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2024-07-05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精选14篇)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1

我做招商引资工作已经4年了,现就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想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成绩,首先解决思想问题,使自己想干、愿干、带着激情干。

招商引资是个苦差事,吃苦受累,有很多人不愿出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视角增强外出招商的信心。

一是要当时代的弄潮人。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我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而那些勇立潮头、积极开拓的经济建设者正是时代的弄潮人!我们作为中部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使者,肩负着把当地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引进家乡,发展家乡经济,为家乡的父老乡亲造福的重任。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只要我们积极参与,乘势而上,勇敢地走出去,借助外资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我们也能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时代的弄潮人。

二是要树立成就感。按照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生五大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即成就感的需求。我们到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为我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也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三是要开阔视野见世面。我们长期在内地工作,有不少同志没有

机会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难免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视野不开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我们有了外出的机会,为何不去感受一下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热潮,真正做点事,干出点成效。这样既开展了工作,又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这难道没有诱惑力吗?思想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会愉快的走出去。

招商引资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工作方法。好的工作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一是要选择好招商地。首先要搞好招商地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招商地的产业特点、发展需求、投资商的意向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资源情况、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选择对路的招商地。

二是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资料准备。宣传资料是招商引资的基础性材料,要把握“真”、“准”、“新”,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及本区域最新发展动态传达给投资者,增强投资者来考察投资的信心。外出时把县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库(项目立项报告、可研报告)资料及有关光碟、照片等带齐,全面掌握我县县情及各类产业重点项目。一方面是心理准备。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争取,广泛联系,而又切忌心气浮躁,浅尝辄止。

三是要尽快站稳脚跟。到招商地后,要利用亲情、乡情关系,通过在外地工作的老乡以及有过联系的各界人士牵线搭桥,增加对外交往的可信度。以此为突破口,广泛结交工商企业界朋友,逐步打开招商引资工作局面。

四是要全方位收集信息。通过查询互联网、当地报刊杂志及政府

部门有关资料,全方位收集信息,掌握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情况,尤其是当地经济发展指标、限额以上企业数、著名的大企业、支柱产业等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企业扩张趋势。然后根据我县招商目标,选准招商对象,主动出击,重点突破,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五是要灵活运用招商战术。这里略举几例:

1、感动法。招商目标定位后,用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诚信招商、实现双赢的理念感动他们,促使客商愿意与我们合作。

2、粘贴法。经过分析筛选,确定招商目标后,发扬“膏药精神”,长期保持密切关系,寻找合作交流机会,直至进行项目洽谈。

3、当一个聪明的打工仔。对有意向的项目,不妨到他们单位甘当一个打工仔,这样通过近距离接触,更容易与老总沟通交流。同时寻找机会宣传我县“招商、安商、抚商、富商”的政策环境,为他们投资兴业出谋划策,取得老总的好感和信任,这样有利于项目进一步洽谈。

4、学会给老总算边际效益。每一位老总都非常关注企业的边际效益,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宣传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介绍我们“减税让利”宽松的发展环境和灵活的经营范围等情况。通过算边际效益让他感觉到来我县投资可拥有更多扩张发展的机会,争取最大的利润空间,这样就有可能促使项目成功落地。

5、事缓也会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性,让投资商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权衡投资的利弊。有时过于急躁往往事与愿违,一回生,二回熟,客商来考查一次不行,积极邀请他们再次来考查。现在往往会出现许多地方争一个项目的情况,哪里工

作实、盯劲大,客商就可能落户在哪里。

优化环境是项目落地的重要保证。反之,再好的项目也会与我们擦肩而过,作为引资方,不仅要有一流的硬环境,更要有一流的软环境。目前,全国各地的硬环境基本上大同小异,而软环境建设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它主要体现在为客商服务上。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种倾向就是项目谈成后,一旦签约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认为这已经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项目签约只是项目实施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这时放松了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很容易造成项目流失。

为此,我们在和外商交往中,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职责外的工作也争取让客商满意。对客商提出的合理要求,都要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向客商说明情况,讲明原因,同时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客商的要求。让他们能够体会到我们是在用心招商,用情招商,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否则,落地的项目也会象“煮熟的鸭子”一样飞走。我认为优化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生产环境。目前制度环境状况、产业配套能力、政府工作效率等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要强化行政审批便捷服务功能,搞好“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与外商合作过程中,要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

二是优化生活环境。一个企业引过来,要尽量为他们提供生活方便,使他们在这里像在家乡一样安心、舒心、放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期在我县投资兴业,发展壮大。而后通过他们引进更多的项目,实现以商招商。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2

关键词:语文课,情趣盎然,情感和谐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 语文教师大多能说、善写, 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好多语文教师的语文课, 却并不像好多教师想象的那样情趣盎然, 充满生机, 反而是将语文课上得死气沉沉, 单调泛味。那么, 在语文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 如何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呢?笔者认为, 教师应在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趣上做文章。这就要披文入情, 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 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 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 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 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 以达到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一个语文教师而言, 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情趣盎然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 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己亥杂诗》中那至死不忘的忧国愤世激情, 《行路难》中从抑郁苦恼走向自信的豪迈之情, 《背影》中那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 《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课》中那浓郁而悲壮的爱国之情……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真正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 真正达到情蓄于胸而自发的那种自然程度,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 课堂上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 激发出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 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 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二、精心设计导语, 拉动学生心绪

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 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 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 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学鲁迅的《故乡》这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游子心中, ‘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是魂牵梦绕的归宿。那么, 一旦回到故乡, 那份美丽会依然存在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小说《故乡》, 看看鲁迅先生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一样。”寥寥数语, 如投石击水, 从情感上一下子牵住了学生, 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三、通过情趣朗读, 激发学习情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 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 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 达到水乳交融, 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学《春》这一课时, 我开始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 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 通过语音将新教材的信息输入到学生大脑, 使学生脑海中出现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 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 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的极大兴趣, 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 跃跃欲试, 兴奋不已。此时, 春天那美丽的画面的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完全产生了共鸣, 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四、讲究字斟句酌, 体会作者之情

如果将一篇精美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那么, 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子, 琳琅满目的句子就好比千姿百态的树枝。“叶、枝”与“干”血脉相连。而好文章又总是有感而发, 因情生文, 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 正如大树的“干”一样。教师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也找不着时,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背影》) 。”一个“又”字, 本来是很普通的副词, 在这里却有了深厚的感情, 表现出我对父亲的背影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泪流不止, 一流再流。教学时指导学生对重点字句进行精心品味, 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又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达到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的和谐统一。

五、创设典型情境, 明其境通其情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声情并貌的朗诵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 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使他们耳濡目染, 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努力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像《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等写人叙事的课文, 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 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 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让学生有一种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感觉。总之,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 注情于物, 移情于境, 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 入其境而知其事, 明其境而通其情。

对语文课改的一点看法 篇3

关键词:语文课;情趣盎然;情感和谐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师大多能说、善写,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好多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却并不像好多教师想象的那样情趣盎然,充满生机,反而是将语文课上得死气沉沉,单调泛味。那么,在语文课改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趣上做文章。这就要披文入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以达到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情趣盎然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己亥杂诗》中那至死不忘的忧国愤世激情,《行路难》中从抑郁苦恼走向自信的豪迈之情,《背影》中那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课》中那浓郁而悲壮的爱国之情……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真正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达到情蓄于胸而自发的那种自然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课堂上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出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二、精心设计导语,拉动学生心绪

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学鲁迅的《故乡》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归宿。那么,一旦回到故乡,那份美丽会依然存在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小说《故乡》,看看鲁迅先生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一样。”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三、通过情趣朗读,激发学习情趣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学《春》这一课时,我开始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语音将新教材的信息输入到学生大脑,使学生脑海中出现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学生对教材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跃跃欲试,兴奋不已。此时,春天那美丽的画面的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完全产生了共鸣,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四、讲究字斟句酌,体会作者之情

如果将一篇精美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子,琳琅满目的句子就好比千姿百态的树枝。“叶、枝”与“干”血脉相连。而好文章又总是有感而发,因情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正如大树的“干”一样。教师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时,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一个“又”字,本来是很普通的副词,在这里却有了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我对父亲的背影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泪流不止,一流再流。教学时指导学生对重点字句进行精心品味,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达到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的和谐统一。

五、创设典型情境,明其境通其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声情并貌的朗诵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努力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像《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等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总之,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注情于物,移情于境,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对初中数学教材的一点看法 篇4

舒兰市第二十一中学郭云凯

教数学已有几个年头了,现就我个人对数学新课程下如何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传统的教材过分的强调了数学的单一性、工具性等特点。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理论性太强了,且有部分内容没有实用价值性,忽略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人为的编制一些飘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偏题、难题、怪题、导致学生耗掉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丧失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停滞在闭门造车的水平上。另外由于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数学被认为就是做题,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应付考试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这样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上迎合了时代的特点。首先学生是人,是知识的载体,过分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中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合作、民主、开放式的教学,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参与探究意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上就体现了时代性,可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就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使数学不再脱离实际,而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数学因材施教,真正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会有与众不同的作为。具体目标中增加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指出数学不单纯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数学中教师不单纯教,学生不单纯学。新数学教材上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等,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现,更符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教材中“游戏是否公平?”、“跟我学”、“试试看?”等极富情趣和创意的字词会令我们身不由已的进入数学的世界。新气息、新思想、新理念,不仅给教师很大触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学习的渴望,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教师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表演舞台,教师是策划者、实施者,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一个装载的机器。而《标准》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在是单一的教,学生也不是单一的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共同探究,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得到了发展,同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5

隨著民族音樂的不斷復興,民族樂器的學習者也越來越多,而古箏憑著她獨特的音質,優雅的旋律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如今不僅僅是兒童,更多的成人和老年人也加入到了古箏學習者的行列中來。那麼如何學好古箏呢?在這裏,就自己學習和教學過程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古箏學習中應當避免的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古箏容易學

很多人在給你推薦學習古箏的時候,總會說古箏既好聽又容易學。當然相比鋼琷來說,古箏是比較容易點,因為通常考級的譜都是簡譜,而不是五線譜,同時鋼琷有88個鍵,古箏只有21根弦。當然古箏也比古琷、琵琶這些好學,但是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

從技法而言,傳統的古箏技法有勾、抹、托、打、勾搭、花指、刮奏、大撮、小撮等等,從古箏的入門來講,僅勾、抹、托的組合基本上就能彈奏一些比較簡單的曲子了。不過這並不說明古箏就好學。任何一樣東西,要學會都不會很難,但是要學好,就需要花時間和下功夫,要學精,就更要加倍努力。

古箏究竟難在哪?這裏先舉一些例子。

1、技法多。除了傳統的技法外,經過幾代大師不斷地創新,如今的古箏演奏的技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左手彈奏的使用外,更增加了小指拔、掃搖、輪抹、輪指、雙搖、食指搖,中指搖、名指搖,雙指搖等眾多技法。很多新的技法需要多年練習的功力方能達到收發自如的效果。

2、變調。古箏的基本定調是D調,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的深入,會逐步接觸到G調、C調等不同變調的曲子,每轉一個調,弦位就發生完全的變化,對不同調子弦位元的熟悉,需要時間。更有一些現代創作的曲目,會要求在演奏的過程中進行變調,這既需要純熟的基本功,也需要對琷碼移動位置的熟悉,在這種曲子的演奏中,變調不可能讓你去試音,需要立即完成。

3、風格。古箏分為九大流派,陝西、浙江、河南、山東、潮州、客家、蒙古等不同的流派,在演奏的風格上有所差別,怎麼去表現這些不同流派箏曲的風格,即需要練習技法,更需要去深入瞭解每個流派的特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潮州箏輕六調和重六調,在對4和7的按弦變音上,有所不同。《秋思曲》中的7的音介於7和降7之間,而4音則在升4和4之間。如果光看譜來彈,那就會彈錯。

4、速度。從趙曼琷發明古箏快速指序彈奏方法之後,古箏演奏在速度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打虎上山》一曲多種新指法的並用,將這首原本不可能用古箏彈奏出來的京劇選段演奏得淋漓盡致,但是如果沒有個十年左右的訓練,你是無法做到的。

5、韻律。在學界裏有句俗語,叫“技術好說,感覺難找。”一首曲子為什麼在不同人的手上,演奏出來效果有好有壞,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曲子的理解和韻味的表現。揉、吟、顫等技巧不會全在譜子上標注,需要你自己對曲子的理解去添加。而古箏每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所發出的聲音音質是不同,如何去處理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的音質,需要你去感悟。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点看法 篇6

计划生育,又称一胎制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初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在我的了解范围,是为了充分缓解就业的压力。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是陈云、陈慕华为代表的计委系统首先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时候,邓小平同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个重要理由也是认为减少人口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作报告时指出:“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副总设计师田雪原(中国社科院首批47位学部委员之一)1981年从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度人口的数量,提出中国100年后的经济适度人口为6.5~7.0亿之间。在我看来中国的人口的确太多,如果在当初的历史环境下,不加以控制,是会导致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的。

那么到了当下,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依然适用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形势呢? 终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国有望放开“单独”家庭生二胎政策。

以我的观点来看,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是简单的人口红利的问题,实际上代表着国力的强弱,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代人数少,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实行了30多年的一胎制至此需要转变。

现在来看,面对该政策,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使将来有充足的、补充的新生代的劳动力,不然将来的劳动力是短缺的。第二,二胎是可以的,三胎现在还不要急,以后根据人口情况再说。因为独生子女不容易教育,很多家长认为独生子女没有伴儿,家里有兄弟姐妹就有个伴儿,便于成长。第三,从国家来讲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如果不放开二胎估计将来越来越严重。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建议,放开二胎可以尝试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发展到进一步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十分同意厉老先生的观点,政府的政策若干年以后是必须要总结经验,譬如哪些成功的,哪些不成功的,哪些需要完善的,并不是说中国永远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二胎,我们可以,过一段时间再看。

对中国社会慈善事业的一点看法 篇7

关键词:慈善事业,问题,出路

一慈善事业, 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慈善一词翻译为英文是“philanthropy”, 源于古希腊语, 本意为“人的爱”。另有一词“charity”也是慈善的意思, charity一词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 其本意为“爱”。实质上在英语中表达慈善意义时, 两个词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 且均有“爱的付出”的意义。

在《大美百科全书》中, 慈善事业条目有如下释义:“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 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 来提升人类的福祉。”英国人认为慈善事业的目的在于对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慈善事业的解释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 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 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从上述对慈善事业的解释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国家对慈善的界定有所区别, 但总体而言, 都承认慈善事业的普世性和社会救助功能。

慈善事业, 古已有之。但真正意义上把慈善事业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管理的标志性事件是20世纪初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创立其慈善基金会以后。作为美国社会标志性人物, 卡内基通过自己的奋斗, 从一个一贫如洗的移民后代迅速发家致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批亿万富豪之一。作为资本家, 卡内基的致富方式和手段是存在争议的;但作为一个慈善家, 世人对他的义举和态度却是由衷赞赏的。通过慈善事业, 卡内基成功地洗刷了资本原罪的骂名, 并以“在巨富中死去是莫大的耻辱”的慈善理念成功地开启了世界慈善新风尚。

今天, 慈善作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外, 第三方社会力量正日益显示其独特的社会作用。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慈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在唤起世界道德良心、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慈善事业援助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政府行政投入力度较弱的领域, 所以, 慈善事业事实上发挥了继市场分配、税收分配之后的第三次社会分配的作用。市场分配、税收调节的指导思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而基于个人自愿原则基础上的慈善捐赠是捐赠者将手中掌握的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社会, 缩减因第一次、第二次分配而造成的社会财富两极分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社会中的“仇富”心理,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中国慈善事业的传统与现状

中国社会的慈善传统有悠久的历史和较独特的慈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 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食客冯驩“焚薛邑券书, 以捐之”的凿窟谋心义举;墨家“天下皆相爱”、“多财, 财以分贫也”兼爱的慈善观;儒家“仁”学, “仁政”对“大同”、“小康”社会的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及人之老, 幼吾幼及人之幼,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等政治道德伦理中蕴含的对社会弱势群体关爱的慈善理念对社会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 广为社会大众接受, 催生出古代富商、地主在地方自发主持修路搭桥、灾年减租免息。商人在传统义利观熏陶下义利兼顾或重义轻利的慷慨解囊救危济贫;宗教团体每逢灾荒, 慈悲为怀、普济众生、施粥赈灾、抚育弱幼;政府在赈灾救济中首当其冲、统揽全局地从上到下, 社会各阶层团体全面参与的中国式传统慈善事业, 培育出知恩图报、救危扶困、守望相济、广行善道的社会慈善意识与风尚, 形成一个个知善、乐善、行善, 社会重善、教善、举善的慈善事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独具中国风格的慈善理念风尚。

传统慈善理论和文化在历史上曾深深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培育出无数中华慈善人士, 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的一页。在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 争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传统慈善文化理论如何与现代社会实现对接, 怎样充分发掘慈善事业在凝聚民心, 消融社会矛盾, 缩减贫富分化, 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等作用,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如何呢?中华慈善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 中国慈善捐赠物款总额达50亿人民币, 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西方国家同类数字美国是2.17%, 英国是0.88%, 加拿大0.77%。 (1) 中国在所接受捐赠物款中, 近80%来自海外, 只有20%多一点来自内地。国内外捐赠数额反差巨大, 超出了许多民众的心理底线。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脚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将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迈出了新的步伐。从2008年1月民政部慈善协调办公室、中华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第一份关于慈善捐赠的年度报告《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来看,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近年来, 无论是慈善事业的大环境, 公众、企业界的捐赠热情, 社会慈善组织的发展等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报告显示, 2007年度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慈善捐赠 (款物) 总额达到了223.16亿元, 约占我国2006年GDP的0.09%。与2006年相比, 增长了123%, 而来自境外的捐赠 (款物) 总额达到86.09亿元。两项相加, 2007年度我国接受来自国内、国际的社会捐赠总额超过309亿元, 与2006年相比翻了两番。 (2) 另外, 根据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统计, 2008年我国的慈善捐赠总量达1070亿元, 是2007年的3.5倍, 占GDP总量的0.356%。短短五年时间, 中国慈善捐赠数额由50个亿剧增超过1000亿, 增长率高达2000%以上。 (3) 如此神速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展在世界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是殊为罕见的。

事实清楚表明, 中国人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从未曾远离, 中国社会的慈善爱心行为一经唤醒, 奇迹就会发生。

三中国慈善事业, 在路上

从现代慈善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社会富豪精英率先在慈善领域垂范是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基础, 一个透明、高效、亲民的慈善管理运作机构则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美国卡内基、福特、洛克菲勒等慈善人士首开现代慈善风气后, 美国社会中大慈善家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经久不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国民经济三十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社会上一批新的富豪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 截至2011年年底, 中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了102万人。这些富豪认为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纳税是最好方式, 有近三分之一的富豪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慈善捐款, 有24%的富豪选择了这一项。有12%的富豪选择以维护职工权益来体现企业家社会责任。在慈善捐款方面, 选择慈善基金的富豪占到将近一半;选择做直接项目的其次, 占34%。希望小学成为富豪最青睐的慈善项目。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基础已然具备。 (4)

从另一角度看, 中国仍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行列,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庞大的人口基数, 区域发展不均衡,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贫穷人口绝对数量大, 慈善事业刚起步……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 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大发展, 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现代慈善意识培植问题

首先, 社会各界应当学习了解现代慈善意识, 认识到慈善是一种自主权利和自愿行为, 是基于人性光辉的自主选择。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慈善事业异化为被权力绑架的义务的危险。其次, 要树立正确的慈善观, 解决好财富留给子孙还是反哺社会的问题。个人财富留给子孙或是捐赠社会, 其实任何一种做法都无可厚非, 不过两种选择所体现的是不同的理想和社会追求。大洋彼岸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倡导的亿万富豪身后“裸捐”引领新世纪慈善风尚, 国内“富二代”败家、“坑爹”、堕落的事件一再引起社会热议, 两者形成的反差映衬出中国慈善的困境。再次, 应当深入反思我们的慈善发展理念, 回答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慈善事业的现实拷问。从东西方对慈善的界定上能看出, 西方把慈善事业当作是一项毕生坚持的事业, 而国内社会更多把慈善事业理解为一时之需、应急之举。东西方在慈善事业理解上存在境界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两者在发展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依靠力量、受益对象、发展道路、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2. 中国慈善事业主体角色问题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 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清晰的定位。慈善的主体到底是谁?是民间社会还是政府?慈善事业是依法由民间组织自行选择和具体实施, 还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干预和直接管理。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共识。 (5) 西方国家慈善事业通行的模式是民间组织 (NGO) 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模式是否能移植到中国, 确实是值得商榷的问题。《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最大的特点在于, 政府始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6) 虽然慈善本该归属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域”, 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慈善事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现阶段仍是不可缺少的。

近些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乱象表明, 中国慈善事业已经到了必须明确社会慈善事业主体角色的时候了。对于中国慈善事业而言, 人们既不希望看到慈善事业被少数官僚作风的机构把持, 形成所谓“善意”慈善垄断格局。同时也不愿意看到那些打着慈善旗号的公信力低、规模小、管理混乱、监管失察的慈善组织来主持。笔者认为, 在坚持政府在慈善事业中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 应进一步降低慈善事业的准入门槛, 有步骤地放开慈善事业, 让慈善发展少一些官僚气息, 多一些人间烟火味道。应当给像“壹基金”这样中西合璧、运作高效透明的慈善机构以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空间和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草根”慈善组织的扶持, 积极壮大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增长点。

3. 中国慈善机构管理机制问题

现阶段, 中国慈善事业的管理机构像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基会等慈善组织都有明显的官方背景。这种亦官亦民的身份一方面为其运作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政治身份, 机构可以依靠政府平台获得充足的社会慈善资源, 同时又丰富了联结政府与民众情感的渠道。但也因其官方背景, 民众对其社会行为是非常敏感的。近几年, 一些官方性质的慈善管理机构中先后爆发出的“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资金挪用事件”等一系列非常事件把官方性质的慈善机构推到了社会舆论口诛笔伐的漩涡中, 而官方在处理这些非常事件过程中存在的多处令人联想翩翩的细节问题, 激起了社会民众对官方性质公益机构的更多的不满和质疑。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1年4月一份名为“北上广市民看社会慈善救助”的调查表明, 民众对官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最低, 仅一成受访者信任。2012年《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调查的6000个样本显示, 遇到灾难发生, 60.19%的受访者只愿意通过纯民间慈善机构捐款捐物, 仅11.20%的受访者愿意与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合作。冰冷的现实说明体制内公益机构已经沦落到被社会民众唾弃的边缘。

为何民众会唾弃那些从事于神圣慈善事业的体制内公益机构呢?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公益机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严重弊病, 主要表现为机构官僚气息浓厚, 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度低, 资金违规挪用多发,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危机处理和社会公关意识淡薄等。这些弊端中所透露出的体制内公益机构对本职工作的不专业、不敬畏、不作为、乱作为, 对社会慈善资源的不珍惜、不负责的行为, 严重伤害了社会民众的感情。僵化错乱的管理制度让天使的慈善事业蜕化为势利群魔的狂欢。不深刻反思和改革现行慈善机构管理机制, 中国的慈善事业就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肩负起其历史使命。

4. 慈善机构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问题

现代慈善事业中, 慈善事业机构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是缺一不可的相生相成的关系。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 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软组织”。 (7) 透明度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力, 也是慈善组织的影响力。公益慈善组织如果能真正做到亲民、透明、高效的阳光运作和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就能够以其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不断提升其社会公信力,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赢得更多的社会捐赠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反之, 公益机构就可能自毁形象, 被公众唾弃, 其社会捐赠资源急剧减少, 沦落至无人问津的境地。在这方面, 中国的慈善机构是有过深刻教训的。“汶川地震后, 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信息不透明的弊病, 不断引发渠道垄断和利益输送的猜想, 而这恰恰是不能获得公众信任的原因。”

据民政部《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 全国有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 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 90%的公众不接受目前的披露程度和方式。这无疑在警醒中国的慈善机构, 在提升其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问题上,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中华慈善基金会2004年统计数据

2民政部慈善协调办公室、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R].2008.1.31

3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R].2009.3.10

4胡润研究院、群邑智库联合发布.2012胡润财富报告[R].2012.7.31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8

你们好!

我是一名厨师,贵刊一直是我每月必读的刊物,我看了贵刊在第3期的“难忘哈尔滨美食”一文后对肖理先生的文章中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在哈尔滨生活、工作30多年了,如有不礼貌的或写得不对的地方请你们多多包涵。

首先哈尔滨的红肠从来就没有“抓了一手黑”的事发生,我想就是有,厂家也会在出厂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的,否则它不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哈市特产。另外,不知肖先生是什么时候来哈的,不过从其提过的“得莫利炖鱼”来看也是在80年代未来的,如是这样,生产红肠的“哈尔滨肉联厂”、“秋林公司”也已换上进口的烤肠设备了,更是不可能发生“抓了一手黑”的事情的。

还有就是“锅包肉”,肖先生所写的是在辽宁沈阳一带的做法,而在哈尔滨的做法是把瘦肉切成1.7 cm厚大片挂糊入五~六成热油炸制,视其成金黄色后,捞出入七八成热油复炸后,烹糖醋汁,成品要求“酸甜适口、外酥里嫩”。而与“咕咯肉”(是不是“咕老肉”?)相似的是“果汁里脊”。

来哈市买红肠,要买秋林的“里道斯”和哈尔滨肉联厂的红肠。“松仁小肚”是“正阳楼”比较有名;大列巴是“秋林公司”的;干肠可以买一些“世一堂”的干肠料和肠衣回去自己加工味道还是不错的;锅包肉、地三鲜可以在遍布哈市各个街道的中、小饭店吃到。哈尔滨的特色食品还有很多如“酸黄瓜”、“旱豆角”、“老鼎丰”的月饼、糕点……等等。

对不起打搅各位了,只是想让贵刊办得更好。另外我想办杂志也是“作学问”,是不能够有一点偏差的。好了,就写到这里了。

祝各位身体健康、杂志越办越好!

哈尔滨读者:马竞骞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9

本人从警,不,准确的应该说是进入铁路公安机关16年了。期间,在沿线警务区5年,在车站客运2年,在乘警队3年,在派出所从事内勤工作5年,还有幸在机关混了将近一年。

至于这16年来,究竟带给我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在这里就先不啰嗦了,我就只想说说这16年来我看到了什么。

一,我看到了铁路公安机关的黑暗

一是领导选配方面:

从公安局到公安处,从公安处到各所队,每一处岗位,每一个职位,每一顶乌纱无不充斥着裙带,酒肉,钱权等利益关系。当然,凭借个人工作能力或民主推举走上领导岗位的或许有,可能你看到了,反正我是没见着。如果你看到了,那我也只能说—这是个奇迹。

溜须拍马是基础,请客送礼是关键,拉帮结派是要件,任人唯亲是根本。16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多少人凭着一股“和领导办一百件好事,不如陪着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的理念,依靠用人民币开道,仗着扔烟盒子、摔酒瓶子而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年可以说除了买官的数额有所变化,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依旧保持着从发根到发梢的黑度不变。

二是领导能力方面:

在铁路公安队伍中,领导能力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不倒翁型算是最聪明的属于揣着明白装糊涂型,即本身有点能力也甘愿领导拨一拨自己转一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类型;第二种次一点油桶状的属于上下一般粗型,即能够熟练运用“以会议落实会议精神”的类型;第三种再次一点的属于蒙古大夫型,上面说一的时候会自作聪明说出个123来,乱指挥能力不容小视;第四种属于脑子进水之后的“五残”型,能够按时上下班,并且基本掌握了大部分的常用汉字,但通过口头方式传递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即传个话也传不清楚。

这四种干部类型,特别是公安处各科室以及派出所(队)这一级的干部的存在,一是注定了所奴服从于处奴、处奴服从于局奴,局奴服从于部局奴,部局奴服从于“他刘大爷”,这一奴才服从于奴才的局面;二是注定了上级压下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三是注定了最底层民警的悲哀,每一名民警面对的不是歹徒,也不是亲人,而是一帮子不冷不热,不咸不淡,而且打不垮,拖不烂、搬不掉的一块块包着一层软人皮的厕所里的顽石。

三是领导形象方面:

前几年一部电视剧《亮剑》的热播,竟然将姜哞哞为首的一群人一夜之间陶冶成了视满嘴喷粪为李云龙式将帅风范的演员。一时间各级会议上好像不说几句骂娘的粗话,就跟不上了形势,赶不上了时髦。这咱不先不说,就说公务员考试之前,姜哞哞又是发言,又是下文的信誓旦旦露着青筋许下了“三年不转如何如何”的屎言,但期限一过再过,也不见他跟江湖上或者弄巷子里的痞子头一样敢于出来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屎言。算是为“算了不说,说了不算“做出了一个最高级别,最具代表性的诠释。

在这一最高统帅的模范作用下,自上而下流行起了简明扼要的领导口气,“还想干吗?不想干打报告!“;”觉得这不好,调你去外地沿线好吗“;”你砸了我的指标,我就砸了你的饭碗“;这些“拿着痞气当锐气,拿着霸道当道理”的无耻行为一直作为他们以制治警的高招持续至今。

四是领导待遇方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领导级别的收入最高。派出所这一级的所长、副所长的咱就不说了,尽管他们多少能多拿个千儿八百的,但平时也是担惊受怕,遇到点问题也是被训的跟臭袜子似的,每逢过年过节的还要往张三局长、李四处长、王二麻子政委家的送点贡品的非常不容易。最可恨的就是局处二级机关,从路局拨下来的大钱到沿线巡线费和乘警组的补票提成这点小钱,他们都要雁过拔毛,一幅蚊子腿上也要啃一口的赖皮嘴脸。其收入咱没法精确掌握,但仅仅从自己在局处两级机关的“好友“那里听说的,就高达基层民警的2倍以上,而且我相信跟我说起此事好友的态度还是蛮谦虚的。写到这里放松一下套用一句时髦话---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2,领导级别的房子最大。不知道兄弟们所在地区的住房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反正我所在的地区是存在局长楼、处长楼的。本人有幸爬进去过几次(向毛主席保证不是送礼),大开眼界,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红木、什么是奢华,什么叫房子大、大房子,知道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是个什么样的样子。唉~~其实这也没什么,可气的是住这样房子的人偏偏还要缴纳最便宜的物业费和暖气费~~这上哪说理去?写到这里再放松一下,自造一句时髦点的话---至于你找的到找不到,反正我找不到。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10

当前中国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三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和培训制度;四是加强干部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考核制度;五是实行收入分配宏观管理,建立国家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六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七是加快人事立法进程。2009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了纲领性规划。可以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切实加以改进和加强。

一、选人用人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中央提出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可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从来都不缺理论和指导思想,可是在具体的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却并不理想。比如在“能上能下”方面,我们的干部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这种情况只是到近年来才有所改观,某些官员因为“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度的推行,因安全生产事故等原因丢了乌纱;但普遍来看,“能上不能下”仍是干部人事管理中的普遍现象,这导致一些无所作为、斗志衰退的人能占据着领导的岗位,影响了机关行政效能。这一方面受我国传统人事制度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关。

对此,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不只是犯严重错误的要降职,对那些无所作为的、不称职的,同样要降;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的同时,要转换考核主体,将以领导考核为主切实转换为以公众考核为主。二是为干部能上能下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干部降级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情,很多干部也缺乏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影响了干部正常升降制度的实施。对此,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性和正常性;同时,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职务的“上”与“下”。

二、干部交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防止腐败的作用,但当前的干部交流制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领导干部的交流过于频繁,比如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平均任期只有三年左右,一些领导刚进入状态开展工作,即面临着被调动的选择,导致领导任期内风风火火,很多长远大计难以抓出成效,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工作的连续性;二是中层干部和基层干部的交流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的干部交流制度多是针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基层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机会贫乏。很多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起长期在一个固定岗位工作,没有轮岗的机会,严重影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才能的发挥。

对此,本人认为,对于领导干部的交流不宜过于频繁,一届任期期满后,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并引入公众投票决定其去留,以确保其在公众的普遍认可下完成任职目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基层干部,要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可规定3至5年轮岗一次,将在岗位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逐渐选拔到关键岗位。

三、干部工作中民主作风缺乏,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不够科学。目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的要求不够协调。民主化要求在干部工作中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监督。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选人用人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中的民主作风十分缺乏。比如在选拔干部上,“民主投票”和“民主测评”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际上拟提拔的人选已由单位首长或领导班子研究确定;而在监督考核上,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往往难以有明确科学的指标,在实际考核中,各级考核组成员为了平衡各种关系的需要,时常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此外,公众的监督和意见在领

导干部的考核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此,本人认为,在投票选拔干部上,一是要扩大差额的范围,尽量避免等额选举;二是切实以公众的意见为主,投票的过程和结果透明、公开,即时唱票、统计结果,杜绝一切暗箱操作行为,让候选人由对领导负责转移到对公众和选民负责,切实发扬民主。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充分重视公众的意见,公众的考核意见占总评分数不得低于50%,领导的考核意见占考评总分值的比例相应降低;要切实加强对考核的监管,考核机构须是与被考核单位和被考核人无利害关系的独立机构。

四、收入差距的悬殊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国家公务人员和国有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根据当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稍高的标准确定。然而在国家的一些能源行业,如供电、石油等国有企业,凭借其掌握国家资源而得的丰厚利润,给企业高层领导发放丰厚的奖金;此外,负责公路收费、国家税收等单位,亦凭借其掌握着国家收费工具而取得更高的薪金。而同样社会条件下的普通工人却只能领到仅能维持生活的可怜工资。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公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11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对本文词句的解释上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岂”和“善”的理解值得商榷。下面举两例以作具体说明:

例1.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教学参考书的译文:但是后代没有人的书法能比得上他(王羲之),难道他们所下的勤学苦练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吗?

综合课文的意思,作者认为王羲之的书法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完全靠的是自身勤学苦练的功夫。而后世无人在书法上超过王羲之,就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远远不如王羲之。

为了弄清其中的问题,先来看两个简单的反问句变换成陈述句的例子:

1.难道他昨天没来吗?

陈述句:他昨天(确实)来了。

2.难道他昨天来了吗?

陈述句:他昨天(确实)没来。

从上述两个例子很容易看出,反问句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与该反问句的字面意思相反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教材对“岂其学不如彼邪”句中的“岂”的翻译。教材把“岂”译作“难道”,就令人费解了。我们知道,“岂”作“难道”理解时,表示反问。那么“难道他们所下的勤学苦练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吗”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就是:后来的书法家所下的勤学苦练的功夫和王羲之一样(甚至超过王羲之)。这样一来,“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意思就是:后代书法家之所以无人在书法成就上超越王羲之,并非是因为他们缺少勤学苦练的功夫和精神,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客观素质不如王羲之。说白了,就是后代书法家都没有王羲之在书法方面那样的天资。这样的理解恐怕与作者的本意大相径庭了。

查古汉语词典,“岂”的解释主要有三种:①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怎么”;②副词,表示疑问,可译作“是否”、“莫非”;③同“恺”(kǎi),译为“快乐”、“和乐”。综观教学参考书,将本文中所有的“岂”全部译作“难道”是很不妥当的。而且课后还设置了这样一道习题:“课文多用设问句,说得委婉,发人深思。”既然编者将“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这样一类的句子作为设问句来理解,那么根据作者曾巩的写作意图,此句中的“岂”理解为“是否”、“莫非”更符合文意,也更说得通。

存在相同问题的句子还有很多,理由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例2.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思索王君这样的用心,难道(此处的“难道”应改作“莫非”——笔者注)他喜爱他人的善良,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而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墨池遗迹吗?

联系上下文,王君恐怕是出于爱慕王羲之所擅长的书法,才向世人推广王羲之的墨池遗迹的。王君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勉励后之学者能像王羲之那样勤学苦练,从而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但教学参考书将“岂爱人之善”中的“善”译为“善良”,同样令人无法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本文都无法与“善良”扯上关系!根据古汉语词典对“善”的解释,我以为将这句中的“善”改译为“擅长(的)”更切合文句的意思。

对初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词句关。如果教材包括教学参考书对课文词句的解释不够准确,势必影响师生对文言文的教和学。因此,教材对文言文词句的解释应力求准确。

我对英语精读和泛读的一点看法 篇12

一、阅读的两种类型

精读是一种英语教学法。即通过对较小的英语范本的深入分析、理解和记忆, 准确地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使用规则, 再通过演绎法对所学过的知识加以反复操练, 提高熟巧程度,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它的特点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度依赖学习者的意识活动和主动性。静心苦读和强记强练是它的行为特征。

精读重在精确理解词汇、语法、习惯表达和英文思维模式。词汇学习重点在体会词语在文章背景中的含义, 推荐英汉双解辞典, 因为中英词汇有时无法一一对应, 造成中文释义有时无法精确传递英文单词的含义, 而中英对照更容易精确学习单词。习惯表达和词汇一样需要积累, 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途径。英文思维模式的学习要揣摩阅读文章中作者提出和展开观点的方式。

泛读是一种迅速、广泛地接受文学信息的读书方法。其学习理念是通过大量的英语接触, 发挥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 自然习得英语语言能力。它不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 也不要求学习者精研细读, 只需了解读物的性质、涉及的范围和大致内容。这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学习者培养对英语的爱好, 养成每天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习惯。

泛读重在积累词汇和习惯表达, 了解英美文化。泛读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和习惯表达会自然而然的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尤其是在感兴趣的特定领域中广泛阅读, 能迅速扩充专业词汇, 泛读不用字典相伴, 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应随时记录优美的英文表达, 并“学而时习之”。

精读与泛读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其实, 尽管精读和泛读作用不同, 却一样重要。精读重“质”, 泛读重“量”, 各有重点, 不可偏废。所以要想学好英语, 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精读和泛读

二、精读和泛读的区别

可以这么说, 泛读就好像我们坐着直升机去俯视一个城市的大体规划和概貌, 而精读就好像我们亲自走进这个城市, 去细细地观察, 欣赏它的每一条街道, 每一座建筑。当然, 精读和泛读不是对立的, 它们相辅相成, 相互联系如果只注重一些细节, 我们就不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从而也不会真正地去理解它。同样如果没有坚实的语言功底, 我们也就不可能快速地去把握整篇文章, 做到泛读。

三、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间的关系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时两种主要方法, 两者相辅相存, 不可偏废也无法代替。

1.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精泛阅读材料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手段。选择字数为二百字左右, 后面配有习题的阅读材料为宜。阅读材料题材要多样化——叙事类、科普类、议论或说明类、广告类等。要注重文章的实用性。

2.精读泛读相辅相存。比起泛读, 精读是点。精读的材料要少而精, 其语言应该是鲜明、生动、规范的, 还要求适合自己各阶段学习的实际需要。要掌握大量的单词、句型、习惯用法, 靠阅读一遍两遍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反复、艰苦地阅读、记忆。精读时必须勤查词典, 弄清每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 深刻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尤其应注意进行语句分析, 弄清楚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语法是帮助理解原文的重要手段, 运用语法分析, 通过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上下联系以理解全篇的意思。如果说精读是点, 泛读即是面。只有通过大量阅读, 才能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 才能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 才能扩大知识面, 培养语感, 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在阅读时, 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方面的知识, 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阅读时应该有计划

由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 是优美的;而文学作品本身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你就能迅速汲取人类文化的结晶。因此, 我们从文学作品开始读。阅读要立计划, 比如说, 读二十到四十本简易读物。听上去这个数字让人害怕, 但当你真正下决心去做它的时候, 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很容易, 毕竟它们都是简易读物。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13

10月12日到天津大宇制纸有限公司参观。

关于其提出的生产的高档铜板纸出现印刷质量的问题,做了以下的分析和评价:

据其生产技术部长描述,铜板纸定量为157g/m²,属于中等克重。两面涂布,每面涂布量20 g/m²,分两次涂布,即面涂和底涂各10 g/m²。涂料的组成配方是面涂95份碳酸钙,底涂60份瓷土和40份碳酸钙。面涂涂料固含量达到66%,底涂64-65%。

在其铜板纸的质量问题中,印刷斑点占了很大的比重。铜板纸在套色印刷中,反映黑色油墨被橡皮布粘走,在印刷后的图像中,在浅色(蓝色调)区域斑点很明显突出。我们在这里分析是否是由于涂布纸涂层吸收油墨溶剂的不均一,影响油墨干燥的快慢,致使后干油墨被橡皮布粘走,造成某些区域颜色深浅不一,出现大小不等的花斑,造成差的印刷外观。

进一步分析,首先看原纸。反映在原纸的毛布面,由于原纸带来的毛布印痕,在涂布后明显加重,在此区域出现了色斑现象。还由于原纸经过一个三辊两压区,这里有真空辊,而真空辊上的盲孔印痕在原纸上,虽经涂布,还是在印刷后出现了斑点问题。但以上是否是主要矛盾的焦点问题,是否能通过工艺或生产管理给予解决,将在经后的试验中做讨论。

纸张的匀度很重要,匀度不好,涂布量也不均匀,这直接影响涂层对油墨的吸收。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的变量加以试验,找出其对出现色斑的影响程度。

油墨转印在纸上,首先接触的是纸张表面的涂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考察的对象,这里的影响因素的变量有颜料的配方和配比,胶粘剂系统,涂料的固含量及流变性,涂料的干燥和最终成纸的涂层分布均匀情况等。

还有,普遍反映高定量的铜板纸出现印刷色斑问题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涂布量的加大,使原纸的缺陷更加突出,涂层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更多,导致了对油墨的吸收不均匀。有一句话是,涂布不是掩盖原纸的缺陷而是加重它。

目前,对预测涂布纸出现印刷色斑趋势的主要检测方法有IGT印刷检测仪,Croda测试油墨检测,K&N油墨检测等,但是如何提高工厂或实验室检测与实际印刷生产中出现问题的相关性很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设想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涂布纸的涂层结构,如涂层的孔隙分布、涂布量的均一情况对油墨的吸收。

2.分析涂料中颜料的配比和配方,试验其对涂层结构的贡献,进而如何影响对油墨的吸收。

3.胶粘剂系统。几种胶粘剂在涂层表面的迁移情况,优化胶粘剂系统。

4.涂布纸的物化性质,如PH值、粗糙度、平滑度、松厚度、表面强度等与胶版印刷的相容性。

5.比较几种适用的检测方法,能给予评价或改进。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点看法 篇14

一、振奋精神,抢抓新的机遇

推进招商引资,关键取决于能否抓住、用好发展的新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全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金融危机既包含着危机,也包含着商机、更包含着机遇。

一要树立招商信心。面对危机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结果。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危机就是危机,就是困境;知难而进、积

极应对,危机就是动力,就是转机。要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领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从中看到与先进地区发展上的差距,找到工作上的不足,充分认清区域竞争不进则退的严酷现实,坚决破除小成则满、求稳怕乱、畏难消极这一思想“痼疾”,树立敢闯敢试、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发展理念,以“一层人”的思想解放带动“一群人”的思想解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真正使干部群众产生一种坐立不安的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变要我招商为我要招商。

二要抢抓发展机遇。从总体上看,全国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际资本仍然继续看好中国;我们要认清形势和发展趋势,多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在危机中抢抓和用好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超前培育有利因素,善于在条件转化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住国家仍然面临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重点抢抓沿江持续不断地开发机遇,以及国际资本、南方资本、上海资本向苏中转移的机遇,不等不靠,组建一支懂经济、明政策、能公关的专业招商队伍,集中力量全方位搜集招商引资信息,有目的地实施敲门招商;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产业优势,开展以企招商;借助现有客商力量,开展以商引商,形成“引来一个、招来一批、带动一片”的“葡萄串”效应。

三要健全考核奖惩。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关于招商引资和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专项考核意见》,实行责任到人、措施硬化、奖惩分明,压力传递。对专业招商人员采取定基本任务、定计算依据、定招商费用、定奖励标准、定考核责任的方法,将他们往招商引资的路上推、逼。始终保持招商引资的“高压态势”,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一批招商人才。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以求实为本,实干为荣,发动群众参与招商。领导班子成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广泛推介本地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把主要精力放在招项目、引资金上。深入研究招商策略,深化“招大引强”,广泛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实现对接,积极参与各种招商活动,见机而上,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抓跟踪、抓服务、抓项目落实到位。

二、深挖潜力,放大自身优势

处于经济落后欠发达的乡镇,基本上都属农业型的,要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抓住自身优势寻找商机求发展。

一要放大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本地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猪、水产、家禽、林木和水生作物等优势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扶持专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鼓励企业建立自属原料基地,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帮助企业申报产品质量体系论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对外知名度,有目的地推出一批可供嫁接、参股、并购的项目和企业,组织包装,向外推介,吸引客商前来投资投股。对新建项目,采取项目跟着优惠政策走的方法,招引一批与本地产业相适应的龙头企业。

二要放大生态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风光资源,以及林业覆盖率高、水质污染少、空气清新无噪音等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加大对环境监察和保护的力度,积极做好生态湿地保护文章,以特色规模种养项目,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提升生态旅游品位,加快生态旅游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出台优惠的政策,以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建设生态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项目。引进技术、人才,利用本地“土产品”和优势农副产品加强包装销售,开发旅游服务区和产品。同时,挖掘当地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投资创办一批“农家乐”方式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要放大能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造就了一大批能人老板,他们经过多年风风雨雨,走南闯北的奋斗,既积累了大量资金和经商办企业的能力,也结识了不少商界、政界的朋友,从近年来我镇招商引资的情况来分析,大多数项目是通过家乡能人牵引落户到位的,他们对招商引资工作有着很大的作用。必须把能人招商和回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口,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聘请他们为招商引资信息员,捕捉招商信息,并以乡情感人,以真情动人,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大“凤还巢”效应。今年2月28日,我镇在上海举办家乡能人经济发展恳谈会,他们对家乡建设热情高昂,还带去“重量级”的商界朋友参会,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落实签约项目2个,意向投资项目4个。同时,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表示在时机成熟后,将回乡投资创业。

三、创新机制,提高招商成效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越快,环境要求越高。一个地区的工作规范、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至关重要。

一要在招商策略上创新。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为大企业配套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商贸流通型为主

要产业定位,着重在绿色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上求突破,在机械产业链、冶金产业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轻工化工产业链等方面创优势。加快由自主招商、政策招商向委托招商、服务招商、功能招商拓展。坚持走出去开展多形式的招商活动,与有关客商建立联系,切实发挥在外家乡能人招商代理的作用,相应成立一批招商办事处,在苏南、上海及沿海地区大城市范围内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招商网络。强化服务意识,对在谈或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政策,盯紧靠牢,跟踪不放;对在建或建成项目,实行“一线工作法”,派出专人倾全力做好服务,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难题。

二要在招商政策上创新。以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开明开放的思想环境,牢固确立“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妨碍投资是罪人”的意识,敢于更新一切有碍发展的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支持一切创造性的实践。做到凡事先为投资者打算,全面理解、创造性地执行上面的政策,只要有利于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什么政策都可以给,什么办法都可以采取,什么方式都可以用;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探索和试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弹性的,都可以灵活掌握。在制定政策上,要做到可操作性、透明性、连续性和一体性相结合,让投资者项目办得放心,经营做得顺心。要围绕“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这一目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因实力不足而进行低水平、低层次的开发,最终导致二次开发,增加成本。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快速化建设,严要求把关,建一区成一景,建一道绿一路,建一处美一区,在建设中提高自我,三要在招商环境上创新。招商引资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人,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客商,为了客商一切”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完善发展环境建设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一套有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标准和办法,竭力打造“有限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效率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建立“误商、扰商、卡商”责任追究制,在服务方式上,做到变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教条服务为灵活服务,变机械服务为感情服务,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变分散服务为一站式服务,真正把一切方便让给客商。在改进作风上,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及考评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纳群言,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机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把民主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居民言行规范、社会治安状况等纳入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在法制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上一篇:合同成本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算好廉政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