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16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倾其一生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陶行知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总结,并且在现代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为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增加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开拓孩子的思维,让语文教育真正的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本文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实际生活提出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实践

正文:

谈及语文,大家并不陌生,而语文的学习,实际就是读和写的学习过程,读,就是阅读、理解;写,也就是写字和作文。究其深层来源即是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语文的所在。例如我们每天的对话交流,阅读文章等。现代语文教育与以往呆板、生硬、无趣的语文教育已经截然不同了。陶行知在教育思想中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现在教育的指向标。

所谓生活教育,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教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不断提升自己。生活教育分为3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了许多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除此之外,“创造教育”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亟待渗透的教育理念。

本人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识,谈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本人粗浅的体会。

一、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将语文融入现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视不变,及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传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并不能让学生们理解其真正的现实意义,导致教学呆板、无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才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1、回归本真,还原语文教育的真谛

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都是语文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语文应该与社会结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大千世界中让学生感悟语文的真谛,若是仅仅将语文教育停留在课本、教堂之中是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陶行知曾说过,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教育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还包括整个自然界。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描写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在陪父亲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跟着父母钓鱼的事情,并说说钓鱼之后自身的收获,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然后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各自钓鱼的经历,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谈谈通过自身钓鱼,以及这篇文章的学习,所得到的心得体会。这样一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学习课文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融入社会,发现生活避免教育与社会脱节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包含语文,语文中体现生活,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语文的教育更不能离开生活,培养学生的素质,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中,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生活中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去亲近自然,用手、用眼、用鼻子等亲身去感触食物,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体现生活等活动。都是生活教育思想的最好呈现。例如在一篇“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中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把,真正的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学会生活的真谛。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效的防止了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与父母的脱节。

3、转换角色,达成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学方法论,在语文教学中,教和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做,陶行知反对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而“教学做”则不仅仅是以教为中心,学习并且去做也是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中试着和学生对调位置,让学生体会教的过程,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二、做好引导,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又一大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手脑联动,首脑双全,培育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动力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离开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当今社会提倡人才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手脑结合才是创造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有创新思维,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一个手工作品去挖掘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多给学生提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

三、结论

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之中。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创造性教育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深刻的借鉴及影响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语文融入到生活、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2

一、运用生活情景, 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素材产地, 学校的所教所学都是以生活为依托。作为教师, 要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运用教学智慧为他们选择恰当的学习情景。例如, 在讲授《庐山的云雾》一课时, 天马行空的想象, 很难在形象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身上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瞬息万变, 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播放一段视频, 利用现代科技为孩子们渲染一种神秘缥缈的氛围,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们平时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 有些同学虽然见过云雾, 但是没有见到过这么千变万化的云雾。教师通过视频短片先给予他们视觉上的冲击, 引起学生们的无限想象, 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所以, 在设计教案时要在导入环节精心思考和准备, 力求新颖和富有童趣, 让他们一开始就被吸引, 从而提升整堂课的学习效率。之后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畅谈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 激起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必须巧妙地运用教育智慧, 将书面的教学材料进行加工, 使得它们更加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例如, 在讲授《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时, 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入手, 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 一步步地指导他们了解奥运会和主人公刘翔, 明白奥运冠军来之不易, 让他们对坚持不懈、奋发拼搏等精神品质产生共鸣和感动。动手操作, 动眼观察, 动脑思考是获得知识重要方法, 教师必须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 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花边飘香》一课的讲授中, 可以给学生准备花的图片, 还可以准备一朵真的月季花, 让学生通过看、闻、摸等方式来感受小女孩儿口中月季花的柔软、清香。在讲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时, 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来体会小红马、小骆驼、骆驼妈妈各自的心理特点, 让他们身临其境, 明白不应该因为他人的评论而自怨自艾, 而是应该做自信的自己的深刻道理。读、演、悟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低年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有限, 在面对复杂抽象的内容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去寻找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素材带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取到新鲜知识。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色中去思考, 了解自己原本的知识储备是怎样的, 知道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 明白自身的可接受程度是什么。在教授《菩萨兵》一课时, 可以搜集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 帮助孩子们了解那个他们不熟悉的年代,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理解红军和藏胞之间的鱼水深情。另外,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 有时候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 让他们课后合作探究, 寻找新的启发点。要想让学生真正建立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空间想象能力, 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 通过切实的观察、操作和体验来体会和感知。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 实行因材施教

有些低年级的学生自律性不够强, 比较好动, 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为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 由于他们的智力水平、生活环境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兴趣、言行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利用好身边的生活资源, 让孩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使之从能学转到会学、会做, 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结束语

“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 是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实施者, 应该将目标放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上面, 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当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背景相关时, 可以创设情境, 让他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更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从而提高他们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 让语文教育返璞归真, 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2]孙希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09) .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生活化;英语教学;氛围;因材施教

一、英语教学生活化,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要求老师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就要使用英语组织课堂。开始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如:Hello!Good morning.Stand up.Sit down,please.),以后每节课坚持用,并逐步增加句子难度。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

(一)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

陶先生在《活的教育》一文指出:用活的人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这就是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我对班上学生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交流。课上课后,我主动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开始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慢慢地,大家遇到我就用英语交流了。有一次,有学生给我打电话竟然用一口流利的英语:“Is that Miss Zhu?This is YaoYuan.I want to come to your home,but I don't know how to get to your house……”我当时还以为老外打错电话了。现在想想,那位学生真的是抓住生活的一切机会说英语了。

(二)进行英语演讲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我们用的牛津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任务。我每周的最后一节英语课,会请十位学生各作2到3分钟演讲,题目自定,自愿报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建议中等水平的学生请教成绩好的学生或老师,实在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学生,可以先写好中文,请同学或老师帮忙翻译,再演讲。课上演讲者演讲,其他学生听,然后回答演讲者或老师的问题。演讲者提高了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学生则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演讲内容丰富,除了教材话题,所讲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积极性高涨,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英语教学生活化

在学习了“My dream home”之后,让学生相互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并谈谈自己理想的家园;在学习了“Let's celebrate”后,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起源及庆祝方式等。学生既掌握了所学英语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二、营造民主的氛围,因材施教

(一)营造民主的氛围,平等对待学生

陶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文集》中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告诉教育工作者职业真谛——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放下架子,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不可把学生分等,要一视同仁。

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教育民主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如陶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注重差异

陶先生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差异,坚持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得到有效发展。他说:“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因人而“施肥”。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单位:屯溪区奕棋镇中心小学 姓 名:吴 龙 娣 电子邮箱:617328470@qq.com 电话号码:*** 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贯彻陶公的‚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语文,怎样去用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去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呢?

一、解放自己的思想,聚焦有效教学。

‚为教而学‛之先生要在‚学‛中变成小孩。‚变成小孩‛既是‚学‛的基点,又是‚学‛的最高境界。当先生自己变成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之关隘就能轻松攻破。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一文中说:‚你若想在笨伯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平凡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爱迪生,您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因为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十足的小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小孩子那种给你一块糖,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打破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写的作业没得到五角星,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了一样失意。当你变成真正的小孩子,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去,便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了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了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你变成了真正的先生了。当我们老师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1

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的界限就打破了,师生就可以平等地坦诚相待,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需求向老师反映,就能够聆听到孩子们的心声。记得有一次与学生玩耍的时候,听说有位学生的家长用100分减去学生考的分数,差多少就打多少下。我觉得挺残酷的,就改变了策略,不在试卷上打分,只打上等次和箭头。A、B、C、D等次代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箭头朝上说明你进步了,箭头朝下说明你有些退步。当打着等次和箭头的试卷发给学生之后,他们喜笑颜开,欢呼起来。还没等我讲评,就自己主动地查阅资料订正起来,错的地方还拿出纸来反复地默写了几遍,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次,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了学生的才能,在备课的环节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便于他们理解的教案,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足了,课堂气氛活了,参与面广了,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解放自我,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外如一的小孩子,走进孩子的中间,不断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才能,增进对学生的情感,从而聚焦有效的教学。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想象思维。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南通州去推广‚小先生‛,写了一篇一分钟的演讲词,其中有这样一段‚读了书,不教人,甚么人?不是人。‛话音刚落,有个小孩子马上就说:‚陶先生,你的演讲最好把‘不是人’改成‘木头人’。因为‘木头人’比‘不是人’更好。‘不是人’不具体,桌子不是人,椅子也不是人,而‘木头人’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印象。‛这一故事无疑告诉我们小孩子是有创造力的,而创造的源泉在于想象。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作出了 2

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文本中关键的阐释语,去品味文本空白处的意境和神韵。解放学生的头脑,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抽象的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形象。如《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运用了拟人手法,在描述了飞翔的小鸟和井底之蛙关于天的大小争论之后,末尾写到小鸟劝执拗的青蛙跳出井口便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我有意识设置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问题一出,就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荡起学生想象的浪花。一番思索后,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撑起两只手,两只脚猛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看,‘哎呀’一声,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也有的说:‚青蛙露出自信的神色,半睁着眼睛,摇了摇手,仍然坐在井底,因此看到的天还是井口那么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表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竭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思维,让学生在想象王国中自由自在地遨游,重构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于学生的心灵。

三、解放学生的嘴巴,引导质疑问难。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也指出:‚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语文课堂上,想要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和积极性,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嘴巴,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王树槐通过对父亲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勤劳、聪明、坚强的人。我在执教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课题处引导学生质疑。板书好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想:看到课题后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的思维马上就活跃起来:‚父亲的菜园有多大?‛‚父亲的菜园美不美?‛‚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父亲的菜园里有什么?‛‚父亲的菜园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逐步深入。

还有一次在执教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时,我们班的邓慧同学就问了‚为什么春江水暖是‘鸭’先知,而不是‘鱼’先知?‛因为在备课的时候我没有预设这样的问题,为了给自己争取一点思考的时间,于是灵机一动,便说:‚谁知道为什么?‛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的积极性立刻高涨了,有的说:‚鱼儿长期生活在水里,感觉不出水的温度。‛也有的说:‚鱼儿在水底诗人看不见。‛还有的说:‚鸭子对水温的变化比较敏感。‛…… 一派踊跃发言的景象,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语文教师如果教会学生‚质疑‛,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思考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中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阐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学英语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提出的“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的教学思想与今天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新课程标准又赋予陶行知生活教育新的内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要以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努力根据教育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背景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构建语言环境,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统一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也就是提倡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提倡“learn by doing”。在陶行知的生活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范围之广实于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教育的生活化对英语教育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为学而学,学用分离,脱离语言交际的环境。要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学得有意义。1 充分利用可用资源,使教学生活化

我们所关注的对象是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是自己身上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课程的资源,尽可能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景德镇的瓷器,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互动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僵化、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方案教学,使教学设计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牢笼”,成为牵制教师、学生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你预设再充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能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在无形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能在互动和创造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因为生活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的坐在课堂上学习的几十名学生,肯定会有人把不为教师所知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其能量对传统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挑战。引导关注生活,通过生活进行学习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因为在这样的理念下生活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想受什么样的教育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如何决定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教师就要不局限于书本的情境,创造更多更真实更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掌握语言,并在特定环境中正确使用。《牛津初中英语》特别关注课堂活动与生活的关系,在每个单元中都设计了大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教材的话题包括了颜色、服装、家庭、学校、学校等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学会如何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并在实践中运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了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真正达到了学习与实践的统一。

二、学做合一——提高教和学的效率,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上,也就是通过英语学习来改变学生的生活,具体得就是通过英语学习来改变学生的生活,具体得就是通过学习英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起了变化,才算是教育起了变化”。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英语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造起了一座高墙,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造就了教学的低效状态。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因此,教学做是统一的。1 为用而学

作为一门语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性,我们不可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来学习一门语言,这样只会造就一批哑巴英语学者,严重缺乏运用能力。而今的英语教学这种现象大有存在,通过了大学四六级考试却不能和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甚至不会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为英语起步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有用的英语意识,并能进行简单的交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走出低效的状态呢?是学生改变学法吗?是教师改变教法吗?都不是,关键在于了解英语的真正目的——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的目的,否则学了仍然不知所用。2学了就用

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种语言,目的是为了交流,交流最主要是口头交流。因此,英语在听说训练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英语知识、技能目标的主要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好习惯。在用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只要在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语言最大的功能是交流应用,没有交流的语言是死的东西,死的东西学生经常记不住。用能解决这一问题,也能大大得提高考试能力。在用中学,在用中复习,远比抄写背默的效果要好得多。“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所以,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突破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师观,形成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英语教师,如果和学生不能很好得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应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壁垒,将生活引入英语课堂,以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大课堂,使英语融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改变课堂教学单

一、封闭和学生被动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建立起学生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语言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要:陶行知虽然已逝多年,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在校园生根发芽,很快便撑起了一片绿荫,我们生活在这棵参天大树下受益无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价值,用“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开发写作资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自身形象;用创新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总之,在教育面临举步维艰尴尬境地的过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新世纪教育梦想快速腾飞的明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将始终伴随着我们,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创新教育 写作教学

正文: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教育者,应像陶行知那样,带着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思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看清事实,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写出自己的童真童趣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用“生活即教育”开发写作资源

陶行知针对中国的旧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它包含三层基本涵义:

(一)、生活决定教育;

(二)、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

(三)、生活和教育共始终。

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实践中我常常结合教材大胆开发写作资源,让同学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如《养花》一文中,老舍先生介绍了一些养花的经验。我及时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关于养花的文字资料,还让他们去植物园听花农讲养花的知识,观察花农养花的过程。然后每人自己学着养一盆花,记录花的生长过程,积累养花的经验。举办赏花和写作比赛,交流养花经验,描绘花的特点。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在这个人生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让学生扮演一些社会角色,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感悟人生真谛。如在指导学生写《今天我当家》的习作时,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回家扮演父母的角色,打扫卫生,清洗衣服,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在劳动中,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和无私的爱。我还鼓励同学们去做小小法律宣传员,交通管理员,街道办事员等更多的社会角色,并且坚持写体验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二、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自身形象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弊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它的内涵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我们摒弃“死教书本知识”的传统观念,不断打造自身新形象。

(一)、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确立师生平等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要由传统学习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重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学生学习的人,不配做学生的先生”。小语界新锐管建刚老师在写作教学的理念上敢为人先,堪称榜样,如《我的开场白》记录了他刚从农村调入县城的第一课,课后,他收到了学生的评价文字:“我们的新老师,他姓管,是一个校长,我们叫他管校长,厉害啊,校长他也能“管”。我原以为他很凶,没想到,他上课便把自己的照片、缺点、优点全贡献出来,并且还有很多描述,我们被逗得哄堂大笑。这个“开心果”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多彩的。”管建刚老师的一堂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这跟他“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无关系。

(二)、优化教学方法

陶行知一贯主张“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群体教学和个别谈话相结合,对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的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利用这个经验的联想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强调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

如本学期《语文》书上练习题里有两首诗歌,一首是《风儿在哪里?》,一首是《幸福》。通过解读文本让学生明白: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充实。我灵机一动,立即发动孩子们回家动手操作,第二天他们把自己的手工作品都带到学校交流,哇,10张课桌上10件作品!有做成牧羊犬形状的;有做成太阳花形状的;有红五星形的„„置身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成功的制作,看到了孩子们自豪的目光!打开一件件作品,一段段稚嫩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妈妈的爱就在那浓浓的菜香里!奶奶的爱就在她手中的雨伞里!爸爸爸的爱就在那丁丁当当的车铃里!妈妈的幸福,在于用自己的青春来培育自己的孩子。爸爸的幸福,在于每天早上骑车出去上班,每天很晚才回来休息,他给我做了榜样,鼓励我好好学习。”„„

当同学们带着感恩的心在晨会课上朗诵这些诗句的时候,教室里掌声如潮,看到这般情景谁会不兴奋异常呢?

三、用创新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教育中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眼;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明确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因而,我们应该重视在创造教育中的“六给予”:“给予学生观察的条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说的权利;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给予学生创造的激励。”写作教学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要让学生从陈旧的知识里解放出来,从僵化的教学里解放出来,从枯燥的分数里解放出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在开学的第一次作文课上,我这样引导孩子写作: 同学们,暑期生活丰富多彩,快快把你的暑期经历告诉我们吧!

小东:我游玩了清水岩,看到了青山绿水、古树参天、寺庙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美!

小刚:我在家自制冰激凌了,失败了好几次,最后终于做出来了,我请大家到我家吃冰激凌。

小洁:我读了日本作家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书中的小豆豆给我带来了乐趣,我从小林校长身上学到了:无论何时何事,都要有一颗善待别人的心,那将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小华:我从冰箱里拿出茶鸡蛋,剥开后刚咬了一口,又发现了更奇怪的现象:蛋白不是整整的一个整体包住蛋黄,而是变成了一层一层的,我数了数,共有六层,像是

蛋娃娃从里到外穿了一件又一件的小褂子,这是我的新发现!

听到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嘴也痒痒了,也介绍介绍我的暑期生活怎么样?

老师每天读两三个小时的读物,一个暑假读完了《儒林外史》、《围城》、《飘》,还在博客上写了读后感呢!老师还每天写一篇博文,其中修改、发表了同学们的好多篇写作。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教、学、做”合一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语音、词汇、语感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获得, 在教学中有机地将教、学、做结合起来, 收效很大。

在小学英语教育起始阶段,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孩子比较好动、贪玩, 通过教、学、做, 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如课本的每一单元都有情景对话, 如何将对话中的知识要点转化为技能, 就要看教师能否做到在做中教, 让学生在做中学。可设置与课文内容有联系且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可掌握的场景, 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 就会自觉地投入学习, 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因兴趣而随之消失, 厌学就会转为乐学。

二构建“生活大课堂”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 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 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 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体现英语学习性质, 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 把英语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着力建构生活化英语课堂, 或把生活引入课堂, 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并运用英语。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英语课堂,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置身生活场景, 自主合作探究, 使学生从英语学习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

三让课堂充满“爱”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爱满天下。”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师有了爱,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年级的学生们尤其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一句简单的表扬与鼓励, 都会让孩子们兴奋许久。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理论体现在小学英语教育中, 可以用两句话概括:“用爱心换取学生信心”和“用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用爱心换取学生信心。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感化力使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主动接近和加入后进生游戏的行列,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调适他们不平衡的心理。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开始增强, 学习风气也有所好转,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用爱好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 后进生也是如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 并不失时机地去鼓励和帮助他们, 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

四引入“创造教育”

陶行知认为, 小学生的创造力既是一种遗传素质, 更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使之得以充分发挥。但在旧教育体制下, 小学生的创造力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反而被成见所蒙蔽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追求的是“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人”的理想境界, 他的实践路径图就是“六大解放”, 即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1) 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能想; (2) 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 (3) 解放学生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 (4) 解放学生的嘴, 使他们能谈; (5) 解放学生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发展; (6) 解放学生的时间, 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五总结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过去和现在的教育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并且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爱心教育”为前提, 以“生活教育”为方法, 以“创造教育”为目标, 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去。

摘要:小学英语入门教育之前, 学生一般只是了解少数的单词,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也没有建立起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现象,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爱满天下”“创造教育”等教育理论为支撑。本人结合自身工作一年以来的实际教学总结, 对小学英语入门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入门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44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手工活动;策略

手工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有效地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当下幼儿手工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的创造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有重要的启示,若将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应用于幼儿手工教育中,将会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陶行知 “六大解放”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

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首先要解放幼儿的大脑,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思考和想象。

2.要让幼儿双手动起来,使之能干

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一定要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要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做到手脑并用,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3.要用眼睛去看

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看到美好的景象,使幼儿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4.解放幼儿的嘴,使之能讲

教师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育思想,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5.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要想有创造力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有时间去收集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知识资料,才有空间去开阔自己的眼界,为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6.幼儿的时间自由,使之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只有幼儿有自由的时间才能去思考,去接受,去消化所学的知识,有了知识的存在,从而实现创造力的良好发挥。

二、“六大解放”在幼儿手工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幼儿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讲的是幼兒地位的重要性。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他们自己平时的不断体验和探索而提高的,并不是一味地靠书本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笔者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教育思想,并结合幼儿手工制作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在幼儿手工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五大给予”教学策略。

1.给予幼儿动脑的时间

解放幼儿的头脑,给予幼儿动脑的时间,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教师要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与认识,帮助他们大胆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塑、布贴、折纸、自然物剪贴、自制玩具等。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制作步骤,而是让他们自己动脑,让幼儿先观察范例,看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

2.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解放幼儿的双手,教师要支持并引导幼儿主动创造的能力,并让幼儿有机会去练习。在手工活动制作中,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地把幼儿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而是要支持、鼓励幼儿,让幼儿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营造更好地创造氛围和空间。教师要细心指导并鼓励幼儿多想象,多发挥,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3.给予幼儿欣赏的条件

解放幼儿的眼睛,给予幼儿欣赏的条件,使幼儿积累更多的表象。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幼儿的眼睛,为幼儿欣赏创造条件,给幼儿看的机会与空间,幼儿看得多了,欣赏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沃土良田。

4.让幼儿大胆发言

要让幼儿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大胆发挥,相互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要给幼儿问的自由,要给幼儿讲的自由,要给幼儿充分发挥的自由。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创新能力,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这样也能提高幼儿的审美学习能力。

5.给予幼儿宽松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让幼儿有时间去学习与体验手工制作的趣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创作能力,如上课前的自由活动、练习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制作节目,让幼儿制作手工。教师应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寻找错误,并改正,从而提高学习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世说新语《陶侃留客》原文及翻译下一篇: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