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

2024-06-18

中学生考试作弊(精选9篇)

中学生考试作弊 篇1

我由于在考试的时候写答案给我别的同学,造成了作弊行为,当时监考老师对我进行了教育,但是本人还未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监考老师将此事告知系里,希望系里老师能教育我。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的严重性。

首先,是我对专业课考试的认识不够

在此次考试中,我没有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年度知识考核的严肃性,针对考试评估,我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采用了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完全忽视了学校对学生在德治上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辜负了在远方遥望着我学业有成的父母,对我等谆谆教诲的师长的教育,在生活中耐心帮助过我的学长和同学,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事情发生后,我将自己封闭起来,认真的考虑这次作弊事件中我所犯下的错误,我在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没有将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学习好,没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我自己的思想中,是第一个错误;在没有学好专业课,而是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应付考试,忽视学校的校规校纪是我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在我犯错之后,我认真的反省了自己,考试是严肃的,校规校纪的制定是对学生正常生活秩序起到引导作用的,而我,完全没有看到这种本应该严肃认真的考核方式,完全无视了对自身考核评定的大好机会,这将是我一生的损失,也是因为我青春路上的一次开小差,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次教训,因为我不光伤害了我自己,在我将得到应有的处罚的同时,我还使得大家为我的学业操心费神,我知道自己错了,错的那样的无知,也错的那样的令人耻笑,但是我希望学校不要因为我的`一时犯错,而完全放弃我,我希望能够给我一个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更多的努力来弥补。

其次,是我对作弊考试的侥幸心理

在这种综合考核学生整体能力和学习成绩效率的时候,我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很好的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而是采取了作弊方式来应对,而且在作弊中存在着侥幸心理,以为这样做无人知晓,想以虚假的方式骗取对自己一年学习的评估,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伤害和连累了同学,以自己侥幸的方式是不可能通过对个人的考核的,我在此次考试中不光失去了对自己评价的机会,更加失去了对个人道德的考核机会,我因为一时的不理智,而犯下了如此大的错误,这会是我一生的教训,更会是我在以后成长中的一个警钟,以后我会在这个警示牌下认认真真学习,坦率做人,坦诚做事,完全按照国家所培养的合格,优秀毕业生的方向努力。古人讲“以史为鉴”,我则会以此为鉴,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点亮明灯,压力面前我不会再退缩,我会勇往直前,踏踏实实,认真学习,用更多的努力来弥补我所犯下的错。

再次,希望学院给我一个能够改正错误的机会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我虽然犯下了极为严重的错误,但是我想请求学院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来改正我所犯下的错误。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现在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我也有决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希望学院能够帮助我,支持我,让我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得到改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好好努力,不会再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行为,我不光会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更要好好的学习专业课,练好扎实基本功,在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在校所学,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我恳请学院领导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以后的表现来证明我的决心。

中学生考试作弊 篇2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

近年来, 国内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日趋严重, 上至国家级的考试, 下至高校内的院级考试, 一些大学生有染于此, 有的作弊行为令人乍舌, 作弊似有成风之势。如果, 细细想来, 作弊的成因很是复杂。简单地概括有以下原因:

(一) 拈轻怕重。

无论是“80后”, 还是“90后”的大学生, 从高中走过来后, 不免有些懈怠情绪, 原有的吃苦耐劳, 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断减少。因此, 面对高校的各种考试, 学生形成了拈轻怕重的心理。在教学考核过程中, 我们发现, 有一些学生对于必修课, 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的考试, 更为重视, 其他的考试就忽略一些。对于被忽视的课程, 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学习、复习, 上了考场抄一抄, 就算了。在这些学生的心里, 还觉得占了大便宜, 美其名曰为“合理安排精力”。于是, 有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的考场有些混乱, 就不无缘无故了。拈轻怕重的“合理安排精力”, 应该是校园里最为常见的了。

(二) 急功近利。

在高校教育中, 考试成绩的优劣仍然是被多数学生关注着, 优秀的成绩有利于就业, 能够获得奖学金、助学金 (尤其近些年, 政府、团体及个人给予学生的奖励资金越来越多) , 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等等。于是, 有的学生急于获得更多课程的优秀成绩, 占有更多实际利益而考场作弊。在国家级的大型考试——如外语四六级考试中, 一些学生为了能够通过, 以致大学的顺利毕业, 铤而走险。为了奖金、评优、毕业和就业, 一些学生便急功近利, 不择手段了。

(三) 跟风就范。

在学生的私下访谈中, 还有从作弊学生的分布情况去研究, 可能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有作弊倾向的或已作弊的学生中, 有“扎堆儿”的现象。这些学生多数为一个宿舍的寝友或班内密友。他 (她) 们达成了一定的默契——集体作弊, 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甚至相互鼓励。这样看来, 作弊与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小环境中, 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怂恿, 于是跟风就范。

(四) 自弃其力。

作弊学生往往缺乏自食其力的观念, 课程学习、复习被视为一种额外负担, 却要坐享其成。在这中观念影响下, 此类学生缺失责任意识, 承担的精神, 寄生意识较重, 不能自力更生, 更谈不上艰苦奋斗。新世纪以来, 在校大学生的这种自弃其力观念似乎日渐严重, 而考试舞弊日渐壮观。

(五) 推波助澜。

在学期末的时候, 校园里更为忙碌的场景之一是校园复印店, 出出进进的学生印制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资料;在考场里, 经常看到的也是此类印制的纸屑。学生们用于复习、备考印制材料的内容, 多为考试课程的复习题、甚至还有各种考试要点的精装版、浓缩版。是这些所谓的考试复习材料充斥着学生的复习空间, 这些材料的来源在哪里呢?有很多就是来自任课教师的课程复习指导, 所谓的“考试范围”等。即使学生平时没有上课, 当然可以夹带这些复习资料直接上考场了, 仅凭已印制的复习资料就可以考试通过了。是谁为学生作弊推波助澜呢?是任课教师的不恰当的误导——“复习指导”!

(六) 激励漏洞。

考试作弊的后果很严重, 每逢考前教务主管部门和学生主管部门都不厌其烦的宣讲。可是, 为什么总有超越雷池的呢?利益的诱惑之大是个最重要的原因。考生看到了得了高分后的实利, 真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实利”与“重赏”来自于学校的激励机制, 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激励本身是没有一点儿可让人非议的, 但评选学生的资格过程有了疏漏, 就会使得一些学生有利可图。比如说, 仅仅注重学生的分数是否优异;学生的成绩是否属实?评选结果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公示?因为学生的评优等奖励机制不健全也会助长校园考试舞弊的风势。

(七) 宽进宽出。

有一点必须得提, 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 在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会深有体会, 绝大多数学习优异的学生不仅勤奋刻苦, 而且个人品质优良, 与考试作弊联系不上。这些同学多数有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勤奋、善思、执着, 自治能力和责任感都很强。相较于上述那些优秀学生, 有作弊倾向和已作弊学生的情况就参差不齐了。随着高校扩招的加剧, 全国各高校的生源大战的升级, 有的高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也有一定的变化。由于学生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 自然给学校的教务管理增加了负担。如果学生不能安于学业, 精于学业, 课程的教与学的正常秩序自然会受影响。面对期末的考核, 这些学生就存有大量的侥幸心理, 考场违纪, 敷衍学业。可是, 当发现了考场违纪的学生, 按学校违纪办法处理时不够严格, 或即使按学校明文规定对学生做了处理, 多数只是一个内部的暂时的处理。学生清楚地知道, 即使给了自己一个记大过或留校察看的处理后, 也不会影响毕业和就业。这样一来, 学校处理学生的作弊的震慑力不足, 想作弊的学生很难把这个念头忘于脑后。当然, 学校是本着治病救人的良好用心来处理学生的作弊事件的。但考虑到学生培养的规格和目的, 就不能隔靴搔痒的处置了之。学校如果不能把住生源的质量关而“宽进”, 又不能控制住学生培养结果而“宽出”, 只是看到了眼前学校的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甚至影响了学校声誉和长远发展。

以上列举的因素并不求全责备, 还有一些因素不去赘述, 只是提及即可, 比如学生的作弊问题是否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有关;是否和社会风气, 时代特点有关等等。上文所着重提及到的作弊七个方面的因素, 主要是从五个角度剖析的:学生的心理、观念意识;教师的误导;奖励机制的疏忽;学校的监管力度。这样看来, 高校学生作弊问题的多发, 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个人。就学生的因素而言, 客观地讲, 无论是心理因素, 还是观念因素, 也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作弊的学生素质差!这样理解是个误区, 只要我们细细探究, 对于作弊学生的素质否定是不公平的。作弊学生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和“跟风儿”心理实际上是常人多数都有的心理, 即使这些心理并非可取的。在观念因素上, 学生出现的“自弃其力”似乎也不是作弊学生的专利。实际上, 新世纪以来, 不少青年学生缺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习惯于他人的照顾和父母的安排, 养成了寄生依赖心理, 没有形成自主的责任观念。作弊学生的这些心理和观念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 往往是我们社会时代一些恶劣风气的折射。

二、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治理

(一) 整治学生作弊的行为, 抓住作弊心理和观念是关键。

可是作弊生的心理和观念是很复杂的。高校的作弊现象仅仅是我们的社会时代病患的一个缩影, 那么, 高校引导、规范的难度之大也可以想见。但是, 毕竟考试作弊是不良行为, 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 造成社会的诚信危机。所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为学生, 为了社会, 高校有责任有义务直面和整治作弊行为。针对学生作弊心理, 深入揣摩研究, 引导和培养学生能够自尊自立自强, 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增强诚信意识, 养成良好学风。”对于社会大环境, 高校还是要有所坚守, 有信心, 相信能做点什么, 也能够改变点什么。

(二) 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有针对性抓住重点落实。

相较于大环境, 小环境的问题, 更是可控得多。针对学生作弊因素的后几个方面, 学校都是可以作为的。任课教师的引导不当, 是很好解决的。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 突出知识传授的互动性, 考核时减少实记性内容, 突出创造性, 这样, 学生即使夹带自己制作的材料, 也派不上用场了。禁止教师的误导行为从任何方面讲都是有道理的, 即使有些学生会不愿意接受。

(三) 做好学生的奖励激励工作, 层层落实注重实效。

学生的奖励激励工作做得更细致、公开、公正和公平并不是难事, 关键在于有效, 责任层层落实, 学生都能够知情而无疑义, 而不是走过场。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作弊问题, 教务部门的工作会更为繁重, 考前宣讲要有效, 考场监控要有法, 考后处理要有力。当然, 这需要工作更细致, 做各种方案, 而且, 有魄力和胆识, 需要学校严格地执行法规政策办事, 处理学生作弊行为既能体现人性化, 科学化, 又要有足够的震慑力。否则, 在校园小环境中, 学生的作弊成本要是小于惩罚代价, 作弊行为永远都会风行, 屡禁不止。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实际上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值得补充的是, 高校校园的作弊行为已不单单是一个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了, 已是深入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尤其是当下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创新人才的培养, 首先是创造力的培养, 可是创造也是有基础的, 需要继承前人和借鉴他人后才有创新, 否则, 也就无所谓新与旧。高校学生作弊正式不能正确继承和借鉴的表现。作弊学生既无视他人知识成果权益, 丧失诚信, 求真的能力, 更无吸纳人类知识、经验的可能, 只会从考场作弊, 到剽窃他人论文、数据, 却不能拥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学生没有了创新能力, 何谈创新人才的培养, 何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建设?又何谈毕业生的创业?

参考文献

[1].〔美〕德瓦特·艾伦.高等教育的新高度[A];杨树立, 闻永江.点击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A].成长春.未来的高等教育[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1~191;428~429

[2].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shtml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10-07-30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探析 篇3

考试和考试作弊是一对“双胞胎”,从产生考试形式和制度起,就存在着考试作弊行为。高校采取考试行为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旨在检验教学双向实际效果和质量评价,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状况,不断激励和引导师生以后的教学过程,对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部分学生在考核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或者试图寻求答案,形成考试作弊,危害到考试正常功能和积极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考核结果,丧失了考试的意义。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一种常见行为,而且日趋严重。这种歪风邪气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助长学生的不良品德,败坏校风、教风和学风。因此,高校应阐明这一不端行为的性质与危害性,并依据当前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考风建设,消除学生考试作弊的不良现象。

一 考试作弊的性质与危害性

2003年教育部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指出:“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考试作弊是将本不属于自己的成绩或结果,通过偷窃的手段占为己有,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1 损害公平竞争

考试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实现公平竞争;这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以证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实在的能力,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以衡定、评判、甄别学生学业成就。考试作弊者在参与竞争活动中突破竞争规则的约束,违背诚实品性,企盼在摆脱竞争规则的束缚、逃避惩罚机制的基础上获取好成绩、得到多种好处。当前,从高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来,高校学生作弊行为动摇了公平竞争的基础,破坏考试的衡量功能,无法如实反映出教学效果,容易促使教学工作人员由于假象而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不仅如此,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不良之风如果无休止地蔓延,不仅危及我国国民素养的提升以及国家信誉的增强,而且会波及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 丧失诚信尊严

大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应对考试,既是考试有效运作的保障,也是大学生素养的具体体现。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反映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好成绩能带来较多的好处;尽管考试成绩并不代表在校大学生的能力,但用人单位仍然将其作为衡量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标准,对于考试成绩较差的新员工,用人单位存在着不放心的心态。除了成绩与就业挂钩之外,有的还与评优、评奖学金等直接挂钩。基于此,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现实压力和获得较多物质利益中倾向于通过作弊方式获取好成绩,关心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关心物质效益而抛弃诚信、轻视精神效益。这一做法既是否定自身能力的表现,又是亵渎良好学风校风的行径,丧失诚信尊严。

3 冲击德育目的

高校既是“成才”教育,更是“成人”教育;这赋予了德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德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课程设置上看,高校开设了关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文化熏陶、思想道德升华等课程,能够全面促使学生“成人”“成才”;然而,由于社会现实的影响,当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而道德素养并没有跟着提升,甚至出现滑坡状况。考试作弊加剧了道德滑坡的现状,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实施这种自欺欺人、漠视规则的行为,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在价值标准上混淆是非、迷失方向,严重冲击德育目的。实际上,考试作弊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品质素养的问题,更是与教育中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现实有密切关联。

二 考试作弊的特点

随着考试制度的完善,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超”,方法越来越“巧妙”。与以往考试作弊由高年级趋于低年级,由单干趋于合伙,由考场内趋于考场外等,与传统特征相比较,当代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存在许多新特点。

1 考试作弊理由泛、人数多

在以往的学生作弊行为中,个人行为较多,通常会被贬低和歧视;时至今日,学生作弊多数体现为合伙进行:或者手势语言;或者抄袭;甚至冒名顶替等。以往观点认为只有差生才可能考试作弊,但现在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能力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参与作弊:成绩差的学生追求及格,成绩好的学生追求各种荣誉和利益,成绩中等的学生认为随大流、不吃亏;一些学生因为朋友、室友、老乡等缘故合作作弊,甚至一些学生享受作弊时与监考教师“斗智斗勇”的“乐趣”。同以往相比较,社会对于考试作弊的认识也产生变化,在严厉谴责作弊现象、对缺乏诚信失望的同时,并没有明显加强惩罚作弊的行动,甚至放宽了对于作弊行为的容忍程度,致使一些高校学生将作弊看成是技能和本领。

2 考试作弊技术高、形式多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渗透到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中,如公共课、专业课、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级证书考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作弊现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学生作弊形式不断更新,所使用的作弊工具日益趋于现代化,其技术性、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诸如缩印纸片复制答案,采用隐形无线耳机、能偷看后座和旁座试卷的“特殊观察镜”纽扣式摄像头、笔形摄像头等获取答案,将LED系列作弊工具置放到格尺、橡皮、眼镜盒、文具袋中传递信息,只有口香糖式骨感发射器可以放在口腔内,通过牙齿震动控制信号发射等。学生所采用的这些技术高超,形式多样,增加了监考人员反作弊的难度。

3 考试作弊职业化、规模化

当前,“枪手”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日趋增多的趋势。“枪手”被一些作弊集团或机构组织起来,由这些集团或机构负责寻找考源,或办理完考试所需要的相关证件,“枪手”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并依照约定获得报酬;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集体研究和完成在考场中传递出来的试卷内容,并通过伪基站传递信息。考试作弊在职业化的同时,不断扩大规模,明确分工,完善考试作弊的各个环节,形成考试作弊规模化。作弊机构或集团既寻找“客户”,又负责通过考场偷题,由已准备妥当的专业技术人员解答后不断向外传送试题答案。这一作弊流程准备充分、计划周详,环环相扣,形成作弊“流水线”的工作模式,并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支持,扩大经营范围,满足不同区域的“客户”需要,实现规模效应的最大化。

三 考试作弊的原因探索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由个别人发展到规模化、职业化,由某一类型的考试形式蔓延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具有多种原因:既有个人道德素养的原因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的原因,也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原因。

1 学生原因

当前,考试作弊的高校学生并非全都是成绩差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是学生干部。在考试作弊过程中,学生们有着多种主观心理作祟。第一,侥幸心理。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习惯“临时抱佛脚”,并把时间花在研究如何提高作弊技巧方面,认为自己的作弊手段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能蒙混过关,并获得佳绩。第二,虚荣心和自私心理。部分学生没有培养自身的价值取向,自私心重、虚荣心强,通过作弊方法获取优秀成绩,并以此作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资本,为“发展自我”做好铺垫。第三,不公平和法不责众心理。部分学生起初并没有实施作弊行为,但在看到其他同学通过作弊而获得的佳绩时,逐渐产生不公平的心理,致使自己也步入作弊的行列;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作弊人数众多,法不责众,从而愈发大胆,作弊行为愈演愈烈。

2 学校原因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在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和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遭遇多重挑战,出现很多漏洞,致使学生考试作弊有可趁之机。第一,当前高校中部分教学理念和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落后于现实发展与要求,采取唯分数论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这不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促使学生想尽办法提高考试成绩,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考试作弊。第二,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在岗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衡,再加上高水平的教师流失容易引进难,一些资质和水平较差的教师被临时推上教学讲台,致使教学质量下滑、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甚至引发学生厌学逃课,并最终采取作弊方法应对考试检测。第三,在考试管理中,不同监考教师对考纪重视程度不同,对于学生考试作弊也采取不同的做法,监考教师的不严谨行为无形中鼓励学生的作弊行径。

3 社会原因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虽然发生在校园里,但它的负面作用却穿透校园而影响社会,同时,它的诱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社会,是一种社会行为。第一,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信息化不断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也被应用到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中。学生在考试中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的工具,作弊的方式和手段更加隐蔽,更难被发现和察觉。第二,由于各种应试教育的存在,分数的高低成为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成为衡量能否树立榜样的标准,成为自我价值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标准。这一社会评价体系尽管存在着不完整的状况,但在现实中却鼓励着学生铤而走险,在考试中采取作弊行为。第三,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注重录用“学历型”人才,重视文凭和证书,偏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激发部分学生通过考试作弊以获取好成绩。

四 考试作弊的应对方法

为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抵制学生投机取巧的虚假作风,确保高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学生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杜绝学生考试作弊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自觉配合,还需要社会层面的支持与辅助,才能制定出应对考试作弊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1 强化学生意识

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一方面,使学生确立明晰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己自主学习,不断加强理论基础和知识积累,从容应对各种检查与测试,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考试作弊行为。另一方面,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自制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明辨是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外在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评价来约束这种违反考纪的行为。正是通过教育,对学生产生自律与他律双重规范约束的作用,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管理、自我陶冶提升,逐渐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在规范自己的同时,对周围同学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和示范作用,以减少并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2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质量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效果,进而涉及到学生考试作弊与否的现实问题。教师优质的教学质量不但提高学生的出勤率,也增多了学生课堂上的“抬头率”,促使学生乐意学习,能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劣质的教学质量会导致学生逃学旷课,即使通过点名或其他方式促使学生来到课堂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向学。众所周知,学生考试时之所以需要作弊,是因为课程知识没有学牢学好,对该课程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企图通过作弊方式来提升成绩。可见,教师教学质量优劣从间接层面影响着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另外,具有优质教学的教师不仅在课程知识方面教导学生,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能深刻影响着学生,能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这是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无法企及的教育优势。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课程知识和人格魅力上深刻影响学生,能防止和遏制学生考试作弊的不正之风。

3 改变考核方式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求真务实态度的高质量人才,考试则是衡量教学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手段。在多个专业、科目的考试中,教师为简单明了地区分学生的优秀与否,习惯于用相同内容的考试形式,用一种标准衡量学生的发展,形成以考试分数作为识别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使部分学生为提高考试成绩,采用了包括作弊行为在内的多种方法予以应对。基于此,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完善考核内容,考试内容必须覆盖全书内容,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注重考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否学以致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改变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科目、专业的特点,推行教考分离,在重视笔试的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的比重,从而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 实施从严治考

考试作弊不仅仅是反映个人道德素养、影响教师科学评价学生、破坏高校公平公正的作风和良好学风的行为,也是涉及高校考纪中具体内容的行为。众所周知,有法必依,否则制定出来的法律将成为一文废纸。对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明白无误地制定相关纪律规章制度:一方面,高校职能部门依照正当的程序落实考务人员的工作范畴、具体任务等,在表彰工作认真负责的考务人员的同时,敢于指出不负责任考务人员的工作失误,并依照纪律规定从严处理;另一方面,高校职能部门在尊重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从严规范学生、处罚考试作弊的学生。高校实施从严治考,通过在考务人员和学生两个层面的严格规范与治理作弊行为,提升学生作弊违纪的风险和代价,在一定程度上威慑学生,确保学生自觉远离考试作弊这种违纪行为。

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突出问题,防止与杜绝这一不良行为和现象的任务,既艰巨又复杂。高校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掌握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和原因,并从教师、学生、考试本身、外在规范等方面着手研究,寻求应对学生考试作弊的有效手段,从内外两个层面祛除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促使考试充分发挥检验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电[2003]504号). 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3-12-26.

[2]李春秋,贾淑斌,王宝江. 诚信助你成功——大学生诚信建设读本[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 篇4

您好!

在本次的期末考试里,我犯下了一个格外大的错误,那就是在考试中作弊。由于我对本次的期末考试不太自信,而且考试结束后就要放暑假了,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也为了能让自己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我在犹豫再三后还是选择了作弊。可我的作弊行为却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为此,我也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为了能让我记住这一次的惨痛教训,我给您写下了这份饱含我悔意的检讨书。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很想把自己的学习弄好,并且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是我的一个愿望。可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虽然我在平日里的学习还算认真,可是学习效率却提不上来,导致我在多次考试中都没能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这让我感到格外的沮丧。当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要来临时,我已经做好了许多的准备,无论是知识点的复习还是做一些考试卷子,我都是下足了功夫,可是当我在考试中写题目时,我发现不少的题目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导致我不少的题目都没有写正确。当我看到其他同学都对自己的考试情况感到满意时,我的心里就有点慌张了,毕竟这次考试结束后就要放假了,要是考不好的话,在家里肯定别想过的舒坦了。

于是,在本次考试考完了前几门科目后,我就准备着后面几门科目的作弊了,我的作弊手段是用自己的手机去搜寻答案。在考试开始后,我先是把自己的会做的题目做完,碰上不会做的或者不确定的题目就放在一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时再拿出手机搜寻答案。但我的这种小聪明哪能逃过监考老师的法眼,我还没搜到什么答案就因为小动作太多而被老师发现了,就这样,我的卷子被老师没收了,然后我就在周围同学的审视目光中离开了教室。

一门考试成绩被取消,这代表着我这次的期末考试算是彻底失败了,我不但要被老师和家长所责备,还要被全年级通报批评,这可真的是让我悔不当初啊。现在,我也已经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我在此向老师您保证,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绝对不会再出现考试作弊的行为了,我一定认真地学习,碰上不懂的就向老师和同学询问,我会在以后的考试里考出我最真实的水平的!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

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 篇5

您好!

我是xxx,很抱歉的是我刚进入大学,还是一个大一学生,就在这次的考试上作弊了,对此我也是很后悔,只能先向您道歉并检讨自己作弊的行为。

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而您的课也结尾了,所以在昨天的时候就进行了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但是因为我平时上课不是特别认真,所以我感觉自己没有把握能够考及格,很怕不及格导致自己本学期的学分不能顺利拿到,所以即使您在前一天说了要诚实迎接考试,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考,我没有听您的嘱咐,而是选择在考场上靠作弊把分数拿到。因此昨天的考试我用了手机去上网查答案。本来进考场之前是要没收手机的,因此我为了能用手机,所以拿了以前一个不怎么使用的手机替换了给您的手机,就这样把自己的手机带进考场里了。考试的时候趁您没有绕到我这里时,赶紧拿着手机把答案抄到试卷上去了。由于抄的太入神,就没有注意您的动向,等您到了我面前时才发现您看见了我考试作弊了,不管怎么做都无法挽回。因着被您发现,这下直接挂科了,连成绩都没有,这学期您教的这科学分也就没有了。

其实被您发现的那一刻,我后悔的不行,我就在想我为什么要在这次考试中作弊,不作弊的话,即使成绩不是特别好,也不至于没有学分,好歹还能拼一把,可现在却什么也没有了。而造成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因为我平时不好好上课学习,您给我们布置的一些作业也没有很好的去完成,上课还时常迟到,在课上有时还睡觉,真是没有学到什么,整个学期的课我基本上就都落下了。如今后悔也没有用,我只能等待下学期您的补考我可以通过,然后拿到学分,不然就又要进行重修,不仅麻烦,还要花费钱财,真是得不偿失了。在这里还是向老师您道声歉,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大一的学生,才刚进入大学,就不守规则了,一场考试不去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选择去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学分,真是有辱自己之前那么努力的考进大学,辜负自己高中的奋斗了。

我已知错,我以后一定努力在课上学习知识,把时间都尽量花在学习上,不让自己再有作弊的念头了,我会诚信去考试的,希望老师对我能够再相信一次。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考试作弊学生检讨书 篇6

您好!

我是______,在英语听写时作弊,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检讨书,我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做了,我觉得有必要写这份检讨,以向老师表示我对这次作弊行为的深刻认识。我错了,老师!我犯下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问题。

试作弊,这种行为是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父母的恶劣影响。本来,老师是对我很器重的,然而,我的错误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我真诚地接受批评。

我会改正,希望老师和同学和学校监督我,让我更正确地走我的人生。

检讨人:______

论高校学生考试作弊预防体制建设 篇7

一、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建立培养学生优良竞争品质的教育机制

高校考风考纪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考风考纪教育不仅要在“两课”教学中体现, 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也应该适当增加对学生考风考纪教育的课时, 从而使得考风考纪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来, 达到持久性教育引导的目的。

将考风考纪教育纳入考试中, 能够在考试中提醒有作弊倾向的大学生不要作弊, 从而降低考试作弊的概率。

对有作弊危险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对减少作弊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诚信教育的活动载体, 建立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的实践宣传机制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能够将诚信意识在无形中印入大学生的脑海中, 从而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目的。

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传媒手段, 对诚信教育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打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文化氛围,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机制

打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文化氛围,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机制, 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大学生打下夯实的学习基础, 消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恐惧心理, 增强大学生面对考试的自信心。可以通过设立专业教授讲座、讲坛, 建立网上成功校友报告会, 举行学习优秀标兵经验交流会, 引导大学生参加助研、助管、助课等各种活动, 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克服作弊的心理。

四、建立辅导员联系课堂和联系家

长制度, 形成预防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合力的控制机制

1、建立辅导员联系课堂制度

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与考试作弊具有负相关性, 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严格, 作弊的概率会比较低;相反,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松懈, 作弊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以班级为单位, 通过班级上课情况考察表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以学生干部 (如班长或学习委员) 为纽带将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密切联系起来, 形成对学生上课情况共同管理的合力, 能够及时发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从而对其教育引导, 以防止作弊。

2、建立辅导员联系家长制度

防止学生作弊, 不仅需要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所形成的合力, 而且要借助学生家长的力量。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设置家长通讯录和座谈会, 将有作弊倾向学生的状况及时向其家长反映, 增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五、完善考试课程改革、考前教育和考试管理的的制度建设, 建立系统化的规范学生考试作弊的制度机制

1、完善考试课程改革制度, 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

加快考试课程改革, 以市场需求为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 增加社会实践的环节, 加大平时成绩和作业的分数, 采取闭卷、开卷、写论文、撰写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口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和心里恐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考试作弊的概率。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课堂引力, 是预防考试作弊的积极方法。

2、加强考前教育制度建设

加强考前教育, 将考前教育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深化学生工作队伍加强考前教育的责任意识, 以年级大会、班会、考试作弊违纪学生的警示录等形式对大学生做好考前教育, 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杜绝作弊。

3、规范考试管理制度, 严肃考试纪律

应当完善考试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建立制度保障, 切实做好对《学生手册》中有关考试纪律的各项规定的宣传, 更要强化考场监督, 严格执行。有必要成立专门的考试督查小组, 监督检查考试过程, 突出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的检查。监考老师也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六、做好学生考试作弊信息反馈, 建立系统详细的学生考试作弊考核评价机制

1、将学生考试作弊纳入学生工作队伍考核体系中来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一支预防考试违纪的重要力量, 将考风考纪教育作为学生工作队伍考核的重要指标, 将考试违纪作为学生工作队伍奖惩的评价系数,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工作队伍实施考风考纪教育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加强高校学生上课的日常管理, 对推动学风建设, 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具有重要意义。

2、将学生考试作弊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中来

考风考纪教育作为思想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应纳入教学评估中。将一门课程考试作弊率与教授该课程的教师的薪水、福利待遇和升迁等联系起来, 不仅能够提高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形成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监督课堂的合力机制, 对于有效的预防学生考试作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Moffaft, M. (1990) .Undergraduate cheating.Unpublish manuscnpt.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Rutgers Universi-ty.[1]Moffaft, M. (1990) .Undergraduate cheating.Unpublish manuscnpt.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Rutgers Universi-ty.

[2]姚利民:《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 1999年第3期.[2]姚利民:《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J].科技与管理, 1999年第3期.

[3]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8.04 (下) .[3]赵维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8.04 (下) .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诚信外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诚信外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1-0082-02

随着高考、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国家考试作弊现象的曝光,各高校在期末学业考试中大量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也浮出水面。一时间,高校学生的诚信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对此,各高校不得不“痛下杀手”,对违纪学生施以开除、留校察看等重罚。但是重罚的仅仅是因为诚信缺失吗?要知道惩罚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作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诚信外因素的分析是有效预防和根治作弊的方法。

一、考试的效率与效益之辨

“为什么考试”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期都要考试,只是意义不同。如果说中小学的所有考试都是为了高考的话,那么进入大学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再举行考试?所以,分析高校考试的形式和意义成为讨论学生作弊问题不可回避的关键之一。

从根源上讲,考试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和筛选,依据成绩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预测其未来的职业走向。为此,所有学生都敬畏考试,不论是何种层次的学生,考试或给他带来荣耀,或给他带来烦恼。

高校考试与中小学考试的最大不同是成绩就是结果,尽管没得满分也不会有学生追究错在哪里。分数在这里只有相对比较的价值,即我在專业内的相对位置如何,而没有绝对比较,我距离正确缺失在哪里。中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试卷,要求学生了解和修正考试中的错误,并弄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此,中小学考题在学生记忆中的印象远远高于高校的考题。高校的期末考试通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考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考查课通常交一篇论文或设计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删减粘贴”他人成果的作弊现象层出不穷,而评卷教师也只是例行性写出一段评语,给一个说得过去的成绩,学生的学分就拿到了,通常这些课程的“考试”在学生心中没有任何压力。学生比较费神的是考试课的考试。曾经被高度重视的开卷考试现在也被先进的电子产品动摇了它的考试根基。我们认为,考卷考试是一个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查阅和思考一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可循,可以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百度搜索”使这一美好的设计落空。在开卷考试的考场上,再也见不到“书山”和冥思苦想的学生,只看见学生自如地翻阅手机网页呈现出的各式答案。似乎只有一种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各专业在期末通常要安排几科闭卷。为了方便学生“临阵磨枪”,学校会“人性化”地把它们安排在不同的日期,以方便学生结束一科的考试后,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下一科的考试。总之,考到最后就连当天的一科知识也丢光。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更直白地说,那一张试卷就是学生上课的唯一目的。这就无怪乎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有学生问“期末考试什么形式”、“平时成绩占多少分”之类的问题,而少有学生问“参考书有哪些”、“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进程表给我们一份吗”这样以便提前预习和有针对性复习的问题。

这一切让教师们茫然,我在做什么?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人才的培养不是计件,正如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仅仅取决于效率。让大学生积满学分如期获得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大学生获得与学位匹配的能力和素养却是一项工程,它需要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环境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应向考试要效益,即知识、能力还有品性及对专业真实的热爱。

二、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对所学缺乏兴趣

学生在高中毕业报考大学专业时,抱着盲目的态度靠字面理解或想象以及考生分数临时突击填报高考志愿,对自己所报专业没有较好的了解。特别是分数偏低时,只能依据“服从”原则调剂到其他没有足够录取人数的专业,大部分考生因为抱着逃离高中的态度,都会选择进入大学就读。也就是说,考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专业印象极为模糊,根本不知道自身的专业兴趣在哪儿。当他们感到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更大进步,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时,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感。而这种习得性无助一旦形成,就会为“出卖诚信”提供理由。

(二)对虚名过度看重

在经历高考选拔性考试后,我们必须直面高校之间的分层。从新生的角度看,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的生源知识基础是相去甚远的。新近的研究显示:在小学四年级到高中阶段,学习好的学生喜欢考试,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不喜欢考试。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从考试评价中更容易获得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更容易获得自我价值观和学业成就感,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难以从考试中获得这种感觉[1]。重点院校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是考试的佼佼者,考试对他们来说是“阳光下的沐浴”。进入大学之后佼佼者们也会出现新的排序,也会出现后进者,为此,维护以往的荣耀成为在考场上铤而走险的支撑。在作弊被抓后,有的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如自杀、主动退学等,就是基础教育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给“好学生”的影响在大学中的突显。地方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中标准化考试的失利者,对大学的考试,正如同他们向往的大学生活一样,这里并不是高深学问的场所,而是展示自我的空间,可以规避自己学术上的短处,发挥自己组织、管理、文体的长处,所以考试对他们来说只是合格考试,而地方院校的教师也谙熟这一状况,考前划范围,孰不知越简单的范围学生越不用功,结果一旦与其他突发事件撞车,就只能且也很方便地抄袭。

(三)考题缺乏难度

考试如棋手对弈,不能没有难度。用学生的话讲,考试没有悬念,并不能评价出优劣,没有区分度,不愿意参与。不考又不行,所以以作弊来抵制。正如有学生发问:考场上看书答完就忘,和考前三小时看书答完就忘有什么区别?部分学科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考点脱离现实,重复性知识远远高于现实性、挑战性的知识,考试内容永远脱离不开书本,教师没有新观点,学生没有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于是,逃学、旷课成为必然,进而考试作弊也就成为当然。

(四)矫枉过正的“学生为本”助长作弊

高校扩大招生以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学生突然激增而原有的教师不足,为此,大量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学校为了规范和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并希望促进他们迅速成长站稳讲台,把“学生评教”作为一个法宝,监督教师的教学。于是“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成为教师们 “取得A级、规避C级”的重要问题。高校学生也渐渐摸清了教师的心理,于是在学期的第一次课上就会有学生问“期末考试怎么考?都能过吗?”诸如此类在十年前谁都不敢问的问题。而教师们为了防止大面积退课,也只能在第一节课以各种方式暗示学生本课程很好通过,并获得学分。对不来上课的外院学生,教师更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如果缺课太多而不让他考试,那么学生就可能在评教系统上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会把整个平均分拉低,下学期该教师可能就会“下课”。这让笔者联想到高等教育应当与基础教育一样给予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明显的地方标注班主任可以批评教育学生是一个亮点,我们要说,规制和赏识都是重要的,仅有赏识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更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应自觉杜绝“隐性作弊”。作弊不仅表现在抄袭、剽窃、替考,还表现为考试前和教师拉关系,打听试题,然后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考试后给教师送礼物说好话以力保及格或争取优秀。这一类作弊现象并未引起学校的重视,而通过划范围协助学生作弊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严重。

三、加强制度建设,杜绝学生作弊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要学生热爱学科专业、对专业产生兴趣,首先要保证专业本身是有吸引力的。学科知识的提升、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保障。教师的教学应当兢兢业业,对学生的学业负责。如果大学教师能够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对学生负责,能够像面对升学那样面对学生即将面对的社会与人生的挑战,能够把学生的有效就业率当做升学率来抓,那么,学生将获得比现在多得多的本领,学生也将回报教师以真实的努力和真实的成绩。

(二)加强惩罚力度

为防止教育腐败,乱收费,多数高校不允许收取学生补考费。作弊的学生通常宣布其记过或留校察看,但在毕业前往往又有机会撤销处分。考试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业水平的检验,不及格就应当实施罚款,在毕业时学校如数将罚款直接返还其家长,这样既避免乱收费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忌,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关注考试,同时对作弊的后果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建设优良学风

在学校中,高扬踏实学风。积极宣传优秀校友在学期间努力、刻苦的先进事迹。在学校营造刻苦学习光荣、虚度时光可耻的氛围。加强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突出学业的基准,请学生间互相监督,把学业优秀、同学信服的学生推选到学生干部的岗位,在评奖评优中更重视学生原创性成果的权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间的人际支持和影响,建设学习型同辈群体。

参考文献:

[1]姚计海.中小学生考试态度与学业成绩和学校态度的关

解决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反思 篇9

考试的意义何在?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是为学生、师长挣得荣誉?都不是。考试的目的很简单——师生据此了解教与学的情况,通过考试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仅此而已。一直强调考试纪律,但在这两次单元测试中学生作弊现象很普遍,考试作弊面扩大,好、中、差的学生均有,作弊的人次也大大增加。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个别学生作弊时,有许多同学知道,但由于缺乏强烈的羞耻善恶观念不能对作弊的同学给予提醒或揭发,使没有被老师抓到的学生心存侥幸经常作弊,久而久之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后获得了高分自己也去效仿,进行从“小打小闹”的偷看开始的作弊。这样被其视为小毛病的作弊行为经常性的发生,使其对作弊原有的警惕性、耻辱感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作弊成功得高分的喜悦,最终导致竟相效仿,作弊漫延。

考试作弊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妨碍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对待考试,建立良好的考风,任课教师要统一思想,加强监考力度,配以科学的处罚措施。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考生考试作弊能够成功,还有学生敢作弊吗?现在作弊普遍,和监考的不得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监考的不得力还有另一原因,对于作弊者的处罚力度不够。对于作弊的学生除了本次考试成绩记为零分,还应该取消本学年评选三好学生的资格。下一个学年内如没有作弊行为且考试成绩平均80分以上者可以颁发进步奖,真正给予学生自新的机会。

上一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学习体会下一篇:岚皋县2017年人口变动调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