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2024-06-28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精选8篇)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1

摘 要: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于文献资源的建设目标不仅是占有文献资源,而是在读者需要的时尽可能快捷把文献资源提供给读者,不再出现以往文献资料的大量库存,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形成“供应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的馆藏规模大小已经不是衡量图书馆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它们面临着资金短缺,出版物量多,购买价位高的矛盾。因此要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购买到适合的文献是相当的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好拥有与存取的关系,在建设好基础馆藏的同时,尽可能地开发利用网上免费的文献资源,并积极开展文献传递服务获取馆外资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文献采集;策略研究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各大高校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文献资源的建设质量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实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让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更清晰,文献资源建设的针对性、指向性进一步加强,推动资源建设学科化、专业化,本文从“用户为核心、需求为向导、服务为手段”的资源建设理念出发,研究读者决策采购,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发展。通过分析数字出版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的影响,提出了调整采集目标、优化馆藏结构、联合采集、突出特色等基于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文献资源采集措施。

一、数字出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影响

所谓数字出版就是将图书信息用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磁盘、光盘等媒介的过程。是依靠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利用数字出版技术进行内容整理与加工,再利用网络发布数字产品的一种传播方法.这是人类文化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显示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传承,这种数字出版技术已经超越了传统出版技术,文献资源不再需要实体馆藏,而是利用网络平台馆藏文献资源。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览自己需要的内容。数字出版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文献资源结构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印刷型实体收藏已经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数字出版环境下,网络文献资源传播更加快速,文献资源可以以依托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其形式与种类多种多样,人们不需要去图书馆,利用网络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在结构上表现出多元化,图书信息可以压缩、检索、存储及输出,再利用媒介呈现在读者眼前。(2)文献资源获取方面,以往馆藏都是以纸为载体将文化展现给读者,获取资源的范围较小,信息内容单一,而数字出版环境下,馆藏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媒介将图书信息资源虚拟化,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节约了大量的馆藏空间,资源的内容丰富多样,各种信息资源在网上可以直接获取,读者可以轻松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充分满足用户无限量的信息需求。(3)文献资源采集方式方面,文献资源的购买、接受捐赠、交换是传统图书馆获取文献的重要途径,这样采购方法就显得比较盲目。数字出版环境下的图书采购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为用户提供的资源是“虚拟”产品,它极大降低了资源采集的投资风险和库存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资源谁选的难度。(4)文献资源经费配置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也渐渐加大,但是文献的价格也在日益上涨,文献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品种复杂,文献的采购受到一定程度了限制,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许多资源信息都可以依靠资源共享和免费网络获取,因此,图书馆就应该选择用户最需要、最具特色的文献来节约开支。

二、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策略

文献资源采集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采购文献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利用各种渠道发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做出资源的采购计划,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显现出自己的特色,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要做到这些,图书馆必须调整采集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馆藏作用,做到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协调配合。定制文献采集预算和文献采集计划,做到高质量地采集文献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优化馆藏结构非常重要,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投入,而且可以提高馆藏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客户更快速的享有不同信息类型与格式电子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要根据馆内的性质、特点、任务及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等在馆藏结构上突显特色。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文献资源模式。同时图书馆也可以联系其他图书馆进行联合采集,降低采购的重复率,提高文献的采购质量和利用率。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多的资源,各馆之间协调发展,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在某个领域推出自己所具有的特色,尽可能的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图书馆还可以开发新的网络资源,将网络信息网络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储存、组织、加工、规范、整理、开发和利用,这不仅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性工作。

高校对数字出版环境下文献资源的采集具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包含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通过各种采集手段,极大地丰富图书馆藏,让用户最大限度的获得满足,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批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是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取得高质量的可靠保障。

三、结语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读者的需求决定者图书馆的采购方向,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全方位解读读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图书馆的自身经济实力,虽然读者决定采购方向这个模式还不是很健全,但是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图书馆采购质量,能更好地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购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充分调动读者主动参与馆藏建设,与读者团结一致,共同完成好图书馆馆藏建设任务,让读者顺利的达到自己的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坚石.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采集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08).[2]蒋鸿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1(12).[3]余晓丹,何坚石.数字出版环境下的信息资源采集原则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04)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2

一、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文献信息中心”建设,这也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承担起构建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责任。文献资源建设,我们指的是依据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所承担的服务任务,根据主要服务对象的需要,以满足整个社会文献情报需求为基本准则,对相关的文献资源进行系统地规划、有机地选择、合理地收集、科学地组织,而对文献资源实施有效管理,建立起有一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整个过程。文献资源不仅是知识资源,也是智力资源,这也决定其不是天然形成而存在的,而是人为的进行积累,进行合理的整合得来的。现代各种学科的研究和建设,都共同的依赖文献资源建设,也就是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献情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109。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科研已进入与世界同步的稳步提升阶段,改革开放的事业也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也在逐步建立。为了推进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不断进行改革,我国高校发展正处于不断扩充、壮大的阶段。

1.高校图书馆储存的文献资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来,我国对高校招生政策进行了改革,全国普遍都在扩招,也在扩建,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加,各种校区建设的扩充,导致人均图书存有量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学生和科研的需要。再加上校区的扩建和扩充,使本来就不多的文献资源进行分化和分流,使存在的资源更加分散,综合运用起来更加困难。

2.高校图书馆储存文献资源在利用上效率偏低。虽然,高校建设的硬件上,都能达到要求,也能满足学校师生的需要。但现实中由于部分师生的思想不重视,掌握利用信息的意识不强,虽然图书馆硬件建设过硬,存储的资源也在不断地扩展,各种文献数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和翻新,但是仍然导致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过低,有的花大量金钱购买的资源,甚至出现了长期闲置的现象,无人过问,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3.高校图书馆所选藏书种类过于简单覆盖面太小。高校图书馆藏书如果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必须种类繁多,其涵盖面必须大,要广为涉猎,要把各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料全部纳入,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才能服务于各学科研究的全方位需要。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建设往往考虑硬件的比较多,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不大,经费也不足。部分高校不注重藏书质量,只盲目追求数量,有的甚至根本不是从学校、学生和科研的需要出发,导致部分高校图书馆藏书种类单一,品格简单,达不到高校各类读者对文献的要求。

4.高校图书馆所存文献资源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由于我国高校在急速的扩充,各种分院、分校大量的建设,导致学院与学院,分校与分校之间不能实行统一的管理,再加上高校自身体制上的缺陷,管理上出现的漏洞。近几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部分高校盲目的追求社会化服务,导致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缺少沟通和共享,导致文献资料的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难实现[2]14。

三、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方向

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服务都是由图书馆来完成的,图书馆不仅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阵地,并且还是学校完成教学科学任务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发展,开拓创新,跟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推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发展。未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发展必须会迈向“四化”[3]86。

1.多元化。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服务的功能不断的增强,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储存上必须改变过去单一化的纸质文献,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走既纸质、光盘和网上虚拟馆藏一体化的道路。

2.共享化。由于信息的全球化和网络化,资源查找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变得透明,变得高效,各种信息交错存在,交织并存,各种信息资料的查找更方便快捷,从某种程度上说,基本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必须跟社会接轨,与网络挂钩,要力求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3.便捷化。现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量普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多媒体出现和运用,信息建设和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快捷、更方便,人们接触信息的面更广,线更长,渠道更宽,这就促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必须向便捷化、高效化发展,必须实现网络化,数据化,才能真正满足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现实需要。

4.综合化。如果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献信息的内容逐步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各种学科内容的划分变得更细化,内容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这种社会发展的潮流,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拓宽了视野,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四、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而高校图书馆要发挥作用,体现存在的价值,必须努力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完善和更新上下功夫,使狠劲,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体现存在的价值。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要不断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内涵。高校图书馆服务要在内涵的拓展上下功夫,服务内涵拓展的基本衡量标准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组织和各类用户的需求。比如各种行业、各个学科,多媒体等多种类,多门类的文献信息的检索需要。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在网络化、立体化、动态化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到宏观和微观设计的统一,要追求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质量。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需求趋向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各个研究之间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逐步走向边缘化,这就要求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以高校老师的需要而建,需求而变化。文献信息服务平台要具备检索,传递和参考等种种功能,要通过文献服务平台能够检索到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料;要通过文献服务平台能够进行资料互换,相互共享,相互借鉴;要通过文献服务平台能够进行信息推送和参考咨询等[4]60。

2.要推动文献信息技术支撑的强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文明的交流,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信息科技技术对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持。力争图书馆一切实现自动化,建成数字化图书馆,下大力,出重金,组织集“组织、保存、服务、分析”为一体的数据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云的技术力量,在市场的推动下,积极征得政府的扶持,尽快形成云计算产业链,加强与IT企业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运用高新技术信息,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成果共用的目标,从而真正满足读者和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要,真正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的运用的经常化,效果的最优化。

3.要实现保障文献信息规范合法化。在立法上,要保证对文献信息起到保护作用,要给予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保障。同时平台在建设上要自觉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保证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尤其是在对数字信息的存储和利用上,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不能超越法律,更不能无视法律。还要注意保密工作,特别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构建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要避免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要在保护知识产权和用户信息、信息服务主体的平等竞争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依靠制度保障,依靠制度强力推进。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篇3

摘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读者阅读的主体形式,而且在图书馆物理环境方面,空间短缺与空间合理利用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最现实的课题之一。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成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纸质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现阶段各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字文献已经成为图书馆主体文献,电子超星已有200余万种中文电子图书,Webl有100余万种外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数据库有电子学术期刊4000余种。数字阅读已经成为读者阅读的主体形式,而且在图书馆物理环境方面,空间短缺与空间合理利用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最现实的课题之一。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成为重要的课题。

1.当前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

数字时代图书馆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思想方式、机构组织和工作流程组织等都要重新思考。当前,应该用数字图书馆视角经营纸本图书馆及其资源建设,但是不能用纸本图书馆视角经营数字图书馆及其资源建设,并行不悖的纸本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及其资源建设。[1]分析当前文献资源体系的基本现状,中文图书主要以纸本采购为主,电子新书断档。中文期刊主要是使用电子数据库中的期刊,纸本的和电子的有重复,现阶段本馆里就存在纸本期刊保存和馆藏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纸本期刊的保存和购买处于一个重新被审视的阶段。外文文献由纸本朝数字转型,由过去的重点保障向当前全面化体系化保障转型。数字资源多样化,难以切实把握,须分类分级与定位。

2.图书馆资源建设思路

2.1纸本资源建设

纸本图书馆资源建设思路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99%以上的进馆读者为学生,其进入图书馆选择书刊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浏览,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考级、休闲等,有的学生是查寻、引用资料与检索专业有关的文献。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建设应从体系保障出发建设,中外文献有所不同,纸本文献是图书馆底蕴的直观展示。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进行特藏资源建设。图书馆空间要有预留,可以供更多纸质馆藏为读者服务。

2.1 针对中文纸质图书采购,在原有基础上,须考虑增品种减少复本,为每个学科制定详细具体的圈选办法,以保证纸本体系的完整,增大资料型文献采购比例。中文期刊须重新给中文纸本期刊建设定位,主要是读者在选择纸本和电子期刊时,因为电子期刊的方便性,读者会首选电子期刊,纸本期刊的使用者日趋减少,价格增长过快,而且占库严重。纸本期刊在采购时可以减少复份,对于电子更新快的期刊,可以不定纸本期刊。调整期刊阅览室的布局。外文纸本书刊,由纸本重点保障向电子体系化保障转化之后,原有的纸本建设须做调整,是因为纸本体系不全,利用率过低。在采购外文纸本书刊时,购置无电子版类的书刊,人文类书刊优先,维系少数重点学科体系和少量的重点期刊。

2.2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主流。[2]数字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吸引力,可以一次性补充馆藏,一次性大量检索。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其优越性逐渐体现出来,数字出版是许多出版社的出版首选,图书馆经费支出的首选,是读者阅读的首选,尤其是期刊文献。

数字资源在形式与内容各方面均表现出与传统文献迥然不同的特点。

2.2.1 资源建设方式与内容变化

数字资源的采购特点,数字资源采购所属部门各不相同,其实质是主导思想的多样化,没有共识,其实,数字资源采购的最大特点是“流程采购”,购买前流程称为预采购,购买后流程,揭示、使用、评价等全程。采购方式转变,由单种采购转变为批量采购,由审核采购转为浏览下载采购。采购内容的延伸,数据库采购的主要形式是“打包采购”,造成买非所求,冗余采购。

2.2.2 资源驾驭能力发生变化

图书馆不能左右与把握自己买的内容,是否是数据商打包给图书馆,期刊是否每期都有,每期的文章是否齐全,更新及时,来源不同形成重复、与纸本之间的重复。数字资源的购买不能完全揭示自己买了的内容。数字资源与服务能力脱节,不容易观察谁在使用我们购买的数据库,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形式的服务。

2.2.3 文献存储的方式与能力发生变化

大量许可证不允许非出版机构或代理机构存储,即在线使用不予存储,不计入固定资产。数字资源随着技术发展、时间变迁,图书馆投入巨大的基本导致单馆几乎无法具备存储能力,强行存储,造成重复浪费,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从可行性眼光看,存储只能是国家行为或商业行为,才具有持续的前景。[3]

2.2.4 数字文献与服务流程配套发生变化

传统文献的流程是采访、组织揭示、流通阅览、复审剔除,传统图书馆部门与分工是因此设立。数字资源建设须建立一套独立的数字资源文献流程与工作部门,或将电子资源加入传统流程,以廓清数字资源工作脉络。

2.2.5 出版商与代理商正在或已经充当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角色

出版商和代理商在资源的出版于选择上一直是主导,研究销售的策略,組织和揭示资源,提供数据平台、检索体系、导航、学科平台等资源服务,这些都导致了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动性逐渐消失,功能逐渐退化。

2.3 电子文献的分类采购

按出版发行分为学协会、出版社、代理商,按出版时间分为更新资源、回溯资源,按照学科分类程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农林或者具体某一学科,按照文献形式分为期刊、图书、报纸、工具书和专利,按照表现形式分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

中文电子资源的分为学术期刊类、大众期刊类、普通期刊类、书目索引类、古籍类、年鉴方志类、论文类、报纸类、事实数据类、专利标准类、教学多媒体类、素质教育多媒体类、考试培训类。

3.数字资源采购的原则

数字资源采购应采用分级定位采购和分类采购结合进行,注重核心资源、边缘资源和外围资源的采购。在采购数字资源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数字资源是否试用,试用时间多长;决定采购的底线标准;数据库的价格标准;数据库更新追踪;数据库使用统计;数据库使用成本标准;数据库停止购买问题等。

相信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建立一套新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掌握新时期文献资源建设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王连明.数字时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新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11-14

2. 申晓娟,周晨,韩超.《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38-46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 篇4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与信息、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为认识某一地域的历史和现状提供可靠资料。地方文献的范围很广,凡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书刊文献,均可称为地方文献。作为地域文化中心的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仅在专业设置上要设立与地方文化、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还要在科研上更多地涉及到与地方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因此,作为高校信息储备及传播重要阵地的图书馆就责无旁贷地将收集地方文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本校教学、科研,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5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高校的地方性大大增强,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成为高校的立校之本。涉及地方性的各种研究课题和地方政府下达的配合地方工作的各种教学科研项目,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点。这就要求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图书馆逐渐进入网络化时代,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人所共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中所处的地位不断下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来适应网络环境下“以特色参与共享”的现代化图书馆收藏原则。地方文献由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在整个藏书体系中的惟一性,很自然地进入了高校图书馆的收藏范围。

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以及高校本身的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各高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那么,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呢7 笔者认为收集具有明确主题的地方文献,建设专题数据库,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发展服务,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

1 专题集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资料的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具有明确的主题,这就要求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也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高校收藏地方文献的历史普遍很短,许多才刚刚起步。积累的地方文献资料不多,甚至基本是从零开始。如果开展大而全的地方文献工作,一般会很困难,不易取得成果。从集藏专题文献入手较易,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在传统图书馆时期,这个弱项几乎是致命的和无法克服的。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在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弱势有望改变,甚至可能变为强项。我们知道,传统图书馆时期是以占有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大小和图书馆工作的优劣,地方文献工作也不例外。但在网络化时代,衡量一个图书馆文献工作优劣的标准已经改为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少。反映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就是从过去的追求“拥有”,到现在的只求“找到”。从“拥有”的角度出发,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从“找到”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确定的专题,有目的地收集这方面的地方文献资源,告诉研究人员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其所需要的资料。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原来很难复制的一些地方文献变得容易获得,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来获得一些文献资源。由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集藏工作不改变地方文献的收藏地点,不改变地方文献的所有权,只需要地方文献的线索,在集藏地方文献的同时也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做了宣传,这样容易得到合作,高校的地方文献集藏工作就可能取得成功。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集藏形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集藏工作变得富有活力。

2 专题集藏的内容及形式

地方文献本身具有历史资料性,反映一地各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在地方文化的发展史上,一般有一条主线,具有本地的特色。在考虑专题集藏的.内容时应该考虑最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题。如浙江宁波,它是浙东文化的发源地,反映浙东文化的地方文献众多,浙东文化以王阳明、黄宗羲等为代表。在考虑集藏内容时可以代表人物为主线,集藏反映有关他们的地方文献,进而建设有关浙东文化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一般分散保存在各处,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集藏工作,主要是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确立一个专题,把散落在各处的地方文献联系起来,虚拟集中起来,建设一个专题数据库,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文献保障。

专题数据库建设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和技术管理上的优势,采用现实地方文献与虚拟地方文献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专题数据库的文献覆盖面,提高文献保障率。

专题数据库收藏范围应该包括地方文献专家的情况。有的时候,许多问题在现有的地方文献中是无法得到现成答案的。而地方文献专家能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顺利地解决问题。在传统图书馆时期,一般是重物轻人,重视显性的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文献研究者和使用者不重视。在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物的作用。重视地方文献研究者的作用,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学术特长、研究方向收集起来,对地方文献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求教于专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题数据库还应该是开放式的、共建共享型的。读者在利用专题数据库的同时,还应该为数据库提供自己所拥有的地方文献。就是说,既要“下载”,也要“上传”。这对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地方文献的特点是非公开发行的文献居多,数量多且分散,收集极为不易。如果与读者合作,在文献收集方面得到读者的大力协作,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就能做得更好。

3 地方文献的内容揭示

地方文献与一般的文献不同,具有明确的地方特征,对一般文献的揭示方式不一定适宜于地方文献内容的揭示。如采用《中图法》分类是揭示普通图书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地方文献内容的揭示则不一定很有效。 中图法》揭示地方文《献只是细分到省一级,省以下只是用统一代码进行揭示,而地方文献工作的范围一般比较小,以地市、县为主,分类法的内容揭示功能大打折扣。如有关浙江杭州和浙江宁波的地方志,其中图分类号都是K295.5无法从中看出地方性。

在对地方文献进行分类时,应加注地方文献标识,或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本地地方文献分类的专用地域复分表,以更有效地揭示地方文献。

揭示地方文献内容的最佳手段是主题标引,把地方文献的内容特征完整地揭示出来。地方文献的地方特色,决定了许多地方性的词可能不是标准的主题词,但在地方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很有地方特色。应该注意增加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词,确立本地区的主题词表,做好地方文献的主题标引工作。

文献的揭示深度要加强,要对地方文献逐篇标引,包括其中重要的段落,都应该加以标引。目前的文献主题标引一般较粗,普遍以一本书作为标引对象,对文献内容的揭示不深,特别是对地方文献。如《黄宗羲全集》,如果只标引为: “黄宗羲 “全集”,这样的主题标引就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把全集的内容逐篇标引出来,加大标引的深度,这样才有意义。

专题数据库应该预留读者发表对地方文献内容评价的空间,这样对其他读者了解该文献的内容有极大的好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把读者的评价与该地方文献链接起来就可以。读者检索到该文献后,可以同时看到前人对该文献的评价,也可以加注自己的看法。这样对读者利用地方文献会有很大的帮助。

4 与地方文献拥有者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历史很长,有的甚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所积累的地方文献很丰富。而高校图书馆积累的地方文献资源不多,因此,与公共图书馆等一些地方文献资源的拥有者进行合作,是高校建设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前提和基础。让我们先来看看地方文献的收藏现状:

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有许多部门都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或者保存着很大一部分的地方文献资源,如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博物馆等。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浙江宁波的余姚市,作为浙东文化的发源地,所拥有的地方文献资源极其丰富,该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保护也极为重视。余姚市图书馆就收藏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并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与此同时,余姚市还有几家单位拥有大量的地方文献,作为档案保存。余姚水利局下还建有水利志馆,收集全国各地的水利志。应该说,像余姚这样的市,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是做得不错的。但由于一地的地方文献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保存的目的各不相同,文献揭示的手段和保存方式各不相同,给读者利用地方文献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在这样的现状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与公共图书馆等一些地方文献资源拥有者进行合作呢?笔者认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存在的。公共图书馆和其他一些部门拥有地方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需要利用这些地方文献资源。反过来,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地方文献,也是拥有这些地方文献资源部门的收集对象。这是双方合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出现,使双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是“拥有”文献载体也基本以印刷型为主,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地方文献的共享和交流变得极其困难。在计算机网络化、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前提下,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已经虚拟化,地方文献的共享和交流就变得异常容易。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确定的收集专题,与公共图书馆和其它文献的拥有者进行合作,共同建设专题数据库,共同使用,做到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并不存在取代公共图书馆或其他部门的地方文献工作的问题。双方的工作重点和收集目的不一,收集的范围不同,各有优势,如能很好地开展合作,就能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做一个清晰的描述,那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科研需要,收藏和收集一切有用的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一个具有明确主题的、开放性的数据库,为地方文献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交流和交换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平台,为高校的地方文献研究者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6

对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任务,但当前却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就此,本文拟就有关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的几个问题,略谈管见。

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

地方民族文献,是指在内容上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是一个地方民族的“百科全书”。然而,这些浩如烟海的地方民族文献既繁杂又分散,加之多为非正式出版物,势必增加了收集工作的难度。如果以传统的收集方法去搜集,大批的地方民族文献就会从我们的手中漏掉,挂一漏万,十不足一。我们只有在收集方法上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才可能全面地搜集地方民族文献。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地方民族文献源作系统调查。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无论如何,首先应该对地方民族文献源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象北京市昌平县图书馆一样制作一份尽可能完整的地方民族文献知见书目作为工作的依据,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这种基本目录,采访人员可以对地方民族文献的收藏地点、收藏者以及地方民族文献的品种一目了然,并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民族文献的源和流,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采访途径。

2、建立广泛联系。民族高校图书馆应与所在地区的各种民族文献编撰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收藏有地方民族文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联系,实现互惠采购,交换文献乃至互赠民族文献。

3、地方民族文献绝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尤其民族古籍文献全为传抄本,又散落在民间,一般难于发现与征集。所以,必须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与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研究,四处采访收集。有价值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尽可能购买、借抄或复制。

4、收集地方民族文献,在一个时期里,应该坚持宁宽不窄,宁宽不严的方针。因为,全国十多所民族高校除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十五万余册,比较有基础外,几乎都处于搜集工作刚刚起步,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还十分有限,不宜过早舍弃某些资料。

5、当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等单位,都有搜集部分民族文献的任务。为此,民族高校图书馆不该企求地方民族文献包罗无遗,也不现实。应与上述几家建立联系,大体分工,谋求地方民族文献资源共享。

6、协作馆互补缺藏。民族高校图书馆已于1990年10月成立了全国民族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它有利于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的协调收集。可以通过“中心”组织协调各馆搜集地方民族文献的地区、范围等,并有选择地互补缺藏,以免重复劳动,浪费人力财力。

7、地方民族文献搜集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各类知识、以及相当的公共关系能力。特别要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了解当地民族的社会历史、民族风俗习惯,掌握民族文献调查技能和方法。

收集地方民族文献的具体办法,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

1、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收集地方民族文献调查表格,争取广大师生的协助,以便提供线索,进行采访和收集。

2、调查民族地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文化馆或资料室的藏书情况,从中了解各馆收藏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3、印发关于征集地方民族文献的通知,发给有关单位和可能保存某种资料的个人。对散传在民间的民族古籍文献,采访人员要跟踪收集。

4、与民族地区有关单位建立地方民族文献交流和赠送制度,并了解他们收藏和出版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5、与民族地区各类型图书馆、文化馆、研究所或资料室联合编制《地方民族文献联合目录》,从而取得交换、征集、采访的线索。

6、经常与古旧书店、废品收购店保持联系,尽量检出地方民族文献资料。

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

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很多,而进行分类编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地方民族文献的分类编目没有专门化、统一化、标准化,就彝文古文献的分类而言,明代以前有的彝族毕摩把彝文古文献分为命理、记载、补书、弄恩、怯杰和堪与禄命等类。民国时期,有的人依据所见所闻,自己将收集到的彝文古文献分为祭经、占卜、律历、谱牒、伦理、古诗、文学、历史、神话和评著。解放后,各省区各单位将搜集到的彝文古文献也按自己的理解,有的分为哲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天文、医药卫生、农牧、工业技术、民俗、民族、婚姻、占卜、祭祝、献酒、百解、福禄、作斋、指路和铭文等类:有的分为历史、哲学、文艺、历算、作斋、作祭、指路、占卜、百解和福禄等类;有的分为系列,以系列括类,以类列目。例如有灵木系列下包括书目多部,者维系列下包括迪者、日者、布者等类,类下再列每部书目。可见,这些分类,因收集单位和个人“各取所需”,分类标准紊乱,欠专门化、科学化和统一化,造成查阅不便,影响古文献的利用。

至于近现代或目前在版的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同样存在专门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问题。近两年,西南片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协作的基础上,联合编著了一套西南片区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藏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及其精选本,精选本出版在即。但是,它不是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甚至各独立馆内也还没有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尚未建立起比较科学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体系。鉴于上述伏况,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一、设立地方民族文献专库。作为民族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是地方民族文献的收藏中心,应建立起地方民族文献专库,将地方民族文献按民族按地区分门类进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二、建立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的目录体系。以《中图法》为分类和著录标准,结合地方民族文献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编目,进而建立起专门的.地方民族文献目录体系。

三、制定地方民族文献书目的收录原则。浩如烟海的地方民族文献是产生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物质基础,广大读者对地方民族文献资料的需求是产生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编制原则有以下三点:一要根据目录使用对象的需求收录文献,二要根据读者检索需要确定目录类别,三要根据目录的类型收入文献。依据这些原则,可以确定地方民族文献的收录范围。

四、编制联合目录。在建立健全独立馆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基础上,协作馆合作编制地方民族文献的联合目录。联合目录是各个独立馆地方民族文献目录的总汇,它把各个馆馆藏地方民族文献的范围、性质、内容、地方民族文献合并为紧密结合的、有活力的单元,构成地方民族文献信息的总资源。它作为克服距离障碍的检索工具,把特定区域的民族文献资源统一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指示地方民族文献收藏地点,协调协作各馆地方民族文献资源,提供情报信息的功能。它便于师生检索,利于地方民族文献资源共享。

地方民族文献的利用。

1987年中宣部等四部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提出:“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缩。”可以这样说,民族高校图书馆花费人力物力去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献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是利用,利用收集、整理出来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源为民族高校服务,满足民族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以下三点值得强调指出:

第一,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为民族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利用各种手段和机会,向广大师生宣传推荐地方民族文献,通过对一次文献的加工,自编一些目录和索引,提供读者使用,利用地方民族文献的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解答读者咨询等等,以便更好地满足民族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第二、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补充缺藏。文献在征集、整理和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漏征、漏订、未到、丢失、破损等造成缺藏。特别是地方民族文献,多为非正式出版物,为某单位或个人所藏,难于发现和征集,更容易造成缺藏。这就影响了馆藏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加之,因为人员变动业务不精的因素,由于经费的原因,缺藏难以避免,而且补充困难。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献,以书购书,以书养书,可以提高文献的保障率,补充文献的缺藏。

第三,馆际互借提高利用率。民族高校图书馆,在任何情况下,它所收藏的地方民族文献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协作馆在“中心”领导下,开展馆际互借,实行资源共享,是扩大馆藏,开拓书源,提高地方民族文献的利用率,实现地方民族文献的社会价值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概况,中华民族图书馆编。民族出版社1980年1月版

(2)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的部分书目,中央民族学院少语系编,油印本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7

一、当前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率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期刊一般深受读者喜爱, 同时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其中利用率较高的书籍依次为文学与语言文字, 这两种图书的占总利60%。同时, 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著作的利用率较低, 各类图书利用率非常不均衡。现阶段, 我国高校图书馆已发展到信息化图书馆阶段, 读者能够利用的图书资源不再停留在纸质资源方面, 电子方面的新型资源日益为读者所接受。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记录可以看出, 纸质图书利用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尽管, 纸质资源利用率逐渐减少, 然而却并未引起电子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对于高校读者群来说, 利用电子资源相对较多的是教师, 其次是研究生, 但是他们使用同样不是非常频繁, 一般在科研的时候搜集文献使用。对于大学生,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仅仅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利用。

二、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馆藏质量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图书的利用率。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来说, 其图书馆条件相对较差, 为满足学校的办学要求, 其图书馆从建馆起就不断加大馆藏。其馆藏发展速度较为迅速, 特别是纸质图书文献增加较快。由于学校发展需求, 使图书馆工作主要集中在藏、借、阅等方面的建设上, 而不注重对其进行宣传, 这样一些新生不能真正弄清图书馆的资源。加之缺乏完善的购书工作制度, 没有深入调查读者需求, 没有将新书荐购工作落实到位, 易于出现漏订以及盲目订购等问题, 使得订购的图书不符合需求, 最终使图书文献的利用率降低;其次, 选购与图书加工时间太长, 自订购到入馆上架一般是4到5个月, 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读者需求。

三、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馆藏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师生的科研、教学以及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所以, 其馆藏建设需要按照读者的具体需求, 按照学校的专业, 并和自身馆藏情况进行结合, 广泛搜集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 有目的地开展期刊征订、图书采购以及数据库购买等活动。系统全面的实施读者荐购工作, 具体可以通过学院走访、传统荐购以及电子荐购等方式, 细致地掌握读者的需求, 应该在采购方面提高速度, 及时更新图书。要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 具体可以在馆内公共场所设置上花草、名人名言和字画等, 积极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另一方面, 努力建设图书馆服务设施, 使其富有人性化, 具体可以在馆内设置许多健身器材, 打造特色的读者休闲区, 从而使读者能够在读书中得到休息;构建起读者的沟通空间, 使读者能够相互交流;设置营养供给站, 使读者在馆内就能够将温饱需求解决, 对读者形成吸引, 使其能够长时间在馆中进行阅读, 这样就能够使读者的读书热情得到激发, 从而使图书文献利用率得到提高。根据当前高校的学分设置状况, “阅读学分”即高校图书馆在学分制模式下按照学校学分制要求, 制定出阅读学分开展的方式, 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其利用阅读取得这一科目的学分。现阶段, 扬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等大学均制定并颁布了“阅读学分”的细则, 纷纷对阅读学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同样需要尝试着推行与自身相适应的阅读学分制度, 充分利用学分制模式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从而使其图书文献利用率得到提升。

高校图书馆文献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45-02

引言

外文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读者了解并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利用中,外文文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拟对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是高校读者借以了解和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在读者的实际借阅中,外文文献并没有发挥其“重要渠道”作用,外文文献利用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相对中文文献而言,外文文献利用率很低。相对中文文献而言,外文文献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图书馆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购置外文文献,但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许多原版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无人问津,使得图书馆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的这些外文文献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造成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浪费。

其次,相对专业类外文文献而言,非专业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很低。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中,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类外文文献,这些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许多外文文献读者只对专业类外文文献感兴趣,对非专业类外文文献兴致不高,导致这些非专业类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再次,相对文学类文献而言,非文学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很低。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中借阅率最高的是文学类外文文献,尤其是小说等文学作品颇受读者亲睐,但非文学类外文文献的借阅率相对很低,很多非文学类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读者去关注。

最后,相对电子类外文文献,纸质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电子图书馆中的外文资源数据库的读者访问日流量远远高于纸质类外文文献的借阅量,使得纸质类外文文献颇受冷待。

二、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图书馆缺乏相关调查研究,盲目购置外文文献。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图书馆应该针对教学科研需要有目的地购置外文文献。但是,不少高校图书馆采编与教学科研需求似乎完全脱节,图书馆只是盲目地扩大外文文献馆藏规模,并没有很好考虑所购置外文文献能否真正服务教学科研。由于各种原因,图书采编人员也很少在购置外文文献之前进行大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只是依据一定的外文文献订购单盲目购置,其结果是,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的外文文献中,读者实际需要的文献较少,但读者不太需要的文献却很多。

第二,读者的外语水平制约了其对外文文献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读者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由于专业和教育背景不同,读者的外语水平差异很大。有些读者虽然很想充分利用图书馆外文资源,但常常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讲,读者的外语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重要因素,很多读者的外语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借阅专业类外文文献,因为无论从知识面、词汇量还是和难度来看,专业类外文文献对读者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很多读者对外文文献望而却步,有些读者甚至在校期间从未接触过任何外文文献。

第三,读者的功利心和知识视野制约了其对外文文献的利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读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很多读者借阅外文文献的目的就是为了查阅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相关信息,因此,对于与自己所求信息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外文文献,自然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另外,由于专业和知识所限,很多读者也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外文文献不感兴趣。很多读者长期比较关注某一种或几种外文文献,但对其他文献从不关注。有些读者觉得阅读纸质类外文文献不如在网上“下载”然后“复制”并“粘贴”那么省时省力,他们对纸质类外文文献很不感兴趣,因而很少光顾图书馆或外文期刊阅览室。

第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也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不少高校图书馆规定,外文文献特别是外文期刊只能在阅览室内借阅而不能外借阅读。这种外文文献管理和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外文文献不能很好地在读者中间流通。另外,外文文献管理者的服务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图书馆对新进外文文献和馆藏经典外文文献缺少必要的宣传,也没有很好地对馆藏外文文献布局进行必要介绍,有些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缺少交流,不少管理者外语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无法对读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缺少工作热情,读者服务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

三、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有读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图书馆方面的原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就不能保证外文文献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上文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解决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做好外文文献购置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高校图书馆购置外文文献,必须遵循“用则购置、购置则用”的原则,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购置外文文献。图书采编人员在购置外文文献之前,应该深入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专家和学者对外文文献购置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聘请相关专家和学者作为外文文献购置顾问。采编人员在充分听取院系和科研机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后,结合图书馆目前馆藏外文文献的情况,确定真正需要购置的外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所有外文文献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第二,改变外文文献借阅方式,实行外文文献全部开放借阅。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要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部分外文文献“只准室内借阅不准带出室外”的借阅方式极大地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充分利用。众所周知,图书馆是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读者无法全天候在图书馆,部分外文文献“只准室内借阅不准带出室外”的借阅方式使他们接触这些外文文献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对所有外文文献实行开放借阅,他们就不能在图书馆之外借阅他们所需要的外文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外文文献的利用率。

第三,提高外文文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服务仅仅停留在管理人员根据读者需要将刊物提供给读者这种方式上,很多外文文献管理人员的外文图书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外语水平偏低,准确把握馆内所有外文文献的排架和名称的能力不强,根据教学科研人员对外文资料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代查、代译及咨询服务的技能较弱。要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外文文献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应该主动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外文文献咨询服务,改变看门守摊的服务方式,以严谨的态度开展深层次的外文文献服务,耐心帮助读者查找所需外文文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借阅外文文献提供方便,最大可能地让读者接触并利用外文文献。

第四,加强外文文献宣传。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率低,也跟图书馆对外文文献的宣传程度有关。图书馆应该尽力使外文文献特别是新进或经典外文文献摆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应该利用比较显著的位置对重要外文文献进行宣传和介绍。图书馆可以在馆内大厅摆放新进外文文献宣传和介绍牌,也可在外文期刊阅览室内和门口张贴新进或经典外文文献宣传海报,还可以在图书馆的宣传栏或网页上发布外文文献的最新馆藏情况,还可以制作外文文献宣传小册子,比较详细地介绍外文文献的馆藏、分类、特色和使用细则等,甚至还可以借助院系网页宣传和介绍馆藏外文文献,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并充分利用馆藏外文文献,从而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

第五,培养并提高读者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读者中,大部分读者是在校学生。图书馆要与院系携手,通过院系专业教师的力量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图书馆要主动走访院系,及时向院系介绍馆藏外文文献资源,使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进入教室和报告厅,通过院系专业教师的介绍和推荐,使学生知道图书馆馆藏专业类和非专业类外文文献,使学生树立使用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意识,积极使用外文文献资源,提高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

四、结语

外文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读者的主观原因和图书馆方面的客观原因,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常常比较低。高校图书馆在购置外文文献时应该深入院系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教学科研对外文文献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订购外文文献,同时努力改变外文文献的借阅方式,提高外文文献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借助院系的力量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馆藏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使馆藏外文文献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楠.试析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利用现状及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2007,(3).

[2]孙双臣.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4,(4).

[3]高志平.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情况浅析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6,(5).

上一篇:关于节能办公的倡议书下一篇:北京生物联赛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