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元宵的寓意

2024-08-14

元宵节吃元宵的寓意(精选8篇)

元宵节吃元宵的寓意 篇1

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时候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平安喜乐,团团圆圆的寓意。

元宵节有哪些活动

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元宵节的节日意义

简介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节吃元宵的寓意 篇2

关于上元节的盛况, 在北宋中期已是热闹非凡, 官府也于此时休假三天, 以便官吏观赏。王安石就有多首描写上元节观灯的佳作, 他在《上元戏呈贡父》诗中说:车马纷纷白昼同, 万家灯火暖春风。别开阊阖壶天外, 特起蓬莱陆海中。尽取繁华供侠少, 只分牢落与衰翁。不知太一游何处, 定把青藜独照公。如此迷人的灯景, 使游人有不尽不止之感。宋代诗人们关于上元观灯之诗, 可以说比比皆是, 足见上元灯节给人们的印象之深。

正月十五日晚上, 灯节正式开始。宣德门前的广场, 是元宵灯节的中心。上元节灯展的盛况, 记载最详的当数《东京梦华录》, 该书卷六《元宵》一节里, 详述了宫城前的大型山棚彩灯。山棚上结彩扎灯, 莹煌壮丽, 还画了许多仙人故事, 栩栩如生。在山棚前的宣德门两侧, 是两条巨大的龙灯, 每一条都有几十丈长, 都用草把扎成, 外罩轻纱, 灯烛一个挨一个有数以万盏之多, 灯烛齐名, 彩辉四射, 双龙昂首, 活灵活现。《东京梦华录》中有段描写:上元节期间, “开封府绞缚山棚, 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集御街两廊下, 奇术异能, 歌舞百戏, 鳞鳞相切, 乐声嘈杂十余里”。全城大街小巷、茶坊酒肆, “灯烛齐燃, 金碧相射, 锦绣交辉”。大内宣德楼前, 临时用枋木垒成一座露天戏台, 用彩带装饰栏杆, 两边有禁兵护卫, 更替演出各式杂剧。皇上和大臣都坐在宣德楼上, 百姓则聚在广场和御街上, 一起观看各种文艺表演, 其乐融融。

上元节灯会期间, 整座城市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彩灯, 好像天上的星星落到城中, 万灯千盏, 闪闪烁烁, 遍地生辉, 把东京城装饰得人间仙境一般;到处是拥拥挤挤看灯的人群, 就像辛弃疾的《元夕》词中描写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玉壶光转, 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这些宝马雕车, 这些拥金戴翠的美女, 这些成千上万的市民, 都在兴致勃勃地观赏令人陶醉且迷人的灯景。

上元之夜, 各寺院的彩灯竞出新奇, 以招游人。其中大相国寺为观灯者必游之地, 东京城通宵的狂欢是在这座千年宝刹里边呈现的。相国寺大殿前设乐棚, 军乐队奏乐, 两廊有诗牌灯, 诗牌灯用木牌做成, 雕上文字, 外照纱绢, 内里燃灯。各诗牌灯相次排定, 可视为灯节赛诗会。如寺内诗牌灯有:“天碧银河欲下来, 月华如水照楼台”;“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这些优美动人的诗句, 令人流连忘返。整个寺院全被各样的彩灯所装点, 光彩夺目, 争奇斗妍。其中, 人物、景物、会动的马骑灯等创新的彩灯一盏挨着一盏, 被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孩子们不断地发出欢快的笑声和尖叫声。这种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场景确实激动人心。

上元之夜, 市井的彩灯也异彩纷呈。著名的商号都争着用彩灯吸引游客, 找到更好的卖点。矾楼除了各楼层都挂起金环玉柱彩灯之外, 楼檐上的每个瓦垄间都安装有一盏盏的莲花灯, 望去宛若仙宫。《东京梦华录》中特别介绍说:“就中莲花王家香铺灯火出群, 而又命僧道场打花钹、弄椎鼓, 游人无不驻足。”王家香铺舍得本金推出各样新奇彩灯, 又是做道场, 又是搞鼓乐表演, 既为灯节添乐助兴, 也给自家大做广告, 吸引顾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北宋东京的元宵节最是热闹, 其热闹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 达到了一种极致, 从形式到规模都创造了一项历史纪录。

元宵节的节日食品, 北宋东京时就时兴吃“圆子”, 老百姓俗称元宵。宋人周必太的《平园续稿》一书中说:元宵节煮浮圆子, 前辈似未曾赋此。已指明元宵节吃元宵乃由宋代开始。作为平安、吉利、团圆、圆满的象征, 元宵这种食品一直流传了下来。

如果按照节日的热闹程度而言, 都比不上元宵节。所以, 民间俗称“闹元宵”, 这个闹”字, 更点明了这个节日的主题。

参考文献

元宵节里吃元宵 篇3

元宵节里吃元宵,是一种传统的民族食俗。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郑望之的《膳夫录》还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粱面、黄米面和苞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成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元宵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传统的元宵佳节里,人们喜欢品尝美味可口的元宵,在元宵的美味中感受着一种古朴美好的情愫,满怀温暖。

温馨提示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元宵节吃汤圆有什么寓意 篇4

按:此故事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但有学者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所以这个关于汤圆起源的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故事二:传说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很多白皮红瓤的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的,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呀?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的兆头啊。楚昭王很欢喜,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而“浮果”就是汤圆的前身。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这个故事不见于六经、正史的记载,估计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况且春秋时期还没有“元宵节”一说,精细的米粉也不普及。

故事三:传说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于是大家就用她的名字来称呼这种食品:“元宵”。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所谓“元宵”,元者,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宵者,夜也。“元宵”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根本不是宫女的名字。这个故事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

那么,排除了上面三种传说的误导,“汤圆”到底起源于何时呢?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才算是“汤圆”?汤者,热水之谓也;圆者,囫囵之形也。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水煮熟的圆形食物,才算得上是“汤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汤圆”的食物,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实、而无汤圆之名。如果只论形似,“汤圆”可谓出现得非常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汤圆。

汉唐之间,元宵节(上元节)是不吃汤圆的。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喝豆粥,吃“白粥泛糕”,丝毫没有提到有类似汤圆的存在。

唐代的时候,据《太平广记·尚食令》记载,有一种点心,名叫“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放在麻油中炸。这种“焦子”很类似汤圆,不过是用面粉而非米粉,是炸而非煮。

汤圆真正出现,要等到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当时元宵节的各种吃食,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餳、轻餳、生熟灌藕、诸色珑缠、蜜煎、蜜裹糖、瓜萎煎、七宝姜豉、十般糖之类……

是不是只看这些菜单就很诱人?当时之繁华可见一斑。姜白石有一首诗就讲宋代元宵节盛况的: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姜夔诗中说的“市中珍品”,就是上列好吃的,其中有“圆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汤圆”。除了圆子之外,还有,跟唐代的“焦子”应该也是相似的。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在宋代之前,有些食品或有汤圆之名,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汤圆。

宋代以来,“汤圆”已有其实,但名字却很多变,或作“团子”,或作“圆子”,或作“糖圆”,或作“团员”,还有“粉果”、“浮子”、“浮圆”等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差不多的。

汤圆这么好吃,当然不可无诗。宋代人也写了一些咏汤圆的诗。比如女诗人朱淑真有一首《圆子》: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玄宗赞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而“汤饼何郎”之说,则是钟繇发明的一个典故。钟繇喜欢《左传》,讨厌《公羊传》,称《左传》相当于“大官厨”,而《公羊》为“卖饼家”。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此即所谓“汤饼何郎”。朱淑真以汤圆轻圆滑腻,非常风流,却还比不上何休为“卖饼家”的《公羊传》作注解,在比喻自己忧伤的身世。

如果觉得朱淑真这首太凄苦了,那么还有周必大的一首《元宵煮浮圆子》: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

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2022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篇5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孔明灯,在民间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其实相传孔明灯是诸葛孔明所发明的,因此,人们都俗称它为“孔明灯”。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接下来全家平安。

孔明灯有什么说法

相传五代的时候,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一直传承下来了。

元宵节为什么是灯节

每一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受到许多人的欢迎。

元宵节这一天有什么风俗

提灯笼,其实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灯笼植根于汉族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汉族劳动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愿望,美化节日环境的积极影响。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和寓意 篇6

元宵放灯起于西汉武帝时。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就请来上郡的一个巫师来通神,结果太一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将好,愿在甘泉宫相会。没过几天,汉武帝果然病愈,为感谢太一神就在甘泉宫建坛,并于正月十五以灯祭祀,通宵达旦。

元宵燃灯尊佛说

元宵燃灯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东土有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执佑《惹蟮梅鸱ǎ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便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不论士族庶民,一律张灯,以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自此以后,正月十五张灯便蔚然成风。其实,元宵节起源于佛教的说法也根据不足,不过佛教利用元宵节的机会燃灯,则实有其事。

道教祭神礼仪说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起源于中国的道教祭神礼仪。关于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便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并在民间形成了“闹元宵”的风俗。

元宵节诗词 篇7

(清)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 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 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 一回微笑, 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 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 难畴畴昔, 总是团圆月。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 月正圆, 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 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 煮汤圆, 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 一家同吃上元丸。

巧吃元宵保健康 篇8

第一:不宜多食于康教授建议人们:最好别把汤圆、元宵当正餐。上午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还可以,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注意在吃元宵、汤圆的同时。最好不要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般来说吃三个元宵或汤圆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吃夜宵时,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汤圆。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些胃肠道比较弱的人在吃了汤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不能吃太饱,吃完后也不耍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第二:不宜当早餐

元宵、汤圆虽然味道好,但这样的食品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汤圆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但也不能多吃,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因为都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台有油脂,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它营养,所以不宜多吃。

第三:不宜油炸吃 除了煮元宵外,有人还喜欢把吃不完的元宵油炸了吃。虽然油炸的元宵比较香脆,但油炸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能量增加。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因此油炸元宵从营养角度来看是最不可取的,千万别为了口感而牺牲了健康。尤其是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元宵、汤圆很可能会使这类患者的疾病复发。

第四:吃元宵不宜太烫

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煮汤圆、元宵的汤里。因此吃完元宵、汤圆后最好再喝碗汤,这还可以促进肖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不过喝汤一定要注意别临汤里再加糖。如果吃的是成汤圆,可以在汤里放些小虾米砭蔬菜.补充营养,但最好不要再放瑚旨或调味料。无论是吃元宵还是喝沥还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医学研究已经正式,食物灼伤很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等相关疾病。有的人吃元宵时一被烫就很陕把元宵咽下去,这种中习惯危害更大。

第五:有些人不宜吃元宵

有几类人群是不适合吃元宵的,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胰腺炎、胆囊炎患者以及胃肠道功能比较弱的人。如今虽然元宵、汤圆都有了“无糖型”的,但事实上元宵和汤圆很难做到真正无糖,因为糯米做的皮里和馅里是无法根本去除糖分的。因此,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无糖型”元宵也不主张吃。如果一定要吃,建议上述人群每次吃元宵或汤圆的量不要超过3个,而且一定要在每天的主食摄入中减去半两。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时不能整个地吃,要分成1.4个,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细嚼慢咽,少量多次,以防不测。

上一篇:关于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情况的调查下一篇:县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