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特质

2024-08-08

成功人士的特质(精选6篇)

成功人士的特质 篇1

1. 向沟通对手表示善意与欢迎

—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

如果沟通是由你发起,提供对手一切的方便,能使沟通一开始便在友善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尤其是当你的沟通对手是远道而来的,你热心地告知他:“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我会安排一切。)不但表现出你的诚意,也能使他在不必顾虑食宿等琐事的情况下,专心与你进行沟通。

2. 沟通进行中应避免干扰

—No interruptions during the meeting!

安利成功人士的特质分析 篇2

信息社会,信息就是生产力,就是金钱。信息滞后的团队就要被信息灵通的团队挤在后面,信息在当今社会太重要了。一瞬间就可以让你获利万千,一瞬间也可以让你倒闭破产。没有信息就像一个人没有了视觉和听觉,又怎么能做高难度的动作呢?那么当今社会,信息和经济两个与时间密切联系的体系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我们不得不与时间赛跑,赢得短暂的领先。信息已经成为了创造财富的不可或缺的视觉和听觉。信息为我们赢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人满为患或者安利产品可能作为地摊上销售的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获取更多的信息来弥补这个趋于饱和的市场或者说趋于饱和的安利人员密度呢?有人说走向农村,有人说走向高消费团体,有人说开辟不同的销售渠道,…..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已经走进了市场经济的体系,就要服从这个游戏的规则,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市场就是战场,而信息就是战场上的情报!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 篇3

1、公司并不追求完美,它所追求的是成长;

2、公司力求良好的财务状况;

3、将根据业绩来进行奖励,不会对仅仅是“完美”的参与而付报酬。

4、调动每盎司的神秘力量,并利用这个世界最著名的品牌为公司赚大钱。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2、史蒂夫·凯斯(帝国缔造者,美国在线公司总裁)

1、保持与用户的接触。脱离用户,一切都是空谈。

2、简便快捷是服务的准则。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3、卡莉·菲奥里纳(商海女王,惠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在网络时代里,瞄准了就要开火,没有时间准备。

2、强烈地渴望和拼命地工作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4、约翰·钱伯斯(互联网先生,思科系统公司总裁)

1、收购一些自己所没有产品或技术的优秀公司;

2、业界竞争的残酷,在高科技领域,如果你不处在技术潮流的最巅峰,你的对手就会把你创造的东西砸得粉碎,让你的员工流浪街头……。

3、无论个人或公司,都需要始终确立一个挑战性的目标。

4、最有影响的公司不仅实力最强大,而且也最为慷慨大度,富于人情味和诚意。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吸引、而且也能够留住天才员工。因为互联网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几名天才工程师的生产力可能抵得上上千名普通的工程师。

5、我们是公司高层确定战略,充分鼓励员工去加以实现。主持并购事务的人每年花出的钱高达100亿美元,其年龄却只有32岁?而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三年时间了。

6、许多公司在没有搞清楚自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就上了市,社会公众由此变成了风险投资家。所以,纠偏是十分必要的。它促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你不能够获利,不能够在一定的速度之下扩大规模,不能够建立一个长期性的管理团队,你也就不可能在网络行业中长期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想成为华尔街上最沉闷、但也是最中规中矩的公司。

7、互联网和教育正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8、凭借PC电脑,微软和英特尔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但我相信依靠铺设覆盖全球大面积网络,我们可以改变整个工业世界的传统运作模式。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5、王嘉廉(IT铁汉,国际联合电脑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1、对于管理之道,王嘉廉遵循的原则是赋予员工职责,信任你的下属。

2、员工有犯错误的权利,但前提是必须承认错误,做到人尽其责。

3、在CA公司很多决策只须面对面的沟通、讨论与口头同意就算数,不需要层层主管签字。

4、精简企业结构,避免官僚主义,这就是CA的管理之道。

5、创新求变才能青春常驻。

6、所有的稳定都是暂时的,如果你不为未来做准备,将会被未来所淘汰。安于现状无法保持长久的成功。

7、CA每年以超过营业10%的资金用于研发领域,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以最先进的科技提供最好的应用解决方案,与行业趋势保持一致,这正是CA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8、只有“最好”才能达到“最大”。

9、学了知识是为了应用,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取得学习的功效,而不是只会卖弄知识。

10、电脑界的最大弊端是单纯依靠技术作为驱动力,忘记了技术必须适用于商业需求,为商业服务。

11、我们的工作是使用技术来创造有价值的应用软件,而不是摆弄技术本身。

12、假使我们仅仅维持稳定成长的话,依我看,我们很快就会被淘汰,或被其他公司吃掉。

惟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6、孙正义(互联网巨子,日本软件银行总裁)

1、在成功之前,先模拟自己成功的模样,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2、要在哪行业成功,必须与行业中的顶尖人士交往,并向他们学习。

3、承担责任,奠定信用基础,是成功的前提。

4、成功路上,总会有风雨,要迎着困难而上,不能遇难而退,否则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

5、把员工每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备有经营损益表,逐日修订更新。

6、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公司采用“当日决算”制度。

7、定期举行“敲打1000次”会议。

8、倘若缺乏对人性的关爱,数字将仅只是数字。他界定软体银行营运的宗旨是为人类谋福利。

9、致富最快的方式是做业务,并为别人服务。

10、人因梦想而伟大。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7、迈克尔·戴尔(直销之王,DELL公司总裁)

1、大多数新公司都是从高科技领域开始的。

2、戴尔的成功靠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商业模式,预测市场变化,引导新的需求。

3、成功的又一关键是做终端产品,只是组装和销售。

4、悉心留意机遇之窗何时开启。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8、比尔·盖茨(世界首富,微软总裁)

通过研究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得出的成功秘诀:

1、成功者必须要有眼光,洞察和发现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2、要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你最擅长的特长。

3、蚂蚁傍上了巨人,后来他成了巨人。在你还没有成为巨人之前,先站到巨人的肩上。

4、资源整合,实施“吸心****”,借助别人已经成熟且顶尖的东西为自己所用。

5、所有创新的东西和重大的决策都必须亲自审定。

6、最富有的人不是最浪费的人,而是最节俭的人。

7、除非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否则你永远成不了最好的。

8、比尔·盖茨对员工说:“让我们去赢吧或是我们已经赢了,那将意味着我们的追求有终点。”

成功人士成功的“技巧”9、杰克·韦尔奇(通用电器公司总裁)

1、1989年美国《财富》杂志介绍杰克·韦尔奇的人格特征和经营理念时,归纳了以下六点:

第一,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将受人掌握;

第二,面对现实,不要生活在过去或幻想之中;

第三,坦诚待人;

第四,不要只是管理,要学会领导;

第五,在被迫改革之前就进行改革;

第六,若无竞争优势,切勿与之竞争。

2、GE公司每位员工人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1)痛恨官僚主义(2)开明(3)讲究速度(4)自信(5)高瞻远瞩(6)精力充沛(7)果敢地设定目标(8)视变化为机遇(10)适应全球化对于21世纪的领导人。

3、GE提出了“A级人才标准”并向各个业务部门和全球推广。这种领导人需要具有4E品质,即:(1)充沛的精力(Energy);(2)激发别人的能力(Energi zer);(3)敢于提出强硬要求---要有棱角(Edge);(4)执行的能力(Excute)---不断将远见变为实绩的能力。

4、为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在“硬件”上通过他著名的“数一数二”原则来裁减规模,进而构建扁平化结构,重组通用电气的产业;在“软件”上,则尽力试图改变整个企业的文化及员工的思考模式。

5、按照韦尔奇的理念,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在市场上领先对手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

6、GE现有企业中表现最佳的企业都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第一,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第二,具有远高于一般水准的投资报酬率;第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第四,能充分利用GE特定的杠杆优势。

7、对于整个GE王国而言,一方面有增长缓慢的生产企业提供燃料,另一方面有增长快速的热门事业提供动力。

8、韦尔奇认为服务导向比产品导向重要。于是他决定将通用电气的重点从卖产品转变为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

9、韦尔奇本人认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培育人才。韦尔奇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家由众多杰出人物管理的公司。我最大的功劳莫过于物色这些杰出人物,而且是成批的杰出人物。他们比大多数公司的总裁要来得精明。他们非常杰出,这些一流的人物在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GE如鱼得水。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出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光速般的迅捷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我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带着化肥,让所有的地方变得枝繁叶茂。”。

10、韦尔奇与其他企业领导人不同,他对企业环境中的变化抱欢迎态度。他急于同其进行较量,热心于跟现实正面相对,根本不会转身逃避。

11、面对现实、注重质量、追求杰出、以及发挥人才的因素。

12、一个强大的企业必须有持续增长的收益和利润,收益的增加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新主意和产品创新,利润增长则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13、成功属于精简敏捷的组织。自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简单的程序可以保证快速的应变。

14、任何企业都有两类问题:硬性问题和软性问题。硬性问题包括财务、营销、技术和生产等,而软性问题是关于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等。硬性问题通常会影响到企业的底线--利润线;而软性问题则会影响企业的上线--营业收入总额。

15、在竞争行列里位置居中的产品销售商和服务商将没有存在的余地,必须发现并参与真正能产生增长的行业,并在其中争做第一名或第二名,才能对抗可怕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增长迟滞。

成功人士的奥秘:[生活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1【勇于为他人付出】:生活亦是如此的现实,你若想获取更多的帮助,你就必须去帮助更多的人,帮助不仅仅限于物资上,还包含精神上的支持。帮人就是帮己,凡是都有一个适度原则,没有绝对的付出,更没有绝对的回报。

2【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只要是一个人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做人不能够过于八卦,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生活里不该有的有很多,“诋毁”、“鄙视”、“歧视”等等,只有学会尊重你就值得被别人尊重。

3【不要轻易的拒绝被人请求】:每当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关系最好的朋友,在我们能力范围之类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努力的去完成。拒绝有种拒之门外的感觉,你若不想失去更多的友谊,请在朋友有难的时候拉他一把,有时候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4【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口渴了喝水,肚子饿了吃饭确实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那时事实上等到口渴的时候喝水,肚子饿才知道吃饭对身体不好。渴和饿就是一种信号,我们要是有规律的饮食相信这些信号很难发出。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又准备的人,不要等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要的还不够现实。

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励志文章 篇4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询问学习书法的秘诀,王羲之指着家里的十八只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俄罗斯天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全部秘诀在于我每天准确地工作,我给自己订出规划,无论如何,每天早晨必须做些什么,而且保持对于工作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文学家果戈里说:“就写呀,你自己立下一个每天在写字台前面写两个钟头的规划。”

闭目静思,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秘诀是: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是做一切事情所持的科学态度,常言说: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王献之之所以成为名震晋代的书法家,就因为他持之以恒地依缸习字,据说,他完完全全写完了院中的十八大缸墨水。

龟赢兔,在于——

坚持不懈地跑呀跑;

水穿石,在于——

持续不断地嘀呀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任何事情,最可贵的是“恒”,人生的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决不是天天风和日暖,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大小不同的失败、挫折,遥望巍然耸立的山峰,是退还是进,这的确是对一个人的严肃考验,若丧失了其“恒”,则肯定会成为一个落伍者。如果能够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在挫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失败的原因,抓住规律,不懈探索,那胜利就会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日日走,不怕路程远。持之以恒,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应凭着恒心去学习、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时间,使知识愈积累愈多,学问愈来愈深,从量的变化达到质的变化,最后取得成功!纵观古今中外,哪个著名的人物不是因为这样而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呢?

做事情总要有个过程,总是不断攀登、不断进取,最后取得成功的。万事开头难,但往往在既将成功之际更难,长跑运动员冲刺时是最最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刻,已是精疲力尽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是最最关键的时候,坚持,在努力一下就会胜利,反之,退却了,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持之以恒的重要,有力地说明了持之以恒,是做一切事情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呢?首先对所做的事情要热爱,要珍惜时间,锲而不舍;其次,时刻控制、约束自己,不消极沉沦,不被不公正的舆论吓得无所适从,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奋斗,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一直向前走!

成功人士的特质 篇5

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1) 契合性。契合性是指聚落建筑形态与基地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传统聚落由于构筑的地点、时代、材料、技术的不同存在着显著的独特性, 而独特性的体现是以聚落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环境一致、统一为前提, 即是以聚落的契合性为前提的。这种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独特性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方向感, 满足了人们对场所精神的感受需要。喀什传统聚落无论是从地景空间、体量、色彩、质感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张力, 而这一个性呈现的前提就是契合性的体现。

2) 原创性。聚落无论是整体格局形态还是建筑的单体形态, 居住其内的居民是它的唯一营造者。人们根据自身使用需要, 构筑、调整出了一个个在所处时代背景下实用、好用的空间。即使是在同一基地环境上进行构建, 由于生活内容、观念及节奏发生变化, 合理的被传承, 无益的被调整。例如喀什聚落民居中的“半街楼”“过街楼”, 就是为了更好解决族居与人口增加及空间用地有限之间的矛盾而创造出来的, 这种空间形制充分体现出原创性。

3) 生长性。聚落对基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不是静态的, 而是不断积累、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民众不断地探索对空间的利用, 把他们的需要与街道、庭院、住宅调和起来。聚落中的建筑由原本的“恋地式”开始在竖向空间进行延展。有些地基不符合加盖条件, 建筑便开始选择向横向空间进行扩展, 利用一个个狭窄的巷道为支撑构筑出了新的建筑物, 如同植物体生长一般, 在原有根茎上进行完善, 使整个聚落在上部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 秩序性。从发生学角度看, 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规划型和自发型两种不同的动态类型[1]。但无论是哪种形式, 都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其内在的秩序性。

在研究喀什传统聚落秩序性时, 通过对其他几个伊斯兰传统聚落, 如凯鲁万的突尼斯、开罗、迪拜、麦加的研究对比, 发现虽然几处聚落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基地条件存在差异、文化意识有差别, 但就聚落的构成形态的秩序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些聚落中的建筑布局如同细胞一般, 在每一个小的区域都能找到一个相对的中心, 不同小区域的中心又都是具有着同种结构, 这个中心就是各个片区的清真寺。最终一个个的小区域联合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 然后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中心, 不断循环、往复。

5) 符号性。不同的地域和气候, 形成了丰富的地貌和生物群落, 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文情态营建的聚落以及建筑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和文化, 并随着功能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形成鲜明的特点。这种区别于其他的形式载体的建筑, 便具有了鲜明的符号性, 能给人以清晰的视觉暗示。喀什聚落中紧凑错落的建筑、蜿蜒交织的巷道、苍茫厚重的墙体、朴素平淡的屋顶、笔直挺拔的杨树, 这一切都极具地域符号性, 给人以准确的区域定位。而这鲜明的符号性正是场所精神所传达而现代空间所缺失的。

2 喀什传统聚落成功特质研究

聚落是依托自然环境, 结合人文情态而生的, 里面蕴涵着太多的人类生存智慧。但它决不是放在任何一个时间纬度都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它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才有可能存续下去。但只要自然生态系统还在对人类生存产生作用, 经历较长时间考验而留存下来的传统聚落, 其中所蕴涵的成功特质, 仍然有反复推敲、认真借鉴的必要, 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一定存在。

2.1 环境生态的协调性

对于最初的营建者来说, 建筑营造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由于受限于知识结构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其改造自然空间的能力十分有限, 这反而激发并促进了他们的另一种能力———主动地利用自然界一切可被利用的能力, 尽量地规避一切不利因素。在这种主导思想的作用下, 聚落便与自然发生着多个层面的互动。

喀什传统聚落无论是建筑的材料、营建的结构、装饰的颜色无不体现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建筑材料以生土、原木、砂石、麦草等材料为主, 就地取材、生态环保;营建结构依山就势、巧妙穿插, 极大地利用了空间, 减少了资源浪费;装饰的色彩以土黄色为主体, 将色彩与环境的适应性最大化, 使建筑深深“根植”、融入环境。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世界大力提倡“绿色建筑”理念, 优秀的传统建筑可以在很多营建策略上给予借鉴。喀什传统民居建筑就满足了绿色建筑的首要前提———节能。在它的空间里体现出对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的设计, 呈现出建筑与环境、人文的和谐统一。

2.2 空间形态的合理性

喀什传统聚落及建筑营建以客观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趋利避害, 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聚落整体布局属于典型的“外闭内敞”:内部交流顺畅, 生活便捷;外部围合封闭, 将不利的环境因素降到最低。聚落中建筑根据克孜勒河和土曼河两处水源进行构筑, 从而保障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水资源的洁净。聚落内部以清真寺为核心安排民居建筑, 将空间划分为或大或小的不同区域, 并用巷道将各个部分进行连接。朴素的实用主义构筑理念在传统聚落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而这对现代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2.3 人文情态的和谐性

美国的社会学家雅各布曾经在她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到, 人的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产生于一个范围确定的街坊、狭窄热闹的和有多种功能的街道。城市空间不应该是单纯工程性的、唯技术效率的, 它还应该成为人性生长、人际互动的空间。城市只有拥有这种互动, 才富有了生机。喀什传统聚落中蜿蜒、狭窄的道路, 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聚落内部宽阔的巷道连接各个贸易、公共区域, 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民居建筑中狭窄的巷道将人流和车流有效分隔, 使居于其中的老人、孩子拥有一个惬意的空间。人们在期间放慢了脚步, 在停停走走间感受着生命的真谛。而现代城市中所缺少的人性生长和人际互动的空间, 也许在传统聚落中可以寻求到一丝设计灵感。

2.4 组建模块的科学性

优秀传统建筑中总是存在诸多凝聚智慧、适应环境的建筑模块及构件, 以应对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而且极具鲜明的地域特色。喀什传统聚落由许多立方体模块进行架构、补充, 以此来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正因为有了局部矛盾局部解决的构造形式, 传统聚落才会呈现如此自然如此自如的样态”[2]。

3 结语

研究过去是为了对今天甚至未来提供合理的借鉴。传统聚落的价值所在并非只是让人陶醉在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中, 也不单纯只为了所呈现出的可观赏性,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包涵的给予人们精神寄托的内核品质, 一个优秀的精神家园。

摘要:通过对喀什传统聚落及建筑进行分析, 梳理出传统聚落空间契合性、原创性、生长性、秩序性和符号性等形态特征, 从而提炼出了其成功特质, 促使人们对传统聚落的价值有更多的正确认识, 对现代生活环境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成功特质

参考文献

[1]刁炜.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高台民居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 2008 (8) :235-239.

成功人士的案例 篇6

追求成功是人生永远的目标。渴望成功,人之常情。但在茫茫人海中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打开成功的大门,成为人类的精英。同在蓝天下,为何只有这少数人能够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而大多数人却壮志难酬?下面就请你听听美国5位杰出人士的成功秘诀,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被誉为石油大王保罗·格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有3条成功秘诀:

第一、不管从事的是什么,只有一个方法能挣到大钱,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必须是创业者所熟悉的。他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对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但是他必须对之有一个全面的、基本的认识是。

第二、必须节俭,不管是在公司管理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上。必须有耐心,等待公司慢慢成长。

第三、给自己打工不能和给别人打工一样,不能早上9点开门晚上5点关门。成功的企业家总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

亿万富翁亨利j·凯泽认为机会到处都有,只要愿意,就可以抓住它。他的成功秘诀是以下5条:

一要认清自己,并决定下来你想怎样度过一生。记下你的目标并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目标和计划应该富于创造力而且要大胆。

二要要充分运用隐藏在你潜意识、灵魂内的力量。

三要热爱你周围的人并为他们服务。不管你是做一份简单的工作,还是在经营一家公司,或是做某一项事业,你所做的都是在满足人们的需要。四要发挥出你性格、个性当中好的一面。你并不一定要有极高的智商,要想获得成功,性格中的优点比技术更重要。五要努力工作,将你的一生都倾注在确定的目标中,用你的所有追寻你所想要的。

斯克里普斯是美国的第一家报团――斯克里普斯报团的创始人。他也有5条成功秘诀:

一、如果环境需要你去从事另一个已经有很多人在从事的职业或业务的话,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换一种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总会有一个好一点、更好、最好的方法。如果你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其他人是不会有机会与你竞争的。

二、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你可以通过2种方法学到这珍贵的一课,第一种方法是从你自己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第二种方法是从别人的错误中总结出来。

三、人可以做成这世界上他想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他是真的想那么做。

四、要避免犯2个错误,一是为不值得投入的而投入,二是想不劳而获。

五、人类所从事的所有劳动之中最累的就是脑力劳动。如果你已经富有了,那就训练你的大脑习惯这一劳累,并学会控制你的大脑,这样你就可以专注于一个目标,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佩尔顿几乎是白手起家,通过直邮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商业王国。他的书和讲义销售额达到700万美元。他给世人总结出了7点成功要诀。

其一,有计划地去蠃。按照事先列出的明确、细致的计划去做,就像拿破仑在发动战争前数月就在准备战事地图一样。

其二,创想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能产生30亿个创想。一个创想、一个想法突然闪现,或许就值100万美元。

其三,超越自己。要永远努力,力争成为比自己更强大的人。超越自己是第一目标,超越别人是第二目标。不能控制自己的人,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别人的控制。

其四,做一个每分钟都在努力的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要浪费一分一秒。一个巨大的行星也不过是粒子的组合。你的生命、你的力量、你的命运都只是一分一秒的组合。你是每一分钟的产物。每一分钟都是进取、获得和征服的机会。

其五,建立强大的意志。必须渴望成功,把每一次交锋、每一笔生意、每一个计划、每一个构想、每一个愿望,都当成是目前最重要的目标,集中力量,向阻碍你的困难发出最猛烈的冲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六,敢于冒险。做别人所不敢做、完成别人所不敢尝试的事,这就是展示你在别人眼中更优越的方式。其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以金融投资课程著称的巴鲁克学院,这个学院由华尔街传奇人物犹太人伯纳德·巴鲁克创立。

巴鲁克以其在证券市场中的大起大落而被人称为投机大师,甚至还有人讽叹说,整个证券市场所包含的投机因素也不及巴鲁克一个人来得丰富。他有12句成功秘诀: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做事有条理,保持心情舒畅,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他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保持兴趣,不要自我哀怜,乐于赞扬他人,不要带有偏见,独立自强,经常读书看报。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是一本走向成功的最佳读本。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将使你最终业有所成。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咎于不得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在我们失败时,有没有认真反省一下,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把这些习惯归归类,哪些是好习惯,比如:比较守时;作事有主有次;做事抓紧时间;对人和蔼……哪些是坏习惯,比如:工作间混乱;做事不分主次;不能自我控制情绪;随便指责别人等等。如此来,可谓小习惯都能影响大事情。为了帮助有志于成功人士提高效率,更加完善自己,我精心准备,概括了成功人士的七个做事习惯:

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以始为终,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综合综效,1+1可以大于2;不断更新,全方位平衡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甘平庸,怎样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呢?就请从培养自已良好习惯入手,用良好的习惯来改善自我,打造自我,塑造一个全新、成功的我。

相信这七种习惯对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它将会使你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最终业有所成。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个人心态的培养有着绝大的作用,它可以使这种心态转变为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讲尤其重要。

雅仕洛克集团人力资源部长Schaffhousen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使人真正感到了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改变了,甚至拯救了一个企业,它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极大的帮助。

卡玛乔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Chille SU 目录

习惯之一:积极主动别指望谁能推你走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主动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是表示自己要开创前途的责任。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本身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人性的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

1.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2.行动,行动,再行动

3.不能与不为

4.采取主动

5.化消极为积极

6.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7.摆脱自我限制

8.先从自己做起

9.成功在于争取

10.培养积极心态的八个步骤

11.看重自我

习惯之二: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尤其以成功人士为最。人生计划是你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人生信条是你一生的原则和标准。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归功于他们能以终为始忠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1.谨记人生使命

2.始终如一地寻找机会

3.改写人生信条

4.勇气——实现人生计划不可缺少的

5.每个人以终为始追求的是什么

6.你的生活重心是什么

7.坚持做好一件事

8.你的人生计划是什么

9.“膝下有黄金”

10.成功人士的心态调剂法

11.成功在于多次尝试

12.分阶段安排自己的人生计划

习惯之三:要事第一选择当前该做的事

习惯之四:追求双赢远离角斗场

习惯之五:善于沟通换位思考的原则

习惯之六:统合综效 1+1可以大于2

习惯之七:不断更新全方位平衡自我 如何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一)认识环境的不同特点

任何人的性格特征,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成功与否,都是在个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组成的座标系中取座标。换言之,一个人的成功既取决于个体的素质,又取决于你所面临的环境。因此,同学们走向社会,取得成功,既要认识自己,又要认识环境。

每个特定的环境,都有其自身的传统、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

同学们毕业生走向社会,岗位千差万别,环境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从学生生活环境进入了职业生活环境。那么,我们首先要研究,把握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特点。

首先,学生生活环境是经过加工的。秩序化的环境,职业生活环境是自然的、未经设计的环境。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因此从教学计划到教材、授课、作业,从课内到课外,从班集体的组织到环境的布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生活很有秩序。职业生活则主要靠自己去摸索、奋斗,再没有人为你去精心设计了。因此,不同的对待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其次,学生生活是浪漫的、想入非非的;职业生活是现实的、郑重其事的,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言行一般不直接转化为社会现实。做作业是为了消化、巩固课程学习,演讲是为了训练口才和思维……错了不要紧,可以重来。职业生活则根本不同,你设计桥梁,建造楼房、工厂,错了一个数字,后果不堪设想;你当法官,做记者,不实事求是,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你当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职业生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学生生活属非分配领域,同学之间不发生利益冲突;职业生活属分配领域,相互间利益相关。学生来校是为了学习,相互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同学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纯洁的,因而保持的时间也最长。在校期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但毕业生回过头来看,大家都会觉得根本算不了什么。职业生活属分配领域,人们通过职业生活既要成就事业,又要养家糊口。选拔干部时,一个或几个名额,大家都想上;工资、奖金的发放,住房的分配等等,都与个人利益相关。职业生活的协调靠政策、机制。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些同学对此极不适应。

总之,认识环境是我们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在“无事可干”中走好第一步

八十年代末,我和一些做学生工作的同志对我校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当谈到如何适应社会、走向成功时,几位校友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正确对待“无事可干”这一段时间。

所谓“无事可干”是指刚刚从学校走向社会时一两年内,本人对社会、对单位、对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了解、熟悉要有一个过程;单位领导对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不了解,了解、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因此,相对于老职工来说,在这一段时间,他们显得“无事可干”。面对这样一段时期,大体有四种态度:一是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二是充分放松,觉得十多年读书太累,需要好好玩一下了,于是,打扑克、下棋、跳舞;三是埋头学习,准备考研;四是对本单位的情况调查、观察,找准有可能发挥优势的地方,同时,学习、思考,作好相应的准备,一但有机会,马上可以上手。四种不同的对待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无疑,取第四种态度的同学,会比其他同学起步快一些,发展好一些。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为人们的职业所提供的选择机会增多了,开始重视人们择业的和从业机会均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学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选择待遇比较优厚,并能帮助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发展的职业,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由于摆在每位同学面前可供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因而,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心老是浮的,飘泊不定,很苦恼。而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首先,要把握选择的原则。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们选择职业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社会和自身。一是社会的客观现实,它所提供的要求和机遇,因为任何人都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二是个人的志向、抱负、特长、潜能和兴趣,能够充分实现个人的主体性。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要努力找到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一致的工作。

其次,要把握选择的方法。选择的方法是比较。比较是利弊之间的比较。任何事物总是利弊相交,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是没有的。但我们选择职业时,往往希望有利无弊,名声好,收入高,发展前途大,大城市,离家近……,这是不现实的。“两利相争取其长,两弊相争取其短”,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了。

再次,职业、工作一旦选定了,就不要左顾右盼,徘徨不定,而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来。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为,只要我们选准了方向并坚持下去,都可以做出成绩,为社会作出贡献。任何新事业都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它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如果一碰到困难、挑战、风险就退缩不前,就考虑换工作岗位,这样的人一辈子将一事无成,无所作为。

(三)会想不等于会做

前几年,我在给本科学生上课时,课堂上,让每位学生用三分钟就某一个问题发表演讲。结果,很少有学生讲得好。有的吐词不清,有的词不达意,有的显得很紧张,有的抓不住要点,多数人没有应有的风度,……我边听边想,总结时说了一段话:会想不等于会说,会说不等于会做,个人素质不等于事业成功。同学们以前听课时,可能在想,这些老师讲课,没有几个讲得好的,要是我上去讲肯定强多了。还有一些同学在想,要是我当校长,要是我当厂长,肯定……。大家会想,但会不会做,则是另一回事。比如,我唱歌,很多曲子,想起来好象都能哼,但唱出来就走调。

大学本科毕业,读了十五六年书,研究生毕业,读书时间更长,确实有不少的书本知识,但是书毕竟是书,生活中的很多道理并不在书上。从知识的获取,到能力的培养,到经验的取得,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李宗仁归来》一书的作者,在此书的前言中写了一段话,意思是:人,如果不是从1岁活到80岁,而是倒过来,从80岁活到1岁,那么,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当然不可能,但强调了经验对一个人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所缺少的正是经验。

我们来看看一些毕业生的教训和体会: 一位学生入厂后,以知识渊深自居,终日足不出室,闭门造车。一天正绘一机械图,一位师傅默然审视良久,说:“这图的某部位似不对。”他一听火了:“我学过。我是书本学来的!”师傅说:“我没上大学,可这机器我摸了几十年,我觉得……”他反讥道:“那你怎么没考上大学?”此事传出,全厂哗然。从此,再无人给他“提意见”,一年后,他郁郁不得志地调出厂。

我校有几名毕业生一起分配到天津某单位工作。工作之前,他们就计划着如何在单位大干一番。一到单位就提出一个设计方案送给领导。但时过好久不见回音。为此,他们便认为领导不重视知识分子,原来的冲天干劲化为乌有。过了一年时间,他们回头再看这个设计方案,几个人都笑了。他们说:“想法太幼稚了,初入社会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只能虚心学习。”

一位校友在给学校老师写信时说:“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为自己是个人才,可以大干一番事业,总希望有位明智的领导能起用他,否则便会责怪领导不重视人才。干不了几天便灰心丧气,有的便从此一蹶不振。应该让同学们了解,上至中央机关,下至乡镇企业,要毕业生,首先不是考虑他那里缺少一个当官的人来接班,一旦分来一位大学生、研究生,领导首先考虑的是我们单位来了一位学××专业、干××工作的人。所以评价这位大学生的标准,首先是他的本职工作干得如何,是否是一个好的职员。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发现他在某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不错,便有可能给他一个能胜任的职务。”

因此,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定要踏踏实实,从头开始,从小事做起,虚心向老同志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切忌急于求成。一年只能收获小麦、玉米,十年才能收获参天大树!

(四)工程的实质是综合、创造、实践

理工科的毕业生,毕业后不少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或与工程有关的工作。现在,一些涉及面广的工作,也都冠以“工程”二字,从“希望工程”、“人才工程”、“创新工程”到“点亮工程”等等。因而,我们对工程,特别是工程的实质应该有所了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给“工程”界定为:“工程是关于科学知识的开发应用以及关于技术的开发应用的,以便在物质、经济、人力、政治、法律和文化限制内满足社会需要的有创造力的专业。”

首先,工程具有综合性。无疑,工程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且需要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同时,工程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任何一项工程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制约。

以三峡工程为例,除了依靠土木、水利、电力、信息、力学、地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深入研究、探讨之外,还需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力、生态平衡、移民、文化、地震、战争等诸多问题,忽视哪方面,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我们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时,除了自身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外,还要考虑产品的社会需求,如果没有社会需求,这种产品设计毫无意义;产品的社会效益,有无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原材料的产地、价格,这涉及到经济问题;社会、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度,这涉及政治和法律问题;产品的外型、包装,这涉及到美学问题,等等。

因此,我们决不能认为工程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不学习、关心和考虑政治、社会、经济、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工程具有创造性。工程正是通过自己的创造,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前进。没有创造性,这项工程将毫意义,对于个人来说,何谓成功?工作中有创新、有突破,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成功。敢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有动力,才有力量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即创造。你能将常人看毫无联系的事联系在一起,找出其内在规律,就是创造。因而,创造和综合又是相通的。

创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物理给了他知识,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给了他想象力,他才创立了相对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要有丰富的人文底蕴。

再次,工程具有实践性。工程本身就是实践,决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创新也离不开实践,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发现,都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工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工程的实质是综合、创造、实践,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综合、创造、实践,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五)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

大学毕业以后五年,十年,二十年,同学之间在学识、成就、以至于职位等方面,差别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爱因斯坦等学者则认为,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因为八小时的上班时间,大家都忙于工作,差别不大。而现在实行双休日。五天的工作时间内,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另外每天至少有4小时可以自由支配。两者加起来,每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超过工作时间。对这段时间利用的情况不同,人们今后的发展也大不相同。

坚持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掌握正确使用时间的方法,根据我的体会,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以盖楼房为例,首先要进行设计,拿出图纸,然后照图施工,从打地基开始。否则将木头,砖头,搬来搬去,几十年下来,仍然是一堆木头,砖头,成不了房子。进行学习、研究,同样需要订出规划,然后集中精力于一个方向,按照自己的规划,日积月累,必然会取得成功。

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例如一个人要把一年出版的新书看一遍,至少需要600年;一位化学家,要读完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的论文,至少需要48年。这说明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一般而言,知识结构包括知识硬核──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理论;知识幔层──以论文形式发表出来的各种理论、学说、观点;知识大气圈──在实践中产生的闪光的思想、判断等。我们要据此建立自己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同时又必须不断吸收新鲜知识,充实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工作、完成、发表。这是法拉第的座右铭。意思是,首先我们要干,干一件事就要干完、干好,完成之后要总结、发表。发表的方式可以是著作、论文,也可以找几位、同事,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干一件事要产生多种功能。我1985年至1987年,在中南政法学院当宣传部长,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开始有些苦恼,来回在路上要近一个小时。后来想想,这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再想一想,边走还可以边观察社会。因此,不仅不苦恼,还觉得很高兴。从这里我悟出,一个人干事要多功能,比如,你干一件工作,首先要把这件事干好,这是一个功能;干完以后,可以总结出工作经验,这是一个功能;进一步可以从中找出规律,提炼出思想,写出一篇论文,直至著作,这又是一个功能。

(六)多数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公正的

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多数同学都担心社会上人际关系复杂,难以应付,害怕处理不好,影响自己的发展。我们要重视人际关系,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体验,我悟出一个结论: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多数人是好的,多数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公正的。

在一个单位,对你的评价,可能有人把你说成一朵花,超出你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有人把你说得一钱不值。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你是怎么一种状况,多数人就会对你作出什么样的评价。

我们认定“多数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公正的”以后,那么,在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必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关键在于很好地把握自己。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你的品德、能力和贡献。

得出这样一种认识以后,是不是就不要去重视人际关系了呢?否。我1987年曾组织几位研究生对我校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当询问:“进入社会后你最苦恼的是什么”时,45人回答是人际关系,13人是“得不到重用”,9人是“得不到理解”,6人是“找不到知心朋友”。这四项都与社会交往有关,共7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0.8%。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和人打交道,一个人的成功,同样取决于他人对你的支持。而且,能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的品德、能力、素质高低的表现。关于处理人际关系,已经出了不少书,提出了许多原则和方法,如与人相知、爱人如己、坦诚相处、大度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一些认识。

以诚待人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心理保证。你待人坦诚、诚实,令人感到与你交往无后顾之忧、放心,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如果时时要对你“设防”,不知道你讲的话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他还愿意和你交吗?即便是虚伪的人,也愿意与诚实的人打交道。

大度宽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社会上的人们,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各人主观努力的不同,其思想、观念、性格千差万别。如果你在交往中设防,只能与自己性格、兴趣相同的人打交道,那么,你就只能与自己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

积极增进交往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交往。人际关系不是虚无的关系,经存在于你、我、他之间,存在于现实关系之中,表现为人们之间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只有在交往中,你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别人也才能认识你。只有在交往中,才有可能建立感情、相互信任。好酒也怕巷子深。你如果自我封闭,领导和同事对你的能力、水平不了解,就谈不上信任和重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在我调查中,一些领导在谈到毕业生的状况时,谈到了不少人的不注意交往方式,如:有的人一天到晚往领导家里跑,左一个请示,右一个汇报。时间长了,领导就会瞧不起你,认为你没有主见。有的人交往时根本不顾及别人,中午睡觉时,甚至晚上到深夜,一个电话来了,说了半天,又没有什么急事,弄得一家人都睡不好。有的人不会打电话,你跟他打电话,他听的时候一声不吭,说说就没劲了,不想说了……这都是一些很小的例子,但说明交往时方法也很重要。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同样要坚信,多数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公正的,关键在于把握自己、提高自己。

(七)机遇富有弹性

我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中,当问到“影响你成功的因素”时,40%左右的人回答是“机遇”。有人对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进行分析时,把“抓住机遇”排在第一,其它几项依次是:功底与才华、信念、敬业精神、特殊个性、承受力、人际关系、善于表现自己、口才。可见,机遇对一个人成功有重大影响。

机遇可分为先天机遇和后天机遇。先天机遇是指你生下来是男、是女;你是出生在北京的高干家里,还是出生在贫困的山区农家里……这对你今后的事业肯定会产生影响,但你无法改变,这也是人们常被称之为“命运”的东西。后天机遇是在你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社会需求,其本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必然需求。大机遇就是那种持久的社会需求。我们通常所说的机遇是指后天机遇,这种机遇对我们的成功则是富有弹性的。

首先,能否抓住机遇富有弹性。机遇是客观存在,但你能否抓住它,则取决于你的素质。有人分析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有七大机遇:1978年至1986年是文学艺术家的黄金时代;1979年至1992年是个体户成功的最佳时期;1980年至1986年,是演讲艺术发展中的黄金时期;1980年至1994年是我国计算机市场机遇的最佳时期;1986年至1992年上半年,是中国人在股票市场上成功的最佳时期;1992年初至1993年上半年是房地市场一次罕见的大成功机遇;从1996年开始,下岗也许是一次机遇。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在每个人发展的空间内,还有很多的机遇。

机遇一般有三个阶段:潜伏、高潮、衰退。在机遇的潜伏时期,它表现出风险大、困难多,要进入机遇将承担很大的压力,但只有早进入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进入机遇晚,机遇就不再成为机遇,而是巨大的负担。抓住机遇,就要审时度势,看准社会发展趋势,及早进入机遇。

其次,进入机遇后能否取得成功,同样富有弹性。抓住机遇,取得成功,需要有胆略、学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机遇只偏爱那些为事业的成功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只有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东风才显得珍贵和富有价值。因此,我们不要在那里等待机会,而是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使自己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格。在长期艰苦准备的基础上,一旦抓住机遇,就可以如鱼得水,干出一番大的事业。

任何事业,特别是大的事业的成功,都可能遇到风险,遭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我们决不能“把眼前当永远,把暂时当永恒”。不少人的失败都源于此,自以为一次失败了,就永远会失败,一次成功了,会永远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我们也不要埋怨。有的人,老是埋怨,埋怨社会,埋怨领导,埋怨父母,一辈子下来,背着埋怨两个字走向坟墓,累得要死,一事无成。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八)做应该而不能够做的事

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件事,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

做事,要做应该做而又能够做的事。应该是价值判断,意即做事要选择那些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事,符合法律、法规的事,这与我们做人密切相关。

做应该做的事,这就要为我们自己的行为立法。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人在自然界中获得知识和在社会中获得自由的过程,就是人为自然立法和为自己的行为立法的过程。人为自然立法,人便能够得到以因果律为内容的科学知识;人为自己的行为立法,人便能够得到道德律为基础的自由。康德还认为,在审美领域,人的理性表现为判断力,判断力则使人产生审美情感。因而也可以说,判断力就是人在审美领域中的立法。

在做事中,人主要面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要遵循效率法则,要求人们掌握科学知识,要求真,遵循自然的规律。在处理人与他人的关系中,主要遵循公平法则,要求人们具有道德人格,要求善,维护和推进群体和国家的利益。在处理人与自身关系中,主要遵循超越法则,要求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我们要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即宇宙、人类群体和个体这三种存在形式的对立统一。

我们不仅要做应该做的事,而且要做能够做的事。世界上应该做的事多得很,还要看能不能够。例如,我们中国人应该不应该像美国人那样,有小汽车,有小洋房?应该!完全应该!我们中国人在聪明、勤劳方面,决不比美国人差。但能不能够,不能够,至少现在不能够。我们的基础差,地少人多,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美国那样消费,至少还得有两、三个地球。

我们做事,受历史的限制。人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不可能超越历史,我们做事,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回顾我们二十年来的改革历程,有些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原因之一是忽视了环境条件的影响。我们做事,还受自身能力、素质、兴趣、爱好的限制。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和工作,以便自己一生最大限度地发热、发光。

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们,有的人能够做的事不去做,不能够做的事老在做,一辈子下来辛辛苦苦,累得要死却一事无成。我们要引以为鉴。

(九)关系在于提高素质

我在进行毕业生调查时,一位校友深有体会地说,适应社会,走向成功,关键在于自身素质,大学本科四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他还以运动员类比,认为运动员不管你是从事球类,还是田径,都要进行体能训练。事实说明,一个素质高的人,他会主动寻找发展的目标空间,随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创新,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事业中取得成功。

素质,简言之,就是人的内在的素养和品质,是在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素质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内在性,是本而不是末,是里而不是表,是质而不是量。但它可以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如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规范、习惯,对人对事的态度;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模型、方式、深度,以及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精神境界,包括对自我超越的程度,奉献精神,处理各种关系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所站的高度等等。

素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综合性。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广大学生而言,要十分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怎样提高素质,美国学者劳厄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就是素质。提高素质,首先要学习,广泛地学习人文和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开阔视野。但知识不等于素质,要通过努力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精神。人吃牛肉不长牛肉,吃猪肉不长猪肉,为什么?因为人有消化机能。同样,人要有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的机制。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实践,从自己的言行开始,一点一滴去做,用自己的生命,生活、言行,把自己选择的“道”体现出来,并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感悟。“迷其为凡,悟则为圣”,意即凡人和圣人之间的区别在一个“悟”字上。用我们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去体悟,体悟科学,体悟人生哲理,许多道理,你如果悟通了,终生受益。雷锋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中去,就是最好的人生体悟。

上一篇: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产生下一篇:惊魂一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