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后

2024-08-25

电影观后(精选12篇)

电影观后 篇1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观后感

×××

摘要:电视电影《那年秋天》以感人的抒情描述和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观众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其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三大特点,即“诗化”风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关键词:“诗化”风格;人物形象;民族风格

引言

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篇幅短小,情节单纯,场面也不繁复。然而,编导者却以饱满的热情,独到的视角,通过感人至深的抒情描述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紧紧地攫住了观众的心,使观众从并不新鲜的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电视电影《那年秋天》的情节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情感刻画细致入微,并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把瑶山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渲染得多姿多彩。应该说,这是一部诗意盎然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电影。它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诗,更像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

一、《那年秋天》的主要内容 „„

二、《那年秋天》的主要特点

(一)“诗化”风格

有人说:“戏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成功的戏剧作品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的。浓缩的实质就是诗化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这部电视电影虽然只有上下两集的篇幅,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主要是编导者善于浓缩情节,充分调动观众的艺术创造想象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把剧中的丰富内涵领会得分外真切而又深刻。如剧情开始,并没有出现红军与追剿敌人战斗的场面,而只是通过老年山花的画外音自然而然地将故事引出。这样,不仅使观众可以从画外音得知,六十六年前的秋天,年轻山花即将与未婚夫七步成亲的日子里,路过瑶山的红军曾跟国民党打了一场恶仗,山花救下的年轻红军旗手孙福来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伤 的,而且还可以从画面上所表现的孙福来奄奄一息的神态,山花急切的心情,阿公和七步如临大祸的紧张表情,想象出这场恶仗是如何的惨烈,如何的悲壮。这种浓缩情节,以虚代实,调动观众想象力的“诗化”,要比如实地在画面上展现刀对刀,枪对枪地厮杀,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1、“诗化”意境。意境就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二度创作的艺术氛围里,有着身临其境之感。《那年秋天》这部电视电影的编导者就善于营造意境。请看山花含泪送走七步和孙福来的情景:

„„

2、象征手法。这部电视电影运用“象征”之处颇多。如阿公与蓝癫子展开殊死搏斗一起摔下山崖同归于尽后,特写镜头展现的伴随着悲壮瑶歌久久地飘荡在山谷上空的那面军旗,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今天的革命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3、“诗化”韵味。这部电视电影的尾声就“韵味”十足,当山花的回忆故事述说完以后,剧情并未因此结束,而把镜头又拉回到现实中:画内,老年山花默默地站在老榕树下,企盼着眼望远方;画外,又回荡着她那缓缓的诉说声:“九月十六真到的那一天,七步哥没回来。我晓得,除了跟孙大哥当红军,他离不开我。那天晚上,我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回,从此再也没有喝过酒。可不知怎么搞的,从那天以后,只要看见圆圆大大的月亮,我就一阵阵的头晕,好像是六十六年前那场酒醉,到今天还没有醒来„„”这一音画结合的尾声,体现出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它不仅饱含激情地讴歌了瑶族同胞“爱到永远,生死不渝”的凄美之爱,淋漓尽致地敞开了山花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纯洁善良、崇高美丽的内心世界,而且还把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留给观众,真可谓“言欲尽而意无穷”。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山花,是编导者倾注满腔热情塑造的一个纯洁、善良、崇高、美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热烈憧憬的纯情少女,由于出生时就没了父母,一直受到爷爷的宠爱,得到从小与她青梅竹马的七步的呵护,不免有些任性。然而她却有一颗纯真如碧玉,透明似水晶的心灵,当她发现受伤的孙福来奄奄一息时,便不顾一切后果地将他救回家中料理。她救人的动机单纯得可爱,当她从孙 2 福来手上的粗茧看出是穷人时,便抱定穷人应该救穷人,救人应该救到底的决心。所以,阿公和七步几次将受伤的孙福来送出家门,都被她找回来。她天真好奇,为了逗孙福来高兴,毫无顾忌地当面试嫁衣,蒙盖头,并让孙福来掀了红盖头。她机智勇敢而大方,在蓝癫子搜家的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假装裸身冲凉将孙福来藏在浴桶里而骗过了蓝癫子。她更具有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明知自己深爱着七步,轻易离不开他,但为了将来能打下天下,保住老百姓的江山,却在成亲的前夜毅然决然地洒泪送走七步去当红军。她像一朵清新、明丽的山花,点染在瑶山的青山绿水间,熨帖着人们的心灵。

„„

(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但凡优秀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总是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而作品的地方特色越浓,越有利于加强它的民族风格。因为民族风格的特点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具体地寓于或渗透于属于这个民族的一定地区的地方特色之中。这部电视电影是反映广西白裤瑶族生活题材的。白裤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民族。他们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导者的高明之处,则是以一滴水珠映现太阳的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把白裤瑶的文化特征浓缩得极其形象而又情味绵邈。如反映山花成亲的那组镜头:

„„

三、主要结论

电影观后 篇2

我常常想, 那些影像, 那些故事, 那些人物真正打动我的是什么?答案应该就是电影的名字——永不妥协, 在纷繁冗杂的诉讼中恰恰是这份永不妥协的执着打动了我, 比如《秋菊打官司》, 比如《定罪》, 比如这部《永不妥协》, 它们都是典型的沉冤昭雪型的励志电影。女主人公对真理与正义的永不妥协, 对血脉相连的坚持与信念让我们动容, 坚韧、倔强、偏执、歇斯底里, 无一不在这类电影中体现, 它告诉我们, 世界上仍有这样一类人:每当最最绝望的时候她仍坚信会有转机;每当屡屡受挫的时候她仍不言放弃。如果不是源自真实的故事, 我们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人, 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她前进的脚步。我不知道是因为类似的电影才让我认同他们的做法, 还是因为认同他们的做法才喜欢类似的电影。不管怎么样, 这个世界因为存在着诸多坚定执着的小人物而慢慢进步, 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也赢得了人们赞美的目光。

我欣赏艾琳这样的女人, 不怨天尤人, 不自卑自怜, 依然保持骄傲的生活态度, 认真做事, 充满爱, 自强不息。这样的女人, 最终会受到尊重与上天的眷顾。电影的最后, 独立大气的办公室, 200万美元的支票, 还有她脸上闪耀着果敢自信的微笑让人艳羡。可还记得么, 她是如何牺牲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顶着烈日撑着笑容挨家挨户拜访生病的居民;一个被蟑螂吓得惊声尖叫爱踩高跟鞋的女人, 又是如何在饱受污染的水中, 小心翼翼地拾起一只死青蛙的残骸, 并在矿井之中爬上爬下;当深夜的恐吓电话恶狠狠地威胁警告, 她又如何强装镇定, 继续深入调查整个事件……她落魄, 她彪悍, 她的每一天都在为着自己的家人、想要帮助的人, 充实而忙碌地活着。她无力过, 痛哭过, 她的坚持与勇敢为她在原本一无所知的领域赢得了独特的一席之地。她用自己热情真挚的心赢得众多原告的信赖与尊重, 而让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相形见绌。她用实际行动说明:文雅礼貌却疏远冷淡的措辞, 永远比不上一颗真正怀有真诚关爱的善良心灵。法在人心, 以情动人。法律的外衣是冷的, 但法律的内里, 散发着良知的光芒。

艾琳就像是中国版的秋菊, 国内有些人提起秋菊时总是指那些一根筋, 偏执狂的人, 带着不屑一顾的表情。我想我们是一个讲中庸之道的民族, 讲适可而止, 所以好多人不喜欢执着, 他们喜欢没有原则的宽容。于是, 在道德和正义面前, 在坚持与放弃的是十字路口, 我们需要一个艾琳, 需要一个永不妥协的艾琳。

我想到一个人, 长年为日军侵华战争受难者诉讼的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女律师王选, 这是一场中国民间个人针对日本政府强弱悬殊的诉讼,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在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上, 王选女士代表中国108名原告, 就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对日本政府提起诉讼, 将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 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 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 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 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 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 面对耻辱, 面对谎言, 面对罪恶, 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对不公平的事就是要永不妥协的讨回公道。从她身上我体会到一种坚持, 这种坚持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没有像电影里的那样完美收场, 却更为真诚、更为可贵。

关于电影中提到的六价铬, 在百度搜索得知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 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 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 吸入可能致癌, 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电影中正是由于被告公司长期使用六价铬作为冷冻库热交换器中的防腐蚀剂而造成了对当地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并直接危害了附近居民的健康。

无独有偶, 最近云南六价铬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今年8月媒体爆出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公司将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丢放, 致珠江源头南盘江附近水质遭到铬渣污染, 曲靖市卫生局局长唐锐9月4日却表示, 无证据证明附近村民患癌与铬渣堆放有直接联系。电影里面的被告电力公司在Erin和她的律事所的步步紧逼下输掉了官司, 赔偿了600余位当地居民高达3.33亿美元的损失, 一个民间的律事所, 对抗的是一家有几百亿美元资本的大公司, 却帮助老百姓打赢了官司, 讨回了公道, 而在我们国家, 政府的勒令也不过是治理一下了事, 孰知这个厂子周围的居民有没有受到伤害, 又有多少人得到了补偿。类似的污染事件, 在中国能得到公正的解决吗?乡村赤脚医生张长建和当地的村民团结在一起, 抗议一家化工厂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 这个中国的环境诉讼案件与电影《永不妥协》中情节极为相似的中, 结果却截然不同。在这条漫漫维权路上, 他们走在前面, 背影却有些孤单。我们也曾看过, 在一些区域, 觉醒的公众为争取合法的生存权利而付诸行动, 却遭受政府打压、企业报复, 甚至有的人付出了自由的代价。为了一个最朴素的信念:生存, 而且是有尊严的生存, 我们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 探索一条方向感明确而坚定的道路。

电影中老律师艾德说, 如果对PG&E提出告诉, 这就将由简单的房地产之争转为毒害过失案, 也即变为小律师事务所对抗大电力公司, 他敬谢不敏。Ed说, 你到底懂不懂啊, Erin, 像这样的案子要缠讼多年, 对方是大公司, 光是文件往来就可以耗上15年。可她心中的道德天秤容不得她犹豫或是后悔, 她若非得坚持与激将, 从业30多年深知其中困难的他, 差点就此放弃。历经重重波折, 他们最终帮助辛克利的受害居民胜诉并获得高额赔偿。在中国, 我们需要一个这样无畏的艾琳, 云南曲靖的受害者需要一个艾琳, 温州7.23动车事故的受害者和家属需要一个艾琳, 三鹿奶粉中受害的结石宝宝们需要一个艾琳, 各地体内铅超标的儿童需要一个艾琳。永不妥协的艾琳敢于面对强权, 面对邪恶, 义无反顾地选择为他人的福祉坚持到底。

电影《道士下山》观后 篇3

饥饿难忍的他,抢了医科大夫崔道宁(范伟饰演)准备带回家给自家小娘子享用的香喷喷的荷叶鸡。憨厚善良的老崔,不仅不责怪,还将他收为徒弟,有吃有住有工作,这着实让这个初入江湖的小道士狠狠高兴了一把!在他看来,世俗的生活,远比单调清贫的道士日子滋润、畅快、美好得多。然而,高墙大院内的阴暗险恶与鬼气森森,很快地,劈头盖脸,扎扎实实地给他抡了一巴掌,差点儿把他给打晕了:先是目睹师娘玉珍(林志玲饰演)与崔道融(吴建豪饰演)之间的叔嫂乱伦。奸情识破,丧心病狂的弟弟崔道融,转托玉珍之手,将掺和了毒药的“大力神丸”给哥哥吞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纵欲无度的老崔一夜暴毙。幸福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小道士就失去了入世后的第一座靠山。面对无耻与背叛,小道士没有听从道长“与世无争”的临别劝诫,血脉贲张,他选择了复仇,潜入水中,亲手凿穿了滥情的画舫,让现代版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双双命丧湖底,为师傅报仇雪恨。

以恶治恶,徒手杀生,背弃了道义与修行,小道士自知罪孽深重,在禅寺佛像前长跪七日,闭关思过,以求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打算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续开药铺,重新做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还是来了,麻烦不断,追杀接踵,魅影重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个叫做赵心川(陈国坤饰演)的武林中人,学得盖世武功,即将出师。他来到崔记药铺,想请小道士为他调和一坛上等的名贵药酒,孝敬师傅。一心想学得“九龙合璧”真功夫的小道士,按捺不住好奇心,躲在房檐,观战赵先生与师傅彭乾吾(元华饰演)切磋武艺。徒弟击败了师傅,踌躇满志,转身告别师门。不提防师傅暗箭伤人,死于暗藏了弹簧尖刀的师傅那把黑色雨伞之下——出师之日,即是赵先生辞世之时。大雨滂沱,赵先生死不瞑目。师傅的狠毒与绝情,让小道士目瞪口呆,惊惧交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追凶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赵心川的同门师弟,也就是师傅的亲生儿子彭七子,受到父亲的唆使,追溯药酒的来历,顺藤摸瓜,追至药铺。杀人是为了灭口,彭七子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肉,里面放了毒药,准备药死小道士。结果二人先后中毒,药性发作,面部肿胀,头发倒竖,产生迷幻,决定合计干一回大事,去抢银行,抢道观内的功德箱。一个叫做周西宇的道士(郭富城饰演),一把扫帚,呼风唤雨,出神入化,横扫落叶,以太极之手,舒缓推收,点到为止,轻轻松松便击溃了两个误食毒品的迷途年轻人。志在学尽天下武功的小道士,心悦诚服,拜周西宇为师。在道观习武的短暂日子里,他不可抑止地爱上了一心求子的美丽少妇,情欲泛起,蠢蠢欲动。身怀武林独门绝技“猿击术”、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深藏道观之内的周西宇,竟是一心想独霸武林的彭乾吾苦苦追拿多年未果的同门师弟,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武林决斗又在观内灶台炉火之上精彩上演。周西宇打败了彭乾吾。彭七子在角落里拔出手枪,三枪连发,周西宇命悬一线。弥留之际,周拜托小道士,请师弟查先生(张震饰演)惩处败类,为兄报仇,替天行道,捍卫武林尊严。名躁梨园的大武生查先生,推掉了警察局长赵笠人(林雪饰演)为小妾精心安排的戏曲精彩派对,起身前去寻仇。身兼青龙帮帮主、黑白通吃的警察局长恼羞成怒,设计安排彭乾吾与查先生巅峰对决,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然后伺机一一翦除。查先生取得了胜利,却不打算结果彭乾吾的性命。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亲手杀死向同门挚友开枪的恶小子彭七子。爱子心切的彭乾吾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主动将查先生的长矛插入胸口,自寻死路。警察局长掏出手枪,“啪啪啪”,也是三枪,查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正义重被唤起,彭七子良心发现,与小道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大无畏地迎着警察局长的枪口,向着逃窜的警车狂奔复仇,烈焰升腾,局长葬身火海。尾声处,晨曦中,一只猿猴,睁着清澈的眼睛,满目含情,温柔地凝望着脚下的大地……电影结束了,何安下的江湖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全面抗战已经爆发,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食不果腹,上哪儿去寻求救赎武林、重振江湖的灵丹妙药与独门秘笈呢?何安下——何安下?哪个地方能把年轻道士的身与心安顿、放下呢?

整部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打斗激烈,武打设计新颖炫目,情节曲折离奇,对白语言颇具思想深度,3D制作活灵活现,表演搞笑夸张,形神兼备,笑果不断,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一扫此前观看陈氏《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等系列影片时的沉默与沉重。应该说,这部最新的喜剧电影,开拓了陈凯歌固有电影风格的新路,敢于打破“追求主题凝重、思想至上、陷入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镜头语言近乎嗜洁成癖”的既有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片向着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快速靠拢、主动妥协的转型之路。

然而,边看边想,走出影院继续思考,冷静之后,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甚至是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陈导拍摄的吗?他怎么可以拍成这样?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于新生代导演的轻装上阵与敢尝敢试,陈导的电影一向以干净、凝练、绮丽、追求思想深度、特文艺范儿示人。《霸王别姬》的忧郁感伤,《荆轲刺秦王》的苍凉悲壮,《无极》的空灵玄妙,《梅兰芳》的诗意华美,《赵氏孤儿》的凝重深沉,无不刻上了陈凯歌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标记。世界在变,社会心态也在跟着变,观众的欣赏口味愈益分化。除早年的《霸王别姬》获得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外,后来陆续推出的几部电影,市场票房并未收获预期,口碑莫衷一是,吐槽铺天盖地,呛声简直可以把这位身材伟岸的老汉给淹没了。吃了很多的堑,智慧自然也跟着见长了许多。我从百度上得知,陈导今年已经63岁了。3年前,筹拍这部影片时,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人生六十从头来”,这一次,他决定放低身段,敞开心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广大观众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扎扎实实地投身于当代最可爱的观众群热情的怀抱了!endprint

你们不是嫌我太冷么?太绷着么?太端着装么?太文艺范儿么?太喜欢不厌其烦地说教么?好!这一回,我都听你们的!你们喜欢什么,我就来什么!

于是,剧本的选择,咱选武侠的,天马行空,动感十足(《道士下山》一剧,根据徐皓峰同名传奇小说改编);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远不近,别人的成功之作,都是安排在晚清民国,咱也这么安排;色情、暴力、悬疑、伦理颠倒、暧昧的呻吟、床戏、凶杀、复仇、帅哥、美女、高颜值、西门庆、潘金莲、懦夫、遁世的英雄、青春期的道士、抽大烟的犯了错的公子哥、中毒变形面目狰狞的鬼脸、一心想怀上孩子不惜勾引出家人的美丽少妇、唱着昆曲鸟笼养鸡欺兄霸嫂的败家子、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老方丈、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消极避世退隐江湖的侠客、与世无争行走梨园的大武生,还有时下议论纷纷容易吊起大众普遍好奇之心的公共话题“基情、出柜”,专横无能、黑白两道的警察局长,阴险狠毒的武林恶棍,上天入地空穴来风的武功秘笈,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影射官场权力场名利场争权夺利人情之风裙带之风不正之风泛滥的“父子兵”、“情人档”、“门客网”的现实桥段等等等等——三教九流,世间百态,包罗万象,盘根错节,信手拈来,复制粘贴,改装加工,飞禽走兽,鲍鱼鱼翅,人参海马,佛跳墙,一锅煮——总之,观众要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拍得好看,就是要观众发笑,就是要引起大众人群的观影冲动,买票看戏。至于吐槽,甚至是呛声骂声,咱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挨骂挨批挨板砖的心理准备!——“我是功成名就、大名鼎鼎的陈导,我怕谁?我是一个决心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准备换个玩法的陈导,欢迎拍砖,欢迎吐槽!”——自黑、低调、从俗、商业化到了这般田地,先前苦心经营、苦心孤诣打造无数好剧的有着“强烈人文意识与文化担当”的陈大导演,这回似乎是豁出去了!

至《道士下山》一剧2015年7月3日正式面世,陈导已然面貌模糊,甚至有些陌生,我们几乎快要不认识他了,如同何安下辛辛苦苦将观中落英清扫归堆,周西宇只消扫帚一挥,落花便重又泛滥开来,铺满院落一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这个意思么?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这又能全怪他老人家一人么?不能的,社会环境变了,文化生态变了,与其总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主动迎合,一锤子买卖,行就继续,不行咱紧急刹车!

然而,如同潜入虎穴狼窝的杨子荣,再怎么乔装打扮,化作了土匪流寇,打入威虎山,骨子里,终是难掩其英雄本色——这个比喻,其实讲的就是拍摄了这部商业媚俗喜剧电影《道士下山》的总导演陈凯歌先生。您可千万别小瞧了化作街头帮闲体验生活的大家贵族那份举手投足间掩抑不住的骄傲与孤高,您可千万别低估了陈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漫“寻根之旅”的顽强与执着——真正的思想者,从来不曾低下他那桀骜不羁的高贵的头颅;跋涉者,从来不曾因为路边一朵无名的鲜花绽放或是荆棘铺满而轻易停下脚步、绕道而行甚或退回原地!

不信请看,请您仔细地琢磨琢磨: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武侠色彩浓厚的剧本?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在清末民初?为什么要选择用一个走出观门的年轻道士的角度来看世界?为什么武林中人从来相互倾轧却中华武术之魂始终深植世道人心、“和平尚武”的精神大旗从来屹立不倒?为什么善行美德、侠义英雄一再受挫、恶人猖獗横行胆大妄为却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老祖宗千年切磋演练、薪尽火传的盖世武功,到了山河沦陷、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为何却不能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为什么总是敌不过洋人的三声枪响?鱼龙混杂的江湖,一旦与专横昏庸的权贵阶层相互勾兑、妥协,将会生长出怎样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恶之花”?拯救武林、行侠仗义、匡时济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为什么总是三教九流、普罗大众们的出生入死与不惮前驱?出世与入世,得道与失道,养身与修行,正义与邪恶,儒道佛与生死场,小人物与大社会,冷兵器与热火器,民族性与世界性,尊严与苟且,亲情与大义,破坏与重构,毁灭与捍卫,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融合,回归与创造……这林林总总,都可以在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化的注脚。

剧中,多段经典的台词,艺术化地传递出了导演的价值观与创作观,强化了这部作品所冀望臻达的思想主题:比如老崔在湖边与小道士关于“人生苦短、行乐需趁早”的对话;老方丈(王学圻饰演)掷瓢于地、以葫芦瓢随意乱转暗喻命运无常、人生要随遇而安的临终关怀的话语:“命运就像那瓢一样,触着即转。上天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应看淡人生悲喜,顺应时序交替,“要是悟到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老方丈劝导以恶治恶后被噩梦纠缠、不得心安的小道士:“跪遍了天地万物,请求宽恕。可还是安定不下自己心里的恶念”,“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面对坏人当道、正义失声、集体缄默的社会颓局,愤怒无助的查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贯穿全剧的关于“道”之精神与要义的多维度阐释:“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道并非艰深难懂、遥不可及,寻道之路也并不是一定要遁入空门,“真正的道,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它最后就在平常人的日子里”,“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以飞鸟归巢为喻,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善念,“飞出去觅食的鸟儿,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回到巢中,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力量”——弘扬正气,强调担当,呼唤责任,播撒博爱,抚慰人心,劝导善行,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道为我所用,我为道所存——这样,正义与理想的光辉,便通过这一段段合情入理、娓娓道来的带有浓厚哲学思辨色彩的对白,悄然照进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田,寓教于乐,启人心智,川流敦化,言近旨远。——“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一部生动的道德教科书”,是之谓也。

还要提及的是:陈导对中华戏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稍加回忆比照,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与戏曲有关。2014年12月21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部长的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隆重上演。在池座靠后的观众席中,我有幸看到陈导与担任《道士下山》一剧总制片人的他的明星夫人陈红女士一同在观看该剧。陈导常常能从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中借鉴、吸收“典型化、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矛盾冲突急剧化”的营养,并巧妙地加以糅捏、整合,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他的艺术主题的实现。为什么将惩治恶行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叫做“查先生”的梨园中人?这是因为这是一部新式武侠大片。他要借此来致敬一位新武侠精神伟大的书写者与传播者,那就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金先生本名查良镛);房祖名在剧中饰演彭七子一角,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闻一多先生那首向归之心始终不辍、深情呼唤中华民族儿女大团圆的《七子之歌》;巧妙安插彭七子抽大烟、怂使小道士去抢功德箱,彭乾吾临死前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甘愿子债父还;彭七子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加入复仇的队伍等桥段,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龙太子”曾经有过的令人着急的往事——这些,既体现了成龙先生父子直面问题、真诚坦率的可贵品格,也折射出该剧创作团队善于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移花接木、以期吸引观众眼球、提供公众谈资的智慧与机心——一切耐人寻味,一切又水到渠成,莞尔之余,引人沉思——高明的导演,好比一流的厨师,总能看常人所惯看,取路边随手可摘,稍加佐料,便能烹成可口的菜肴。

“看见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那种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侵害、践踏万物生灵的举动,都是有违“道”的精义的,皆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人云亦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墙头草与拨浪鼓,也是很难企及天地大道与宇宙真谛的。还是《道士下山》说得好:“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愿做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努力追求大道直行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又力所能及传递、播撒爱心、美德的人!

电影观后 篇4

可能多数人跟小编一样,之所以这么期待《唐探3》的上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知道Q到底是谁!最近《唐探3》的官微也放出了最新的剧情预告片,小编看了一下,发现信息量还是挺大的!在这个预告片里,侦探们开始了一个闯关的游戏,而在最后一关秦风为了救小林而杀了人,最后被捕入狱,只剩唐仁一人!

但是在预告片的后面,秦风又说“这一切都是Q事先安排好的局,我知道他一定会来找我,谁第一个出现在我面前,谁就是”!小编当时听完秦风说的这句话,瞬间就觉得自己的脑子跟不上了,难不成秦风是故意入狱的,就是为了引Q现身吗?

虽然看完预告片之后,小编对于这部电影有了更深的兴趣,但同时也感觉到在第3部当中,秦风和Q之间暗地里的那种较量,虽然感觉有点害怕和费脑,但还是很激动的,很想知道最后去见秦风的人到底是谁!

电影观后 篇5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受到极大震憾。

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韶山冲。他8岁入私孰。这就是他的起萌学习,在那时他就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尤其爱读古典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这些为他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毛泽东17岁离天家乡告别父母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在那里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毛泽东的精神教育了我,鼓舞着我。

电影观后 篇6

首先说说影片的“演员”。相信没有比这演技更稳定的演员了,因为这是动画片。相比很多大制作电影受累于演员的演技,动画片的制作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冰雪奇缘2》成本两亿美金,在汇率的加持下,足以让今年最火的《哪吒》不足1亿人民币的成本自惭形秽。资本投入的直接结果是让建模精确到发丝和绒毛,呈现在影片里的直观感受就是画面美到每一帧。随便抓个画面,然后放大,纤毫毕现。这估计就是传说中的钞能力吧!

和中华民族讲究含蓄的美感表达不同,西式的美感更具冲击力,即使是在被西方电影审美冲击到审美疲劳后的几十年后,这种绚烂绽放的美,还是让人心神摇曳。更直观的感受是原本影院里喧闹的小孩随着影片3D画面展开逐渐安静了下来。

至于影片的故事性,因为有第一部《冰雪奇缘》珠玉在前,无法突破的第二部只能回到了奇幻冒险的老路上,显得比较乏味无聊。冒险过程中也只能让雪宝强行搞笑,男主使劲卖惨,精灵拼命卖萌来增加影片看点。人物个性较上一部也没有什么变化。加上本片中迪士尼最引以为豪的音乐也没有达到观众预期,难免会让一众影评人诟病其狗尾续貂。

其实平心而论,影片的故事还是通顺完整的,和第一部也是承前启后的关系。本片主题曲《Into the unknown》也蛮好听的,虽然歌唱传唱难度太高,但不妨碍加入收藏歌单。之所以骂声一片,估计还是因为落差。我们对学霸跟学渣的期望是不同的,学霸交出80分的答卷只能挨骂,学渣交出60分的答卷就可以普天同庆了。事实上《冰雪奇缘2》的豆瓣评分还停留在7.3分,无疑是及格的,只是第一部的成绩太耀眼了,使得第二部除了画面外,各方面都黯然失色。

电影观后 篇7

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 这里的学生似乎已是无可救药, 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 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对此, 校长制定的管理准则是“犯错惩罚”,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然而, 马修老师却无意严惩这些孩子们, 他选择了宽容。马修第一次走进教室便遇到了考验, 捣乱的孩子们乘他不备拿起他的皮包扔来扔去, 教室的混乱恰巧被校长看见, 当校长要严惩那位始作俑者时, 马修却巧妙地保护了那位学生, 孩子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位老师的不同。乐格克在教室门上做了手脚, 致使学校管理员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 马修并没有按照校长的要求把他送到禁闭室, 而是让他去医院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 乐格克最后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悔恨。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相比于严厉的体罚, 马修对孩子们的尊重、宽容以及适度的惩罚, 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人格尊严, 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和关爱, 实际上更好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而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 马修发现孩子们喜欢唱歌, 而学校当时并没有音乐课, 于是马修开始尝试利用自己所热爱的音乐来改变孩子们。他将所有的学生按高、中、低声部编入了他的合唱团, 这样, 每一个学生在合唱团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们没有任何音乐基础, 马修一方面投入极大的热情耐心地教他们学音乐, 一方面不断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从此, 校园里飘扬起孩子们稚嫩、欢快的歌声。马修的孩子们显然不是一群无可救药的笨蛋, 他们一天天地取得进步, 最后, 这个由一群问题学生组成的合唱团竟然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赞誉。合唱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校的气氛逐渐从沉闷变得轻松起来,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得到了化解, 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天籁般纯净的歌声。马修通过合唱团这种方式, 不仅让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而且, 也使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不再是只会捣乱的问题学生, 而是这个合唱团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孩子们从音乐中克服了自卑, 找回了迷失的自信和尊严, 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而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种重要啊。

对于那些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马修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关爱。佩皮诺是个孤儿, 也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 因为不会唱歌, 马修每次都亲自把他抱到讲桌上, 让他做指挥助理。这个孩子每周六都会站在校门口, 天真地等待他的父亲来接他回家。他的执着似乎是有道理的, 马修老师最后真的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皮埃尔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 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 经常给他单独开小灶, 对他进行了精心的培养, 这名孩子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影片的最后, 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池塘之底”时, 一只只纸飞机从楼上的窗户中飘下来, 每只上面都有孩子们稚嫩的笔迹, 一双双小手在空中挥舞着, 那天籁般的歌声再次响起, 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出了对马修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电影观后 篇8

记者: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姜涛: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简称“电影专项资金”)建立于1991年。当时经国务院批准,主要为抵御外来文化势力,发展本民族电影事业。同时,也是针对电影行业的一项优惠政策,体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国际上的通用作法。电影专项资金的宗旨是“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电影经济状况出现严重滑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电视普及、录像兴起和其他文化生活的丰富,电影观众大幅度下降;二是制片、发行、放映等电影成本大幅度增加,而电影票价过低;三是电影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乏力、微观管理不善。

受电影业经济困难的影响,国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影片无资金拍摄,严重影响党文艺方针的贯彻以及电影的社会效益。当时,国家财政直接资助电影有难度,经请示中央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后,决定从电影内部解决,即从每张票中提取5分钱建立电影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党和国家提倡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影片的资助。

同時也对国内外的情况做过调研,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与好莱坞强势电影文化相抗衡,保护本民族电影,大多采取了类似措施。

记者:可否介绍一下电影专项资金建立的过程?

姜涛:1990年1月份,在李瑞环同志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就电影工作存在的问题向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汇报;

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即从每张电影票提取5分钱作为电影专项资金;

1991年1月,五部委下发通知,规定电影专项资金由5月1日起提取上缴;

1991年4月,明确由广电部、财政部有关领导组成管委会,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5月1日正式办公。各省也陆续由省级财政部门、文化部门、电影公司组建省级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办公室大部分设在省电影公司,少部分挂靠省文化厅电影处。

记者:当时成立电影专项资金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姜涛: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电影专项资金;1991年1月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国家税务局、中国工商银行等五部局联合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批准〈关于明确电影票价管理权限和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的通知》(广发影字〔1991〕13号)。

1991年3月1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发影字〔1991〕187号)。1991年3月30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下发《印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缴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广发影字〔1991〕202号)。

1996年电影专项资金的提取比例由每张票5分钱改为按票房收入的5%提取。同年4月2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新修订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上缴的实施细则》(广发影字〔1996〕209号)。11月22日,广播电影电视部、财政部下发新修订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发影字〔1996〕803号)。

2001年12月,新修订的《电影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2号令)第48规定“国家建立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采取其他优惠措施,支持电影事业的发展”,第49条规定“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资助下列项目”。

2006年8月,财政部、广电总局再次重新修订并下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06〕115号)。

记者:专项资金办公室具体归属哪个部门?如何申报补贴?财务管理体制又是什么样的?

姜涛:电影资金办是广电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广电总局、财政部颁发的有关规定,这些文件对社会全部公开,在网上即可查到(如百度网等)。符合补贴条件的单位,随时可以申请,并按有关程序、标准得到补贴。电影资金办的财务管理始终坚持 “收支两条线”,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每年底的账户余额要“清为零”,剩余资金财政部全部收走用于下年使用。并且每年接受国家审计署委派的的审计单位及广电总局委托的社会审计所审计。

另外,电影专项资金征收票房的5%里面不单纯是制片行业的,也包括放映、发行行业的贡献,当然也包括《阿凡达》《变形金刚》等进口影片。

电影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国际上许多国家为保护民族电影通用的做法,如:马来西亚提取30%、法国提取10.88%、瑞典提取10%、英国和韩国均按票房的5%提取,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记者:电影专项资金建立已有20年了,能否概要介绍一下这20年的相关情况?

姜涛:从1991年成立至今,电影资金办已有整整20年的历史。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电影专项资金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原则,努力收好、用好这项电影行业的宏观调控资金,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类型国产影片的拍摄、城市影院的新建与改造、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系统的推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少数民族电影的译制等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保障了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顺利过渡,真正起到了作为电影行业的“蓄水池”、电影产业的“助推器”的作用。

至2010年底,20年累计实现电影专项资金收入16.33亿元。从1991年的1415万元跃升至2010年4.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42%)。2010年的专资收缴额,也创造了电影资金办成立以来,专项资金收入的历史新高。

记者:近3年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何?

姜涛:2008至2010年,这三年电影专项资金的资助项目额达到5.99亿元,具体使用情况是:

按规定返还31个省管委会40%电影专项资金3.38亿元;对688家新建影院给予先征后返电影专项资金1.5亿元;对162家影院改造给予电影专项资金资助8516万元;

关于电影1921电影观后感 篇9

通过观看影片《1921》,我深深感受到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为救国救民,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一群爱国热血青年,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之路的万丈豪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艰辛。多少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多少爱国青年用自己的热血青春,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受压迫、受欺凌的国家和人民,他们一心只为国为民,敢于同敌人英勇斗争,敢于牺牲一切。

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从1921年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勇气和智慧写就的百年;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党的光辉历程走过百年,经历了无数艰难坎坷,牺牲了无数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1的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在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中发展壮大,其过程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

活着电影观后感-观后感 篇10

我们时而会感觉到,每天都要为生活琐事而烦恼,浮躁的心总是缠绕着我们的躯体,为了生活而生活,或者不叫真实的生活,完全是在敷衍周围的一切,早就把年少时的梦想抛之向外,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然而,当我们面临生命即将离我们而去或看着他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时,我们又会觉得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好像忘记了追求幸福这件事本身就是幸福的。人,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小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那时候欲望极少,越长大会越孤单,因为我们想要的超出了别人所能给予的。所以,人想要一直抱有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就应该知足常乐。老人们都说,人的一生是极其有限的,不应该追求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

但,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乐趣的,也不能总满足于仅仅是活着,我们要向前进,要发展,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且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对生活有极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轻电影”“重电影”之辨 篇11

第一个观点是反对片面看待市场下行。中国电影在十多年里飞快增长使得基本面骤然增大,再往上增长不可能总是如此大比例,就算是好莱坞电影,也不见得年年高歌猛进,反复很正常。

第二个观点认为这些年过分关注市场是好事也有负面效果,为什么不关注产业的成长质量呢?此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中国电影在市场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影片思想质量的成长空间变得更大。中国电影本不应该缺乏题材和故事,但今天的中国电影恰恰缺乏优秀的编剧。

第三种声音认为中国电影目前的内在机制有毛病,明明有好的編剧,但绝大部分去写电视剧,写电影的太少。笔者问过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编剧,为什么不愿意写电影?他们众口一词说剧集稿酬高,电影比不过。一位资深编剧透露说:电影剧本太短,很多导演认为改动不是难事,于是剧本常常被改至面目全非。电视剧很长,导演改起来太费劲,尤其故事线索不可能改变,所以剧集作者反而容易保留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美国人知道中国电影近些年发生着什么。简单而直观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认识无非几种——一是中国电影现在的成就就是“小鲜肉”流行;二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成功靠的是互联网;三是中国电影银幕日益增多。以上综合起来就是美国人眼中中国电影成功的基本模样。

这些话但愿大家都不要当真,因为“小鲜肉”不过是网络语言,换成“英俊小生”又怎么会讨人嫌呢?人们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的反倒是中国电影产业在“大片模式”崛起之后,为什么近些年突然猝不及防涌现出一大批成本低却时代观念锐利的电影。有评论称之为“轻电影”。然而“轻电影”并不“轻”,这些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辉煌正是“重电影+轻电影”共同铸造出来的。

“重电影”“重”在投资,它的功劳在于宣示中国电影的力量,尤其是电影产业改革释放出来的物质力量。而“轻电影”的成功真正触及了当代年轻群体的灵魂,更强烈地形成电影“观看的力量”。这股力量既有物质属性,更有精神属性,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于是就不仅仅能用“金钱”简单描绘。当一群群和银幕上的“小鲜肉”们一般年纪的观众,甚至年龄更低的观众融入到这些电影的故事与观念当中时,关于这些电影的讨论就已经不仅是“电影”,而应该称之为“时代”了。

我们应该思索为何是在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的这个社会发展历史性时刻,一大批价值观极新的电影冲上了银幕?谁能真正为中国当代年轻人代言?这里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当代年轻人亟需有代言人和代言电影;二是老人们必然会去批评其弱智和浮躁,但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三是这样的中国电影究竟在说些什么,这个国家自己真的看懂了吗?

前进总是波浪式的,中国电影产业只有放在百年长河中考察才会获得更开阔的评价标准。不要为一时的滞胀慌张,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下一个中国电影产业的目标是让全世界以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心,笔者相信,若干年后它一定会实现。

电影观后 篇12

1.1 娱乐是商业电影获取利益的本质

商业电影能获得极高的商业回报, 是建立在它所具有的通过娱乐来实现精神疏导的社会功能之上的。美国学者J.T.法雷尔在说到商业电影的这种社会功能的时候曾指出:“大多数影片并不是软弱无力, 而是强劲有力的。它使人们不去更清醒地认识自己道德、美学和精神的需要, 换句话说, 它使人不去认识生活中真正的重要问题。这样, 他们所提供的就是威廉·詹姆斯恰当的指出的‘道德假日’。”“道德假日”让人们暂时性回避种种社会责任, 暂时性的把人们生理本能的需要赤裸裸的激发, 在视听感官的刺激、极端的情绪宣泄、力量的征服感中得到满足。因为它对应着人们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 便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商业电影由此得以把尽可能广泛的人群作为目标受众, 并通过类型化的题材、重复性的生产让观众不断得到满足。商业电影以虚幻的影像反映同时代社会的基本愿望, 它是反映对大众最为关切、最感兴趣的问题的集体产品。

商业电影服务的对象是最广泛的大众人群, 决定了电影应该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看得懂的大众化的艺术。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意味着, 要听得懂音乐, 首先要懂得音律, 要欣赏绘画作品, 首先要有绘画修养, 要读得懂文学, 必须要有文学修养。这些艺术形式对欣赏者有基本的要求, 这种要求把多数人排除在外, 属于“小众艺术”。商业电影 (包括电视) 与之不同, 商品是它的基本属性, 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的范围都广。因此, 商业电影也称大众电影。在同一时间同一块银幕前, 坐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审美情趣的各类人, 所有商业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会思考, 如何同时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以及如何同时感动更多的人。娱乐性是商业电影争取大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当人们能够轻松、毫不费力的从电影中获得乐趣, 才会心甘情愿的主动去消费电影产品。在社会压力显著增大,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看电影成为人们放松、减压、暂时摆脱烦恼的一种方式。如果一部电影晦涩、难以理解, 观众会失去观看的耐心。电影失去了观众也就失去了市场, 同时失去了再生产的机会。

商业电影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商品属性, 要求拍出来的电影必须实现价值交换。从电影先驱到现在的电影工作者, 谁都不能无视电影的这一特性。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技术到数字技术的引入无不体现了电影在争取商品价值的最大化。如何是电影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只能走娱乐大众的道路。没有娱乐性的电影就失去了吸引最广泛大众的有利因素, 失去大众消费者, 就意味着电影失去了安身之本。电影要获得良性的发展, 娱乐大众是最基本的定位, 娱乐性是商业电影赢得观众的必要手段。

1.2 作为消费文化的商业电影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消费文化是指和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文化所体现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走向了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以生产和积累为中心的社会中, 人们愿意从事生产、辛勤工作和储蓄, 并以消遣娱乐为耻;消费型社会之时, 价值观念产生极大变化, 消费和娱乐成为肯定的正面价值, 受到了提倡和鼓励, 消费时代日常生活的满足感被强化。消费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生产, 包括娱乐传媒发展的重要动力。整个世界的消费欲望在迅速增长, 而人们的消费观念极大改变, 进入“以消费为乐”的时代, 市场经济不仅成为主导潮流, 而且经济的发展还带来社会的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现代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 人们的生活中娱乐无处不在。这种通过科技复制的娱乐方式, 膨胀了人们的消遣欲望, 同时也成为人们对长期持续积累的心里紧张与生理焦虑进行宣泄的内在需要。当代人的生存模式从实用的生存主义转换为娱乐的生存模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心理:寻找自我, 漂泊不定的心灵游荡, 需要寻找自身的位置, 探求一种新的生长点和满足感;心理补偿, 精神出现空场, 创伤需要自我慰藉, 以求新的心理补偿;随波逐流的消遣娱乐的从众心理。众多娱乐方式中, 商业电影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和表现方式, 为人们嫁接想象自由和欢娱自由, 通过银幕上的无限狂欢化作对现实的批判, 满足宣泄的需求。

现代人承受着身心内外双重压力, 一方面是社会生存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是内心的欲望与生理本能的驱使, 在内外双重推动下, 每天疲于奔命劳碌奔波。在工作之余, 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 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他们需要在一个虚幻的非真实的世界里, 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的火爆打斗场面来刺激疲惫的身心, 需要温馨浪漫、缠绵悱恻的矫情之作来按摩麻木的神经, 用以逃离现实人际关系的冷酷疏离, 欲求不满的物质欲望, 帮助他们在幻想中寻求真实世界无法满足的欲望。电影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他们打造了这样一种梦幻场景。在电影里体验百味人生, 体验不可能发生的浪漫、惊现、刺激;生活中遥不可及的明星在电影里为他们的需要而百媚千娇, 在他们休息的时候提供轻松快乐的消遣方法。电影就好像一个暂时的世外桃源, 无论是什么主题, 爱情、武侠、动作、恐怖、荒诞等, 都能让现实中的人沉浸在一个虚幻的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世界里, 享受着生活中不可能体会的经历。在这里, 人们可以是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迷倒众生的俊男美女、成就大梦想的小人物。电影为人们构造了一个梦, 人们跟随电影成就自己的梦想, 在疲惫的生活面前暂时松懈忘却现实的烦恼。

2 电影媒介与娱乐

2.1 娱乐性是电影媒介的基本属性

(1) 娱乐是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媒介最显露的功能。

大众传媒具有多种功能, 诸如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服务功能、舆论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等。这多种功能的主次地位各有不同, 各种传媒在体现多种功能方面, 强弱也有不同。娱乐功能是大众传媒 (包括电影) 最为显露的功能和集中体现。正如斯蒂芬森提出的, 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悦的功能。

传播学研究中, 越来越强调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在美国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维尔1948年提出“三功能”说的基础上, 查尔斯·赖特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探讨》中补充大众传媒的第四项社会功能, 就是提供娱乐并附带起社会化的作用。另一位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在对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中提出, 现代大众传播具有“负功能”, 大众传媒提供的表层信息及通俗娱乐为受众带来了“麻醉功能”。

(2) 娱乐工具:受众对电影媒介的主要使用。

自1895年巴黎出现第一家电影院以后,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就由“一个新奇的玩意儿”进化成了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据统计, 在1911年, 纽约的电影院已经有400家, 每周观众人数达到150万人, 其中工人阶层所占的比例为72%。

大众使用电影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娱乐需求。娱乐是涉及多种具体活动的过程, 娱乐的享受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类似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强调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状态时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的喜悦心情。娱乐意味着全情投入与尽可能多的感官表达。同其大众媒介相比, 电影自诞生之日就是为娱乐服务的。电影的核心优势在于调动了更多的感官参与。电影娱乐是以电影为媒介的娱乐形态, 是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大众的需要出现的娱乐形态。电影媒介独特的播放形式与播放环境决定了它是受众主动的、付费的、能动的接受的娱乐形式。与电视娱乐的强势娱乐形态不同, 受众是在经过主动收集信息、挑选信息、付费购买后, 在电影院的特定环境下, 主动参与电影娱乐中。当影院灯光渐暗, 大银幕上演绎一幕幕精致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 对受众而言仿佛世界在这一刻停滞, 身心完全沉浸在电影构建的虚幻世界。电影把感官刺激、心理宣泄通过娱乐的内容向全世界兜售。电影与娱乐的结合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的需要。电影媒介传递的内容必须跟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包括现实生活或想象中的生活, 用一种集中的、艺术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方式, 浓缩在2个小时内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果电影中看不到人们自己的生活、愿望及梦想, 电影对人们而言就毫无意义, 如果没有娱乐, 电影同样将失去意义。

2.2 电影媒介技术革新改变娱乐的内涵与方式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提出, “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内容, 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如同每一种媒介的出现,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样, 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 都会改变人们娱乐的方式, 影响对内容及娱乐的体验。印刷术的出现使古老的说书艺术和人际传播方式被印刷艺术和印刷品传播所取代, 人们获得的娱乐感受挣脱了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 娱乐信息的接收从耳朵转到眼睛, 从听觉转到视觉,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扩展了娱乐信息传播的对象、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广度。电子媒介的出现, 包括电视、电影、网络、幻灯等, 又将人们从文字时代带入图像时代, 人们在声光色影中获得比真实更真实的娱乐体验。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娱乐方式和娱乐感受的变革, 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娱乐的特点。

电影自诞生之时就与娱乐结缘。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放映自己拍摄的十部短片,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从一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那些放映电影的地方, 为了能亲眼目的这一活动画面的奇迹。”“看到一匹拉着卡车的马向我们走来, 后面跟着别的车辆, 紧接着是一些过路的人。总之, 一切街头上的活动情况都出现了。我们对这个情景看得目瞪口呆, 惊奇到非一切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与其说电影的出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不如说电影技术的出现突破观众当时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惊奇感, 这是最早的电影娱乐性所能达到效果的一种表现。

电影技术的每一次变革, 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1927年10月6日, 纽约的观众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1932年迪士尼公司的彩色动画影片《花与树》使用了刚诞生不久的特艺彩色系统, 人们自此告别黑白电影的时代。有了声音和颜色之后, 电影基本上可以完美的再现我们现实的感官世界。2009年8月美国蓝天工作室推出立体三维动画电影《冰河世纪3》, 迪士尼推出立体三维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 两部影片在同一档期上映立刻占据票房前列, 观众们惊叹于立体电影的视觉效果。2010年1月4日詹姆斯·卡梅隆13年《阿凡达》的上映, 标志着最新一轮电影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3D立体电影技术、真人捕捉CG技术以及电脑特效技术成为这一革新浪潮中的代表性技术。

电影媒介新技术的出现, 都会带来娱乐方式和娱乐感受的变革, 技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娱乐的特点。技术不仅操纵着娱乐, 甚至决定了人们对娱乐的认知和感受。今天已经没有无声电影, 没有人愿意再回到无声的世界中;今天也已经没有黑白电影, 除非为了特定的艺术效果;今天2D电影还占据主流银屏, 但3D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在一次又一次电影媒介技术的变革中, 从听觉、视觉到立体影像, 人们对感官刺激的要求逐渐提升, 人们通过电影获取娱乐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改变。

3 结语

电影, 作为兼具商品与媒介属性的特殊娱乐方式, 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本文所探讨的正是电影能够成为娱乐营销载体的根源:娱乐, 是电影与生俱来的本性。电影诞生的空间就是一种休闲的空间, 这个历史决定了人们走进电影院往往不是求知、求教, 而是去解闷儿, 去娱乐。娱乐的目的时常就是逃离现实, 在现实之外寻找娱乐, 正是这层意义上确立了电影的娱乐性与观众之间最为直接的对应关系。

摘要:伴随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大众观影热情的高涨, 电影作为娱乐营销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但是电影与娱乐之间存在哪种必然的联系, 使得电影能够成为品牌娱乐营销的载体尚待探讨。试图从理论层面出发, 从电影的本质探讨电影娱乐营销作用机制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电影,娱乐,娱乐营销

参考文献

[1]张小争.娱乐财富密码——引爆传媒心经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施拉姆, 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

上一篇:心累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学生减肥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