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看法

2024-05-26

创新创业看法(通用9篇)

创新创业看法 篇1

署名:李鹏飞专业:体育1302班学号:20131301039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署名:李鹏飞 专业:体育1302班 学号:20131301039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 积极的作用。

四、想要创新创业我们应该在一下个方面做出努力

1、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2、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做一些兼职,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3、要充分熟悉政策:

对大学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4、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五、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六、总结

创新创业看法 篇2

用漆看似是一种限定, 其实漆媒材极具表现力, 若恰当使用, 会给观众带来一场有别于其它画种的视觉盛宴, 漆膜造就的色泽, 肌理等绘画语言给人以神秘、温润、古朴等独特感受。绘画语言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创作媒材, 就像水墨用水, 油画用松节油一样。漆在漆画创作中主要作为粘合剂来使用。本人认为, 与其它画种所使用的创作媒材相比, 漆的表现力反倒更具多样性, 漆皱的不定性给作品带来一丝神秘气息, 给观者以充分想象, 若作者能充分掌握漆性, 便能够按主观意愿随机应变。漆与蛋壳、螺钿、金属、骨块、石料等材质粘合后, 可形成多变的肌理效果, 也可使画面像雕塑一样具有立体感, 是漆特有的绘画语言, 它能引发观者强烈的好奇心, 并且漆膜凝固后可以按作者的画面需要进行打磨推光, 无论是技法的宽泛性还是材料的丰富性, 都是其它画种不能比拟的。所以, 我认为漆画作者们应该抓住这些特点, 不应局限在自己设定的条条框框当中, 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技法, 只有掌握自己的语言, 开发漆的本体特征及一般规律, 解放思想, 创新理念, 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

一、当代漆画的发展

当代漆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漆, 生存于肥沃的民族土壤之中, 大量出土的漆器便是其强有力的证据, 经学者证实:漆防腐、抗潮、耐磨、耐酸碱等, 既能保护器物, 又能美化器物, 所以历朝历代, 被大众所接纳, 应用于生活用品、礼仪用品、丧葬用品、建筑装饰、室内家具、文化娱乐品、脱胎佛等, 可以说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当代漆画创作提供了现实样本。明黄成编写的《髹饰录》当中也记载了很多髹漆技法, 后世漆匠通过实践经验, 不断丰富完善, 内容更加详实, 为漆画创作者在技法选择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创作过程更加容易拿捏。

当代漆画第一次作为独立画种为大众所知是在第六届全国美展, 为漆画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就看漆画创作者如何去抓住机会展现自己。近年来, 经过几次美展的推动, 特别是09年全国美展设立的独立展区, 漆画界逐渐受到关注, 创作观念在转变, 理论框架在建立, 创作队伍在扩大, 作者层次在提高, 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 我们应该理清发展思路, 想清楚如何在保留住传统的前提下开发出漆的新潜能, 最终做到传统工艺向现代漆画过度, 物质层面的漆器向精神层面的绘画转变, 为漆画创作铺平前行道路。

二、当代漆画创作的前行方向

漆画与水墨、瓷器相似, 具有民族性, 它继承于传统漆艺, 题材多为表现人文、山水等, 也有相当一部分题材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创作的, 怎样平衡想象与写实, 赋予漆画新生命等, 都是漆画界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同时, 漆画也具有时代性, 它突破传统, 从立体转向了平面, 不再局限于工艺美术的行列之中,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怎样能寻找到合适的题材, 怎样把当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精神文明的发达用漆画形式来表现, 这也是漆画创作者们所需要思考的;同时, 漆画也具有国际性, 水墨、瓷器与漆器同为我国传统媒材, 然而, 前两者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声, 为何作为漆艺发源地的中国漆画还不急越南磨漆画的名称响亮?当代漆画几十年一路走来, 出现了不少佳作, 但缺少与紧贴人民生活、观念突破、有影响力的力作。漆画逐渐为人所知, 但不普及;创作观念在转变, 但创作方向意见并不统一;理论框架在建立, 但并不到位;创作队伍在壮大, 但不够多……当代漆画的创作道路, 还需要快马加鞭, 大刀阔斧。

漆画创作首先要求创作者了解它的绘画语言, 提炼并发展它, 利用创造性思维驾驭它, 不仅要继承它的民族性, 发扬民族精神, 还要利用它的时代性, 吸收外来画种的实践经验, 并敞开大门, 对其它画种的创作者们不设防, 敞开怀抱邀请他们加入进来, 欢迎他们带来新观点, 新材料等, 大胆突破创新, 画种与画种间的碰撞、融合, 如借鉴写意感性的水墨, 写实理性的油画, 色彩渲染的版画及立体的雕塑, 总结造就出新兴的绘画语言, 方可使漆画发展呈现多元化。然而, 一副漆画作品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有没有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观赏者对作品绘画语言的阐述所能达到的理解程度, 体现了作品的深度。不仅需要作者对技法运用驾轻就熟, 还要求作者明晓漆画的内容及艺术形式, 把自己的内心体会融入到作品当中,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描绘, 揭示生活, 赋予作品时代特征、当代观念的鲜活生命力。

当代漆画想发展想壮大还应让创作者树立多元、开放的格局观, 摆脱旧思想的束缚, 走出工艺美术的阴影。目前部分高校也开设的漆画课程, 但漆画专业少之又少, 并且多从属于工艺美术系, 跟装饰始终没能脱开关系。我们都知道, 漆画称之为“画”, 首先就是要具有绘画性, 漆画创作者们应该清楚面对, 工艺性向绘画性转变是当代漆画发展的必由道路, 只有突破传统, 树立新观念, 不受工艺的制约, 才能拓宽发展的道路, 脱离传统漆艺的束缚, 使画面提升成为满足大众精神层面需求的纯艺术。

另外, 当今绘画界, 图片运用频繁, 本人认为, 这一显现应该适可而止, 或只能限定在借鉴的范围, 过分的依赖图片不好有三, 其一产生依赖性, 其二产生雷同作品, 其三那不叫创作。作者应该走出闭门造车的框框,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切身去体验生活, 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具有真情实感, 才能与观赏者建立沟通的桥梁。

三、当代漆画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

漆画市场虽不及几大传统绘画市场那样走俏, 但发展空间巨大。众所周知, 漆器因为它的实用性、美观性、耐久性, 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苏、闽、粤等地区, 漆文化相对比较悠久, 大众对漆器有一定的审美基础, 它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 拥有丰富的群众基础。因此, 漆画创作者只要抓住这一条件, 利用它的民族性, 顺应时代潮流, 从立体走向平面, 在大众间广泛宣传, 帮助漆画受到更多观赏者的喜爱, 方可获得更多社会的认可。同样, 由于漆画的“年轻”, 其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力要相对强于其它画种, 通过不断摸索, 创新, 使得漆画利用自己特有的材质美, 肌理美创造出适应自身发展壮大的道路开发出更多的市场。

如今我们经济迅猛发展, 不再为生计发愁的大众开始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精神文化生活上, 对艺术品的需要量举日递增, 当代漆画怎样能够吸引到更加多的收藏者的目光成为一个新课题, 社会大众的观赏需求是我们发展的首要目标, 然而我们的声音太小以致社会大众对漆画的了解不及水墨与陶, 不了解漆画的独特性, 不了解漆画的广阔发展前景, 造成国人对画的不屑。说白了, 就是不思变, 旧的丢不掉不改良, 新的没思想弄不来。因此, 当代漆画要善于纳谏, 有勇于展现自己的精神。

当然, 我之所以认为当代漆画必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因为它的年轻, 因为年轻, 所以有冲劲, 有不怕犯错的无畏, 面对其它发展纯熟的大画种, 有敢于自我表现的勇气, 它从漆器演变而来, 比其它画种更明白怎样做到古为今用, 然而, 它又并不自以为是, 也有虚心接纳的一面,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包容性, 借鉴其它门类的发展经验并丰富发展, 通过创新技法这一绘画语言表达既能够表现东方审美传统之精髓又可表达当代社会的人文情怀。所以, 年轻的中国当代漆画, 需要勇敢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

四、结论

当今中国政府大力提倡文化兴国, 礼仪兴邦, 政府文化部门重视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始关注漆画的发展, 当代漆画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并突破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束缚。当然, 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诸多问题, 漆画界业内也出现了不少讨论, 比如使用什么材料才正宗, 画什么题材才合适等。本人认为, 处于发展初期的我们, 不应该受条条框框的制约而画地为牢来约束漆画创作者创作, 以致影响当代漆画的发展良机, 无论画幅大小, 无论方法方式如何, 无论利用怎样的材料, 题材为何, 只要出来的画面有新意, 达到创作者预期效果就是好的, 应该被接纳的。现在的我们刚刚起步, 首要任务便是怎样能够突破世俗的目光, 何为正宗, 那是发展壮大后, 在绘画界有话语权以后的问题, 不是现在的我们应该追究的。漆画的发展, 需要漆画艺术家们潜心修炼, 博采众家之长, 创造出符合观者精神性需求及审美情趣的最真实的作品, 创作者转化旧观念, 表现美好、悲惨、伤痛、积极或者消极这些最真实朴素的生活状态, 才可引起更多的共鸣, 并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摘要:漆文化已有千年历史, 但时至今日漆画还是作为一种年轻的画种排在传统绘画行列之后。如何发展, 如何振兴, 任重而道远。但潜力巨大, 我们应清醒认识, 理性的剖析当代漆画的优劣, 了解并掌握漆画媒材的性质并运用, 克服不同材料对漆画发展的束缚。

关键词:限定,发展,创新,看法

参考文献

[1]王其钧、王谢燕.中国工艺美术史.机械工艺出版社, 2008

[2]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创业 思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催生了一个用激情与理想博弈现实的群体——大学生创业群体。“创业不仅仅是遥远的梦想”这句话已回荡在众多中国高等教育的校园中。

但是,有人认为,大学生没有深入到社会中,社会关系简单,创业想法简单,并且没有足够的经验,往往导致了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因此,大学生的创业只是一种激情的表现,没有足够的理智的分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笔者认为,我国的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自主创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由于现代择业观念的转变,更加强调了学生依据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面向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观念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性与创造力。特别是大学生以智力和科技实施的创业活动,使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可能,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择业趋向,它不仅使科技与生产力直接相连,而且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物化过程,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我认为大学生的创业是可取的。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这次报告中阐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心的教育”的概念,后被译为“创业教育”,首次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问题。所谓的“护照”指的是,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而第三本护照——创业能力,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知识限制,由于大学生对于所创业项目的专业知识的欠缺,也就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出来,缺乏个性化的信息传递。

二是缺乏经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导致对市场和对手的了解不足,所以对于所要创业的项目分析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

三是心态问题,自主创业是有风险的,所以大学生在打算自主创业时要具有“风险意识”,要能承担自主创业所带来的风险与失败。

四是创新能力不足,无论什么行业想要站住脚,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如此。但是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所以导致了创业的失败。

五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资金薄弱,需要外界的投资,但是这需要投资者的信任,并且高科技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大学生创业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我认为社会各界应该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于支持和帮助,具体应该有以下几点措施。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让其多参加社会实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创业意识。

2.政府给予直接的支持,提供一部分资金。除了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之外,我们政府出台的创业培训、创业支持、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等现有政策有待更进一步的落实与完善。虽然这些因素并非决定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有关部门条件的缺乏既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也对大学生的创业前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社会各界应给予支持与帮助。比如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各地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我认为,大学生要进行创业,一定要学会“沉下去”,从基层做起,等待时机,在创业的热潮中,学生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扎实的技能。成熟的思想加上必要的素质和技能才是学生创业的前提。

参考文献

对自主创业的看法 篇4

第一,一般现下用人单位招工时,不光注重的是学历、文聘,更注重相关的工作经验,而我们大学四年即使会课余兼职但大多都仍以学习为主,在学期间并没有脱离原本的环境,工作经验就恰恰是应届毕业大学生缺少的,缺乏对工作环境、就业市场的了解,因而在就业竞争的市场上就失去了这一点优势; 第二,现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的大多是专业技术人才,而并不缺少一般的本科学历人员,而一般这类岗位比较稳定,因而就业岗位空缺少,竞争激烈,而薪酬也往往不高,相应的大学生择业一般更倾向于专业对口的职业,这就业压力大大增加;

第三,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程序更简化,对各类费用都有减免;在金融贷款方面,优先享受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贷款手续简化,利率优惠;税收缴纳方面,可享受一定期限的免税和减半征收;在企业运营方面,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人事档案管理免2年费用、社会保险参保有单独渠道等等,相比较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具有优势;

第四,现在各个高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形式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例如,浙大有不定期请各自主创业起家的企业家以及专家等来校免费开课指导,1我们学校也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创业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企业沙盘模拟竞赛等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步进行扶持;

第五,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社会交际能力;有利于增加对市场和社会的了解,从中培养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知悉社会动态,保持自己与社会的同步性;自主创业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因为自主创业要自己承担风险、讲究诚信,因而自主创业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让自己更成熟;市场、政策的日新月异,会促使创业者不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虽然自主创业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是我认为,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收获的东西更多,经过充分准备、考量的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择业方向。

*部分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自主创业”词条

A10财务1

陆丽煜

对当代大学生创业个人看法 篇5

当代大学生想要去创业,从本质上来说绝对是件好事。首先可以更好的开展各领域市场,寻求不足的方面,从来更好的加以利用。完善我们的生活。就个人而言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意志,以至于对人本身意义上更好的提示自我的空间,展现自己的才华。

而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创业不是说出一句话就能闯出天下的。需要个方面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是远不够的。所以说创业难,难创业。大学生真正创业,闯出一片天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为什么说创业如此艰难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想总结我说了解。凡是欲求,必先明其理。

首先,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是个弱势群体。在大学中这三年两载的我们很多人都被大学中特有的气氛所腐化。每天在大学中安逸的生活,慢慢的我们变的懒惰,每天不思进取,徒劳的渡过一天又一天,根本就不谈不到什么信念在心中,什么理想与我同在这些事!天黑路滑,人心复杂。而且当今这个社会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而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又怎么在这样的社会去挣得一席之地?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应该明白社会的规则,只用懂的这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样的话才会在社会能够生存下去。我们一生下来就要三种人来教育我们———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一个是社会,而恰恰有趣的是前两者教育的总是跟最后一者相反的!这就是社会的规则。

书本上有句话叫做发现商机,其实通俗一点解释来说就是这某个

领域或行业有某个方面出现漏洞或不足,这样就形成了市场需要,也

就是说这里面可能会有商机在其中。也就说这里面有利润可图,商机

在其中,也就又了创业的机会。而在发现先机的基础下又要有足够的知识力量,较完善的发展方向前提下去投资,满足市场所不足。争取

其中的利润,从而做大做强,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其实这些话说出来解释给大家来说很简单,而如果是真的是我们

发现了先机,你是否有勇气去面对那些艰难坎坷,你又会不会坚定正

确的走下去,让自己从而到最后变成真正的胜者呢?这又是个未知

数。年轻没失败,敢闯一闯,总好比自己在家空想做着创业的空梦想,一味的纸上谈兵是谈不出成功的。即使失败了,也会成为以后宝贵的工作经验。

我不知道我的大学时代过去了一半的时候,我这一年在做些什

么,我总是在回想着这一年来的时候我的点点滴滴,但是最后总是一

笑掩饰了。但是心里知道,大学虽然没有教会我书本上的知识,但

是我学会了好多为人的智慧,也欣慰的看到自己失败后认清自己的缺

点。回头想想这是我二十来年唯一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也是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吧。但是从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改变了。如果

我以后成功了,我一定会感激大学时代面对过的挫折。其实在创业路

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古到今,做成大事的人绝对没有一个人是随随

便便成功。成就多大的事业就要付出多大的投入与牺牲。我提倡:大

学生逆境成才这个说法。只有在创业艰辛的时候,猜会明白过往的想

法太天真,也会更能体会创业路上是要一步一脚印的走好。真正能被

失败挫折打败的人绝对是个胜者,无论他日后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懂的痛楚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以后一定会长经验的!

其次,我觉得你是否真正的认识到这个行业未来空间有多大,是

否有信心去将它做大做强?未来的路又改如何发展?即使前方的东

西在怎么好,不适合你,也纵然无谓。只有真正适合你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才是最舒服的。做人要贵有自知之明,不要攀这辈子永远达不

到山峰。

创业的路是走出来的,我们只要懂的路上有艰辛,慢慢摸索,慢

慢感悟,才方为王道!

当我们领到这三年来一直盼着的毕业证走出校园的一瞬间,我会

告诉自己,以后我不在是个孩子。没理由再犯那些不理智的错误。我会用我自己这些年的教训、经验去摸索属于自己的成功路。在这个社

会用头脑去证明自己有多大的实力,成证明自己的理想并不可笑。哪

怕是哭着也要笑着去面对生活,跪着也要走好自己的路!

路在脚下,路在心中。心中有路,此路必通。

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几点看法 篇6

大学生村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朝气蓬勃且充满干劲,为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普及国家惠农政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特别是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已成为一条有效带动农民创收的新途径,不仅能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村官自身价值,可谓一石多鸟,意义深远。

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大学生村官创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障碍和困难,这些障碍有的源自大学生村官自身,有的则来自外部环境。

首先,大学生村官本身具有特殊性。一是思想上创业意识不强。很多大学生村官只是把村官经历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是为考取公务员做缓冲的“权宜之计”,并不想真正扎根农村打拼一番事业。二是角色转换慢,适应能力差。在农村创业首先要“做村民、知村况”,不结合本村具体实际,自主创业就无从谈起。大学生村官大多刚走出象牙塔,对基层情况比较陌生,完成自我角色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三是实践中动手能力差。从大学直接迈入农村,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培训,中间转换环节的缺失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多数村官觉得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开始无从下手最后“泯

然众生已”。

其次,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一方面,村里原有完整的村两委班子,宗族系派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突然闯入一位“愣头青”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村民甚至部分村干部都难免会产生“排外”情绪。村里老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个娃娃要开场子办企业,既没有经济基础,又没有创业经验,要想取得村民的信任、争得村干部支持确实不易。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农村都适合创办企业。比如有些村子土地贫瘠、民风淳朴,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几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农业、土地、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创业。

再次,村官政策的特殊性。第一,村官签约期限为3年,签约期间可自由报考人事考试,所以很多村官服务期未满就考走了。即使干满3年期限,解约后大学生创办的项目该何去何从?这都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顾之忧,严重打击创业积极性。第二,村官届满后的安臵政策不完善,省公务员考试中针对届满村官的政策已由原来的加分改为定向考录,各地市事业编制考试也将随势做出调整。然而村官招录数量远大于定向岗位之数,注定有许多村官届满后面临续签甚至失业。这种不安全感使得大学生村官“进不来,扎不深,待不住”,更别谈扑下身子创业了。第三,缺少创业相关的政策支持。村官创业涉及土地、设备、技术、资金等多个方面,仅凭大学生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贷款难”、“技术引进难”等都是阻碍大学生创业脚步的巨石,需多方合力来移除。

小户型设计及优化创新的几点看法 篇7

关键词:小户型,设计,特点,优化,创新

近年来, 政府为规范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相继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 对于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做了限制, 对于我们建筑设计人员来说, 目前由“房产新政”所产生的一些争论甚至争议, 比如, 强制性推出小户型的行为本身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户型的大小应该是由市场决定, 还是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加以干涉;用90平方米这个数字作分界线来划分住宅面积是否科学, 等等, 这都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从未来来看, 现在我们说的“小户型”可以说是代表了房地产市场一个大的类别群体和主流方向, 并且和以前的普通住宅一样, 在其中同样也是层次多样的。所以, 我们现在可以确认今后住宅设计中小户型的设计的比重将会大大提高。此将对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小区规划带来新的冲击, 对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

故此, 以小户型为主题, 对小户型进行全面的梳理, 由原来的感性甚至是模糊认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使我们对小户型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以期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有所裨益。

1 小户型概念及分类

目前关于小户型还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界定,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城市, 由于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水平等众多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无论一居室、两居室还是三居室, 其特点是每部分面积都比较小, 但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如果以套型面积来界定, 狭义认为60~70平方米以下, 具有厨、卫、宿功能的1居室, 这中间包括超小型的酒店式公寓或单身公寓;广义认为总面积相对于市场主流户型为小的精巧户型或称做标准户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3居在100平方米以下, 2居在80平方米以下, 1居在60平方米以下的即为小户型。以上仅指单卫, 如果变成双卫, 再增加一些功能空间, 比如储藏室、休闲阳台和独立餐厅等, 可以将面积放宽10~20平方米。目前, 小户型按户型样式分为合体1居和分体1居;按使用功能分为居家型、商住型和商务型。

此外, 现在的房产市场还流行一种“超小户型”:套内的使用面积在15~30平方米左右, 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在房间里, 厨房、卫生间具备。由于户型过小, 一般只能放一张床和基本的家具, 有的没有厨房、阳台, 有的厨房只是点缀而已, 业主在室内只是休息, 更像一个家庭旅馆。

小户型并不等于小面积户型, 因为户型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小户型的界定主要是面积与居室之比。从当前的小户型走势看, 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酒店式公寓, 一般面积在20至35平方米, 多为纯正的酒店风格, 除卫生间外, 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功能相互融合, 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割区, 也可用做小型的写字间;二是小户型公寓, 一般面积在35至50平方米, 多为一室一厅一卫一厨, 功能相对独立;三是小户型住宅, 一般在45至75平方米, 大多为一居室和二居室, 是一种纯居住物业;四是小户型写字间, 一般在80平方左右, 多为成长型公司购买。

2 小户型设计的特点

小户型面积虽小, 但居住功能和大户型相比, 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精致地规划面积, 巧妙地设计户型, 其面积的取舍点尽量卡在既保证功能完善又最少浪费, 也就是经济而不局促。面积配比要合理, 功能划分要细致, 空间结构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平面式结构, 根据小户型的特点发展错层、跃层。

2.1 建筑平面特点

小户型在设计上, 要特别注重居住者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所以, 对于通风、采光都应多加考虑。

建筑平面组合及走道布局方式:

1) 组合单元式:组合单元式住宅用若干完整的单元组合成建筑物, 其体形一般为板式住宅。平面较紧凑, 户间干扰小。用3~4层设置一个通廊的办法将单元连通起来 (空中花园) , 分享电梯中心。该方法可在电梯较少时提高电梯的利用率, 但会带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2) 走廊式:采用走廊作为电梯、楼梯与各户之间的联系媒介, 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电梯的服务户数。a.内廊式:各户布置在走廊两侧, 户间干扰大, 通风条件较差, 易产生黑厨房。b.外廊式:便于组织通风, 但不节约用地。采用内圈外廊围成的天井式住宅可以或减少高层风压及形成内庭院, 但天井内噪音干扰较大。

3) 独立单元式:也是常用的塔楼式住宅。以楼梯及电梯组成交通中心为核心, 将多套住宅组织成一个单元式平面。可服务较多的户数, 并有利于体形丰富多变。这是一个较为普片采用的平面组织方式, 对于小户型而言, 其布局方式再结合了短廊式来组织平面较理想。例如“丽阳天下”通过四个短廊, 将18户分于四个组团, 减少户间干扰, 缩短走道长度。虽然走道多处已加设采光窗, 但仍存在走道尽端的采光仍然不理想的情况。

4) 跃式:

a.跃层式:各户内设置小楼梯作为层间的联系, 从而克服走廊式住宅层层设公共走道的缺点和局限性, 提高实用率。复式小户型较适用。

b.跃廊式:在户外与公共走廊相接处设置多个楼梯, 两层共用一层公共走廊。

2.2 建筑立面造型

小户型楼盘设计都比较追求时尚、新颖的外形和立面, 这是一个潮流, 与此同时, 实用、环保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理论上而言,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什么样的外形都能设计, 关键是如何满足房子的实用性要求, 即使是一些带弧形、带边角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来增加小户型的舒适度;而在立面上则更注重新材料的使用或材料的创新用法。

比如北京的“空间·蒙太奇”———外形方正大气, 与其内部灵活开敞的居住空间相吻合, 同时通过立面的再设计将原来裸露的空调机位全部用金属打孔钢板整体屏蔽, 外立面看不到任何一部空调室外机, 金属钢板经过打孔处理, 成为半透明、可呼吸的立面材料, 使建筑立面即年轻又极富个性, 外立面设计尽可能做到协调统一, 不要过于零碎。因其受住宅建筑功能要求的限制, 过多的阳台及窗户的开设都会影响外立面的统一, 特别是露台、采光井、入户花园等都增加了立面的阴影区, 影响其统一性。多关注窗户的骨架设计, 其可加强竖向线条的连续性以增强气势。楼体上还需考虑背景墙设置LOGO的位置, 以提高楼体的标识性。

现小户型的外立面设计多注重色彩的搭配, 以线条简洁的现代风格为主。阳台栏杆的设计, 窗户连续性的保持, 都有助于体现立面风格。

2.3 建筑空间设计

在小户型空间内, 应蕴涵着小就是多, 精简却不缺少, 完全生活空间体验等内涵。小户型虽然面积小, 但却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特有生活方式。注定与其它现代生活的简约元素相结合, 反映现代生活元素, 移动PC、移动电话、清淡食物或先进视频系统, 使用它们可节省时间, 并更好地描述大城市中的生活状态。让客户在展示空间里感受到关爱、细心、周到的生活体验, 以此使“基围虾”战略得以尽情发挥。小户型的内部空间因其独特性而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由于小户型产品具有过渡性, 所以在空间上并非追求永恒、固定而长久, 而是呈动态的、可变迁状态, 这样它就可以根据人们需要的改变而有成长与变化的可能, 尽可能使用多种设计手段, 丰富小户型空间, 使其看起来宽敞、实用。

3 小户型设计的优化

现在随着“动静分区”、“洁污分离”、“干湿分开”、“主客分卫”、“中西分厨”等等标志生活品质和习惯的样式, 以及储藏间、衣帽间、休闲阳台、家政阳台、玄关等等空间的设置逐渐地渗透到各种户型中, 居住的舒适度较之从前大为提高, 但面积也相应地加大。因此小户型面积配比要合理, 功能划分要细致, 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尺度的恰当与否, 是小户型品质高低的关键。

3.1 改点式为板式, 创新平面格局

改变整体建筑造型, 将点式塔楼改为板式结构, 并将通常一梯二户或二梯三户的板式住宅, 每户再一分为二, 形成一梯四户、一梯六户的小户型。这就既能减少走道面积, 提高得房率, 又能增加各户采光, 并能有效避免一梯几十户, 中间通廊式的诸多弊端, 增加安全保障。

3.2 改直套为横套, 缩短进深

现有的小户型往往进深过长, 大都只能形成直套型的一室一厅, 以及暗卫、暗厨。且客厅要么无直接采光, 要么采光不足, 不如卧室明亮。如果能将其改为并列式的横套, 同时缩短进深, 并将卧室在平面布局上与客厅相错, 凹进一块, 形成曲折阶梯状布局, 这就既能有效控制总面积, 又能开设更多的窗户, 做到厅、卧、厨、卫全明, 增强居室自然通风采光的生态功能。同时又能丰富外立面凹凸变化的建筑表现, 强化其造型美感。

3.3 细化功能区隔, 合理面积配比

小户型不应以牺牲居室功能为代价来一味求小, 而应在细化功能区隔, 合理各功能区域的面积配比, 以及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 做到小而全、小而精, 小得合理、便利, 不影响使用。

3.4 变化局部隔断, 增加储存空间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借空不借地”, 可采用类似“S”形、“弓”形和“工”形, 以及勺子形, “山”字形等多种形式的隔断。以形成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各类壁橱空间, 既能增加分门别类的多种储存空间, 又能节省占地, 提高空间利用率。且又能保持分割墙面的平整和完整, 提高隐蔽性。虽说相似的隔断在常规房型的二房、三房中已有运用, 但尚未普及, 而在小户型的设计中, 却几乎绝迹。如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类隔断, 则小户型的设计便能突破。其实用性、功能性将随之陡增, 且又能有效控制面积。

3.5 房型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结合, 相得益彰

在房型设计中, 事先考虑到装修的需要, 将二者结合起来, 形成互补互动的效应, 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 那么便能使相当有限的小户型空间, 发挥更大的效用, 真正做到小而全、小而精。并通过装修增强居室的实用性、功能性, 同时也增强视觉美感, 扩大和延伸视觉空间, 使小空间不决其小, 产生以小见大的空间感受。如各类吊柜、壁橱的设计镜面墙的运用, 全透或半透的玻璃隔断, 似断非断的半隔断等, 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增强房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4 小户型设计的创新思维

面积小、总价低是小户型的独特之处, 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小户型的居住舒适性当然不如大户型, 所以在技术上往往更应该具有其前瞻性、创新性。

新设备:人类的疾病大多与室内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 采用分户分置换气新风系统, 在传统户式中央空调系统上, 外加分户独立可调控新风系统, 使得新功能充分替代传统的回风运作, 保障每户新风量在每小时300立方米 (现国内标准30立方米/每小时) 摆脱传统内循环微量新风的空调系统, 确定居住者在不宜开窗的自然通风时依然存在新鲜空气。“当代万国城”采用新型空调系统, 保持室内20~26度, 相对湿度30%~70%, 新鲜纯净的空气给居住者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新材料:在四层不同材料构造的楼板中埋设世界级高品质的塑料管, 冬天通热水、夏天通冷水, 通过均匀加热或制冷楼板, 再以柔和的辐射方式, 使得“MOMA”室内温度达到高效的调节, 冬天不低于20度, 夏天不高于26度。

新工艺:取消预制楼板, 采用现浇结构, 这样不仅可增强楼梯的抗震性, 也可以将商品房的净高提高3厘米到5厘米, 增加了居住舒适度。“蜂鸟社区”广泛采用这一新的施工工艺, 提高了住宅的居住品质

户型创新是以后小户型的一个显著变化。小户型将充分体现出生活个性化、人性化和舒适性, 突出空间组合的随意性, 修正目前小户型的产品缺陷, 在产品设计上达到功能完善、布局科学、富于人性化的标准。

5 结语

小户型面积虽小, 但居住功能和大户型相比, 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精致地规划面积, 巧妙地设计户型, 其面积的取舍点尽量卡在既保证功能完善又最少浪费, 也就是经济而不局促。面积配比要合理, 功能划分要细致, 空间结构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平面式结构。小户型中各类分区的样式及功能空间的设置应首先服从于居室面积的需要, 也就是说, 在起居室、卧室、以及厨卫面积达标的基础上, 再适时加以考虑。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人们无限的需求, 兼容方方面面, 像功能复合化、空间模糊化是住宅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户型的内部空间因其独特性而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由于小户型产品具有过渡性, 所以在空间上并非追求永恒、固定而长久, 而是呈动态的、可变迁状态, 这样它就可以根据人们需要的改变而有成长与变化的可能, 尽可能使用多种设计手段, 丰富小户型空间, 使其看起来宽敞、实用。

参考文献

[1]曲秀荣.民用住宅户型设计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刘吉勋.现代住宅户型设计策略与研究.山西建筑, 2009.

[3]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 (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王国军主编.金牌创新户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篇8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趣”——创新的内驱

“趣”,即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倍感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二、“疑”——创新的钥匙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要将“质疑”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可能引发创新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疑问,挖掘有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燃起求知创新的烈焰。

三、“逆”——创新的萌芽

“逆”,即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创新的灵魂,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逆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形成思维的单向状态,并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般地,人们把习惯思维的方向叫做顺向思维,而把与此相反的方向称为逆向思维。因为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所以带有创造性,常常使人顿开茅塞,甚至绝处逢生。

四、“散”——创新的核心

“散”,即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求异性的发散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这种发散性求异思维的结果。如常进行这样的求异训练,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从而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果开放)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问题,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而一题多解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五、“想”——创新的翅膀

“想”,即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也是思维的一种形式,这种思维是借助形象进行的。它是利用观察可得来的丰富的表象组合的结果,也是由于旧知识、旧经验等感性材料重新组合的结果。想象是智力活动中最具活力的方面,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要培养创造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象出和别人解法不一样的解题思路。长期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极为有利的。

六、“直”——创新的表现

“直”,即直觉思维,是一种简约的、紧缩的、跳跃式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表现。是不经过复杂智力理解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其特点是以熟悉的知识经验及其结构为基础,使思维跃进、越级,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或设想,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数学直觉就是人脑对数学问题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直觉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能引发解题灵感,获取新的解题途径,或作出简洁的解答。数学直觉思维是创造性的、快捷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较复杂的计算或复合式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几何形体中较复杂的求积计算等,都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良好教学环境。

关于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篇9

在我眼里,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刚出生时的无意识的状态不能算在其中。如果要找到一个界限的话,应该是从语言的启蒙开始的,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习语言时,每学到一个新词汇不会机械的记忆,很可能用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另一个新的词汇——一个只有他自己能明白的词汇。这应该是一种最原始的“创新”,也许人类最早的语言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说,人的一生都是要有创新意识伴随的,即使每个人的意识强弱不同。之所以造成这个差距,更多的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每个孩子都爱玩(那些所谓的从小就好学而不爱玩的孩子我想大多都是骗人的,他们内心还是向往玩耍的),大人眼中的玩,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孩子们堆沙子,搭积木,绘画,他们没有深谙世事,有的只是他们对世界的简单认识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很多东西创造出来都是世界尚不存在的事物。

这种“创新”其实不能算作是现在大众定义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没有实际的意义,不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但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苏醒,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绝对可以变得更加成熟,成为真正的创新。而大多数父母只看到了前者。所以,当孩子们兴奋的把他们的“创新”成果展示给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最多就是微笑的对他们说一句“好厉害啊”,然后不了了之。扼杀创新意识的行为便从这时候开始了。

学前教育可以说是这种扼杀行为最薄弱的时候,或者说并不扼杀创新行为,因为拜托了父母的束缚,所谓“老师”的管理也不促狭,孩子们在一起更能激发出彼此的创新的灵感和激情,当然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不过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已,不会有人重视。

义务教育的开始,才是谋杀计划的开始。谋杀既是扼杀好几代人创新意识,让创新的激情堕入平庸的迂腐和刻板。用老师们的话来说,这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开始了学习算数,学习汉字、拼音,错一个罚写N次的惩罚制度,就这样完成了我们的小学教育。我们充满朝气的小脑袋当然能轻易的记住这些条条框框,但是,慢慢形成的潜意识告诉我们,不止要学会这个,要想老师表扬,必须听话。那些所谓“奇怪”的想法是不允许产生的。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创新意识觉醒的契机也降临了。随着我们接触世界的机会增多,我们知识面的增广,我们模糊的意识到了我们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让老师表扬——这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我们试图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老师和家长当然会察觉到这一点,于是语重心长的说教,声泪俱下的教诲,让我们有做回了那个老师家长眼里的乖孩子,那所谓的探寻生活的意义,只不过是父母眼中的贪玩。可能我的言辞过于偏激,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领悟,拿破仑认为征服世界,维护法兰西帝国是他的人生意义;希特勒认为日耳曼名族称霸是他的人生意义;周幽王认为博得美人一笑是他的人生意义;宋徽宗认为沉湎于笔墨丹青中是他的人生意义。那些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便是今天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历史学家总说,宋徽宗如果只是一个书法家或者画家的话一定可以名垂千古,但是他背负了“皇帝”这个职责,于是他被后人唾弃了。我们何尝不是呢?初中时有一个很喜欢绘画的同学,自己偷偷报了绘画的班,翘课去学绘画。我们的初中老师,并不是前文中所说那那种,因为她知道什么适合我们,什么不适合我们,那位同学并不擅长学习,一心痴迷于绘画,老师只是出于担心打电话询问了他的父母,他的去向。后来他被他的父母限制了自由。故事的结局并不只是这样,我们老师找到了他的父母,鼓励他们让孩子多接触一下绘画,也告诉了他们现在他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真正的结局是现在他在中央美院学习绘画。

这个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抗争就能取得成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和家长是同一战线的,一边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一边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于是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的觉醒被扼杀了,就像那些对于自己前途的想法一样。只有很少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在夹缝中破土而出,在风中摇曳。

一般来说青春期指的是10—19岁这个年龄段,抛开生理上的变化,心理的成型其实早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天天接触的都是同样的教育,人的意识早早定型了,确切的说还有上了高中后的高考压力的趋使,让我们的意识更加早熟了。一切为了考试,考试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好工作,好工作为了赚大钱,赚大钱为了娶妻生子。或者换一种愤青的表达方式,一切为了考上大学,为了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了实习自己的理想抱负。要知道成功不止一条路,连通往成功的路都不知道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开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可以说是创新最基本的要求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甚至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更高层次的创新了。

有些人总是爱把中美的教育进行比较,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有几个在那里上过高中或者大学的同学,他们的经历我可以援引几段。他们的课业并不比我们少,可以说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是我们的大学式教育了,但是他们的课余生活却比我们丰富的多。我们的课余生活不是习题,就是补习班,娱乐活动也基本为零。而他们的课余生活则是完成课题,娱乐活动则是看书,一切都是强制的,但又给予自由,也就是学校强制的要求他们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自由混乱,真正的美国教育也是严谨的,不然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人才。而教育的着重点才是中美教育的差距。当我们担心3年后的高考时,他们担心的是这个学期的书单上的书能否看完,当我们纠结于一套题中出现的几个错误时,他们想得是如何开始一个课题。我们担心的是如何记忆,他们担心的是如何创造。我们做了很多套题,我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完成了很多课题,阅读了很多书籍,他们也上了大学。如果说这还是跟国情有关,那么之后的选择就完全不同了。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既然考了大学就要好好学习,可是人的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想要多我们的人生进行创新,而一切影响到学习的活动就会被老师视为违反纪律,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规矩是不能因为个别人改变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莫名其妙的为人所不齿,很多人觉得这样是堕落消沉的表现。那好,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弗兰克·赖特,詹姆斯·卡梅隆,马克·扎克伯格,汤姆·汉克斯,这些“堕落消沉”的人获得了成功又作何解释?

既然说到了大学,不得不说这又是人生的新的阶段。虽然我这四年光阴我才刚走了不到一半,但是,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了。我认为大学期间是培养我们创新意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时段。在大学我们有比之前更多的自由(虽然不是绝对的),较之之前的校园生活我们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善加利用,一定能让我们的创新意识复苏。同时大学也给了我们机会去实践我们的创新想法,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便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的创新人才并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我们的创新意识也更加薄弱了,在融入社会后也会慢慢被时代大潮冲淡、消失。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实很简单,用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来解释吧。弹簧经过长时间压缩会失去弹性——这也就是我们的创新意识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不可能因为外界的一点改变而回复了;或者弹簧仍然有弹性,但是没有了束缚,便会释放出比之前更甚的叛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在高中时很好学的学生到了大学天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了。只有少部分“弹簧”工作性能良好,能意识到大学对于自己的意义并加以利用。但这种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举个简单的例子,抄作业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大学我觉得所有学龄段都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抄过作业,即使老师们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不许抄作业。我经常抄作业,抄那些我没时间做的作业,如果是让我写一篇文章或者画图我愿意去做,如果让我去推前任推导了N遍的公式,我宁愿去抄。写作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果只是算几道积分,推导几个公式,就算能用很多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终归是在重复。有人会说,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是在创新,确实如此。但是创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创新有很多方法。写作业是为了掌握一门知识,把知识应用并掌握扎实,如果你觉得这门知识已经对你来说足够使用了,继续前人的工作,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发明一种新的机械,需要的只是最基本的机械原理,最重要的其实是把这些原理应用在你的创新产物中。汽车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没人能想到把哪几种力学原理,机械原理串联起来。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是应付差事而抄作业是应当杜绝的,而真正觉得作业无意义但又不得不为了让老师给你那点成绩而抄是可以体谅的。这两者是很难界定的,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抄作业都是不允许的。失去弹性的“弹簧”只知道写作业、完成作业,失去控制的“弹簧”漫无目的的抄作业,恢复活力的“弹簧”才能真正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小发明小创造,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参悟,对于生活的新的理解都可以算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开篇时所说的孩子的“创新“,青春期叛逆的想法,现在看来应该也该算是广义的创新了吧。这种创新意识随时都蛰伏在我们体内,只是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被我们一直封存着,一旦有契机,我们每个人的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发挥。但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却没有地方施展,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实际。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把创新意识深深的掩埋在了心底,理性战胜了感性。与其冒险,不如平平淡淡,这是深入我们骨髓的传统意识,也是扼杀了我们去实践创新的原因之一。所以,人人都有创新的意识,也知道该去创新,可是真正有勇气有实力去冒险的人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缺乏创新的意识。不是缺乏,而是没人敢做。如果非要说缺乏什么,应该是缺乏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魄力吧!

班级;31051005

姓名:罗皓 学号;3105100503

上一篇:好政策滋养理性案例下一篇:保育老师开学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