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2024-08-22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共9篇)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1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所有干部必须深入课堂带课;中层干部带所教学科的一半课时量,副职领导带所教学科的1/3课时量,主管领导带2课时。

2、学校的出路靠特色,教育改革是关键,所有干部要深入教研前沿,每个人分担不同的学科,第一是指导,第二是督导。

3、学校的质量靠科学管理,所有中层干部跟年级、跟班,校级领导跟部(初中部、高中部),管理重心下移,减少中间环节。中层干部的绩效与挂钩年级或班级挂钩。

4、狠抓两个毕业年级,由校级领导挂帅,两个教务主任直接深入年级组,绩效与挂钩年级或班级挂钩。

5、通过一年的摸索,有些教师的课堂已经有了课改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并引向深入。

6、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我校的德育工作死板,领导安排一下动一下,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应尝试德育教育活动课程化。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2

1 开展学校卫生监测的重要意义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主要包括:研究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 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 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 预防疾病, 增强体质, 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为儿童少年实现社会化, 提高身心发育和健康水平, 维持终身良好的生命质量, 奠定坚实的基础[1]。而完成上述各项研究任务都需要从学校卫生监测工作中获取相应研究信息的支持。

近百年来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校卫生工作发展历程表明, 学校卫生监测是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健康及发展规律的重要渠道, 是发现影响学生健康发育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的重要渠道, 是制定防病措施的技术基础, 是评价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科学依据, 也是重要的防病手段。

2 我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的发展历史

2.1 1949年以前学校卫生工作状况

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 在北京及沿海的一些城市, 相继由一些医学院校的医师和护士在中小学校开展了一些以健康检查、缺陷 (缺点) 矫治和预防接种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卫生工作。其中的健康检查和缺陷筛查工作是最早的学生健康信息的收集渠道, 但当时的工作只是在个别学校自发开展的, 不具有主观监测动机, 同时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工作[2]。因此, 1949年以前我国没有开展具实质意义的学校卫生监测。

2.2 1949-1985年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状况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的决定》, 从日常学习生活管理、课业负担、学生保健、膳食管理、体育文娱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列要求和方法, 规定了学校卫生医务人员的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因病缺勤登记工作成为学校卫生的常规性工作;各省市、地区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 在生长发育、疾病、学校环境卫生、卫生行为等方面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专项调查[2,3,4,5,6,7]。虽然这些常规性调查工作还不具备监测性质, 但对当地学校的卫生状况改善和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因病缺勤登记工作, 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 对各级政府掌握学校传染病发生信息, 制定实施相应控制策略和措施, 减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1985年至今运行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运行情况

1985年首次开展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7], 调研内容涵盖生长发育、素质机能、疾病、体育活动等。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的系统的监测工作。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每5 a开展一次, 至今已进行6次, 是第一个由国家政府统一协调、系统性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 也是至今运行最顺利、最成熟的学生健康监测体系, 该监测体系对于推动学校卫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1985年和1991年的调研结果有力地推动了1992年《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出台, 2005年的调研结果推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办[2007]7号) 》的下发。但是体质调研也存在着周期长、样本量少、部分省市样本代表性欠佳、问题反映及时性差等问题。

1991年卫生部开始执行学校卫生年报表工作[8], 监测范围涵盖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病防治、因病缺勤、因病休退学和死亡情况等内容, 1991-2000年每年监测一次, 是目前为止覆盖面最广、监测最为全面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但是, 随着2001年公共卫生机构改革, 学校卫生监督报表由各级卫生监督所组织填报, 学生预防保健报表和学生疾病发生情况报表由各级疾控中心组织填报, 两部门报表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虽然2002年卫生部对学校卫生年报表进行了调整, 但是到2004年学校卫生年报表到期后没有新报表出台, 绝大多数省市学校卫生年报表工作停滞。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新的《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9], 其中学校卫生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和学校卫生监督案件查处信息卡是学校卫生监督的2张报表, 但没有相关监测内容的信息。而《全国疾病控制调查表》27张报表没有学校卫生报表, 至此2004年以后全国7 a没有学校卫生监测信息汇总。

学生健康体检是获得学生健康数据的最重要渠道。2008年前, 各省市根据各省具体情况确定体检计划、体检内容、体检频次以及收费标准。2008年以后 ,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 学校每年要为学生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免费体检覆盖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 体检内容包括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疾病、部分慢性病指标、部分传染病指标等[10]。但近年来免费健康体检政策执行情况欠佳, 部分省市由于未出台相关政策或政策不合理, 存在体检项目不全、体检覆盖人群不达标、体检信息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等现象, 甚至有些省市、地区因为经费等原因, 学生体检工作停滞。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汇总和利用。

1991-2000年各省市借助学校卫生年报表制度的实施, 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全面开展, 各级监测数据完整。但2001年以后, 随着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和报表调整, 绝大多数省市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停滞, 各地虽有一些专项调查, 但全国性数据缺失。近年来, 随着卫生部监督局传染病与学校卫生处的成立和各项工作要求的下发, 各省市学校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有所改善[11,12,13,14,15]。卫生部也初步建立起教学环境监测数据库。

学校传染病监测是开始最早、坚持最好的监测工作之一。各学校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 结合考勤制度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 各省市的中小学校基本能做到有制度、有职责、有措施、有记录。2003年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逐步实现网络直报。但是目前各级监测机构对学校传染病监测数据缺乏常规的管理和分析;监测结果多为按学期汇总, 及时性差, 没有起到预警作用;疾病分类不精细, 不能反映真实情况。2008年以后部分省市开始尝试在学校中开展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工作, 为完善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防控体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是在引进美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网络的基础上, 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试点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成的。1996年,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首次在中国引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YRBSS) 的理论框架和模式, 并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合作, 在部分省市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研究。此后, 安徽、上海、辽宁、北京、天津、广东、云南等地也先后开展了针对大、中、小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调研。2005年卫生部首次组织开展18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获得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青少年饮食、运动、伤害、物质成瘾、精神成瘾、性行为等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数据, 并于2007年出版报告。2008 年卫生部组织首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 , 并预期每3 a开展一次, 形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体系。但是2008年调查报告至今未出版, 2011 年的调查工作因经费问题未能展开, 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体系尚待实现。

3 目前我国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体系不健全

目前, 除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外,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缺乏组织领导, 没有全国统一的工作要求, 各地区仅根据自己的经费和需求开展监测工作, 多数省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只有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较为完整, 多数省市学生常见病、慢性病、教学生活环境卫生、行为健康、心理健康、学校卫生工作状况等内容的监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监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状况。另外, 学校卫生监测工作还存在监测结果报送渠道不通畅、没有形成监督检查评估机制等问题, 监测工作不成网络, 无法全面掌握我国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状况。

3.2 监测体系建设缺乏规划性

由于学校卫生整体工作缺乏规划性, 职责任务不明确, 造成监测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 由于学生防病工作缺乏中长期目标, 所以监测体系建设未能很好围绕防病工作建立。另外, 没有全国统一的学校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各省市开展监测工作缺乏依据。还有部分从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研究的人员, 没有分清监测与调查的区别, 经常以一次性调查代替监测, 从而消弱或延缓了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建立健全。

3.3 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各省市、地区间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源于各地领导对学校卫生工作认识的差异, 各地教育、卫生等有关行政部门建立的学校卫生工作政策基础上的差异, 各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机制上的差异, 各地区经济基础的不同以及学校卫生队伍力量和技术能力上的差异。目前, 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政策保障、经费投入、队伍力量和技术储备较好的地区学校卫生监测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并且能够定期公布监测数据,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16,17,18,19,20]。

3.4 监测数据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挖掘

国家因为不能及时获得全面的学生健康问题有关信息, 往往只能以个例代表全部, 工作经常出于救急的无序状态, 相关政策的出台、措施的推进缺乏数据支持, 工作被动。同时, 因为监测数据的不统一, 各省市学生健康状况、环境卫生情况、学校卫生工作情况可比性欠佳, 导致政策、措施效果的评估工作严重滞后。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我国各地区还普遍存在疾病预防控制、学校卫生监测与监督工作脱节的现象。多数省市因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足或职责不清, 学校卫生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协调不足, 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衔接, 监测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未能有效促进学校卫生工作。

4 十二五期间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发展策略

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的途径, 就是尽快出台学校卫生工作规划, 明确学校卫生工作阶段性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同时将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纳入规划并出台技术规范。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建设应建立在相关政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发挥各级管理与技术部门的优势, 利用先进的网络化信息技术, 从监测组织架构建设开始, 统一监测内容和技术标准, 规范信息交换程序, 在试点的基础上, 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逐步实现监测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依照中央7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的有关政策和目标要求, 尽快出台学校卫生纲领性规划, 指引监测体系建设;充分依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均等化建设, 建立健全基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的组织框架, 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监测经费和人员技术问题;充分依靠卫生、教育两部门的学校卫生队伍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搭建学校卫生监测的工作网络, 重点解决政府与社会的关注重点;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 尤其是充分发挥卫生部的业务管理职责和教育部的行业管理职责, 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加强督导检查与跟进;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社会、家庭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定期发布监测结果, 从而促进学校卫生监测体系的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谋发展之设想 篇3

[关键词]中等职教;校企合作;技能人才

社会是进步的,时代是发展的,为了适应需求,中职教育闭门造车已经过时,要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抢手人才”,得另辟新路,不然中职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窄,目前校企合作正悄然兴起,更有待探索。

一、目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重庆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中职学校受到了热捧,中职学校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为目的,就业水准相对较低,但社会需求大,就业更容易。在就业压力日益剧增的今天,技校生之所以脱颖而出,原因就是中职学生要求工作的门槛低,且具备技能,企业更能“拿来”就用。可如今,中职学校虽拥有这些优势,仍出现招生难的问题。先总结一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可用这句话来代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会,出得去。”进入中职学校门槛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少,受教育少,或是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淘汰出来的差生;让学生被学校留得住和学会技能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出得去”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关口,也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期望,是我们招生的首要王牌。近两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开始走下坡路,一个是家长的观念转变,开始走“普高热”,加上国家普及高中义务教育,中职的收费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负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初衷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就业,这就丧失了中职教育的一大优势。我认为,以上两个原因只是外部因素,一所职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关键要看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简单点说,就是要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同类的优势和品牌。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责。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职业教育较快地和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曾经单纯地培养一个技工的方式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了,我们应尽快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中职教育的成果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肯定,要造什么样的车还得看市场有什么样的需要,正所谓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据调查,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下:1.能直接带来效能的人才。2.拥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忠于企业富有责任心的人才。所谓效能是能够在企业上岗的技术能力,这关乎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技术,企业生产方向,简言之要融入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而这方面只关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训是无法获得的。所谓创新,即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观念、技术,勇于专研。所谓责任,是要以一个感恩的心,火样的热情爱这个团体,从企业利益出发思考,这与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关,而这不是上班一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学校的启蒙教育。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

随着“普高热”、“就业难”等对中职之阻碍,中职教育之路越来越窄,无疑校企合作能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又一契机,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另一创新,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就业出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校师资力量,再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了设备、场地,及时更新社会信息,使学校不再“封闭”。

四、校企合作的一些设想

学校必须发展适合自己的专业道路,打造自己的品牌。学校可以进行分班制:普通专业班和企业班(可以以企业名字进行命名)。普通专业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包括基本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基础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等是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前的岗前教育。企业班是专为某个企业输送人才而开设的班级。学校需要有专门的部门对社会企业进行考察、选择,对认可的企业把我们学校进行推销,推销自己的特色使其认可,让企业到学校进行考查,合格后,可签订定向培养合同,然后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门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一批员工。企业从学校的普通专业班进行选人(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双向选择),企业通过面试、考核等方法选拔初步具备所需能力的学生,之后校企双方拟定培养计划、课程,为培养出具有适应企业所需的人才,可将该班选派的老师送入到企业实际培训,感受企业文化,让任课老师思想上有对该企业认识的初步雏形以便于引导学生,培养过程中,可让学生定期去企业参观实训,参加企业的各种活动甚至拓展,感受文化氛围。对于企业的技术方面培养,企业可以派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解,经济实力庞大的企业可以为我校提供先进设备和对该班学生提供教学促进手段(如发奖学金,发补助)等,企业之间的有差距才会使学生有竞争有向往的动力,良性循环,学校发展才会生生不息……学校为企业管理培养,企业为学校辅助服务,开辟就业出口,校企合作乃社会发展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4

大桥学校根据2012年德育工作布署,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都有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013年人校将继续把“今天养成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将“让自理自立成为习惯”、“让文明礼仪成为习惯”、“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做为具体目标,力求通过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活动助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我校德育工作重点为:“以国学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国学导行”。在实施过程中,我校把传统国学文化作为切入点,立足校本教材开发与利用,采取科学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监督的力度,全面落实德育工作任务。

二、继续把“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作为养成教育的基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背诵活动。

三、加强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落实,助推好习惯的养成。、四、继续完善校本教材,明确养成教育内容。

五、创设良好的国学文化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特色得到加强。

六、开展评选“校园十佳”活动,完善养成教育激励制度。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5

(讨论稿)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静安精品教育的定位,在传承育才教改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学校办学规划。秉承“重在课改,严在课堂,实在发展;功在研修”的工作思路,贯彻“尊重传统,尊重规律,稳步改革,扎实推进”的工作策略,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德育为本,质量为先,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承继育才教改传统,有自主性发展特色和良好声誉的中心城区品牌初中。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总体水平

1.教师发展,师德为本

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个体道德水准直接支配或影响着一个人的专业态度、专业水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其整体道德水准决定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与优劣。通过育才教师个体规划制定和育才教师形象讨论等系列活动,引导教职工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树立崇高的敬业爱生的职业态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立一支专业过硬,乐于合作,乐于奉献的教工队伍,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

2.立足校本,加强研修

校本研修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我们将积极开展以《初中学生三自目标达成的研究》课题为龙头的教育研究活动,深刻理解育才教改的精髓,融育才的教改理念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抓好教职工 “十一.五”职务培训工作,通过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通过立足校本的项目研究;通过加强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通过学习型班组的建设,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激励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3.搭建平台,服务教师

充分发挥导师团、顾问团的作用,用对话研修的形式,抓典型把脉会诊,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扬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传统,充分利用862评课资源,采用行动跟进的研讨方式,努力营造 1

良好的学习文化;充分利用《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第八届“段力佩杯”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等各种交流和展示机会,设置平台,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习和发扬育才传统,勇于教改的栋梁之材。

二.规划软硬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1.构建和谐校园硬环境

在不断优化办公条件的基础上,成立项目小组,进行专题攻关,凸现学校教改传统,美化校园环境,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物件的摆放都具有教育功能。

2.营造特色校园软环境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构建年级、班级和办公室的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板报、特色角、壁挂、园地、名言等方案,并以此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营造绿色校园,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自助管理的机制和队伍建设的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合理充分地安排作息时间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提高时空资源的利用率,努力为“三自”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三. 抓常规促质量,完善课程方案

1.落实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和“精备课”制度,结合学科德育要求,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合理开展分层教学,发展并丰富“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内涵,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

(2)在教研组重组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教研活动的内涵和质量,促进强势学科的建设。

(3)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要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并组织组内教师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学校将组织相应的研修观摩与讨论,提高年级组研修的实效。

(4)不断强化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切实关注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完成中考预设目标。

(5)密切关注起始年级,夯实学习和发展基础。

(6)根据市学业考要求,适当调整学校原课程方案的实施(即回复到按市课程方案的要求设置课时),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7)加强研究,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用制度保证分层递进的有效落实。提出“三不准”规定,即不允许午休时间的全班补课;不允许自主研习课的集体补课;不允许爱心学校的全班补课。

2、教科研结合,完善校本课程管理

(1)深化课程改革,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数字艺术、机器人、OM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形成有特色的系列化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方案的实施,探索形成学校课程的相关管理制度。

(2)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采用记录卡,加强自主研习课的管理,提高研习效益。

(3)不断完善免修制度,加强对免修学生的服务与指导。

3、利用网络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管理功能、信息功能和资源功能,使之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发挥最大效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内外教学活动服务,做好《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网络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四. 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落实“两纲”,提升行为规范水平

(1)以迎接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复查、评审为契机,两个“纲要”,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

(2)继续做好广播操、卫生流动奖杯、阶段行为规范优胜班等常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提升行为规范的整体层次。

2.围绕“三自”,开展校本德育建设

(1)利用家、校、社会各类资源,构建各年级分层德育目标,进行分层递进的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年级、班级的学生活动框架,每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升。

(2)继续抓好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自助管理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育才学子形象大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力求配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形成学校的特色社团,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逐步探索校本德育的体系化和课程化建设。

五. 强化制度落实,提升管理效益

1、提升主人翁意识,加强民主管理

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充分尊重与保障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每学期集中进行一次),并利用校园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交流。积极开展结对互助和谈心活动,推出每周五下午的校长接待,加强沟通,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加强民主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学校的优良传统,凡重大改革事项一定通过党支部和教代会的集体审议,党政工齐心协力逐步推进学校发展。

2、加强部门协调,坚持层级管理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层级管理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倡各职能部门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的相互支援与协作,努力规避科层管理的负面效应。

3、完善各类制度,强化规范执行

严格遵守并模范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完善分配方案、评价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文本资料,充分发挥各类评价制度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促进师资队伍的内涵发展。

4、加强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行竞聘上岗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实行向优秀人才、教学第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加强宣传,为学年结束的评聘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全面推行竞聘上岗,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和质量提升。

六. 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和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1.体育工作方面

做好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学校体育节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艺术工作方面

在各类艺术类基础学科,探究型,拓展型课程开设的基础上,结合数字艺术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学生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卫生工作方面

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严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食堂操作过程卫生、食堂环境卫生等关口,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配备全天24小时值班人员、开通值班电话、建立应急领导小组网络等。

4.语言文字工作方面

中层以上干部带头,引导教师、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好风气。

5.公共服务工作方面

继续搞好教务、档案、图书馆、实验室等工作,抓好环境卫生,促进和提高就餐质量,为学校师生提供快捷、方便和温馨、到位的服务。

6.安全工作方面

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实施整改、排除隐患,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伤害事故”应急能力。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认真有效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安全。

7、其他

认真完成绿色学校、计划生育等常规工作,稳妥解决突发事件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心学校语文有效教学设想 篇6

最近几年,我校语文科成绩、学生写作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主要得益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基本知识的练习,得益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方法,得益于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许多中高年级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读课外书的习惯。尽管如此,我校的语文教学还处在低效的状态,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1、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重积累,轻说话、写话的练习。在平时的汇报课中很少看到老师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或让学生把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说半句话,教师却不引起注意。比如学习“熟”字,有的教师让学生反复读之后,把它组成词“熟了”,接着问:什么熟了?学生回答“苹果熟了”,教师便到此打住。如果教师继续问:什么时间苹果熟了?熟了的苹果颜色怎样?味道怎样?用一二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又如学习“风”字,在掌握了读法写法之后,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说话训练:观察图上的大树和地面的树叶,说说风怎么样?老师说第一句:“今天的风可真大呀,后面的话由大家接着来说”。这样一个环节,即可反复巩固“风”的读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练习把话说具体,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由于学校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字词教学脱离特定语境,也不利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字到词,从词到句,把字词放到句段中去学习,环环相扣,递进式的学习,是字词教学的有效办法.师来说,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然而,教师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这就是“兵教兵”。班级里头,要建立 “一对一”或“一对二”结对子,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也是合作学习方式的体现,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活动。

实施有效教学实验,本人认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三种习惯:

1、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所以,自主学习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下功夫,备教材,备学生,写好学案,即自学指导。学生在自学时还要养成不动笔头不读书的习惯。把一些准备在课堂上与同行交流的信息记录下来,在课本上把重要的词句圈圈划划,做一些旁注,把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写下了。课本过于“干净”,有时不是好事。

2、合作、探究的习惯

合作是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懂得合作的意义,其次要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海口山高小学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差异按上、中、下搭配分组就座,教室四周设4—6块黑板,4起来。例如学习《猫》课文时,认真分析了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后,引导学生学习怎么写一个小动物。有了实际的例子做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了灵性,不再是千篇一律,真正做到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利用好小练笔。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应相机进行课内或课后小练笔。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小练笔,要知道小练笔可以做大文章。练笔虽小,可是往往都很有针对性,利用好这些小练笔,会对习作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我校的五(3)班的许老师在教学《我想》一课时,课后安排了小练笔,学生模仿原作,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了以下的诗篇: 《我想》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呀,飞---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北京天安门有多麽美丽,看看长城有多么雄伟壮观。

四、在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加强说话、写话的练习。

练习说话、写话的意义和方法,相信大家都明白,关键是老师们是否重视,这里就不多说了。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7

一、对中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建立校园创业基地的必要性

(一) 国家政策导向鼓励创业教育基地的建立

如何应对每年庞大的学生毕业潮, 改变毕业即失业的的局面, 改变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青年创业优惠政策, 全国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 鼓励青年学生创业。比如地方政府牵头启动设立学生创业街、推出的资金扶持、租金减免、提供集中型创业铺位等, 除此之外, 国家人事部门、劳动社保、团委等部门先后出台或酝酿出台各种就业、创业服务措施, 包括:1.优惠政策:贴息贷款推动青年创业。2.增值培训: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各地政府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帮助毕业生更好投身社会等等。这些优惠措施同样为中职学校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基地提供政策保障。

(二) 从中职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学生毕业之后的走向令人堪忧

面临每年庞大的大学毕业生, 中职毕业生在岗位面试及竞聘中不具备任何优势。中职学生毕业之后, 面临学历、能力、经验及年龄等各方面的考验, 创业可以为他们多创造一条走向社会的途径。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教育及创业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走上社会的信心。

(三) 中职学校具备建立创业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

1.学生市场广大。大多数中职学校拥有一定的规模, 这也意味着校园学生消费市场是具有很大的潜力。

2.学生处于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 每日接收海量资讯, 并且当代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这对于开展创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据《中国青年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79%被调查的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向, 然而目前我国真正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只有0.3%, 广东是全国比例最高的省份, 也只有1%, 但这个比例在美国却高达25%。这也充分说明, 针对青年学生而言, 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创设环境、提供机会, 这是一个具有深度挖掘潜力的就业方向。

3.作为中职学校, 我们有专业的职业教师队伍及支持学校发展的多种合作企业, 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 更充分地发挥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作用。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基地也是创建具有当地经济特点及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一项举措。结合当地的经济特色, 发挥本地学生的优势, 借助各方面人脉网络关系打造适合本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业教育基地, 为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也是为当地经济腾飞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

二、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立创业教育基地的初步设想

(一) 成立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该委员会以专业教师及有经验的企业专家为主。中职学校不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的教师, 他们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种专业理论知识, 也有合作企业的各行业人士等专家。利用这一群体成立指导委员会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真正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 探讨新形势下的创业模式, 帮助创业学生解读政策, 了解创业程序等。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创业指导, 培养一批具备创业指导能力的教师, 也为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改造知识结构提供条件, 进一步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二) 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社团等各种方式, 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培训;定期推出创业教育的宣传橱窗, 印制各种宣传小册子, 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经验交流、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去改变传统的就业思维, 并将创业教育的培训纳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课程体系当中。

(三) 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建立多种模式创业基地

1. 建立学生商店,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成立校园学生商店, 其目的是既成为校内实训基地, 为学生开展专业实训、勤工俭学提供场所。又从创业的角度, 以老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导从中管理、策划、操作, 熟悉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经营。操作时结合学校的情况, 可以采取学校监督、学生股份制方式去经营, 放手让更多有能力的学生主动参预经营策划, 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会承担, 主动地去学习经营知识, 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也可以采取分时段学生创业小团体竞争形式去经营等等。

2. 开设校园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房、网络、实训场地等资源,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本地经济的优势, 教会学生开设网店或网上商城。

中山市“品上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三位大学生从最初通过网络公司做销售发现了共同的志趣, 在2007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抓住时机, 了解到中山有不少制造企业生产过剩, 并且了解到在网购方面北京、上海、长三角等地比珠三角做得好, 珠三角很多的制造企业没能在网络上打开电子商务的渠道等情况。三人2008年聚在一起密谋创业, 选择中山市4家生产出口家居产品的企业作为供货商, 于2009年的3月公司正式挂牌进行经营。其中的一位创业者阿明表示:他们的创业并非是尝试和心血来潮, 而是真正地全方位进行了准备。在创业过程, 他们接触到各个公司的老板及市场销售的负责人, 认真调研了经营方向, 向中山市青年创业基金争取了初期的创业资金, 还靠近学校设立办公场所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不少专、兼职岗位, 目前该公司经营已颇具规模。

电子商务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国家也鼓励学生网上创业投资, 网上创业不仅起步快、而且成本低, 适合思维新的人。学校如果能够提供舞台与资源给他们, 也许将来会涌现更多类似“品上品”电子商务公司的企业。

3. 打造校园创业街 (或创业市场) 。

学校专门开辟一个区域作为创业街, 区域内建立类似于跳蚤市场的摊档、提供仓库及相关经营设施设备, 制定市场管理规程, 及开放固定经营时间。以学生自由组团、自行投资形成经营者角色在创业街进行登记。对摊档采取竞争投标, 有偿使用摊档及仓库等设施设备, 交纳的租金将来用于勤工俭学、创业街资产维护或纳入扶贫基金。学生可以在创业街上自由挥洒创意, 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电子电器维修、汽车维修保养、经营生活日常用品, 美容美发项目等等, 给学生一个展示平台, 建一个无限活力校园。

4. 不断创新, 探讨其他的创业模式。

如开展模拟创业、开展项目策划、引进生产性实训工厂, 参与国家青年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更多的创业模式, 不断丰富校园创业教育形式。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有效的创业教育基地的重要现实意义

1.以学生为主导, 不仅锻炼了能力, 也为他们走上社会多提供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也有效缓解了社会及学校的就业压力, 提升学生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2.就业是一个招聘岗位对应一位毕业生, 而一位创业者的成功, 不仅为个人及社会创造了财富, 也为社会提供了数个就业的机会, 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其意义更为重大。

3.职业教育教学及课程的改革离不开市场规律及社会大环境的变更, 以开放的心态让教师改变以往的从学校学生到学校讲台的成长模式。通过创业教育的方式, 不仅让教育者从社会、市场吸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为职业教育上台阶提供帮助, 也让被教育者学到更为有用、有价值的知识与能力。

4.创业教育中, 学生体会到了打江山的过程及守江山的艰辛, 从而懂得如何策划经营方案, 吸取经验教训, 懂得责任, 学会如何开展有效的人际沟通, 懂得团队协作的意义, 更懂得珍惜与付出, 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也张扬了青春个性。这一切比老师站在讲台空洞的说教更有意义和效果, 为他们转换社会角色奠定心理基础。

摘要: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开展创业教育并建立创业基地是解决就业难的一项极具生命力的途径。中职学校应把握机遇, 利用好国家政策, 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 为中职学生打造一个既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创业平台, 又能给予学生一展所长的舞台。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创业基地,设想

参考文献

[1]何焱.40家见习基地为中山青年就业铺路[N].中山商报.2009 (3) .

[2]李红.网店三人组[N].中山商报.2009 (5) .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8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38-01

0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本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

2.实操实训相对缺乏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即使能到企业实习,由于企业担心泄露企业机密,也很难让实习生接触到比较深入的东西。并且大部分企业都不大愿意接受实习生。这样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训室来完成了,而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与真实的会计业务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缺少真实业务往来的真实感、立体感。

3.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比较落后

从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方式来看,大多重视理论考试,不大重视实操能力的考查,基本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实操能力的考查,没有一套成熟的、合理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考核方式,会导致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没有达到考核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对实际操作根本不了解,缺乏实践经验和岗位意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满足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者也积极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关于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思路

1.对准市场建专业,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市场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满足招生市场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好多家长、学生觉得做会计工作环境好,待遇也不错,所以好多家长都主张子女学会计专业,尤其更受女孩子的欢迎;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企业、工厂多,所以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当大,基于市场需求,重点加强会计专业的建设,逐年扩大本专业招生规模,为财会行业培养出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中职学校应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一是重基础,学生要尽量掌握本专业各岗位群所必须和通用的基础知识,学到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为既有短期的就业能力,又有转换岗位和适应新岗位的基础,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知识平台。二是技能显著,综合职业能力强。三是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现、发展学生各自的兴趣、潜力和特长,使其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按照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特点,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重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素质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开辟更多的实训基地

对于文科类学生的实训,是很多学校很头痛的问题,学生除了通过模拟账来进行实训以外,其它很少有接触实操的机会。为此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联系了不少企业。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的精神,会计专业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建立“上联下挂”师资培训基地,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旧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与一些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利用寒暑假派老师到企业实习,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6.加快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组织会计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会计专业在建立了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并配备专职实验系列的教学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为增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时代性,使学生更加适应现实会计工作中的电算化环境,为未来在会计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学校团委工作设想 篇9

一、总体设想

1.本展应打破以往史料展览以大量文字叙述,图片为辅的样式。力求醒目、简洁、大方的风格,以吸引观众眼球,驻足观看,适应现代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因此,本展宜采用“图片展”的形式为佳。

2.内容以年代先后为序展开,突出“史”的特点。3.所有采用照片放大至25英寸至35英寸为宜,方能体现大方、醒目、美观的设计思路。

4.所有实物展示,应由专用陈列柜。

二、内容框架与展览策划

影壁:正面为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题词手迹。

背面为学校全景式大幅图片。

(展览内容从右至左展开,拟用12至14块版面,分前言、第一至第四部分及后记展示;陈列柜可设置在相应位置,力求与展板内容呼应。详见展室效果图)

前言:1.学校概况。(穿插图片、图表)

2.历届毕业生在我州各地分布情况(大幅图片)第一部分:革命时代(1940--1949)

主要反映解放前学校初建、成立情况;校址搬迁、学生运动,以及当时学校为革命所起的作用等。(相关图片:第一任校长照片;校址、笑貌照片;学生活动、学校史料老照片)

第二部分:拓荒时代(1949--1978)

重点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 实践活动,以及学校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包括许多领导干部)的情况;学校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兴衰与沿革。(相关图片:教育教学活动照片、校办工厂、生产劳动、大迁徙、学校建设等史料图片)

第三部分:奋进时代(1978年至今)

全面反映学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拟设如下分类进行反映。

【教育管理】学校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能等 【教育教学】各科教育教学活动及成果。

【教师队伍】教师职称、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培训与

提高等

【教研成果】各种教研活动及成果

【校园建设】学校建设、文化建设及环境育人等 【学校荣誉】办学效益、社会评价等。(相关图片:各部门分类征集、提供)

第四部分:腾飞时代

回眸60年的历史,展望未来,前程似锦,跨越新世纪学校将迎来腾飞的时代。1.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大图展示)

2.校领导寄语(领导照片、寄语题词手迹等)3.殷切的希望(各级领导及国际友人来学校视察的照片)

后记:(略)

三、说明:

1.校庆在即,时间紧迫,本展无法考虑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只能采用“图片展”的形式。

2.内容策划上对“文化大革命”一段,有意做了忽略。3.“图片展”的成败在于图片的搜集整理,各部门提供的照片要确保历史真实性、经典性和代表性。

4.校史文案资料,须由专人撰写,经校委会研究把关,方可公开展示。

展览策划、后期设计制作人:陈 华

上一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奉献青春》演讲稿下一篇:小学生日记200字:劳动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