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2024-06-28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共8篇)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篇1

西张夏小学是一所老校。学校于2001年起确定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建设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学校从明确办学目标,使特色建设“科学化”;培养师资队伍,使特色队伍“优质化”;开发教育基地,使特色教育“环境化”;探索科教途径,使特色过程“活动化”;编著校本教材,使特色项目“课程化”;确立科技课题,使特色建设“科研化”;加大宣传力度,使特色经验“推广化”这七方面全方位抓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在省、市、县科技创新类比赛中多次获团体奖。学校被评为金山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初步形成了教有特长的教师群体,多名教师获全国、省、市科技辅导员称号,多篇论文获全省、市、县级奖。一大批思想灵活,敢于探索,勇于发明的科学爱好者脱颖而出,学生在省、市、县、镇科技创新大赛中-----余人次获奖,在市、县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小论文大赛中---------人次获奖,在省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余人次获奖。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篇2

关键词: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特色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提出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学校特色建设是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学校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提高自己的办学品位, 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的一种办学行为。

一、为什么是科技特色

吴江盛泽中学在1998年学校第三次易地重建后,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确立了“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 以“科技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科技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方面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科技特色学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科技教育为载体,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能力, 发展学生的科技特长, 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点燃学生发明创造的火花, 实现“学校有特色, 学生有特长”, 找到学校特色成长的生长点。

另一方面是基于盛泽地区浓郁的传统文化。学校所在地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中国绸都———盛泽镇, 她拥有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 纺织科技示范园, 产业聚集的板块经济发展迅猛, 拥有国内最大的丝绸纺织品专业市场之一中国东方丝绸市场, 是全国有名的经济强镇。这里拥有以绸都丝绸业为背景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更拥有在此基础上沉淀出的“勤劳、开放、创新、求实”的精神文化。“晴翻千尺浪, 风送万机声”“水乡成一市, 罗绮走中原”正是这种文化的最好写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文化育一方人。悠久的丝绸文明、浓郁的丝绸文化, 孕育了一代代具有“勤劳、开放、创新、求实”精神的丝绸传人。作为身处绸都的高级中学, 传承与弘扬绸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绸都丝绸业发展的历史, 从手工织造到电力织造, 以及喷水、片梭、剑杆织机的投产, 从手工染整到自动印花机、多功能涂层机等等, 可以看到绸都人勇立潮头紧跟时代、学习先进技术、崇尚科技进步、追求科技创新的历史, 学校提出的科技教育特色, 与绸都文化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二、加强阵地建设, 丰富特色资源

学校以“加大投入, 积极整合, 形成合力”为原则, 建设校内科技教育基地, 开发和整合特色教育资源。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先后建立了校园科技教育十二景:科普之窗、科普画廊、读报廊、浑天仪、银杏园、气象哨、生命之水、雨污分流示教点、苏州地区盛泽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吴江地学科普展览室、未来工程师工作室—“星空小天地”和科技教育成果室等, 初步建成了渗透人文、和谐、绿色、科技理念的小型科技博览园式的特色校园文化。其中, 吴江青少年地学科普展览室—由吴江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和盛泽中学联合建造, 坐落于吴江盛泽中学“炳麟图书馆”二楼, 以“让我们走近地球”为主题, 揭示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警示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星空小天地由上海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承建, 位于吴江盛泽中学“炳麟图书馆”三楼, 是一个集“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 能再现宇宙中星移斗转、日月璧合等神奇天象奇观的科技活动场所。学校科技展览室陈列学校师生在科技教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方面的成果。这些基地和场馆在面向本校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同时, 也对周围学校的学生进行开放和服务, 实现特色资源的社会化辐射和利用。

学校对校容校貌进行了重要调整与重新布局, 包括学校大门口的改建, 广场的重新设计与布局, 校园主干道、标语牌及绿化的调整, 教学楼、实验楼等的改造, 使校园环境得到特色文化的标识。对原有的科技资源与设备进行了更新, 包括气象哨、生命之水测水设备的整体更换等。建设了科技教育专题网站、数字化物理实验室、生化探究实验室、全自动录播教室以及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现代化图书馆等现代科技资源。建设了历史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与实践场所。学校还利用乡土资源优势, 先后建立了5个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包括:吴江华佳集团丝博园、吴江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恒力集团、盛泽自来水厂、联合污水处理厂等拓展科技教育阵地, 使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了解本地丝绸纺织科技的突飞猛进, 以及纺织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聘请这些基地的工程师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 整合社会科技教育优势资源。

三、打造课程载体,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课程作为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 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 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学校以“培养兴趣, 发展特长, 展示价值”为目标, 开展科技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等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实践的基础上, 整合课程资源, 以“课程资源-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建设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丰富特色课程文化, 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我们将苏州地区盛泽分层标, GPS监测台, 学校吴江地学科普展览室等丰富的校园科技资源作为可靠支撑, 形成校本课程《地面沉降监测》的知识体系和主体内容。将学校地面沉降监测社团, 地面沉降监测研究性学习小组, 学校教师自制的简易地面沉降测量仪投入试用等实践活动作为可靠依据, 形成校本课程《地面沉降监测》的丰富素材和特色内容。以知识的综合学习和训练为特色, 整体布局《地面沉降监测》的各个板快, 以一本多用, 轻松作业为编写特点, 使校本课程《地面沉降监测》既方便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学校已先后开发了近40门校本课程, 自编印刷了18本校本教材, 其中《地面沉降监测》《盛泽丝绸文化》等为本地兄弟学校应用, 成为在省、市范围内展示的优质课程。

四、坚持科研先导, 实施特色课题研究

学校坚持科研先导, 一贯重视特色课题的研究。2003年参与了苏州市教育局国家级课题《中国青少年科技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子课题的研究, 2004年参与了吴江教育局国家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 2007年参与吴江科技馆“科技馆进校园活动”项目的研究。2009年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被中央教科所成功立项。

在这些特色课题的引领下, 我们积极探索科技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和有效途径, 立足本地区环境资源优势和本校实际, 努力创建“小型科技博览园”式的校园文化, 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发展学生的科技特长, 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传承盛泽地区崇尚科技进步、追求科技创新的绸都文化, 弘扬勤劳、开放、创新、求实的绸都精神, 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绸都传人, 满足乡土经济文化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开展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等活动进行高级中学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教与学品质,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寻找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新起点, 课程文化建设上的新亮点, 办学思路上的新突破, 催生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 实现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跨越。

五、科技节常态化, 打造学生科技教育嘉年华

学校从2000年开始, 每年四月举办为期一周的科技节, 每届科技节由“科技节”筹备会议通过活动主题和方案, 成立组委会。每届的科技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000年“崇尚科学, 热爱科学”, 2001年“崇尚科学, 抵制邪教”, 2002年“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 2003年“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2004年“关注生物圈, 关注家园”, 2005年“我爱发明创造”, 2006年“探索星空奥秘”, 2007年“创新伴我成长”, 2008年“科技馆在校园”, 2009年“科技在我身边”, 2010年“携手创建科技特色学校”。2011年开始, 我们对科技节方案进行了调整, 将原来的活动时间从一周调整为一月, 活动日期从四月调整到九月。即新学年的第一个月为科技月, 这样可以让学校在科技文化的氛围中进入新的学年, 可以让学生在沐浴着科技文化的校园活动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还可以让高一新生一跨入学校大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科技气息, 了解学校的科技特色。

从科技教育到科技特色学校 篇3

一、确立科技教育理念与文化

一所学校是否重视科技教育,是否把科技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看学校是否认识到位,是否确定了相关的理念和文化。融入理念和文化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明天培养主人,校园主题文化为主人文化,其主要内涵为:学习文化,责任文化,创造文化。我们给创造文化的明确诠释是:唯有创造最快乐。创造是科技的灵魂,它融入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同时,我校在特色发展定位上突出了科技地位。确立的目标为:构建三色校园,创重庆市特色名校。三色校园,即书香校园(红色)、科技校园(蓝色)、律动校园(绿色)。明确提出了科技校园的构想:让孩子们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们在创造、发明中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校园处处留下孩子们创造、求索的身影。

二、完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要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教育,就必须加强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我校科技教育的课程构建是:必修课程+辅助课程,辅助课程=研究课程+活动课程+竞赛课程。

1.必修课程。我校的必修课程由两个板块构成,一是国家课程,每周必须开设的科技课;二是校本课程,学生全员参与的科技兴趣普及教育。

2.辅助课程。研究课程,如我校开展的校园植物考察、远程协作研究、变废为宝创意探究活动以及东河、南河流域考察和鹅卵石成因研究等,均是我校开展的研究性课程活动。活动课程,根据我校的经验,开设的主要内容有:科普阅读、 校园科技节 、家校联手搞科技、 科技手抄报、标本采集和制作、叶画、气象观测和一些常见现象的探求、印证、解释活动等。竞赛课程,我校把上级竞赛科目作为学校科技教育的课程开设。凡是有师生比赛的活动项目,我们都开设成课程,认真教授和研究,鼓励师生踊跃参加并争夺奖项。几年来,我校师生参加了市、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了重庆市少儿机器人足球、车模、建模、航模等比赛,参加了全国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多家联合举办的知识游戏竞赛等。

三、创建科技教育实验场所

科技教育是一门实验型的学科,没有必备的科技教育的仪器、设备、场所,是开展不好科技教育的。现在有的学校有开展相关科技教育的条件却作摆设不用,有的学校则无条件,这些都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大忌。科技教育要创建哪些相关的条件和场所呢?

1.建好实验室。一是建好与国家课程相匹配的基本实验室,二是建设与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相匹配的科技实验室。

2.建立实践基地。科技教育全凭学校财力还无力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利用好校外资源,尽可能地建立好校外科技教育参观、实践基地。如我校积极主动地与开县气象站、消防中队、大棚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学校科技教育基地。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供科技活动器材。科技教育的研究型课程、活动课程、竞赛活动等都需要提供活动器材,学校要舍得一定的资金投入,提供必备的条件,确保活动的开展。

四、全员开展科技辅助活动

1.科普阅读。一是学校充分发挥图书室科普书籍的作用,定期向学生开放,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集体阅读,尽可能简化借阅程序,让学生乐于到图书室借阅。二是学校为各班学生订购了科普读物。三是鼓励学生自购自备科普读物。四是要求学生收看科技类电视节目。五是学校开展科学故事会、科幻征文大赛等。

2.“特长班+兴趣班”模式实现全员参与。我们与“2+2”活动紧密结合,把科技活动作为学生必选活动之一,实现人人参与。为此,我校探究定格了“特长班+兴趣班”的教育模式。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了科技特长班,如车模班、桥模班、航模班等,原则上研究课程和竞赛课程的内容由特长班完成。余下的学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不同的兴趣班,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主题,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并接受书本之外的科技创新教育,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个人潜能得到和谐、有效的发展,原则上活动课程的内容由兴趣班完成。

五、实现了科技特色学校的蜕变

1.构建了“4+2”科技教育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校的科技教育模式已基本定格,即“4+2”科技教育模式。“4”是指利用四种方式开展好科技教育:一是课堂教育,每班每周开设三节科学课,教育学生学科学;二是特长教育,利用“2+2”活动开设科技教育特长班,培养科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三是兴趣教育,利用“2+2”活动开设科技教育兴趣班,培养学生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和开发学生的潜质;四是科技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2”是指使用好两类教材来开展科技教育:一是国家教材,就是科技教育课上使用的教科书,教师必须钻研好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使用;二是校本教材,除课堂教育外的其他三种教育方式所使用的教材,均是我校教师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几年来,我们已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编印成了校本科技教育教材。

2.科技教育结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开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在申报的科技创新作品中,校园电视短片《叶画的制作》、《豆花的学问》获得市一等奖、国家银奖。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技读书小品《会报时的花》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多家联合举办的知识游戏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创新教育模式 打造特色学校 篇4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座落在镇郊旮旯里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私塾,解放后,改建为一所农村小学。几经易址后,1996年建成为镇中心小学。经过镇小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由一所村办小学发展为“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的镇窗口学校。学校分为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两部分,小学部现有15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幼儿园幼儿近300名,全校教职工59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一、提高认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源动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体现新时代教育气息,就必须要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2006年,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叶代学同志为领导的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小组,研究部署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制定创建计划,确定可行性方案,全体教师共同出谋划策,听取主管领导教益,吸收经验,博取众长,为顺利进行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点鲜明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行动指南。

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选择和确立办学理念是学校实行校本管理、追求特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于是校领导及研究小组的成员们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又结合我校校舍比较紧张,功能设施较差,学校近1000名学生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子女,百分之三十是“留守儿童” 的实际情况,把“文化立校、生命关爱、促进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出发点,定位了“阳光教育”这样一个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同时,我们学校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而且有过快乐教学的尝试,于是确立了“让教育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发动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征集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经过征集、研究、讨论,我们最终确立了“博学、厚德、创新、笃行”的校训,“阳光、快乐、文明、和谐”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求实”的教风、“乐学、善思、求实、创新”的学风。这些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全校师生教育思想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的方向选择、目标定位、特色所在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引领学校朝着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创新特色教育发展策略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

学校因地制宜,提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1342”教育发展策略,即构建一个网络,抓住三条主线,推进四个创新,实现两个突破。构建一个网络,就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生的成长不能单靠学校的教育来完成,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职能,搞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和合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协调和监督职能。家长委员会成员须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经家长学校推荐,学校审核聘用,由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代表广大家长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家长学习教育管理知识。推行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和举办家长学校,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增强了教育效果。

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大力提升办学条件。我镇学校布点分散,基础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我们不悲观,不等靠,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近年来,我校有效利用社会捐赠和政府投资资金300万元,相继建成多功能小礼堂1个,师生食堂1座、学生宿舍1排,新建幼教楼两栋,学校建设达到了市级规范化标准。二是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单位的教育工作干好干不好,关键是看这个单位的干部教师队伍有没有活力,有没有朝气。我们通过业绩考核和民主评议,推行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制定了人才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获得市级优质课6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地级骨干教师8人,获市级优秀教师4人。三是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过程管理力度,改变了过去校长只当传话筒的传统陋习,强化了单位组织在过程管理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建立了联校与各单位协同操作、目标考核和过程指导相结合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推进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育人环境。校园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环境布置得好,就能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收到熏陶和感染。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内外墙壁、宣传橱窗、数字屏幕、移动展板,精心打造校园和班级文化,在内容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让学生置身其中,受惠于心。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构建高效课堂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我们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验,在广泛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推出了“四步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了“读、思、议、练、归”五步教学法:“读”是初读教材,发现问题;“思”是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议”是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练”是尝试应用,拓展练习;“归”是前后联系,归纳升华。不论是“五步教学法”还是“四步一体课堂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锻炼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三是创新校园活动。学校在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4610”要求,搞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很好的成长平台。学校组织开展了“弘扬家乡文化,我为家乡添彩”活动,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发奋学习的热情,学习氛围空前浓厚。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制订了“星光教育”工程,通过“创星”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内组织了书法、绘画、歌唱、文艺舞蹈、科普等多个“社团”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创新学校管理。具体表现在1、目标管理机制。学校根据学的总体目标,制定月目标、周目标。并将分节落实 到各职能部门,划分出具体的责任目标。责任到人。由值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进行日检周评月积累,为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积累材料。

2、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做好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教科书内容的调整,要以坚持新课标为前提,不得随意拨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我校的对话教学落到实处。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注重多样化,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3、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师中,建立三级评优标准。评选校级名师、区、市级名师和市级以上名师。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群众评议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级评价。对校级名师不限名额,凡是能够很好地胜任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成效明显的均可评为校级名师。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制度。按照合格小学生的人才规格,改革学生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构建适应21世纪合格小学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坚持课堂随机评价,日常管理性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形式。

4、教科研管理制度。坚持教科研工作校长亲自负责制,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教务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资料收集与整理。加强对课题的形成性管理,制定阶段性实验计划,注意跟踪测量与分析和阶段总结,积累数据和资料,建立课题档案。积极参与上级科研部门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交流研究成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搞好学校建设、塑造学校新面貌实现新突破,二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教育良好社会形象实现新突破。

四、独具特色的七彩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

有特色的学校才有活力,有特色的课堂才有生命。学校要求教师树立 “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的观念,通过制定阳光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尊重生命,关注成长,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每学期的教学活动月成为阳光理念生长的土壤,教学活动月以促使顺迈课堂成为学生收获的殿堂为目标,要求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阳光课堂。我们尝试运用“学案式”教学模式,探索更为轻松、开放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让阳光教育这一文化精神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动力,我们把阳光教育向校园文化活动延伸,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成长相对接,建构系统性、系列化活动园地,全力打造阳光校园。我们把校园文化活动分为七品,组成七个板块,以七个色彩命名,并制定活动方案,打造具实的七彩校园,形成稳定的、常态化的学校文化活动。具体有:

“一彩”红色系列——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倡导品行合一;

“二彩”橙色系列——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三彩”金色系列——开展“争做最美少年”的校园每日一星评比活动;

“四彩”绿色系列——开展铸班魂,创建班级文化活动;

“五彩”青色系列——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促进专业成长;

“六彩”蓝色系列——开展校本研究,“构建快乐和谐课堂”;

“七彩”紫色系列——建设校园文化,实践环境育人。

五、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灵魂。

阳光学校需要阳光教师,实施阳光教育,我们首先在全校开展争当阳光教师活动。何谓阳光教师?我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外形阳光。具有活力、健康的外在形象,不断提升职业品位,内外兼修,以教师的魅力来提升教育的魅力。二是心态阳光。善良、真诚,合作,关爱学生。三是专业阳光。要具备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灵动中,激活学生生命活力,实现教学相长。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学校施行阳光化管理,做到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感情上关爱教师,在心理上疏导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把“联席会议、名师引领、结对帮扶” 三个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名师引领、师德汇报会等活动,培养一支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为实现“自我提高,借鉴提高,引领提高,抱团提高”的目标,我们把“树根理论”作为提高“组织学习力”的有效途径,以学习求发展,强化六个功能: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组织学习,学后行为,持续学习,快乐学习。以岗位大练兵为契机,开展学年团队的集体备课、学科团队的教学研讨等活动,发挥团队力量,使教师们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七彩校园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从2008年起,学校坚持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体魄,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渐形成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学校的国旗班,升旗仪式上国旗班小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威武挺拔,感受着国歌、国旗的庄严与神圣。校合唱团、舞蹈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为培养学生阳光健康心态,我们把学生的爱国、爱家教育,做人做事的养成教育与班级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阳光学生”系列化主题活动。学校制定了“阳光学生”的评价标准,我们还大胆创新评价,以评比“星级学生”、“阳光学生”取代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从学业、心理、品德、个性等多方面拓展了从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到“十好学生”等多个评价标准。学校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段,分别制订了《阳光学生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及星级制的形式,每学期进行二次评选。同时,将评比标准纳入每位学生的评价手册,鼓励每位学生争当星级阳光学生。

申报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总结 篇5

础工程。中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须是为了育人,科学文化素养是青少年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科技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校重视科技教育,近几年来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实施办法和管理措施,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科技教育思想,力求通过创建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促进办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一、学校发展状况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绿色学校、闵行区花园单位。学校领导始终将科技教育作为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在学生中开展科技教学的同时不断深入,经过不懈地摸索和尝试,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学校上下正为争创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我们认识到科技教育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的科技教育实践中还须不断完善,做到实处,有理论有实践才能使知与行有效结合,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科技的渗透作用,才能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实效。

二、科技教育思路

根据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在对科技教育日益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之下,面对科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重素质的时代特点,我校以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以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为本,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欣赏和体验科技魅力,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重视学生科普活动,将普及科技教育和创建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学校科技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师生,提升我校科技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了我们的行动思路。

1、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将我校的科技教育达到区同类学校中、上等水平,提高广大师生的科教兴国意识,在生活中、学习中努力实践科教工作,营造良好的科教氛围,争创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建立学校科技教育领导机构。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分管、教师参与、各学科组及团支部少先队实施落实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全员到位,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学校形成了“师生并行,纵横贯穿” 的运行网络。

3、重视普及工作,提高普及质量,将科技教育落实到每位师生。在普及的基础上探求我校科技教育的亮点,创出切合我校的科技教育的特色。探索不同学科中的科技教育途径。

4、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转变科技教育观念,深化科技教育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多方面渗透科技教育,提高科技教学质量。以科技小先锋的培养来带动课堂内的普及性教学。

5、参照闵行区科技教育规划精神和兄弟学校工作经验,拓宽科普活动渠道,积极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普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参加区、市乃至全国各级各项竞赛和展示活动,力争使我校的参展项目在区、市展示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6、加强我校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搭建多种舞台,为他们自我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区、市级的专题进修和学校自培两种途径,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注重学科教学与现代媒体技术的整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并能在兴趣课、必修课中运用起来,努力培养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

7、拓展科普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科技兴旺国之兴旺意识,有科普宣传行为,提倡创新思维。学校还结合德育教育,倡导良好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为习惯。

三、科技教育和实践

(一)加强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1)学校领导充分意识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重要性,始终将科技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01年至今,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科技教育建设,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增强科技强国意识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2)学校通过加强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学校根据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要求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互相协调,分工合作。

[创建闵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领导网络图]

(3)学校根据实际制定《闵行五中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及特色项目的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管理、过程与评价等方面为学校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制定的方向。

学校创新教育工作鉴定 篇6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下面就介绍近段时间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鉴定。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学习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走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篇7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一 ) 社会 背 景 。

1.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色,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可见, 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提供了动力。

2.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创建劳技教育特色学校, 实施特色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有效途径。

(二 ) 学 校 现 状 。

“十一五”期间 , 学校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良好学习 能力、扎实 基础知识 、较强创新 意识、鲜明 个性特征 , 能迎接未 来挑战的 新型人才 为主要任 务 , 坚持“巩固 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工作方针走“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使学校教育综合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为此, 学校提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 我们认为: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实践与研究

“办学要有新理念 , 举措要有新思路 , 管理要有新机制 , 科研要有新发展”。在办学实践中, 我们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落实方法、强化措施, 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一 ) 落 实 创 建 规 划 , 健 全 管 理 机 制 。

学校十分重视对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特色创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把特色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和各部门日常工作之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科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科技总辅导员、各处室领导为成员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小组。重视对创建过程的领导、研究和指导, 构建富有活力、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及较完善的工作网络, 确保工作有序、扎实、高效地进行。

(二 ) 提高 教 师 素质 , 夯 实 创 建基础 。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 , 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实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科技辅导员为主, 电脑、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教师队伍, 经常组织科技教师队伍参加各级科技教育培训、科学探索、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学习外地学校成功经验, 广泛开展讨论, 派教师外出学习。并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科技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提高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三 ) 着 眼 文 化 建 设 , 营 造 科 技 校园 。

1.打造校园活动文化品牌。

增加科技教育含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教学活动, 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1)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我校开展了多项劳技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 培养学生的科普素养, 实现劳技教育的活动化和经常化。 如校科幻 画比赛、科 学小论文 比赛、组织 “动手实践, 体验成长”实践活动月、“实践创造, 展我智慧”科技周等校园实践活动。活动注重学生全体的参与, 在参与的基础上进行选拔和评奖。通过活动, 学生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成长, 展示了智慧。

(2) 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示平台。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校园特色文化创建中, 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为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利用科技节、学生成果展示栏、科普橱窗等, 使学生在劳技活动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创新、创造, 从而进一步实现我校提出的育人目标。

(3) 组建兴趣盎然的特色兴趣小组。

孩子们兴趣广泛, 各不相同,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校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 其中有不少与科技相结合的兴趣小组, 让学生各取其需、各显其能。学校开展的各类科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不少科技小组活动注重生活中的科学, 培养学生兴趣, 在拓宽学生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4) 组织参与各级科技创新活动 , 取得较好成果 , 努力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近几年,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上百次, 共获集体奖近百项, 个人奖项400多项。学校先后承办了昆山市“全国科普日”科技讲座 、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年会、苏州市航海模型辅导员培训班、“周庄杯”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我爱祖国海疆”苏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和第八届、第十二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等。这些大型活动在我校举办, 影响深远。

2.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

为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文明、科学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加大投入, 建设以“健康向上、崇尚科学”为主旋律的高品位校园环境。学校利用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 以凸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重点, 把三楼的教学长廊精心设计成“科技特色长廊”, 长廊又分“科技活动花絮”、“科技获奖信息”、“科技发明制作”、“科技未来展望”等板块, 置身其中, 感受着科技的神奇, 会让学生的心灵插上梦的翅膀, 让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自由翱翔。

(四 ) 立 足 学生 发展 , 打 造 特 色课程 。

1.课程建设制度化 、多 元化 。

定期举办各种科技教育活动, 举办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大型科技节, 主要有小论文比赛、科幻画比赛、小建筑师比赛、科普之星评比等。学生中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实践都会得到学校的爱护、支持和鼓励, 逐步形成以科技节为展示窗口的模式, 从而巩固科技教育成果, 推进我校科普活动向纵深发展。

2.校本课程逐步形成 。

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校本化进程, 以校本课程为重要依托,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正日渐丰满,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也从无到有、从凌乱到系统地逐步建立起来。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景物精致优美。古镇区众多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与开发区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周庄四面环水, 渔舟民船寻常可见;周庄人心灵手巧, 长于工艺制作, 能工巧匠不乏其人。运用这些独有的资源优势, 我们设计“建筑模型”和“船只模型”为校本课程“科技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设计了“航空模型”和“汽车模型”, 希望引领学生在科技认知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做有益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辟科技实践基地 , 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等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考察, 进行探索性学习, 组织学生听取科技知识讲座, 参观科技比赛活动, 辅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等“四小活动”, 参观周庄的一些高新企业等, 做到全面关注, 加强实践, 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和勤于实践, 乐于探究的能力。

(五 ) 依 托 教 科研 , 体现 特 色 办 学 。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获得全面发展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归宿。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 的突破口 , 从素质教 育出发 , 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 就必须创 办“规范+特色”的学 校 , 这是近年 来教育改革过程中总结的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 是我校特色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校将科技教育办学特色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紧密结合, 落实到课题研究中, 抓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课题为载体, 积极进行教改实践,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加快学校的劳技教育特色化进程。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 篇8

【关键词】 原则 策略 课程 品牌 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03-02

一、意义及现状

科技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去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研究和创造。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启蒙教育,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风貌。同时训练学生良好心理,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甚至影响着人类的生死存亡,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要搞好科技活动,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办学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家长观念落后等状况,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很受制约,要想把科技活动开展好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好科教育技活动,怎样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从下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二、遵循原则

1. 应用性原则。要推动一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公众参与的兴趣就必须让公众所进行的项目是有实在效用的。所以不能天马行空地去搞科技教育。创新发明意识的养成,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担当社会责任的概念。

2. 综合性原则。 应将科技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全方位的融合到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科技活动有取之不尽的养料水分,做到使科技活动常态化。这样才能不会脱离育人本质,不为搞活动而活动。

3. 可持续性原则。科技教育要做到系统性、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了让科技教育保持活力,必须要将做好系统的规划,短期与中长期有机结合,目前既要为以后提升、发展打实基础,也要争取出成绩、成果。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相对落后,诺贝尔奖几乎与国人无缘,因为我们忽略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虽然是需要一时的灵感,但同样需要日常的培养与训练,创新需要从小开始启蒙,这样才能为令孩子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根基,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4. 新颖性原则。创新代表着新颖,为了提高孩子进行科技活动的兴趣,组织活动的手段需要新颖,多展出一些孩子们日常少接触到的科技产品,让孩子有眼前一亮,大开眼界的感受。其次引导孩子创造发明要从新颖性角度出发,因为作品只有新颖性才更有生命力,这也是激发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

三、措施策略

1. 经费使用与景观设置。“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科技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可以说科技教育活动很“烧钱”。小规模农村学校经费不算太充裕,所以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方面需要全盘考虑,突出重点。应考虑自身在科技教育哪一方面具有优势,能利于全民参与的,能为加强学校科技项目品牌的,能可持续发展的,应加大经费的投放。所谓的物尽其用,同等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收益。此外为了营造浓郁的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需要对设立专门的科技室场,以利于科技教育及活动的开展,同时需更新换代和增添了足够的科教器材,购置众多的科普图书。教学设施的更新为科技教育的开着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高效的经费投入为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技教育范围广,内容多,学校应确立一两个方面作为品牌去打造,而校园科技氛围布置更应围绕这些项目去考虑。根据科技教育的主线设立景观,在主线的基础上,辅以其它方面的科技景观,这样整个学校才能呈现浓厚的科技氛围,同时也为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添砖加瓦。如以科技环保制作为主要项目的,无论是场地的选择、作品展出、知识宣传等都应以科技环保概念贯穿,并以此为主要景观。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再设立自然、生命、星球、宇宙等科技景观。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各室场、围墙、天花、天台等作展示。其次科学组可与语文、美术和其他学科组密切配合,创设好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书香的、数字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之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相匹配。总之是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时刻与科技同在。

2. 架构设立与队伍建设。农村要想将科技作为品牌来打造,必需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是首要条件,其次应与语数英等科目一样设立科技教研组,一起召开科技工作研讨,每学年初认真制定科技教育工作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进行合理安排,对各阶段和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书面总结,建立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档案。应充分发挥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科技组的作用,从学校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精心制订学校创建科技教育特色的实施方案,从科技特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策略和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并统筹安排,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其次是要建立一支热情高、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团队。由骨干教师担任科技教育的总辅导员,并配足配全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兼职教师,班主任担任各班科技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中有教科学、计算机、美术的,也有教语文和数学的,此外,还要聘请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使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而专家引领是科技教育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因为农村学校人员局限,而专家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只有在专家的帮扶下,学校才能把握中心,朝着方向不断前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和校外资源,部分家长具有的知识、社会资源能给学校的科技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3. 管理制度与激励作用

领导例会制度——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有关科技教育的例会,专门商讨科技教育的进程、活动开展、成果验收等事项,加强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参与度。

教师学习制度——教师(特别是科技辅导教师)要定期学习培训,根据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以推动科技教育的开展,扩大科技教育教师的参与面。

学生活动制度——学校要根据实际开展诸如科技小组活动、科技节特色活动、科技基地活动等科技教育系列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科技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努力营造活动的氛围,以扩大科技教育的普及面和活动成效。

奖惩激励制度——制定鼓励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和辅导工作的相应措施,把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将辅导成果作为考核实绩、评升晋级的依据,对在科技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在学生中,通过评比“我是实验家、专利NO.1、科技至叻星”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科技的热情与勇气。为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4. 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科技教育基础。校本课程要有灵魂,编制科技校本课程,第一步是要确立其理念和目标。当然在正式编制校本课程之前,应该抓住一两项活动确立特色,然后,逐步拓展,不断深化,再去探究具有完整结构的课程体系。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以正式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每周都有固定的课时,以保证课程的实施。例如有学校每周安排周1-3用于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也有学校安排每一周的周几下午第三节实施。第二,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程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课程实施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同时为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实效,需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一个贯穿学校生活及学习全程的课程,同样 充分考虑内容的连续性层次性。如1-3年级是科学启蒙;4-6年级是创造发明课等。第三,一方面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的独特追求,另一方面又与新课程实施衔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从而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

上一篇: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下一篇:酒店客房部员工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