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2024-06-07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共8篇)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1

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但大多是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安稳地生活和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3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作为被试, 共发放问卷230份, 得到有效问卷212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男生93名, 女生119名;文科专业学生119名, 理科专业学生93名;一年级学生26名, 二年级学生127名, 三年级学生13名, 四年级学生46名。

1.2 方法

采用Elliot和McGregor (2001) 的成就目标问卷施测, 共12个题目。被试回答和进行评分时, “完全不符合”记1分, “比较不符合”记2分, “不确定”记3分, “比较符合”记4分, “完全符合”记5 分。按照下面的方法将分数相加分别得到4个维度上的成就目标分数, 即掌握趋近目标 (3, 7, 11题) , 掌握回避目标 (2, 6, 10题) , 成绩趋近目标 (1, 5, 9题) , 成绩回避目标 (4, 8, 12题)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分析

数据全部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状况

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4个维度上的情况是不一致的, 表现为成绩回避目标较强 (11.10±2.14) , 掌握趋近目标次之 (10.59±2.45) , 成绩趋近目标较弱 (9.80±2.49) , 掌握回避目标最弱 (8.96±2.70) 。

2.2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4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专业差异

结果表明, 文、理科大学生在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2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理科学生水平均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而在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2个维度得分的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4 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在掌握趋近目标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其他维度上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 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4个维度上的情况是不一致的, 表现为:成绩回避较强, 掌握趋近次之, 成绩趋近较弱, 掌握回避最弱。分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在今天的大学环境中, 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 大多数学生为了得到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 因受强烈的成绩目标趋动而可能不那么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 大学生们在渴望学业上的成功时, 可能更在意不要失败, 避免因成绩差而被别人嘲笑或被社会淘汰, 回避表现出低能的情境。

研究表明,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5],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一方面, 现如今女性的职业志向和机会较以往都有了很大变化, 女性在很多领域上表现出高成就需要, 拥有积极的成就目标定向;另一方面, 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学校教育公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大学里, 男、女生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 追求相似的成就行为, 在成就目标定向上的差异不再那么明显。

从专业来看, 理科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2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 即理科大学生比文科大学生更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挑战性任务, 更渴望自己在学业上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理科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 需要学习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内容, 这对其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促使他们在学业上追求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 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 同时努力争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 以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称赞。

研究表明,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在掌握趋近目标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其他3个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四年级学生掌握趋近目标水平要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从理论上可以推断, 高年级的大学生应该比低年级的大学生具有更积极理性的成就目标定向。实际的调查结果大致符合这种推断, 如四年级学生在掌握趋近目标维度上的水平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在掌握趋近目标维度上的水平也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这一结果,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年级新生刚进大学, 对很多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时可能更关注从兴趣出发, 以发展能力为目的, 喜欢挑战一些有难度和刺激性的任务, 不害怕失败, 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掌握趋近目标作为其成就目标。而二年级学生已较为充分地感受到了大学里的学习氛围, 了解了大学学习的一些规则, 对待学业的态度更为严肃谨慎, 往往按照社会、学校及周围人的要求去学习, 同时更加在意不要失败, 避免自己在学业上表现差劲而遭受淘汰或陷入尴尬境地。

建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学校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 促使大学生积极定向。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曹慧, 张建新.职高生自我概念、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5 (3) :282-284.

[2]刘建科, 周路平.成就目标理论研究综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8 (3) :144-146.

[3]刘惠军, 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64-68.

[4]NICHOLLS JG.Achievement motivation:Conceptions of ability, sub-jective experience, taskchoice, and performance.Psychol Rev, 1984, 91:328-346.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3

[关键词]三维目标 大学 课堂教学 教师

[作者简介]张天明(1965- ),男,河南新蔡人,黄淮学院中文系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课程论教学与研究。(河南 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21-02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教师讲解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激发了广大中小学教师们的教改热情,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创造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相比之下,大学课堂教学仍是“春风不度”的地方,丝毫体现不出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依然是“一言堂”“满堂灌”,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有些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滞后等。课堂效率长期低下,影响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调查结果与所存在的弊端

(一)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调查结果

有人曾对获得“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奖”的32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之一是阻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迫切需要改革的方面,结果如下:

从表1看出,选择“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有23人,占总人数的71.9%,与选择“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的人数相等,为并列第一,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不满程度和要求改革的迫切心情。

笔者曾对本省两所地方本科院校三年级中的中文和英语系学生(专科),做过以“逃课原因”及“教师教学”方面为内容的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二)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教学是包括大学在内的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虽然目前大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中最直接、最明显、最经常的活动,既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主要形式,抓住了课堂教学质量就基本上把握了整个教学工作质量”①。因此,大学课堂教学理应是教师展现风采,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舞台。然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尽如人意,存在种种缺陷。

1.残缺的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课堂结构应由以下几种要素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是教师和学生、内容传授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但当前的大学课堂结构残缺,重视以知识为内容的本体,缺失师生主体;重视教师的教,缺失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也存在残缺现象。当前对于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教学中要对学习情境进行预设,为学生进入与其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提供条件,创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的看法则是相同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供材料、解决问题、应用检验。由于教育背景、教学制度的差异,杜威所提出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与我们所说的有一定差异,但他提出的创设情境和应用检验还是相当于我国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和练习反馈,如果我们拿杜威的“五要素”来对照,我们的大学课堂教学则把第一个创设情境和第五个应用检验给忽略了,很多教师上课就只是讲,没有为学生学习创设相应的情境与氛围,没有和学生进行适当的言语、神情交流,没有必要的辅导、提问,没有检查反馈等教学环节,难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的缺失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随意的授课内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要受教学目标、受教育对象及学科知识系统的制约,但“大学教学内容具有典型的专业性、明显的前瞻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② 因此,大学教学内容应该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与选择性,但是灵活不是随意。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随意性太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结合调查发现,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下列缺陷:

第一,内容陈旧、远离学生。按照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的授课内容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应与学生的接受心理相适应,在一些院校,课程设置尤其是一些公共理论课程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其观点方法落后;有些教师的教案、讲授内容陈旧过时,与当今学生有相当大的距离,理所当然地遭到学生的冷遇。表2中有30%的学生认为“观点不新、内容老化”是造成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二,海阔天空、不着边际。由于大学课堂不像中学教学那样,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严格限制与约束,学习结果也不像中考、高考那样经过统一考试的检验,导致有些大学教师讲课内容随意性很强,与应传授内容关联不大甚至无关;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或道听途说、逞一时之快。当然大学阶段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承知识,而且要整合知识、更新知识;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教学内容不可能整齐划一,但大学教师讲课应该有一条底线,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这一点应该清楚。再者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一方圣地,是一处特殊的工作平台,讲授内容应受课堂教学规律的制约,所谓“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应该成为包括大学教师在内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

第三,照本宣科、亦步亦趋。与上面所提到的授课内容过于泛化相反,一些教师又走向另一极端,照搬教材或别的著作,照本宣科、亦步亦趋,而不知吸收借鉴,结果所讲内容成了一堆没有灵魂的材料堆积,无法给学生以启迪。

3.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有多种,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当前大学课堂“重本体、轻主体”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常常是“满堂灌”“一言堂”,很少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互动提问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师生缺少必要的语言、情感交流。另外,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只考虑授课内容的价值,并把它视为授课的唯一标尺的做法已成为一种传统与习惯。表1中关于阻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迫切需要改革的方面,有23人选择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占总人数的71.9%;表2中对于造成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方面的因素,有48人选择了教学方法问题,占总人数的35%,这足以让我们警醒。

其实,大学教学内容具有典型的专业性、明显的前瞻性和相对的不确定性,这更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集思广益,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授课语言也应该专业化、应该有学术品位,但不排斥生动、形象的讲解。王北生在谈到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时说:“大学教学也离不开教学的形象性,如要讲解高深莫测的哲学概念,要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学定义,要掌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不借助于形象描述是难以讲清的。”③

二、当前大学课堂中种种弊端的成因

(一)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教学的认识有关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逻辑思维强,因此,不必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制造学习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去,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只要把本学科的知识、理论传授给学生即可;授课语言以逻辑性、专业性、学理化为标准,歧视和矮化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与当今学校、教师评价标准不合理有关

在当今的大学及大学教师的考核与评估标准中,主要有科研成果与教学成绩两个方面,但物化了的论文、著作以及课题等科研成果却容易量化,而教学则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评估时操作难度很大。因此,在评估中,人们就更看重科研成果这些硬标准,久而久之,科研成果就成为“唯一”标准,而教学成绩则慢慢地被虚化,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标准的强化导致了学校领导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局面的形成。

三、改善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以“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建构一套符合大学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理论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它虽是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南,但对大学课堂教学也有着启迪与借鉴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改变认识,大学课堂教学也应有教学设计,也需要组织教学,讲究教法的运用,借鉴而不是照搬中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办法,建立一套自己的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

(二)改革大学及大学教师考核制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供动力

当前我国高校和教师评估体系中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缺陷,这是造成教师授课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估制度,就要在教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和福利待遇方面加大教学比重;对教学难以量化的特点进行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办法。

(三)深化教学改革,为教学活动提供规范

在确保教师授课灵活性、独特性的前提下,制定大纲式的指导性办法,包括教师的授课目标、范围与程度,规范教师授课行为,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四)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提供指南

与人们实际教学中的疏于运用相应,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大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中学教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丰富成果无法相比,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应积极开展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研究活动,为深化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指导。

[注释]

①付金明,龙容,陈秋剑.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119.

②常丽丽.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追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3):143.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4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清晰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那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

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为成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

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

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事业还需要准确的、文字性的计划。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

什么左右你10年后的“价值等级”

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83%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

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

14%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工资是前者的3倍。

3%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并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收入平均是第一类人工资收入的10倍。

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然而,10年过去,当同窗好友再一次相聚时,在职场的地平在线,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昔日朝夕相处、平起平坐的同学,有了明显的“社会价值等级”。

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当然有机遇、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刚刚步入社会,谁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毕业后,我可以干什么呢?做销售、做管理„„似乎做什么都可以。

那么今后的人生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呢?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划。

大学毕业即在一家知名公司做助理工作的王军,5年间,不因周围公司高薪相聘的诱惑所动,一心一意钻研公司业务。

5年后便被公司聘任为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今年32岁的张洁,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被公司提拔为客户经理。

出入有车,手下统领着一班人马,隔三差五去美国总部“取经”,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10年过去,张小姐却因没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而被无情的“后来者”挤出了客户经理的宝座。

学财务专业的陈冬,死活都不愿从事财务工作。

通过咨询职业指导师,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空间敏感的人,每天都需要富有创造性。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索尼找到了一份工作,满足了她天生的创造性和表达需要。

不久,她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飞翔的天空—面向海外的公共关系主管。缺乏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突破生活的网格线,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职业生涯规划是包装人生、创造个人价值的艺术。

没有经过策划的择业与职业发展是盲目的,没有经过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过财政部长、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唐纳德?托?里甘,在谈及他的成功人生时,常常对人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同时到了天堂,天使圣彼得只有供一个新来者住的地方,于是就说他只让那个从事最古老职业的人来住。

其中一人站出来说:“我想我就是,因为我是外科医生,众所周知,上帝在6天中创造世界后就创造了人,上帝还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这就用了外科手术。

”他还没来得及向前挪一步,第二个人就站出来说:“稍等一会儿,我是工程师,在创造人之前的那6天里,万物一片混乱,上帝只好连着6天6夜工作去消除混乱,这就用了工程技术。

”圣彼得还未及作答,第三个人站出来说:“得了,我是谋划家,要是没有我,上帝上哪儿找所有这些混乱?”圣彼得想了想,最后把地方让给了第三个人。

这个故事表明了一个精于设计、后发制人的道理。

其实,规划人生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艺术,是对自己所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设定最佳的路径,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的一种精心设计与安排。

它将宏伟的目标与现实的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是沟通天才的构想和现实途径的桥梁。

然而,为人生确定方向是困难的。

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将其推向父母、老师和社会。

不要为别人的愿望和期待活着。

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让生活有一些新的样式,也是困难的。

但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有句名言:“如果我不知道要驶向哪个港口,就没有任何风向适合我。

”只有当我们知道人生的目标时,才能把所有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在这个方向上。

因此,为了成功,我建议你一定要为自己设计一份书面的生涯发展计划。当然,这件看似容易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所以真正成功的人也总不是所有的人。

管理好你自己的人生

为自己设计一份书面的生涯发展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怎么管理好你自己?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你要问自己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的长处是什么?你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回馈并加以分析,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然后努力完善自己的长处。

同时找到那些妨碍自己发挥的地方改掉它。

第二个问题:我做事的方式是什么?比如你是擅长团队合作,还是习惯单打独斗等。

不在于如何回答,而在于回答问题后采取的相应行动。

第三个问题: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价值观,如果两者冲突,你就难以发挥绩效,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之后你才能回答第四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或者,你至少知道你不该去哪里工作,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做一项新工作。

最后回答第五个问题:我该贡献什么?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形势的要求;二是基于自己的长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怎样能做出最大贡献;三是什么样的结果影响深远。

认识你自己之后,要付诸相应的行动,才是管理你自己。

感悟:

不以金钱为动力的目标才能走得更远,为学术理想奋斗才会更接近真正的成功!

大学学期目标计划 篇5

案例一

首先我要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有目标并为只努力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人生,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机会走向成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目标,正因为目标的吸引,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有了成功的喜悦,因为目标成就了我们的未来。古往今来,很多的名人志士就是生活拥有目标,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许我们的目标有可能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但是, 有总不没有好,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总比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强。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任何风浪,任何痛苦 失败了不可怕,站起来,继续朝自己的目标奋进哎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因此我要认真制定大学生活的目标和计划。总体如下。

一、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适应新的生活,了解大学学习内涵及其外延,彻底改变高中固有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好基础知识,认真对待每个科目。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的外延打好基础。

三、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四、学习好英语和计算机,为得到更加广泛的交流做好准备,考取英语四六级和雅思。

五、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提高社交能力。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加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的活动,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向老师和一些毕业的人士请教一些相关问题。

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修养,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资格做为人师表的人。

七、努力学习,争取公派出国的机会。

案例二

一、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适应新的生活,了解大学学习内涵及其外延,彻底改变高中固有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

学习能力。

二、学好基础知识,认真对待每个科目。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的外延打好基础。

三、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大多数同学来说,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准备考研或出国留学的同学,则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

关于大学计划与目标 篇6

高校要求的学习计划

许多高校要求在申请时写一份“学习计划”,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今天主要帮助大家解答

学习计划,是指未来你被录取后,你将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业,又称之为读书计划

学习(读书)计划并非让你罗列出你将打算读什么具体的书

具体读什么书,读什么方面的书,仅仅只是学习(读书)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很多申请者为什么不懂“学习(读书)计划”呢?根本原因是还不明白提前规划的重要性

秘诀--学习计划的制定要遵循 院校系所的毕业要求

英语:有的系所规定英语达到多少分?

选课:修多少学分,哪些是必修

其他:学校有无社会活动、讲座、论文发表的严格要求

总之,你在写读书计划之前,你得搞清楚学校的毕业要求和规定

如果不清楚学校的办学目标、系所的专业特色是绝对写不好读书计划的

1、学校的办学目标:如果学校是注重实践性,那么你需要在自己的读书计划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项行业比赛

2、系所专业特色:一定要多上学校系所的官网,多看看新闻资讯,了解系所最近几年的活动动态,这个很有作用,可以确保自己写的读书计划的方向起码不会跑偏

3、基本要求:学分、选课、英语等,自己想要上学校教务处网站查询

给大家的建议是多浏览学校教务处、系所网站,你会找到灵感的

读书计划其实不需要太多求新,按照规定的要求逐一核对,再写入自己的计划中

在计划中踏实写出自己未来几年的基本要求、选课安排、社会实践、语言能力、专业素养、个人特色等即可

读书计划 给自己确定一个大致的目标,也让台湾教授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所以请把“专业要求” 还是放在第一位

成功需要规划 大学新生更要确定未来目标

确立目标与规划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大学生如果能对自己的未来及时作好规划,有所设计,现实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指向这一目标,每一天就会过得很有意义,就会成为对未来已经有所准备的人。目标的设计应科学合理。目标应具体,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应适当,既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因循保守,影响发挥,应该是蹦一蹦能够得着的;目标应体现阶段性,既有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

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中学生不同,大学生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事业更加接近。所以,从事业的需要和自己的志向出发,大学的学习目标应更具体、更明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目标,工科的学生大多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为目标,将来要在工程领域有所造就;学经济的学生以成为一名经济师为目标,将来能够在金融领域获得成功;学艺术的学生以成为美术师为目标,将来应该在艺术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总之,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目标指向应该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专业,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其具体的志向和目标也应有所不同。无论什么目标,只要适合自己,有益社会,就可以确立。

有了奋斗的目标,还要为自己制订科学可行的规划,这个规划是针对自己的大目标,包括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以至人生规划。为了实现这样的大目标,就要制订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明确一系列的小目标,并且从今天做起,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实践锻炼能力,通过学校教育和自我修养提高素质,认真对待每一个学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和每一项活动,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争取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由今天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奔向明天大的成功---成功的事业和成功的人生。

选择合适的模式

在发展模式上,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和选择,并且按所选择的模式学习与成长。复合型模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式。按照“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的原则,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学机械的,懂一点儿电;学电的,懂一点儿机械;学工的,懂一点儿经济和管理,这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文科的学生,更应该按复合型模式,扩展知识领域,或者选择辅修,或者攻读双学位,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同时,还可以选择“合格+特长”模式,即在基本方面都合格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发展个性,向自己最有灵感、最有兴趣的领域进军,发挥特长,以特取胜。复合型模式与“合格+特长”模式并不矛盾,可以兼顾。

在具体一些的模式上,还存在着设计和选择问题。例如,选择研究型还是工程技术型,或者管理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志向来确定。选定了具体的模式,还要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研究型模式应该侧重于打好理论基础,努力做到又宽又厚,瞄准学科前沿的某个方向进行探索和钻研,重视改进分析与研究的方法;工程技术型模式应该侧重于学好学科基础,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设计与综合的方法;管理型模式应该在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积极承担班级、学生会或社团的有关职务,多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重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追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都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做最好的自己,而不必刻意地模仿他人,重复别人的道路。

持续鼓励自己

这个世界上所有成功者,虽然成功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持续地激发自己内心成功的欲望和奋斗的激情。现代成功学奠基人拿破仑·希尔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种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很小的差别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青年学生处于血气方刚的时期,对未来充满憧憬。只要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制订了相应的规划,就容易产生动力和激情,激励自己为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人、成才、成功,既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生们共有的目标。成人重在内化与养成,体现做人的道理,读书明理,并按照这些道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把这些道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执行统一,积善成德。成才重在学习与实践,掌握做事的本领,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践来锻炼和提高各种能力。成功重在追求与奋斗,要以成人和成才为基础。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方向

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教学效率低下,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大学教育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 必须要寻求改革之路。要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必须首先明确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目标, 以此为中心,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解决问题, 为英语教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这样, 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深化发展。

1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是大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 早在2007 年,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种教学目标更突出学生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 在方向上是正确的,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目标定位的模糊性, 没有明确大学为什么要开设英语课程,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至于什么是综合应用能力并没有做明确的解释, 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何实现也没有明确指出。正是因为目标制定有一定的模糊性, 导致目标在践行的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教育单位, 虽然能够认识到英语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但不是很清楚开展大学英语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学英语教育应该为了什么大目标服务。有些人认为, 大学英语教育就是让学生学点英语知识, 掌握一些英语技能;有些人认为大学英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不得不开设;有的人认为大学英语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 学生更是把通过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目标, 正是这种目标的模糊性, 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理想, 很多高校领导和英语教师都不明白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不明白英语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最终导致英语改革效果不理想。

2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目标

要弄清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 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开设英语学科, 第二, 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基于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就能明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才, 大学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阵地, 要肩负起高等人才培养的使命。要真正承担起高等人才培养的使命, 高校就必须实现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化。因此, 在国际化背景下, 大学教育开设英语教育活动, 并不完全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而是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与国际接轨, 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而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 需要开设英语学科教育。从这个层面上讲, 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另外,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 2007 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才综合素养重点包括人才的创新能力, 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成才, 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中, 能够有效利用英语为自己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上讲,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综上,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应该是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大学英语改革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目标与方向的实现

(1) 中国高等教育要积极借助英语教学实现其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 我国最著名的高校是清华和北大, 但最近几年, 我国一流大学在招生方面却落后于香港的一些大学, 很多优秀的学生放弃就读清华或北大, 而选择到香港读大学。究其原因是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而我国一流大学在国际化方面落后于香港的一些大学。正是这些大学国际化的实施和国际化课程, 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内地学生到香港上大学,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窘境。

要创办一流的高等教育, 创办世界一流的大学, 必须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流的高等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标准, 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 只有一流的人才能引领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国际化水平较低, 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高等教育也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 才能为国家繁荣发展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借助英语教学方能得以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师资力量的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及学生的国际化。要实现这种办学目标, 必须要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之一, 因为, 现在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国际最新科技成果, 使学校走向世界科技前沿, 使中国教育能够有效参与国际学术的交流活动。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必须要有英语语言作为支撑。

中国迫切需要国际一流的高等教育助力其国际化发展, 大学英语教育要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立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相关专业课程要能够用英语授课, 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 大学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中国高校并不都是一流大学, 高校不同, 英语教学的目标也应该不同。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通晓国际规则的、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基于这个纲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国际沟通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培养这样的人才, 在英语教育中, 要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各大高校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人才培养进行有效定位, 根据学生的岗位需要, 科学而客观地制定英语教育目标。比如, 对商务类学生而言, 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 需要利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 需要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 因此, 要重点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的交际能力。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能够使用英语进行金融活动, 因此, 需要培养学生金融英语使用能力。这些学校的英语教育目标应该落在培养学生的用英语从事专业活动和国际交流的能力上, 根据这种人才培养目标, 大部分高校都需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专业领域的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另外, 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型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 教育必须要立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审视我国的英语教育感到很遗憾, 现在, 国内每所大学都开设有英语学科, 几乎所有专业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 但学生除了简单地识记一些英语单词, 掌握一些英语表达外, 几乎不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大学英语教育依然以知识的灌输为主, 学生在毕业后, 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都会忘得一干二净, 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可以说全白费了, 英语教育的效果确实不敢恭维。

英语教育不能仅仅立足语言知识的传播, 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包括利用英语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 这样, 英语教育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一生。我们知道很多学术大师都具有非凡的外语能力, 能够通过外语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学习探究, 从而取得世界级的成就。在英语教育中, 要积极培养学生广泛进行外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触类旁通地学习多国语言,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 一定要明确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与方向, 通过英语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高校在英语教育中, 一定要立足改革目标, 循序渐进地在部分专业中开设英文学位课程, 用英语组织教学, 以开放的眼光, 吸引优秀的留学生, 开设一些一流的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 努力实现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这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 对于人才的有效培养, 对于高校高级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宝成.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2]何雪梅, 石坚.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 .

哈佛大学目标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对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的工作展开和推进,力争进一步完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反之,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先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性,后树立正确人才观,即“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英语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代商务人才。有了这样的头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最根本要求。在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两个工具将是学生抢占人才市场先机的“敲门砖”。这两块“敲门砖”,将为学生叩开世界的大门,铺平未来人生的金光大道,学生将能够以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做社会的主人。

2、推广慕课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学校“雅典”和“MOOCS”模式的教学理念,学校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商修炼》课程,线上即学生主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里面的视频讲解、课程作业、在线学习论坛、主题讨论、IM即时通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线下即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使资源和学习时间都碎片化,立体化和信息化,并使其优势互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能力培养水平。

3、加强团体实践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小社会 大课堂

天府学院的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了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心理主题班会。学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用主题班会课,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同学调节自我情绪,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开展心理班会的时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困惑,提升心理素质,增加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4、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同辈学习:关爱心灵,砺炼心志

在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教育观的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与人的心志发展、价值探索和自我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提出:“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心灵,像终身锻炼身体一样砺炼心志”。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的阳光,而乐观执着的砺炼则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保障。“让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绝不能让学生为了一纸文凭满身伤痕地走出校门”,这是关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同时又把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1、采取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其次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心灵成长”沙盘体验活动、“我沟通 我快乐”人际交往能力、“心情主宰”情绪管理、“天使爱美丽”、“等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来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传递出爱的正能量。第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中心每天轮班制进行服务同学,多在给予同学们成长性的开放式的辅导和服务。使同学们都能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2、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心理服务保障

为创造全面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服务的保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期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对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实施全员化就业指导提供了心理服务保障。首先是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作为参加者的学生需要家长对孩子做出心理的安全保障;其次在学生获取就业实践和实习的岗位信息时,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给予孩子的就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意见。最后,当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懈怠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关爱和关怀,使其内心强大,做一个坚强乐观的社会人。

3、整合并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心理环境

美好的校园环境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校园的硬件设施齐全美观,在学生公寓楼外面、湖边林荫道上、广场边上等都摆放了木制桌椅,给同学们创造了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人文环境方面也和谐健康,在学生生活区每天不同的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不同的活动,给同学们增添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意味。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同学们置身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理念,对同学们自身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自香”。可见,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

4、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引入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

对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建设干预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即在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以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果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采用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生进行普查,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第二设立干预心理危机的体系。建立了“校级—区级—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干预体系,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及处理方法。先是校内评估,对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省内外心理危机专家进行再评估。评估后,对超出本中心干预能力之外的,转介到正规医疗机构。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考核体系中,这样为后期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为下一阶段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建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遥,黄纯国.教育透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育改革初探)[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常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动管理机制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上一篇:励志故事:生气下一篇: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