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2024-07-15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共8篇)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1

二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然而近年来,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而数学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非常不感兴趣,相对其它学科而言不愿学的学生多一些,因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研究发展空间。

为此,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与对象

1、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2、内容:

(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2)学校、社会、家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

(3)小学生年龄阶段,性格差异与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师素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

3、对象:二年级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增强学习快乐感,培养直接兴趣。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1)正确引导。让孩子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

(2)正确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孩子一旦在学习中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获得一种被人承认、被人接受的感觉。水滴石穿,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鼓励这个助推剂,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鼓励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孩子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3)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拆东西,有的孩子愿问为什么,教师和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

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教师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作为老师,即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多接触好学生,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其次,要让家长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最后要让孩子们多看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

四、研究时间

2016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

2016年5月——6月

研究阶段

2016年7月——9月

总结阶段

五、预期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2

一、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一) 培养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小课题研究, 给出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身努力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因而它有益于培养学生删选信息、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

(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既可以是书本已有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 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特定安排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类情况, 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因而, 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益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 研究的成效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可以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研究解决日常学习中时常困惑、难以解决而又急于解决的问题, 既包括知识方面的, 又包括学习方法上的, 因而, 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合作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 小课题研究更适宜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习阶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高段。因为小课题本身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带着自身的思考通过查找资料, 调查取证,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这一层面而言, 小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对学生自我的挑战, 而这一挑战过程之中教师适时安排团队合作、交流等活动, 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交流意识。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小课题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问题选取—成员合作—确定方案—实施方案—分享交流。

(一) 问题选取

问题选取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一步。“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选题。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研究

选择确定课题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课题, 供学生选择, 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比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 发现有的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准确找到了需要描的点的位置, 借这一问题, 我就让学生采用个人或同伴互助的方式以“三角尺妙用”为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同时学生又进行发散, 又有了想研究“直尺”“自制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在数学中的妙用等有趣的数学问题。当然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跟踪。

2.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做到有效检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克服粗心”等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较熟悉, 有利于开展研究。如, 针对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与技能, 但经常在做题时粗心大意的情况, 在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时, 学生就自主提出要研究“计算不粗心”的方法。这个课题切合学生实际,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计算不粗心的方法, 我想就能克服计算失分的情况。

3.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有些问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熟悉, 也有利于开展研究。

无论是从哪方面选取的问题, 都需要梳理, 对于不可操作的需要删除, 选取的有价值的问题, 也是最适合学生研究的、对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有价值的问题。

(二) 成员合作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师适当结合具体课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 确立与实施方案

确立与实施方案,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应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制订方案。教师在学生方案制订后, 可以通过质疑反问学生的方式, 研讨修改方案。

2.合作共识原则

在制订活动方案时, 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比如, 在“美化校园”活动中, 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 绝不是说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 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 对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同意吗, 为什么, 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 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 分工是为了明确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3.主动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高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小课题 篇3

关键词:数学小课题;创新;原則

数学小课题写作的意义

新课标在我省已正式开始实施了,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写作数学小课题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写作小课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写一篇好的小课题报告,需要课题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参与,查阅资料,统计数据,还要有比较好的文采.

数学小课题的生成

数学小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课题研究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 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要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1. 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 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设计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购房贷款决策、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列通项公式求法归类、高中数学中恒成立问题”等.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小课题

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 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比如,大商场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学生随家长在购物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商场的促销活动,我们真能占到便宜吗?当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后,教师和学生经过推敲,形成专题:“买一百送五十——商家的秘密”,并以这个为主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操作性强. 还有的学生发现一些大型超市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归纳,形成研究课题:“超市商品小调查”. 在学生的慧眼观察下,小课题研究的范围开阔了,如:“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涌现了出来.

3. 开发困扰学生的问题

离学生越近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书写规范与隐含失分、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数学小课题的特点

1. 专题性. “小课题研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个小专题的提出和解决所展开的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重要载体的,而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具备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自己选择和确定;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探索.

2. 应用性. 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

3. 开放性. 由于要研究的课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而且学习方法、途径也各异,最后形成的结果也必然千差万别,故“小课题研究”必然是开放性的,无论在时间、地点上,还是在内容、方式上都是多元丰富的,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过程.

4. 主体性. “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为前提的. 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5. 实践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看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小课题研究”强调的是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因此,学生必须亲身参与实践,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6. 可行性. 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实际能力,设定一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课题. 课题要有梯度、有难度,不能太难以至无法解决,不能太易以至触手可及,要经过他们的适当努力能够完成.

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小课题研究”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以解决问题而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是个关键.

2.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 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 认识自我

?摇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自己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习.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

5. 学会沟通与合作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作用的过程,要完成一个课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积极探索,更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小课题指导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則

1.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背景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生活作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或探究欲.

2. “小课题研究”内容应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在认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4.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注重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

如:(1)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计算器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本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5)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6)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8)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9)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10)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11)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书写规范与隐含失分

(13)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4

李静波

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条件:

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所谓“数学学习待进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待进生”)。由于我校招收的生源并不是很好,再加上本学期初部分优秀学生的外流,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很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若任其发展下去,学生的数学成绩只会越来越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待进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待进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和模式

1、课题研究目标

(1)剖析待进生的成因,按成因的不同性质将待进生分成若干类型;(2)明确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中的难点,并确定解决难点的若干策略;(3)提出转化待进生的若干策略,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待进生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

(4)针对产生待进生的成因,调整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待进生的产生,控制待进生面。

2、课题研究模式

(1)学生自我监控调整模式

连续二次考试(章节、期中、期未考试)不合格者,视为“待进生”。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自我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归属相应类型,主动调整学习态度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生互助组模式

指定2-3名数学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待进生”组成学习互助组,帮助待进生学习。

(3)教师个别指导模式

教师对待进生不定期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学科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因,并将学生相应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记录,不断调整完善帮困策略。

(4)课题组研讨模式

对全体待进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中的难点,难点落实待课题组成员分头开展突破难点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难点的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数学,作为一门高中阶段的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们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概括地说,学生的数学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待进生成因分析

2、待进生类型

3、转化待进生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

3、对比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1、调查准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

①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选择研究课题,填写小课题申报书,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②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

③查阅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打好基础;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

④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008年11月

按照实验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实验研究;

3、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

①系统整理实验资料,撰写论文,完成试验报告;②汇编资料;形成报告论文1篇。

③提请专家作结题鉴定。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评价展望

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5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研究性学习便是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激发其探索与创新的冲动和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发挥其探索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取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中,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人类已经取得了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究和发现知识的锻炼机会,甚至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于是,教育成为单纯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学习成为单纯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

(一) 该课题研究基于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早在4月就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美国的劳伦斯中学,从1985年开始一直为7年级的学生开设一门“自主研究”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研究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同类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也正在兴起:如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东北育才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开放性主题活动”和重庆第一中学的“科技活动”各有特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但此类研究多在中学领域,小学阶段还缺乏实践研究。就目前所见的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大都比较概括和理论化,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求。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三)该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科学新课程的背景。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从某一角度说,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是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探索。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2、改变教师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而推进素质教育。

3、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偏重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4、真正让学生学会体验科学研究,形成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子目标

1、课题前期:

(1) 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 学生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 学生能根据活动计划写出观察日记及简单的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后期:

(1) 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 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 学生能够客观地总结评价自己的课题,完整地完成课题。

三、课题研究方法

学生“小课题”实践是相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而言的。小课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活动主动地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它也说明了在学生中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要小、针对性要强、范围要小的特点。这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综合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4、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1年零8个月,自1月~8月,共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月~年4月)

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

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构建于课题相关的培养目标。

2、 实施阶段(2004年5月~206月)

构建教学模式,组织实验的实施。

3、 总结阶段(年7月~2005年8月)

进行实验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交研究报告,请上级专家鉴定。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观察中发现。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前期及其辅导

前期是小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认真做好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流程的研究。

1、确定课题

学生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应体现自主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在实施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选题应具有前瞻性。通常,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只注意针对

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选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却很少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对未来的意义,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因此,前瞻性是选题的首要要求。譬如,《白糖为什么会变黄》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质意义,缺乏前瞻性。

(2)选题要体现生活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看到同学们爱看动画,就可以调查“动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交通呼唤文明”的思考。

(3)选题应具有实践性。小课题研究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学生对蚕宝宝的吃喝拉撒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所以也就有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蚕宝宝生病了怎么办?》等等生动的小课题。正因为这些小课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2、制定计划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要引导队员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学习借鉴、迁移运用,辅导学生为自己的小课题制定一份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简要说来,写明三项内容:

(1)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2)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3)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

3、搜集资料

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以充实的事实求得解答或作出作品。这些“事实材料”的来源:

(1)从读书馆、网络或教师那里获得。凡是有关的材料越充分越丰富越好,而且尽可能有对比资料,特别是各家之言,可从中作出归纳或选择。如学生毛诗漫等的《抗日战争的调查》,从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归纳。

(2)社会调查。如学生朱致纬等的《对社区卫生环境污染的调查及治理》,它是对自己社区的实地调查报告。

(3)观察。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如学生陈颖的《凤仙花的成长》,从强烈的好奇心引发观察兴趣,仔细观察其短暂的生长过程,分“萌芽――长出子叶――长出真叶――开花――结果――死亡”,写得颇有意味。

(4)实验。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条件、过程、结论。学生王炎看着乌龟拉着玩具满地跑,产生了一个疑问:乌龟力气到底有多大?通过雌雄乌龟的对比实验,竟然发现它最多能拉动相当于其自身重量的10倍多的物体,得出结果:乌龟真不愧为“超级大力士”。

在实践中,对于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不同,阅读的信息相差也较远,出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能者多得,但是,他们都体会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通过查阅资料,研究“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课题的学生了解了祖国从古到今的纷繁变化,知道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研究“只有一个地球”课题的学生从各种渠道搜寻、查阅,了解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数据,足以震撼人心,警钟长鸣;研究“花儿为什么会有红、黄、蓝等多种颜色?”学生通过各种百科全书找到花的颜色与色素、花青素、类胡萝卜有关,而且还动手做小实验。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启迪了心智,创作欲望强烈。

4、得出结论

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5、评价结果

学生完成“小论文、小报告”,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以图代文,或数据战士,或引经论典……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能客观地加以评价。当然,学生的这种评价是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

(二)实践中期及其辅导

(1)结合实际,反馈总结第一阶段学生实践情况。

①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案例《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强调选题要重视扩展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②学生经验介绍。我们分几个主题请实践前期做得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小课题,并简单讲述自己实施过程。

a动物养殖方面。三年级夏园园同学讲述自己在养蚕过程中出现桑叶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探索蚕宝宝除了桑叶外还吃其他什么叶子,精心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写出了《除了桑叶,蚕宝宝还吃别的叶子吗?》片段如下:

哎,真是急死我了!我好不容易向同学要来的一小袋桑叶吃完了!照蚕宝宝这样的吃法,我要从哪里弄那么多的桑叶呢?我得到科学老师那里“求救”才行。

老师说,除了桑叶,蚕能吃的叶子还有很多呢!如:生菜叶、白菜叶、莴笋叶……不过,蚕宝宝最喜欢的还是吃桑叶。是吗?我想做个小试验,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总结分析:

桑叶、白菜和生菜,蚕宝宝都喜欢吃。不过,情况也有所不同。综合上面的记录,我总结有这么几点:

1、吃桑叶的比吃白菜和生菜叶的要健壮,生长得也快一些,茧子也大一些。(说明丝也吐得多一些。)

2、吃白菜叶的蚕宝宝死了一只,另一只也不怎么大。

3、结合观察记录,查百科全书。书上说:“桑叶里含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有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矿物质,是被蚕用来制造蚕丝用的。”

4、据实验二,蚕宝宝最喜欢吃桑叶。

b植物种植方面。我们让学生在种植植物中学会观察植物。譬如种植凤仙花,我们就是让学生去观察凤仙花的一生。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很多生动形象的观察日记。

等待的心情

2004年4月5日 星期一 晴 三(5)班 林舒佩

星期四下午的科学课,我种了一盆凤仙花。

那天放学后,我回到家里,就已经等不及了,我希望我种的凤仙花能快快长大,长得美丽一些。这几天,我都按时给它浇水,可凤仙花太“无情”了,把我的苦心当成“耳边凤”,根本不起作用。我每天晚上入睡时,脑里还常常想着凤仙花,有时还梦见凤仙花发芽了,可是一醒来,却空喜一场。

哎,都快五天了!我的凤仙花,你何时才能发芽呢?

凤仙花终于土了

2004年4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三(5)班 李依农

同学们种的凤仙花种子早就接二连三地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可是我的凤仙花种子尽是静悄悄的躲在黑暗的泥土里,都半个月了,一点想出来的意思也没有。我本以为凤仙花的种子已经冻死了。对它失去了信心,可不料,昨晚我在阳台上无意间,看见了花盆里长出了三棵小草,走近一看“天啊!我的凤仙花终于出芽了!”真是迟来的好消息啊!

种子发芽了

2004年4月9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三(3)班 叶志律

今天下午放学一回家,我就赶紧跑到阳台,看见种子发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它的外形像豆芽,最顶端是青绿色的,中间有一点白色,下面又有一点淡黄色。奇怪的是,过了近2个小时后,我发现原来白色的部分和黄色的部分都变成了绿色,而且芽也也比起先长高了!

嫩绿色的真叶

2004年4月20日 星期二 晴

清早,我跑到书架上一看,哇,凤仙花长出了一对嫩绿色的真叶。真叶现在还很小,和嫩叶刚好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真叶和嫩叶相比,嫩叶圆一些,没有明显的叶脉;而真叶的叶子头是尖的,叶的边缘还有一些锯齿。

三(5)班 周易铖

2004年5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凤仙花和其他花一样,有嫩叶和真叶,但有些人觉得它们没什么区别,但只要你去仔细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

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嫩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从形状上看,嫩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嫩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缘是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嫩叶大。

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但找到了答案,还知道了怎样分辨嫩叶与真叶。

三(X)班 池XX

日常生活、身边小事物方面。较多的学生对这两方面比较感兴趣,小课题大多涉及这两方面。

四年级李大可同学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做的课题《胖人问题》。他从“引起肥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人算肥胖?肥胖是不是一种病?――人体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胖?――什么是儿童需要营养?――肥胖小儿可以多吃零食少吃饭吗?”一步一步分析、演绎,最后概括出少年儿童正确、健康的饮食观。

叶红豆同学也非常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关于“合理的早餐”的调查报告》。片段如下:

一、调查计划

(一)确定调查主题:

怎么样的早餐最合理?

(二)提出调查问题:

1、早餐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2、早餐在什么时候吃最合适?

3、早餐吃什么最合理?

(三)确定调查对象:

1、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群。

2、主任医生、特级厨师、营养师等专家。

3、有关报刊、书籍。

(四)确立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对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2、访问调查:对几位主任医生、营养师等专家进行访问调查。

3、资料调查:查找有关书籍、资料进行资料调查。

(五)制定调查步骤:

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附表1)

2、利用春节拜年、吃正月酒的机会进行问卷调查。

3、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4、在家长帮助下走访各类专家。

5、去书店、图书馆以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6、汇总所有的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总结和收获体会。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地点:

阿外楼酒店、景山宾馆、玛利朗快餐店、松台广场、温州电业局、温州医学院、温州第一医院、温州第三医院、市实验中学、广场路小学、沧河小学、自己家和亲戚朋友家。

(二)调查时间:

2月12日-----3月1日陆续对老、中、青三类人群进行调查。

2月21日采访专家黄建平医生

2月25日采访专家余清

2月28日采访专家陈玉萍。

2月25日----3月2日查找资料,统计数据。

3月8日――3月10日写调查报告。

3月10日――3月15日修改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

2月12日-----3月1日,总共发放100张调查卷,收回86张。其中10-28岁的35张,35-49岁的40张,50-68岁的11张。

早 餐 情 况 调 查 统 计 表(附表2)

③师生共同探讨课题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办法。

(2)多种途径发动学生参与课题

①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小课题研究。在科学三上教学中有“植物的一

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单元。我们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开展养蚕和养凤仙花活动,并将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写出观察日记。例如,冯添添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蚕宝宝的“脖子”上有一个‘’的标记,就像数学里面学的小括号。难道蚕宝宝也要学数学?这个“( )”形的标记到底有什么用啊?” 又如叶志律同学在日子里写到:“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嫩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从形状上看,芽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芽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芽叶大。从厚薄上看,芽叶摸过去厚一点,而真叶有点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

②利用假期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我们在2004年暑假和2005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开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比赛》的通知。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四(2)班同学利用暑期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定调查计划,拟订调查问卷,进行采访,完成了《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最后他们向家长、老师提出建议:“你们应该使孩子的暑假劳逸结合,选择补习班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快乐学习。尽量安排孩子们参加一些趣味性较强,又有意义的,如夏令营等社会活动,使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充满乐趣。也应该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戏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跟孩子们出去旅游,既使孩子们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能使孩子们开开眼界。老师也该尽量少布置点儿作业,让孩子减轻压力,多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孩子们的暑假才会丰富多彩。”

③利用第二课堂精心指导小课题研究。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

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专门辅导,一起合作写出了《君子兰怎么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等文章。在《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中黄凯同学抓住蚂蚁的一个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我们和学生一起寻找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片段如下:

我观察蚂蚁在树干或地面上川流不息的忙于搬运食物的时候,它们总是沿着一条从蚁穴到食物的固定路线来搬运。那么为它们为什么不会在巢穴和食源之间的道路上迷路呢?愿来蚂蚁的腹部末端有一些开放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蚂蚁在外出觅食时,总是在一段路就把一小滴信息素留在路上。这样,不管走多远路都不会迷路的。外出觅食的工蚁,一旦找到美味的食物,便沿着原路回来召唤其他的蚂蚁前来搬运,沿着这条路来回搬运食物的蚂蚁多了,信息素也就越来越多,气味也越来越浓,渐渐的行成了一条宽达几厘米的大道。如果有人在这条道路上用新鲜的泥土把它覆盖上,蚂蚁们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④利用校刊《读书乐》等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在《读书乐》中开辟“科学小罗盘”栏目,在前言中我们就写到:“同学们,你是不是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那你就错了!我们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写科学小论文虽然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以此鼓励学生多投稿。譬如在“小小探索者”版块,我们曾刊登过《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文竹为什么会快速产生枯叶》、《海水是咸的,海鱼为什么不是咸的》等文章。刊登这些优秀的学生文章,既作为典范,也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此外,我们也推荐学生的一些小课题研究报告到其他教育刊物上。

(3)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课题实践。

我们在第一阶段学生个人小课题研究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辅导员老师适当调配的做法。队员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队员为组长,聘请指导(辅导)老师。

按组合方式

按研究时间安排

1、学生个人科学课题

短期课题

(3~5天)

3、小组合作式科学课题

3、师生互动式科学课题

长期课题

(两周~一个月)

4、班级协作式科学课题

如开展研讨课,促进学生全班协作式科学课题。何静老师在教授小学常识第12册的《火山和地震》改编整合课――《地震的研究》时,老师在上课前给学生提出了研究任务。课件的任务栏清楚的标明角色任务:“为使我们此次的研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请记住:合作交流。每位研究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地震学家、抗震建筑学家或者地震防救中心专家组,分别对地震进行研究,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形成的研究小报告。。如果研究报告中有动画文件,建议用powerpoint或网页等来完成制作。”

在任务栏里,老师还明确地指出:研究任务时要时刻不忘“合作”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置,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角色。之后,学生便开始自己的网络探究工作。

学生分成四个行动小组,各小组组内自行分工,共同完成研究任务。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准备,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用自制课件在研讨课上展示交流。

(三)总结阶段及其辅导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是收获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对研究的全程和结果,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收获研究成果。与前两个研究阶段一样,在总结阶段中,也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会分析思考,进行全面总结;(2)处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3)开展结题评价,组织交流研讨。

1、学会分析思考,进行全面总结。

全面总结就是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利用研究中获得的全部资料,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客观的规律。课题研究的总结,要围绕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1)本小课题研究计划中的研究目标达到了吗?

(2)本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规范?

(3)本小课题研究积累了什么经验?发现了什么规律?提出了什么设

想?得出了哪些结论?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不足和问题?

2、处理研究成果,规范研究报告的撰写。

研究报告是小课题研究的结题总报告,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代表,也是作为评价、鉴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引导队员学会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科学规范而又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撰写好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般应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研究概况

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由来和设想,简要说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计划与实施的过程。介绍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与课题组的主要活动。

(2)研究成果

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包括各种观察、实验与调查数据,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

(3)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是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是理论升华的结晶,每一点结论的文字简要准确,既以事实作论据,又以理论作解说。

(4) 存在问题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与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效果的测量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最终目的是期望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测量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了解实验效果。

阶 段

喜欢人数

较喜欢人数

不喜欢人数

研究前期

103人

262人

212人

研究后期

278人

195人

104人

(一)学生研究课题的积极性。(参与调查人数577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前后期学生对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明显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做小课题研究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为了了解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创造能力的变化,我们采用了《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从四、五年级各随意抽取学生50名,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量。前测时间:2004年5月20日,后测时间:2005年5月10日。测量结果表述如下: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统计

年 级

冒险性≥30

(优秀人数)

好奇性≥36(优秀人数)

想象力≥35(优秀人数)

挑战性>32

(优秀人数)

四年级

1

9

13

41

17

44

9

39

五年级

3

11

16

40

17

45

13

43

从上表的统计结果看,开展课题研究后,富于冒险性,愿意接受新事物挑战的学生数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好奇性和想象力两项测评分值为优的学生数更是有了显著增多。

七、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实践”实验已经初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科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做科学小课题能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更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为学生拓宽生活体验的渠道,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生活的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研究过程中,必然涉及社会问题。研究目的就是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讲,似乎有些夸大,其实不然,从小进行“科学研究”,接纳自然、社会和人的意义与价值的熏陶,将对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观大有帮助。

学生主动承担课题研究,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如今学生的课题涵盖天文地理,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地球,神秘的海底世界,家乡的变化甚至楼下的污水处都成了他们讨论的热点,孩子们多途径搜集、整理资料,掌握了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展示、交流、答辩促进了沟通,更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稚气的语言里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在这里得到升华。如学生赵夏婷婷在《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中呼吁:“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用水设备管理,堵塞水的跑、冒、滴、漏。”又如张弦同学在完成《揭开蜻蜓死亡真正原因》一文后,就有体会:“蜻蜓是一种益虫,还是捕虫的能手,保护蜻蜓是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做到的。我要把保护蜻蜓的好处向大家宣传,特别是小学生,不要去捉蜻蜓,伤害幼小的生命。我要向社会上宣传,让大家知道人与蜻蜓的密切关系。

(二)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小课题研究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做课题的过程中,从观察、实践、查询、阅读以及找观点、写文章……始终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无不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如学生黄迎峰在选定《小胖子为什么越来越多》课题后,便制定研究计划,向周围的同学进行采访,查阅资料,询问医生,思考分析,研究饮食与肥胖的关系,研究偏食对身体的危害,研究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最后撰写成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知不觉中在心理态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认识上有所长进。

另一方面,“减负”的负面影响曾一度困扰着家长和教师,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孩子经常到游戏厅玩耍等。有了小课题研究,孩子整天忙着上网找资料,多途径搜集、整理资料,精神生活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周末,利用寒暑假……开放的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开放培养了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发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形成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池一舫同学在养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午能不能给花浇水”,然后通过对比研究,观察实验,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又如学生陈诗雨的课题《中小学生的睡眠生活》,她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在研究中,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间有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

(四)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与学科教学相比,小课题研究首先让学生面临的就是组员间的合作,共同的课题,不同的分工,资料的互为补充,甚至阶段性的结题都离不开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为了完成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有一定的分工,有摘抄的,有采访的,有上网查资料的,为了集体的利益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相互体谅,在研究的过程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学生在研究《地震》中进行了很好的分工,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统筹合作。又如学生叶红豆、朱谷忆合作完成的《人类的朋友――海豹》,令人赞不绝口,她们一起在书上寻找海豹的足迹,一起在网络搜寻海豹的踪影,一起整理资料,一起排版设计,找到资料时欢呼雀跃,了解了海豹的悲惨命运时,伤心难过,她们共同品尝了失败的滋味,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当一本颇有分量的精美的归纳性研究报告出炉时,孩子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积极的合作,他们不仅与同学,还与老师、与家长或社会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起收集实证资料,一起观察事物,合作完成实验┅┅从研究报告的字里行间都隐约透露着这种喜人的合作精神,这无疑对于学生交流与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与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分不开的。

(五)小课题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怎样对待研究?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步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很重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以认真、踏实、坚定、执著、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争取成功。

更多的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成果,客观地自我评价。尽管他们搜寻资料的范围并不宽,尽管他们科学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欠缺,但精心投入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一个学期,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充满趣味地拿出色彩斑斓的创意作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不懈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不盲从,不迷信,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六)小课题实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参加学习,学习有关研究小课题的知识,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学习国际教育新理念,不断更新观念,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向研究型的教师形象迈进,永远保持先进性。

①提高专业知识。在于学生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积累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也要去查资料,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提高。

②提炼工作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有许多课题要面临很多困难,要花费许多时间。但是我们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有毅力,有耐性,与学生合作,老师与老师合作,提炼出新的工作精神。

③提升教学理论。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学生。每个小课题研究后通过总结反思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应用于课堂,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在各种富有战斗性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不断成熟,收获多多。我们获得区科技创新比赛“优秀指导师”称号,在区学生观察日记评比中获“优秀指导师”称号,在全国第九届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荣获“优秀辅导奖”。何静的论文《科学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获得区、市一等奖。

八、问题与分析:

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反思,发现许多问题,在以后的实验推广工作中继续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

(1) 实验研究缺乏专家的指导,缺少量化的评估,

(2) 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3)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方面(如家长、社区)因素还需加强。

(4) 及时总结与提升的意识有待加强。

总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创意的学生学习方式,它代表了教学理论发展的一种趋势,值得认真研究与借鉴。对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多肯定、多支持、多辅导,科技意识之花将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实践中体味到了课题研究的艰辛,酸甜苦辣,成为他们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将会看到我们的孩子在科技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飞向那更高更远的未来!

九、参考文献 :

麻晓春等 著: 《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红霞 著: 《科学究竟是什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廖正峰 著: 《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徐桦君 著: 《小课题研究指导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6

想象力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译成白话)一个人想要亲眼看见一头活着的象,那很难呀!不过他若得到一具死象的骨胳,拿去对照着一幅象图看,便能臆想出活象的模样,也就被大家叫做象了。”可见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与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诸如创造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毅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想象有几种方式:一是回想、二是幻想;三是联想。想象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

小学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英国汤姆森,美国罗恩菲德,他们根据儿童学画的规律,把三至十五岁的儿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二至三岁的涂鸦期,三至五岁为象征期,五至八岁为意象表现期,八至十二岁为视觉写实期,十二至十五岁为客观写实期。在写实期前儿童思维处于情景知觉期,对时间、空间这些概念分不清楚,通常会随意组合,非常自由。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给儿童的想象插上翅膀,使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发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中,都喜欢照着书中,或者是老师的范作绘画,没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思想,作品简单,苍白,甚至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下笔,学习美术缺乏意义,无法真正体会美术的其中乐趣,从而学生们也失去了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实验课题,以期变通、改进、更新美术基础教育观念,尊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探索一条顺应儿童日益发展需要的美育之路。

二、实验假设 通过为期一年的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可贵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新鲜的想象,达到儿童个性的自由张扬,能够用大胆、夸张的绘画形式来展现他们的风采的目的。

1、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让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新,进而达到提高其艺术修养。

三、研究内容

1、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2、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4、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实施措施

1、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改变评价方式。

2、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3、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比如,看、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想象。在实施《如何培养消学生的想象力》这一课题过程中,我首先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尊重孩子的认知、表现规律,尊重他们的年龄意识,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的边画边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一些基础美术知识,并尝试各种绘画技能,让生在盲目的涂抹基础上有一定理性的认识。如在教学“线条”一课时,由于线作为绘画的基本语言,是孩子必须认识和运用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大家,线是一种符号,它能够传递图像信息,是绘画的一种最基本的语言。接着就引导大家来认识各种线,如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等等,认识了线后就让孩子们运用他们来画画,结果孩子画了电话、小狗、房子等内容,画面中线型多种多样,并不单一死板。最后又拓展,让学生一笔画线、重复画线、联想画线等等,让学生在画中巩固了对线的认识,在认识了线的同时又训练了画画。画中想,想中画。绘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没有限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我们绘画的最终目标是陶冶孩子的艺术修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对孩子的奇思异想排斥、批评,而应该在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感受、体味其中的情感与智慧。

在一次绘画想象创作《我设计的船》时,一个孩子画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船,有蜗牛形状的、水果形状的 帽子形状的„„许多孩子就嚷嚷,说,老师!根本就没有长这样的船!我说就让这位同学来介绍下她为什么这样画吧!听了介绍,再看这幅画,真的觉得童趣盎然、想象得古灵精怪,非常有意思。于是我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了她的创作,这个孩子当然就更有了积极性,而其他的同学也争先恐后的发挥起了想象。所以,这些学生,他们不照抄照搬人家的绘画作品,总是自己边画边想,有的作品虽然怪怪的,夸张的,但绝不失为一张优秀的儿童作品。

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儿童潜能。小学儿童绘画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去异想天开,让他们用心灵去画画,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真正让孩子觉得我们的美术教学是快乐的,是生动活泼,充满感性情趣的,从而也成就了孩子乐观开朗、勇于想象、创造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验中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引导。如:引导儿童从认识线开始,线作为绘画的基本语言,是孩子必须认识和运用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大家,线是一种符号,它能够传递图像信息,是绘画的一种最基本的语言。接着就引导大家来认识各种线,如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等等,认识了线后就让孩子们运用他们来画画,结果孩子画了电话、小狗、房子等内容,画面中线型多种多样,并不单一死板。最后又拓展,让学生一笔画线、重复画线、联想画线等等,让学生在画中巩固了对线的认识,打下以线造型基础,然后过度到认识形,画各种形的联想,慢慢过渡到一些生活性的、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上来,最后以自己的理解去摩画名家作品。在整个课例实施中,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大胆想象。

通过画中学,学中画,画中想,想中画,每个内容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突出反映儿童自己的感受、思想、审美、情感、智慧,引导儿童与自然融合,与生活融合,让儿童用心灵去画画,还儿童学习以自由,还艺术以自由,还儿童以本来面貌,用绘画打开儿童心智的枷锁,去想象和创造。

五、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绘画想象力的对比测查,我们发现,学生喜欢涂抹绘画是儿童的天性,但通过有组织、有步骤的实验,学生在喜欢绘画的基础上,绘画表现力、塑造力、想象力更强、更生动、更活跃,对画面的组织、驾驭能力要较实验前强。同时,在绘画过程中的思考显得更清晰、更理性,绘画作品在构图、色彩、画面形象塑造方面的能力机实验前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通过《培养学生绘画想象力》课题的实验,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了他们的奇思妙想,给了他们的想象一片自由展现的空间。

六、实验结论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力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想象力的培养,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赫尔巴特也说"创造力的育成,不是由大人注入的而是以儿童本身表现为中心”。因此,美术课决不能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

七、反思

1、学生的美术课兴趣不持久。

2、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即想得到却不能用画面表现出来

3、课堂教学改革难度很大,延长作画时间虽然能提高想象创作作品的质量,但两节课不同一天,给学生创作的连续性带来一些问题,学生创作的热情 受到影响。课业负担还很重,学生在课余没有时间想象创作。

4、学校家庭的条件限制,学校没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 育的重要性认识很肤浅,对子女学习美术不太支持。

5、欣赏学生创作的优秀想象画作品的机会不多,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较差。评价作品的能力还需提高。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7

关键词:贫困县高中,综合类,问题学生,特征分析研究

通过对“学生成长问卷调查统计 (客观卷) ”的分析, 对72个调查项进行筛选, 归纳出“综合类”问题学生这个板块。再把“综合类”分成两个方面, 即问题学生的综合类和综合型问题学生类。前者主要指选择某个调查项的问题学生的综合特征, 后者主要指集合了多种问题于一身的问题学生的特征。

一、问题学生的综合类特征

(一) 纪律意识淡薄, 对自己要求不严。

在“你对学校的校规校纪的体验”的调查项中, 有26%选择的是“虽然知道它的存在但不在意是否触犯它”。在“睡觉、起床、上学、回家”的调查项中, 有14%选择的是“无时间约束型”。在“抽烟、酗酒、赌博、网吧闲聊、结伙闲逛的嗜好”的调查项中, 有16%选择的是“全有”, 有49%选择的是“有一些”。

他们表现在不在乎纪律的约束, 纪律意识淡薄。

(二) 有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表现很差。

在“你现在的学习成绩属于哪种情况”的调查项中, 有37%选择“差等级”, 有45%选择的“一般级”。在“你对成绩的好坏的看法”的调查项中, 有16%选择的是“无所谓”。在“何时预习、何时复习、何时做作业、何时休息、强科如何做到更强、弱科如何补救”的调查项中, 有30%选择的是“无计划型”, 有42%选择的是“制定计划而不实施型”。在“对于一些难题、难懂的公式定理, 你的态度一般是什么”的调查项中, 有19%选择的是“放弃不管”, 还有58%选择的是“搁一段时间再说”。

他们表现为对学习的冷漠、无所谓。

(三) 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因素对他们影响很深。

在“你的家庭现在属于什么类型”的调查项中, 有49%选择“单亲家庭”。在“父母吵架”的调查项中, 有23%选择的是“当着子女的面吵”, 有48%选择的是“偶尔当着子女的面吵”。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个人发生转折性变化时的班风”的调查项中, 有29%选择的是“玩耍、打电子游戏、谈情说爱风气很重”。有18%认为“现在的班风学习风气淡薄”。

在“你家庭周围的环境怎样”的调查项中, 有38%选择的是“各类人员混杂居住区”。在“在既往的成长史中, 导致你向不良方面发展的关键事件 (如果有) 是来自哪里”的调查项中, 有46%选择的是“社会、朋友方面”。

不良的家庭环境、学习氛围和社会环境, 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 使他们向不良的方面变化, 最后演变成问题学生。

(四) 管理艺术上的不当方式对他们有很大影响。

在“你的家庭对你的主要教育方式”的调查项中, 有61%选择的是“严厉管束为主型”, 有27%选择的是“溺爱严厉矛盾型”。在“当你犯事的时候, 你的老师的处理”的调查项中, 有67%选择的是“不讲方法、简单粗暴”。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 需要恰当的管理艺术, 这会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 主观原因在影响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在成长中你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的调查项中, 有51%选择的是“个人不良方面对成长的干扰”。在“与他人交往发生冲突时,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调查项中, 有38%选择的是“冲动型”。在“在既往的成长史中, 导致你向不良方面发展的关键事件 (如果有) 是来自哪里”的调查项中, 33%选择的是“自己方面”。

学生的行为受着主观认识的支配, 不能抗击客观因素的影响, 他们对不好的因素坦然面对, 甚至欣然接受, 有的在不良事件或因素中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综合型问题学生类的特征。

综合型问题学生表现为不学习, 行为习惯差, 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目无法纪等。

黄某某, 男, 表现极差。曾经到某个班把正在上课的数学教师拉出来, 警告数学教师不要训他的女朋友。由于编位, 他的女朋友坐到靠墙面, 他在窗户外看不见她了, 就把该教室的后门踹坏。他哥们的钱丢了, 他怀疑是本班某男生偷了, 竟然逼得该男生从三楼跳下去以示清白。

综合型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把多种不良行为集于一身。他们对他人、家庭、班级、学校、社会都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三、值得深思或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 不能忽略问题学生的危害性。

我们常常以学生未成年来宽容他们, 可有些学生很难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 对学校、社会都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破坏性很大, 说服教育难有成效的问题学生是否可以借助法律来教育帮助他们呢?

(二) 不能失去家庭教育的这块宝地。

曾某, 有个上网的嗜好, 并且很难控制自己。在军训时, 有一天他的父亲回乡下老家有事, 他回家后看见父亲不在家就直奔网吧, 一玩就是一个通宵, 军训时由于精力不支, 请假回家休息, 休息好后又跑到网吧上网, 其父回来后在网吧里把他找到。有次周六, 他去理发, 一去就不回, 他父亲很生气, 就给他留了个纸条说:“孩子, 你已长大, 我已经管不了你了, 既然你不务正业, 我也就只好回老家去了, 希望你好自为之。”曾某回家看见父亲这张生气的纸条, 不仅没有反省, 而且又回到网吧。放心不下的父亲回来后, 在网吧找到他, 狠狠的打了他一顿, 他才回家休息, 然后到学校上课。

他读初一时父母都出去打工, 他住校, 由于周六周日不上课, 他和一些同学一起玩, 慢慢的就迷上了游戏。他经常告诫自己不去网吧, 但总是管不住自己, 于是越陷越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块学习基地, 家庭在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很多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 纵使有的家长负起了教育的职责, 但其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都有待改进。

(三) 为什么更多的问题学生主观上和行为上出现较大的偏差?

在“你认为你的处事为人的观念属于什么类型”的调查项中, 有30%选择的是“说理型”, 有32%选择的是“亲和型”。看来问题学生主观上并不是想成为坏的典型, 他们其实都有颗向善的心。

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 你属于什么类型”的调查项中, 有46%选择的是“冷静应对型”, 看来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是一味的以暴力相加, 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为什么问题学生主观上的想法不错, 但行为上却叫人大跌眼镜呢?

(四) 怎样看待问题学生的交往?

我们很少看见几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 也很少看见几个行为上堪称楷模的人经常在一起, 我们看见的经常在一起的多是有相同的兴趣和共同的爱好的人。比如说喜欢打游戏的人, 喜欢抽烟的人等。

在“你交朋友本着的基本原则要求朋友必须是哪种类型”的调查项中, 有76%选择的是“情投意合型”, 如果非问题学生有这么高的选择, 大可欣慰, 可问题学生的选择这么高, 就给了我们警示的信号。通过观察, 我们发现问题学生的“情投意合”多是“有烟大家抽, 有事大家上, 有难大家扛”等, 很有哥们儿义气的味道。

常言道“近墨者黑”, 在他们身上非常突出, 如果我们能给他们一个洁净的生存环境, 让他们身边都是积极的朋友, 他们还会成为问题学生吗?

(五) 问题学生心中的苦闷有多少人去关心?

问题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打击的对象, 但其实他们心中有他们的苦楚。我们平常多是站在学校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家长的角度去要求他们, 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认识他们的行为, 无形中就把他们放到了我们的对立面。

学生严某给老师这样一条短信:

“老师, 我想和您好好地聊聊, 也许以信息这种方式是最好的吧!坦白的说, 我这两年是白过了, 我让您和我的亲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我知道我很不争气, 可是我也过得不好, 我真的不想读高中, 高中我读了两年了, 它让我很压抑。我其实早就想和家里说的, 但每次我都不忍心。可是我又知道拖得越久, 结果越严重, 我不知道我继续读下去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每天脑子里都很乱, 我有时真想死了算了, 我心里真的好累好累!我一直都对高中反感, 我觉得它不是我要走的路!本来是要给爸爸发信息的, 可我不知道怎么给他讲, 所以就给您说了,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万州的一所职业高中, 他过得较好, 并且在努力学习准备考一个涉外的专业职称。为什么在他初中毕业后提出读职中时家长偏偏要他读普通高中呢?他的问题是他自己的过错吗?

(六) 不能忽略问题学生的优点。

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 相反他们在某些方面却表现出很大的优点。

在“在社交中你对弱势群体的一般做法是怎样的”的调查项中, 有79%选择的是“同情并给予帮助”, 可见大多问题学生是有很强的社会公德心的。

彭某, 违纪不断, 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但在“为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中, 他一个人就捐了300元人民币。在校运动会的前一天, 他的脚被铁钉划破, 老师要求他放弃运动项目, 可他不干, 他说为了班级的荣誉他一定要参加, 在200米项目上拼得了个第二名。

高中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篇8

关键词:潜力 英语 课题研究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34-01

到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没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就连字母和音标都会的不多,学习英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所以,如何发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潜力,就势在必行了。如果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为此,两年前,申报了省级课题《针对发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谈一谈在这一方面的收获。

高中英语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各种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所研究的这一课题正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

1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开展

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制定并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在课题实施阶段,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并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并根据实验反馈情况及时修改各种方法、资料及教学方法途径,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在课题总结评估阶段,整理、分析课题研究各项原始材料及实验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编写出能够实现发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的方法,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实验研究采取对比法,调查分析法和统计法。

2 课题研究方式

(1)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研讨科研方式,具体做法是每个人出公开课和教研课、然后集体评课,集中交流、点评。

(2)分听、说、读、写四个课型进行实验教学,反复推敲课型的特点,及时进行课堂效果评估。

(3)制定“三个一”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来实现。

一天:10个单词;一周:1篇阅读,1篇听力;一个月:1个大的专项语法,1篇作文,1部情景剧。

3 主要内容

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精选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对于高一的学生,增加词汇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学习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并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

(2)对于高二的学生,适当的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资料的基本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开发。

(3)对于高三的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并进行应用,达到高考要求的标准,能够顺利地通过高考并为今后大学过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显著提高

(1)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能够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听力部分的成绩,与实验之前相比,平均分提高了十多分。

(2)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训练学生对已学技巧使用,根据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阅读策略的能力,如:skimming,scanning等,学生们的平均分提高了十四、五分。

(3)坚持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单词的积累,高级句式的训练,优秀范文的记忆,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度上升,作文的质量明显提高了,写作的平均分提高了十二、三分左右。

4.2 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二学生在联考中,名列前茅,在联校的英语竞赛中,有七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五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4.3 构建了“三个一”的知识长期积累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一天:10个单词; 一周:1篇阅读,1篇听力;一个月:1个大的专项语法,1篇作文,1部情景剧。

每天10个单词,一年就达到了高考词汇量的要求,虽然有遗忘,但还有时间,可以把这些单词再重新复习巩固一遍。阅读和听力训练,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终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个月一个语法专项和作文,经过两年的学习就能够把高考必考的语法项目和作文题材全部学完,在高三的时候还可以进行一遍复习和巩固。情景剧的开设,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各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4 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种比赛,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把得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外推广,受到了一致好评。我被聘为“吉林省高中英语赵忱名师工作室”成员,这是吉林省的第一个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这正是对这两年来研究工作的肯定。

持之以恒,是提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成绩和能力的有效方法,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结合是通往成功的法宝,但如何真正发掘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力仍然任重而道远,不断探索研究,效果明显,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新的可操作方式来发掘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面试中的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公司四查四看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