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2024-06-02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精选8篇)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篇1

遂宁市中心医院骨一科 杨莲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8例骨科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2h疼痛评估中干预组发生重度疼痛者只有14例,占20.28%,较对照组79.71%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手术后反复疼痛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骨折患者术后第一感觉是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剧痛还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有效地止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手术病人,男96例,女42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8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5例。

2.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3.2 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室氛围,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尽可能降低噪音,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的休养环境;夜间为病人做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限制水管、电铃、电话等发出的噪音。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

3.3 心理护理:术前给患者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伤口痛、截肢病人的残端痛等,以便病人对未来的经历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减轻恐惧、忧虑心理,潜在的增加病人自己抑制疼痛的化学感受效应,术后注意疼痛的情绪反应,调解病人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分散病人注意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分散注意力,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小说;听力分散法,如听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对可用不可用止痛剂的病人,要讲明止痛药易成瘾的道理,通过心理效应启动其体内“抗痛系统”,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3.4 饮食护理:因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使患者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食欲下降,使患者营养状况处于低水平,不利于伤口愈合。应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乳类、蛋类、鱼和瘦肉,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5 自我放松与按摩:在护理过程中,指导病人做放松动作,如:叹气、打呵欠、腹式呼吸,用衣物支撑手术切口等,这些方法多数患者易于接受,可使紧张的骨骼肌或张力性切口松弛下来,阻断疼痛反应而减轻疲劳和体力消耗,帮助患者入睡。此外,督促家属行局部按摩,增加被动活动量,对减轻骨科术后被动体位患者疼痛尤为重要。3.6 常规护理 :严密观测病情,注意手术部位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妥善保护骨折部位的肢体。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留臵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体位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术后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

3.7 预防褥疮:因患者疼痛有时可致昏迷或长期卧床,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按摩受压部位,定时翻身,如已发生褥疮或有褥疮早期现象者,要立即进行“褥疮护理”。

3.8 护理干预:术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疼痛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症状。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护士与患者做5~10 min必要谈话,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因此护士应多用支持性语言,鼓励、同情和倾听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把握其情感及病情变化,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护士在进行护理干预时与患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对自己的尊重,对疼痛的主观感觉产生积极的影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有被尊重感和有用感,从而提高其疼痛阈,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激发其正向情绪的产生,表现出高涨的治疗情绪,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从而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通过术前疼痛干预,对术后疼痛形成了准确的期待,并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较全面了解,因此,术后疼痛感受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术前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对控制疼痛具有正性作用。

参考文献: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篇2

1 改变观念, 正确认识疼痛

骨科患者因机体疾病或创伤、手术等使其痛苦不堪, 但传统的观念认为疼痛是疾病本生造成的, 并真正地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去。作为医务人员要认识到疼痛是无益的, 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1], 同时因为疼痛会导致病人痛苦、焦虑、害怕等心理, 影响病人休息不利于机体康复。

2 掌握骨科患者康复与疼痛的关系

骨科临床治疗的重点是复位和促进骨折愈合, 但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 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若患者机体疼痛, 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康复训练计划, 患者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势必将影响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因此, 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3 加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疼痛教育

疼痛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1]。医护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疼痛要给予充分的评估,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听音乐、看书、聊天等转移疼痛的感觉, 介绍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教育, 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 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 同时让那些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难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解除疑虑和担忧, 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

4 正确评估疼痛, 尽早采取止痛措施, 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骨科患者的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 它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 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 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延长恢复时间增加致残率, 因而疼痛治疗应尽早进行。医护人员要改变工作方式, 对病人疼痛的评估要主动、及时、保持持续动态的过程, 选择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 如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2]等评估患者疼痛, 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和对疼痛和镇痛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打破按需给药的旧观念, 或采取放松疗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5 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 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家属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手术后带来的各种不适, 其紧张焦虑情绪将直接影响患者。因为家属对患者最亲近, 他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病人的主观判断。因此, 我们一方面积极地为病人治疗疾病, 减少家属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教育, 向病人家属介绍病人的生理状况及创伤、手术情况, 告之骨折病人的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 这样有效地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焦虑程度, 在取得他们的配合之后, 将有助于缓解患者压力, 促进康复。

6 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治疗药物成瘾性的担忧, 合理应用药物止痛

骨科患者因术后疼痛刺激通过脊髓介质, 交感神经反射可引起肌肉、血管收缩, 致切口呈缺血状态, 引起机体代谢异常, 影响切口愈合。药物治疗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使用的常见药物是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及甾体类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应用于术中、术后及癌性疼痛;神经营养药和局部麻醉药相应较少。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 害怕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 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止痛, 严密监测和及时处理是防止药物副作用的最重要措施。

7 应用其他辅助疗法缓解疼痛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在临床上很多止痛措施是由护士完成的, 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 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 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3]。此外, 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 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 为患者减轻疼痛, 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4]。此外, 平整的床褥, 舒适的体位, 适当的活动, 深呼吸, 有效咳嗽, 主动进食等均有助于病人缓解疼痛。为使镇痛更有效, 要求各项医护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做到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解释耐心、态度和蔼, 努力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 同时采取合适的体位, 防止患者因各种管道刺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综上所述, 作为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疼痛治疗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疼痛, 采取准确、及时、可靠、有效的护理措施, 实施“以护士为基础, 以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 能显著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刘金风.26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1) :155~156.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60~161.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8~9.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8-01

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保护性防御反应。然而,如果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及机体恢复。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重视。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疾病的首发症状,如何提高对骨科患者疼痛的认识、有效止痛、减轻患者痛苦,加强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尽量减轻由于疼痛带给患者机体的不良影响,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一2013年8月我科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O一8O岁;各种原因引起的骨折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各种急性腰腿扭伤6例

2 护理体会

2.1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剧烈的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疼痛刺激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患者因惧怕疼痛或避免疼痛加剧,宁可躺着不动也不愿意活动肢体、翻身、深呼吸等,影响患肢功能训练,甚至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强直等一系列并发症。疼痛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甚至失眠。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1]。长期的疼痛折磨,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悲观,甚至轻生的念头。

2.2 对疼痛患者的观察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四级[2],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并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药。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强度以及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包括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患者自身控制疼痛的方式;疼痛发作的伴随症状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态度。

3 护理要点

3.1 查找疼痛原因

骨科患者常见疼痛的原因包括创伤(包括手术)疼痛、炎症性疼痛、急性缺血、恶性肿瘤、神经性疼痛等。护士应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治疗。(1)创伤性疼痛,骨折或受伤后应及时固定肢体并妥善保护患部,积极预防并发症,促进骨折或创面尽快愈合;(2)炎症性疼痛,应制动抬高患肢并遵医嘱正确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引流;(3)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去除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4)恶性肿瘤性疼痛,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或放疗等;(5)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助应用抗感染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水肿、炎症,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

3.2 对症治疗

①药物止痛: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臨床上普遍采用WHO所推荐的三阶梯疗法:按药效的强弱一阶梯顺序使用,使用口服药,按时、联合服药,用药剂量个体化。第一阶段: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第二阶段: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如曲马多等。第三阶段: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医嘱给药,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效果。对于慢性疼痛患者,最好在疼痛发生前给药,因为在此时给药,疼痛容易控制,且用药量小,效果好。患者自控镇痛泵止痛[3]:主要用于手术患者,能有效减轻和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镇痛泵的开关,导管是否扭曲、打折,以保持导管通畅,以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减少副作用。③物理止痛:可以应用冷、热疗法,如冰袋、热水袋等。④针灸止痛:根据疼痛的部位,针刺相应的穴位,使人体经脉疏通、气血调和以达到止痛目的。⑤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主要用于慢性疼痛的患者。

3.3 心理护理

单纯的药物止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如果能恰当运用心理护理,重视患者身心感受,提高患者的痛阈,增强其耐受力和抗痛能力。骨科疼痛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烦躁、恐惧、忧虑,护士在护理患者时,态度和蔼、真诚,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做好健康宣教,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导患者了解缓解疼痛的方法;在治疗、检查、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准确,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帮助患者正确对待即将发生的疼痛在进行各项治疗前,与患者做良好的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如进行换药、翻身、更换床单等必须移动患者时,应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对于强烈疼痛的患者,还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3.4 舒适的住院环境利于减轻疼痛

严格落实病房管理制度、探视陪护制度,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的环境,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提供整洁干净的病床单位和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3.5 健康教育利于患者正确面对疼痛视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如疼痛的原因、机制、如何面对疼痛、减轻或解除疼痛的各种技巧等,如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患者的生理条件和身体状况可使疼痛阈产生不稳定[4]。

4 讨论

在疼痛护理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疼痛的存在,重视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科学、客观的处理疼痛,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使患者尽早康复。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护士应认可其疼痛,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及时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提倡无痛病房,对骨科患者的痊愈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使患者得到体贴和细心的照顾,采取药物与重视身心感受的综合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9—182

[2]张莉,姚丽华.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8(22):130

[3]阴瑞.术后疼痛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田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153—2154

关节骨科患者意外拔管的探讨 篇4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1-2013年10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白班拔管3例(占拔管总数30%),夜班7例(占拔管总数70%),其中清醒者自行拔管2例(占拔管总数20%),因意识障碍、躁动,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拔管脱管的8例次(占拔管总数80%)。

结论:对意外拔管、脱管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正确可靠的固定、充分的沟通、适度镇静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患者意外拔管脱管的有效预防措施。

关键词:意外拔管 护理 预防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5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46-01

意外拔(脱)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关节骨科由于老年患者居多,因疾病带来的疼痛,加之有的老年患者患有老年痴呆,使得患者较为烦躁,恐惧,故易发生导管的意外拔管和脱管。意外拔管从患者的角度看,既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影响疾病的恢复,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同时也给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一直以来是困惑广大医护人员的问题。针对我科室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现象,我们对2011-2013年10例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有效护理对策,加强细节管理,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2011-2013年,统计我科使用管道患者286例患者,平均年龄65.5岁,共发生意外拔管10例,尿管意外拔管6例(2.7%),伤口引流管意外拔管3例(1%)。胃管拔管1例(0.3%);其中白班拔管3例(占拔管总数30%),夜班7例(占拔管总数70%);其中清醒者自行拔管2例(占拔管总数20%),意识障碍、躁动患者拔管脱管的8例次(占拔管总数80%)。意外拔管脱管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方面的因素。①疼痛、舒适的改变:是引起患者焦虑和躁动导致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发生拔管时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分达7.3分;②年龄神志因素:老年人、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缺乏对管道治疗的认识,对管道不能耐受,适应性差,此类患者发生自行拔管的危险增加,本案有8例患者为意识障碍躁动发生脱管;③夜间意外拔管高于白天,占拔管总数70%,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2];④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因为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鼻粘膜不适、咽喉部疼痛导致自行拔管。

2.2 护理因素。①护士相关因素:1例患者清醒时意外拔管,是因为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做好管道重要性及自行拔管意外伤害可能的相关宣教,患者自觉不适,未经同意拔管;1例患者为手术室交接病房时,转移床位时,护士未重视引流管保护,动作过猛导致;②缺乏有效约束:对于烦躁、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危险评估,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或约束不到位而自行拔管;③镇静不充分: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未使用镇静剂或不能合理运用镇静。

2.3 导管方面的因素。①导管固定位置欠妥,有1例患者因尿管固定未留有合适活动空间,患者更换体位时,强行将尿管拽出;②管道固定不牢,有3例患者未在大腿内侧加强固定,有4例患者为胶布粘性降低,加强固定失效;③导管反折,有1例患者因导管反折未及时发现,患者自觉腹胀不适,强行拔管。意外拔管的预防及对策

3.1 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对于家属或清醒患者要做好沟通解释。耐心讲解导管的重要性,及治疗的必要性,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意外拔管会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尤其要加强亲情护理,我们对于烦躁、意识障碍患者主张亲友陪护,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后,病人配合度增高。

3.2 加强管道固定技术培训和管理,正确固定导管,在大腿内侧使用粘性较强的鼻贴再次固定,蓝美娟等[3]报道,每班检查管道是否固定在位,保持通畅,测量导管外露刻度,做好交接及记录工作,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牵拉管道。

3.3 适当使用约束措施。对老年痴呆患者及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管道后应及早评估危险性,与家属沟通后,遵医嘱采取肢体约束,每2h解约束带并协助被动活动,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皮肤及肢体情况,在使用约束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和精神状态。

3.4 合理用药。对于焦虑、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能耐受导管的患者,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患者不适的基础上,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剂,并关注镇静的效果。

3.5 护士加强晚夜班巡视,重点患者重点观察,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转移病人时注意保护管道,加强年轻护士培养。

3.6 建立意外拔管风险评估,并对发生意外拔管高危险患者必须提高警惕给予安全标示。完善意外事故报告的流程,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意外拔管脱管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总结

导致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对患者身心护理加以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意识,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导管固定等细节管理,加强责任心,既减少了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456

[2] 钱淑清.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8(5):834-835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篇5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总结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52例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深入分析其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特点、心理状态等,给予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前通过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2%。结论 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治愈效果,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特殊性;护理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50

老年骨科疾病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入院后因不便行走,必须长期卧床,逐渐降低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1]。因为其基础状况差,且有较多合并症,经常出现心理问题,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也有更高的要求。本院通过分析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对其实施了全面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共有52例骨科老年患者,年龄68~91岁,平均年龄(78.2±4.3)岁,其中男34例,女18例。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其中合并肺气肿、肺心病、心脏病、前列腺肥大、静脉曲张、营养不良性水肿、高血压、慢性胃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者共37例,占71.2%,需要长期卧床者18例,占34.6%。

1.2 老年骨折患者的特殊性分析 特殊性是指患者自身或疾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心理问题较多。老年患者在骨科中属于特殊群体,尤其是缺乏医学知识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当突然受伤致残,或者疾病久治不愈时,其抗病能力与心理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如沮丧、忧郁、失望等,若患者身边缺乏家属照顾还会感到紧张、孤独,治疗时配合度降低,对恢复十分不利。②身体素质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骨科患者大部分合并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③治疗依从性低。一些骨科老年患者由于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害怕麻烦别人,就会控制饮食,使大小便次数减少。使用多种药物时会出现漏服、错服的情况。

1.3 护理方法 ①病情观察。大多数骨科老年患者患有慢性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当受到伤害时不仅会破坏机体的防御功能,还可能导致其他器官或组织发生连锁性病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肢体功能、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处理。②基础护理。多与患者和其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指导与入院介绍,给予足够的关心,使其感到亲切、安全,家属能够帮助照顾患者起居。若患者长期卧床,需使床单保持整洁、没有异味,定时拍背翻身,细心护理尿道口、会阴与皮肤,按时发放口服药,并监督、协助患者准确服用,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③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表现为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烦躁易怒,首先应与患者家属沟通,对其家庭情况、个人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诸多情况进行了解[2],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与患者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保持态度和蔼,吐字清晰,向患者讲解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疾病常识等,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④饮食护理。老年骨折患者的饮食需要加强营养,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要多饮水[3],后期可增加营养丰富、高热量、高钙、高蛋白的饮食。为促进消化应少食多餐,形成良好饮食规律。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若患者长期卧床需嘱咐其进行扩胸运动、有效咳嗽、深呼吸,定时为病房通风换气。为患者拍背协助其排痰,如果痰液粘稠,可进行雾化吸入,避免呼吸系统感染。若患者出现尿潴留症状,可按摩或热敷腹部,要求其多饮水,使尿量充足,会阴部保持清洁,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定时为患者按摩、擦洗、被动运动,预防褥疮。若按摩患者肌肉,活动其肢体,避免肌肉萎缩。

1.4 护理服务满意判断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85分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结果

本研究中的52例骨科老年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总结患者在出院前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有43例患者非常满意,7例患者满意,仅2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96.2%(50/52)。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4]。骨科老年患者由于无法行走而卧床,除了承受疼痛之外也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家庭甚至是社会需要承担繁琐的护理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水平,不断积累经验[5]。在护理骨科老年患者的过程中,必须熟悉其特殊性,才能科学选择护理方法,避免发生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本研究中通过深入分析老年骨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特点,并与其自身的心理状态相结合,给予全面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中的5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前通过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2%。

综上所述,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骨科老年患者康复,缓解其心理压力,预防各种并发症,使病死率减少,治愈率提高,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篇6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杨定群

【摘要】 目的: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心理分析和科学的护理,使患者得以早日康复。方法:对132例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了解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为护理计划提供依据,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并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13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8%,治愈率92.4%。随访98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心理分析在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前景看好,效果满意。【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心理分析 护理

据统计,老年患者在骨科病人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为使骨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更好地进行治疗,早日康复,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订具体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2010年8月以来共收治老年患者132例,男81例,女51例。年龄:60~69岁54例,70~79岁42例,80~89岁30例,90岁以上6例。致伤原因:车祸56例,摔伤64例,其他12例。手术治疗80例,占60.6%。合并症:112例,其中高血压46例,冠心病26例,糖尿病38例,其他27例,合并症2种以上34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13例,发生率9.8%。治愈122例,占92.4%;未愈出院18例,占6.8%;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猝死。文化程度:文盲127例,小学74例,初中以上64例。随访98例,功能恢复良好。2.心理分析

2.1 恐惧感 老人大都是因为车祸或不慎摔倒致伤,从生活自理到不能自理的改变,加上医院环境生疏,对临床各种操作,如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感。

2.2 焦虑、忧郁 老年患者都知道,骨折需要康复的时间长,自己年龄又大,担心手术预后不良,恢复不好。还担心儿孙工作学习忙,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要求放弃治疗。

2.3 敏感的自尊 希望受到周围人员的关心、重视,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身份,或亲友、儿孙中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认为自己年长,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辛苦了一辈子,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百般挑剔。

2.4 主观感觉异常、猜疑心重 对别人的言语表情及周围环境敏感多疑[1]。老以为别人在议论他的病情,一再追问医生,他的病情严重不严重,能不能治愈,今后生活能不能自理,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

2.5 被动依赖、悲伤自怜 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变得软弱无力,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3.护理体会

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创伤较严重,又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1]。

3.1 心理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注。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工作和家庭背景等情况综合考虑,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治疗方式、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时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鼓励同病种患者相互交流治愈情况,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手术。尊莺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伤害其自尊心,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减轻其痛苦,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并帮助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3.2生活护理 老年人全身器官均有衰老现象,受伤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陪护人员多数是外省护工,语言交流受限。所以,我们加强巡视及基础护理,早晚进行口腔护理,每天擦浴1次,保持床单干洁、平整。根据疾病种类及时送上可口易消化的饮食。指导陪护人员,使起居、饮食、大小便都能及时、满意,使其感到社会的温暖、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

3.3 合并症、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许多老年病人自诉平素体健,但是本身机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被发现,加上创伤的刺激,使病人的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对高血压患者要定时监测血压变化,稳定病人情绪,合理使用降压药,并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意外伤害。对冠心病 患者,持续使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对疼痛剧烈者,及时给予止痛处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及时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病人进食糖尿病饮食。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干燥,外周血供差,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很容易出现褥疮。要求我们加强巡视,对长期卧床病人,班班检查皮肤情况,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受压处,对因病情限制翻身者,应用棉花小枕交替垫于双侧臀部,减轻骶尾部压力及受压时间,有效避免了褥疮的发生。4例术后患者出现Ⅰ期褥疮,经过积极处理后痊愈。

3.4 功能康复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原因及担心活动会使骨折移位,所以功能锻炼不积极。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传授正确的锻炼方法,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肢的肌肉舒缩锻炼,远端健康关节的锻炼,骨折关节的锻炼。并指导家属、陪人为患者进行被动锻炼,促进早日康复。4.小结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探索病人的心理规律,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的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疾病知识掌握少,合并症、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大,不但需要护士具备有全面的老年护理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采取心理分析的方法耐心帮助患者掌握防病治病的健康知识,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过程更为流畅,这应该是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方向,也是以病人为本、提高生命质量和患者尊严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骨科疼痛患者的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100例, 其中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40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 (42.75±5.23) 岁, 患者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调查评估。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骨科手术后,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护理,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的内容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协调护患关系等多个方面, 具体如下。

1.2.1 提高生理舒适度护理

(1) 根据患者需求, 为患者准备安全、舒适、温暖的床单位,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动作要稳、准、轻, 减少外界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2) 遵医嘱为患者摆放舒适体位;术后活动受限的患者需协助进行翻身, 每日按摩患者受压处;对留置引流管及导尿管的病人, 避免管道扭曲、堵塞、脱落及过度牵拉, 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和负压状态;帮助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 指导并帮助患者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如听音乐、与患者聊天等, 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感受阈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胃肠蠕动,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对于言语沟通障碍病人,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 给病人备写字板、纸和笔等, 使病人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需求, 也可教给病人一些简单的哑语, 提供人性化护理, 促进患者舒适。

1.2.2 提高患者心理、社会舒适度护理

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的同时, 心理也备受摧残, 迫切需要家属及同事等社会支持人员的关爱及帮助, 有效地引导患者家属关爱患者, 帮助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在适当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用药、化验、康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 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痛苦及疾病的信心。

1.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尽力良好护患关系, 及时与患者沟通, 热情回答患者的问题,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与病人家属建立联系方式, 及时告知家属病人病情的变化[4]。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三天, 应用VAS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 VAS评分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 共有0~10个等级, 分数的大小与疼痛的程度成正比。0分代表无痛, 1~3代表轻度疼痛, 4~6代表中度疼痛, 7~10代表重度剧烈疼痛。

同时, 在术后七天,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 (P<0.05) ,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 。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理论的精髓是能否和如何给予患者或受护者恰如其分的护理方式且达到确切的舒适效果, 使患者或受护者满足最大舒适[5]。研究显示, 术后3 d进行VAS评分及患者满意程度调查, 观察组轻、中、重度度疼痛患者分别为44例、4例、2例;对照组轻、中、重度度疼痛患者分别为28例、16例、6例,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6.0%, 对照组为8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舒适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 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住该院的100例骨科就诊患者分为对照组 (50例) 和观察组 (50例) , 两组患者均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观察组增加舒适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后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 (P<0.05) , 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 。结论 在骨科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科,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有限公司, 1998.

[2]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 2 (16) :15-16.

[3]莫少媛.舒适护理模型对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 31 (3) :347-348.

[4]梁翠林, 张银凤, 孙芳梅.舒适护理模式在住院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 9 (1) :38-39.

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的分析与研究 篇8

【关键词】 骨科;疼痛;护理;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98-02

一般而言,疼痛随体位改变而出现或消失多是组织的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所致;疼痛不随休息或姿势变化而变化提示非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神经根受压、急性滑囊炎、肿瘤等严重疾病夜间可持续疼痛。退行性关节病倾向于晨起关节僵硬;正在炎症过程中的患者多表现出晨间疼痛。通过了解活动对疼痛的影响还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多大的活动量就可以诱发疼痛出现,这对于下一步运用手法进行疼痛的激发试验时确定施加外力的量非常重要。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78例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78例骨科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2-65岁,平均36.8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表情痛苦、神情紧张、烦躁、焦虑,不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及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根据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护 理

2.1 一般护理 ①主动、耐心与病人交谈,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减轻痛苦。②倾听病人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病人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病人自己对疼痛的态度。③认真做好病因治疗、药物及技术性镇痛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④引导病人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⑤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如看报纸、聊天、下棋等,条件允许时可坐轮椅或扶持到室外散步等。⑥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時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肢体移动。如需移动病人,应先征得病人的同意并告之如何配合,对损伤部位行托扶保护。

2.2 术前护理 骨折病人要先固定骨折处,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员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屈曲及扭转;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后再处理骨折;对合并复合伤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症病人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3 术后护理 骨科病人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①对于创伤性大的截肢术,疼痛较剧烈,一般给予较强的止痛药物,如肌肉注射哌替啶。这类病人一时不能面对现实,有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和不安,疼痛会更强烈持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截肢病人常有幻肢痛,应耐心向病人解释幻肢痛发生的原因,需持续时间1-3个月才可消失,使病人有心理准备。②行血管吻合术、断肢再植术的病人,由于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影响血液供应,妨碍组织修复,应及时给予止痛剂,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积极配合治疗。③夹板、石膏固定的病人,当病人主诉疼痛时应首先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组织受压。应及时调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肢体坏死;如果是体位不当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正常情况下,术后3-5天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则考虑伤口感染,应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创伤性小的手术病人,口服止痛药物即可,并指导病人采取全身放松法、自我催眠法、按摩、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

2.4 疼痛护理效果评价 经常询问病人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睡眠是否改善,保护性体位有无解除,烦躁、心慌、出汗等症状有无减轻或消失。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

3 结 果

78例患者疼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4 讨 论

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呼吸,甚至会影响伤El愈合。当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患者及医务工作者都普遍对药物成瘾性产生恐惧,从而不重视疼痛的治疗,是直接影响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因此,护士首先应改变止痛观念,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不要将某些患者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药或因疼痛加剧要求加大药物用量当作成瘾。在明确诊断条件下,护士应遵医嘱采取止痛措施,评价镇痛效果,并注意各种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剧烈疼痛会加重患者休克,对于诊断明确并经积极处理的患者,在保证呼吸、循环平稳的情况下适当应用止痛药物。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止痛和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了对患者的有害影响,对疾病的恢复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华果,白玉,司文腾.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构建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5-126.

[2] 王红.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115-116.

上一篇:模仿秀_小学生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小短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