件估算,锡盟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3.4亿吨/年。

锡盟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26.1亿米3/年。未来,通过建设水利工 程、加大城市中水和矿区排水利用等措施,锡盟地区可供水量可望有加大增加。根据对全社会水资源供需分析,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1.52亿米3/年。

结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锡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锡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692万千瓦,2020年约3012万千瓦。

(七)呼盟煤电基地

呼盟(原呼伦贝尔盟)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338亿吨,以褐煤为主,大部分资源适合露天开采,具备成为大型煤电基地的条件。根据现有资源条件估算,呼伦贝尔煤炭产区生产规模可达到1.56亿吨/年。

呼伦贝尔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127.4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2020年预计可达到1.24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呼盟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37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呼盟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100万千瓦,2020年约1900万千瓦。

(八)霍林河煤电基地

霍林河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18亿吨,以褐煤为主,埋藏浅、煤层厚、结构简单,适应露天开采,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

霍林河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约2.4亿米3/年。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开发、兴修水利工程、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充分利用矿区疏干水 等措施,预计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霍林河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2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霍林河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360万千瓦。

(九)宝清煤电基地

宝清煤炭产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资源产区,已探明保有储量52亿吨,均为褐煤。根据各矿区煤炭资源条件和建设规划估算,宝清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6500万吨/年。

宝清地区水资源总量34.6亿米3/年,可为宝清煤电基地供水1.5亿米3/年,区域外松花江干流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73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水资源供给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煤电基地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宝清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2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宝清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哈密煤电基地

新疆哈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373亿吨,煤层浅,开采技术条件好,未来哈密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8亿吨/年,并有进一步增产潜力。

哈密地区水资源总量5.7亿米3/年。根据当地水资源利用规划,到2020年前哈密将建设乌拉台等多个水库增加供水。水资源经全社会综合配置平衡后,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可达到0.62亿米3/年。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哈密煤炭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超过2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哈密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2100万千瓦。

(十一)准东煤电基地

新疆准东地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789亿吨,煤层赋存浅、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好。根据准东能源基地建设规划,2020年煤炭生产规模可达到1.2亿吨/年。

准东地区水资源总量13.9亿米3/年。通过引额(额尔齐斯河)济乌(乌鲁木齐)工程及“500”水库东延供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准东煤电基地的用水问题。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约0.84亿米3/年。

综合考虑准东煤炭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煤炭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准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3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准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000万千瓦,2020年约3000万千瓦。

(十二)伊犁煤电基地

新疆伊犁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29亿吨,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根据煤炭产区的资源条件,可以建成年产量上亿吨的煤炭采区。

伊犁煤炭产区水资源总量170亿米3/年,水资源丰富。考虑全社会各行业用水需求后,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可达到3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伊犁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 87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伊犁煤电基地2015年后开始向外送电,2020年外送规模约1000万千瓦。

(十三)彬长煤电基地

彬长煤炭产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已探明保有储量88亿吨。根据资源禀赋、开发现状及技术条件,彬长煤炭产区煤炭生产规模可达4000万吨/年。

彬长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5.1亿米3/年。根据陕西省对省内河流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未来将建设多个水资源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居民生活和彬长矿区的工业用水。考虑矿区排水的循环利用,彬长地区发电可用水量2020年能够达到0.42亿米3/年。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彬长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彬长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800万千瓦。

(十四)陇东煤电基地

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集中、赋存条件好,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142亿吨,规划产能超过1亿吨/年。

陇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2.5亿米3/年,属相对缺水地区。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甘肃省计划结合陇东能源基地煤炭开发,修建多项水利供水工程,并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及煤矿疏干水,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火电、化工项目用水需求。预计到2020年,发电可用水量能够达到0.79亿米3/年。综合考虑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陇东煤电基地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66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陇东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400万千瓦,2020年约800万千瓦。

(十五)淮南煤电基地

淮南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139亿吨,具有煤层厚度和分布集中的特点,开采煤层厚度平均20-30米。矿区内水系丰富,水资源总量58.0亿米3/年,煤电基地用水主要来自淮河干支流,发电可用水量较为充足。

综合考虑煤炭和水资源,淮南煤电基地可开发电源装机容量约2500万千瓦。在满足本地电力需求的前提下,淮南煤电基地外送规模2015年约1320万千瓦。

(十六)贵州煤电基地

贵州煤炭产区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549亿吨,水资源总量超过1000亿米3/年,发电可用水充足。随着贵州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贵州煤电基地所发电力主要在本身范围内消纳。

二、大型水电基地分布

(一)金沙江水电基地

金沙江领域面积47.32万公里2,约占长江全流域面积的26%。金沙江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含量约占长江总蕴含量的42%,占全国总量的16.7%。

金沙江流域共规划25级电站,装机总容量7632万千瓦。其中上游13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392万千瓦;中游8级电站,规划装机 容量2090万千瓦;下游4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4170万千瓦;根据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规模达到6160万千瓦,2030年达到7352万千瓦。

(二)雅砻江水电基地

雅砻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域面积约13.6万公里2,天然落差3830米,蕴藏水能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容量3461万千瓦。雅砻江水能资源具有水量丰沛、大型电站多、水电开发淹没损失小、整体调节性能好等特点,开发前景较好。

雅砻江流域共规划22座电站,装机总容量2906万千瓦。其中上游11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80万千瓦;中游6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156万千瓦;下游5级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470万千瓦。根据雅砻江水电基地建设规划,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460万千瓦,2030年达到2606万千瓦。

(三)大渡河水电基地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岷江水系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约7.7万公里2,干流全长1062公里,天然落差4175米,蕴藏水能资源丰富。大渡河流域共规划27级电站,装机总容量2673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3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673万千瓦。

(四)怒江水电基地

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经我国西藏和云南后进入缅甸。我国境内流域面积13.8万公里2,干流天然落差4848米,水量丰沛稳定,水电开发的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较少。怒江流域共规划25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639万千瓦。其中上游12级,规划装机容量1464万千瓦;中游9级,规划装机容量1843万千瓦;下游4级,规划装机容量332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468万千瓦,2030年达到2639万千瓦。

(五)澜沧江水电基地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流经我国青海、西藏、云南后进入老挝。我国境内流域面积16.4万公里2,天然落差约4695米。

澜沧江流域共规划22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198万千瓦。其中上游13级,规划装机容量1552万千瓦;中游5级,规划装机容量811万千瓦;下游4级,规划装机容量835万千瓦。预计2020年投产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158万千瓦。

(六)雅鲁藏布江水电基地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干流全长2075公里,流域面积约24.0万公里2。雅鲁藏布江干流水电/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8966万千瓦,其中下游河段占95%。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集中开发阶段。

三、大型风电基地分布

(一)酒泉风电基地

酒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技术可开发规模约4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瓜州、玉门和马鬃山地区。规划到2015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3200万千瓦。酒泉风电在充分利用西北主网风电消纳能力后,部分需要外 送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消纳。

(二)哈密风电基地

哈密风电基地位于新疆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和哈密东南部风区,技术可开发量约6500万千瓦。规划到2015年哈密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0万千瓦。哈密风电除小部分在本地消纳外,大部分需要外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消纳。

(三)河北风电基地

河北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规划到2015年,河北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1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6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800万千瓦。河北风电优先考虑在京津唐电网及河北南网消纳,剩余部分考虑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四)蒙西风电基地

蒙西风电基地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07亿千瓦。规划到2015年,蒙西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700万千瓦,2030年达到4000万千瓦。蒙西风电优先在蒙西电网和华北电网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五)蒙东风电基地

蒙东风电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境内,技术可开发量约为4300万千瓦。规划到2015年,蒙 东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2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700万千瓦。蒙东风电优先送电东北电网,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六)吉林风电基地

吉林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的白城(含通榆)、四平、松原等地区。规划到2015年,吉林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700万千瓦。吉林风电首先在省内和东北电网范围内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七)江苏沿海风电基地

江苏省风能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沿海滩涂和近海域。规划到2015年,江苏沿海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000万千瓦。考虑华东电网调峰支援,江苏风电主要在本省范围内消纳,剩余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消纳。

(八)山东沿海风电基地

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篇7

1 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和潜力分析

1.1 发展现状

在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最早要归结在1998年上海中心医院的供能系统的建设, 这种供能系统将冷、热、气相结合为医院的提供日常的用能, 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对比国外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依然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具体的法律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也大多只集中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 还没有形成普及效应。

近两年在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背景下, 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开始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 2011年过年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组织联合发布了利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未来几年我国会更加重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将建设1000个发展项目, 并提倡将发展建设10个左右分布式能源发展示范区。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2015年年末已经达到了1000万k W, 国内自由分布式能源核心装备的比率也已经达到了90%, 直到2020年以前国家在大力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基础上, 其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期望值将达到50000万k W, 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16年6月, 第八轮中美合作战略对话中, 美国决定与我国合作开展两个能源试点项目, 其中就有分布式能源热电和沼气项目。当前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项目已经达到了上百个, 其中主要的发展的区域多为能源集中区和经济效益发展较好的区域, 如表1中, 我们就列举了当前国家几个重要分布式能源发展城市的突出建设项目数量, 可以充分体现当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状况。

1.2 发展潜力

1.2.1 经济收益

2020年国内计划总装机容量从当前8.74×108k W, 提升至16, 6×108k W。由于分布式能源可以将能源联合, 在发电的过程中, 就可以利用电能的余热, 为用户提供热水, 省去了过去用煤炭或者天然气进行供热的能源消耗, 从全国来看, 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可以节省巨大的能源消耗,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到2020年, 国内依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规划, 分布式能源将为国家的中心城市提供将近1×10000亿k Wh的发电量, 利用分布式能源每年我国可以节省5500×1亿k Wh的长距离能源运输的投入费用。都可以看出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将在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上, 以及能源长距离运输的投资上节省大量的费用,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2.2 市场潜力

分布式能源以其独特的优势, 伴随国家社会发展的步伐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据初步统计分析, 以家庭和工商业用能发展来看, 仅以天然气这一种资源为例, 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的用量将逐步增长, 到2020年将达到4000×1亿m3。在这么多能源应用的基础上, 到2020年我国分布式能源的装机总量将达到2.2×1亿k W, 根据每年的设备运行时间4500每小时来计算, 分布式能源装机的发电总量将达到1×10000亿k W/h, 具体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规模, 可以从表2中体现出来。从表中我们可以充分的认识到未来分布式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 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开展立项管理

2.1.1 立项管理审查的重点

分布式能源相对装机规模较小、所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少, 是通过直接接入用户的方式实现能源的供应, 所以分布式能源对大电网的作用比较弱, 为了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根本的就在于管理上:1应该根据分布式能源的优势特征和系统项目特点, 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分布式能源立项管理办法。对于项目是否并网、是否享受优惠的国家政策, 分布式能源立项的审查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对于要求并网并且享有国家政策支持的分布式能源项目, 政府应该对其进行立项管理, 对于那些不需要并网的项目, 需要运用企业管理的优势, 保障分布式资源的安全。2分布式能源的立项审批需要对项目的能效水平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考察, 并对项目提供周期性的帮助和监督, 以保障将项目控制在节能环保的控制标准中。

2.1.2 立项管理的流程和责任主体

政府需要对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立项管理, 具体的流程是:1项目的投资方在投资之前进行项目的发展调研;2项目的投资方向相关负责的部门提交分布式能源立项申请;3相关部门, 如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查, 对于并网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还要有电网企业的确认, 对于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 投资方可以向指定机构提交项目文件, 有关部门共同对项目建立评估报告;4项目的业主在根据报告编制项目的申请书, 递给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然后政府根据申请确认是否审批, 下达立项批复。

2.2 引入合作机制, 扩大应用规模

2016年6月, 第八轮中美合作战略对话中, 美国决定与我国合作开展两个能源试点项目, 其中就有分布式能源热电和沼气项目。同年通用电气和华电集团, 签订了广东三水和德顺市的分布式能源开发合作项目等这些都体现出合作机制运用的突出作用。为了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大合作共赢机制的引入, 充分引进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 加大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此外为了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进一步扩大分布式能源的应用规模:1国家应该注重分布式能源应用的价值, 加大分布式能源应用的宣传, 让社会充分认识到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优势;2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依据我国当前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现状, 需要先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建立专门的分布式能源应用系统, 以形成示范效应, 并逐步扩展到国内其它地区。各级政府要给分布式能源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 积极倡导优先发展分布式能源产业, 加大分布式能源技术投资力度, 从根本上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3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促进多元运营模式发展

分布式能源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 其管理也应该面向市场。1应该明确以市场为投资主体的分布式能源建设体制,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利用企业的高效管理和技术优势实现分布式能源的良性发展。2要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融资模式, 利用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 向社会和企业筹集建设资金, 以促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和建设规模的发展。3要加大能源企业之间的多样合作机制, 改变过去天然气企业和电力企业独自垄断的形式, 让众多的能源企业进入分布式能源发展市场中。在市场机制促进下, 开展多元化的分布式能源运营模式, 如业主自行投资模式, 由业主自主兴建分布式能源项目, 并有业主提供专门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运营;能源服务公司模式, 由项目业主进行投资, 并聘请能源服务机构进行项目运营;合同管理模式, 由节能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管理项目设计和计划合同, 用户根据合同内容签订服务项目。

3 结语

分布式能源是具有能量梯级利用的特征, 在世界能源趋于紧张, 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 分布式能源系统, 以其能源利用效率高、清洁、耗损低的优势, 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所以说我们必须在认清分布式能源优势的基础上, 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 通过国家、社会、企业的一道努力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分布式能源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才能充分发挥其长远的作用, 本文就是在探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 探究当前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阳厚斌.我国分布式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3.

[2]刘翠玲, 张小东.分布式能源---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21) :125~128.

分布式能源发展 篇8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新型城镇化;能源发展

0.引言

分布式能源发展研究,有利于促进城乡供能用能清洁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供能源保障,提高部分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与和谐发展。开展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应用,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有利于实现开发新能源占比例目标及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要求。

1.分布式能源的概念

国内由于分布式能源正处于发展过程,对分布式能源认识存在不同的表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指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用户端,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能源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燃料电池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多种形式。第二种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能源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冷、热、电联产为主,其它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将电力、热力、制冷与蓄能技术结合,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公用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本次研究的是第一种代表性的分布式能源。

2.分布式能源是解决江西新型城镇化能源需求的重要方式

2.1满足新型城镇化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

从2001年至2013年,我省城镇人口从1149万增加到2210万,城镇化率从27.69%上升到48.87%,年均提高1.63个百分点,与全国城镇化率的差距由8.44个百分点缩小到4.86个百分点。从用电量来看,2005年以来我省全社会用电量高速增长,“十一五”及“十二五”前三年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2.3%、10.6%,增速仍保持较高的水平。

城镇化意味着会有更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化进程将使我省城镇居民的能源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高速增长,根据预测城镇居民能源消耗从2010年的209万吨标煤,到2015年、2020年的能源消耗408万吨标煤、741万吨标煤,“十二五”及“十三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4.3%、12.7%。

新型城镇化能源消耗可以通过集中式和分布式解决,而目前我省的能源供应系统主要采用集中供能方式,一次能源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要解决这种传统的用能结构,大量使用清洁的分布式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根本出路,随着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能源具有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逐步显现,逐渐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大规模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好机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会有大量新市区、新建筑出现,新建的城镇和城市新区从一开始就重视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把能源消费更多地建立在分布式能源的基础上,这样会带动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发展,利于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

2.2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友好要求

我省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使环保压力不断加重。按2013年的统计,我省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约为70%,原油比例约15.7%,天然气的消费约1.8%,水电的比例为6.6%,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偏低。江西煤炭消费的比重大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我省酸雨受污染的面积广。在全省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背景下,酸雨污染仍有所加重,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长期的煤炭高消费所积累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分布式能源多采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或天然气,与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其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分布式能源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 符合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的要求,有利于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的要求。

2.3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集约高效要求

我省煤炭资源匮乏、少水(能)且开发殆尽、乏气、太阳能尚可、风能资源贫乏、生物质能利用率低等特点。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2012年全省一次能源缺口达4637万吨标煤,对外依存度高达64%。今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分布式能源站能源利用效率一般在70%以上,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集约高效的要求。

3.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分布式能源的资源条件具有少水(能)且开发殆尽、乏气、太阳能尚可、风能资源贫乏、生物质能利用率低等特点,分布式能源发展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光伏发电、浅层地热供暖才刚刚起步。

4.我省分布式能源发展建议

(1)江西水电开发量达到技术可开发量80%,现有政策和建设条件下,新建分布式小水电难以取得经济效益。一些老的小水电也由于当时的设计问题和设备的制造工艺水平较差,出力达不到铭牌出力、自动化水平不高、制造质量差、安全生产隐患多,使得维持经营困难,因此分布式小水电发展重点对原有小水电的技术改造,经过调查、鉴定评估,分别进行报废、改造、重建,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分布式光伏发电无论从江西的资源条件、政策条件还是经济技术条件都相对成熟,单位成本已经下降至8~9元/W,且有相对完善的补贴政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可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大面积推广。

(3)江西无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式天然气热电联产发展主要受限于气源、气价和发电设备方面,其中静态投资及燃料费是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若要推广分布式天然气热电联产建议加大对天然气发电的政策引导,为天然气发电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财政上给予补贴支持,出台江西省分布式天然气能源站的上网电价核准办法,可以考虑参考煤电联动机制,建立气电联动机制,动态制定上网标杆电价或核准上网电价。

(4)对全省地热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对地热资源开发制定严格的地热行业准入制度以及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的资质制度,以规范地热行业的投资行为,在政策上给予明确的激励和补助机制,从而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步伐。

(5)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分布式能源发展利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政策,分布式能源开发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选择某个小区、商业区、工业园区的用户进行交易试点,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电网公司向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供电,逐步理顺和解决该方式存在的缺漏与弊端、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再进行推广。 [科]

【参考文献】

[1]王礼俊.城镇化建设中分布式能源问题初探[J].能源经济,2012(02).

上一篇:农贸市场建设指导意见下一篇:谈心对话参考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