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2024-08-12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共11篇)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3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5多3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1”的量作铺垫。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师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的直观演示在教学中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如师生比高矮、出示实物进行长短比较 (两支铅笔比长短) ,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摆一摆, 画一画, 想一想, 算一算, 让学生领悟“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 那么甲数就包括两个部分, 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 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 从甲数里去掉与乙数相同的部分, 剩下的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 所以求甲数比乙数多几, 就用减法计算;如果要求甲数是多少?就要把甲数与乙数相同的部分及比乙数多的部分合起来, 所以用加法计算, 从而认识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看图提问题, 并列式计算

生1:○有11个, △有7个, ○比△多几个?

生2:○有11个, △有7个, △比○少几个?

2. 摆一摆 (3人小组)

摆小棒:组长摆出一个十几的数, 其中一个同学摆出比组长多5根的数, 另一个同学摆出比组长少4根的数, 想一想各自要摆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再全班交流。

3. 画一画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 画○, 比△多3个。

(2) 画○, 比△少3个。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练习, 使学生初步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几, 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 用减法计算。

二、用“缩句”或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用“缩句”或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二年级数学 (上册) 中的学校卫生检查评比情境主题图。师:这是全校卫生评比中部分年级所得红旗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 从小朋友的对话中, 你能找到哪些信息?怎样解决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明确, 从统计图中不能看出每个班所得红旗数, 只能看出它们相差的面数。

生:从图中得知二 (1) 班有16面, 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 要求二 (2) 班有几面, , 就是求比16少3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 (板书) :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 二 (2) 班有多少面?

缩句: () 比16少3, 求比16少3的数?

师:还可以用线段图表示题意。从“二 (2) 班比二 (1) 班少3面”这句话中找出谁与谁比少, “谁”是标准。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从线段图中就很直观地看出, 求二 (2) 班有多少面红旗要用减法计算。在解决完上述问题后, 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同学们还想知道其它班有多少面小红旗吗?接着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 找出相关的信息, 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三、重视训练, 强化巩固

1. 单项基础训练 (要求学生进行解答)

(1) 8比5多 () ;17比30少 () 。

16比 () 多7;16比 () 少7。

() 比18多5 () 比18少5。

(2) 甲数是60, 比乙数多5, 乙数是多少?

甲数是60, 乙数比甲数多5, 乙数是多少?

(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 一题多变

(1) 小明有36本书, 小冬有20本书。小冬比小明少多少本?

(2) 小明有36本书, 小明比小冬多16本, 小冬有几本?

(3) 小冬有20本书, 小明比小冬多16本, 小明有多少本?

在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难理解这种题型。因此, 教学中要教学生用线段图分析, 认清其实质只是两个量相比较时, 标准量发生变化, 只要是求较大数, 就用加法计算。或者两个量比较时分析哪个量是较大数, 哪个量是较小数, 可以让学生分析两句话:“老师比你大, 你比老师小, 这两句话中, 谁大?谁小?在训练中可以让学生举这样的例子, 引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再选择计算方法。求较大数用加法计算, 求较小数或相差数用减法计算。

3. 综合训练 (根据条件提问题, 或根据问题填条件, 并能列式解答)

(1) 苹果树65棵, 梨树比苹果树多6棵。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桔子有260千克, _________。桃子有多少千克?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如何;教学;掌握;解答应用题

How to teach for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Liu Hanxiang

【Abstract】Of “seeking more than a few (small) number of”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itle indicated that it did not giv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formula” can be good teaching. The key is to help student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questions in the grasp of the general problem-solving analysis.

【Key words】how; teaching; master; answer application questions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为,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有不相的看法。我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我用课程教材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严格遵循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始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和实际操作,认真分析每道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和加减法意义和联系,正确选定计算方法。这一年的上学期:在教学求和,求剩余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时,我们没有给学生任何解题公式(如部分数+部分數=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而是引导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加、减法的意义选择计算方法。一个学期的教学,使人初步尝到了甜头,期末考试,用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我教的班级,应用题列式全对。

这个学期,学生转入一下的数学学习,应用题的难度与一上比,增加了许多,通用教材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移到了第二册来学,如何教这部分内容呢?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二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把过程分为摆、想、说、算这四个环节,逐步以学生已掌握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为基本题进行复习,巩固比一个数多几和比一数少几的概念。

1摆 通过摆又一次形成比一个数多(少)几的表象。如:让学生用△和○摆两行,第一行摆11个△,第二行摆5个○ (如图)。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

△△△△△△△△△△

| | | | |

○○○○○

2想 引导学生摆的基础上沿着老师提出的问题:(1)谁与谁比?谁多谁少?(2)△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指出△和○同样多的部分。(3)△比○多几?○比△少几?

3说 把刚才怎么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得出,领会就越深。

4算 通过计算,不但熟练计算技能,而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抓住求两数相差多少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正确得出解答方法。

第三层次为对比、思考、说理三个环节。

4.1对比,先出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黄花有关5朵,红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是旧知,学生已掌握,再出示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让学生认真读题以后,引导思考,两题中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对照题目与图示思考)。

4.2思考,在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1)黄花和红花哪个多?你能说出道理吗?

(2)红花是由哪部分组成的?

(3)根据什么求出红花的朵数?

4.3说理。把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红花比黄花多3朵,所以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黄花一样多,是5朵,还有一部分比黄花多3朵。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把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合并起来。就是5+3=8(朵。)”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说出这个思维过程,通过说,就进一步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什么选择加法计算的道理也在其中了。

第三层次,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当学生学会了分析数量关系后,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叙述的顺序,调换条件与问题等等。使学生不但会理解这类应用题,而且解得迅速,灵活性强。

通过对“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说明不给学生“解题公式”是完全可以教好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会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一般分析方法。期末考试还是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这部分内容的应用题,学生完成得很好,连不作考试要求的“求比一个多(少)几的”反叙条件的附加题,大多数学生都解答正确。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4

(一)通过教学,学生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并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理解题目中反叙的“……比……多(少)几”的含义。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黑板,圆片,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下面按要求摆。

师说: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个。

学生动手摆,摆完后,师问:第二行摆几个圆片?(5个)

师问:这5个圆片分成哪两部分?

(这5个圆片可以分成和第一行同样多的部分是3个圆片,和比第一行多的部分是2个圆片)

师说: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2个。

学生摆完后,师问:第二行为什么摆4个圆片?

(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2个圆片,比6少2的数是4,所以第二行摆4个圆片)

师问:第二行比第一行少2个,还可以怎样说呢?

(还可以说成第一行比第二行多2个)

师问:第一行的6个圆片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第一行的6个圆片是由和第二行同样多的4个圆片和比第二行多的2个圆片组成的)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运用复习的旧知识,继续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分两层进行

第一层:教学准备题。出示准备题:挂出小黑板。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

师问:数一数第一行有几个圆片。(8个)

师问:根据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小圆片这个条件,想一想,第二行应该摆几个圆片呢?同学们试着摆一摆。

学生摆完后,根据学生摆圆片的情况,质疑。

师问:第二行为什么只能摆5个圆片呢?

(第一行比第二行多摆3个的意思是第一行圆片的个数和第二行比,第一行的圆片多,第二行少,从第一行去掉比第二行多的3个,剩下的就是和第二行同样多的数,也就是第二行应摆的圆片的个数)

师问:如果不用摆的方法,你们知道怎样求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同学们互相说说。

(用减法计算:8-3=5(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第二行的5个圆片。

师说: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层 教学例1。

在黑板上出示例1。

例1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

师说:请同学们默读题目,想一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

(已知条件是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问题是黄花有多少朵?)

师说:请同学们互相说说“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即红花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还有比黄花多的7朵)

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说:请你们结合线段图,想一想怎样求黄花有多少朵。

学生思考后,指定学生板演解答方法。

师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红花可以分为: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弄清红花比黄花多7朵的含义)

2.尝试练习

做一做

(1)有32只鸡,鸡比鸭多15只,有多少只鸭?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时要注意让学生重点分析“鸡比鸭多15只”的意思,说明用减法解答的算理。

(2)师说: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红花比黄花少8朵”应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完整地读题,教师板书: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少8朵。黄花有多少朵?

师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哪句话的含义呢?

(红花比黄花少8朵)

师说:请同学互相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黄花可以分成两部分,即黄花和红花同样多的部分与黄花比红花多的8朵,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少的8朵)

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说: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线段图,试着求出黄花的朵数。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定学生将答案写在投影片上,并出示学生出现的两种解法。

15+8=23(朵) 15-8=7(朵)

师问:以上两个答案哪个对,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讨论。

(15+8=23(朵)这个答案对。根据题意红花比黄花少8朵,就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黄花有和红花同样多的部分,还有黄花比红花多的8朵,求黄花的朵数,就是求比红花多8朵的数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解答)

师板书:15+8=23(朵),并写上答题。

师再引导说说15-8=7(朵)这个算式为什么不对。

3.质疑调节

4.归纳总结

师说:今天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些题目都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求比这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师问:和以前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呢?

师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讨论,得出:

(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表示两个差的已知条件是反叙的)

师问: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解题时要弄清差数句的含义,即:弄清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的数包括哪两部分再根据问题确定解答方法。不能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三)巩固反馈

1.出示练习(投影)

口答

(1)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多2。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少2。乙数是多少?

2.笔答

(1)河里有26只鸭,比鹅多12只。河里有鹅多少只?

(2)小光有74张邮票,小光的邮票比小华少16张。小华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请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明算理。

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有杨树10棵,比柳树多5棵。柳树有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

①10+5=15(棵) ②10-5=5(棵)

(2)有柳树10棵,柳树比杨树少5棵。有杨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

[ ]

①10+5=15(棵) ②10-5=5(棵)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不要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和解答方法也相同。不同的是反叙的与正叙的第二个条件正好相反。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正叙的给出大数比小数多几,反叙的则是给出小数比大数少几。解答时学生往往一见到“少几”就用减法,而不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设计是通过四个层次完成的。第一层次让学生动手摆小圆片做复习准备。第二层次新授课分两部分进行。先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动口叙述理解,再出示例1,并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此题用减法计算,最后进行尝试练习,加强这部分知识练习。第三层次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它们共同特点。第四层次巩固反馈,通过口答、笔答、选择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悟出解题的关键。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书?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1)把谁看作单位“1”?

(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交流反馈。

预设: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 预设:

3、小结: 方法一是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册数,再加上原有的册数就是今年的图书册数。

方法二是先求出今年图书册数是原有图书册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设计意图】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复习此类题目可以给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知识间的迁移,学生能够很好地过渡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学习教材第90页例4。课件出示例4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思考:

(1)这道题和前面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面那道题是“增加了

”,这道题是“增加了

”。

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2)理解关键句:

师问:把谁看做单位“1”?说说对“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的理解。

(3)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4)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先求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多少,再求现在图书有多少册。

预设:先求现在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再求现在图书有多少册。

2、小结。

(1)该如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呢?

(2)通过再次对比得出: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题目中的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知识之间相互迁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知识应用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交流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1.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

。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预设1: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 人。预设2: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 人。

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袁隆平指导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近了约

吨,比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多。2011年全国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预设1: 解:设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x t。

(1+85%)x=14 185%x=14 x≈7.6 答:2011年全国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

大约是7.6 t。预设2: 14÷(1+85%)=14÷1.85 ≈7.6(公顷)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练习题,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弄清了数量关系,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 学习教材第90页例5。出示例题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1)学生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

(2)商品原来的价格却未知,想一想,可以怎么办呢,你会解答吗?(题目中没有给出商品的价格,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

2、分析与理解:

(1)分析解题思路:题目中没有给出商品的价格,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也可以假设3月份的价格是1元„„

根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可以求出此商品4月份的价格; 根据5月的价格比4月降了20%,可以求出此商品5月份的价格;

根据5月份和3月份的具体价格,可以判断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2)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预设:可以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4月份价格:

100×(1-20%)=100×80%=80(元)

5月份价格:

80×(1+20%)=80×120%=96(元)

5月份和3月份价格比较: 96 元<100 元

变化幅度:

(100-96)÷100=4÷100=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预设:也可以直接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

1×(1-20%)×(1+20%)=0.96(1-0.96)÷1=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3、回顾与反思:

师:如果此类商品3月份的价格是a元呢?结论是否一致?(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

(1)a×(1-20%)×(1+20%)=0.96a(2)(a-0.96a)÷a=0.04=4% 答:5月的价格和3月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低了4%。

思考:为什么降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却不同呢?

(单位“1”不同)【设计意图】通过例5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合理假设,发现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联系,不仅巩固了这类问题思路,而且体会到单位“1”的变化引起具体数量的变化。

三、实践应用:

1、基础练习:

某电视机厂计划某种型号的电视机比去年增产50%,实际又比计划的产量多生产了10%。此型号的电视机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多少? 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 预设:预设1:

假设去年产量是100 台。

(1)今年计划产量:100×(1+50%)=100×150%=150(台)(2)今年实际产量:150×(1+10%)=150×110%=165(台)(3)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165÷100=165% 答: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165%。

预设2:

假设去年产量是1。

1×(1+50%)×(1+10%)=165% 答: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去年的165%

2、提升练习: 某服装店的老板,将两件不同的衣服均以每件180元的价格出售,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赔了20%,小刚说这个老板正好不赔也不赚。你同意小刚的说法吗?

(1)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讨论。

(3)学生独立解答,交流反馈。预设:

180÷(1+20%)=150(元)

180÷(1-20%)=225(元)180×2=360(元)150+225=375(元)375 元>360 元

答:老板赔了,小刚说得不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及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进行课堂总结,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惊喜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

板书设计: 2.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4 1400+1400×12% 1400×(1+12%)=1400+168 =1400×112% =1568(册)=1568(册)

假设此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

例5 4月份价格:

100×(1-20%)=100×80%=80(元)

5月份价格:

80×(1+20%)=80×120%=96(元)

5月份和3月份价格比较:

元<100 元

变化幅度: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难点: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教师把5朵黄花贴在黑板上.师: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请优秀的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这样答:只有一种花,无法比较多少,再贴一种花,就知道黄花多,还是少了.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之后,教师在黄花的下面贴8朵红花.师:现在说一说黄花多,还是少.生:黄花少,红花多.师:再表述的准确一些,应该怎样说?生: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师:比较多少时,应该说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2.操作.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请用手势把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部分表示出来.再把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表示出来.△比○多________个.算式:________(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5,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师: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要比圆多两个怎样摆?生:先摆与圆同样多的4个三角形,使它们一一对应,再摆比圆多的2个三角形.师:第二行摆了几个三角形?生:第二行摆了6个三角形.师:三角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哪两部分?生:三角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和圆同样多的4个,另一部分是比圆多的2个.摆完后指名学生叙述摆的过程,教师完成板书: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摆6个△.2.教学例6.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板书: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1)审题.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2)分析.师:红花只是3朵吗?生:不是.师:纸条盖着的红花是几朵?生:纸条盖着的红花是5朵.(老师揭开盖着的纸条,露出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师:红花比黄花多3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生: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师:现在要求红花有多少朵?怎样求?生:把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与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3)解答.师: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生:用加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生:5+3=8(朵)口答:红花有8朵.师:算式中的5,3,8分别表示什么?生:5表示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3表示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8表示红花有8朵.(4)归纳.师:这个算式表示比5朵多3朵的数是8朵.请几名同学说一遍,每个同学自己小声说一遍.师: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就是把同样多的5,与比它多的3加起来.(5)巩固.师:求比7多5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7+5=12师:求比20多1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20+18=38(三)巩固反馈1.出示投影,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完成.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把图意叙述一遍.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哪种狗多?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花狗多.从花狗比黑狗多4只知道的.师:花狗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生:一部分是和黑狗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狗多的4只.师:怎样计算花狗的只数?全体学生做在书上.指名说7,4,11分别表示什么?2.独立练习.小民家有2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11只.有多少只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答:有________只母鸡.师:这道题哪句话最重要?怎样想?(提示到此,让学生先说思考过程,再解答)3.提高练习.(1)看图编题:(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6+□=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设问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引起学生注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须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7

课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学习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本节教学的应用题实际上与相应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非常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是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教学时注意以分数乘法为基础,借助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新知。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学提纲,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找准变化的基准。

在教学中,抓住“增加”“减少”等词语,弄清百分数与其他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在“谁”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学习难点

理解题意

学前

教具准备:PPT课件

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达标检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6分钟)

1.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复习内容。(达标检测第1题)

(2)找出这道题的关键句,确定单位“1”

(3)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2.导入新课。

如果把题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1.(1)读题,获取相关信息。

(2)分组讨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找出单位“1”

(3)根据数量关系列式,并交流、订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下多少吨?

方法一:

200+200×=200+50=250(吨)

方法二:

200×(1+)=200×=250(吨)

二、探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

教学例4。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4: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单位“1”。

(2)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4.尝试解答。

通过上面的交流,你们能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5.观察比较。

师:比较例题的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一、1.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1)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单位“1”。

(2)小组讨论从关键句中获取的数量关系,交流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自学成果。

(1)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数量是去年的12%;

(2)今年图书册数是原有的112%;

(3)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图书册数;

(4)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1+增加的百分率)。

4.小组合作,用两种方法解题,并汇报、交流。

第一种解法:

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解法:

1400×(1+12%)=1400×112%=1568(册)

5.小组内讨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全班交流。

2.填空。

(1)从“已经完成了20%”可以知道没有完成的占(80%)。

(2)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0%”可以知道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70%)。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125%)。

3.修路队要修一条全长80km的路,还剩40%没有修,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方法一:80-80×40%=80-32=48(千米)

方法。(15分钟)

方法二:80×(1-40%)=80×60%=48(千米)

4.一箱饮料,原价80元,后因促销,降价10%,促销活动结束后,又提价10%。这箱饮料现在多少钱?

方法一:

80-80×10%=72(元)

72+72×10%=79.2(元)

方法二:

80×(1-10%)=72(元)

72×(1+10%)=79.2(元)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5分钟)

1.完成教材第91页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91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思路提示

原单价为80元下跌后的单价

股票现价

规范解答

80-80

×5%=76(元)

76+76×5%=79.8(元)

答:这时股票的单价是79.8元。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2.布置作业。

相互评论,互相沟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并通过教学例题让他们了解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引导他们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经验,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7页例

2、例3。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图片;学生每人准备10个△,6个○和1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迪思维,做好铺垫 ○○○○○

□□□□□□□□ △△△

☆☆☆☆ 多 个?

二、创设情境,比中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小狗(9红花)、小猫(5)、梅花鹿(10)三只动物图 引导学生发言,教师谈话导人新课。师问:小狗所得红花是多还是少呢? 生答:小狗得到的红花多,因为它比小猫得的多。小狗得到的红花少,因为它比梅花鹿所到的少。师小结:在比多少时,一定要一个标准才能比较。例如小狗和小猫比。小猫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说小狗比小猫的红花朵数多;狗和梅花鹿比,梅花鹿是比较的标准,我们就说小狗比梅花鹿的红花朵数少。象这样的比较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这节课我们和动物朋友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知,理解算理 1教学例2 首先让学生拿出10个△,6○个在课桌上摆一摆。教师在黑板上摆例2。△△△△△△△△△△ ○○○○○○

师问:哪一行多? 生仔细观察,第一行的三角形多,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让学生用一根小棒分一分。指名回答三角形分成哪两部分?并让其在黑板图片上分别指出这两部分。(三角形可以分成它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及它比圆形多的部分)(个别说、分组说、集体说)然后独立完成书上第57页例2的填空。2.指导学生完成第57页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物体?哪一行的碗多?第一行碗的只数多,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请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再指名回答,同座互相说,再填空。3.小结例2,谈话导入例3 刚才,我们学习了例2,知道两数比较时,要先知道谁和谁在比较,谁多,多的数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还有它比少的数多的部分}。这多的部分,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例3,研究怎样计算多的这部分。4.教学例3。

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①读题。师问:这道题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找出条件和问题。

学生轻声地再读一遍题,找出己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白兔12只、黑兔7只”。

再出示相对应的示意图。③想解题思路。

师问:谁与谁比?谁知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请学生上来分一分(画虚线),指指这两部分。学生回答时,教师写“跟黑兔一样多”部分,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图中的哪一部分?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是几只呢?7只兔。学生回答时,老师掀开7只白兔图。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从12只白兔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让学生指着图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同座互相说一说。④列式计算。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如何列式呢? 板书:12-7=5(只)为什么这样算?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呢?5呢?(揭开多的5只白兔图)⑤检查。

打开课本第58页对照一下,算式列对了吗?有没有算错?单位名称写对了吗?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解题时要弄清谁和谁比?要算出谁比谁多几,就要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四、课间韵律操

五、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第58页做一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先读题,找出条件与问题,谁与谁比?谁多?13棵圆白菜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要求圆白菜的棵数比大白菜多几?怎样计算.指名说解题思路,再动笔列式计算,最后集体检查对错。

2.独立分析完成第61页,练习卡五的第1、2、3题。用学例3的分析方法来解答这三道题。

六、全课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篇9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5个□,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老师照复习题摆出图形。

(1)让学生照复习题摆出图形,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有几个,○有几个,○比□多几个。

(2)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比□多2个的?如果要列式,你会吗?

(3) 小结:我们从上面的复习的图里可以知道,○比□多。从○去掉5个这一部分,就是○比□多的数,所以可以用7-5来计算。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先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要求学生填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红辣椒比青辣椒多3个的?为什么用减法算?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0。

(1) 出示例题(包括图画),读题,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意思。

(2) 说明:我们用线段图表示讲义夹和铅笔盒的元数。(师画出两条线段并说明)

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的元数,图上是哪一部分?

(3) 讨论:要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哪个数比哪个数多几,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再说明解题思路。)

2、老师指出:这道题可以这样想:已知王伟用了24元,李春用了18元,求王伟比李春多用多少元,是求24比18多多少,要从24里去掉18,所以用24-18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4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0

(一)复习准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1

本节课的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此类

问题的解答方法。

2. 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会用线段图直观地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 培养分析、类推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教学关键:把此类问题转化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课前教师先收集学生的男女生人数。

师:在上课之前,我就收集到了你们班的男女生人数,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

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教师随机出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④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题

师:前两道问题是我们已经学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问题,谁能解决?

学生列式后,教师追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

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3.揭示课题

师:后面两个问题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二、学习展开

1. 让学生自主解决“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

(1) 分析数量关系

①师:你能试着用线段图把题意表示出来?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作业纸,先把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②学生完成作业纸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男生比女

生多的人数与女生人数相比的百分率,女生人数是单位“1”。

(2)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②集体反馈,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如无学生采用第二种解法,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根

据信息可以直接求出什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求出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能不能求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这样利用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就可以算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③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时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

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来。

2. 改变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④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3. 观察比较。

将第一种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解答算式相比较

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

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4.概括应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两者之间比较的问题还有很多,书本就给我们介绍了很多。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交流时重点强调第二种算法。

5.总结全课

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时强调“转化”的思想。

三、学习内化

1.连一连

原计划造林18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0-18)÷18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20-18)÷20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18÷20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20÷18

2.教科书第91页第1题

(1)为迎接运动会,同学们做了25面黄旗,30面红旗,做的红旗比黄旗多( )面,多( )%。

(2)育新小学图书馆有图书4000册,新风小学图书馆有图书5000册,育新小学的图书比新风小学的少( )册,少( )%。

3.放假乘火车去奶奶家要用16小时,现在火车提速了,早两小时就能到。现在乘火车去奶奶家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百分之几?

上一篇:保罗·柯艾略: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下一篇:地下管线的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