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变化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024-08-14

植物的变化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共10篇)

植物的变化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

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探索和观察,但缺乏持久性和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在班级的植物角,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记录表,记录植物的变化。每天早晨来园早的孩子,还可以给大蒜修剪根苗。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发现它们的变化,就可以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于皓轩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蒜苗好像有变化!。”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这时,钱思涵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王诺嘉说:“不像,我见过的蒜苗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蒜头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于皓轩,我让他把蒜苗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每天都带着孩子们来到植物角,鼓励他们给植物浇水等等。后来,蒜苗越长越高,孩子们又多了一个任务——给大蒜修剪叶子。从此,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大蒜发芽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后来,植物角还增加了小实验——“比比谁发芽的快” ,我们用绿豆和黄豆分别分盘装好,同时泡在水中,看看谁发芽的快。每天,植物角都有很多孩子来观察豆子。看着长得茂盛的豆苗,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暖心的笑容。

变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2

如今,微信等新媒体已进入幼教课堂,很多幼儿园要求教师编写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记录幼儿园各类活动。有的老师会认为这项工作有难度,要花费许多精力,因此而烦恼或顾虑重重。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教师们化“烦恼”为“愉悦”呢?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陈老师班上有个插班生叫小小,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平时在操场上,大家都在玩轮胎,他一个人爬攀登架。后来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陈老师抓拍孩子的游戏时,发现镜头里一个孩子在滚铁环,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难得。于是,她制作了美篇《滚铁环的孩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小小妈第一个点赞,并留言:“小小进步了,谢谢老师!”这让陈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随后,陈老师又从网上下载自制户外活动玩具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后附上制作方法,制作成美篇《你会做吗?》,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一些家长看到后纷纷点赞并留言。小小妈:“老师,我会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给孩子们玩吧。”乐乐爸:“我会做中国龙,谁家里有油壶?我需要8个。”毛毛妈:“那个小推车是用纯净水桶做的,我家里现在不用饮水机,正好有个纯净水桶,我做个小推车吧。”……班上掀起了一股制作户外玩具的`热潮,引得其他班级老师一阵羡慕,都来拍陈老师班上家长们制作的玩具,并效仿她的做法,也制作美篇发到班级微信群。一时间,全园的户外玩具种类和数量大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操场。

案例中,陈老师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及时用手机抓拍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然后制作成美编。在此过程中,陈老师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通过美篇秀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精彩活动,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对陈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不仅让陈老师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让家长们由此更热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给她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

幼儿教育的随笔 篇3

一、我做乘客

户外活动时,东昊也如其他幼儿一样哭丧着脸向我求助:“老师,我也要玩扭扭车。”想着这班孩子在碰到问题时只会向老师求助,不觉头脑有些发涨。我慢慢蹲下,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跟玩扭扭车的小朋友商量呢?”“他们不肯给我玩!”这就是孩子的回答,显然谁都不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平白无故送给他人玩。这时只见玩着扭扭车的烨丹慢慢扭到了我们的身边,我突然来了灵感,对东昊说:“哇,烨丹好像一个司机哦,你愿意做乘客去乘她的车吗?”孩子脸上突然有了笑容,连忙回答:“太好了,我要做乘客!”“想一想,怎样才能礼貌的征询别人的意见让别人同意呢?”这一点我相信东昊的能力。果不出我的意料,孩子们融洽的玩起了出租车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我针对这一事件及时在全体孩子面前进行了夸大性的表扬,并没有忘记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让游戏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在运动课程中,我们也应遵循这一点。正如实录中所记录,当幼儿A以“乘客”这样一个角色身份出现时被另一幼儿B所接受,并带动了幼儿B融入了这一情景性游戏中,使本来存在的问题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且还帮助提高了合作游戏的能力。

当然,这里所体现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克服的勇气,过于依赖他人。新课程中也曾谈到: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是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孩子在遇事后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推动者和引领者。故在全体孩子面前对这种游戏行为和解决困难的精神大力宣扬,也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和引领。

针对班级现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间,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

二、我的“好意”孩子没有理解

那是一次户外活动,我班有几名幼儿在玩攀登架,我发现建邦爬得太高了,就非常着急,对他大声喊:“建邦,快下来”。这时,我发现建邦脸上原本灿烂的笑容僵硬了,缓缓地垂下了头,边偷看我边慢慢地往下爬,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恐慌。

“韩老师,我下次不再爬那么高了。”建邦声音怯怯地对我说,从他紧张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我已成为他戒备的对象,从他怯怯的声音中我读出了我们之间的不平等。我为我的“好意”没有被孩子理解而不安,我为我的“好意”带给孩子的压力而自责,怀着内疚的心,我把建邦叫到跟前对他说:“建邦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像刚才一样爬得那么高,但是,一定要握好,注意安全。”亲切的话语抚平了他脸上紧张的表情,消除了她对我的胆怯和戒心,建邦迷惘的眼神不见了,又大又圆的眼睛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这时,我把孩子们都叫来,一起为建邦鼓掌加油,在我和孩子们的鼓舞声中,建邦又一次敏捷地爬上了攀登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和建邦愉悦的目光交织在一起,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孩子的快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最后的苹果 篇4

周二中午,又到给孩子们分发水果的时候了。我端着满满的苹果,挨个走到孩子们的面,让孩子们自己拿。孩子们很兴奋,都伸出小手,拿出了自己看着最大的那个苹果。我被孩子们的“贪大”心理逗乐了:真是一群小馋猫,都知道拿大的!

当我转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王子恒那里时,苹果就剩下一个了!而且,还是一个最小的!王子恒小朋友看看了苹果,把伸进筐子的小手又缩了回去。我有些愕然了:咦,怎么不想吃吗?

“老师,我不想要这个苹果!”还没等我开口说话,王子恒就先开口了。

“为什么呢?”我亲切地问道。

“这个苹果小,大的都被他们拿完了!”王子恒嘟着小嘴,不满意地说道。

嗯,是的,那个苹果的`确有点小,但,孩子也得吃啊!

我心里在快速地思考着,怎么才能让孩子拿起这个最后的苹果呢?

看着那个躺着筐子里的苹果,我也感觉到与其他的苹果相比是有点小,不过,那可怜兮兮地躺在筐子里的苹果,虽说小了点,但在颜色和光泽上比其他大的苹果确是那么诱人!其他苹果表面粗糙,没有红晕,而这个苹果长着一副红红的脸蛋,纷纷的,透着亮光,就像一个可爱的娃娃躺在里面,着实让人喜欢!

看到这里,我心里忽然来了主意。

我蹲下身来,拿着那个诱人的红苹果,对他说道:“看,宝贝,这个苹果虽然小了点,但是,你知道吗?这却是最好吃的一个苹果!”

王子恒小朋友满脸疑惑,也看着那个苹果。我趁机说道:“你看,这个苹果的小脸蛋多么红啊,还透着亮光!这样的苹果最甜、最好吃了!而其他苹果呢,虽说个头大了点,但不如这个苹果香甜,肯定是有点酸!”

“真的吗,老师?”孩子有点动心了。“当然了啊,你想想啊,我们子恒小朋友虽然个头比其他小朋友矮了点,但,却是最听话、最可爱的孩子啊!对不对?”子恒小朋友点了点头。

我趁机说道:“来,你先咬口尝尝看,再尝尝其他小朋友的苹果,看看哪个甜?”王子恒点点头,轻轻地咬了一口,嚼了起来,我一边看他吃苹果,一边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发现他吃得很甜、很满意的样子。我顿时放下了大半个心。然后,我又让他尝了尝其他小朋友的大苹果,他却咧着嘴、皱着眉头直喊:“酸!酸!不如我的好吃!”

我笑了:“老师,没有骗你吧!”“嗯嗯!”王子恒高兴起来。

看着孩子们都心满意足了,我也高兴地笑了:“真是一群可爱、调皮的孩子!”

孩子们都喜欢拿大的苹果,这或许是每个人的天性吧,无可厚非!这也可以看出孩子们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这是孩子们阳光、灿烂的一面,我们应该培育!但,当孩子们心中的审美标准和真实事物有了一定差距、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的时候,我们就要把孩子心中的“美”巧妙迁移,“转动”一下事物,把事物的另一面的美巧妙地展示该孩子,或许就能够让孩子重新认识、愉快地接受。

植物的变化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5

“老师,快来看,雅琪把染料洒到纸上了。”下午第二节是美工课,我刚把牵牛花涂色的示范画贴到黑板上,就听见孩子们的嚷嚷声。我急忙跑到雅琪的桌子前,果然,不只是雅琪用胳膊碰了一下还是毛笔蘸色时用力过大,她的调色盒翻了,染料洒到了图画纸上,正向四周蔓延开来。

看到孩子们和雅琪惊慌失措地神情,我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让孩子们来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猜想呢!我迅速拿出几张白纸,摆放在雅琪的桌上,一边将纸上的染料倒在白纸上,一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雅琪小朋友要为我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说她变的是什么?你们也学一下吧。”接着,我拿起一张又染料的纸,和雅琪一起吹一吹,提一提,染料在纸上四散开来,忽而粗,忽而细,忽而向上,忽而向下,忽而弯曲,忽而直立······直到染料渗透为止,孩子们越玩越起劲,都想办法让染料尽情地伸展,都想让自己的画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更奇特!

“老师,雅琪的纸上变出了梅花鹿。”“不,是马儿在跑。”“看,我的染料变成了蜘蛛网,还有小蜘蛛在上面呢!”“老师,我的像梅花。”“我的.像大树。”......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幻着自己的魔术,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开阔,我没想到,一场小小的“意外”,竟让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垂死的仙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6

中午,我突然发现摆放在班级书包柜上的仙人掌蔫掉了,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仙人掌是最有生命力的,怎么会一下子就变成这个样子?

看见我在那里研究仙人掌,月月跑了过来:“老师,这盆仙人掌是齐齐用开水浇死的,我亲眼看到她用喝水的开水浇上去的。”其他小朋友也凑过来附和:“是的,我们都看到的,就是齐齐做的`,齐齐把仙人掌害死了……”

齐齐怎么会故意去害死仙人掌?看着齐齐满脸泪水地摇头,我走过去抱了抱她,帮她擦掉眼泪:“仙人掌生病了,你一定很难过,没关系,告诉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齐齐边哭边说:“早晨,我看到仙人掌盆里的土很干,就想给她浇水。天气这么冷,冷水倒下去会结冰的,仙人掌也会生病的,我就倒了热水给仙人掌浇水了……”

原来,孩子有这么细腻的想法啊!面对齐齐的这番解释,我有些惭愧。这盆仙人掌摆在书包柜上,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装饰品,因为仙人掌好管理,不需要时时给它浇水,所以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它。而对于熟视无睹的孩子们来说,更不会去关注这盆不起眼的仙人掌了。如果,我从一开始就不把它当做装饰品,而将之视为班级环境中的一个教育资源,时时提醒孩子去观察仙人掌的特性,孩子们一定能够了解到仙人掌是耐旱的,齐齐也就不会想到在这样冷的季节里给仙人掌浇水。这盆浇了热水的仙人掌还能存活吗?我又该如何呵护齐齐那颗善良敏感的童心?这个事情,能否让其他孩子获得一种新的启示?

我又一次给了齐齐一个拥抱:“谢谢你,这么细心地发现了仙人掌盆里干干的泥土。”随后给大家讲了一个有关仙人掌的故事,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仙人掌还能活吗?”

阅读的力量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7

我班里有一位叫阳阳的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与教师或小朋友交流,每天就喜欢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快乐的时候会高声喊叫,生气的时候会就地打滚。我很担忧阳阳的发展,所以格外关注他。在观察中,我发现阳阳除了喜欢在活动室里跑,有时还会在阅读区里停留,常常会把书架上的书搬到地上,然后再放回去,偶尔也会拿起其中一本翻一翻。我意识到这也许是引导阳阳的`契机。

一天,我拿着绘本《和爸爸一样》,故意坐到阳阳身边阅读。不一会儿,我感到他向我投来了好奇的目光,便举起书转向阳阳:“阳阳,你看过这本书吗?”他摇摇头。我连忙说:“那你想看吗?我们一起读这本书好吗?”“好。”这是阳阳第一次认真地回应了我。那天,我和阳阳一起读完了这本绘本,心情如阳光般灿烂。

从此以后,我经常找机会和阳阳一起读书。我发现那些内容幽默、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强的绘本是他的首选,所以我经常会在阅读区投放一些他喜欢的图书,以吸引他去阅读。我除了陪他阅读,还会就书中的内容与他作些简单的交流。开始他的话很少,但我还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交流,只要他能和我互动起来,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我都会给予鼓励。渐渐地,他看的图书越来越多,和我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有时他还会主动问我一些问题。再后来,我就引导阳阳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就这样,阳阳和小朋友的交流也慢慢地多了起来,并且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幼儿教师关于童心的教育随笔 篇8

别看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7岁,一副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但实际上孩子们幼小的心里也开始有了他们的判断:音乐老师最漂亮,自然老师最爱笑,体育老师个子最高,英语老师最温柔,数学老师最聪明,语文老师管得最多。一周下来,常常在早晨听到孩子三五成群在一起议论,我的心里猛然一惊:如今的孩子果然了得!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班中的孩子还拖着幼儿园时期的一脸稚气:有的上上课,脚丫子搁到桌上去了;有的靠在椅背上能睡着;有的眼盯着一个地方,愣神了;有的提醒他好多次,却依然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急得我干瞪眼睛只蹬脚,也无济于事。

怎样让孩子早日过渡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呢?我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也是:一个小孩子,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一下子来到以学为主的课堂:并且要时刻面对一块黑乎乎冷冰冰的黑板、几个干巴巴的生字、一个灰头土脸的老师,读啊读,说呀说的,有什么乐趣可言?但我太在乎孩子对我的看法了,太希望孩子们能快点喜欢上我的课了。于是我利用周末去文具用品商店买来了记号笔、水彩笔、彩色纸,画几条小鱼剪下来,反面贴上磁铁,正面订上生字。

当我把订有生字的小鱼贴在黑板时,小朋友们一下子兴奋开了“多可爱的小鱼啊”“我喜欢绿色的”“我喜欢小黄鱼”。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群小鱼,他们身上都背着生字宝宝呢?我们学小猫去钓鱼吧!”小朋友们一听,个个摆好整装待发的架势,纷纷争取钓鱼的资格,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钓到一条鱼,而我说:“祝贺你,你可以回家烧香喷喷的清蒸鲳鱼吃了!”小朋友的更是急切地希望自己能上台钓一次鱼,而没被选到的小朋友却遗憾得要命!其实,这就是前几天小朋友最不喜欢的“读出词语并组词”的环节了。换了一种形式,多了一点童趣,孩子们的兴趣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更令人吃惊的是,小朋友上来“钓鱼”的表现,个个都很棒,声音响亮,回答正确,连平时一直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那些小朋友也表现十分出色,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朋友为了能钓到鱼,他们在之前的学字环节也更加认真了。看来,培养刚入学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多一点童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看看什么地方还可以更加童趣一点,符合这一时期孩子们的特点呢?我又制作了几朵七色花、几辆小车子、几座形态各异的小房子,甚至把做出了手掌房子、葫芦房子、kitty猫房子,看得孩子们惊叹不已,直佩服我做老师的厉害!于是,小朋友们喜欢组词了,喜欢造句了,喜欢记字了……当我看到班级里几个以前不认真的孩子开始有兴趣的时候,我真感到高兴!原本茫然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安慰。

除了在教学形式上儿童化之外,我还积极尝试在教师的语言方面更加贴近这一时期的孩子,甚至有时学上几句孩子的话,配上他们特有的动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上下午的语文课,而且一连又是两节,加之天气炎热,孩子们个个一脸倦容。我上的课文是入学准备第8课《快乐》。在这种情形之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快乐”呢,并“快乐”且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灵机一动,说道:“小朋友,告诉你们,我可是远近闻名,大名鼎鼎的‘问不倒’老师,你们信不信?”小朋友们一听,顿时脸上有了神采,几个调皮鬼马上回答:“哼,不信。”“不信啊,那今天你们就和我比一比,看谁先把谁问倒?”“好啊,谁怕谁?”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起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就前一课的生字提问,来考考我这个“问不倒”老师,我还故意答错两题,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几个问题下来,小朋友马上得到结论:你来问,我来答。问问答答真快乐。(第8课的课文内容)这样在快乐的氛围中,既复习了前课,又自然地感受了新课,同时,师生的关系较之以往更平等、也更融洽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谁的楼房高 篇9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对创造自己的家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十分热衷于在建构区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搭建自己的家。

一天区角活动时,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房子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孩子围观。这时Simone发话了:“你们搭的`房子好高呀!子键的最高!”一边的加尔不服气了:“你说得不对,我的最高了!你看,有那么高,高到天上去了!”边说边夸张地比划着。Simba插嘴说:“加尔,你的楼没有子键的高!他的楼有一百层那么高了!”边说边举起手做了个“很高很高”的手势。加尔有些不乐意了:“你们说的都不对!让我来数给你们看,一,二,三……”房子搭得确实有些高,加尔数了好几遍也没有数清到底有几层。这时旁边的孩子也加入了数楼层的队伍,可数了半天,孩子们还是坚持说自己的楼房高。我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发现孩子们在比较楼房高矮时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数楼层,而这正好是引导他们学习更多比较方法的契机,于是,我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我先问他们当时没站在一处的两个差不多身高的孩子谁高。孩子们犯难了。这时我又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他俩谁高?”对此,孩子们都有经验,所以马上说出让他们背靠背站到一起。这时Simone恍然大悟地说:“让房子也背靠背比一比!”大家便迅速将两幢房子移到一起。“真的是子键的楼房比较高!”孩子们欢呼雀跃。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机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们想一想,除了放到一起比一比,还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两幢房子的高矮呢?”Tim突然站起来,说:“你们看,这幢楼比墙上的那张贴纸要高,另外一幢楼没有那张贴纸高,所以这幢楼比那幢高!”孩子们都表示同意。没想到孩子们能用找参照物的方法来比较楼房的高矮。接下来,有几个孩子还想到了用尺子丈量的方法来比较楼房的高矮。

轮胎的别样玩法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0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材料应来源于生活,体育活动中的器材也应如此。我园针对大班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户外活动中积极使用轮胎开展游戏,让其变废为宝,成为户外体育游戏器械。轮胎的投入使用让孩子们喜出望外,爱不释手。幼儿在走轮胎、跳轮胎、钻轮胎等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玩轮胎的乐趣,锻炼了跳跃、平衡、奔跑等多种运动能力,发展创造力,增强幼儿体质。这充分贯彻了《指南》精神: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物、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开展活动。

轮胎变“魔术”

“这些轮胎可神奇了,他们都有变魔术的本领!”教师指着幼儿们面前的一堆废旧轮胎。幼儿们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轮胎会变魔术吗?老师,你骗谁呀?”望着幼儿们疑惑的脸,教师播放出一张在轮胎上装饰画的图片。“哇!”幼儿们立刻欢呼起来。对于幼儿们的表现,老师暂时没理会,继续播放出用轮胎做秋千、做梯子……它们变成一个个幼儿们没见过、更没玩过的体育器械。这下,幼儿们的兴奋劲儿就别提了“真神奇呀!”“老师你真棒!”顿时,赞美声不绝于耳。看到幼儿们如此高涨的热情,教师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一起动手玩轮胎,“其实,只要你们喜欢,你们也能把这些轮胎变成有趣的游戏。”教师的话音刚落,所有的幼儿都争着举起小手,跃跃欲试。在听完教师简单的规则与要求介绍之后,幼儿们便迫不及待地玩起了轮胎。

《指南》中提出:要实现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其关键就是要吸引幼儿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用“变魔术“的方法让幼儿来玩轮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看到了废旧轮胎的另一面,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的`把握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幼儿的兴趣点,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玩出各种有创意的玩法。

轮胎滚滚

在探索轮胎的游戏中,教师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轮胎,供他们自由探索,如果发现好玩的游戏就大家一起分享玩法。在幼儿的印象中,汽车是因为有轮子才能跑得飞快,所以幼儿们在自由探索轮胎玩法的最开始,进行的是滚轮胎比赛。但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的幼儿的轮胎滚几步就倒下,而有的则能顺利地滚到对面。这下他们困惑了,刘浩文不开心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我滚的轮子一下子就会倒下去呢?”问题的产生随机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你滚的轮胎大小不一样。”“你们滚轮子用的方法不一样。“滚轮子时手应该……”幼儿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输了的幼儿不服气,提议重新比赛,希望用刚掌握的方法来获取胜利。于是,大家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又开心地继续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游戏的玩法,也不急于示范操作方法,而是放手让幼儿在自由的状态中探索和尝试,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玩轮胎活动中教师充分放手,“站”在幼儿的后面,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让他们自由地发现轮胎的各种玩法,以此为点,让幼儿自行发现其中的关键因素。

轮胎舞

几个女孩子拉着手、摇着头,在同一个轮胎上一直用力地蹦着.做着自己喜欢的动作,可是受动作不一致及单个轮胎空间面积的影响,她们的舞蹈很快就跳不下去了,于是她们互相埋怨起对方来了。看到互相生气的幼儿,我意识到自己应该介入指导了:“跳舞,我们必须得把轮胎当做我们的舞伴来进行,当你和你的舞伴一起跳舞时,你会怎么做?”“我会围着她转。”“我会和她手拉手。”“我们会根据音乐配上我们觉得很优美的动作来跳。”……于是在教师的音乐中,幼儿们创造性地跳起了别样的轮胎舞。

《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所以在幼儿表现游戏受到一定局限时,教师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跳轮胎舞是孩子自主表达创作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发现问题后,没有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只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时地介入,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幼儿在轮胎舞中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从而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轮胎山洞

把轮胎一个个平铺起来,幼儿们在轮胎上匍匐前进,一个紧跟一个,俨然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李宗明是班上个子最大的男孩,也是最喜欢玩轮胎的一个男孩,他紧跟在一个幼儿后面,只见前面的幼儿在爬过最后一个轮胎时,不小心把那个轮胎翘立起来,而紧跟在后的李宗明也就直接从轮胎中心穿过。这一刻,李宗明为自己这种玩法感到非常有趣,于是他又邀请其他幼儿在把轮胎铺成一排的同时把一个轮胎驾立在其中的一个轮胎上当山洞,就这样,别样的“钻山洞”游戏产生了。他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特警队,一个跟着一个匍匐爬过轮胎,钻过“山洞”,再拿起沙包把远处立着的轮胎当做敌人“炸”倒。紧接着幼儿们又搬来了梯子,把梯子架在两个轮胎之间是做桥,把梯子的一头搭在轮胎上又变成爬坡……幼儿们的想法层出不穷,“钻山洞”的游戏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趣和新颖。

《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活动。在轮胎“一物多玩”的过程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他们对轮胎的摆弄、操作许多材料,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对游戏的热情,使得他们并不是单纯地玩着高兴,而是专心地投入到一件事当中。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了自主决定、主动学习、挑战困难的态度、能力,这样的投入让幼儿们产生出震撼的感受和喜悦。

上一篇:国培学员自我小结下一篇:中职生安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