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作文

2024-08-12

在生活中学作文(通用10篇)

在生活中学作文 篇1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写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体验,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发现、体验中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教师要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作文教学

观察实践

体验发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提笔就头痛。很多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经常感到没东西写,无话可说。写作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干脆抄范文,背范文,闭门造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怕教,认为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好的学生不用教,差的学生再教也不会,对学生作文指导若有若无,草草收场。个别认真的,重视作文指导,但指导方法单一,重在教学生怎么写,怎样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怎样谋篇布局,而轻内容表达,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大都相似,写法相似,学生没有自己的语言,张嘴说别人的话,甚至模仿大人的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话,以致失去应有的童真童趣,失去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虚、套的现象背后,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麻木迟钝、自私冷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1]

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还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二、生活作文的理念

贾志敏老师说过:“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5]

那么,什么是生活作文呢?由浙江嘉兴市陶研会朱建人等倡导的生活作文,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应生活的作文;并构建起写作与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依据“生活作文”研究对其基本内涵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从拓展学生的作文视野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入手,关注和悦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实现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其思维水平、人格修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在生活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生活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倡导,而在于大规模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去实现它,尤其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文,培养生活作文能力。

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写作教学就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呢?下面就来谈谈生活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习作上一个大问题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通过各种途径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每周举行一次发现交流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写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腮挠耳、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2、在实践中作文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6]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教师在课前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熟悉的花、草、虫鱼,在自然中采风,学生兴致勃勃,写作愿望被激发。课堂上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学生走出家门,到野外去踏青、春游,触摸春的脉搏,欣赏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秋天来了,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秋的成熟,感受丰收的喜悦。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各种竞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或调查访问。

教学中还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在组织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在观察中作文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所以在生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错过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感知。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乡村田野„„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的。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他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他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一位学生对她说起他家养的小狗看见他吃火腿,忽然不动了,眼睛盯着他手里的火腿,好像很想尝一尝,他便把火腿给小狗尝了一口,发现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她听了马上问:你怎么知道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呢?你再试一次,仔细观察一次,把这个“津津有味”记录下来,好吗?结果这位学生写了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作文。

写作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所感悟的事情,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只有通过学生的双眼观察到的事物、体验到的生活,才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童趣,才是学生习作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用心写出好文章。

4、在发现中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客观地说,不是学生没有七彩的生活,而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生活适合写到作文中去,哪些生活值得写到作文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时,经常积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时才有可能把一些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写进作文,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不会说空话、套话、假话。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只在于它捕捉到了人人都熟悉的事物后面的风景和亮点;(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

5、在体验中作文

如果学生只是走近生活而没有走进生活,长期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那么面对同一生活内容,学生的表达很有可能千篇一律,少有鲜活的倾吐;面对同一主题,学生选的写作材料也会千人一面。换言之,如果教师只强调观察和积累生活,忽视培养学生“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文章就可能空洞乏味无个性。体验生活是作文新课堂的生活点。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使他们抒发真情,流露实感。

小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精神生活。目前,从学生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是甚少,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封闭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倡导学生多写游戏作文,因为游戏是低幼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常常为某个游戏而乐此不疲,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看起来繁琐、简单,但无不蕴涵着深厚的情理。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三八妇女节”到了,一位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母亲洗一次脚,并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然后写一篇文章,第二天语文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朗读,真可谓声情并茂。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自然言而有物,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写好“日记”;积累书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更要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必要的写作知识也要传授给学生。

四、生活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而言,它更多指的是生活阅历的积累, 对生命的领悟。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诚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少一些“理科式”题海训练,不能满足于作文技巧的灌输,而是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真正做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在做中教”,从而辅导学生“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中学”。[7]学生的学习是不局限于学校,更不局限于课堂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随处都可学习,都可有所感悟,受到教益。在生活中学习,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8]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换句话说,写作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之道,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局限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就很难找到下锅之“米”。

作文来自于生活,但作文并不等于生活。“生活作文”固然是以“记录生活”为特征,但不是为记录生活而记录生活,否则生活作文又会陷入“生活现象的无意义的言说”的泥潭,从而失去作文的意义与言语训练的良机。

在生活中学作文 篇2

1. 积极开展课堂内的实践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地测量……的过程中, 发现、获得、理解数学知识,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用笔算加减法解答元角分”时, 我先把学生分组, 然后在教室里开了几个小型百货店.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牙膏、香皂、盐、洗衣粉、文具……并设法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我又兑换了各种面值的钱币, 发给学生.让一部分学生扮售货员, 另一部分学生扮顾客去买东西.要求每人调查至少三种商品的价格, 然后任购两种商品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及找回的钱数.最后每组选出两、三名同学在班里作汇报.这样在买与卖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付钱找钱不仅加深了对钱的认识, 而且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

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为了使学生对1公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带领学生到大操场上分别实地测量了面积是100平方米和1公顷的正方形, 进行了联系和比较后, 我又把全班学生平分成四组, 分别均匀地站在1公顷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 并绕着这个正方形跑了一圈, 感受这一圈所围成的1公顷有多大.一节课下来, 学生上得既轻松又有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 在填“操场的面积是5000 () ;小明家的住房面积是120 () ”时学生心中有了参照物, 正确率极高.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之前, 我让学生制作了七巧板带入课堂, 在课堂上随意拼摆图形, 看谁拼的图形多, 样式新.拼后进行提问:你是如何拼出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 的?用了什么形状的图形拼的?这节课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 合理布置家庭中的实践活动

家庭与孩子的学习密切相关, 结合和围绕学生的家庭, 我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有的学生家中养有奶牛, 我让他们向父母了解了家中每日的产奶量和每千克牛奶的售价, 以及奶牛每日所需的饲料和饲料的价钱.然后帮父母计算出每周、每月的产奶量和每周、每月的毛收入和纯收入.在一周、一月之后看一看自己当初计算的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还有的学生家长是出租车司机, 我让学生回家帮家长估算月载客量、年载客量、月耗油量、年耗油量以及月收入、年收入……

我还在班里开展了“当一周家庭财政部长”的活动, 让学生掌握家中一周的财政大权,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有的学生拿到钱后马上制订了支出计划, 先把家中本周必需的生活用品买齐, 然后把剩余的钱平分七份, 再把每份分成三份, 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有的学生拿到钱后, 不做开支计划, 前两天大量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等发现余钱不够时已晚了, 只好安排后几天吃方便面、炸酱面……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感受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适当安排社会性实践活动

学生是社会的一员, 而学校就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小社会, 应通过这个小社会使他们学会了解和关心我们的这个大社会.

在学习乘法估算时, 正好赶上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准备更换全部的电脑, 我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品牌, 不同档次的电脑的价钱, 又弄清了学校要买的电脑台数, 然后估算出购置这批电脑大约要花的钱数, 最后把这些数据交给学校领导.

每年元旦, 我校各班都要开联欢会.今年元旦前, 我让学生向班主任了解到这次的活动经费是120元.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六个组, 并布置学生根据预算款设计一个元旦活动物品购买计划.学生们先考虑了要买的物品:布置教室的饰品、食品、奖品等.还进行了市场调查, 通过货比三家, 确定去哪里购买……最后设计了合理的购买计划.通过讨论、对比, 大家从中选出了最好的一份, 交给班主任作参考.

上面的活动,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学校, 关心社会的情感, 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学有所用.

在生活中学会作文 篇3

关健词:表达欲望;生活实践;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向是个难以破解的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教师从选题到结尾,一直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就这一情况,笔者经常反思,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谈一谈。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一些学生是为了应付而写作,为了作文而写作。一般情况下,笔者都会给他们足够的写作时间,但效果还是不佳。就这一情况,主要是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1.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促使学生创作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使学生语言贫乏,思想僵化,缺乏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2.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激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生活实践——写作的素材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积累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学让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验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便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农活艰辛,诉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大扫除时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有了这份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体验中学生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学生在《喂羊》的一篇习作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津津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学生自己养大的羊儿,深知不易。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怎有这么饱满的语言?

三、自由表达——自然流露

1.选材的自由

课内作文的选材要求不可过严、过细,可以有限度地放宽。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那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要求学生围绕一张家庭照片选材,可以放宽至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去选材。课外练笔,可以更加宽松,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教师就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即便是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也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细致耐心的疏导。

2.表达上的自由

学生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有不健康的思想流露出来,教师才更便于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差距和不足是教育资源的财富。

在生活中学会坚强作文 篇4

冬天的寒风呼呼地吹着,窗外,大地穿上了一套时尚银色风衣,美丽极了。我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吵醒了,我想起了我对妈妈的承诺。我忍着寒冷,硬是从被窝里爬了出来,穿上了凉嗖嗖的衣服,换好了鞋,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家门。

外面还下着雪,我看见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其间有几点灯火在若隐若现。我跑了起来,跑在空无一人、滑滑的马路上,好几次脚都一滑,摔了一跤。每次摔倒以后,我都想:“我不能到此结束,我要坚持跑下去!”就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花,继续跑了起来。我心中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我!白白的雪花飘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凉凉的。我跑着跑着,就感觉越来越疲惫,“不能停下来!”心里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声音在回荡。我咬了咬牙,坚持跑了下去``````眼看就要到终点了!我非常激动,一不小心滑了一跤,一头栽到了路旁的沟里,当时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醒了过来,看看表,已经是晌午了,我缓缓站了起来,大半天劲还没缓过来。“坚持就是胜利,你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啊!你是最棒的!”那个神秘的声音又在我心里响了起来,响了一遍、两遍``````我拍拍身上的积雪,艰难地爬出了沟,继续跑了起来。

那个神秘的声音第三次响了起来:“你真棒,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男子汉!”我听到这句话后,心里暖洋洋的!

又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路上还是同一个人,还在坚持完成自己的承诺!那个承诺就是:爸爸经常不在家,没人照顾妈妈。自己要成为一名男子汉,一位名副其实、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保护妈妈,照顾妈妈,关爱妈妈,更要学会坚强。而那个神秘的声音就是自己。

我在生活中学到语文作文 篇5

生活处处有语文。中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情趣和不可言传的妙趣。她使人类走向文明,走向现代,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言文字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高雅的品位。每年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书法艺术展览。看着那或龙飞凤舞,或端庄遒劲,或清秀典雅的文字,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感受到了文字的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生活中离不开语文,语文处处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呀呀学语开始,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床前明月光……”。这些语言文字就象我们吃的食物一样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滋养我们的身体,溶入我们的血液。于是,在生活中,我们淋浴着微微春雨时,便会油然而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面对夕阳,我们便脱口而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外出旅游,面前一条飞瀑流下,我们就会自然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语文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影子。

生活处处有语文。人们谈话聊天使用语文,报纸、杂志、电视、电脑、手机短信,大街上的广告招牌,门上的春联,超市的门头,商品的使用说明书……都离不开语文。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才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美好。

在生活中学作文 篇6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在学校、在课堂。老师教,学生学,学字词,学句子,学作文,学古诗古文,学名家名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随着年龄的增长,课文越读越深,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重视主渠道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次渠道的作用,次渠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学习语言,一从书本上学,二从生活实践中学。

正因为语文有着工具性这一明显特点,因此,在生活中,语文现象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上街购物,稍加留意,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小摊边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香焦、平果、波罗殊不知,其中别字还不少呢,焦应为蕉,平应为苹,波罗应为菠萝。纵然是招牌,也有草率行事的:按(安)装公司、段(假)肢厂,一些个体公交车站路牌上的不规范的字更是比比皆是:加(嘉)定青朴(浦)陆家咀(嘴)圹(塘)桥。还有一些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把早已简化了的汉字故意写成繁体字,不伦不类,造成语言文字的混乱。这种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难怪,有的少先队组织开展上街捕捉错别字、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动呢!

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过一工地,见门口写着: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门上还写着安全第一。他读了以后感到挺顺口的,回家问了爸爸才知道,这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字形式。以后,每逢春节,见到每家每户门口贴着的一幅幅大红春联,他总愿意多看几眼,默记心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他便对那些精彩绝伦、措辞严整的联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又着手收集起一些熔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炉的对联来。这位小朋友的语文水平也因此提高很快。我认为,他主要得益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

报纸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书本是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平时,我们浏览书刊和报纸,就等于跟千百个有知识的长者谈话。看书读报,摘录文章,剪贴报刊,对增长知识和才干大有好处。

拿剪报贴报来说吧。我们拿到一份报纸,浏览之后,用红笔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边上做个记号,休闲时,一一剪下,可按时事要闻、知识一角、学校生活、学习方法、优秀习作、凡人琐事、名人轶事、历史掌故、笑料趣事、诗情画意等进行整理,以后再分门别类张贴在本子上,加上题头花,画上装饰画,一本本颇有收藏价值的贴报本从你手中诞生了。

逛马路、上商店、看电视、听新闻、与老人聊天、跟小孩逗乐等,只要留意,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得到教益。关键在于多观察、勤思考。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识字 篇7

一.汲取校园文化资源, 引导识字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 从教室、办公室门牌到各种功能用房, 从校园中的告示牌到橱窗内的标语等, 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识字资源, 他们都是孩子识字的活动课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提示, 有效的利用并及时的捕捉教学契机, 就能引起孩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孩子自主识字的习惯也会逐步的培养起来。

相信一年级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 开学初做五分钟的作业, 发作业要十几分钟。老师们做了不少的尝试, 但效果不是很乐观。有的老师专门培训了几个“小能人”, 专职发作业, 也常常出现“多”作业和“争”作业的现象。有些老师没办法, 让学生另外用拼音把自己的名字“翻译”一遍, 可还是不能保证作业准确到位, 原因是翻译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偏差。也有的班级, 排位的时候轻易不敢将小组打乱, 原因很简单, 班级里的作业是写着组号的, 害怕组乱了, 作业本发的时候也跟着乱了。

班里学生的名字, 学生不能认全, 是各班的一个通病。学生不能认全的原因是什么?是生字太多了。假使这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记住了, 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基于这点考虑, 我在开学不久, 给每位小朋友印发了全班孩子的座位表, 作为班级“通讯录”, 引导孩子们用请家长“帮一帮”的方式记住班级学生的全部名字。同时也为每位孩子做了两张精致的名片, 其中一张附上照片贴在课桌角上, 方便学生随时对照照片认识同学的姓名。另一张供检查用, 如让学生分发姓名卡、检查谁识字最多最快时灵活运用。这样的识字过程, 不光增进了孩子们间的相互交流, 同时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

二.架设家校联系桥梁, 丰富识字

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形成合力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现在的学生家长文化层次相对较高, 对孩子的成长也格外关注, 所以我就利用家长会、家校练习手册、发放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 把“识字链”连接到学生的家庭, 与家长一起共同搞好学生识字教学。如:建议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 至少帮孩子订阅或购买一本带拼音的儿童读物, 帮助孩子, 督促孩子每天一个床头小故事, 还可以让孩子看着这些文字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喜欢读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在孩子读故事的时候, 提醒他们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 这些字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 并把新发现告诉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指导孩子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标识卡”, 分贴到实物上, 让他们在空余时间对照实物, 读读卡片。孩子们随时随地都“浸”在字宝宝的世界中;也可以认认父母及亲属的姓名、工作单位……这种细水长流的渗透, 这种“随风潜入夜”的方式, 不但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更重要的是, 孩子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某些生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更是一种兴趣盎然的识字方式。

三.展现社会生活情境, 快乐识字

社会是孩子的舞台, 是孩子们的天地。只要肯留心, 生活处处皆学问, 生活处处是课堂。你看, 各种食品、饮料的包装袋、广告招牌、各种报刊杂志等等, 在有些人眼里也许不过是非常普通的东西。但是, 如果你有心把它展现给孩子, 它们就能为你所用, 成为孩子有趣的“课本”, 而就在孩子识字的同时, 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

开学一个月后, 我专门为孩子准备了一本剪贴本。起初, 我引导孩子收集自己吃完了的休闲食品和饮料上的包装袋, 剪贴上面的字, 简单地贴在本子上。这些接触频繁的物品名称, 对孩子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 也就越发显得容易接受“识字”了。稍后, 我又将“识字”范围扩大到各种报刊杂志、广告纸、宣传单……再后来, 我告诉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的小标本或把动画片中喜爱的动物、植物、人物画在本子上, 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 写上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简短的句子。剪剪、贴贴、画画、写写, 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识字剪贴本”就诞生了。

在生活中学作文 篇8

各位同学在学习了“走进图形世界”后已经有了一些几何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意识,也经历过“问题情境—实验交流—拓展应用”的学习研究过程.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节探究性活动课“设计包装纸盒”,让大家认识到“面对一个复杂的实际操作型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用特殊到一般的思路去研究它”,再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背景:某种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 cm、3 cm、6 cm. 请为厂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使每箱能装30件这种产品,且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

问题实质:将30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产品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其体积一定不变,找到使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能感受到生活问题数学化,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 自主思考,展示困难

大家在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思考研究后提出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几个问题.

(1) 如何保证把30个长方体产品恰好放进纸箱中?

(2) 把30个长方体产品恰好放进纸箱中,由于产品数量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排列方案多、操作困难大、计算数据复杂,如何寻求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活动与思考,做一做,想一想,提出在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思考,从而找到解决方案.)

3. 特殊入手,建立模型

若有这种长方体产品两个,请大家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能把这两个产品恰好放进去. 你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1) 分类设计:根据重合面的不同,共有3种如图所示的设计方案.

(2) 计算比较:

(设计意图:要研究一个问题的一般情形,我们可以从特殊情形出发,找到解决特殊情形的方法,再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原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一般问题.)

4. 拓展延伸,猜想归纳

如果有6个长方体产品,这样的包装盒又如何设计呢?

(1) 根据重合面的不同,思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研究当有6个长方体产品时不同的设计方案.

(2) 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猜想:如果相同长方体产品数量一定时,当其重叠部分的面积较大时,包装纸箱的表面积较小.

(设计意图: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猜一猜,归纳表面积较小的设计方案.)

5. 实验归纳,探求方案

借助前面两种情形的探究,请同学们在思考下列问题的过程中探求30个长方体产品的设计方案.

(1) 能把这30个产品恰好放进去,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2) 怎样设计能使重合部分的面积最大?

(3) 算一算,比一比,你的方案是否使包装纸箱的表面积最小.

(设计意图:按照特殊情形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一般问题,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6. 借助方法,解决问题

(1) 请为厂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使每箱能装100件这种产品,且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

(2)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没有人知道蜜蜂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无疑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制作尽可能宽敞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讲,蜜蜂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请探究若蜂巢呈圆形或八角形,相同的材料下,哪种空间大?

(设计意图:借助研究问题的方法,再次拓展,体会思想. 从数学问题回归到生活问题,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提炼方法.)

在生活中学语文 篇9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访一访,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学一学,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汉字 篇10

5月8日到11日,本人有幸被安排到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参观学习,为期四天的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学习的主题是“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专家和一线老师来观摩。我一共听了12节课和10个报告,都是围绕着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和阅读教学来研讨。但这一次跟传统的识字教学大不一样,真让我大开了眼界,为什么这么说,就听我介绍一下吧。

其实,与其说是研讨会,倒不如说是南京这几年来在各所小学掀起了“在生活中学习汉字”的课题研究的报告展示会。“在生活中学习汉字,以生活为背景学习汉字,将识字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成为南京各间小学探索“科学认读”识字活动的宗旨。“科学认读”活动课紧紧扣住汉字文化特性和儿童学习汉语言的特点,将汉字的有趣传递给学生,把发现、关注、寻找、比较、交流的乐趣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看到汉字就兴趣盎然,就会浮想联翩,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识记汉字。他们努力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舞台,激发识字的情趣.渗透识字的方法,取得了非常棒的成效。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广读生活有字书,构建自己的识字本

1、发掘孩子身边的识字资源,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是“科学认读”课题的核心思想。

“科学认读”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剪贴本。即学生依据一定的主题,从通过各种商品的包装盒、广告纸、报纸、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带有文字的图片资料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做成属于孩子自己的识字剪贴本。这种做法在一堂叫《我最爱吃的食品》充分展现出来,课堂上孩子们人手一本识字剪贴本,主题是收集食品的包装袋或盒子,然后把商标剪下来,粘贴在一个专有的本子上。课堂上孩子们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所收集到的最爱吃的食品包装,并一一介绍带有文字的食品名称和品种,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在课本上没学到的汉字。从剪贴本的介绍可以看出这班的孩子识字量非常的大,表达能力也是惊人的。他们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如还有“我喜欢的花”,“我爱南京的美食”,“我国的名胜古迹”等等。听完这节课,我反思我们的识字教学实在是太落后太死板了,怪不得我们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如别人,因为识字量少,造成了孩子们思维是空泛的。

2、亲子活动,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助手”

剪贴本的制作既是一个搜集与整理汉字的过程,更是一个孩子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发挥的过程,我觉得家长的功劳不可抹杀。游府西街小学尝试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助手,帮助孩子在有趣的剪贴活动中轻松识字。作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毕竟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是需要家长们的配合才能完成。从课堂上反馈出来的情况,家长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带着孩子到处跑商场,收集同一种食品的不同包装,不同牌子,不同批次等等。让我想到了家长是学校教学的一大坚强的后盾。这个活动还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亲子活动上,校长向家长宣讲了“科学认读”活动的特色及目标。教师展示了优秀学生剪贴本,介绍了剪贴本的作用和制作过程。家长配合孩子边剪贴边识字。面对自己制作的识字本,孩子对上面的每一个汉字都多了一份感情,认读起来印象格外深刻,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情景记忆的汉字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色彩,有温度,有形象的立体的文字。剪贴本中所选择的都是孩子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内容,当然在学习认读时更多了一份自信和乐趣,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使得他们的视线向课外不断延伸。

二、充分展示识字本领,说说自己认识的汉字

1、把识字权交给学生。

“科学认读”课堂是一个为学生提供识字环境、搭建自学自教平台的活动课,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讲解、自我思考与交流应该成为活动课的主体。在“科学认读”活动课上,老师不停地启发学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的?你还发现与它长得差不多的汉字吗?这样把识字的权利和机会完全交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考方法与思维方法。

2、汉字开花,趣味联想识字

在“科学认读”课题活动中,似乎看不到教师教汉字的痕迹。然而,在课堂上,你会时不时看到教师指着某一个汉字,对学生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你发现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抛出的问题往往都会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上《采茶》一课的老师令我很佩服。就“采”和“茶”这两个字就能让学生探讨了一节课,这节课也充分体现出在生活中识字的好处。首先老师用生字开花的方法让孩子认识了跟“采”有关的汉字:菜,踩,彩,睬。如说到“彩字”时居然有孩子会用彩带跳起了丝带舞,老师紧抓着丝带的形状代表“彩”的右边三撇,这样就形象地让孩子记住了这个“彩”字。用联想识字认识了“茶”,学生说出并介绍中国有哪些茶的品种,这样一研究,孩子们不但深刻的记住了“茶”,还认识了中国的茶文化,大大的深厚了汉字的内涵。从上述片断不难看出,识字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是息息相关的。这样认识的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是活的,是有意义的。

识字的方法除此以外还有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形声字,通过形义和声旁记字,有悦读童谣快乐识字,有顶针歌诀识字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2节课,节节有它的亮点,节节有我们可学的地方。而那些报告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其中黄亢美教授说到中国的文字越来越走向灭亡。为什么?很多人都忘记了每个汉字都有它的起源,我们应该寻找汉字的根,把语文的根留住。他举例说了“阝”,左耳刀由“阜”(fù)字变形而来。“阜”字本义为土山,故从左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陡”、“险”、“陆”、“阴”、“阳”等。右耳刀由“邑”(yì)字变形而来,“邑”字与城市有关,故从右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名相关,如“都”、“郊”、“邦”、“郡”、“郭”、“郑”等。说真的,黄教授不说,我真的不懂,原来汉字的学问博大精深啊!

上一篇:散步说课稿下一篇:如果我是…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