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独处杂文随笔

2024-08-10

偶尔独处杂文随笔(共4篇)

偶尔独处杂文随笔 篇1

偶尔,会想要一个人独处,寻找一个安静的店,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地坐着,脑袋放空,任凭思绪散乱纷飞。

最好临窗而坐,托着腮往外看,喧嚣繁忙的街道,来去匆匆的行人,仿佛一帧帧电影画面,在失焦的双眼中持续播放。

常常突然警醒,眼前并不是电影!你眼前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他们或许在我的电影中只是花絮和配角,但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独立电影,在里面,他们如我一样,自编自导自演着。

于是我眼睛不再失焦,尽管眼神发散,随着人群漫无目的地随处转动,但不再把自己当观众,只惊叹于自己竟会每天每时每刻都与无数的.电影主咖擦肩而过,何其兴奋又惊奇。

那些我仅仅窥见冰山一角或全然未知的电影里,隐藏了多少润物无声的温情与感动,爆发过多少波澜壮阔高潮与反转,蕴含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汗水与眼泪。

背上行囊的先生,您的前方是前途未卜的远方还是让您朝思暮想的家乡?

额头冒着细汗的小伙,你等待的是难以伺候却还要笑脸相迎的客户还是姗姗来迟,日思夜想的姑娘?

行色匆匆,一路疾驰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你们的目的地在哪里?此番行程又是否会一切顺利?

步履蹒跚,互相搀扶的老人家,您们用了多少不离不弃,方换来如今的执子之手,同享岁月静好?

众生百态,电影亿万。

与我情节雷同的不知几何?

比我情节精彩的不知几何?

较我情节不幸的不知几何?

“……噔噔!噔噔噔噔!……”

关于独处的感悟随笔:学会独处 篇2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大家去哪都喜欢找个伴,“走,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上厕所,去不去”。

上大学后,更是如此,“放学咱们一起走”“去餐厅吃饭,去不去?”“去打开水,你打不打”“晚上有舞会,一起去操场跳舞吧”。

偶尔哪天自己一个人,自己就会觉得挺别扭的,好像哪儿不对,但又说不上来。别人也会问,你怎么一个人呢?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来。似乎一个人,就是不对的状态。

回头想想那时候的我们,原因大概是极力想融入集体中,大概是不想自己看起来跟别人不一样,大概是怕自己被孤立。

工作后,不知不觉就是自己一个人了,同学们都各奔前程,同事们也各忙各的。刚开始也觉得不适应,总觉得没有人一起陪伴,是不正常的。

只想把自己一个人在路上的时间减到最短,似乎到家了就踏实了;几个人一起,一有沉默的局面,就觉得很尴尬很不适;有空就去参加社交活动,一般还捎带上身边的人一起去。总之,很少有自己跟自己好好待一会儿的时候。

随着工作的经历、锻炼,遇到的不同人事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充实,忘记了从什么时候,自己竟然可以很好的独处了,内心似乎有了归处。

有时候一个人上下班,可以淡定地欣赏路途上的风景;偶尔自己一个人逛街,更有心去记方向记路,跟导购员认真地聊天。

自己一个人旅行,朝着目的地的方向,或快或慢的走着,边走边玩,吃吃美食,拍拍美景,或停留片刻,偶尔自然地碰到可以搭上话的旅人,或长或短的聊完之后,继续自己的旅行。

到自由职业的第二年,我已经比较享受独处的状态了,自己没事看书、写文章、画画、练字,尤其是时不时地跟自己对话,跟自己待一会儿,静下心来去思考,弄明白自己内心的想法,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等等,这一点特别重要。

弄明白后,不会像之前那样,总是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做一件事,不容易去坚持,也不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很容易见异思迁,左右摇摆。

为何不能独处的我们就会这么糟糕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除了有外在的自我以外,还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内在的自我有时候可能会昏睡着,但它对我们起着决定性作用。

就像在午夜十一二点,你异常的困乏,但你却怎么都睡不着,脑袋里总闪现出一些模糊的思绪纠缠着你。就像你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却找不到原因。就像你表面上看起来很快乐,其实内心并不快乐。

这或许就是因为你内在的自我有另一番想法,外在的你却不自知,或没有按内心的想法去做。而你也害怕跟自己待在一起,因为独处时,你就会更清晰地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而你害怕去直视自己的种种不足。

所以,一个害怕独处的人,他的内心往往是空虚的或是模糊的,他总热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他人在一起,只要有几秒的沉默,浑身就难受;他找不到自己,他也不会真正的快乐。

独处是我的其中一种状态,所以,我也会经常走到人群中,去社交,时不时也会参加线下活动,跟三五好友聚一聚,旅行时也会结伴出去玩,去感受一群人的狂欢,去感受志趣相投的乐趣。

而且我发现,学会独处之后,反而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跟别人相处了,某一些不喜欢的,就不去迎合;某些喜欢的,就认真对待,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很少有一群人的狂欢而自己却迷茫失落无趣。

那怎么才能更好地学会跟自己待一会儿呢?

我个人的经验是:

1.多看书、多记录,练习写字、画画等等这种让人心静的状态,或者培养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

2.坚持看电影一次看完,别拉快进。

3.无谓的社交活动少去,珍惜自己的时间。

4.坚持运动,运动会使人充满活力,身心愉悦。

现在的我仍会时不时跟自己对话,越来越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少给有且仅有的人生留遗憾。

做好目前这份小事业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多反思,这是一个知识和思维高度竞争的时代;多去外面走一走,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特色,并且记录下来。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著名学者罗兹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

认真跟自己待一会儿,原来这事很重要。愿你我都可以成为能独处却不孤独的人。

作者|静菇凉

一个人独处时-大学随笔 篇3

许多人以内向与外向来定义人的个性,但大多时候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对我而言,独处就像放置一片明矾于心,能够使心沉淀下来。

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才能够静下心;才能够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的`新发现;还能够将烦恼的是反复认真的思考。正好这次老师利用一堂课时间让我们独处。这一天,是一个稍有寒意而阴阴的天气,我在校园里慢慢游荡,最后我选择了一棵树坐下,开始冥想。树硕大而挺拔,树苍翠清新,带给人们快乐也带给我安定;草虽然个头娇小,活像个小人,但它带人们一种悠闲的感觉;花有着各种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丰富而缤纷艳丽,带给我们一种欢乐的感觉;而这些大自然的景色,带动大自然的旋转,接下来一段音乐从耳畔响起,他们彷佛在述说一段迷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在一个人独处,而全然不受外物影响,才得以感触到的。还有,在独处时,除了倾听大自然以外,有时也会听音乐,不论是古典乐、交响乐......我都喜欢。

记得,偶尔任性一次散文随笔 篇4

穿着一身浅色古装衣裙的女子,半挽了青丝,斜插着一根碧玉簪子或是木簪子。倚在半开的窗前,或坐在缠绕花藤秋千上,或漫步在清冷的青石板街道上。百无聊赖的,哀愁烦恼的。手里拿了一朵开的正盛的花,一片片扯掉花瓣,也许口中还喃喃的小声念着什么。

利落无忧的年纪年少,在银屏遇见这样的情形,心里除了为那朵花心疼无比外,便是对于用花瓣决定纠结的无奈行为深怀疑虑,还不懂得那些烦恼无奈。

记得那时喜欢的是数学,条理分明、逻辑俨然。世事应是数学选择题那样的,非此即彼。所有问题,总会有一个答案。所以,一切担忧纠结都是不必的。未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一切还很简单,还不懂得俗世的抉择。引颈遥望,或是再奔跑一下,成功总是会在前方不远处的。即使艰难,心忧抱怨也不会持续太久。

那时候,世界还很潇洒清净。选择从来不会是件难事,随心就可以了。那时候啊,终究是年少,太任性了。此前不知,此后,确是该知道了。时光渐渐腐蚀了曾经的.懵懂,馈赠以深思。也只有懵懂少年,才能在困厄艰难中依然洒脱无虑。

年岁增长、知识渐多后,才发现原来连历史专家和科学家都无法回答的未解之谜,世上有太多太多。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很多时候,甚至连重做的机会都没有。不能再把一切都想的那样简单了,那样可以随意任性的时光,不再属于自己了。如今看到扯花瓣般的情形,深重的疑虑,再不会有了。因为明白,选择是件艰难的事。

世事从新为选择下了定义,不同于数学非此即彼的定义。获得的同时,也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更多其他的机会。或许,被你遗弃的其中一个,会是更好的选择。怎么能不多一点谨慎和计划呢?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讲一个智者叫年轻人去一片麦田摘其中最饱满的一穗麦子,要求是不能回头,结果年轻人走完了麦田却并无收获。看到这个故事时,我就想,如果自己面临这样的选择,随心选择一条饱满点的,也不必空手而归。没想过,谨慎着,然后静静变成故事中的年轻人。

都说在无法抉择时可以用抛硬币的方法,当硬币还在空中时,你就会知道自己心里更倾向哪一个选择。但这个方法不大可信吧?我特地去试过几次,可没成功,仍是纠结不止。有些无奈,后来才发现,其实不管哪种选择,都避不开纠结一番的结局。

总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想要既满足现实,而又不损害浪漫。怎么会抛的出结果来呢?一次次被告知,要谨慎多思安排计划,却未必是好事。生活若真的是一成不变,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年纪大了,为结婚而结婚,消磨牺牲了岁月。这样的安逸,总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比如梦想,比如愉悦,比如自我。

上一篇:寒假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下一篇:nowadays的用法总结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