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2024-06-04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精选8篇)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1

了解石家庄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患病率、控制现状且对影响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更多可靠依据。方法 结合石家庄实际情况制定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年龄在14岁以上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在两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调查前来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全部患者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 在城区调查市民2050例,资料完整且质控合格者2011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55例,哮喘患病率为2.73%。在医院门诊调查支气管哮喘患者150例,累计调查哮喘患者205例。根据ACT评分显示,205例患者中,123例(60.00%)没有得到控制,达到良好控制以上的共82例(40.0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情况,过敏史,经济负担情况,没有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与哮喘控制明显相关。结论 对哮喘患者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积极推广规范化治疗。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2006年GINA[1]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中指出,哮喘管理的目标是取得并维持哮喘临床表现的长期控制,并根据哮喘临床控制而非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进行哮喘管理,并再次强调医生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对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调查了解我市部分哮喘患者的患病率、疾病控制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哮喘的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2007-07-31/2008-07-31在石家庄市5个区居住的居民和在石家庄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和老年病科就诊的哮喘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14岁,性别不限;诊断哮喘1个月以上;在石家庄市居住满1年以上。

1.2方法参照AIR、ACT等项研究和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结合石家庄市实际情况补充和添加相关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哮喘诊断情况、哮喘控制情况、影响哮喘控制的相关因素等。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按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调查进行,按行政区-居委会-单元楼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设计数据库录入界面,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主要描述均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计数资料主要描述频数分布、构成比及百分率等,并对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城区调查市民2050例,资料完整且质控合格者2011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55例,哮喘患病率为2.73%。在石家庄的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调查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50例,累计调查哮喘患者205例。

在205例哮喘患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45.20±20.11)岁,其中男性94例(45.85%),女性111例(54.15%);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0年,平均病程(12.10±12.02);吸烟者83例(40.49%),122例(59.51%)不吸烟者中有46例(22.44%)表明经常被动吸烟;60例(29.27%)有遗传史,95例(46.34%)有过敏史,42例(20.49%)曾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大专及以上学历者70例(34.15%),中专及初高中学历者99例(48.29%),小学及以下学历者36例(17.56%);在职人员81例(39.51%),离退休人员62例(30.24%),其他62例(30.24%)。

2.2哮喘控制情况205例患者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判断,123例(60.00%)患者没有得到控制,68例(33.17%)得到良好控制,14例(6.83%)得到完全控制,得到良好

控制以上的患者共82例(40.00%)。

2.3用治哮喘的经济负担情况205例调查的患者中有36例(17.56%)表示无明显经济负担,52例(25.37%)表示有轻微负担,71例(34.63%)表示仍可以负担,36例(17.56%)表示较难负担,10例(4.88%)表示难以负担(表1)。

2.4病情管理及治疗的情况205例被调查患者中,56例(27.32%)由呼吸.内科专科医生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99例(48.29%)长期每日规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包括含有吸入激素的复合制剂治疗哮喘,158例(77.07%)近期每日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复合制剂的选择次数占总次数的38.70%(表2)。

2.6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因素分析:以ACT评分情况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情况、家族史、过敏史、经济负担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有专科医生、是否长期规律用药、认知情况等12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进行多因素非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过敏史、经济负担情况、没有长期规律用药与哮喘控制水平明显相关(P﹤0.05)(表6,表7)。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据估计全世界有3亿人患有哮喘,全球患病率为1%~18%。我国约有1500~2000万哮喘患者,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哮喘已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成人哮喘患病率至今尚无全国性的调查,各地哮喘患病率差别较大,在0.4%-5.0%之间【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城区哮喘患病率为2.73%,在全国患病率中居中间水平。

目前哮喘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GINA指出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取得并维持哮喘临床表现的长期控制。全球进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GOAL[3]发现,按照哮喘诊治指南进行分级和维持治疗,在一年的研究中,近50%的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完全控制,近80%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控制。但理论上的控制水平和现实的哮喘防治状况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根据ACT评分情况,石家庄市哮喘患者达到良好控制以上的患者共83例(40.00%),与GOAL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4】、广州呼吸病研究所【5】曾经的调查结果相比,石家庄市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较北京、广州等地区均低。

本次调查对影响哮喘控制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经济负担情况、过敏史、没有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吸烟情况与哮喘控制情况呈明显相关。家庭经济负担重、收入低造成一些哮喘患者不能长期应用控制性药物,急性发作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哮喘的控制,这与国外关于低经济收入地区哮喘控制情况较差的结果一致[6]。家族史、过敏史作为哮喘发病的高危因素早已得到公认,本次研究中也得到充分印证。国外早已有研究证实,患者缺乏哮喘知识与未接受适当的管理是导致哮喘病情加重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7],本次调查的205例哮喘患者中,不足一半患者(47.83%)长期每日规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对于哮喘炎症本质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使用方面的问题,回答正确率仅为53.8%和38.59%,表明我市哮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较低,而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急性发作频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8]。因此,使哮喘患者充分认识到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控制哮喘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吸烟的哮喘患者相比不吸烟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住院次数增加,肺功能下降更迅速[9],而且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下降[10]。我国是吸烟大国,被动吸烟的情况普遍存在,故本次调查将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同时作为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与哮喘控制情况显著相关,故我国宜大力提倡戒烟,减少被动吸烟。

综上,应该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积极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建议我市各家医院,尤其是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多组织哮喘知识讲座进行宣教,还可以向患者

介绍中国哮喘联盟及网址,通过网络使患者获得更多可靠的哮喘知识。参考文献

[1]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itiute(NHLBI)/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S].NIH Publication, 2006: 1-91.[2]林江涛,殷凯生.哮喘防治新进展专题笔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4.[3]Bateman ED,Boushey HA,Bousquet J, et al.Can guidelinedefined asthma control be achieved? The 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 836-844.[4]娄晓宇,吴洁,胡红,等.北京地区部分哮喘患者症状控制现状的初步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 13(5):488-489.[5]赖克方,王法霞,陈如冲.广州地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现状调查[C].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2006: 95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2

1 中医分期论治

大多学者以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论治, 王烈教授认为哮喘在发作期时, 当辨寒热虚实, 以攻其邪为主;在缓解期时, 当固本扶正, 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

1.1 发作期

哮喘发作期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时期。寒哮大多采用宣肺散寒, 化痰平喘的治法。郑小伟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期, 以邪实为主, 当以攻邪为主以治其标, 治肺为主, 且攻邪不宜过, 以免伤正。热性哮喘者, 治宜清热涤痰, 降逆平喘;寒性哮喘者, 治宜温肺散寒, 化痰定喘。如果有外寒内热者, 则当解表清里, 定喘止咳;虚实兼见则泻实补虚, 标本兼顾。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提出, 发作期寒性哮喘证, 当温肺散寒, 涤痰定喘, 以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热性哮喘证, 当清肺涤痰, 止咳平喘, 以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外寒内热证, 当解表清里, 止咳定喘, 以大青龙汤加减;肺实肾虚证, 当泻肺平喘, 补肾纳气, 偏于肺实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偏于肾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加减。黎经兰以加服麻杏石甘汤加味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进行对照, 发现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2 缓解期

哮喘长期反复发作, 迁延日久, 由实转虚, 常及脾、肾, 医家多从脾肺和肺肾论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提出小儿哮喘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 当补肺, 固表, 健脾益气, 方可用玉屏风散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脾肾阳虚证, 当温补脾肾, 固摄纳气, 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肺肾阴虚证, 当养阴清热, 敛肺补肾, 以麦味地黄丸加减。张芬兰等根据这一理论从肺脏论治清肺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临床控制30例, 显效13例, 愈显率95%.

2 中医方药治疗

2.1 经方治疗

近年来, 经方治疗哮喘被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得到广大患儿家属的信赖。殷银霞采用《伤寒论》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方和原剂量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46例中, 临床控制22例, 占47.8%:显效13例, 占28.3%;有效9例, 占19.5%;无效2例, 占4.3%, 从而可知总有效率为95.6%.

2.2 自拟方治疗

随着广大医家对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日益加深, 使用自拟方治疗哮喘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孙美贞等自拟归气定喘汤从夏季开始服用, 一直服到冬季做预防性治疗。治疗结果本组50例中, 治愈45例, 有效4例, 无效l例, 临床总有效率98%, 治愈率达90%.

3 中医外治法治疗

3.1 穴位贴敷治疗

每味中药都有各自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 通过合理应用可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 恢复人体脏腑的功能,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敷贴药物透过皮毛腠理, 由表如里, 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 直达脏腑, 沟通表里, 可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有些医家根据哮喘患者所表现的证候辨证取穴, 在验穴的基础上, 配用符合患者病情的穴位, 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在时令的选择上, 根据“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等, 从理论到临床, 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作出明确的时间要求。

3.2 针灸治疗

祁鹏等运用灯火灸治疗小儿哮喘, 即通过灯芯火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 产生温热刺激, 来调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和抗过敏作用, 而且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取材方便、辨证灵活、见效快、疗程短和治愈率高等特点。

3.3 推拿治疗

陈偶英等采用中医足穴推拿治疗小儿哮喘非发作期患儿45例, 观察治疗前、后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情况。结果表明, 治疗后1年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和肺功能较治疗前1年内明显减少, 中医足穴推拿治疗小儿哮喘非发作期有防治哮喘的作用。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郑利平将6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 加用自拟平喘汤随证加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王惠娟将56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6例运用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30例配合麻杏生甘汤加味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86.6%, 西医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84.6%, 两组近期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5 综合外治

盖水鸿等采用冬病夏治药物贴敷和激光刺激经络穴位、耳穴治疗联合治疗80例小儿哮喘患者。结果显示, 治愈51例, 显效22例, 有效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6.25%.姜丕英等采用在发作期予以中药雾化吸入、拔罐疗法、穴位敷贴, 缓解期予以中药香熏等方法治疗小儿哮喘61例;对照组61例在发作期予激素类药物, 缓解期予小剂量激素类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8%, 对照组62.29%.

综上所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优势在于强调个体和证型的差异, 因地、因时、因人辨证施治, 注重整体观, 对症性强, 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善于预防, 长于治本。此外, 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化, 已渐显示出其在该领域中的独特优势。但是, 在治疗时间和实施治疗的节气上,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面研究尚不足, 具有广泛的研究和临床价值。

摘要:目前, 支气管哮喘仍然属于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近年来, 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国内外都加强了对支气管哮喘病的预防。通过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和原因, 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 以供参考。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3

有研究表明,哮喘可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不同人种、民族、人群在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6]。美国学者探讨了不同人种T淋巴细胞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性,以黑人哮喘组与白人哮喘组比较,发现黑人哮喘组需要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才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由此推断黑人具有的人种体质,减低了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因而也造成他们哮喘的高发病率[7]。

本文旨在总结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发病特点,为下一步采取“个性化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

1.1遗传因素:众所周知,哮喘有非常明确的家族性,表明哮喘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但它属于“多基因病”,环境因素也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遗传只决定患者的过敏体质,即是否容易对各种环境因素产生变态反应,是否属于哮喘的易感人群。有调查显示: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有家族史者为25.58%[8],低于我国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的结果[9]。可能与本地区父辈哮喘知晓率较低或显示仅为一级亲属有关。

1.2外源性变应原:引起哮喘的变应原(又称致敏原,过敏原)与引起变态反应的其他变应原一样,大都是蛋白质或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它们在变态反应的发病过程中起抗原的作用,可以引起人体内产生对应的抗体。其分类主要有吸入性变应原、摄入性变应原及接触性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屋尘、粉尘、花粉、真菌、昆虫、纤维、皮毛、食物及化妆品等。目前认为,哮喘发生是在特应性体质基础上,由于变应原的不断刺激,启动气道的高反应性[10]。王雯等[11]研究发现:17.89% 维吾尔族哮喘患者都表现为变应原阳性,由此可初步判定这些哮喘患者为外源性哮喘,明显低于邵莉等[12]对汉族哮喘研究结果(54.17%)。提示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哮喘可能以感染性占优势,其原因可能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卫生条件简陋、卫生知识不足等因素有关,亦可能与民族遗传背景有关。杜湘琳等[13]研究发现,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在吸入过敏原中以尘螨粉螨、榆树杨树柳树、艾蒿占多数,其中维吾尔族尘螨粉螨的阳性率为23.44%,汉族为9.37%,维吾尔族艾蒿的阳性率为9.375%,汉族的阳性率为l8.75%;在食物过敏原中以虾蟹、牛羊肉、牛奶占多数,维吾尔族以牛羊肉为主,汉族以牛奶为主。根据以上说明民族之间过敏原有差异性,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相关。

1.3诱因:引起哮喘发作的诱因错综复杂。作为诱因,主要是指变应原以外的各种激发哮喘发作的非特异因素,包括气候、呼吸道感染、运动、药物、食物和精神等。王晶等[14]对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调查发现,诱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76.47%)、冷空气或气候变化(52.94%)、吸油烟和煤烟(29.41%)、刺激性气味(26.47%)、运动和劳累(14.71%),患者有吸烟史者为38.24%;季节特征是主要发生在9月份至次年5月份(82.36%),以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时为高发(44.12%),其次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36.76%)。

2 发病机制

2.1气道炎症及免疫机制:哮喘属于I型超敏反应是以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一般将哮喘的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为致敏阶段,包括过敏原刺激、T细胞激活、白介素IL-4产生、IgE合成和效应细胞释放介质;第二期为慢性过敏性炎症阶段,以TH1/TH2细胞比例失衡、E0S活化、增多和聚集为特征;第三期由慢性炎症引起,以气道结构重构为特征。王雯等[11、15]研究发现,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南方汉族;血清ECP、T-IgE和 S-IgE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患者;ECP最高值出现在重度哮喘患者组;S-ECP和IgE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2.2遗传机制:许多研究结果提示,哮喘是一种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这些基因对IgE调节以及在哮喘的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因子簇[白细胞介素3(IL-3)、IL-4、IL-9、IL-1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L)、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已经发现,在IL-4启动子区域存在一种多态性结构(核苷酸替换),可使IL-4基因在体外的表达增强,并与特应性哮喘患者的高IgE水平相关。IL-13水平与血清总IgE计数呈正相关。人类β2AR内含子基因与野生型比较含有9个突变位点,其中4个属非退化性位点突变,并产生了氨基酸的改变(Arg16→Gly、Gln27→Glu、Val34→Met、Thr164→Ile)。

王雯等[16-18]研究發现,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β2-AR16和27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哮喘的临床表型有关;IL-4基因启动子区-589(C/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夜间哮喘发作有关,但与肺通气功能及血清总IgE水平无关;β2-AR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与汉族人群及英、美高加索人种[19]有所不同; Gly/Gly纯合子基因型者患哮喘的危险性是对照人群的1.3倍,β2-AR基因Glyl6纯合子在夜间哮喘患者频率显著升高;哮喘病情严重程度与β2-AR16位点基因型有关,Glyl6纯合子的患者在重度哮喘组比例较高,而Argl6纯合子基因型患者在哮喘轻度者和中度者比例较高。

2.3其它一些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并释放大量炎性介质。这些介质除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痉挛外,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血小板,凝血因子,打破纤溶平衡使凝血物质增加,发生凝血反应,引起肺微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淤滞[20、21]。克丽别娜等[22]通过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发现,重度哮喘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溶功能都发生紊乱,表现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黏度增高、纤溶功能降低,提示重度哮喘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

上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领域[23]。代谢组学关注的是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反映细胞或组织在外界刺激或是遗传修饰下代谢应答的变化[24]。代谢组学创始人、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icholson教授认为人体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代谢组学强调把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通过测定人体各种体液内代谢物的组成变化来反映体内代谢网络在疾病和药物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这对于揭示像哮喘这样的复杂性疾病的机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吴泽明[25]等以液相色谱质谱为分析手段,对异常黑胆质型哮喘进行了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发现,PCA得分散点图中,正常对照组与哮喘组间明显地分离,证明异常黑胆质型疾病人群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这种变异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PLS-DA模型中发现了15个表征异常黑胆质组代谢表型变异的生物标记物,鉴定了其中9个标记物的结构,依次为肉豆蔻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十五酰溶血磷脂酰胆碱、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二十碳三烯酰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十七酰溶血磷脂酰胆碱、单棕榈酸甘油酯、N-十四酰二氢鞘氨醇和硬脂酰胺,推测这些生物标记物可能与炎症反应介导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有关,而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异常黑胆质型哮喘的微观实质之一。

3 展望

综上所述,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免疫、神经、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借助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从各个医学角度研究哮喘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为 “个性化”干预和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方法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Masoli M, Fabian D, Holt S, Beasley R. Th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INA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report [J]. Allergy, 2004,59(5):469.

[2]汤彦,许振华,吴晓琴.白细胞介素 4 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究.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440-443.

[3]张晓岩,林江涛.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危险因素.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9(7):538-541.

[4]Stephen T Holgate.The epidemic of asthma and allerg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2004,97(6):103-110.

[5]Fernando D. Martinez.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asthma with apologies to william of ockham. [J].Proc Am Thorac Soc,2007,56(4):26-31.

[6]Newman-Taylor A.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of asthma. Lancet,1999,345:296-299.

[7]Federico MJ,Covar RA,Brown EE,et al. Racial differences in –TlymPhoeyte response to glueocortieoids. Chest,2005,Feb:127(2):571-.578.

[8]王晶, 齐曼古丽·吾守尔, 李霞等.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成人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7): 686-688.

[9]钟南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73

[10] Elberling J,Linneberg A,Dirksen A,et a1.Mucosal symptoms elicited by fragrance produc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in relation to atopy and bronchial hyper-reactivity[J].Clin Exp A1lergy,2005,35 (1):75—81.

[11]王雯,王辰,哈木拉提,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21-24

[12]邵莉,朱丽君,许以平.变应原特异性lgE抗体和ECP测定在哮喘中的意义[N].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3):254—255.

[13]杜湘琳, 戚宇飞. 维吾尔族与汉族哮喘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27): 210-211.

[14]王晶, 齐曼古丽·吾守尔, 李霞, 周琳, 石磊, 居来提·木塔力甫. 中国最低海拔维吾尔族聚居地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11): 1152-1153.

[15]王 雯,哈木拉提,,向阳冰,等,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1):21-24

[16]王雯,哈木拉提,伊力哈木江,等,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患者支气管哮喘間的关系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04,23(3):147-152

[17]王雯,哈木拉提,伊力哈木江,等,白细胞介素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间的关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7):460-464

[18]王雯,哈木拉提,伊力哈木江,新疆维吾尔族哮喘患者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934-935

[19]伏瑾,陈虹,胡良平,等.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哮喘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19:41-45.

[20]Cabrijelcic J,Casas A,Rabinovich RA,et al. Formoterol protectsagainst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induced effects in asthma.EurRespir J,2004,23:71-75.

[21]Baskurt OK,Gdmont D,Meiselman HJ.Red blood cell deformability in sepsis.Am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421-427.

[22]克丽别娜,热娜古丽,哈木拉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指标及意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2):940-941

[23] Nicholson JK, Lindon JC, Holmes E.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multi 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 [J]. Xenobiotica , 1999, 29(11): 1181-1189.

[24] Nicholson JK, Connelly J, Lindon JC, etal. Metabonomics: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 [J].NatRev Drug Discov, 2002, 1(2): 153--161.

[25]吴泽明, 赵春霞, 许国旺, 沙吉达, 李春燕, 哈木拉提·吾甫尔.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证哮喘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01): 134-141.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基金(2009211B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科研启动基金(ZYY200818)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胸部X线、螺旋 CT及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于1月―1月间在该院就诊的1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X线、CT、支气管镜,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上检查,对比和分析各种方法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171/235(72.77%),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1/235(89.79%),纤维支气管镜的准确率为221/235(94.04%),CT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纤维支气管镜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5);纤维支气管镜虽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60%以上的肺癌患者通过X线即可确诊,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而纤维支气管镜则在中心型肺癌中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结论 临床上在对肺癌初诊筛查中,可将胸部X线放在第一位,CT和纤维支气管镜作为进一步检查,这对提高临床对肺癌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癌;X线计算机;支气管镜检查;检出率;断层摄影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统计研究发现肺癌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2]。在我国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包括胸部X线、CT及纤维支气管镜。虽然胸部X线应用比较普遍,但是由于其易漏诊因此其准确性受到怀疑。目前CT扫描技术已经被普遍用来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以成为目前无创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该研究分析201月―201月在该院就诊的140例肺癌患者三种影像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选取就诊于该院的1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经过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肺癌,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2例;患者年龄在45~80岁,平均(53.9 ±9.2) 岁;患者病理类型主要为肺鳞癌和肺腺癌,其中鳞癌患者81例,腺癌患者59例;病变直径0.9~7.2 cm,平均直径(2.3±0.6)cm。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胸部X 线机采用由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HF550遥控X射线机(国药管械(准)字第3300181号)。具体操作为:按照常规的摄片方法对胸部进行正、侧位拍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加做斜位片。

CT检查机器采用由飞利浦256层螺旋CT机,所有患者在增强扫描前进行常规的.肺部平扫,当发现病灶所在部位后在进行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过程:应用高压注射器将100 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从肘部主要静脉静滴入体内经肘正中静脉,计算和记录患者体内病灶的强化程度,具体计算方法为病灶增强扫描时达到的高峰CT值减去患者病情平扫时的CT值。

纤维支气管镜仪器选用Olympus BF-1 TR型,配件为配套组件,由该院主任医师按照常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更加需要采取刷检或活检。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对比

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胸部CT的检查率最高,而中心型肺癌则以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最高,胸部X线在肺癌的检出率超过60%,具体见表1。

2.2 肺部良性、恶性病变三种检测方法结果对比

X线检查的准确率为171/235(72.77%),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1/235(89.79%),纤维支气管镜的准确率为221/235(94.04%),CT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5);纤维支气管镜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5);纤维支气管镜虽高于CT,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具体见表2。

三、结论

肺部占位性病变是在临床影像中常见的征象,主要包括恶性肿瘤、结核、和肺囊肿等,如何去鉴别和采取何种方法鉴别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我国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三种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胸部X线,其主要是用来进行初选,可以对病变位置有个基本了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目前是筛选工作的首选方法[5]。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其无创、精细、准确的特点也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6]。一般来说病变的CT影像学是与病变的生长特点相关的,而肺癌的CT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评价和愈后的标准。而且常规行肺部CT检查过程中发现小病灶,可以立即行高分辨率的检查,然后通过影像处理,对病变大小、形状、血流情况及CT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灶性质。纤维支气管在早期肺癌的诊断占有重要位置,其对病灶位置、侵犯组织深度及病理类型等能够快速确定,有利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决定了其预后。而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也显示,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相当高,此次研究显示,其在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检查方法。但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容易给患者带来痛苦,且费用相比其他两种检查方法略高。因此在选用时应根据临床的需要配合其他方法使用[6]。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篇5

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咳痰,多于发作趋于缓解时痰多,如无合并感染,常为白黏痰,质韧,有时呈米粒状或黏液柱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重者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当然,少部分不缓解而呈持续状态。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惟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惟一的临床表现。

急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篇6

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疤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二)物理、化学因素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人,均可刺激气管黏膜引起急性损伤和炎症反应。

(三)过敏反应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7

1 糖皮质激素

研究表明, 激素可作为治疗慢性或急性哮喘的首选。其中, 糖皮质激素被认为是治疗反复发作哮喘的治本药物。如长期持续吸入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炎性细胞的活化和转移, 减少微血管的渗漏, 干扰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 同时, 还能增强气道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2,3]。目前,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哮喘主要有两种途径:吸入及全身使用。其中, 吸入激素的方法由于吸入激素的剂量较小, 并易在气道中形成一定的有效浓度, 从而对气道产生直接作用。同时, 激素吸入进行血液后会被肝脏灭活, 即使在肺泡中也会遭受酶破坏, 因而很少有全身不良反应。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也因此成为治疗哮喘 (尤其是预防季节性发作哮喘和慢性哮喘) 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 其中, 布地奈德的局部活性更大, 吸后的代谢速度也更快。全身使用的途径又主要有静脉注射和口服方式。全身使用常用琥珀酸可的松和泼尼松。其中, 琥珀酸可的松常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 每次100~200mg, 4次/d, 临床建议治疗3~5d后减量使用或停药, 以免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泼尼松是口服常用药, 一般用于严重哮喘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口服的剂量一般较大, 但疗程较短[4]。

2 茶碱

茶碱用于治疗哮喘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虽随着吸入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 茶碱药物的使用范围有所减小, 并一度被一些国家视为三线支气管舒张药物。但茶碱类药物在很多国家,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范围依然较广。分析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同功酶, 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 扩张冠状动脉等达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目的[5]。一般使用低浓度茶碱就能有效实现免疫调节和抗炎的作用。其中, 长期使用缓释茶碱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进而控制哮喘症状。缓释茶碱可口服也可静脉滴注。口服多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的治疗, 一般剂量在7~10mg/ (kg·d) 。平喘作用可维持12h以上, 并能保持血药浓度昼夜平稳, 因而在控制夜间哮喘症状方面发挥很大作用[6]。选择静脉滴注时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哮喘患者, 对于2h内未使用过茶碱的重症病例首次剂量可为5mg/kg, 静脉点滴速度保持0.5~0.8mg/ (kg·d) 。但若长期使用缓释茶碱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并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为减少使用的风险性, 临床会与抗炎药联合使用, 但前提是在吸入皮质激素、β2激动剂后仍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情况下才能使用[7,8]。另外, 使用短效茶碱治疗时易出现血药浓度波动, 在控制持续性哮喘症状方面效果不太理想, 尤其是对于患有肝、肾、心等功能障碍的甲亢患者而言, 使用的风险性更大。这就是茶碱在临床上使用范围有限的主要原因。

3 β受体激动剂

β受体激动剂属于扩张支气管和改善症状的药物。β受体激动剂主要是通过激活呼吸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 并有效活化蛋白激酶A, 提高环腺苷酸水平, 来达到抑制肌浆球蛋白的磷酸化, 促使气管平滑肌达到舒张和松弛的功效[8]。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实践, 发现无论是控释型还是缓释型的β受体激动剂, 其疗效的维持时间均较长, 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性哮喘患者或常在夜间发作的哮喘患者。由于哮喘在发作时可能会导致气道阻塞, 从而影响吸入用药的效果, 为此, 可采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方式进行给药, 提高治疗效果。此外, 临床用药发现β受体激动剂若长期使用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会抑制β受体的反应性, 使肺功能下降, 锐减致药效, 导致支气管出现反常性痉挛等[9]。因此, 临床上多采取间断用药的方式, 以此规避长期用药导致的不良后果。

4 抗胆碱能药物

医学研究者发现胆碱能神经机制对哮喘的发生有很大作用。而抗胆碱能药物能有效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 使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达到舒张支气管的效果。抗胆碱能药物属于非选择性MR拮抗剂, 能阻断各种亚型MR[10]。比较常见的药物是溴化异丙托品, 使用该药物时常使用雾化吸入的方式, 一般在吸入后3min后起效, 药效高峰多为90~120min时, 药效能有效持续3~8h。为使支气管舒张作用更为持久, 常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这对于夜间哮喘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11]。此外, 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好。如溴化异丙托品雾化吸入后不会通过血脑屏障, 黏膜吸收也比较少, 因而不易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现象。另外, 药物浓度集中于支气管内局部, 因而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 即使是老年患者, 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适用于长期反复哮喘发作而引发肺气肿的患者, 长期用药也不易出现耐药性[12], 可见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较高。

5 免疫抑制药

免疫抑制药一般适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 在改善患者哮喘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该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有环孢菌素、甲氨蝶呤等。其中, 环孢菌素能对IL-2受体表达起到阻断作用, 进而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干扰素以及IL-2产生抑制作用[13]。环孢菌素的初始计量一般为5mg/kg, 并需要分次口服 (通常分2次) 。甲氨蝶呤则能对炎性介质释放和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其中部分抗炎作用的发挥是细胞增殖抑制的结果。使用甲氨蝶呤一般是从小剂量开始 (通常10~15mg/次, 胃肠外、口服给药均可) , 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少用量或停用。虽然免疫抑制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发挥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如会增加肿瘤的发生几率、诱发多种感染、使机体抗感染免疫力下降、导致畸胎和肝肾毒性等[14]。为此, 临床常配合叶酸使用。

6 其他药物

除以上介绍的治疗哮喘的常见药物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的药物, 如酮替芬, 能作用于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 对炎性介质释放有抑制作用。又如抗lg E单克隆抗体, 能有效阻断效应细胞表面lg E与游离lg E受体相结合, 治疗效果良好。并有学者研究认为抗lg E单克隆抗体对于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均有效[15]。白三烯调节剂中的白三烯和扎鲁司特合成抑制剂能使支气管内的炎症反应下降, 在改善呼吸不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该药治疗轻度哮喘患者时一般采取单独用药的治疗方式, 而对于重度哮喘患者则多采取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等。

7 小结

近年来, 医学研究者对哮喘的药物研究不断深入, 并对哮喘不同炎性表现以及病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以往将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作为治疗重点转为以综合性防治作为治疗重点, 新添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会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控制环境、自我控制病情等的方法。另外, 各种治疗哮喘的新疗法和新药不断出现, 但目前仍未有能彻底治愈哮喘的有效药物。研究目的还处于尽量提高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阶段, 因此, 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目前, 对于一些新型的炎性介质拮抗剂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应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有效且安全的新产品用于临床, 哮喘有望得到长时间的控制。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 当前全世界支气管哮喘患者有3亿左右, 且患病数量呈上升趋势, 每年因患哮喘死亡的人数也达18万之多。支气管哮喘也因此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的深入研究, 意识到应以防治气道炎症为治疗重点。而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很多, 其中, 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即对近年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能给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 提高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有所帮助。

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篇8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6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1-02

72 cases of bronchial asthma with status

【Abstract】 Objective: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with status incentiv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research, analysis, to understand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status o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only way to sum ??up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Results: After the system of treatment, 72 patients, 3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34 cases were effective, no effect of 8 cases, and treatment in all cases, no one died. Conclusion: Bronchial asthma, mostly eosinophils, mast cells in response to the main clinical condition continued for bronchial asthma, so that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ventilation of medi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continued to state the cause of asthma therapy

大多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症状较轻,常规的治疗后可快速缓解,但一些严重哮喘发作始即严重,或者经过常规的治疗后病情仍然恶化,称为危重型哮喘。目前国外对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为“对于拟交感神经的胺类药物的吸入或注射、茶碱类药物口服或直肠及静脉给药都未见显效反应的严重性哮喘”。下面就我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呈现给大家,望能大家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龄在12—39岁,平均年龄26.3岁,哮喘病史3—12年,平均病史8.3年,均有憋闷,哮鸣音等典型重度支气管哮喘症状。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立即给氧,控制氧分压大于60mmHg,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以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抗生素治疗防止未发现感染的发生和加重。立即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与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危害相比,还应首选β-兴奋剂,尽管患者以往曾多次使用且效果不佳,但应仍继续使用1—2次,可选用吸入超雾化剂,加大药量,减少患者紧张情绪;考虑其多次使用肾上腺素,可注射用β2-兴奋剂,防治肾上腺素过量导致的心率不齐,并给予心电监护,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常选用舒喘灵20ug/min静滴治疗;氨茶碱作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静脉注射的首选药物之一,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毒性反应严重,剂量上需注意,并及时处理器心功能的不良反应发生;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并能提高β-受体的兴奋性,改善通气,抑制组胺的释放等效果,可使用氢化可的松首次10mg/Kg治疗,后续治疗为每6小时200ug/(Kg·h)治疗。

2结果

本文研究的72例患者中有30例显效,34例有效,无效果为8例,且所有病例治疗中,无一人死亡,总有效率达80.9%。

3讨论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理改变依次为:痉挛、分泌亢进、黏膜水肿。治疗上以针对性的治疗为主。解除痉挛多选β-兴奋剂(β2-兴奋剂)和茶碱类,分泌的亢进、黏膜的水肿多采用对症的抗炎治疗。哮喘的持续状态为内科急症常见危急重症状,积极、迅速、合理的进行有效地抢救,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哮喘的复发率、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生存期的得到有效的延长。

通过本文总结分析可以看出,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多为I型过敏和气道高反应,现代医学表明与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及时合理的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机械通气能够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

参考文献

[1]钟南山,徐军;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01期.

[2]洪建国.哮喘危重状态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6-107.

[3] 沈华浩;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近况[J];浙江医学;2000年01期.

[4]杨媛华,逯常.走出支气管哮喘的误区[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8):4-5.

上一篇:以七夕画情天上人间为题的作文下一篇:描写心情的话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