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2024-05-10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精选2篇)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篇1

赵化中学郑宗平

课堂教学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每位教师不能不研究或注意课堂的引入,那么从那些方面引入,又如何进行引入呢?我认为可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篇2

所谓校本, 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资源来做一些更加接近于学生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身边的资源改进的教学实验, 实现了课程校本化,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供大家参考。

1. 改进光沿直线传播演示实验

《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课中, 有一个演示实验:“光在水中的直线传播”演示。

由于受课本提供器材的限制, 这个实验通常只能由教师做实验演示, 若水槽中的是清水, 则根本无法看见沿直线传播的光路。

为了让学生看清实验效果, 我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若用教材提供的仪器, 只需在清水中滴入几滴豆奶或在水中混入适量肥皂水, 使水呈轻微的浑浊状态, 再用氦氖激光器等光源射向水中, 就会从侧面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

如果不用课本的器材, 需要准备空气清新剂, 将教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隙, 让阳光从缝隙中透进来, 用空气清新剂喷向太阳光, 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一条光路。

改进后的优点:

取材简单, 安全易操作。现象明显, 器材可反复使用, 具有直观性, 说服力强,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生活性, 加强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 实验探究浮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在进行浮力教学时,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而不是垂直向上。学生理解起来有点抽象, 为是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浮力的方向, 本人在授课时, 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浮力的方向

器材:大烧杯细红线水乒乓球透明胶带

实验过程:

2.1 用透明胶带把适当长度的细红线粘在乒乓球上, 另一端粘在大烧杯底中心。

2.2 向大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水, 使乒乓球浸没水中, 观察烧杯内细红线的方向。

2.3 使大烧杯倾斜一定角度, 继续观察烧杯内细红线的方向。

2.4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效果: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浮力的方向, 并且印象深刻。学生达标率百分之百。

改进原因:这次改进把细线换成细红线, 能够更利于学生观察。

3. 改进“短路”实验

初中学生在学习《简单电路》时, 会看到教材中写到:“短路时, 电流很大, 会烧坏电源和导线。在生产和生活中若发生短路, 轻则用电器不工作, 重则会引发火灾”。为了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有深刻认识, 教师一般会给学生补充“短路”演示实验。若用电池做短路实验, 则看不到明显现象, 没有火花产生;若用照明电路做短路实验, 则不安全, 且火花产生时间短, 学生看不清楚。

4. 牛奶盒做实验

在学习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的时候, 可以做这一个实验来引导学生分析:

用一个带吸管的牛奶盒, 插上管, 用嘴吸牛奶, 可以喝到牛奶, 教师再演示用嘴向里吹气, 快将嘴移开, 发现牛奶自己从管中“喷”出来。

改进后的优点: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确喝牛奶 (饮料等) 时不是“吸”出来的, 实质是气压的作用, 内外的气压差, 使牛奶 (饮料等) 出来的。原来的实验例子等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是牛奶 (饮料等) 时是“吸”出来的, 这样设计可以避免这个弊端。

上一篇:9月再见10月你好句子下一篇:七年级下册数学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