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岁月留痕”导写

2024-08-16

命题作文“岁月留痕”导写(共8篇)

命题作文“岁月留痕”导写 篇1

时间:2012-07-30 10:22来源: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一条漫漫的长河,无论是创造的辉煌,还是平淡的生活,都是别在时间长发里的一枚发卡。岁月不会使辉煌蒸发,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留痕”是生活经历留在人们心中的火花,“留痕”常常催生思想的灵光,“留痕”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更是心灵的震颤。如果时间是一册书卷,那么“痕”就是这册书卷上一纸的墨香。如果时间是幽远的夜空,那么“痕”就是流星划过的美丽的弧线,划破寂静,也划过你的心房。

写作时要把这个抽象的“痕”具体化,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留痕”,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他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是你疲倦时的一杯茉莉菊花茶。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让你暖暖地感动。

岁月留痕

爷常说:麦芒上顶着的日子,是割倒的岁月;而人,是岁月的痕。小时候,丰收的六月里,爷爷会头扎一方巾帕,带着一家老小进入丰收的麦田。金黄的麦子就像失手打翻了颜料的绸缎,在风中荡漾,大把大把的绚丽,迷幻了人们的心与眼。爷站在田埂上,开始分配各自的主战场,而将最大的一块留给了自己。

爷是大家族的主心骨,黝黑的皮肤,精神的短寸,硬朗的身体。我确信爷这一辈子都不会死,就像门口的那株百年老树,老是老了些,虬劲的枝却支撑着半边天。可爷说,没有人能走过时间,扛过岁月。走着走着人就老了,岁月在身上留下印痕,老到齿牙动摇,目光呆滞,老到没有了梦,老到弯腰拣一块石头,都会气喘吁吁,最终被岁月带走,永远也回不来。

后来,爷的胡茬变成了花白的胡须,一颤一颤地,像传说中的老神仙。脸上有了点点的褐斑,我怀疑,这是否就是岁月的留痕。这时,爷就会抚摸着我的头,爽朗地笑了:“哈哈,这才是岁月的痕迹,不朽的杰作哩!”

又一年六月,爷一手拿着烟袋,一手牵着我走向麦田。他颤颤地掐一穗麦穗,揉碎,轻轻地吹去麦麸,拣一粒放在嘴里,细细嚼,慢慢品,若有所思。

我牵了牵爷爷的衣角:爷,看那儿。“麦田的尽头,金黄的麦晕出一片迷蒙的绚丽。爷指着远处:“飞过去。”一如当年分配战场的将军,让我觉得岁月真的倒流。我便顺着田埂一路跑,胳膊张开,像春天的蝴蝶。我触碰到那成熟的麦芒,不似爷现在的胡须,倒像早年爷的胡茬,扎手硌人。

爷说,一个人,一辈子,总有走到头的路,总有迈不过的坎,所以啊,人得挺着。麦子躺在镰刀下,麦粒要扎进土里,天地万物人为尊,人却在一场雪后,一声不响地随着岁月走远。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我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拾捡回来。爷爷,我要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信念做捻子。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珍藏。一如岁月在脸上留下的道道印痕,终生难忘。

爷说,人是岁月的痕,人扛不过岁月。其实,岁月扛不过人。因为我看到,辽远的大地上,麦子一季又一季的生长,那是生命的暗流,在汩汩地涌动„„

【点评】文章温婉如溪流,没有波澜壮阔,无声无息流过你的心田,让我们认识一个可亲可敬的爷爷。爷爷坚强、慈爱,在岁月中衰老,却带给我无尽的激励与思念。本来岁月流逝的话题容易给人留下伤感的味道,然而文章却给人一种力量,“其实,岁月扛不过人”。观点新颖,乐观,指引我们不断地奋斗、前行。

语言形象动人。“金黄的麦子就像失手打翻了颜料的绸缎”比喻生动自然,对麦田的喜欢之情溢于言表。“我确信爷这一辈子都不会死,就像门口的那株百年老树”比喻贴切,也蕴含着对爷爷的无限深情。“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信念做捻子。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珍藏”意蕴悠长,爷爷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终生难忘。

岁月留痕

凝视书桌上的沙漏,那么不急不躁的滑下,千百年来亦是如此,此刻才觉得岁月的流逝,蓦然回首却已然找不到往昔的痕迹,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我在记忆的河畔捡拾岁月的点滴。我伤心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记忆中惟一印象深刻的便是老屋,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守在田园的尽头,期待我的归去。

从来没有想过,老屋会有塌陷的一天,如同背负了千年的忧怨与哀愁就在那一刹间轰然倒塌,像一个漂泊已久,心神俱疲的游子,在茫茫戈壁猝然倒下,再也没有力气挪动自己。房梁上的一根木棒在我慌乱逃离时砸到了地面上,仿佛要把我揽入她的怀抱,我不知该为她伤心落泪还是该为自己死里逃生而庆幸。

一连几天都恍惚不定,屋倒了,岁月留给我的唯一痕迹也在刹那间归于沉寂。我才记起,那面墙上贴满了我和姐姐的奖状,还有春天时节编织的柳条草帽,虽已风干但记忆犹在。后悔自己到这时才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伴我多年的老屋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虽不会言语,但我明白她的心意。

当看到舅舅家粉饰一新的居所时,我便更加想念老屋,橘黄的灯光照着小小的屋子,灯下是母亲缝补的背影以及我做作业的执著。再次回到家已是好几个月过后了,新的地基已经打好,可我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快乐,我不知道地基下是否有老屋在呻吟,觉得自己真像无家的孩子,新房屋纵然再好,可它是无生命的吧,注定这一生与它无缘,我的灵魂已经交给了老屋。所有温馨的画面只能如同墙上相框里的照片,存在记忆深处,散发弥久的醇香。

从老屋倒的那一刻,我便在苦苦追寻,生怕那些本已模糊的岁月的痕迹随老屋归于沉寂,如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试图抓取最后燃烧殆尽的烛火来温暖自己整个人生。

推开吱呀作响的门,木瓜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秋风中的葡萄树还在,是的,它们还在,如同每一个冬天,它们将在明年春天重新抽芽生长。我的亲人都在,爷爷奶奶身体康健,于是我终于找寻到岁月的痕迹,望着树上又黄又圆的木瓜,在它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中,终于在老屋倒后的某一天午后,我轻松的笑了。

【点评】文章选取岁月的一个见证-----老屋。通过老屋倒塌写出岁月无情,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但是文章没有局限于对老屋的感伤,而是通过对亲人康健的欣喜,认识到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转。从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一切的挫折与苦难。语言真实、深情。

结尾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木瓜树的叶子落了一地,秋风中的葡萄树还在”、“它们将在明年春天重新抽芽生长”点亮了整个文章,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也同时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就像葡萄树,春天会长出新芽,再萧条的冬天也会过去,明天永远比今天更好。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岁月留痕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这涟漪向远处扩散后逐渐平息,看似没有痕迹,可湖泊深处却有了水流的涌动。生命里,岁月看似不落痕迹,却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所以努力拼搏,让岁月留下完美的印痕。

脚踏实地,用汗水浇灌,让岁月留下拼搏的痕迹。我是岩石缝间的一株幼苗,整日生活在黑暗之中。虽然我极其平凡,但我亦向往广阔的蓝天,渴望着阳光温和地照耀,于是,我将根扎入岩石深处,尽力汲取有限的养料,将茎叶张大,以承载更多的露水,以滋润我即将干涸的根。我不知道此地今生我能否生存下去,但我依然努力拼搏,纵使今生见不到广阔的蓝天、金黄的太阳,我依然要用汗水芬芳这一段岁月,让岁月留下拼搏的痕迹。

选择理想,用生命捍卫,让岁月留下不屈的痕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来了,迎接我的是半壁残缺的江山,另一半早已被夷狄的铁骑践踏了。我从小就崇拜“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我渴望像他那样驰骋疆场,像他那样捍卫疆土,让夷狄闻风丧胆。抱着“精忠报国”的理想,在20岁那年,我将理想折叠好了藏进戎装。因为理想,我创建了岳家军,我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当我听到敌人发出“捍山易,悍岳家军难”的惊叹时,我欣慰地笑了,精忠报国的理想在浓浓战火中更加凸显,然而十二道诏书从天而降,把我从理想中震醒,一串串“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我渐渐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面对现实,我无怨无悔,我要愿用生命去捍卫它,在岁月中留下不屈的痕迹。

选择远方,用青春谱写,让岁月留下无悔的痕迹。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管风雨兼程。我们无法改变岁月流逝的步伐,但我们可以改变岁月将要留下的痕迹。永远不说如果,从来不说重来,不是每一次过错和错过都可以重新来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让自己的身上洋溢着智慧的光芒,让岁月留下无悔的痕迹。

不经意间,又一段岁月匆匆流逝,留下淡淡的痕迹。知道吗?

【点评】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这是对抗金英雄岳飞理想的诠释。岳飞“精忠报国”却换来“莫须有”罪名,所有的豪言壮语化为泡影,但是他无怨无悔,“我要愿用生命去捍卫它,在岁月中留下不屈的痕迹。” 泰戈尔说:“天

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是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命题作文“岁月留痕”导写 篇2

阳光,充溢于我们的生活,给人以温暖和光明。父母的呵护,是阳光;老师的关怀,是阳光;同学的帮助,是阳光;真挚的问候,是阳光……阳光是明媚的,也是温暖的,更是幸福的。

请以“让阳光住进心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文题是一个暗含比喻的短语,审题时要准确理解照亮心灵的“阳光”的含义,由阳光给人以温暖和光明进行引申、拓展,理解心中的“阳光”是指人心中能产生温暖,带来光明,引人向善一切真善美的东西,也就是要理解“阳光”的比喻义,可以是关爱、鼓励,可以是乐观、真诚,可以是理 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可以是善良、宽容,可以是坚强、乐观,可以是理想、信念,可以是快乐、自信……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这些都是心中的“阳光”。而这样 的“阳光”又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人们内心的固有的美好的品质或执著的信念;外界给予的,能给人心灵以深深触动的力量。鉴于此,我们可以写出自己因为受到某种美德的感染,从而发生心灵净化、升华的过程,或分析其中的原因。此题中的“阳光”除了虚指,也可实指。不过,审题时如果仅仅把“阳光”单纯地理解为自然界的“太阳光”,描述有阳光的日子令人心情舒畅,就显得有些肤浅。

命题作文“拐杖”导写 篇3

一天,小马驹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磨面,天下雨路滑,小马驹摔瘸了腿。这下小马驹绝望了。妈妈说:“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哪里会没有个磕磕绊绊的,你以后就用这根拐杖吧。”小马驹就用这根拐杖走路,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拐杖成了小马驹的一条腿。小马驹天天拐杖不离手,走到哪里拐杖就拄到哪里。有一天,狼狗把小马驹的拐杖叼走了,小马驹因为没有拐杖,结果在去磨坊的路上掉进河里淹死了。

请以“拐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提示语讲述了一匹小马驹与拐杖的故事。小马驹用拐杖克服困难了瘸腿的困难,可以走路,甚至可以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但是小马驹过分依赖拐杖,结果丢了性命。

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拐杖。这拐杖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它可能是一本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能是别人的帮助,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鼓励;还可能是自己一种希望、理想、信念等。

这些拐杖,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不同的作用,它可能帮助我们树立信念,扫除障碍,克服苦难;也可能让我们丧失独立,变得胆小懦弱,甚至灵魂缺钙……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拐杖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来立意。

文章可以记叙,记叙自己以理想信念为拐杖的一段成长经历;也可以议论,议论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为子女作拐杖的危害;还可以编故事,编写一个关于“拐杖”的警策的故事。

[相关素材]

1.12岁的雷震霄趴在奶奶强恒英的背上出了家门,他的同学马爱淼在边上帮他拿着书包。老人背累了,就让小震霄下来扶着她慢慢走……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淮南市田家庵区铁路新村里。身患罕见疾病的小震霄,为了上学,只能借助年过七旬的奶奶的脊背“行走”,奶奶是他成长路上的“拐杖”。

2.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据说可以医治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给他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祈求上帝帮助我,教我在没有一条腿之后,也知道如何生活。”

3.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根普普通通的手杖,但那上面却有直面每一次失败的神奇魔力。因为,一生坎坷的巴尔扎克以决不向命运低头的气概,在手杖上刻下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也正是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巴尔扎克,克服重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人间喜剧》。

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优秀习作一]

拐 杖

张雪娇

书房里,横架着一根拐杖,那是爷爷遗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像日本武士崇拜武士刀一样崇拜着爷爷的拐杖。每当我站在书房,凝神地望着拐杖时,我全身都充满了力量,觉得有一种新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在我记忆中,爷爷总是在夕阳下,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的榆树下,等待我放学回来。当我从山脚冒出半个头来时,爷爷就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到我的跟前,我握着拐杖的一端,跟在他的后面慢慢地走。一幅祖孙放学图,诗意了我的童年。

我扶着爷爷的拐杖走过了泥泞,走过了坎坷,走过了风雨,从未摔倒,也从未受伤。也许是爷爷的拐杖不断地给我传递力量的缘故吧。后来,我长得比爷爷的拐杖还高了,就上了中学。中学在镇上,没有了爷爷拐杖的搀扶,我独自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翻山渡河,风里来,雨里去。

这一路,我走得战战兢兢的。

有一天,风刮得狂,雪下得紧。我冻得瑟瑟发抖,一不留神,一个趔趄摔下了山坡,眼前一片漆黑,就昏倒过去了。等我苏醒过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爷爷正坐在我的床边,关切地望着我,他的拐杖搁在我的床头。我伸手抓住拐杖,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爷爷说:“拐杖只能搀扶你一时,不能搀扶你一生,自己的路还是靠自己去走,男孩子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爷爷固执地把拐杖拿开了。

爷爷的话令我醍醐灌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顽强地训练走路,一边强忍着痛苦学习。没有拐杖,单脚难以保持平衡,我常常跌倒在地。每当我气馁时,我就想起爷爷的话,手里仿佛有了一根拐杖,支撑着我不放弃。我的脚很快就康复了,爷爷却越来越老了,整天拐杖不离手。

上高中了,学习越来越吃力。我想辍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打工。那天,我鼓足勇气,来到爷爷的跟前,想跟爷爷道别。爷爷一手扶着拐杖,一手拿着相片,神情严肃地端详着。那是爷爷在部队立功受奖时的照片。我瞥了一眼爷爷的拐杖,朴素、坚实、不离不弃,一如我的爷爷,我又把话咽下去了。

在我快要独立的时候,爷爷走了。他把拐杖留给了我。

[点评]

文章以“拐杖”为载体,讲述了一个祖孙情深的感人故事。作者从实物拐杖和精神拐杖两个层面来构思,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文章以倒叙开头,点题巧妙。在回忆之中,以时间为序,记叙爷爷对我的关怀,拐杖由实而虚,逐层深化。文章处处突出拐杖的力量。作者善于营造氛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小时候,放学祖孙行走图温馨而富有诗意;长大后,爷爷严格教育,精神鼓励,成为我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

[优秀习作二]

拐 杖

牟玉雪

给瘸腿的人一支拐杖,就等于给了他一条腿;给盲人一支拐杖,就如同给了他一只眼睛;给老人一支拐杖,就好似给了他一份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拐杖给了不需要的人,不仅没有帮助到对方,反而害了对方。

如果一味地给别人拐杖,就会使对方养成依赖性。而那些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人替自己拿主意,自己不敢决断,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长此以往,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变差,在工作上独立创新性就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其中最典型的,就数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了。他们是生理健全的“残疾人”,是需要拐杖搀扶行走的“可怜虫”。

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疼爱子女天经地义,但是父母不能在“心疼”、“爱护”的名义下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时时处处给他们以“拐杖”。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权利,不小心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只有将一切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才能心安。他们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却不知道耽误了孩子成熟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说这样的话:“不行,我儿子没有我不行,我必须得去!”我们也经常看到,父母为子女洗衣、煮饭,找学校,找工作,找住房,甚至找对象。

在滚滚的留学潮中,有些留学生因为独立能力差,于是有些家长便向校方提出陪读请求,遭到校方的拒绝。因此,部分海外院校明确表示拒收中国留学生。“孩子要自己租房子,在那边吃不到中国菜,又没人给他洗衣服,想起来就心碎。”有一胡女士如是说。可是胡女士却忽略了,这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解决,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呢?能帮儿子一时,还能帮儿子一世?

适时地给人拐杖,但不能处处给人拐杖。就算有风,就算有雨,就算我们羽翼未丰,自己的路还得自己去走。有句歌词唱得好:“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孩子们怎么可能在生活中长大,又怎么能经得起今后的风吹雨打?我们看到过温室里的苗,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绿油油的,粗壮壮的,可是一旦移植到温室之外,在风吹日晒下,很快就枯萎了。如今,我们的父母不正是以爱的名义,为自己的子女营造这样的温室吗?我们呼唤天下父母扔掉“拐杖”,让孩子健康成长!

趋乐避苦,人之本性,有个“拐杖”可以使人生之路好走点,无可厚非。然而,过度依赖,“拐杖”则会变成“拐障”。尝试扔掉“拐杖”,独立处理问题,才是挣脱“无助”泥潭的必由之路。

[点评]

命题作文“底气”导写及 篇4

命题作文“底气”导写及例文

供稿/张 蕾[江苏省苏州中学]

题目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模考题)

写作点拨

有底蕴才能有底气,有底气方能显大气。写好此文,亦需底气。

首先要审清题目,切合题意。底气不同于一般的勇气,它由“底”和“气”两部分组成,“底”强调底蕴基础,既可实指物质层面的财富、权力地位、个人才干,也可指精神层面的品质、信仰;“气”强调信心力量,“气”由“底”生,豪气、正气、大气……由此,带来对底气内涵的认识和对真底气、假底气的辨别。并且可以进一步思考底气的来源,财富、学识、专项技能、家庭背景、生活阅历甚至精神信仰都是底气产生的根源。这样想下去,有助于达到切题。

然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开来。比如可以写某个平凡的小人物的底气,可以写一个城市的底气,可以写一个群体的底气(比如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写一个国家、民族的底气……这样想开来,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角度和视野。写平凡的小人物可以采用记叙文体,其余更适合用议论文体来表现。

底气

文 葛超逸[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

当毛遂傲然立于堂中请命时,他的字字句句撞击着堂上之人的心,让人信任他、想要重用他,这,就是底气的力量。成大事者,必要有底气。底气,不是唯我独尊的自我陶醉,也不是中气不足的虚张声势,而是一种底蕴深厚、不让旁人的气势。

底者,气者。此乃底气者也。

一个人的底气,是要靠底来支撑的。底,是一个人内在的实力,是在你说出“我可以”后,能真正让你成功的能力。试想,在毛遂的自我请荐获得批准后,却被发现是草包一个,结果岂非可笑至极!

底,是要日积月累地培养的。项羽苦学兵法数年,方有争霸天下的能力。底,是要人坚持不懈、一朝一夕地培养与磨练的。

自古有王羲之洗黑池塘的美谈,更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之说。当你选择一项你将要学习的事业时,静下心来,秉一颗潜心于其中的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努力地去学习它、超越它,你的底便已开始在你的生命中驻扎地基,让你能够走好底气之路的第一步。

底已成兮,下一步即为气。

气,是一种气势,是一种敢于迈出的勇气。当韩寒在新生入学上说:“今后在松江二中写文章,我说我是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这番底气十足的话至今让他的同学、老师记忆犹新。

成气者,必要大胆。你已有了底所筑建的高楼大厦,又有何可畏惧的`呢?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我们,纵使已遭遇过失败,不再是牛犊,也要保持一种气场,一种大胆向前、永不畏惧的气场。

底与气的完美融合,是底气,是一个人成大事的信心与力量。底,是知识的支撑,是让气散发的基本力量,所以,在底不断充实、不断深厚的同时,或许我们会发现,你的气场在越发地增强。

这时候,要谨防底气的变味。有时候,底气与狂妄、盲目自信仅有一步之遥。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世枭雄,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没有底、没有气吗?没有人敢这么说,他的雄才大略,与诸葛不相上下,可当他的底让他的气从自信转为自傲时,他便输了。纵然底蕴再深厚,一颗狂妄而又急功近利的心,只会让他失去精准的判断力,难敌他人的计谋。

所以,在我们努力成为一个有底气的人的同时,时刻也要警醒着,把握住气,让底的超越,成为你成功的助手,而非让你失败的源头。

如此,方能噙一抹淡笑,试看世间沧桑,立于山头,底气十足地喊出:“谁主沉浮!”

考场点评

文以气胜,气由底生毛这篇议论文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全文由毛遂中堂请命引出“底气”源于实力。主体部分的论述,由“底”及“气”,再自然融合而成“底气”,可谓环环相扣。紧接着,作者又翻出一层,提醒人们区分“底气”和“狂妄傲气”,使论述更为深入。结尾用“谁主沉浮”的呼告,将文章定格在最强音。

高中半命题作文导写 篇5

是一道私房菜

【审题】

“私房菜”指开在住宅或是写字楼中,无牌照、无跑堂、无固定菜单,惟独厨师有手艺的小本餐饮“买卖”。“私房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光绪年间。据说祖籍广东的世家子弟谭瑑青,祖父辈都当官并好饮好食,其父谭宗浚把家乡粤菜混合京菜成谭家菜声震北京。后来家道中落,谭瑑青坐食山空,便由家厨或妻妾做拿手的谭家“私房菜”帮补家计,宴设家中,每晚三席,须提前三天预订,最盛时订位要等一个月。

顾名思义,私房菜是私人的菜、私家的菜。就是在别人家里吃到的由主人做的拿手好菜。私房菜通常对外无店面招牌,无固定菜单,不设专职服务员,但这些菜的烹调技法往往是祖传的,有独特风味,而且限私房菜环境量供应,在市面餐馆无法吃到。据说这种菜馆多源于古时的深宅大院,位置比较偏僻,各具特色,并且相对低调。

【素材展示】

90后,他们有个性张扬的职业观

不管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评价,他们都来了。从两年前开始,90后已开始陆续进入职场。今年,是90后大军全面入市的一年。这个9月,如果你在单位看到了几张崭新而朝气蓬勃的面孔,请做好准备,他们可是新生代。

自由自在,简单随性

范馨尹,1990年生,“我们的故事咖啡生活”店长

范馨尹是在宁波读的大学,2011年,她毕业回到了舟山。因为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她理所当然地进入了一家装潢公司。作为一名设计师,与客户沟通是逃不掉的每日功课。而范馨尹是个性格恬静、慢热的女孩,见了陌生人总有几分胆怯,不是一个很会说话,也完全不想变成那样的人。大学期间,曾在咖啡馆做过兼职,咖啡屋里自由、安静的环境,温文尔雅的客人,无不令她想念。正好“我们的故事咖啡生活”缺人,她便毅然地辞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开始了每天磨咖啡粉、萃取咖啡、打奶泡、拉花的简单生活。

在这里,她找到了她想要的自由生活——没有办公室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同事间的勾心斗角,不用为了一份更安逸的工作不断埋头苦读。在咖啡馆,也需要与客人交谈,但更多的是聊聊家常,没有心理负担。年初,她还专程奔赴台湾,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咖啡偷师之旅。2个月的时间,她先后在台湾的47家咖啡馆品尝过咖啡。

作为店长,她要负责统筹店里的一切工作,包括烘焙与咖啡相配的甜点,初试便颇受好评,鼓舞了她的热情。几天前,她和朋友在家中张罗起了一家小小的私房甜品屋——@焗蕃薯私房烘焙。每晚11时下班,回到家接过朋友手中的烘焙活,常常不知不觉忙碌到东方既白。

甜品和咖啡一样,都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是接触得深,越是发觉自己的不足。她笃定地说,既然选定了这条路,会认真地走下去,为她简单的梦想奋斗: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甜品屋,亲手做让人温暖的咖啡、让人满足的甜品

田园生活,筑梦乌托邦

俞欣,1990年生,册子南岙社区村官

俞欣是踩线90后,虽然年纪小,但已有一年“官龄”。她是册子南岙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她会欣喜地告诉每一个认识的人,“我的梦想,是把工作的社区打造成美丽的乌托邦。”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俞欣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和考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俞欣成功地考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很快,她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律师事务所的文秘工作琐碎又少变化,而她是个爱给自己找麻烦的人。

果断抛弃原单位后,她考上了册子南岙社区的大学生村官。所学是政治学,终于可以学以致用,她乐得开怀。她从小生活在定海城里,回家关上门,对门的邻居也只是面熟的陌生人。

南岙社区的生活是她梦想的样子:整个社区是一个古朴的大家庭,走在路上总有打不完的招呼,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认识;露天电影、乡村大舞台,只要有活动,社区老少“倾巢而出”。每次文艺晚会,都是社区自己人排练、上台演出,有时候俞欣还会登台主持,“台上表演的、台下化妆的,都是熟人,那种感觉棒极了!”

每一天的工作,都让古朴的社区变得更美好:村民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养花,就组织一场庭院美化家庭评选,小院子漂亮了,本来要花大力气的社区绿化问题也解决了;原先的春泥活动大多是简单的郊游,她和同事们把亲子烘焙、超轻粘土手工制作融入其中,趣味度不比城市里的社区弱……俞欣很喜欢自己的村官工作,每天早上坐68路公交车从定海去册子上班,她都满怀兴奋,充满新意的一天又开始了。

新一代木匠,抓住儿时梦想 鲍恺乐,1990年生,普陀电视台编导

5岁时,鲍恺乐还在幼儿园,他的舅舅是个木匠,逗趣地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把一根钉子钉到木板上。那天,童稚的他望着满手乌青,立志长大了要做一个巧手的木匠。长大后,爱闹腾的鲍恺乐迷上了摇滚,儿时的梦想早被忘到九霄云外。

大二的一天,他和同学们去茶室喝茶,无事闲聊,说起儿时梦想。他愣了愣,儿时的梦想再次清晰。听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个木匠,茶室斟茶的姑娘应声:她的伯父就是一位老木匠。80、90后,总是在发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一次,鲍恺乐决定牢牢抓住自己的梦想。鲍恺乐跟着茶室姑娘登门,拜老木匠为师,成了一名木匠学徒。大学的最后两年,一下课他就泡在贵州的古镇上,与斧子锯子刨子为伴。古镇上的木匠工艺是纯手工制作,支撑他坚持下来的,除了梦想,还有中国传统工艺传承的责任。当一斧子下去正好砍到了预定的位置,心中细小的喜悦就是梦想的发动机被持续推动的油料。

木匠是一个需要把握全局的职业,只有见多识广之人才能胜任。两年后,他毕业了,学徒未满3年,尚无法独立造起一座木质的房子。

因为专业是影视美学,他进入普陀电视台做了一名编导。他并没有放弃木匠梦想,一下班,他就变成了一个不插电的小木匠:查阅各种国外的建筑,搜集奇思妙想;攻读梁思成的建筑学专著,自己设计图纸。家里的车棚是他保证自己手艺不生疏的训练场,采访时,他刚做好车床。“当你真正触及到自己的梦想时,劳累也是幸福的。”

大学生卖猪肉 一年卖出4亿元

林琪金,今年35岁,从工商大学毕业后曾打过多份工,还在永川干过几年农技员。不过,不甘寂寞的他最终却和土猪结了缘。而让林琪金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猪肉店一开张就异常火爆,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有人排队,上午9点过肉就卖光,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奇观。“每天算下来,要卖出10多头猪。”林琪金“猪肉王子”的称号,也在当地传开了。现在,林琪金一年就要卖出30多万头土猪,销售4亿多元。

这一切,他是怎么做到的? “以前农村养的都是土猪,喂的都是米糠、红薯、苞谷等,从来不喂猪饲料。”林琪金说,市面上销售的猪肉,90%以上是饲料喂养的瘦肉型猪,虽然瘦肉率高,但是口感却不够好,也不够香。林琪金决定,首先在自己的家乡永川收购土猪肉,“真正的土猪肉,只有深入农村收购,才能找到货源。”

依靠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的15万元,2008年9月,林琪金在渝北的第一家名叫“琪金食品”的猪肉店开张了,卖的就是从永川老家收购的土猪肉,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价格和周边农贸市场卖的普通猪肉相差无几。

卖猪肉,这是一个辛苦的行当,通常是早上六点天没亮就开工,运回来的猪肉还没有剃毛,猪肚、猪心等副产品也沾满了猪油、猪血。林琪金要自己动手把猪肉清洗干净并且分割切好,搬上货架。卖猪肉自然少不了吆喝,他就站在店门口大声叫卖。每到下午,他又要出门去收购土猪,然后运到屠宰场去守着杀猪,一等就是凌晨一两点。“头一个月几乎每天如此,起早贪黑,我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林琪金说。

不过,让林琪金自己都想不到的是,由于货真价实,这家猪肉店一开张就异常火爆,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有人排队,上午9点过肉就卖光,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奇观。“每天算下来,要卖出10多头猪。”林琪金“猪肉王子”的称号,也在当地传开了。

美国肥妹逆袭成大码模特 15岁面试时被鄙视

据广州日报报道 相比那些宁愿在家领救济也不愿意出外工作的胖子们,美国29岁的女胖子完全可以视为励志的典范。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密西西比州29岁女子泰丝·霍利迪身高165厘米,体重高达118公斤。但是,经过10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泰丝不仅成功走上t台,还成为首位与主流模特经纪公司签约的大码模特。

泰丝近日成为首位与美国著名模特经纪公司milk签约的大码模特。与现在的风光无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之前曾因身高和体重都不符合标准,被模特公司拒绝多次。

15岁时,泰丝第一次去亚特兰大参加模特面试,对方直接以“又胖又丑,绝对当不了模特”为理由拒绝。由于身材问题,泰丝也经常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只有母亲经常鼓励她,其他亲友则认为她“简直是发疯了”,但泰丝依然决心要当模特。

泰丝的人生转机出现在2011年。当年她被电视台相中,成为纪录片《heavy》的主角,从此开始了演艺生涯,并慢慢开始为一些服装和首饰公司当模特。2013年,泰丝在网上发起“另类审美标准运动”,展示肥胖之美,并用此标签分享自己的照片,希望能推翻公众以“纸片人”为美的标准。她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得她在社交网站上的粉丝达到62.4万人。同一年,泰丝还成为了意大利版《vogue》杂志的封面模特,成为首位登上主流时装杂志封面的大码模特。经纪公司破例签约

2014年,泰丝与澳大利亚商人尼克·霍利迪订婚,目前居住在洛杉矶。

但泰丝最大的突破是在上周四,她与美国著名模特经纪公司milk签约,成为该公司的大码超模。

对此,泰丝非常开心地说:“我感觉破土重生,这是一个里程碑。我从未想到过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但milk模特公司老板安娜·希琳洛说:“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聘用泰丝这种身材的模特的公司。我们之所以对泰丝感兴趣,不仅仅是由于她有很多粉丝,更重要的是她是很多女性的榜样”。

任性的青春,说走就走

青春,是一件很任性的事情。我们都是怀揣着流浪、私奔的梦一路走过来的年轻人,那种“在路上”的豪迈、自由、无所顾忌,常常呼唤着我们每颗跳动的心。仿佛有某种蛊惑,年轻人总希望能抛开眼前的束缚,从心出发,改变自己,走向未知的未来。这样的“出走”,实在是一场青春梦想的嘉年华。

梦幻鼓浪屿,说走就走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很热衷于“穷游”。穷游不是穷人的旅行,更不是一味的节省开销。穷游可以说是一种旅行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的青春没有一场说走就走的“穷游”,好像都会变得不完整了。

“去鼓浪屿决定得很匆忙,只是课间无意聊起,为了不给自己反悔的余地,几个人立马就在手机上订了动车票和房间。”女生小王说,大一暑假的那次“穷游”是她第一次没有父母陪伴的旅行,有点担心却也感觉很刺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青春还没有耗尽之前,和三五好友一起去想去的地方,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鼓浪屿,一个名字也可以有声音的地方,是很多文艺青年的必到之处。“我们没有买地图,也没有带相机,三个人在岛上就只是一路吃,一路看,一路聊。”小王说,旅行的意义并不是你邂逅了多么美丽的风景,而是谁在你身边,谁陪你一起坐公交,谁陪你一起迷路。小王和她的闺蜜们已经认识超过十年,不同的高中,不同的大学,平时联系也不多,但只要一碰面就有聊不完的话。“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找机会多去逛逛,以后参加工作了,大家是很难聚到一起的。想说以后老了,回头看的时候还能有曾经也年轻过的感叹。”

我们的青春似乎显得过于仓促,读书、考试、再读书、毕业、工作、恋爱,然后转眼又到了该结婚成家的时候。趁年轻,别犹豫,赶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为一场演唱会,做一个月兼职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去做,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做了。”年轻的人们就得痛快地跳舞,裂开嘴大笑,应该骑上单车驰骋在油油的稻田之间,应该嘶吼在碧海蓝天面前。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小陈也把听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列入了青春的清单。去听一场位置还不错的演唱会,对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我的生活费也就一千来块,根本就没有闲钱去负担演唱会的门票,车费还有住宿费。那个时候,我就用课余时间去做了一个月的兼职。”年轻的时候总是可以为了一件喜欢的事,全心全意去付出。

盛夏的夜,她和伙伴们约好在上海八万人的体育场见面,一起跟着音乐疯狂。一个人,从家到上海;一个人,穿梭在上海密密麻麻的地铁线。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听一场演唱会。现场的气氛,肯定是你在电视里感受不到的。”小陈说,没进场前他们就兴奋到不行,还特意花“高价”去买了会发光的帽子和横幅。

满场蠕动闪烁的荧光棒,就像一大片由萤火虫汇成的海。接近四个小时的看台站立,不停歇的万人合唱,他们浑身上下都是汗:湿漉漉的额头,湿漉漉的后背,被汗水浸透的牛仔裤子。他们快要彼此叫不出名字,他们快要忘记自己是谁,深处何方,他们的喉咙嘶哑,汗水淋漓。

家里人没有过问她的这次远行。这一年,她19岁。

青春不止 骑行不弃 公益永续

一辆七成新的山地车,一个30斤的行囊和一面三尺长的宣传布,这是“骑士”钟凯骑行400余天的全部装备。他并不是电视真人秀的嘉宾,却走出了同龄人不敢为之的青春举动。如果说用自行车车轮丈量中国是钟凯的青春梦,那么骑行过程中宣传公益则是“梦想的标杆旗”。钟凯认为:“如果不能任性改变旅途的长度,那么唯一能做的是扩展它的宽度。”

脱下骑行服装,27岁的钟凯看上去与上班族没有什么两样。来自江西萍乡的他,操着一口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与一般同龄人不同,大学毕业后的四年时间,他几乎全花在了骑行路上。他用一句流行语概括:“不是在路上骑自行车,就是在准备骑车上路。”

帐篷、睡袋、干粮、衣服、打狗棍„„骑着自行车带着这些物品,钟凯骑行约三万公里,历时400余天,走过27个省市。1月25日傍晚,钟凯抵达合肥。然而,此次骑行并不是钟凯的第一次出发,早在2011年大学毕业之初,钟凯就收拾行李踏上了丈量中国之旅,那时候他的举动在周遭人眼里算得上“出格”。苦于经费紧张,钟凯的第一次骑行在八个月之后戛然而止,他被迫留在武汉求职。“8个月,骑了16000多公里,途经23个省市。”说起那次骑行,钟凯借用马云的那句名言:“即便停止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实现了呢?”

去年5月底,骑行梦想又在钟凯心里蠢蠢欲动,“挠得人无心他物,只想蹬车去远方。”安排好手中的工作,钟凯出发了。可接近而立的他深知,这样任性挥霍青春的机会不多了,“不能改变旅行的长度,就不断扩展它的宽度。”钟凯决定,这次骑行必须将骑行低碳环保的观念带往途经的每一个城市,唤起市民对节能的意识。

出发前,钟凯将工作攒下来的几万元存款全部交给了父母。“不走遍全国,我内心会一直有遗憾。”面对儿子的决心,原本持反对态度的父母也“动摇”了。“父母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默许了我的计划,这些钱算是我的一份孝心吧。”

囊中羞涩如何上路,钟凯想起了之前骑行拍摄的风景照。“朋友说,这些照片比市面贩卖的明信片更有感觉。”钟凯选出了十张最美的照片,排版制作成一套名叫《车轮下的中国》的明信片,然后网上找印刷厂印制。“一套成本8元,赚来的差价就是我的旅费。”这些明信片并没有常见的标志性景点,全是一些风景抓拍,还配上手写的点滴感悟。

每到一个城市,钟凯的第一站就是人潮涌动的商业步行街或者城市中心广场,摆摊售卖明信片。钟凯说,他喜欢摆摊,“脚步匆匆的街头,偶尔的询问获得短暂交流,这也算是我了解城市的一种方式。”对于时常街头出现的“骑行者行讨举动”,钟凯有些排斥。窘迫之时,他也曾食不果腹、露天而眠,但从未主动向陌生人伸过手。“那些多半不是‘骑士’,行讨这种不劳而获,根本不是骑行者的生存方式。”

骑行中,钟凯还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沿途普通人的梦想和祝福。“和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管成功与否,破釜沉舟来一次属于自己的创业”„„七寸的笔记本上,梦想者来自五湖四海,梦想有远有近。每当驻足停留时,钟凯总会翻开这本梦想笔记本。他说,等这次骑行结束,他也要去创业。“做公益不能光靠身体,也要靠大脑。如果我成功了,我可以用更多的付出来完成自己的公益心。” 短暂停留数日,钟凯即将再次出发,他的下一站是南京。“青春不止,骑行不弃,公益会一直坚持下去。”

女子自己嫁给自己 “任性”婚礼没有男主角(组图)(1/3)

女子自己嫁给自己,就是这样任性!已经40岁的美国女子雅丝敏·埃莉比,因为寻寻觅觅一直找不到心仪男人,38岁时,她曾与自己约定,40找不到就自己嫁给自己办一场婚礼。如今,她兑现了该承诺,婚礼上没有男主角,只有好姐妹父母亲人,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婚礼,可却是幸福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夫妻不合了,我要嫁给我自己。

美国得克萨斯州40岁的女子亚丝明·埃勒比(Yasmin Eleby)因多年寻爱未果,最终决定与自己结婚。38岁时,她曾与自己约定,如果在40岁时还未能找到人生伴侣,她将嫁给自己。如今,她兑现了该承诺。

刘丁宁休学港大之谜

2013年高考,来自本溪市高级中学的刘丁宁以668分(包括10分加分)的绝对高分,荣获辽宁省高考文科第一名。6月25日晚,高考发分后的第一时间,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刘丁宁时,她爽朗地笑着说,自己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这里是她追求多年的梦想,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然而,十几天后的录取结果显示,刘丁宁去了香港大学经济类专业。这个结果让记者感觉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是由于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刘丁宁一直和同学老师表示要考北大中文系,而在情理之中,是香港大学巨大的诱惑,不仅包括对内地优秀学子的四年累计70多万港元,以及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都包的全额奖学金,还有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辽宁目前采取考后估分填报志愿,而香港的大学是在分数出来后依据成绩申请即可。由于考出了辽宁文科第一的分数,刘丁宁最终改变了志愿,以全额奖学金进入港大。

10月11日,本溪高中校长李玉成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选择香港大学并非刘丁宁本意,主要是父母的意愿。父母希望港大优质的教学资源与环境,能让刘丁宁“安心”。但刘丁宁的心却一直没有平静。在去港之前到湖南卫视参加《天天向上》节目时,身穿浅色连衣裙、运动鞋的刘丁宁就曾说过“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我一定会回来的!”之类的话。只是当时并没人把这句话当真。去港大报到时,刘丁宁的妈妈陪同前往,还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了很多港大校园环境的照片,表达出赞美之词。但在香港的一个多月中,刘丁宁还是出现了种种不适应,既有专业兴趣方面的,也有生活环境、教学方式方面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刘丁宁舅舅张晓望的证实。虽然母亲一直鼓励女儿继续留在港大,但刘丁宁最终还是选择了重新回来备战高考。据了解,刘丁宁目前在港大办理的是休学手续,并没有真正退学。她十一期间从香港回到本溪,10月8日回到本溪高中高三插班学习。目前家里在港大给她办理的是休学手续,目的是希望她能回心转意,还有回旋的余地。

北大数学系毕业生到寺庙修行

9月5日,一位网友在北京大学的校园论坛上发帖说,北大数学系大四毕业生、湖北籍男孩柳智宇放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而选择出家遁入空门。记者前天前往西山的龙泉寺,确认柳智宇已经开始修行,但要正式皈依佛门还要有一个考察期。前天,记者来到位于海淀凤凰岭风景区内的龙泉寺,寺内多位僧人均证实,柳智宇确在此处修行。

“高个子,很瘦,话不多。”客堂内一名女居士对柳智宇印象很深。她说,两年前一位老教授将柳智宇带来龙泉寺,此后他自己也会不时来庙里。前些日子寺里修建配楼,组织僧人和居士成立“突击队”施工,柳智宇也加入其中,“第一次干活时他不适应,回学校后病了三四天,但现在已没问题了”。据一位法号“贤栋”的僧人介绍,目前柳智宇只是居士,如欲正式皈依佛门要有一个考察期,一般要几年时间。他介绍,居士不受佛门戒律戒规约束,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所以他现在还并不算出家”。柳智宇本人婉拒了记者面谈的要求,托一位僧人带话说:“暂时不便相见。”

尊重多元人生

叮咚的泉水,在石缝间升腾,诉说着一个生命的故事。清澈的溪流,在群山中穿行,蜿蜒着旅途的辛酸。流淌的江河,在大地上奔腾,养育着一方的水土。浩瀚的大海,包容着万物,吞吐日月。

这些是水的选择。

就像这千姿百态的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尺度,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尺度给了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给了人们成就事业的方向。

五十年代,年轻的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周总理向全世界号召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建设。大洋彼岸,有着两个曾有相似经历的科学家。一个是邓稼先,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忠诚,将自己的一生,埋在了大西北无边的戈壁滩上,漫漫的黄沙之中,换来了两弹震天的巨响和外太空“东方红”自豪的歌声。另一个是李政道,他留在了美国,留在他的实验设备旁,和杨振宁一道,研究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成为诺贝尔奖奖坛上的首位中国人。

我们无法偏袒其中的某一方。或许,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邓稼先有着更多的崇敬,更近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着“国家”这样一个尺度。他为国争光,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让中国人的手中,也有了帝国主义曾假以要挟的“王牌”,让中国人的腰杆硬了起来。然而,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对于科学,它记住更多的可能是李政道,因为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探索和突破,让人类的认识又在宇宙中向前迈进了一步。

有人说科学无国界的时候,他指的是科学的探索;有人说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的时候,他指的是精神的追求。

多元的尺度,带给了这个世界多元的结果。

一直想象,晋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能如此爽快地让李密侍奉祖母,而违反自己诏书的意愿。我想他清楚李密心中“孝”的重量,他尊重了李密道德的尺度,即使他是一个皇帝。虽然国家损失了一位大臣,却换来了以孝治天下的典范。

尊重多元的尺度,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包容每个人合理的价值选择。但这并非丧失立场,丧失原则。对成克杰、胡长清之类腐化堕落、以金钱为至高尺度的人,又怎能宽容? 尊重多元的尺度,因为泉水、溪流、江河、大海,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世界也会因此而更精彩。【求同存异】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清华大学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自述其原因:“我已经厌恶科研,对此已失去兴趣;科研让我压力大,太累;中学生活稳定,自己也有能力胜任。”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沿心的方向,出发

心是魂灵的寄主,沿心的方向出发,无怨无悔。

假言人生是一片无际的滩涂,凉风习来,蒙了双眼,迷了方向,此时又该以何为路标来指行?

如若是我,我会闭眼暂歇,让心安稳。

如若是萧杨,我想他会停下闭眼思量,然后微笑启航。这位年轻的清华博士生,在留校做科研和到中学任教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在滩涂前选择了后退,而后便轻松前行,随心而扬。

华兹华斯特曾说:“最微小的花朵对于我,能激起非泪水所能表现的深思。”社会,压力同等于这微小的花朵,无形无音,却能激起萧杨对于前路的思考。这场思考不是普通的思想斗争,而是一场心与愿的抗衡。作为一名博士生,留校继续科研是他的愿念,可现实的压力却让他放弃了科研,甘愿到一所普通中学任教,这是萧杨沿着心的方向所做出的选择,这不是放弃,而是别样的坚持,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出发。

其实沿着心的方向出发,是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人与魂灵轻松而又沉重的对话,它没有大小用之分,只是虚用与实用之分,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用标准去衡量的,有时是因为衡量不了,有时是因为没有意义。正如对于萧杨的决定,众多网友都说这是“大材小用”了,而又有几人是真正懂萧杨的压力,真正理解他的。萧杨只是停止了盲从的脚步,沿着心的方向重新做出了决定,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选择了自己能适应的方式去重新出发罢了,他认为这对自己而言是有实的便好,何介大小之用?莫言的文学论直指了文学的小用之处,他以一个作家的视觉去阐释了文学之用,而萧杨莫不是以他过来人的身份去阐释了遵循心的实用之释然?

古今中外,沿着心的方向出发的名人尚不算少,只在于我们善于发现与否。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为了权力自由而被冤死,科学家哥白尼为了坚持日心说而遭社会排斥,歌手张杰为真爱坚持而隐忍社会舆论。此类例子,实是颇多,他们都是沿着心的方向去出发,不在意形式,不在意结果,只为坚持,无怨无悔。

——我贴在地面漫步,不在云端跳舞。

维特根斯坦是如此的自然,他与那仰望星空的康德,如出一辙,都阖上双眼,沿着心的方向,出发。

掀掉理智的煎锅

若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名利的荆棘小路,另一条是舒适安宁的广阔大道,你会选择哪条?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而萧杨只是选择了玉床暖枕,这无分对错。

现实是锋利的磨刀石,它能磨平人的棱角,磨去人的锐气。但若萧杨在浮沉人生路中最终悟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成功。这并非失去理想,不思进取,相反,这是一种量力而行、有自知之明的勇敢明智之举。

泰戈尔曾说:“让睁眼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着它的刺。”当今社会,多少人在仰视、艳羡那些生活在玫瑰花丛上的成功人士,但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花香背后的刺?电影霸王别姬里关师傅一语道破:“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欲望,他们背负着太多。而过大的生活压力让人不堪重负,富士康的“十三跳”和关于“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大大增长”的调查报告都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人有追求固然好,但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若然太累,何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相反,让我们猜想一下,假若萧杨在中学任教,是否就浪费了满腔才华?萧杨离去的理由之一是对科研已失兴趣,试问一个没有满腔兴趣和激情的科学工作者,又怎能盼望他有所成就?而离开科研生活后的萧杨、却说不定能在闲适生活中重拾兴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也只是一名中学教师,而“文坛新星”韩寒,写作也只是他的副业。谁又敢肯定萧杨不会在浇花之际一时技痒,着手研究专业问题从而有所突破?人生就是这样,若人总是做着违心的事,如何尽人生之欢? 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而沙漠大黄则向四周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植物尚且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何况人类?泰戈尔诗曰:“当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不能再在天空翱翔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安宁生活的权利,何必让名利和舆论束缚自己的选择,每个正确的选择都自有人生的精彩。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写道:“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似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萧杨听从内心的呼声选择了安稳;鲁迅遵循内心的引领弃医从文;尚雯婕为了心中的音乐梦放弃了优异的法语学业。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命题作文“创新与坚守”导写 篇6

创新,在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教育等等,每一绝,而坚守传统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与创新相对的。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在一般情况下,创新代表着变革,即革去腐败的骨肉,注入新鲜血液,带着一种不安和憧憬的心境在一片迷雾中突破旧框框的束缚,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光量子理论的提出者是爱因斯坦,但作为这一学说基础的量子力学的提出者普郎克只比爱因斯坦大几十岁,为什么普郎克没有一鼓作气地研究下去呢?只因为这一理论一旦被证明成立将彻底打破他一直崇拜并虔诚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在“创新与坚守”的徘徊中他迷失了自我,令人遗憾地选择了“坚守”――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不料却被权威束缚了思想的翅膀,使创新成了奢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创新可以给世界带来进步。可是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创新,那又如何呢?

日本曾有一位9岁的天才书法家,4幅作品被私人收藏,拍卖价高达1400万日元。小田村夫也曾预言他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几年后他在众多新星中销声匿迹,因为他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受欢迎,不断改变风格,不断临摹,其作品反成了毫无价值的书法仿制品,失去了原本的风格,成了“王羲之”“柳公权”的复制品。

世界上之所以大师级人物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天生的庸才太多,而是因为太多的天才没有坚守本心随波逐流而成了庸才。社会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坚守――创新者,变其思维;坚守者,守其本心。创新与坚守兼具,才能构成完美的世界。

阿丹与阿蒙是师出同门的画家,两人原本都擅长画虎。一日,老师同时对两人提出了拓展新画路的建议。阿丹沉吟半晌,决定不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一心研究各类虎的体型、习性;阿蒙同样思考了一番后决定接受,开始画山水草木。多年以后,阿丹去阿蒙家小坐,进门后入目的便是墨色的箭竹、山间的流水、百花盛开的泉边……刹那间阿丹有如入仙境之感;作为回访,阿蒙不日前往阿丹家,推开屋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虽是墨彩绘制,却让人有臣服的冲动……两种选择,决定了二人不同的画风,不同的艺术方式,却收获了同样的成功――毕竟通往成功之路自古便不止一条。

探索创新,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继承传统,坚守本心,会让我们的发展更稳健,更具自己的特色。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或见异思迁,或墨守成规,这只会使我们坐失良机,远离成功!

【点评】

命题作文“远方”导写及示例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童年时在家的窗前遥望远方,读书时在老师的指引下遥望远方;冬去春来。当你迈开青春的脚步,远方就更有梦幻色彩、更有神奇的魅力了。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远方,在心灵的世界里有远方。在追求的跋涉中有远方,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更有洒满阳光也呼啸风雨的远方……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远方,它既是一个空间距离——辽阔无边:又是一个时间距离——漫长遥远: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心理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万里或远在万里却近在咫尺。如果远方是时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追寻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或家庭的一段历史,甚至可以是民族历史上的某一个事件等;如果远方是空间距离,那么,远方可以是远方的伙伴、远方的亲人、远方的景色和发生在远方的故事等。是采用“时间距离”入笔,还是采用“空间距离”人题,都由我们的写作材料所决定。我们还可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交叉写、虚实写,或叙述,或议论。

大诗人泰戈尔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在海底”。诗句给了我们写作上的提示和启迪。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距离”切入,那么文章也许更出彩。

[散文类佳作]

远方

赵明伟

一位少年,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行走在漫漫无尽的路上。青春的脸上,风沙拂过的痕迹,就如渴望已久的成熟与沧桑,一点一点生长出来……

眼前曾经无数次浮现这个画面,也曾经无数次地憧憬未来,想象远方。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路上了远方的征途。

我并不孤单,与我同行的有许多人。为了象牙塔里金色的梦想,携着对青春的不悔与执著,我们上路了。梦想就在前方,成败在此一举。

想象中的远方阳光明媚,而真正踏上这条路才发现:我错了。前进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坎坷,我被碰得头破血流。高高的梦想,低低的现实,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如一记重重的耳光,狠狠地打在我的脸上,令人窒息的疼痛使我近乎绝望,“放弃”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但看看同伴们也在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坚毅的脸上显现出掩饰不住的疲惫,但没有一个人说放弃。我咬了咬牙,坚持住!坚持才能到达远方。擦干泪,走过去,就是一片蓝天。擦干泪,我告诉自己:尽管你走得很慢,但你依然在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

我又继续前行了,不为别的,只为象牙塔里金色的梦想。终于,我赶上了同伴,直到队伍中的最前方。我暗想:休息一下,应该没事吧,走得太久了,太累了。于是我停住了脚步,看着路旁的鲜花、青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真好。猛然回头,发现伙伴们早已离我远去,我成了队伍的最后一个。可明明刚才我还是第一个啊,怎么现在……我明白了: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奋斗才是真理。

我又奋起直追,终于,我到达了终点,到达了远方。我没有欢呼,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要我努力过、付出过就决不后悔。相信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我实现了那个最初的梦想,一路走来,我感慨太多太多。那条走过的小路,是否印下了我的足迹?那块被我抚摸过的青石,是否还残留着我的余温?那些所有唱过的歌,那些所有流过的泪,是否还无怨无悔地守候在我的人生里々

流云在天边,行囊在眼前。有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无边又无沿,路上芳草萋萋,有青春为伴,远方黄沙滚滚,同成熟相连。我们笑着,走着,一天又一天。我们成长着。收获着,一年又一年。

远方很美,有梦,有阳光,也有风雨。

[点评]这篇文章紧扣题目“远方”,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自己在通往远方之路到达终点的心情与经历,从而揭示了“远方很美,有梦,有阳光,也有风雨”的主旨。文章语言明快流畅,笔调潇洒自如,悠悠情思深蕴其中,充盈着哲理的诗意。

[叙事类佳作]

远方

曹一唱

屋外是山,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眼难尽的高山,在重重高山的那面,是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是在村的远方,也在她心中的远方。

对于坐落在高耸群山中的这个小山村的村民来说,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他们最大的奢求,至于远离这个僻远贫瘠的地方,过上同山外人一样的生活,更是他们难以乞求的。世世代代,每日早出晚归,可一年到头,甚至饥饱难足,因此许多孩子便早早辍学,帮家干起了农活。

有一天,山里那所已空无几人的小学校里,来了一位城里的女老师,还带来了很多书本与运动器材,村里的人都跑去看热闹,看看城里人什么样,听听城里人怎么生活。虽早已辍学,但她忍不住。也放下手中的活儿,偷偷地跑去了学校。

那位老师好漂亮,说的是悦耳的普通话,听着她滔滔不绝的讲述,女孩一时间呆在了那里,城市仿佛一块巨大的磁铁,将她的心紧紧地吸了过去。

她是含着泪回家的,看着重病的母亲,还有起早贪黑整日忙碌的父亲,这个贫寒的家让她难再提出任何要求。可就在吃饭时,那位女老师风尘仆仆地来到她家,看着已挂满墙的奖状,她希望女孩能重回学校。女孩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母亲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她终于抑制不住了,大哭了起来,心里有几分不解:这不是自己的错,可为什么要自己承担?沉默过后,老师开了口:“她的学费我来付,农忙时我找时间补课,这么优秀的孩子绝不能放弃,她是走出大山的希望啊!”那一晚,她彻夜难眠……

终于,她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她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只要看到书本,她就仿佛有用不尽的精力,而支持着她永不放弃的,是那个来自远方的梦。

从老师口中,她得知了关于远方更多的内容,远方在她心中也变得愈加神圣,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她在心中也时时勾画着那个美丽而遥远的梦。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一步一步地拉近着自己与远方的距离,她一步步地攀登一座又一座险峰,在布满荆棘与坎坷的山路上,她抛下了泪水,忘记了艰险,再大的困难,也以淡然的微笑面对……一切的一切,只为她心中那个叫做“远方”的梦……

[点评]文章将触角深入到偏僻贫穷的山区,写出了山区的贫困,更写出了山区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与教育下,为实现自己远方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从侧面也歌颂了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文章叙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记叙文。

[抒情类佳作]

远方

徐昀聪

远方有多远?我不知道,或许对于我来说,它太抽象了。可是,您却突然一声不响地独自地去了远方。我

的爷爷,我亲爱的爷爷,远方的您还好吗?孙女儿我一直都想着您。现在我大了,懂事了,不再是那个爱向您撒娇的小女孩了。我想,那远方一定是个快乐的地方,不然您也不会过早地离我而去了。

爷爷,您苦了大半辈子,无知的我却从未帮您分担过。年轻时,您从东北老家来到了这里,从此便在这里落地生根,靠自己一个人拼打出了一小片天地,此后娶妻生子快乐地生活。可是奶奶过早地去世了,您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了大半辈子。

从我记事起,您是最疼我的人。小学时,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您那儿过一天。爸妈都去上班后,您甚至会骑车去接我。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要知道您那时已年过花甲,还一遍遍楼上楼下奔波。

爷爷,我向您道一声对不起,远方天堂里的您听到我的忏悔了吗?

爷爷,记得每次去您家我总会向您撒娇,但您从来没有像老爸老妈那样斥责过我。您说过和孙女儿在一块就是好,整个人都精神了,连那些腰酸背痛的毛病也好了。我们曾劝您跟我们一块住,您固执地拒绝了。也许您舍不得自己多年拼下来的房子:也许您舍不得小区的那些老伙伴们,跟他们一起下象棋,聊聊政事……

一次跟您聊天时,无意间谈到了东北谈到了辽宁——那个寒冷的地方,您的故乡,您给我讲了您的爸爸妈妈,您的爷爷奶奶,还有辽宁的雪,您的激动之情超乎寻常。闲聊中,我感受到了您的思乡之情。

激动中,您说要不今年暑假咱一家一起去趟辽宁吧。你爸妈没空的话,咱俩也行。我答应了,可是上天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在那年暑假期间,您病逝了,带着那个未完成的心愿去了远方。

您病逝的消息,是我在爸妈悄悄谈话中得知的。在这之前,我从没接触过死亡。我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那次谈话所提到的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帮爷爷达成心愿,虽然爷爷不能回去了,但我以后一定要走一趟辽宁,替爷爷了却心愿。

远方的爷爷,愿您幸福快乐!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感真挚。文章语句虽略显幼稚,但句句动情、字字感人。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来行文,表达的是自己对远方爷爷的追念,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爷爷离去的痛苦的情感。文章用几个特写镜头来叙述对爷爷的怀念。这几个特写镜头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不仅充实了内容,而且也强化了文章的情感表达。

[应用类佳作]

远方

郝媛

亲爱的女儿:

你一直抱怨我没有时间与你沟通交流,今天我提起笔给你写下这封信,想和你聊一聊我的一些想法。

记得你小时候,稳重听话,乖巧懂事,是左邻右舍眼中的“样板孩子”,我几乎没为你操过心。可自从你长大以后,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任性、嚣张了许多。逃学、撒谎、顶嘴,你俨然成了一个坏孩子。看到这一切,你知道作为母亲的我多么伤心吗?

你正处在青春期,有自己的个性,妈妈尊重你。妈妈也曾年少过,也知道被人束缚的滋味不好受。所以,你以后不用再把周杰伦的光碟压在枕头下,把新买的喇叭裤放在同学家了,妈妈的确不喜欢它们,但我可以尝试着去适应,去接受。这样。你的青春就不会像一场与父母之间的游击战了,对不?

你的骨子里有一种独立的性格,你不希望他人束缚你,也不希望他人为你导航未来。可你也不能因此把父母好心的帮助与教导拒之门外吧?你总以为爸爸妈妈和你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在你的远方,其实你想错了,我们一直在你身边。所以,以后遇到困难不要再把自己一个人反锁在屋子里哭了。打开屋门,让我们走进去安慰、帮助你,好吗?

妈妈毕竟比你年长,有一些事还是需要我教导你的。“凡事遇则立,不遇则废”,你长大了,应该慢慢懂得这个道理。还有,别那么任性、浮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什么委屈咬一咬牙就过去了。别老把我们当敌人,也不要因为我们而改变自己的理想与向往。我们是亲人,更是朋友。

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平时说话也没讲过啥方式,也不怎么考虑你的感受,这一点我做自我检讨,是我的不对。以后我会多给你自由和选择,尽量站在你的立场上与你交流,做一个现代版的母亲。你也应该体谅父母的苦心,多多换位思考,好吗?

青春是一条河流,一旦渡过去,就无法返回。妈妈并没有在对岸,我们要一起渡河。只是,妈妈由衷地希望,有一天,你能递给我一支浆,让我们一起来掌握方向,渡过这条青春的河。

其实,世上并无远方,只是心的距离远近不同。所以不要用你死我活的心把我排斥到远方,因为我在你的身边。

爱你的妈妈

×年×月×日

命题作文“站在高处”导写 篇8

方圆百里,一望无际的全是突凸的钢筋建筑,没有一座山峰可以登临。或许这座城市能够登高的地儿就只剩屋顶了。乘着星光攀登至屋顶,我试图去垂直于这个主宰芸芸众生的大地,满足脚踩世界的荣光。

徒劳无功,自己还是与这个世界平行,而我只能与其面面相觑,却无法俯视他。太阳仍旧在我头上,日月星辰仍旧在我头上,宇宙仍旧在我头上。所以,我仍旧是一个活在低处的人。

曾经那样焚膏继晷地埋首于汪洋题海,换来的却是试卷上满目的腥红和苍白无力的分数,而周边的人不见得有多勤奋却每每轻松地大举得胜。一些个夜晚我曾疯狂地想,既然再怎样努力也抵不过他们的天分达不到自己的期望,那么就此离开吧,去流浪去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可到底是留恋着那薄如蝉翼的友情。好几次,我决定将一切误解吞塞进肚里,决定在与其对峙的那一刻就转身将脸颊上干枯的委屈揩去,但就在我鼓起勇气展露笑脸的时候,她交结新友。而与父母的争执也愈演愈烈。他们责备我“不懂事”,呵斥我“太好强”;而我拒不承认,用最犀利的语言、最恶毒的口气针锋相对。为什么,为什么我最爱的人要这样赤裸裸地揭穿我各式各样的缺陷呢?你们知道吗,女儿此时多么需要被安慰被呵护被宠溺被证明?

原来,这世间的情都这样不堪一击――如若我天生异禀,又加之明眸善睐、温柔乖巧,甚或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是不是会被挂在老师的嘴边,捧在爸妈的心上,翩跹在友人的眼底?我向往高处,向往高处的风景:风光无限、荣耀无限、掌声无限;可现实让我只能蜷曲在低处,不停地向下掉,向下掉,落进无底深渊――从此佝偻着腰怯生生地穿行在校园里。

然而,一场台风改变了一切。

这个夏天,那场名叫“海葵”的台风几乎裹挟着摧城拔寨的威力。鬼哭狼嚎似的咆哮一次次将我从本不安稳的睡梦中惊醒,好像是叫人清清醒醒地记住它的威力,记住它曾经排山倒海地来过。清晨,令人触目的是马路旁、河边那些被连根拔起的大树:粗壮的树干与地平面呈现分明的角度,盘虬的根须无可奈何地裸露在空中。曾几何时,它们高高地站立在人行道旁,从高处骄傲地俯视着这个城市的车水马龙、朝晖夕阳。而如今……

目光触及大树底下周边的草地,我惊喜地发现,在狂风和暴雨的蹂躏之下,这些草竟然完好无缺,依旧牢牢地扎根于身下的泥土,俨然一个个威武不屈的江湖豪杰。或许正因为身处低处,它们脱离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危险,脱离了“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的寂寥――只要它们细弱的根须能留存于大地的胸膛,它们便能宽和自足地兀自苍翠,不用仰视参天的大树和站在大树高处的云雀,不用俯瞰比它更为卑微的生命,它们就这样与世界平行而不卑不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哪一种生命能抵得上站在低处的草儿们?坚韧如斯,平和如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刹那间明白,用不着羡慕高处的风景,任何平凡的生命都可以高瞻远瞩,只要不惧磨砺,便可以像站在低处的草一样――坚韧、平和却不卑不亢!

我再一次从阁楼的天窗爬上房顶,站在屋顶的最高处,这一次我看见了绯红的黎明,看见了一颗轻盈的灵魂。

点 评

一个没有一座山可以登临的城市少年,因为现实的种种困境而登临楼顶,企图满足脚踩世界的荣光。向往高处是因为活在低处,学业的挫败、友人的离弃、父母的严厉在这个就业艰难、学业紧张、人情脆弱的城市生活中频频上演,文章以小见大,折射出的是时代的影子。在这样的时代,少年难有自豪感和自信心,然而作者宕开一笔,从长在低处的小草身上看到了平凡生命的可贵之处,从而发出了“用不着羡慕高处的风景”的.感叹,释放了心灵重负的“我”因而灵魂轻盈。文章洋溢着浓烈的生活味,是一篇真性情的佳作。

【佳作示倒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10班 葛晓宇

行到山高处,坐看云起时。

我又一次站在了梁皇山上,极目而视,只见山势险峻、峰奇石异,这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

站在高处,风猎猎作响,不由想起了那个落难于此的皇家子弟,梁宣帝萧髻。一场宫廷政变使得养尊处优的皇子仓皇之间携家逃难,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宿命,他逃进了宁海的桐柏山,在“稍场”(一座寺院)主持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追兵。年轻的梁王遭遇大难,心灰意冷,又见这里风光秀丽,便决心隐身于此。于是他留在了“稍场”,终日念经吃素。我想,当他和我一样站在这山的最高处时,眼前早已没有了腥风血雨的厮杀,有的只是大梦初醒、尘埃落定的清明。站在山之高处的梁王让我心生敬仰,敬仰于他的大智大勇,梁朝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于是他选择了坐看云起,卧听鸟鸣;于是桐柏山从此有了新的名字:“梁皇山”。

想起了萧髻,便也忆起了早于他百多年的同样与高山有着不解之缘的五柳先生。我是一个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每每读到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渴望站在高处,极且于天之尽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而当我知晓41岁的先生对颐指气使的督邮抛下掷地有声的一句“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毅然辞去仅在任85天的彭泽令时,不禁为他的率性和果敢抚掌叫好――也许他早就该那样,就像《归去来兮辞》中写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在对仕宦生涯彻底绝望之后,五柳先生选择了将高山作为他心灵的最后一方净土来捍卫一个正直文人的尊严与傲骨。景仰先生,景仰他曾经拿起又毅然放下。

山间的风带着千年之前的记忆拂过我的面庞、耳边、鼻尖,令人愈加清醒。站在这梁皇山上,猛地就嗅到了久违的泥土的腥甜和泉水的甘冽,那是充塞着汽车尾气和工业粉尘的城市所没有的。于是,又想起了那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隐居山林的北大教师夫妇。他们在1989年抛下尘间的一切遁入山区寻找心中的“桃花源”,一去便是近二十年;他们和泥筑屋、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过着无电、无网、无电话信号、无农药化肥的纯净日子。而驱使他们一步步远离人群的引子只是“为了呼一口新鲜空气,给孩子创造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

北大教师,多么令人尊崇的职业啊,可又有谁知道站在大山高处的他们内心多么富有,身体和心灵多么健康?在城市,你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吗?在城市,你又如何去制造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向后退,未尝不是一种智慧!敬佩于这对夫妇对现代文明和世俗价值观的淡然,敬佩于他们的知行合一,敬佩于他们洞若观火的先知先觉……

一次登高,竟跨越了千年的历史,先贤和今人的面容一一闪过,让我知晓:一个人需要时常来登登高,站在高处梳理繁杂的思绪,整理纷扰的欲望,仰望那些高贵的灵魂。就像终南山的隐士所言,我们走过许多的路,去过许多的地方,但你要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

点 评

作者登临家乡的梁皇山,站在高处想到了曾隐居于此的梁宣帝、辞官归隐的五柳先生和当代归隐的北大教师夫妇。文采斐然的夹叙夹议中,他们的大智大勇、敢于舍弃、知行合一尽现于纸上,带给读者丰厚的精神食粮。而结尾处的提升“一个人需要时常来登登高,站在高处梳理繁杂的思绪,整理纷扰的欲望,仰望那些高贵的灵魂”,使得文章的境界顿时开阔起来,令人深思。

上一篇:经典语录:其实我一直关注你下一篇: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