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Shell 中的流程控制语句Windows系统

2024-07-05

Unix Shell 中的流程控制语句Windows系统(共1篇)

Unix Shell 中的流程控制语句Windows系统 篇1

1 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1.1 选择入径病人

当新病人入院后, 医生在医生站系统中输入疾病诊断, 如果该病种是临床路径规定的病种, 系统即自动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对住院天数和手术或化疗等特定治疗日期作出明确规定, 在确定正式进入临床路径前, 系统还会显示入径标准提示医生该病例是否适合进入临床路径。

1.2 确定住院流程

确定进入临床路径以后, 在医生工作站病人信息中, 会显示不同于其他未入径病人的标识, 便于医生和护士识别。进一步进入该病人的住院管理系统, 系统会自动按照路径标准设定好住院流程, 并规定好了入院当日、入院第1日、第2日、手术当日、术后第1日、第2日、出院当日等每天的诊疗工作。

1.3 医嘱处理

在医嘱处理系统中, 我们既设计了单条医嘱记录, 也设计了“医嘱套餐”, 即把一些常规治疗及处理的几条甚至十几条医嘱组成“套餐”, 医生只需选择医嘱或“医嘱套餐”按计划执行就可以了, 这样就实现了医嘱电子化操作, 简单方便, 大大节约了医生开医嘱时间,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医嘱选择后, 如果因医护人员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医嘱未在规定时间内执行, 在病人信息栏中, 计算机又会显示醒目的提示信息, 还会自动跳出信息框要求医生输入医嘱未执行的原因, 提醒医生关注并执行医嘱, 否则系统就被锁定, 使当日医嘱无法提交, 这样就实现了预警功能, 利用差错防呆原理减少人为犯错。

1.4 路径调整

当然, 在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后, 并不是强制所有的病例一定要按路径完成, 在实际诊疗工作中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病情突变或其他意外的情况, 此时该病例已不适合按照既定的路径继续治疗, 系统允许医生对病人住院流程进行调整, 比如调整病人的手术日、出院日, 或者退出临床路径。在调整或退出临床路径时, 系统会跳出调整或退出的原因供医生选择, 便于我们收集数据今后进一步优化该病例的临床路径。

1.5 后台管理功能

在该系统中, 我们还设计了临床路径的后台监控分析管理系统, 不仅可以查询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的开展情况, 还能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例的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比如住院日、收入、成本、费用构成等指标。另外还设计了变异分析功能, 对每一个开始进入路径后来又调整或退出的病例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寻找变异的原因, 帮助我们优化临床路径。

2 胆总管结石ERCP案例介绍

我院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后,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2007年5月份, 我院共实施临床路径48个病种, 执行路径管理5 400余例, 入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下降1.15天。现以胆总管结石ERCP为例简要介绍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及效果。

2.1 制定标准化流程

我院设定的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确定住院日为6天, 基本流程为:病人入院当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第2天上午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术前准备;第2天下午施行ERCP手术;第3~5天为观察有无手术并发症;第6天出院。

在制定标准化流程的过程中, 首先由科室ERCP手术医疗组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制定病人住院诊疗流程, 确定病人住院后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术前准备治疗、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治疗和出院时间, 然后由医院临床路径专家小组对科室制定的路径审核。医院临床路径专家小组成员包括了医学、护理、检验、药学、院感、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员, 遵循循证医学原理对该路径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及安全性进行审核、修改, 最后将诊疗流程提交给计算机中心导入到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科室正式遵照系统设定的路径实施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治疗。

2.2 胆总管结石ERCP临床路径效果分析

以2006年度全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且无并发症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实施ERCP临床路径手术治疗与未实施临床路径治疗作对照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

2.2.1 基本资料比较

对ERCP路径组和对照组病人年龄进行t检验, 男女性别比例进行χ2检验, P值均大于0.05, 两组病人平均年龄和男女性别比均无差异。

2.2.2 病人住院日比较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对胆总管结石实施ERCP临床路径以后, 路径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只有8.23天, 远远少于普通对照组7.15天, 将近缩短了46.5%;术前待术日也只有3.56天, 少于对照组2.38天, 将近缩短了40.1%。两组数据P值均小于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实施ERCP临床路径在缩短平均住院日, 提高工作效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2.2.3 病人费用比较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对胆总管结石实施ERCP临床路径以后, 路径组病人的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少4 768元, 节省了30.6%;而病人的每床日费用比普通对照组增加了388元, 增加了35.8%。两组数据P值均小于0.01, 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病人来说, 实施临床路径能帮助其较少医疗费用;对于医院来说, 每床日费用的增加表明医院的收益率也增加, 也就是说, 实施临床路径对病人、对医院都获得了双赢的结果。

2.2.4 变异情况分析

在201个实施ERCP临床路径的病例中, 共有62例发生变异, 变异发生率为30.8%。对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发现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手术并发症、手术室无法按时安排手术、部分检查未按时出结果和病人要求延期出院。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优点

传统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有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增加一些文字书写工作, 而我们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流程化系统控制后, 医师只需在计算机里就能完成医嘱执行操作, 避免了传统临床路径推行方式带来的工作负担。应用流程化控制系统还加强了对临床路径的实时监控管理功能, 而且大大方便单病种管理的质量控制及变异分析, 使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得以实现, 并为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

3.2 加强对医院整体运营的系统化流程管理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院质量管理模式, 它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离不开临床、医技、后勤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麻醉科、手术室有可能成为外科系统实施临床路径的瓶颈科室, 影像学或其他检验报告不及时, 甚至药物采购、配送等后勤系统都对临床路径实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们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虽然能保证医生严格按路径实施治疗, 但是不能有效监控并保证医技、后勤等部门对临床路径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比如从以上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术室手术室无法按时安排手术、检验部门不能按时出报告结果就是改路径实施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 所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同感

目前使用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性系统虽然可以规范医生诊疗习惯, 但是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生诊疗工作的自由, 有些医生甚至认为实施临床路径不利于医学工作的研究和创新。而在实际操作中, 医生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关键, 如果不能完全得到医生的认可, 就有可能使得医生对入径标准掌握不严, 降低入径率, 部分适合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例不能按路径实施管理, 甚至对后续的推进工作形成阻力。所以我们在制定病种路径时, 会要求科主任和首席医生积极参与到路径修订的工作中, 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充分征询他们的意见, 制定适合我院实际的临床路径, 提高医生对路径的认同感。同时, 我们也加强了对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不仅使医务人员理解循证医学的理论和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方法, 又帮助医务人员更快适应临床路径流程化系统管理, 这样就便于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开展。

3.4 探索、完善节点式、分段式和分支式流程化控制系统

由于外科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治疗方法相对单一, 在流程化控制系统中容易设计、管理, 我院在此类外科择期手术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其他病种, 尤其是内科疾病以慢性病为主, 病情复杂, 合并症较多, 且多以药物治疗为主, 所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此, 我们正在探索开发多途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 将复杂疾病设置“诊疗关键点”[4], 以节点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还探索设置分段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比如对糖尿病设置入院前检查路径, 对剖宫产设置产后护理路径,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疾病, 仅设定入院到血透开始的一段路径。另外, 还有部分病种存在多种治疗或手术方案, 比如对阑尾炎治疗可以行腹腔镜手术, 也可以行常规开腹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只是在入院后医生有可能根据病人病情作出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在我们现行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模式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单一流程化管理, 没有实现节点式、分段式和分支式流程化系统控制管理, 这成为我们在现有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需重点攻克的难点之一。

3.5 加强系统的变异分析管理

对临床路径进行变异分析管理是实施临床路径持续改进的基础, 通过对变异数据的分析, 可以为临床路径的修改、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使之不断改进, 形成一个良性的医疗过程。在原先的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中, 我们要求医生对变异原因进行输入, 但是我们发现, 在所有变异原因中将近60%没有输入或随意输入, 导致最终变异分析困难, 影响改进效果。后来, 在设定临床路径开始, 我们就和医务人员一起讨论, 尽可能列举该路径有可能发生变异的所有原因, 既包括了医院系统管理的原因, 比如手术室无法安排、各类检验、检查无法及时完成、物资设备发生故障或药品供应不到位等等, 又包括了病种本身的原因, 比如发生院感、术中、术后出血或合并其它并发症等原因。经过系统重新设计, 一旦发生变异, 医生只需在变异信息框中选择发生变异的原因就可, 无须手工输入, 方便了变异信息的收集, 使变异分析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即使这样, 由于疾病复杂程度差异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有时候我们也不能预先考虑到所有变异的可能, 对于少数变异还是需要医生去输入, 而我们也应该持续不断地充实、发展变异信息数据库。

摘要:文章以胆总管结石ERCP手术临床路径为例, 介绍了流程化控制系统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 实现了临床路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使临床路径得以顺利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流程化控制系统,ERCP

参考文献

[1]陆栋定, 吴雁鸣, 徐德志, 等.临床路径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7) :17-19.

[2]季一鸣, 罗文达, 褚江洪.临床路径推广难点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5, 12 (5) :20-21.

[3]曹坤, 叶永斌, 蔡双宁.住院流程标准化计算机管理的实现[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 (1) :47-48.

上一篇:珍藏版英语格言下一篇:早期教育市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