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2024-06-12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精选4篇)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篇1

泰兴市蒋华镇新市小学张红霞

今天,我教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明天要远足》,这首诗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方素珍,去年,我在南京大学曾经有幸听她上了一节有趣的读诗课。那节课上,方老师教孩子们读了很多诗,而这首《明天要远足》,我记忆特别深,课上,方老师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去表演这首诗,很有意思。我当时就记住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

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这首诗是写方老师小时候要远足了,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读了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有睡不着的时候吗?什么事情会让你们睡不着?”小朋友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小朋友说:“聊天时睡不着!”大家都笑起来。“你一边聊天一边睡觉啊?”我笑道。一会儿,又一个 1

小朋友站起来说:“妈妈终于给我买了一双溜冰鞋,我晚上高兴得睡不着觉。”

“你是兴奋得睡不着觉!”

“妈妈说六一儿童节要带我去买漂亮的裙子,我晚上就想着我要有漂亮的裙子穿了,我睡不着觉。”

“嗯,你也是高兴得睡不着觉。”

“明天要考试了,我晚上想老师会出什么题目呢?我睡不着。”

“你是紧张得睡不着。”

“我晚上看了一部恐布片,我就睡不着。”

“你是害怕得睡不着。”

“我邻居叔叔被蛇咬了小腿,我晚上睡不着。”

“你也是害怕得睡不着,害怕晚上会不会有蛇爬到你的床上来。”

“我妈买了樱桃,不让我吃。”

“为什么?”

“她说明天才可以吃,所以我晚上睡不着。”

“噢,你心里一直想着吃樱桃,就睡不着,那等你妈睡了,你晚上起来偷吃。”

孩子们笑了。“不过,只能吃2个,多吃了,你妈会发现的。”

“我看到四川地震了,我晚上睡不着。”

“你是担心得睡不着。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我们这儿会不会地震呢?”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篇2

新教育提倡的“与黎明共舞”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学生当下阅读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要阅读材料的复合课程。目的是要让诗歌与学生建立起关系, 丰富学生的心灵。新教育强调晨诵过程中学生与诗歌的交融相汇, 希望学生能沉浸其中、玩味其间, 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

晨诵是一种仪式, 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 享受生命, 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 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 从而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新教育希望能通过晨诵课程让学生具有博爱而敏感的心灵, 能够“于清晨极静之时, 听到鸟鸣, 令人不敢堕落”。

晨诵诗的选择要符合三个基本要求: (1) 诗歌的词句优美; (2) 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 (3) 诗歌本身能传递出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晨诵课操作建议:

(1) 晨诵是一种仪式, 师生要共同参与。教师唯有置身其中, 感受其内, 才能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共同生活在一起。

(2) 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晨诵是教师赠予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 所以要让学生消除恐惧, 带着一种安全感, 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 达到忘我的境界, 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3) 晨诵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言辞传递以及对学生表达鼓励和欣赏来使晨诵全体达到一种和谐一致的精神状态。唯有如此, 师生才会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4) 晨诵以诵为主, 不能进行过多分析, 也不要过多地进行技巧指导, 教师不能成为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的障碍, 要避免破坏诗歌与晨诵的氛围。

(5) 晨诵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综合使用个体朗读及共读的方式。但是, 自由单独的吟诵应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 感受自我的存在。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要把晨诵变成表演读。

(6) 晨诵主要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 当然也可以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改写甚至创作。

(7) 所谓晨诵, 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整。当然, 如果可以固定在一个时间段会比较好, 这样会让大家有一种期盼。另外, 在孩子生日时, 精心选择一首诗送给这个孩子, 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节选自“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组‘新教育小学晨诵项目计划书’”)

明天, 学校要组织孩子们去快活林山庄春游了, 今天, 决定和孩子们晨诵台湾诗人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

开启诗、复习诗过后, 我问孩子们:“明天就要去春游了, 你们的心情怎样?”

孩子们纷纷高举小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激动”“兴奋”“开心”“会高兴得睡不着觉”“连做梦都会梦见自己去旅游呢”“我盼望着天早点亮”……孩子们的笑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 晨诵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也难怪, 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真切体验, 所以特别有表达的欲望。

“我们都知道‘花婆婆’方素珍奶奶吧?”

“嗯!”

“她就写了一首表达这种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远足》。”

我出示了题目, 让孩子们读了两遍。然后问孩子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

马上有小朋友举手回答:“远足, 就是去远方郊游的意思。”

“真好!”接着, 我出示了整首小诗, 然后带着陶醉的感情示范性朗读了一遍。我把自己当做那个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孩子, 一边读着, 一边带上表情和肢体动作。还没等我读完, 孩子们都被这首小诗逗乐了。“呵呵, 的确很形象啊, 好像就是写我们自己的, ”孩子们纷纷说, 我才一读完, 还没等布置朗读任务, 孩子们就已经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了。

我看到很多孩子读到“唉”的时候, 就皱起了眉头。不错!他们读到自己心里去了。

接着, 我就点学生起立朗读。学生们今天个个都像小朗诵家, 读得有滋有味的。一个学生朗读完毕, 教室里马上“唰”地一下举起很多小手, 都想读一读。有的孩子怕我没看见他举手, 索性站了起来, 身体前倾, 拼命向我摇着小手。我笑着说:“都想读, 那咱们一起来吧!”孩子们好像有点失望, 不过才几秒钟的工夫, 马上乐滋滋地起立, 然后开开心心地读了起来。接着, 我又让男生女生分开读、小组比赛读……

几轮下来, 很多孩子几乎熟读成诵了。于是, 大家又兴趣盎然地背了一遍。

一遍又一遍, 从孩子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 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中描绘的那种激动、渴望又急切的心情了。

接着, 我要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创作。我说:“孩子们, 明天我们就要远足了, 你们又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呢?”一边说着, 我一边出示了填空式的诗歌: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翻过来

翻过去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接茬:

“那地方的河水, 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

“那地方的小草, 真的像奶奶说的那么绿吗?”

“那地方的大型玩具, 真的像哥哥说的那么好玩吗?”

“那地方的树, 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吗?”

“那地方的鸟儿, 真的像妹妹说的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吗?”

“那地方的花儿, 真的像爷爷说的那么色彩斑斓吗?”

……

短短的15分钟晨诵就在孩子们热情的即兴诵读中结束了,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都被记录在了晨诵笔记本上, 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将会一直陪伴他们成长。

在即将和孩子们春游的日子里, 诵读这样的一首小诗, 能将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这些与孩子们的生命体验相关联的诗歌, 在与孩子们的生命产生链接时, 本身也被灌注了生命力, 变得更加奇妙了!

附:

《明天要远足》

(台湾) 方素珍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读明天要远足有感 篇3

《明天要远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篇课文,是一篇新选课文。这是台湾作家方素珍创作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小朋友远足前那晚激动、期盼的心情。

【教学构想】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睡不着”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这样紧紧围绕“睡不着”这根主线,通过朗读、想象、品悟,慢慢地去感受诗中因第二天要远足而激动得睡不着的小朋友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整体、连贯。

二、关注童趣,以儿童的角度品悟诗歌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如教学“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三组语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一”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2.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在读通读顺这三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脑中的生活画面,边演边读,引导他们投入到朗读中去,真切感受诗句的意思。

3.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话时,让学生想象海里会有哪些颜色,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这一句的情感朗读中。

三、注重实践,突出识字写字朗读教学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如教学“睡”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星星月亮都困得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从而理解“睡”与眼睛有关,重点学习新偏旁“目字旁”。

2。采用多種形式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用整体读、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学生带读、男女生轮流读、齐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外,还可以挖掘本课独特的朗读训练点,如轻声词较多等,加强针对性朗读指导。

3。采用辅助线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明”。通过横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字才能写得平稳;通过竖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让学生明白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这样才能把字写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心情。

四、品读诗歌。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好问句: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读出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里还会有哪些颜色?(如果学生答案很奇特,要追问这么说的原因)

(4)配乐看大海美景图:哇,大海真的会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情感朗读,读出大海的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想象刚才看到过的大海美景图。

(6)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①海不仅有很多种颜色,海还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做做小诗人,仿造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 )吗?”指名学生说。

②齐读第一小节:明天将要看到那么美的海,多么让人期盼啊,怪不得小姑娘怎么也睡不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吧。

五、观察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明”字,指导学生观察:“明”字由哪两个字组成?比起单独写“日”“月”,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一些,窄一些)

2.课件出示横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这个字才能写得平稳。课件出示竖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才能把字写得更美观。口诀“左右结构,笔画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写“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明天要远足[范文模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得知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游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提出读文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词语宝宝我会读。

(1)认识睡、亮,学习新部首目字旁、京字头(2)学习“才”

4、生字宝宝我会认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睡不着?

2、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

(2)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3)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

(4)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认识“?”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5)指导朗读。“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

4、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仿编诗歌

五、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同、学”。

(1)课件出示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布置作业。

上一篇:惜时的名言下一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总结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