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2024-07-10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精选16篇)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

摘要:一名舞者想要将所表演的舞蹈完美呈现,必须具备舞蹈表演能力,舞蹈是以身体的动作来完成的,其能够表现时空的穿越,也能够表现事务的发展,用身体作为讲述的语言。肢体和心灵成为其表现的两大本体,融合了身心的交融,表演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观察能力、动作的模仿能力、身体动觉能力等,还包括二度创作中所需要的对艺术的想象力,对音乐的感受力等。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必然具备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只有好的表演能力才能够让舞蹈充满生命力,满足观看人员的欣赏需要。

关键字:舞蹈;表演能力;作用

前言:各行各业都都在谈“能力”,而“能力”对于舞蹈而言,则是在舞蹈中完成一系列的动作的心理状态,动作包括腾跳、翻转,而我们所说的舞蹈表演的能力则被囊括在心理学的范畴内进行衡量。舞蹈表演能力不同于普通行业所说的能力,它需要表演者成功完成一项表演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条件。舞蹈对表演者要求的身体表现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的揣摩、练习,在揣摩、练习的过程中也在增加舞者的表演能力。本文基于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意义谈及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舞蹈表演能力,希望可以给舞者以借鉴,增强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更好将舞蹈的魅力表现出来。

一、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作用

表演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一项表演艺术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条件。不用怀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力表演完成一项舞蹈,甚至并非所有舞者都能够站在舞台空间为人们进行表演,它需要舞者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具有多元化的、综合的舞台表现艺术。舞者自身需要具有很好的肌肉控制能力、还要有协调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的表现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舞者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训练一名舞者掌握这些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每个人都会扭动腰肢、蹦蹦跳跳几个动作,但是并不是完成这些动作就可以说是会跳舞,更不是简单学习几个动作就可以成功的表演一段舞蹈的内涵和立意。优秀的舞者都需要通过训练对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进行增加,通过舞蹈基础课程,使身体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只有提高舞者的表演能力,才能够适应舞蹈技巧的复杂多变,才能够表现舞种的各种风格,才能够丰富舞蹈的词汇。同时,一名舞者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否则连舞蹈

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无法理解,则更不可能很好的表现舞蹈了。一名舞者承担着塑造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性格的重任,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才能够明白舞蹈编导的编排含义和整体构思。

二、舞蹈演员舞蹈表演能力的现状

1、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一个团体里面,每个舞蹈演员的表演能力各有不同,有的舞蹈演员表演能力很好,能够很好的掌控整个舞台,而有的舞蹈演员表演能力则很差,甚至可能会对整个舞蹈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演员受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整个身体柔软度很好,肌肉表现能力也很强,无论技巧性还是身体能力都有一定的表演基础。而另一些舞者则仅是经过形体方面的简单训练,技巧单一,表演能力不足。

2、演出占据大多学习时间

大家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文艺团体大多以参加表演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内容,而对于文化素质课则开展甚少,对于专业训练分配的时间也很少,舞蹈演员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了舞蹈排练和演出活动上,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舞蹈演员必然在专业训练和学习上有所欠缺。使得“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成了“必修课”本末倒置的现象严重。

3、缺乏专业心理辅导

舞蹈教师大多的意见是多参加舞蹈演出,积累经验,自然就可以增强心理素质。这只是增强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大部分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说,都会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以及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候如何救援,现在舞蹈团体缺乏这样的一个专业学习和训练,使得很多舞蹈演员在面临较大舞台时候过于紧张,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导致很多好的舞蹈艺术无法得以展现。

三、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

之前已经对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作用和舞蹈表演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应当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只有改进现状,提高舞者的舞蹈表演能力才能够将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通过优秀的舞者得以展现。

1、增加舞蹈中的“小品训练”

舞蹈也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表现一件事物,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于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舞蹈运用的是身体的肢体语言进行的讲述。而小品虽然有一定的语言的成分,但是其对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动作的要求很高,只有语言与表情、动作相结合,才能够表现小品的 立意和编排。舞蹈可以借鉴小品的这种表现手法,增加舞者的表情表现力,从而锻炼对感情、表情的认识,把握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发展状态、情感的辗转起伏、人物的性格变化,从而将编排舞蹈动作将之表现的淋漓尽致。

2、加强舞蹈中的音乐欣赏

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舞蹈离不开音乐,通过音乐的配合,舞蹈更具有张扬性,更具有表现力,舞蹈伴随音乐而生,在音乐中成长,在音乐中发扬广大。因此一名好的舞者需要对音乐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而如果舞者根本不懂音乐,难以想象会将舞蹈表现的更好。舞蹈团队应当对舞者对音乐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音乐欣赏课程,并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让舞者自己想象舞蹈的画面,不仅对于舞者表现舞蹈有帮助,对于舞者以后编排舞蹈也大有脾益。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虽然舞蹈需要实践表演的积累,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好铺垫,很难将舞蹈的深刻思想表达完整。因此舞蹈团队应当对舞者进行文化知识的培训、专业知识的学习。领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舞者才能够对此引起重视,进而将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与舞蹈结合,将专业文化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创造出更好的舞台效果。

总结:综上,一名好的舞者想要通过肢体语言完美的呈现舞蹈的语言,需要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并且只有不断加强舞蹈表演能力才能够将舞蹈表现的更好,文艺团队和舞者自身都应当对舞蹈表演能力引起重视,从而在追求舞蹈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2

经过体育舞蹈锻炼的人在关节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柔韧性、力量性等方面均得到有力的改善和提高, 其运动的强度能让心跳正常上升到120次左右, 有的人甚至更高, 持续的舞蹈练习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如果教学中心率能够控制在120—140次/分之间, 对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塑造具有一定价值。

一、提高艺术欣赏和审美观

体育舞蹈带有自娱性, 它运动的过程是一项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具有安全感的拥抱、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体验到克服怯场增强信心的过程。高职音乐表演教学也是音乐审美的形象实践, 体育舞蹈的音乐包含各种音乐节奏和形式有:抒情的伦巴、节奏感强的恰恰、激情的桑巴、煽动性的斗牛、高雅的华尔兹等这些音乐形式与身体运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 且通过音乐呼唤起学生的共鸣,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情感趋向。

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 文化娱乐事业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 除了实际的专业成绩外, 人的健美形体和良好的气质起到关键作用。体育舞蹈特别重视学生基本身体姿态和形体的训练, 在塑造学生完美体型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脚面绷直、收腹立腰、手型和手位、头部动作等舞蹈基础动作进行锻炼和提高。

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体育舞蹈应注重将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审美观融入到课程中去, 以提高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将艺术和文化相融, 理论与实践相融引导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审美体验,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促进艺术素养的形成, 塑造形象好、气质佳、礼仪到位的音乐表演人才。

1、对肢体语言和行为礼仪的锻炼

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在表演中的站立、走动、舞蹈都有形体律动、形体动作的配合。表演者对形体动作的生动刻画能够展示作品的精神世界, 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对手、眼、身、步等几个方面要求严格的体育舞蹈纠正了学生的不良形体动作, 学生在提高表演能力的同时, 增强了舞台表演力、感染力。从另一个层面渲染了舞台气氛、塑造了表演形象使表演更加丰富更有看点。

掌握社交中的礼仪基本常识, 熟悉礼仪与舞蹈的关系, 对礼仪中的“坐、立、行”动作标准进行指导和练习, 在实践课中开展训练、模拟等多种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由内而外的变化, 从形体、姿态、表情等身体语言中流露出自信、优雅的人文气息。在校内外比赛的锻炼中实践并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让学生做到合理、有效、正确的沟通和交流。

2、体育舞蹈对气质修养的提升

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 掌握一定的体育舞蹈艺术理论、欣赏体育舞蹈艺术作品, 有助于对相关舞蹈艺术作品能够进行思维和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内在气质修养的形成。

3、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表演中关键因素, 表演是否成功取决于表演者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现代音乐趋向于复杂多变, 需要表演者准确把握不同风格、类型的节奏, 并随着音乐节奏准确进行肢体语言表达。体育舞蹈的音乐有浪漫多情的伦巴, 节奏感强的恰恰, 还有热情似火的桑巴等, 在节奏多变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舞蹈动作的表现能将音乐的内在旋律和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节奏与艺术的碰撞体现出体育舞蹈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培养了舞蹈着的身体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4、体育舞蹈对心理素质的锻炼

作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 不仅需要良好的生理素质来适应表演技能的需要, 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音乐表演是受到心理活动支配的, 体育舞蹈大多节奏明快, 动作灵活多变, 节奏快, 变化多。经过体育舞蹈锻炼的学生注意力能专注投入于舞台表演。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虽然是艺术专业, 但多数人没有正式舞台的经验, 舞台意识淡漠, 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 学生的表现意识形成, 到完美表现力的追求、提高是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通过课中练习和实践比赛的锻炼,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减少了该专业学生的过度紧张、怯场、怕犯错误等心理现象, 让学生拥有自信。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不仅要注重能力结构的专业性, 还应强调人才素质结构的全面性, 体育舞蹈不仅在舞蹈文化、行为文化、艺术修养、心理素质、交往文化方面对学生有提升, 对学生的个性品质有良好的塑造效果。音乐表演的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 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舞蹈秉承“交际舞会”的社交形式了外还具备社会交际的工具的作用, 通过体育舞蹈高雅的氛围和形式起到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学生展现自我能力和有效的沟通搭建另一种文化平台。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 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十分关键, 体育舞蹈教学的目的除了锻炼学生的肢体技能与表演训练外, 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都是一种熏陶, 培养学生自觉追求舞蹈艺术的意识, 理解舞蹈的至情至美的表现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体育舞蹈课时相对较少, 学生基础较差,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较强的交谊舞为主, 竞技型体育舞蹈为辅。选择有代表性的舞种为教学内容。如交谊舞慢华尔兹、北京平四、交谊舞中三、拉丁伦巴、斗牛、恰恰、探戈等。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每种舞步以基本步法和简单花样为主, 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教授复杂花样。笔者通过教学中的规范动作组合考核、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对集体舞蹈的、双人舞蹈、单人舞蹈的艺术创作、创意、编排等工作, 让学生利用时间进一步熟悉、挖掘、整理与舞蹈相关联的音乐、舞美、文学、表演等因素, 使学生将体育舞蹈相关因素和谐相融,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作意识, 创造出情境化的艺术表演舞台, 提升学生对美术、音乐、文化等多元素美的事物的感悟能力, 帮助他们紧密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带领部分学生参加大学生体育舞蹈的比赛, 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表演活动, 利用每年的艺术文化节、元旦晚会等校园大型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上音乐表演的学生具备实际表演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站在影视表演、舞蹈表演、社会表演的真实舞台上, 自身不仅得到锻炼, 企业也通过较低的成本运作获得效益, 还能进一步挖掘优秀的舞蹈基础人才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利用企业或公司的业务、表演、行业竞赛推动高职音乐表演项目式教学, 以演出、比赛项目为人才培养为立足点, 开展舞蹈技巧、影视模仿等课程实施, 将广电总局、湖北省文化宣传部等正规有影响力的比赛作为宣传和竞赛的突破口, 将课堂与竞赛结合教学, 以公司为平台向社会运作, 面向社会搭建舞台, 培养师生走向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通过在第一线的表演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 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真正对接, 从而培养出真正具备音乐表演素质的专业人才, 实现课堂技能教学的改革, 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利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体育舞蹈在目前高职音乐表演教学中的开展进行分析, 认为体育舞蹈在提高艺术欣赏与审美观;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同时为体育舞蹈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校企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高职,音乐表演,教学

参考文献

[1]罗艳娇.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之我见[J].黑河学刊, 2010, 12:101.

[2]龙谐思.音乐教育 (表演) 专业舞蹈教学之我见[J].艺海, 2009 (10) :115-116.

论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3

音乐和舞蹈做为一种艺术欣赏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在这其中,音乐是有声艺术,而舞蹈则是有形艺术,音乐可以充分地协调舞蹈在表演中所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情绪、个性、风格等,以此来烘托整体舞台气氛。而舞蹈又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及情感内容,将音乐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用形体语言表达出来,两者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也可以说,舞蹈与音乐就如同鱼和水关系一样,密不可分。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语言艺术,这些人体动作经过了不断的提练、组织和美化,使其成为了舞蹈化的人体动作语言。属于人体动作语言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舞蹈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人体动作艺术是因为: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如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音乐是一种用有组织的音节构成的听觉意象,以此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音响来传达音乐的内涵。

舞蹈与音乐在艺术领域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综合表现形式。音乐借助于舞蹈的形体语言来表达作品中的意境及音乐风格的描述,而舞蹈则借助于音乐的节奏情感来发挥舞蹈带给人们的视觉盛宴。因此,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存在的,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一、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关于舞蹈,有人说它是“动作的艺术”,有人说它是“情感的艺术”,还有人说它是一种“时空的艺术”。笔者认为: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是以情感为动力,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着一定的时间(节奏)连续不断的运动,以鲜明的表现特点来阐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舞蹈又是时空艺术,因为舞蹈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并决定了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曾经这样论述过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在表演中,舞蹈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渲染气氛的。在表演的同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帮助表演者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的个人情绪、个性、气氛的烘托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从而塑造出完美的表演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忽略了音乐的存在,这是极其错误的。随着人们的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不忘记欣赏音乐,如音乐的创作或选择在舞蹈的艺术表现上能否相互促进。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而对舞蹈的动作、表情进行编排,这样就会达到音乐与舞蹈的充分结合的表现效果。反之,如果选择的舞蹈编排与音乐节奏及意境不相符,就不可能表达了正确的思想意境,给人们带来欣赏上的误导。因此,舞蹈必须和音乐相结合,才能起到传情达意的完美效果,使舞蹈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除了编排者的构思和理念外,音乐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

二、音乐与舞蹈表演的融合与提升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联系就如同是鱼和水一样,因为音乐首先是一种情感性的艺术,而舞蹈则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和表现性。舞蹈通常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动态的人体语言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意与意境;而音乐旋律是通过高低不同音阶起伏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及思想,通过节奏韵律而使人的情绪变得安静或是激动起来。简单来说:“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两者就存在着必然的、难分难舍的相互联系。

在舞蹈表现形式中,它与音乐是结为一体的,都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感、节拍韵律、速度快慢、力度强弱、音色高低等手段,来塑造出其艺术形式的,同时来表达作品中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抒发内在情感的方式。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完美享受。一首动听的乐曲,会使人们在生理、心理方面均发生变化。而舞蹈是形体语言的有形无声的表现形式,它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作品中的运动特征和思想感情。两者的结合能够使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得以融合和提升。尤其是两者在情感、意境、表现内容等方面完美融合之后,将会产生更高的艺术价值。不同的音乐搭配不同的舞蹈形式,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但是音乐的作用也不是单一的给舞者打拍子这么简单,每一位舞蹈者在表演中最重要的就在于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来诠释舞蹈,在音乐的旋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及个性,利用完美的肢体语言进行艺术的创作,这才是舞蹈者最为重要的。舞蹈者们对于自己所表演的作品会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舞蹈者们内心的感情世界,而后舞蹈者通过自身外在的形体动作,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表现出来。当然,舞蹈也并非一定要严格服从音乐的节奏律动,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取舍。其次,通过编排的舞蹈来创作音乐作品。这样音乐与舞蹈才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而使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联系。

音乐是听觉表达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视觉表达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的,一个则是有动作而无声音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会产生一种既有声音又有动作的表演形式,从而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表演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表现形式。因而,在实践中要努力地把舞蹈与音乐有机地相结合起来,不断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中加强两者的融合,提升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感染力,更好地推动舞蹈与音乐的发展。

三、在舞蹈表演中正确地选择音乐

舞蹈动作和音乐在节奏、韵律、旋律等方面是相互补充、促进的,有些舞蹈创作,本身就是取材于音乐作品。例如芭蕾舞《天鹅之死》就是俄国舞蹈家福金根据作曲家圣桑的器乐曲《天鹅》进行创作的。中国的舞蹈《金蛇狂舞》则是在同名器乐曲的基础上创作的。在有悠久乐舞传统的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唐代的《乐府杂录》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把舞蹈比喻为音乐的容貌,说明舞蹈可以使音乐的情感内容表现得更加直接、具体、形象化,因而更具感染力。也有人曾经把音乐和舞蹈的构成要素加以比较,认为舞蹈有韵律的动作,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舞蹈队形的变换即构图,相当于音乐的和声,这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

音乐是舞蹈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舞蹈作品所服务的。一般来讲,在为舞蹈选择音乐时,要选择节奏鲜明、旋律动听流畅、结构形式完整的音乐作品,同时要根据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风格、意境、气氛、感情表现形式等来进行选择和创作。比如《心中的红牡丹》这个作品,它是以回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时代风貌为依据,紧紧抓住回族妇女含蓄、端庄的性格特点,着力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格上设计舞蹈动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回族舞蹈语言。在舞蹈语汇中,以突出回族妇女生活细节的动作人手,展开并形成舞蹈的主题动作。由于这些舞蹈语汇大多都是生活细节的延伸,那么我们就要在回族音乐中选择与舞蹈的节奏、动律、时间相符合的音乐。所以要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去选择相适合的音乐,使舞蹈作品更能传情达意,提高作品创作质量。

舞蹈表演(芭蕾舞) 篇4

热爱舞蹈事业,具有舞蹈中专教育基础的中等艺术学校毕业生、文艺团体表演者、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均可报考。

初试:

(1)芭蕾基本功训练

(2)舞蹈能力测试(包括性格舞、现代舞)

(3)古典芭蕾舞变奏1(自备音乐)

终试:

(1)芭蕾基本功训练

(2)古典芭蕾舞变奏2(自备音乐,古典变奏不得与初试相同,或可选跳现代剧目)

(3)口试

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 篇5

热爱舞蹈事业,追求国际标准舞艺术,有三年以上的舞龄或省市级以上获奖成绩的文艺团体表演者、高中毕业生、中等艺术学校毕业生、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均可报考。

初试:

(1)舞蹈基本功测试(芭蕾基训)

(2)身体素质与表现力测试(现代舞)

(3)国标舞比赛套路(标准舞或拉丁舞)

终试:

(1)国标舞比赛套路(标准舞或拉丁舞)

(2)国标舞艺术剧目表演(自备音乐)

(3)口试(国标舞文化常识)

注:

1、初试、终试国标舞比赛套路舞种不能重复 (例如:初试跳伦巴,终试跳恰恰恰,或者初试跳斗牛,终试跳伦巴)。

感悟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6

一、何谓舞蹈表演中的技术技巧

舞蹈表演中所运用的技术技巧, 一般是帮助表演者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有效刻画并塑造人物, 更好的展现舞蹈艺术魅力的重要技能。成熟的舞蹈表演者大都具备精湛的舞蹈技术技巧, 并能在具体的表演中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技巧。

舞蹈的技术技巧要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强的训练才能获得, 而且其训练习得的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舞蹈表演的特定时间内, 舞者通过全身不同部位的配合, 做出具有表现力的动作, 以此来推动整个舞蹈情节的发展, 这样多种舞蹈动作的总和被称为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艺术学科的发展过程中, 唐满城教授对其舞蹈的技术技巧给予了详细的界定, 即舞蹈技术技巧是指专业性强, 难度较大, 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效果性的人体动作。一般情况下, 舞蹈的技术技巧包括舞者的柔韧度、弹跳力, 以及在空中的控制力, 也包括舞者的舞姿性、可以旋转的速度、空中转体等。

舞蹈技术技巧是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者身体潜能的不断挖掘, 能使身体的多个部位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 做出精妙的高难度动作, 从而能够准确的表达情感。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中, 技术技巧课是舞蹈表演专业的必修课。而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一般分为:翻身、跳跃、翻腾、地面、旋转。在技术技巧课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吸收、借鉴武术、体操等不同艺术形式训练方式, 结合西方现代舞蹈的基本技巧, 丰富了舞蹈技术技巧的内容。

二、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中, 技术技巧的训练是舞者完成的一项重要活动, 不同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能更好的诠释舞蹈的内容, 是舞者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必然会使用到众多技术技巧, 合理适度的技术技巧能为舞蹈本身增添亮点, 对舞蹈表演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准确表达舞蹈中的情感

众所周知, 舞蹈表演一般是通过舞者众多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 在整个舞蹈表演的过程中, 舞者会调整自己的身体, 使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展现身体的柔美度, 优雅的动作, 完美的身姿会给观众带去美的感官享受, 让观众为之震撼。

舞蹈表演是为了通过舞蹈这样的艺术形式, 表达一定的情感, 使观众与舞者产生共鸣, 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每一支舞蹈的编排与设计, 会在最初充分考虑表演者的内心情感活动, 从而在表演中能带动观众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完美的舞蹈表演不仅表现在舞者用多种灵活的肢体语言进行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还需要舞者在心灵上细腻的情感表达。运用不同的技术技巧, 能帮助舞者在肢体语言的基础上, 更好的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 将整个舞蹈中蕴含的深层情感激发出来, 诠释舞蹈表演真正的意义。舞蹈技术技巧的运用可以将舞蹈赋予人性化的表达, 让情感通过恰如其分的技巧技术表达给观众, 让舞蹈充满灵性。

(二) 完美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现代舞蹈表演与传统的舞蹈表演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现如今, 充满年代感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仅表现在舞蹈的动作上, 也在悄然渗透于舞蹈表演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中。

完美刻画并塑造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是舞蹈表演中的最高境界, 也是舞蹈艺术性的表现之一。然而通过运用不同的舞蹈技术技巧, 舞者可以在跳舞的同时, 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 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舞蹈技术技巧的运用真实表达情感, 完美塑造人物形象。

舞蹈编创的过程中, 对技术技巧的巧妙编排有助于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不同的技术技巧在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上会给予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黄豆豆, 在舞蹈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显得干净利落, 动作转换自然流畅, 将舞蹈的技术技巧与人物情感表达巧妙结合, 融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黄豆豆快速的旋转技巧, 旋转的数量多, 其稳定性也非常强, 能将舞蹈中的技术性动作转化为对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塑造, 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舞蹈技术的精彩, 更是舞蹈中人物形象、精神、性格的完美刻画。

(三) 渲染舞台气氛, 提高舞蹈的观赏性

舞蹈表演的情、意、境是其艺术的最高表现, 舞蹈表演的艺术性是舞蹈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在科学不断进步, 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技术技巧也在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舞蹈艺术性的表达。在传统舞蹈动作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究, 汲取艺术体操的高难度翻腾, 以及冰上芭蕾的高难度旋转等不同的艺术技巧, 形成舞蹈表演特有的表演技术技巧, 而这些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极大地渲染了舞台气氛, 使舞蹈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例如, 在古典舞蹈《春江花月夜》的编排中, 编导们加入扇子这一道具, 再运用舞者使用扇子的技巧以及在表演中的再次创作与演绎, 营造了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舞台氛围, 让观众有较好的感官享受。表演中舞者手持白色羽毛扇子, 用拖掌、按掌、翻身、平转等技巧, 使不同的舞蹈动作在春夜的舞台背景下表现少女的情怀, 在舞蹈的高潮部分, 舞者在激昂的琴声中, 借用扇子加强旋转的舞蹈动作, 以及扇子的瞬间开合, 使整个舞台气氛高涨, 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 以及舞者本身的柔美, 整个舞蹈的艺术魅力极强。巧妙的舞蹈技术技巧的运用, 让舞蹈作品本身与技巧相融合, 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层意境, 其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

三、结语

舞蹈表演中的技术技巧是舞蹈作品获得活力与再生力量的重要因素, 对舞蹈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技术技巧是舞蹈表演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其舞者对技术技巧的习得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地训练。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能帮助舞者表达作品本身的情感内容, 更加细腻的刻画人物形象, 运用不同的技术动作塑造丰富的人物性格, 另外, 在对舞台效果的渲染上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使整个舞蹈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呈现出较强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马燕翔.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浅析[J].才智, 2015 (22) .

[2]李晓鹏.探讨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 2015 (12) .

论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作用 篇7

[关键词]概念;性质;表现;作用

概述:舞蹈是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的特性及其动作、语言、情感等表现形式,深刻阐述了情感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

一、情感的概念

“情感” 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心理学大辞典》 中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体来说,情感是指客观体内外环境信息剌激人体后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它是人的一种内部的心理体验。 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喜悦、高兴或是痛苦、恐惧、气愤、嫉妒等等。 同时又是一种外在的绘声绘色的表现。在舞蹈中我们更是离不开 喜、怒、哀、惧”这四种情绪“和 爱和恶”的情感范畴,因为情感是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是舞蹈的灵魂与魅力所在。

二、舞蹈表演的性质

舞蹈表演的性質舞蹈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是在立体空间中以舞蹈动作为语言表达感情、思想等。人的肢体语言、表情等能很直接的表达文字等其他艺术形式很难表达的感情,这赋予了舞蹈艺术独特性。舞蹈可以表现人的感情,进而表现人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有些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能呈现更高深层次的感情。从舞蹈所能表现的感情和矛盾的多样性来看,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表演的本质就是利用艺术手段公开再现艺术作品,“表”即表现感情,思想等;“演”即说明这个行为是在再现既定的作品。 舞蹈表演即利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再现艺术作品。与其他种类的表演不同,一方面舞蹈表演能更直接更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通过肢体呈现独特的美;另一方面,舞蹈动作由演员来呈现,一定程度上也是演员感情的表现,演员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和创造,因此舞蹈表演也更灵活更具创造性。

三、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

观看舞蹈表演,即使我们外行人也能够对它的好坏进行评价。在实际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体条件以及表演技巧很相近的两个演员表演同一个舞蹈作品,一个能够令人们心驰神往,如沐春风;而另一个却只有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不能够给人心灵的触动。这就是舞蹈表演有没有情感世界的区别。有这样一句话“情感世界的极致体现需要舞蹈表演”,对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体现做了很好的说明。情感在舞蹈中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形体动作,另一个就是内心的情感世界。如果肢体动作没有起到语言倾诉的作用,也没有情感的丰盈作支撑,就会给人一种艺术体操的感觉。而缺乏内在的情感世界,就会显得做作和弄虚作假。

所以怎样将情感世界在舞蹈中表演出来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进行。我们通常会说“境由心生”,所以在表演一个舞蹈的时候,首先要从内心体会这个舞蹈表达的情感。比如我们在表演《水中秘语》时,我们需要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了解。知道这个作品中所表现的是沐浴中纯洁的回族少女,它的情感具有了民族的特点,我们要认识到这点不同,然后对人物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喜悦进行表现的时候,要能够感同身受。舞台是尽情挥洒笑容的地方,但是我们舞者一旦具有了需要具体表现的舞蹈,我们就要做到将情感表现得张弛有度,对舞蹈中的主人公的情绪要进行很好的把握,我们只有在心里上有了认同感,才能够在动作上表现出来,也才能够让我们的动作具有了情感。其次是对外在舞蹈动作的控制。我们的肢体动作是构成一支完整的舞蹈的外部因素,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外在的运动。有了内在的情感基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围绕我们内心所体会到的情感来表演,而不是堆砌一些无聊的没有生气的单一动作。我们的动作、姿态是由我们内心的那根情感线和视像一起穿起来的有机整体。完整的舞蹈表演,首先舞蹈是动作,而表演是情感,是内心的渗透、融化并贯穿所有动作始终的一种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

四、情感表现的重要作用

1.情感是舞蹈表演的灵魂。舞蹈中情感起着灵魂性的作用。 舞蹈自始至终都在淋漓尽致地抒发着情感,将美的意境、美的神韵、美的向往传达给观众,通过情感去沟通、感染观众,最后产生共鸣。 如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是一个以情为主的抒情性作品。“萋萋长亭”, 不由让人想起“长亭送晚”的词句来,但因不是故人相送,而是夫妻别离不免惆怅之意更盛悲伤。凄凉为该舞蹈作品的情感主线,它优美、婉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对青年男女长亭送别的离愁别绪。 编导通过动作的属性———急缓、轻重、刚柔、直曲和动作的舞台线路来表现人物关系、场面状况和思想情绪,充分开拓舞蹈语汇自身的示意传情之功能。

2.情感是观众和演员心灵纽带。舞蹈作品表演中情感的浓厚与淡薄,也与舞蹈演员表演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演员的表演不仅把作品中的情感体现出来,而且也要把作品中的主题、形象、情感通过肢体语言直接正面地传达给观众, 让观众在观赏中产生共鸣。 如残疾人演员表演的双人舞《牵手》牵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千万观众的心,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感受到超越生命意义的炽热情感, 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用肢体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的托举动作。现场的评委和众多的观众为之动容, 在舞蹈中我们读出了坚强, 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在心灵上和舞者达到共鸣。这就是情意真实的表演,演出了舞者内心深处那颗真诚的心。

五、结束语

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是生活中情感的表现。只有将情感融入舞蹈,舞蹈才具有生命。而在当代,只有我们真正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仔细体会群众的生活和感情,才能使舞蹈创作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舞蹈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同春 . 舞以传情 舞以尽意——论舞蹈艺术的抒情性[J].剧影月报,2011(04)25—26.

[2]莫非.“六舞纵歌,礼乐传承”——试论西周纪功乐舞兴盛的原因[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1):70-77.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8

我校招生办: 020-38024685、38024562、38027983(传真)招生院校代码: 10585

艺术系网址: http://art.gipe.edu.cn/ 专业代码: 舞蹈表演专业 130204 舞蹈学专业 130205

那次舞蹈表演真使我难忘 篇9

“什么,学校要排练舞蹈?”“不仅如此,还要在跳得好的人当中选去市里参加表演呢!”

老师走进教室,“倩楠,林晨……到多功能教室去排练。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跳舞对我来说是一直梦寐以求的,想不到今天能轮到我,我不再多想了,兴奋地冲向多功能教室……

大约排演了一个多月,我也如愿以偿地被选去市里参加演出了。

来到市影剧院来到市影剧院,广场上人山人海,多是老师和家长。剧场里更是座无虚席,舞台上各表演单位在认真地表演着自己的节目。看着个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有点担心,生怕自己表演得不好。

“下一个表演节目是《算一算》,由潘溪中心小学选送。”随着主持人声音,我们陆续走上舞台,心里紧张,着急地等待着音乐的.开始。开始了,我们随着音乐在心里默默地数着1、2、3、4、2、2、3、4……我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伙伴,努力保持与她对齐。至于台下,我连瞟都不敢瞟一眼。“倩楠,我好紧张呀!”身边的玉莹这时怎么突然会说这话呢?我一分神,险些失手。“我也是,你看你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我说完,再回过神来看自己,也还是出了些差错。原本紧张的心情,更是有点乱了方寸。幸好,音乐也接近尾声了,表演也终于结束了。

回到台下,我的心还在突、突地跳着,心想,能来市里参加这样的表演是多么不容易啊,而且还是第一次呢,我怎么就没跳好呢?唉,我也真是的!

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达;作用

0 前言

舞蹈属于视觉艺术的一种,其含义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节奏、表情等要素在舞蹈作品中体现。舞蹈演员可以直接展现出舞蹈的审美情趣,因此,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均与舞蹈演员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若不注重对文化、美学修养,单靠舞蹈技术的舞蹈演员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该舞蹈作品也无法上升至美学高度。[1]因此,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作用进行简单探讨,望能对舞蹈表演的指导具有积极的作用。

1 什么是舞蹈表演

舞蹈在八大艺术中占有一席之位,舞蹈演员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动人的背景音乐、娴熟的舞蹈动作将人物形象以象征、重复、夸张、对比等手法呈现在观众面前。表演舞蹈与实用舞蹈是舞蹈的两大类别。[2]以表演与欣赏为主的舞蹈类型是表演舞蹈,其内容包括流行表演舞蹈(踢踏舞、街舞、现代舞等)与传统表演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等);实用舞蹈包括流行实用舞蹈(爵士舞、迪斯科、秧歌舞等)与传统实用舞蹈(西洋古代宫廷舞与宗教舞蹈)。另外,舞蹈还能够按照以下内容进行分类:第一,以作品形式进行分类:“交响性”舞剧、叙事性舞蹈、抒情性舞蹈;第二,以生命为主体进行分类:节庆舞蹈、宗教舞蹈以及生存舞蹈;第三,以娱乐为目的进行分类:娱人舞蹈、娱神舞蹈以及娱己舞蹈。第四,以表演形式进行分类:群舞、三人舞、双人舞以及独舞。

2 情感表达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舞蹈表演具有相当紧密的关系,舞蹈表演需要融入情感才能更好地将思想传达出来。即使一个舞蹈演员的舞蹈技术再高,若无法表达情感,观众们便无法从表演中获得心灵上的享受,而舞蹈表演也失去了色彩。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并不是指舞蹈演员个人的情感,而是指向往美好之情、爱国之情等具有一定价值与普遍意义的情感。[3]创作背景会影响部分类型的舞蹈,例如少数民族舞蹈。该种舞蹈通过少数民族特有的舞蹈技巧与肢体动作,将情感表现在其生活的习俗与场景中。单纯依靠语言、音乐伴奏、视觉变化与舞蹈动作并不能将舞蹈情感进行完整的表达,还需要通过舞蹈演员将艺术形象完整地塑造出来。舞蹈演员在不同类型的舞蹈中,通过表情与动作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能够使观众更容易体会舞蹈传达的思想。因此,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注入真挚的情感,才能使舞蹈更具魅力与感染力。

3 舞蹈表演中常产生的问题

在舞蹈表演常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3.1 单一、匮乏的形式内容

诸多因素(比如舞蹈演员的专业技能、外形条件、舞蹈创作作品以及舞蹈内容的限制)都能使舞蹈的表演形式产生重复、单一的现象。舞蹈演员很难将不同的情感完美地体现在大量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中,这就造成了舞蹈形式内容的单一与匮乏。单一、匮乏的舞蹈形式内容也成为舞蹈表演发展的阻碍与瓶颈。

3.2 乏味、死板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现的中心是情感表达,舞蹈演员通过娴熟的肢体语言与细腻的情感表现能够使观众对舞蹈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与角色具有不一样的气质,对舞蹈作品思想与认识的差距也较大。舞蹈演员充分发挥舞蹈技术与肢体条件,从而形象化地创作角色。上述情况是舞蹈演员对舞蹈表演的表面认识,而舞蹈表演的深层意义为舞者在表演中应抛弃自我、贴近角色,进而提升情感表达的技巧。舞蹈演员必须对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有高度的认识,才能使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不再乏味、死板。

4 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4.1 舞蹈演员素质高低表现为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的灵魂在于情感表达,而情感表达能够体现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舞蹈素质的体现,[4]具体是指舞者通过高超的舞蹈技巧与动作变化,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再利用面部表情、人物性格、肢体动作等将故事情节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使其充满意境。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对情感表达的掌握能够直接决定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成功。若舞者在表演中没有进行情感表达,观众则只能欣赏舞者的舞蹈动作,无法直接体会到舞蹈的情感与艺术层次,从而使舞蹈缺乏生机与活力。

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应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娴熟的舞蹈技巧、丰富的情感表现以及良好的舞蹈态度等基本的舞蹈素质。观众可以直接看到舞蹈演员的舞蹈水平,但却无法直接观察其中体现的情感,只能自己去理解。因此,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者只有将情感完美地融入舞蹈表演中,其舞蹈艺术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4.2 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与情感表达有关

展现舞蹈表演艺术性(包括象征性、造型性、律动性与抒情性)最好的方式为情感表达。不同类型舞蹈的情感表达也不同,专业的舞蹈演员能够在表演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融入角色中。而对于舞蹈表演的初学者而言,应学会如何培养情感、如何表达情感,在何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角色中,从而成功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将情感注入舞蹈表演中,不仅能够使舞蹈充满美感,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舞蹈表演的象征性、造型性、律动性与抒情性。

4.3 情感表达能够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感染力

情感表达能够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感染力。[5]部分舞蹈演员认为掌握了舞蹈技巧就能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完美地表现出来,其实不然,情感支撑与情感传递是舞蹈表演成败的关键,是连接观众与舞蹈演员的纽带,也是优秀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更是舞蹈表演富有感染力的体现。舞蹈演员应在娴熟的舞蹈动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注入强烈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舞蹈表演令人震撼的感染力。

4.4 情感表达能够使舞蹈表演完整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将自己优美的肢体语言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舞蹈表演的艺术性才会得到完美体现。若舞蹈演员忽视了情感表达而只注重舞蹈技巧的难度,舞蹈表演就会变成杂技表演。情感表达能够使舞蹈表演完整。若舞蹈演员将重点侧重于表演角色的情感,再加以高超技巧的辅助,使舞蹈表演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就会得到良好地连接,舞蹈的情感也能得到体现。

5 结语

情感表达对舞蹈创作者而言有特别的启迪作用,对舞蹈演员而言是其艺术价值的表现,而对观众而言则可以得到心理、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情感表达与舞蹈演员表演的完整性、艺术性、感染力、舞蹈素质均有紧密的联系,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舞蹈演员应学会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将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使舞蹈技巧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另外,情感表达还能丰满舞蹈表演的内容,同时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层次,并使舞蹈表演上升至美学高度。

参考文献:

[1]蔡乐.浅谈情感表现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5(24):100-101.

[2]李明谊.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5(12):125.

[3]罗蔓.浅谈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J].影剧新作,2016(01):174-175.

[4]李建超.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把握[J].戏剧之家,2015(09):144.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音乐,舞蹈,审美

一、舞蹈与音乐旋律的契合

首先,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特征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旋律除了是人类感官最为容易接收和记忆的信息之外,同时与人类语言之间在音调形式方面还具有直接联系,所以音乐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与听觉方面的注意。旋律在舞蹈风格特点、音律行进及舞蹈形态方面的引导作用都对人类的视觉感官造成了直接影响。例如,在舞蹈作品《东归英雄》中,中部和呈示部的连接位置出现了一段马头琴旋律,其速度音调和抽泣节奏极为相似,若该旋律和母亲的抽泣动作成功重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抽泣动作,同时还能加强母亲哭泣和观众情感之间的有机联系,丰富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其次,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走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旋律定向而言,一般情况下,若该旋律线向上进行,主要代表加强紧张度和增长情绪;而如果该旋律线向下进行,则代表情绪正处于逐渐松弛的阶段,力度也逐渐减弱。例如,在舞蹈作品《天鹅之死》当中,其音乐由钢琴和大提琴演奏。这部舞蹈作品表现出一只忧伤的、抖动着双翅的天鹅在湖面上随着忧伤的旋律舞蹈,其曲式结构以单三部曲式的结构为主,且呈示部和再现部在旋律与乐思方面都大致相同,而再现部在第二乐句中有连续四个小节的旋律为下行轨迹,该下行旋律和舞蹈当中天鹅屈身倒地、缓缓闭上双眼、沉默死去等一系列舞蹈形象有机地重叠在一起,充分营造出一幅悲伤、心酸、忧愁的画面。

最后,在舞蹈作品创作实践活动中,旋律分类发挥着重要作用。旋律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器乐旋律与声乐旋律。器乐旋律和器乐性能特征存在着必然联系,不同的乐器的演奏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舞蹈作品当中,通过对人声旋律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舞蹈更具民族性,同时还能加深观众印象。除此之外,声乐旋律通过对各个民族语言的合理呈现,也能够赋予舞蹈以民族属性。

二、舞蹈审美形式特征

舞蹈的形式丰富多彩,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变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舞者用多样化的舞蹈形式将舞蹈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达到舞蹈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舞蹈动作是舞者在舞台上呈现的人体动作的造型和旋律,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必须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才能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首先,舞蹈动作要讲究规范性。尽管舞蹈是艺术家某种艺术风格的体现,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但舞者并不能凭空来创作舞蹈动作。不同风格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体现出某种特定的艺术风格。例如舞者在表演时要做到动作简洁、干净、利落,动作整体分明、不生硬板滞等。二是舞蹈动作要有节奏感。舞蹈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等实际上都是对节奏的掌控,所有舞蹈动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节奏呈现出来。正如我们上文所叙述的,舞蹈的题材主要来自于生活,舞蹈动作也是从生活中的动作提炼出来的,但生活中的节奏不太鲜明而且较为零散,为了增强舞蹈的节奏感、体现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者会对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抽象化和形象化处里,使其更适合舞台演出。例如中国古典舞《踏歌》,就是将生活中的踏足动作进行形叠化处理,舞者用敛肩、含颌、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等舞台动作,创造出整体划一的节奏感,带给观众美的体验。

三、结语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2

(舞研艺考教研团队研发)

为帮助广大舞蹈高考的学生,了解舞蹈高考剧目,了解舞研艺考舞蹈高考魔鬼集训营的剧目课训练,舞研艺考教研团队总结系列舞蹈高考剧目的表演要领,下面是汉族舞-东北秧歌表演要领。

汉族-东北秧歌

风格特点: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点紧促,线延伸;

动律:上下、前后、划圆;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3

全国第五套健身秧歌舞蹈教学与表演

健身秧歌舞蹈,它把秧歌的欢快和舞蹈的柔美融为一体,完美结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赏,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舞蹈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让我们跟着教学一起跳吧!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一段(预备动作)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二段(恰恰步组合)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三段(跳跃组合)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四段(代表性组合)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五段(尾声动作)

第五套健身秧歌表演【江边】

《全国第五套健身秧歌》 同心健美队表演

第五套健身秧歌比赛 【红服装】

《全国第五套健身秧歌》广元开心舞蹈队表演

《全国第五套健身秧歌》双人表演

第五套健身秧歌比赛 【绿服装】

一段(预备动作)

二段(恰恰步组合)

学第三段(跳跃组合)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 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第五套秧歌分段教学第四段(代表性组合)

学第五段(尾声动作)

论舞蹈教学中的舞台表演 篇14

在舞蹈课的教学中, 作为学生, 一切舞蹈知识的积累、舞蹈表演技巧的提高、表演情感的到位, 在舞台上才是最好的检验;那么作为教师, 在舞台上, 才是讨论舞蹈教师日常教学有效性的较好方法。舞台表演是舞蹈学生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机遇, 通过无数次的教学实践证实:舞台表演给舞蹈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首创精神的机会, 而课堂上与教师在一起的时候, 这种精神是不存在的;在舞台上, 学生能够挖掘自己的潜力, 并表现出以前不曾展示过的表演天赋;在与观众的交流中, 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舞蹈的技巧, 能更好的表现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内心情感, 并会尽力用肢体语言去影响观众;在节日晚会的舞台上, 学生对表演活动有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同时演出表演结束后, 观众对表演的赞誉, 会使表演者产生轻松、自由、快感、满足、欣慰, 所有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样的表演会伴随着表演激情的高涨, 带来巨大的欣慰感和长久的记忆, 它使学生产生要在舞台上表演的坚定信念。因此, 从心理学角度看, 舞台表演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台表演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 帮助学生找到动作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许多院校把课堂教学放在第一位, 认为舞台表演会占用课堂教学的课时, 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并且消耗大量的活动资金, 因此对舞台表演或实践教学则不够重视, 甚至只流于形式。但经过本人多年探索与教学实践总结:舞台实践表演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 特别是舞台表演既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技巧技能, 同时又可通过学生的舞台表演, 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舞台实践表演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 并且舞台表演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都是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的舞蹈教师只注重课堂练习, 只注重从动作到动作的教学, 尽管学生的舞蹈动作比较规范, 但许多学生缺乏舞蹈动作的感觉, 缺乏动作的情感, 动作很难打动观众,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 缺乏一个学生自我释放情感的舞台。相信许多舞蹈教师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 有许多学生完成不了下全腰的过程, 但在许多次晚会中, 哪些学生竟然很轻松的完成了他们在课堂中完成不了的动作, 这就是舞台表演的特殊魅力所在。

三、舞台表演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帮助教师实现许多新作品的创作。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呼唤, 而舞台表演正好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如教师安排一台晚会由学生全权策划直至演出结束, 学生要保证晚会的圆满演出,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包括晚会的主调、节目的选取、音乐的选择以及所有节目的排练,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无不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所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节目都会呈现在老师的面前, 就是课堂上老师教过的作品, 经过学生的大胆改编, 作品有了另外一种有趣风味, 舞台上每一个作品, 学生都经过了无数的思考, 每个动作的完成都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学生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通过舞台要证明他们是有能力的, 他们通过晚会把所有的潜能和智慧都推到了极点, 如此以来, 我们怎能不重视舞台表演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呢!同时, 舞台表演也给教师创作新作品带来灵感, 形成了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

四、舞台表演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 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晚会演出教学计划, 不可流于形式。

(二)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创造一切机会, 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 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其舞台表演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1、课堂中可以提供学生独立表演或小组表演的机会;2、各种校园舞台的表演;3、阶段性汇报演出;4、毕业汇报演出;5、校外演出 (包括厂矿、部队、学校、乡下等地演出) 等

因此, 舞台表演的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舞台表演是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再度体现, 只有重视舞台表演的实践作用,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行动起来, 让舞台在舞蹈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付强.《高校素质教育与舞蹈艺术教育》[J].琼州大学学报, 2004, (03) .

[3]邱代璐.《舞蹈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9年21期.

[4]张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展望舞蹈教育未来》[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 4.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5

古典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古典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典雅之美,所以,古典舞蹈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经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而古典舞蹈正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让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表演;审美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厚重感极强的国家。在中国,人人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历史英雄和倾国倾城的美女,而这种喜爱在现代往往会被寄托于影视作品和古典舞蹈中。例如:经典的《霸王别姬》、耳熟能详的《孔雀东南飞》等作品都是古典舞蹈的代表之作。并且每段舞蹈的背后都有一个凄美的历史故事,此外古典舞蹈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善于挥舞长袖、善于小碎步、善于以圆形为舞蹈路线等特点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因此,古典舞蹈有许多审美特点值得借鉴,值得欣赏。

一、 古典舞蹈概述

古典舞蹈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且古典舞蹈是以结合戏曲、壁画、历史资料等原型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完善形成的新舞种,因此,古典舞蹈的主要特征是雍容华贵、典雅大方、优美清丽。古典舞蹈不仅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代表类别。简言之,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古典舞蹈与现代舞蹈一样有很多种类,并且古典舞蹈主要展示的是韵味、韵律、节奏和气质美。古典舞蹈有一套完整严谨的程序,所以其对舞蹈动作的标准要求非常高,因此古典舞蹈演员大多从小练起,因为只有长时间积累扎实的舞蹈功底,才能完成古典舞蹈中的难度动作。最重要的是古典舞蹈讲究身、眼、手、法、步的结合,因此古典舞蹈有自己特有的舞蹈技巧,所以,慢慢的欣赏古典舞蹈可以感受到历史特有的厚重感和强大的文化气息。

二、 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圆道之势

圆道观念在我国古代普遍存在,且天圆地方的错误观念也被沿用了很长时间,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圆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而圆道的观念也恰恰被用到古典舞蹈之中,主要是为了遵循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寄托和传承。所以,圆道之势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细心的话,纵观中国舞蹈的发展,无论是舞蹈的动作还是舞队的流动,无不体现着圆道的观念。古典舞蹈与中国古典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古典舞蹈的圆道之势主要体现在舞蹈的空间运动轨迹呈圆弧,舞者的体态多呈弧形或S形,以此来更好地体现舞蹈的感性美。古典舞蹈可以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找到原型,并且都是通过手臂、臀胯的结合勾画优美的弧线,展示婀娜多姿的舞蹈姿态[2]。

(二)气韵生动

气韵结合了儒家、道家等大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而来的。气韵是通过舞蹈演员与生俱来的气质和伸张有度的肢体动作散发出来的内在美,所以舞蹈的气韵美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才能心领神会。并且气韵本是两个不同词义的结合,“气”是哲学含义,“韵”是音乐含义,而古典舞蹈恰恰将气与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民族文化精髓。如果说中国舞蹈在圆道之势中体现的是形态美,那美以气为导引,以韵为节奏,构建的就是舞蹈的艺术美。在中国古典书籍中记载“元气是万物之本”,因此只有赋予舞蹈气韵之美,才能真正地体现舞蹈的生命力[3]。而气韵之美需要舞蹈演员具备很强的感悟能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将舞蹈所要表达的内涵传达给观众。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体现的是舞蹈对生命的礼赞,从而为舞蹈提供一个流动的空间,便于舞蹈能够充分的展示节奏和动态美。

(三)立象尽意

立象尽意又指意境美,即意与象的结合。通常舞蹈美是通过舞蹈的表象抒发内在意境,且意境美是真实存在的美,不比形态和气质的虚无缥缈。简單地说,立象指的是在艺术构思活动中,艺术家的主体心意与艺术作品的客体物象相互交融的艺术表象,所以,古典舞蹈正是领悟了立象之美,才充分的展示了舞蹈尽善尽美的一面[4]。且根据儒家思想来看,艺术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天与人、心与物、形与神在元气基础上的交融统一,因此古典舞蹈通过立象之美可以完美的诠释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美。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就是通过孔雀的意向传达傣族舞蹈的意境之美,并通过舞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傣族舞蹈的精髓,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孔雀舞的优美姿态,更让大家深入了解了人文内涵和艺术气质。此外蒙古舞、新疆舞都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分支,且各民族的舞蹈都在展示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因此古典舞蹈不仅展示了审美价值,还影响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典舞蹈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不仅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的古典舞,例如:印度的婆罗多、欧洲的芭蕾都是极具特色的古典舞。而中国的古典舞更多的是以历史为背景,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展示意境美。所以,中国古典舞蹈经过历代的传承,并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古典舞蹈更加与现实生活融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逐渐诞生了一系列新的舞蹈类别,但是终究都离不开古典舞蹈的影子,也就是说现代舞蹈大多是在古典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得来的。所以,古典舞蹈的传承可以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历史和历史留下的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段晓娟.浅谈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气韵的体现[J].大舞台,2010(11)

[2]梅丽娟.论中国古典舞手、眼、身、法、步在舞蹈课教学中的地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戚颖.中国古典舞蹈“身韵”思想的提出与核心内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6)

[4]史博.语言与题材 形象与意境——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

论舞蹈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篇16

(舞蹈表演专业征求意见稿)

1.前言

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归属于艺术学门类。作为人类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音乐与舞蹈类专业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优化人的美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舞蹈学类专业既需要早期的专业训练作为基础,也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位教育作为学科的拓展,本科专业教育是本学科承上启下的中坚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其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在于完成“三个转换”:从基础训练向技能与艺术的融合性转换;从模仿学习向艺术实践的创造性转换;从单一学科向全面发展的开放性转换。以使得本科培养人才能够储备足够的学识与素养,投身于各项让舞蹈艺术融入社会的实际工作,或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这种要求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三个结合”的特色:专业技能训练与艺术审美修养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教学的结合;艺术教育与人的培育的结合。

舞蹈表演专业是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类的下属专业,是舞蹈艺术通过职业化训练进行呈现和交流的基础专业。2.适用专业范围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204 舞蹈表演专业 3.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从事舞蹈表演,以及与舞蹈表演相关的教学、研究等工作的舞蹈艺术专业性人才。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变化,本专业类的培养方案应该每4年测评和修订一次。4.培养规格

4.1素质要求

本专业培养人才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和热爱舞蹈艺术的执着精神。在学习态度上应该勤奋努力,并且具有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视野上应该比较开放,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涉猎与艺术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在学习道德上应该维护真善美的艺术品格,拒绝违背诚信的行为。

4.2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通过训练掌握舞蹈技能;培养从课堂、书籍、媒体、网络等一切可能途径获取知识的习惯与能力;锻炼在演出、观摩、研讨、讲座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并转化为自身的学养。

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对艺术作品的品位与质量、学术成果的是非与价值等形成基本的鉴别能力;对艺术发展的状况与趋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对比自身学习的目的、方法、成效、方向等进行自觉的借鉴与判断。

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把课堂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转化运用其中获得的知识;在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现创造性的思维,并积极进行创新尝试;能够对艺术实践和艺术创新进行思考、设计、策划和总结,并通过文字、话语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

4.3知识要求

舞蹈表演在舞蹈类专业中对舞蹈技能的要求是最高的,并且需要培养学生对表演实践全面而深入的体悟。因此本专业首先需要掌握在舞蹈表演方面所必需的基本舞蹈技能,在此基础上丰富表演方法与经验,并掌握舞台表演所需的综合性素养。其次本专业需要在技能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表演所需的人文素养,除了尽量获取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与文化知识,也需要获取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跨艺术门类的知识,并适度延展到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本专业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的丰富阅历。最后,本专业还应该通过训练和表演实践,学习、总结并掌握舞蹈的专业教学方法和相关应用理论。

4.4培养年限与学分

舞蹈表演专业的学制一般为4年,可实行3-5年的弹性学制,建议总学分在180-200。对达到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专业方向并制定学分要求。5.课程体系 5.1总体框架

舞蹈表演以舞台表演活动为教学中心,需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

课程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涉及到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在保证专业特色的前提下,应兼顾学生全面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学校可建设发展内容丰富多样、反映学科前沿、具有院校特色的通识和选修课程。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应开展相应的艺术实践活动(非课堂教学),并给予一定的学分认定。有条件的学校可制定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计划、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计划。

5.2 课程设置 5.2.1课堂教学环节 5.2.1.1公共基础类课程

主要指文学、艺术概论、音乐、英语、计算机等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综合素养课程,以及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

5.2.1.2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舞蹈史类课程(如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舞蹈基础理论课程(如舞蹈概论、舞蹈语言学等)、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等。目录外特色专业另有基础类课程,由开设院校自行制定。

5.2.1.3专业课程

包括基本功训练课程(芭蕾、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身体技能训练课程)、舞蹈风格性训练课程(中华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国际标准舞等不同风格舞种训练课程)、剧目与排练课程、舞台表演理论、舞蹈专业教学法等。以上专业课程可根据不同表演方向有所侧重。以上目录外特设专业另有专业类课程,由开设院校自行制定。

(注:由于舞蹈专业在课程中已经包括了大量身体机能训练,因此建议取消体育课程。)

5.2.2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指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类教学内容,是舞蹈表演专业本科学生的重要环节,包括排练、表演、采风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实习实训。

5.2.3 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成果要求

根据舞蹈表演专业的特点,毕业考核应该分为作品和论文两个部分,既考察学生艺术表现的能力,也考察学生思考总结的能力。本专业毕业考核以表演作品为主,论文为辅。鼓励论文的写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尤其鼓励论文结合自身的表演作品进行写作。5.2.3.1毕业作品要求:

毕业舞蹈作品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专业学习成效最重要的体现,也是舞台创造与实践能力最直接的检验。舞蹈作品须由学生独立表演完成,应具有完整性,能反映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的水平。

5.2.3.2论文要求: 选题: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在确定学位论文的题目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范围的限定性:学位论文不能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课题,必须限定在所学专业范围之内,可以涉及一定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内容或进行跨专业的比较研究。

第二,内容的准确性:论文应建立在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基础上,选题应注意结合本人的实践经历与基础。

第三,操作的可行性:选题时应综合考虑本科生的编创实践与学术水平,以及收集资料、调查采访等方面的时间和条件上的可能性。

写作和答辩:

第一,论文写作应有导师检查进展情况,并进行写作指导。导师论文的指导必须是具体的、有阶段性的,并帮助解决困难。

第二,论文写作应满足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根据舞蹈编导专业的特点,论文可以是创作体会、作品阐释等贴近实践的内容,在写作字数上可控制在3000-5000字左右。

第三,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安排答辩或宣讲环节,综合考察论文写作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师资队伍

6.1师资队伍结构 舞蹈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应根据专业的学科地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等需要确定。考虑舞蹈学教学的特点,最低师生比为1:8。

舞蹈表演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30%;年龄结构合理,30-55岁的专任教师不少于总数的2/3。重点综合性院校应略高于此比例。另可根据专业需要聘请特殊表演人才通过审核程序后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师。

6.2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6.2.1教师背景:

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其知识范围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所含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系统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训练方法,要有必要的身体示范能力,并具有成熟的舞蹈表演实践经验。

6.2.2教师水平要求: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修养和创新精神,清晰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的最新趋势,能提出前沿性的学术问题、创新问题,并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外辅导和教学质量自我评价。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耐心听取并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和研究,进行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

6.2.3教师发展规划:

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知识,应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参加相关培训及研修,以追踪学科前沿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应重视和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尤其需要机会进行教学、演出实践与观摩。

7.教学条件

满足舞蹈艺术教育需求,各项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积极乐观,鼓励创新的具有艺术开放氛围的学习环境;运转有效,体系完善的行政管理环境。

7.1基本教学设施:

舞蹈专业教室:足够面积与层高的空间(面积不低于120平米、层高不低于3.5米);舞蹈专用地板、地胶;专用把杆和镜子;多媒体基本设备;舞蹈伴奏用钢琴;适合舞蹈训练的恒温设施。

文化课教室:具有多媒体视频设备并且满足文化课教学需求的教室。

具备基本的教学办公场所和设备,能满足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7.2特殊教学设施:

应该有满足学生舞台实践基本需求的展示空间(剧场、黑匣子、展演教室等)。

学校图书馆或院系资料室应有一定数量的舞蹈类图书、期刊、专题文献、音像资料等,覆盖专业知识体系所含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7.3实践基地建设:

与舞蹈专业剧团、院校、剧场等建立艺术实践的联系,提供学生实践机会。

7.4教学经费:

除了日常教学经费,需要将艺术实践的经费,如演出、创作等经费纳入预算。

7.5教学质量监控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评审、教学评估、公众监督,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责任人及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建立起对教务运行、教学过程、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等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

7.5.1生源质量:

舞蹈表演专业在身体技能方面要求较严格,应该通过专业考试确保达到舞蹈表演基本要求的合格生源。在此基础上保证招生环节的公平选拔,并制定特殊表演人才的遴选机制。

7.5.2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培养方案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教学对象受益的公平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性;多样化教学的全面性,以充分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舞蹈表演培养的是具有舞台表现能力的表演人才,要适度控制授课班级规模。其特点一是课堂学时量大,主要是身体训练类课程需要大量的接触性教学。这就造成舞蹈表演专业的课堂学时数远远超过普通高等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及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受到挤压。在控制课时总量的前提下,课程体系的整体均衡问题很重要。二是课堂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调节复杂多变。艺术实践是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必需手段,舞蹈表演的参与性实践和集体性实践比例很高,往往和课堂教学发生冲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三是在高强度的身体训练之外,要注意舞台经验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性培养。

7.5.3教学结果:

舞蹈表演专业的评价体系具有特殊性。作为以身体表达的艺术门类,舞蹈表演专业的评价以现场展示评价为主,并且具有主观尺度较大和描述性评价的特点,难以用简单的量化标准衡量。由于舞蹈专业训练的持续性,要将教学评价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避免单一的最终考试成绩评价。

教学结果的衡量应包括以下指标:技能水平——学生掌握舞蹈的身体机能水平与艺术表现水平;知识程度——学生获取舞蹈及其相关文化知识的程度;创造能力——学生独立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行为表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道德规范等价值观的体现。

8.名词释义:

专业课:专业核心课程,反映学科前沿,深化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关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 公共基础课:国家规定及学校自设的文化与思政课程 通识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类课程

上一篇:培训部讲师规章制度下一篇:道路运输整改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