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24-05-05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共12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姓名:

苏一

班级:

营销1323

学号:

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2010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参考文献

[1]张永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陕西教育2010年3月

[2]吴大平,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10年第三期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0月 [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附录一)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是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906班的一名学生,我们现在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问卷不记名,希望你认真回答,谢谢!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较无前途 E.很无前途

3、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4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B.协调沟通能力 C.工作经验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

5、你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是什么()?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 B.人才招聘会 C.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 D.周边人群的推荐 E.其他途径

6、你选择职业的因素是什么

A工作环境;B职业发展潜力;C工资待遇;D时间自由;E稳定有保障; F社会认可度高;G家庭要求

7、为了生存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B中部大中城市;C西部大中城市; D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E返回家乡F其他

8、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事业转而选择一个能解决就业的工作(即所谓的勉强就业)呢?

A 是 B.否 C.不知道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A.是 B.否

10、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 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1、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 B.否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 它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方便,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在我国高校手机的普及率很高, 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国内多家通信运营商设计了不同种各类的套餐以求适合大学生的消费。但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的特殊性, 虽是潜力极大的消费群体。但其本身是无收入群体, 话费资费成为他们选择通信运营商最关键的因素。在大学生群体上, 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培养顾客忠诚度, 这是通信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三大通信运营商实力对比及发展空间

比较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实力, 中国移动上演一家独大: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利润总和=中国移动利润的15.98%,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的利润总和还不足其两成[1]。中国移动凭借着强大的网络及资费优势, 在用户数量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目前其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达到5.84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数量分别为1.67亿、0.91亿, 与中国移动不可同日而语[2]。

尽管中国移动目前具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优势, 想保持其霸主地位也非易事。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 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竭力提供最好服务的同时, 应设计出最贴近需求, 最人性化的资费套餐, 扩大市场。

三、模型说明

我们探究以下因素对通信消费额的影响。这些因素分别是受访者的性别、所在年级、求学地点、民族归属、担任干部状况、恋爱状况、手机制式、手机购买价格、手机使用年限等。

在模型中, 平均每月话费 (即通信消费额) 为因变量, 上述因素为自变量。

其中, 受访者的性别、所在年级、求学地点、民族归属、担任干部状况、恋爱状况、手机制式将设置为虚拟变量, 手机购买价格和手机使用年限为实际变量。根据虚拟变量设置原则, 如果一个回归模型有截距项, 且有m个特征, 就要引入m-1个虚拟变量[4], 先设置虚拟变量如下:

Y为每月平均话费, x为手机购买价格, u为使用手机年数。

设置变量完毕后, 将虚拟变量的选项按照上面的规定取值, 实际变量x和Y取各组组中值。选择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我们选择α=0.05.将p值超过0.05的变量按大小顺序逐一删去。得到如下拟合结果:Y=0.0180X+12.1207L+14.7390SM5+14.4860T2+13.9705W+11.9294。

R2=0.8693R2=0.8570 F=70.5228且DW=1.6926, 可基本认为无自相关。残差通过各项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通过统计准则。

下面进行经济理论准则的判断, 通过模型可看出手机购买价格、恋爱状态、每月短信发送量超过500条、使用第三代通信技术3G和在班级或学生会担任工作对每月平均话费有显著影响, 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通过经济理论准则的检验。

四、意见和建议

我们分别对以上影响显著的变量进行分析。

(1) 调查显示在班级或学生会担任干部工作的同学占学生总人数的39%。

此类学生相比其他学生每月平均话费高出13.97元, 在每月平均话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尽管“校园V网”珠玉在前, 但为吸引更多学生, 建议适度降低月功能费以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也可将短信业务也加入此功能, 互发短信免费或互发短信0.05元一条等等。

(2) 处于恋爱状态的大学生相比其他大学生每月话费平均高出12元。处于恋爱状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8.8%。

据了解, 通信运营商均提供情侣号服务, 但并不提供异地情侣号。而调查发现, 异地恋的同学不在少数, 建议各大通信运营商提供异地恋情侣号。

(3) 使用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每月话费平均高出14.48元。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G3手机功能较多, 资费问题成了拦路虎。业界普遍认为3G的到来将颠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运营商竞争格局, 所以吸引大学生加入3G军团是各大通信运营商不能错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关村在线.透视中国3G战争三大运营商谁将胜出-《中国日报》2011-5-11.

[2]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公布去年业绩中国移动领先.金华时报.2010-3-27.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改革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谐就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是否能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是求职者对自己进行职场定位的关键,一个准确的职场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人生规划。

第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是何种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速度或思维的灵活程度上是快还是慢,是认真负责还是轻浮粗心,是沉着冷静还是冒失鲁莽。

第二,兴趣爱好。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例如,在工作、学习之余,是爱好读书还是闲逛、聊天?是爱好种花种草还是养鱼养鸟?有的职业需要某种兴趣爱好,也有的职业明确禁止和反对某种爱好。

第三,能力特长。能力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如果是重新谋求职业者还应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绩和缺点,以便在求职时扬长避短。

第四,生理特征。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明确认识到的。

二、大学生就业中应注意的细节

很多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首先是个人礼仪。比如在参加面试时,头发整洁,口腔卫生,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三、如何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1.高校应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

挫折其实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毛小林,吴晓蓉.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出路[J].甘肃农业,2005(12).

[2]周丽华.我国当前的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2(4).

[3]王炳坤,陈光明.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华网,2008-12-02.

[4]熊丙奇.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 新华网,2008-11-17.

[5]俞正声.最担心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 青岛新闻网,2008-11-6.

[6]吴敏.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机会考自己创造. 价值中国网,2008-11-30.

[7]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6-79.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4

[摘要]:

近几年来,大学生勤工俭学日益普及,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勤工俭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我们更愿意利用勤工俭学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从中锻炼能力,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素质,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

一、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表现出以下六大特点:

(一)勤工俭学已被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接受并赞同。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还有9%的大学生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已接受并赞同勤工俭学,愿意加入勤工俭学的队伍。这一方面表明勤工俭学的观念正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想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

(二)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接触到勤工俭学的途径多种多样:有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介绍或是自己找的,也有利用相关部门(如中介机构,学校学工处或勤工俭学服务中心),看在校内贴出的各类招聘广告,还有上网查找等等。

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常常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学校宣传栏内的各类有关勤工俭学的招聘广告往往在刚粘贴出去后不久,就被学生撕掉了,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有关勤工俭学的信息,勤工俭学的愿望非常强烈和迫切。

(三)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已不再单一。

在勤工俭学目的方面,当代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学杂费,生活费,解决经济问题,减轻家庭负担,他们更多的是想抓住勤工俭学的机会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迎接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准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都找到了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把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比如,师范专业的就去当家教;学旅游管理的就有做导游的;学网络系统管理的就有做网管的等等,这既应用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一举两得。

当代大学生有的想通过勤工俭学帮助自己学会自强、自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实干的精神;有的想培养自己待人接物和处世能力;还有的只是想亲身体验感受一下,尝试多样的人生,增加一些社会阅历。可以说,勤工俭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实际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愿意选择校外的工作。在调查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校内的岗位较安全,较固定,也较有保障且收入稳定,但校外的工作更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更有挑战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也更能锻炼人。

(五)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不少大学生表示,寒暑假没有了课业的负担,时间也较长,有更多可供自己自由掌握和灵活支配的时间,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在寒暑假勤工俭学。

(六)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其中家教成为首选。

1.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侧重知识性或能力性工作,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如家教等,而体力方面的工作如搬运工等则普遍未被当代大学生认同,当然这类工作体力消耗比较大,工作也比较辛苦。

2.一些传统的勤工俭学的工种仍受学生关注。如推销产品、发送试用品、派发宣传单,到餐馆或饭店做服务生,到超市或商店做营业员等。

3.校园代理正在流行,成为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新潮流。校园代理主要是为一些企业、单位推广、宣传相关业务或产品,如代理信用卡业务、代理化妆品、代理图书等。这项工作不仅能培养沟通协调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4.男女生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服务性行业,如到餐馆或饭店做服务生,到超市或商店做营业员等,女生数量多于男生,这类工种也较受女生青睐。而男生则比较欢迎卖报,快递这类需要一定体力而自由度又较高的工作。

5.家教成为最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也是当前最热门,最普遍的勤工俭学的工种。当然,家教成为首选有其合理性。家教的工作不仅相对比较轻松,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便于沟通和交流,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家教的工作能很快上手,不需要特别的培训,适应期较短。

但在调查中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这么多大学生都选择家教作为自己勤工俭学的工种,迟早家教市场会出现饱和状态,因此他们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家教上,而是会去选择其他一些工作,在他们看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那些能增加自己在就业中的筹码的工种,更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这也启示我们,在选择勤工俭学的工种时,我们不应人云亦云,随大流,盲目跟从别人,过度地追求热门的工种,而应放宽视野,树立竞争意识,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角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真正适合自己的工种。

二、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在困难面前我们不应半途而废,而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也正是在一次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步走向成熟。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已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中,遇到最多的困难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比如有些大学生与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冲突,被人怀疑;在工作中不能被人理解,工作成绩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在家教中与家长发生纠纷等等。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要慢慢学会如何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也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其次便是交通问题,如果所选择的校外勤工俭学的地点离学校较近,则不用每天在路上来回奔波,既省体力上的消耗也省乘车费用,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并不多。也有不少同学说有的家教安排在晚上,且路程较远,考虑到晚上太迟便没有公共汽车回学校(坐出租车费用太高),所以只好放弃。

还有其他方面的困难,如时间问题、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等等。

(二)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问题

虽然广大大学生有勤工俭学的意愿,可还有部分同学未能参加或亲身体验过勤工俭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工作难找,工作机会少或没有合适的岗位;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课业负担重,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仍是第一位的;还有的大学生说社会复杂,担心上当受骗。但工作难找,工作机会少或没有合适的岗位已成为那些有勤工俭学意愿可未能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的主要障碍。2.收入问题

其实,许多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对收入并不十分看重,他们中许多看重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那份令人难忘的经历和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他们认为,赚钱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够学到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因此不必太在乎眼前的利益。

当代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首要目的并非为了赚钱,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实践,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对于那些贫困大学生来说,虽然可以用勤工俭学所得的收入补贴生活费等,但仍不应把获得收入作为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学校不主张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过多地参加一些盈利性、商业性的活动。3.学业问题

有些同学在勤工俭学过后感到身体疲惫,没有精力再去学习;也有些同学因为勤工俭学而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些同学认为勤工俭学之后反而精神面貌更好,更有利于学习、生活的正常运转。关于勤工俭学对学业的影响,全靠每个大学生去自己把握。

四、勤工俭学的现状①

1、勤工俭学内容庞杂,档次高低不一。

从服务类型看涉及家教、卖报、散发宣传资料、送货、营销、广告企划、设计、学校流动教室清扫、食堂清洁工、图书馆管理员、厕所保洁员等,最多的为家教,占申请人数的66%。另外,从事单纯体力打工的比例有43%。从参与面看,有52%的学生正在参加勤工俭学,其中大一年级的学生占了53%,勤工俭学的即有特困生,也有家境富裕的学生。但在特困生中,中差生、中等生比例偏高,多达64%。

2、勤工俭学的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

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

3、勤工俭学的秩序混乱。

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兼职工作的心态,往往以押金或服务费的名义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钱到手后马上销声匿迹;另外,一些雇佣者利用大学生对劳动保护法规的不熟悉,把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还有的学生不懂得学校统一组织的重要性,私自从事一些活动,也容易出现问题,校方又很难进行有效干预,不少的纠纷很难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学生只得自认倒霉吃亏。

五、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应持的态度和几点建议

(一)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应持的态度

勤工俭学有利有弊,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勤工俭学可以缓解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可以学到课本以外丰富的知识;可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办事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但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上面提到的岗位问题,还有交通、学业、安全等各方面问题。勤工俭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因人、因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在权衡利弊之后,我们认为在不影响学习和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地,有选择地参加勤工俭学是有益的,但不宜将它看得过重,仅当成学有余力的锻炼而已。

(二)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几点建议

1.端正勤工俭学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工种。

勤工俭学首先要端正目的,那种把赚钱作为勤工俭学首要目的的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作怪。当代大学生生存意识明显增强,适当地追求合理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功利化的心态过于严重便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腐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不把赚钱作为首要目的,也有助于我们在勤工俭学中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真正能锻炼自己的工种。勤工俭学还是要尽可能找与专业相近或自己有兴趣的工种,这样才能缩短自己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努力进取,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

其实,做到勤工俭学与学习两不误是完全可以的,关键在于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安排、协调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当代大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主,为勤工俭学而荒废了学业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当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常常上当受骗,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分辨,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防止上当受骗。要选择那些信用度比较高的中介机构,主要看它有无营业执照,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等。

根据劳动部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依据此项规定,学生勤工俭学,要不要签订劳动合同是由双方自愿协商的,可以签订,也可以不签订。但从保护学生的利益来说,学生勤工俭学,应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简单的劳动合同,就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内容等问题达成协议,那么就能较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成立更多的专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机构或场所。这样做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利益不轻易受到损害。机构有了保障,有助于勤工俭学市场更加规范,使其朝着健康,安全的轨道发展,让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放心。

[结语]: 大学生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这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完善方面更有动力,更加积极努力;另一方面,勤工俭学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和指导,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去勤工俭学,使大学生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工作。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5

已身处大学的我们,随即就要面临就业压力,创业的压力。不同的观念支配着不同的就业,择业,创业行为。为了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钩。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 其他____

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B个人发展机会C.专业知识的应用D生活环境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_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地区是(单选)

A 出生本地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D 其他____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B 1000元—2000元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E 4000元以上

8.你认为我校2012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D不了解

9.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10.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B没有

11.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D说不清楚

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A应聘技巧B用人单位信息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E专业出路F其它

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B求职网站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E校园招聘会F老师、亲戚朋友

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H其它____

15.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H旅游交通民航业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K其它____

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H其他____

1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____

18.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

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F其他____

开放性问答

19.您觉得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势?请写出您的建议。

20有人说:“证书越多,工作就越好找”,您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您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们对餐饮,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社会的多元化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更丰富的色彩和基调。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特此进行了调查报告。

二.开展调查

1.调查过程

1)时间:X月

2)地点:xx学院

3)对象:在校大学生

2.结果

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本校大学生月平均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500元和500~800元之间,35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较少。

3.结论

本校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较为稳定,消费额较为集中,两级风化相对不占主流。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这个结果较为合适,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4.分析结论

1)消费去向

在学习方面,对于一些想要考取英语四六级及相关专业的资格证的同学,消费集中在购书上。

在饮食方面,消费占取主要地位,这方面也受到学校物价水平的限制,也与个人饭量有较大的关系,但是也能反应出大概的情况。零食、水果上女生的消费较为突出,在大学中,女生更多的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是相对合适的选择,至于零食属于个人的偏好。

在通讯方面,我校学生有手机的占到90%,对于这些学生每月在通讯方面消费在20~50元之间的占80%。有些学生的消费额偏高,这也是可以避免的。

在娱乐交际方面,消费额也是较为可观的,大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社交方式直接影响着消费。

在恋爱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消费,也较为合理,但有些同学的消费过于盲目,支出过度。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在服饰装扮方面,少数人存在过度的追求,大多数人的消费还较为理性,经调查显示在此方面女生的开销较突出。

2)消费来源

每个学生的消费来源都是多样的,但是主要的来源还都来自于父母。60%的学生都有过打工的经历,一方面是增加阅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经济来源的一部分。还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有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经济来源的一种。

3)消费特点

理性消费仍占居主流;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少数人过分追求时尚名牌,存在攀比心理;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三.感想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7

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成年人, 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需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他们因未入社会而总体上思想单纯, 因已是成年人, 而对婚恋存在着基本的需求, 在我们本次进行的1000份问卷调查中, 回收有效问卷985份, 其中有强烈与异性交往意愿的男大学生占91.3%, 女大学生占86.3%, 可见, 当代大学生因其思想单纯和内在需要而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 在学校期间谈恋爱对他们来说已成为一种常见行为, 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并不回避谈论该类话题, 实际上, 当代大学生很多处在恋爱的状态中或者正在走向恋爱。

针对恋爱与婚姻,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选取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子, 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财力、性格、品德、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及有无共同话题。据我们的调查, 对恋爱与婚姻这二者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影响因子, 比如性格、品德、有无共同话题, 这三个因素成为共性因素, 还有一些因素实在恋爱时大学生们相对看重的, 如外貌、身高、学习成绩, 而财力、家庭出身、父母观点、学位学历这几个相对现实的方面则成为大学生们谈婚论嫁时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大学生群体因为所处学校环境相对单纯, 所需考虑问题较为单一, 他们在恋爱时很难有长远规划, 即使有也常常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 毕业时恋爱双方找工作难以确保在同一个地方, 加之大学生们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 因此他们常常不得不充分尊重各自父母的意见, 所以毕业时他们又常不得不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选择分手。

另一方面, 当代大学生们虽然社会经验普遍缺乏, 但因为身处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 他们接触、了解的领域却未必狭窄, 见识未必少, 同时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 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未必完全陷于感性, 无论是通过上课, 参加社会实践, 还是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教导, 他们的理性思维逐渐被培养起来, 他们对社会的了解逐渐加深, 这种理性思维以及对社会认知的加深使他们也逐渐对婚姻爱情有了相对理性的看法。

他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婚姻, 假使不幸有离婚的可能, 他们会出现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他们不会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已经没有感情的婚姻;第二种:他们会考虑成本问题, 可能选择妥协将就。笔者认为, 这两者看起来相反的做法其实并不矛盾, 相反是内在统一的, 实际上,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正反映了不同大学生的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他们的不同三观投射到具体的生活当中, 他们当然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关键是他们会以一个理性思考的成熟个人的状态来看待婚恋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性行为的看法

我们中国社会传统的婚恋模式是恋爱—结婚—性行为模式。而现在的情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 据我们本次调查,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性行为并不讳莫如深, 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性行为话题, 甚至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放性, 他们大部分不同意婚前性行为会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 他们认为性行为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一种自然行为, 无须受到谴责, 在恋爱的媒介方面, 互联网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 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结交朋友也越来越成为他们恋爱的重要方式, 他们对通过网络结交的朋友产生感情进而发生性行为也常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但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部分女大学生相对保守, 我们还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无论男女普遍缺乏性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 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从社会、家庭到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三、如何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1. 将婚恋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据我们本次调查, 当前大学生们基本只能在《思想道德修养》或《法律基础》的个别章节中看到婚恋观教育的细枝末节, 一带而过, 粗浅而没有说服力, 更别提教导性了。教育中大道理偏多, 生动活泼、鲜活的案例教育偏少。学校在婚恋思想上并没有秉着“兼容并包”的思想, 而是一味地回避, 这只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得他们自己寻找途径对自己进行教育, 很有可能误入非正常的渠道, 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认知, 使他们不能及时树立一个良好的婚恋观。因此, 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团委一线应整合资源, 把婚恋观作为对广大大学生们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 牢牢占领婚恋观教育阵地。

2. 加强家校联系, 努力使家长与学校在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方面形成合力。

经过艰辛的高考磨炼后, 高中生的身份转换成大学生, 他们常常一进大学立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这其中当然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及中学老师的“高考成功, 万事大吉”的功利甚至错误理念的引导, 特别是家长们, 因为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态度上的天然不重视, 导致家长极少主动与高校教师沟通, 不与高校沟通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极少主动涉及婚恋观教育, 使得他们不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真实生活情况, 也使得大学生们在婚恋观方面常缺乏基本的常识, 加强家校联系, 正可以促使家长和学校两个层面形成合力, 提高婚恋观教育的实效性。

3. 社会应创造更积极向上的氛围, 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 这一方面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网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大学生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 在多元的文化氛围中, 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特别在婚恋方面, 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看法。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 应注重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婚恋观教育方面,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是机遇也带来挑战, 挑战在于教育主体很难树立权威, 机遇是如果能利用好网络特别是新媒体,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 那么婚恋观教育的实效将大大提升。社会还应特别注意加强性教育, 与文化传统习惯有关, 中国人对待性教育始终是采用一种含蓄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 这使得大学生群体虽然已是成年人, 但实际上性安全常识十分匮乏, 因此, 大学生群体性教育缺乏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性教育的缺失, 而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问题, 可以效仿国外从孩提时代进行性意识、性安全教育的做法, 回避不能减少问题,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更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利于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培育。

4. 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 加强自控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固然重要, 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 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的重要性虽然不言而喻, 但是最终能否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还是要看大学生群体自身, 他们在学校期间如何把握好专业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与恋爱的平衡, 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有意识地思考个人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活规划, 加强自控力, 都将十分有助于他们阳光、健康婚恋观的形成。

四、结语

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形成绝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密切配合,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婚恋观, 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永远健康幸福。

摘要:当代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 他们崇尚自由、个性, 思想上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 加之无论是在生理上, 还是在心理上, 他们都正值恋爱的适龄期, 因此, 婚恋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话题, 同时也成为丰富他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对婚恋问题的看法, 透过生理、心理需要的表层, 实际上反映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因此, 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将不仅影响个人、家庭, 甚至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理应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孝道;态度;传统美德

引言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孝文化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遵奉的重要伦理道德规则和人们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中透露的就是孝道的文化与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越来越明显。受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各种因素影响和干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有着与以往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与以往青少年相比,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定时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对传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有了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了解和探讨当前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拟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现状,以期为今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有效率为91.43%。其中,男生98人,女生94人。文科生148人,理科生44人。独生子女51人,非独生子女141人。来自城市的45人,乡镇43人,农村104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张坤和张文新[1]的“青少年传统孝道问卷”,测量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和观念。原量表分为四个因子: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和随伺奉养。采用5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赞同,5代表完全赞同),得分越高表示他对传统孝道的赞同程度就越高;第二部分是一道是非题,主要考查大学生是否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提倡孝道,并让大学生列出应该提倡孝道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两个主观题,让大学生列举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孝顺行为和观念,最不赞成的观念与行为。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研究结果

2.1 不同性别、专业、独生子女情况及生源地的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比较

不同性别、专业、独生子女情况以及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因子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下表1。

采用重复实验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在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敬爱祭念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性别与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4.355,P=0.014)。在抑己顺亲上,城市和乡镇的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F=1.372,P=0.032),乡镇与农村的大学生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F=1.610,P=0.002),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容亲留后上,对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有显著差异(F=5.977,P=0.016),在生源地上也有显著差异(F=4.799,P=0.030)。结果还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观念的四个因子赞成程度最高的是容亲留后,其次是敬爱祭念和抑己顺亲,赞同程度最低的是随伺奉养。敬爱祭念与随伺奉养(F=0.167,p=0.002)、随伺奉养与抑己顺亲(F=0.151,p=0.006)、容亲留后与随伺奉养(F=0.144,p=0.010)两两之间差异显著。

2.2 当代大学生对于孝道的态度和行为

在被问到“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需要提倡孝道,尽孝道行为”时,192名被调查大学生100%持肯定态度。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最不赞同的观念和行为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仍需提倡孝道的原因,整理后的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

从表2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顺观念和行为分别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55.7%)、“尊重父母”(45.3%)、“关心父母”(25.5%)、“常回家看看”(24.0%)等。表3表明,当代大学生最反对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48.4%)、“不赡养父母”(42.7%)、“不关心父母”(19.8%)、“打骂、虐待父母”(18.8%)等。表4表明,当代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尽孝道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9.0%)、“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46.7%)、“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26.0%)等。

3.讨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孝道的态度是肯定的,所有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均赞同当今社会仍然还需要提倡孝道。他们认为提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优良传统的一个表现,有着许多优秀的成分,是社会有序发展、家庭和睦相处以及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行为与思想的准则和要求。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对父母养育之恩必报的思想,有反哺的观念。

对于传统孝道中涉及的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因子,大学生赞成程度最高的是容亲留后,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才是随伺奉养。对于某些传统观念如“逢年过节回家团聚”和“拜祭祖先”,被调查大学生持接纳和肯定态度,这是现代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而关于“养儿防老”问题,普遍倾向于回答不赞同,这说明大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思想的反对,受到现代思想影响较大。另外,对“扬名声,显父母”表现出不赞同的意见,反映出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往的入仕思想也变得逐渐淡化,当代大学生不再赞同以往关于名声与父母相结合的看法。从调查中还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传统孝道的态度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将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寄养”时,大学生们普遍反对这个建议,但却希望能和自己的父母就某些问题进行平等地协商,反对一贯的家长权威。对于将来结婚对象的选择是否听从父母之命方面,回答者表现出“介于同意和不同意之间”,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是继承与超越矛盾的一面。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还是把多陪伴父母和多与父母联系、谈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说明现代的青少年还是希望多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感情的,他们把与自己父母的交流或沟通摆在显著的位置。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也被看成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很注重对父母的尊重和体贴,被调查大学生都十分注重父母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尤其是在物质保证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对父母精神的照料,这是大学生一致强调的,这体现出他们爱父母、报偿父母的态度,流露出一种情感与爱的表达。同样,他们都反对子女盲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遵从的行为表示出不满的看法,要求看待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父母和子女应当从民主、理性的角度处理事情,这是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处事方式。对于赡养父母的有关问题,大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希望父母可以和自己共同生活,或者以后父母年迈时,自己一定要赡养父母,尽子女应当尽的义务,这是道德与做人的本分决定的,况且父母养育了“我们”,血浓于水,报偿父母也是应该的。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大学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都有了现代的特点,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但总体而言,现在的青少年大学生还是很有理性的,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以及提出实际的看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孝顺观念虽然有一些方面与以往不同,但对父母的爱和对父母的尊敬还是没有改变的,深受优良传统的熏陶和感染,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长久流传的原因所在。

4.结论

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当代大学生对容亲留后的赞成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是随伺奉养。

(2)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顺观念和行为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等。

(3)当代大学生最反对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父母”、“不赡养父母”、“不关心父母”、“打骂、虐待父母”等。

(4)当代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尽孝道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等。

参考文献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篇9

调查地点:北海市

调查对象:谋职者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着几分调查问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内心打好了满腹的草稿。暑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此拉开序幕。看着窗外烈日炎炎下劳作的农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一群奋斗在城市最边沿的铁杆战士。觉得他们似乎是沧桑的代名词,却又同样是坚强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难以言表。至少他们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绪收拢,转瞬间想到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今后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就业难题,又该如何抉择呢。希望此次的调查能让我有点收获。

四十分钟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呈现在我眼前的俨然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沿街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场的去路。我来的大概不是时候,觅职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观色许久后,终于鼓起勇气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岁的姐姐走过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启事,见有人靠近就不经意的扭转头来瞄了一眼,很快,又专注地转过头去了。我喊了一声姐姐,然后说明我的来意,她好像挺有兴趣,问她能帮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这样一位热心肠的人,我暗暗庆幸,我就马上拿出了一份调查问卷表,请她帮忙填,并且随机问了一些问题。好范文

还是很客观地就问:“你对现在就业现状有何看法和感想吗?”她咧嘴就说:“其实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谈何容易,像我们这种人口大国,不被竞争压死才怪呢!”她还说她换了好几个工作,因为工资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点苦不算什么,人总要踏实地干好几件事情,听着她说到最后。发现她有点心高气傲,在对待工作上。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帮了我一个忙。

目送她远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浮现于脑海:为什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时候总有些人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们还是处在就业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吗?不过还是从她身上获得了点启示。她说,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人脉是关键。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沿着家里为之铺设的黄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阶层。剩下的只能捏着一纸文凭为工作四处奔走。对她的论调,我表示的赞同而频频点头。这话说到我心卡上去了,显示终是有点残酷的。她,这样一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算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吧,为生计而奔波,而我何尝不是正在奔波着呢!以一种自己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实的本质还是为生存打拼。

当代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 篇10

您好,我们是大一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兼职状况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做兼职的看法和意见。希望您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本次调查仅供研究调查所用,无任何商业目的,涉及到个人信息我们将绝对保密。希望您放心填写,谢谢﹗

填写要求:

1、请您在题号上写上你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如您选择“A”答案,您就写

上“A”)

2、对于只许选择一个答案的问题只能写上一个选项;对于可以多选的问题,您

可以写上您认为合适的选项。

3、需要写数字的题目请在留出的横线上填写。

4、对于注明要求您自己填写的内容,请在规定的地方填写您的意见。

您的基本情况:性别:__ 年龄:__ 学校:__ 年级:__

1.你是否有从事过兼职

A.曾经从事B从来没有过

2.你认为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做兼职

A.非常有必要B.可有可无C.没有必要

3.如果你想要做兼职,你希望从以下哪种途径获得兼职信息?__

A.报纸、杂志、传单

B.网络

C.熟人介绍或中介机构

D.公司直招

E.自己主动联系感兴趣的单位

F.其他﹍﹍

4.如果要做兼职,你倾向于从事哪类兼职工作:__

A.家教或教育机构

B.餐饮服务

C.宣传促销

D.演艺类

E.与自身专业有关的﹍﹍

F.其他﹍﹍

5.将来选择兼职工作时你会更注重哪方面的要求?__

A.薪酬

B.工作时间

C.工作内容感兴趣

D.工作内容对将来求职有帮助

E.其他﹍﹍

6.对大学生兼职的看法:(多项选择)___

①利大于弊:A.提高自身能力 B.对未来就业有利 C.拓宽人际圈 D.充实大学生活 E.丰富经历 F.赚钱补贴家用或增加零用钱 F.其他﹍﹍

②弊大于利:A.影响学业,不务正业 B.过于劳累 C.时间安排不当,难以兼顾 D.容易上当受骗 E.让父母担心 F.其他﹍7.你认为兼职是否会影响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__

7、你认为兼职是否会影响学习?__

A.有很大影响B.有一定影响C.没有影响

8.如果你去做兼职,你会采取的兼职形式是:__

A.固定做一种兼职,有间断的B.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有间断的C.固定做一种兼职,持续的D.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持续的E.其他﹍﹍

9.如果你有从事兼职, 你会在那些时间段做?__

A.周末B.每天

C.寒暑假D.任何长假(3天以上)

10.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机构方便学生兼职、确保兼职安全__ A.有必要B.无必要C.无所谓

11.你对兼职工作与你的专业相关程度的看法是?(选做)

谢谢您的参与﹗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家庭生涯教育;建议

家庭是个性化生涯指导的重要场所。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并针对自我人格特质清晰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家长从事的职业、对职业的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对孩子生涯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早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日益增强,对成长与独立的渴望,正是其描摹、规划未来的大好时机,也是引导其发展、给予其方法指导的关键期。为了解处于青少年早期的家庭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及实践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生涯教育,2014年9-10月间,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联合西城区妇女联合会,在区内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中开展了调研。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类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区内3所不同规模学校的小学5、6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学校下发并回收。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问卷有效率93.4%。[1]我们还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与30余位家长进行了群体访谈,先后与参与调查学校的9位德育干部和班主任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及访谈题目由专门从事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的人员设计,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施测,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围绕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父母对家庭教育、特别是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家庭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需求等方面设计。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度判断选择题及综合题。访谈题目与问卷内容相关,是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深化和原因探析。

被调查的299名学生家长中,5年级学生家长184人,占61.5%;6年级学生家长115人,占38.5%。男生家长155人,占51.8%;女生家长144人,占48.2%。填答问卷者64.2%为学生的母亲,33.3%为学生的父亲。

[1] 如无特殊说明,文中使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超过60%的被调查家长拥有大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父母的学历水平差别不显著(见图1)。被调查家长中“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见图2)。一半家庭的月经济收入在5000——12000元之间。贫困家庭占总数的5.1%。高收入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11.2%。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和三代及以上人员共同生活的家庭为主,两者的数据百分比分别为64.2%和25.1%,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背景家庭占10.7%。(见图3)对比以往调查数据形成的区域常模,学生家庭结构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与常模相近。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对于生涯和生涯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生涯

调查结果显示,将生涯等同于“职业生涯”的只有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7.1%。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涯主要是指生活、生命、生存等,或指过什么样的生活。持这种主张的人多数认为生涯中包含职业生涯,但含义更广。例如,有的家长认为:“生涯真的是多方面的,生活,学习,工作无所不在。”生涯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涯包括职业生涯,主要指人生生涯,如何生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生涯就是过程,在过程中付出努力,赢得自信,获得收获。”这些对生涯的认知不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生涯的特征,也透射出一些对生涯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生涯教育

“听说过”生涯教育被调查者仅有68人,占23.5%;221人“没听说过”,占76.5%。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原助理署长沃兴顿( R. M. Worthington)在东京演说时正式提出的。“生涯教育是改变所有教育系统,以求造福全民的革命,它强调所有教育的经验、课程、教学及咨询辅导,是为个人将来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生涯的预备,它通过改善职业选择的技巧与获得职业技能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功能,使每位学生能享受成功及美满的生涯。”[1]生涯教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只是近些年的事儿,多数家长“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

(二)对于生涯教育内涵的理解及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1.家长更关注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教育

问卷设定了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认识自我的基本点,采用5等级“需要程度”选择的方式了解家长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的态度,结果显示,家长普遍重视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尤其重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见图表4)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比例达57.2%,另有38.7%的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

2.家长比较忽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和思考未来

问卷设计了一些关于关注社会及孩子未来发展的问题,除了“孩子需要参加职业体验和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一题选择“非常需要”的比例为37.8%外,其他问题此选项的比例几乎都是所有问题中最低的。其中,认为“非常需要”“经常与孩子讨论未来的发展”的百分比为22.7%,而认为孩子“非常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有效百分比为61.1%,两者相差近40.0%。可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视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

(三)更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发展

被调查家长认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百分比高达49.0%;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占26.0%;而排在其后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爱的能力”等选项的最高百分比仅为7.3%。(见图5)

在对培养孩子能力的态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独立性等方面,其次是与孩子自我发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而与家庭生活及学生今后生活相关的能力,如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好地使用零花钱等,选择的比例则明显不高。

(四)家长的生涯信念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积极、正向

家长的生涯信念比较积极,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成绩和未来、目标和动力、社会关系和工作岗位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半数家长不认为“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很难有好的发展”,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目标,学习就有动力了。”73.3%的家长不赞同“家里有关系,就能给孩子找到好工作”。84.2%的家长能够客观地看到社会发展太快,现在的规划只能是个大致的方向。但是,调查也显示,多数家长担心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一比例达到70.3%。因而,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在个人发展方面多听老师的意见,93.7%的家长会“指导孩子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您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了解家长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百分比最高的为“自己感兴趣”,达到74.9%,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3/4。其次依次为“稳定”、“收入高”和“为社会做贡献”、“社会地位高”。(见图6)家长在“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的选择中比较集中在“个人能力”、“个人努力”这些主观可控的因素,有1/3的人认为“社会环境”和“人脉关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图表7)这些生涯价值观及生涯信念会对孩子发生影响。

(五)家庭生涯教育大多处于无意识状态

1/3的家长平时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关注孩子品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比例较低(见图8)。有85.7%的家长引导孩子设想过未来,其中,有11.5% 的“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目标”,57.5%的“只有一个大致设想”,31.0%的“没有结果”;而认为“孩子太小,还用不着”和“社会变化太快,设想了也没用”的占12.3%。而在引导孩子设想未来时,家长主要思考的是引导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和从事什么职业,对于今后生活方面的引导,诸如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爱人等方面则不关注。(见图表9)现实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了解、体检不同职业”的家庭为25.6%,乐于引导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比例为29.5%,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的占45.1%。这些都是发展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进行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比较随性,没有清晰、一贯的理念和思路。

三、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家长对生涯教育不了解、不重视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纸质报刊,习惯,取向,需求

尽管纸质报刊凭借其内容深刻、购买方便、接触容易、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网络与新媒介蒸蒸日上的今天, 依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但是数字媒介带来的冲击使包括纸质报刊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出路。“大众传媒小众化”, 受众市场的细分化是其中一条必然的出路。大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高知识的知性群体, 对于各类信息有较高的求知欲, 大学生及其相关群体——“准大学生”与“后大学生”, 尽管还不是媒介的主体接收对象, 但无疑是媒介的高接触者, 而且是未来的媒介主体受众。另外, 大学时代的阅读习惯往往能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对于媒体来说, 谁能把握住大学生受众市场, 谁就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欲了解传统纸质报刊未来的生命张力,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选择西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西安地区有五十余所高校, 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西安地区却没有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受众的正式商业报刊, 甚至没有一份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报刊。这究竟是巨大的受众市场资源的浪费, 还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悲哀?本项调查主要针对西安地区在校本科大学生, 宏观把握其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以此分析纸质媒介在西安大学生市场的潜力, 为媒体对大学生读者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 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安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一、调查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6个月, 分前、中、后三期进行, 是课题小组四人在学业与考试之外,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整理、调查、统计、分析、报告等工作。调查以纸问卷的方式为主进行, 面向陕西师范大学 (雁塔、长安两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 (本部) 、西北工业大学 (南校区) 、长安大学 (渭水校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长安校区) 、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发放, 基本覆盖西安市各大方向 (高校较集中的雁塔、长安、碑林区较多) , 一、二、三类本科, 公办与民办高校。调查对象涉及文史类、理工类、社科类、经管类、体艺类及其他类专业。共发放纸质问卷1800份, 收回1583份, 有效1286份;网络问卷200份, 收回8份, 有效8份。在共计1294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填写662份, 女生填写632份。

在调查问卷之外, 我们还选择了较近的一些调查对象进行反馈访谈, 验证问卷的可信度, 同时又对问卷上未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了解。

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我们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结果, 保证选项的总和为100%。单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的选择人数/本题的有效答题人数;多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被选择数/所有选项被选择数的总和。

二、调查结果汇报与分析

(一) 阅读与购买习惯方面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的受欢迎范围广泛, 在128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84.14%的人非常或是有点喜欢阅读报刊。而其又以满足爱好休闲为最广泛目的, 其次是为了关注新闻时事、掌握各方面的讯息。约60.43%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报刊的时间不超过3.5小时 (平均每天半小时) , 近九成的大学生每月在报刊上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占其课余时间与生活费的很小比重。在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所做的预调查中, 有近35%的人上大学之后花费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与金钱反而比高中时少了。而在购买习惯方面, 不管是否有固定的阅读种类, 逾3/4的大学生都不再经常购买纸质报刊。

(二) 阅读取向方面

在读报方式上, “上网”超过“零售点购买”与“图书馆借阅”的形式, 成为最多人经常选择的方式, 手机报 (短信形式) 随后, 位列第四大途径。其他途径诸如邮政订阅、公共报刊栏阅读、消费场所的免费供读等, 并不多见。由此可见, 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 网络与手机媒介凭借其高端性、便利性、海量信息量、互动性等优势, 吸引走大多数的大学生读者, 使得大学生纸媒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但是据访谈得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阅读报刊的首要途径, 但是他们在上网的时候很少专门去寻找报刊的门户网站, 而多是在QQ等的新闻弹出窗口, 或者是在微博中得知某些消息信息。如果不再通过搜索引擎对消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获知的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与阅读纸质报刊相比差很多。

另外, 逾1/5的受访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去借阅报刊。这样, 高校可以在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尤其是纸质媒介素养的教育, 纸质报刊也可以借助大学图书馆, 以捐赠、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销。

1. 阅读内容取向

由上图可以看出, 西安大学生在阅读报刊时关注的内容类别依次是:时事政治类、生活娱乐类、文学影视类、时尚旅行类、人物访谈类、体育健康类、经济金融类、学术科研类、考研考证类、其他类 (军事、艺术、心理学等方面) 。

2. 西安大学生最喜欢看的纸质报刊

依据调查问卷的填写, 结合我们在大学附近的报刊销售点了解到的情况, 我们得知, 下列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最为热销:《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看天下》等。此外, 许多男生偏好《篮球先锋报》、《电脑报》、《航空知识》等与体育、电脑、军事有关的报刊;许多女生喜欢《瑞丽》、《女友》、《米娜》、《萌芽》、《最小说》等贴近时尚娱乐与青春文学性的报刊。同是纸质媒介, 杂志比报纸更受西安大学生的喜爱。

另外, 西安地区的本地纸媒, 如《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 虽略有提及, 但是所占比重极小。而本题答案中出现了《大河报》、《兰州日报》、《洛阳晚报》等非陕西籍的地方区域性纸媒。我们应该认识到,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也有其复杂性。不仅是学科专业背景的杂多, 还有生源地的多样, 外地生源极多的情况下, 媒介想要以“地理”或者“心理”接近本地大学生读者, 还是很难的。然而反过来想, 如果我们能够方便传达给大学生他们所关注的地方 (家乡) 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轻易地把握住心理上的“接近性”。

3.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或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自己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按其广泛性与重要性依次是:信息取向、时效性、信息量、知名度、文字风格、价格、装帧设计、印刷质量、其他等。

决定一份报纸是否畅销的因素有很多, 但却并不是所有报纸都能兼顾得到的。“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功能最终归结于信息的传播上, 征服受众最有利武器还是好的内容。信息取向、信息量、文字风格与时效性等都是内容因素。如何在内容的设置投受众所好?由图示比例可知:首先必须要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取向;其次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再次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即对受众而言的新鲜性;最后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字风格, 因为文字始终是报刊传播信息的第一重要符号。

另外, 知名度是大学生选择报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整理“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发现, 获此殊荣的时政财经类报刊与文化综合类报刊, 大都在大学生中备受欢迎。“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知名度是一种多年赞誉的积累, 每份报刊都有一定的历史, 它们在现今的纸质媒体格局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要推出一份纸质分众窄媒, 依托于这些品牌报社进行推广与发行,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另外一种知名度的构建, 是如《最小说》、《独唱团》、《仙度瑞拉》等文学杂志这样, 由时下知名的青年作家或者畅销小说家推出, 以其粉丝读者为基本支持力量发行。然而这类报刊往往能一时轰动, 却难以收获长远稳定的赞誉。

报刊的印刷质量与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大学生对报刊装帧的审美要求是:简洁而不刻板, 灵动而不花哨。编辑大学生报刊要特别注意协调文字与图片、内容与广告等的比例。

4. 校园刊物

校园刊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最具“地理接近性”的刊物。对于校园刊物, 我们设置了一道填空题, 请调查对象写出个人觉得最好的校园刊物。这道题的答复率很低, 仅有18%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回答“没有关注过”、“没有好的”等等, 结合访谈可知, 西安的高校刊物存在极大的认可危机。

(三) 关于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需求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 在所调查西安大学生中, 65.70%的人认为西安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25.3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 9.00%的人认为不需要。

对于认为需要的西安大学生来说, 这份报刊最佳的周期是月刊, 最受期待的价格为2.5—3.5元, 45.88%的人非常或比较愿意为这份报刊服务。此外, 一般大学生需要, 而从周边的纸质报刊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信息。但是据《报署2009年陕西省报刊年检汇总表1》显示, 西安地区有近200家合法注册的报刊为学报学刊, 信息主要涉及学术科研类。可见, 不是此类信息匮乏, 而是此类报刊的营销传播途径不对。

而认为不需要或者可有可无的同学所持的理由主要有:

1.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 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报刊很难兼顾;

2.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质量很好的报刊, 适合大学生阅读;

3. 大学生大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用于网络, 而没有过多时间读报;

4. 现在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查找各类消息与信息很方便;

5. 学生自己办报没有文化大背景, 办出来也是一份“假报纸”, 且西安高校没有特色;

6. 纸质媒体时效性较差, 生产周期长;

7. 成本高, 价值低;

……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 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数据结果所得, 65%的人认为西安地区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纸质报刊, 仅9%的人认为不需要。由此可见, 在西安地区, 以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的区域性纸质报刊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性。如果有这样一份报刊, 西安大学生对其价格期待不高, 一般认为不要超过5元。但对其刊期要求也并不短, 月刊就得到广泛认定。

对西安大学生需求定位可以看到, 他们需要而从周边媒体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 其次为考研考证类。在如今纸质报刊媒介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之际, 这也许就是大学生受众市场的最易突破的机遇。

三、结论与思考

(一) 大学生纸质报刊市场的格局分析

大学生的纸质报刊阅读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发行的有偿报刊与校内流通的无偿的校报校刊。而西安高校的校报校刊获得的接触率与赞誉度极低, 其所承担的传播功能的刻板性决定了其信息传播难以广泛以及征服大学生。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而娱乐的“低端”并非是“低俗”, 它是相对于深刻性新闻而言。不论是社会思考还是娱乐休闲, 大学生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种“有品质”的阅读追求。而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通常是在中低价位中选择高端产品。在此范畴之内的纸质报刊, 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一定历史与高知名度的报刊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针对大学生为受众的报刊如《大学生》、《校园》等虽占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但却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二) 网络媒介冲击下报刊的尝试

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说过:“一种传播媒介的长期使用, 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传播的知识的特性, 并且认为, 它的普及性影响终将创造一种文明, 在这种文明中, 生活及其变动性将变得非常难以维持, 一种新媒介的优势终将成为导致一种新文明诞生的力量。”[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无一不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数字时代”来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亿, 手机网民规模更达2.77亿。而几乎每一个大学生, 都是“网民”。

网络越来越高的普及率, 尤其伴随着门户网站的兴起与完善, 夺走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传统媒体在惊慌之余寻求着如何与作为竞争对手的数字媒介达到双赢的收获, 于是媒介融合就成了一条必须之路。许多报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报刊形式、电子媒介的数字报刊 (即电子报刊) , 也成了这些网站运营的一个主要内容。

此外, 纸质报纸还寻求在自身媒介形式不变的情况之下的创新之路。2010年被称作“纸媒的3D元年”, 比利时报纸《最后一点钟报》于2010年3月9日推出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份3D报纸,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所谓3D报刊, 就是运用3D技术将平面图象立体化, 戴上特殊的红蓝眼镜之后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图象。迄今为止推出的3D报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但是关于其前景如何则是众说纷纭。

(三) 对创办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建议

“媒体处处是博弈,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2]纸媒的博弈对手, 除了纸媒, 尤其是具有重叠覆盖率的纸媒, 还有新兴的数字媒介。当今时代, 媒介发展追求市场细分化 (主要包括区域细分与受众细分) , 即“大众传播小众化”, 要在西安地区创办一份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权衡与考量。但是最重要的建设必须着落于报刊内容构建与发行营销机制两大方面。

1. 内容是王道“填空”与“选择”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内容是媒介的生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现有媒体环境中寻求出路, 就必须做好“填空”与“选择”。所谓填空就是要寻求媒介信息覆盖中的薄弱之处, 从此处下手, 填补缝隙。但是“缝隙”之所以薄弱, 便是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并不强烈, 这些方面信息可以作为报刊内容特色, 却不能成为主体内容, 这样就需要做好“选择”, 从需求高同时也覆盖多的信息类别中选择对报刊定位有价值的信息, 权衡与“填空”信息的多少、轻重等方面的比例。对于创办西安大学生报刊来说, 学术科研与考研考证、校际活动、大型比赛、就业指导等方面信息以及全国各地重要新闻, 就是“填空”的方向, 但是这些只能作为报刊的特色栏目, 却不能作为主体内容。

另外, 大学生阅读追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即既要有社会意义上的深度思考和学业相关的诸多实用信息, 又要有迎合年轻人心理的时尚与娱乐资讯, 而且无论是高端追求还是低端需要, 大学生都希望获得最有品质的信息。麦克卢汉指出“报纸延伸了人类想的功能”[3], 可见办好报刊, 必须要在各类信息上挖掘“想”的深度。

2. 整合发行营销机制

西安大学生报刊的发行, 可以寻求两条依托之路:一、依托当地有实力的报社或者报业集团;二、依托聚拢着大量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可以采取现有纸媒的运作方式, 在发行纸质报刊的同时运营网站, 电子报刊比纸质报刊晚一期发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直接建立专门的网站, 只发行电子报刊, 待此报刊形成气候之后, 再发行纸质版。

在营销渠道方面, 我们建议:

(1) 先要在各高校做好宣传, 同时要在校内报刊零售点建立发行销售网;

(2) 与各高校网站建立相互链接, 在达到宣传的同时方便了解高校动态;

(3) 将一定数目的过期报刊捐赠给高校图书馆, 提高报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 为大学生提供在报刊工作的机会, 吸收大学生意见的同时获得关注;

(5) 主办或者承办一些校际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赵保全, 王青.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孙光海, 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0.

上一篇:2024届毕业生信息核对下一篇:诗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