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2024-06-13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通用8篇)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篇1

刘仕科

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试卷作一全面分析。

一、试题分析 考试的范围:

初二语文第四册一、二、五单元、附录(5首古诗、名著1篇)考题结构:

语文积累35分,阅读理解43分(文言文

15、说明文

12、散文16),综合实践12分和写作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

二、学生答题分析

(一)语文积累35分:最高分31分,最低分6分,平均得分22.37分,及格率63%。

(二)阅读理解43分

文言文15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0分,及格率54%。说明文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7.209分,及格率54%。散文16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9.814分,及格率58%。

(三)综合实践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419分,及格率61%。

(四)写作60分:最高分54分,最低分20分,平均得分44.91分,及格率49%。总体情况:最高分132分,最低分46分,平均得分100.7分,及格率79%。

三、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二)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的不灵活,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另外,有些同学未重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三)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

(四)课外阅读面太窄.四、考试技巧指导 ........:.语文积累和综合实践.........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细心。一看就会的题马上做,没有把握的题先搁着,让它“开天窗”,千万不要为两三道小题耽误过多时间。等作文写完后,再补前面的“天窗”。

文言文阅读务必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句子的实词要一个个落实,不能只译个大意。

现代文阅读要耐着性子细看数遍全文,想一想文章重点讲的是什么,这对理解文意是有帮助的。在做题时,要结合有关的词句和文章的重点,仔细推敲,斟酌答题。

作文(1)要始终扣住题意(2)要写清楚每个字,尽量减少涂改,以便凭整洁..的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五、今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力争避免。

㈠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㈡加强阅读教学,继续探讨合作式阅读教学法模式,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加强知识点训练,注重文体知识点的训练,注重文体知识点的链接。

㈢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利用好手中的优质课堂,充分作好课堂知识的迁移。

㈣加强思维训练、紧扣中考思路,训练有关题型,增长见识,加强语文修养。

㈤作文教学中,加大话题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征文活动、手抄报、优秀作品展览、多搞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充分利用教材作范文。

㈥分类推进:优生促进、中等生优化、差生转化。

分期分批谈话,指导思想与方法,多关心中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㈦作好复习工作。

系统疏理知识,检漏补缺,加强双基提高巩固。

2009—2010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评:

海港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期中检查的要求,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八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形、字音、修改语句、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为新闻拟标题,知识点覆盖率约达80%。同时,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所学课文古诗文背诵默写,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紧扣习题要点,考察目的相同,但形式灵活。阅读理解有六段阅读材料,分别是课内文言文《陋室铭》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课内现代文《老王》,说明文《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记叙文《只要七日暖》。考题从7小题到23 小题,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提炼、分析、运用几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次写作题目是“难忘的身影”,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66人,参考144人,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综合能力较差,死记硬背现象尤为严重,缺乏对文字的深刻感悟,但也有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但是有个别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各班学情分析

(1)一班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课堂听讲效果较好,但个体语文知识层次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阅读与写作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文学素养及阅读范围小,理解能力差,学习上惰性强,因此成绩提高较慢。课堂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中,有半数学生表现为厌倦写作,无话可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二班学生学习惰性较强,整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课堂听讲效率不高。半数学生虽课堂纪律较好但听讲效果较差,另外班级作业质量不高,总是有几名学生不交作业或补交作业。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三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能在课上保持稳定,不违反纪律,但听讲集中性不强,经常若有所思,提问回答不上来甚至不知老师问什么;遇到感兴趣的课文或问题效果会好些,但也仅局限于几个学生身上,他们能随老师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报纸习题,学生知道老师肯定会讲解,所以只有几个学生会认真自觉完成,讲解习题时仍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记录。本学期有多数学生能规范作业的书写。

(4)四班学生极端性较强,有的学生基础很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并且纪律表现极差。在进入初二年级后这种现象逐步发展为差的更加不爱学习,好的也多少受到差生的影响,使得成绩越来越差。虽然在课上多数学生听讲在状态,但只要有其他学生的影响,必有接话茬的人来附和,这几名学生经常性的不交作业。

通过以上抽样调查发现:

1.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从样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典型错误:默写题中“髫”“涟”“淤”这几个字写错的较多。综合性学习题是选择,正确选项教材未涉及到,多数学生没有答对。给病句提修改意见题出错较多。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如5、15小题,许多学生抓不准答题的切入点,在语言组织上也不完整,因而得满分的不多。

3.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这一个体现在阅读题上,尤其是17、19、21、22小题。

4.半个学期的学习,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作文分数虽有所提升,但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一方面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结构、思维逻辑上,使得作文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五、努力方向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具体课时监督、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古诗文的学习复习。

2、继续语言运用和修改病句题型的强化训练。安排课时进行语言运用、修改语病的训练。

3、要加强课外阅读,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偏少,有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语文课本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课外阅读也同样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也不能只看到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而不去想办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一套管理办法,有要求,有交流,有检查,有考核,才会有效果。特别是对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书读,读原著,不能只读一点简介,只记几个人物和故事情节。

4、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课上,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而从这次考试的作文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

虽然问题不大,但在立意和谋篇布局方面仍有较大的问题。在文体训练中,重点还是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要学会基本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

初二年级语文组

孙凤霞

郭晓梅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篇2

总体上看, 2016年高考海南语文试卷在题型、题量上与往年保持大体稳定一致, 在注重学生基本语言文字、文史常识的基础上, 重点考察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同时又结合历年学生答题的相关情况以及语文教学的新特点,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1. 稳定性。总体来说, 2016年语文卷呈现出相当的稳定性。大致有二:

其一, 题型的稳定性。海南高考语文试卷近几年在题型上呈现相当的稳定性。首先是板块构成稳定, 均由阅读题、表达题两大板块构成, 比重为7:8。同时, 各板块内的题型构成也相当稳定。如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以及选做类欣赏阅读三个部分, 表达题依然由语言文字运用与作文两大部分。这种做法给教师教学、考生备考带来了相当的便利。其次, 具体题型表述也大体一致。例如现代文阅读共分为3个选择题, 近几年的题干均表述为“……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等反向选择。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考生的思维习惯。

其二, 难易搭配的稳定性。对比近几年海南高考语文平均成绩, 虽然存在上下浮动情况, 但是总体状况大致差不多, 体现了试题本身的难易搭配适中的稳定性。

2. 创新性。2016年高考海南语文试卷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大致上在以下几点可以得到体现:

其一, 注重文本的时效性。比如, 现代文阅读选择清华大学格非教授《塞壬的歌声》中的一段材料。格非在2015年因为“江南三部曲”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文言文阅读选择《明史》中的《陈登云传》, 正好和当前反腐大趋势联系在一起。去年9月我国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戕害, 因此小说类文本阅读就选取了《战争》, 从侧面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当然, 注重试题文本的时效性并不是有意识迎合社会热点、难点话题, 而是应当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强化其关怀意识,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选拔、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

其二,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的考察并不在于将其考倒, 而是在于彰显其综合素质。如近几年的诗词默写题分值均为6分, 一句1分。今年的默写题仍为6分, 一句1分, 但一改前些年死记硬背的做法, 加上了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层面, 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做法, 而且回避了生僻字。

但是, 试卷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大致分析如下:1.试题的客观性、准确性仍有待提高。例如选做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第一小题题干均为“最恰当的两项”, 既然强调“最恰当”, 其答案理所当然应当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案应当以“C、D”为唯一答案, 但是评分标准中却拟定为“答D给3分, 答C给2分, 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明显不合适。“实用类文本阅读”也是如此。这种评分标准明显不合适, 缺乏精确性, 但是很奇怪的是近几年却一直沿用。

2.试题的平衡性、科学性仍有待于提高。如选做题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性, 固然值得赞赏, 但是从历年考生的基本情况来看, “实用类文本”的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小说类文本”, 平均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分值差也有拉大的趋势。两种文本类型阅读的总分均为25分, 但是在2016年, 小说类文本平均得分仅为1分, 实用类文本平均得分为11.5分。这表明,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两种阅读文本的难度系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可能对语文教学与学生选择答题带来不应有的引导性, 即老师鼓励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 学生为得高分也乐于选择实用类文本。事实也证明如此, 2016年, 考生在选做“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之间的比值大约为1:10, 悬殊实在是太大。如果对比近几年的实际情况, 这个比值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3. 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一, 题型可以适当多样化, 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呈现变化性。可以考虑增设几种题型, 命题人在具体命题时选择其中的几种题型使用, 这样不至于将本来极具灵动性的语文考试变成一种死气沉沉的模式考试。可以适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 以增加试卷内容的广度与厚度, 体现学生日常的知识与阅读积累, 力避应试教育的尴尬。因此, 语文试卷应当进一步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其二, 追求开放性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与评卷的实际难度。比如今年的作文题, 由于是材料作文, 开放性极大, 但是从考生答题的角度看, 从好的方面看可谓是五彩纷呈, 从不好的方面说可谓是五花八门。评卷老师之间的分歧也很大, 这直接导致了评卷中无效率的比例。如果评卷老师就很难把握标准的话, 对于考生来说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二、考生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

1. 考生分值情况基本分析。

根据学生答题各题得分统计分析, 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1) 理科考生成绩总体上略好于文科考生, 分值差为1.44。这种情况大致与往年相同。 (2) 得分率低于30%题组分别为第3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3题。其中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属于文言文或者古代诗词阅读、默写, 反映学生基本功尚待加强。第11题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属于主观表达题, 由于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概括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因此得分普遍较低。这两种题型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

(3) 得分率高于60%以上的题组只有两题, 为第4题、第17题, 分别为文言文断句以及基本语言表达题, 体现出学生理解能力尚好。但是这两题所占比重相当有限, 对语文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

(4)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应用类文本阅读”两大板块的分值差依然非常明显, 需要引起命题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5) 古诗词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因对学生的语言文字概括能力有较高要求, 且多体现审美能力, 因此得分率很低。

(6) 名篇名句默写题得分率也较低, 可见学生的日常积累的基本功有待于提高。

(7) 作文在考生整个考试得分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超过了总分的得分率。当然, 这并不表明考生的写作能力就已经达到相应的高度, 而是和评卷的基本尺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不能轻易判定学生作文离题, 慎打五类卷等) 。

2. 学生答题及教师评卷情况基本分析

现结合2016年高考语文评卷工作具体分析一下主观题考生答题的具体情况。 (由于选择题很难判断考生的思考行为过程, 且部分考生的选择答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因此这里不做分析。)

(1) 第7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总体上讲, 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率属于很低, 和往年相比还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第2小题的平均分大大低于第1小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原因大致有三:其一, 有相当部分考生没有阅读原文, 就题目想当然直接答题, 因此能达到“信达雅”层面的非常少。其二, 有部分考生直接照抄原文, 或者做很少的改动。其三, 名词活用为动词, 很多考生不能表达其基本含义。

评卷过程中, 由于得分点分布合理, 操作性强, 因此能够保证评卷的速度和质量。

(2) 第8-9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为古代诗歌鉴赏。所选择的诗歌作品质量较往年提高, 为名家名篇。但是由于作品为节选, 一定程度上并不能让考生完整理解诗歌的本意, 多少有点断章取义在其中。建议今后诗词鉴赏, 选择篇幅完整的短篇佳作为宜。

本题得分非常之低, 主要在于考生并没有理解这首诗的基本含义。同时在答题时没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 比如“一洗万古凡马空”、“铺垫”等, 因此只能是答非所问。同时, 不少考生语言表达层次不清, 影响得分。还有不少考生错别字比较明显, 语句不通者不在少数。

由于试卷命制问题明显, 层次清晰, 因此评卷难度不大。

(3) 第10题答题及评卷情况。第10题属于古代诗词名句默写。由于题型略有变化, 且回避了生僻字, 因此难度系数降低。但是整体得分率并不高。答题情况大致有识记不准确, 有较多错填或者干脆不填的现象。

本题评卷比较刚性, 为0误差值。但是从评卷质量看, 由于对考生书写辨认的差异性, 导致评卷无效率较高。个别评卷老师责任心也相对缺失。

(4) 第11题答题及评卷情况。第11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为短篇小说《战争》节选。除了第1小题为选择题外, 其他三题均为语言表述类探究题。考生选做这一题者非常少, 且得分率非常之低, 文理科分别为4.01%和2.57%。这可能会对今后的中学教学产生很大的引导性, 即老师会鼓励学生尽量不选此类文本。第2、3、4小题均为开放式问答题, 保证了考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说。从考生答题来看, 空白卷很少。得分率较低的原因大致如下:其一, 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有相当部分考生并没有结合文本进行深入思考, 浅尝辄止, 甚至是答非所问。其二, 层次含混, 内在逻辑性非常差。较少考生能够层次鲜明地将问题分析清楚, 甚至是将前后两问混在一块。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得分率很低, 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评卷的难度。其三, 语言概括能力较差, 不少考生话语啰唆, 却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其四, 答非所问现象严重。其五, 错字、病句现象严重。其六, 书写潦草、辨认不清现象严重。

(5) 第12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第12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仍为选做题。考生大部分选择了这一文体。得分率在45%左右。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不少问题的答案就在文本之中, 只要考生认真阅读, 基本上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其一, 概括能力较差, 不少考生直接把原文的话语摘抄过来。其二, 回答问题层次不清晰, 甚至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其三, 全面性不够, 往往在原文中找到一两点就打住, 不能从全局来思考问题。其四, 答非所问现象明显。其五, 错字、病句现象严重。其六, 书写潦草、辨认不清现象严重。

由于考生答题状况一般, 再加上语言表述篇幅不小, 因此评卷难度较大。

(6) 第16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本题为语言表述题, 要求做到语意连贯, 表达简洁。由于前后都有相关提示, 因此试题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考生答卷并不特别令人满意。大致体现如下:其一, 抛开文本本身, 自说自话。其二, 语句不通顺, 不考虑上下文的衔接。其三, 错字、病句现象严重。

(7) 第17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本题类似于看图作文, 秉承去年的命题特点, 却又强调其实用性。考生答题情况同往年相比相对较好, 总体上能够较好把握命题者意图。但是呈现的主要问题有这样几点:其一, 对构成要素把握不全面。其二, 对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到位。比如组织和宣传的工作不能区分开。其三, 语言不简洁, 层次不清晰。

评卷难度不大, 但由于主观性较强, 故评卷无效率较高。

(8) 第18题答题及评卷基本情况。今年的作文命题为开放式材料题, 有诸多好处, 首先是保证了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而且思路开阔, 观点多样。其次是能够引导考生和实际情况对接起来, 少了无病呻吟的可能。但是这也给评卷带来了相当的难度。首先是如何判定考生切合题意或者离题。其次挑选优秀试卷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考生答题的情况大致如下:其一, 基本上都能够抓住材料来引出自己的观点, 跑题、偏离题意的现象大大减少。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虽然和材料沾边, 但是不能抓住“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等关键词, 话题较空。其二, 考生的总体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少有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的文字。其三, 考生的总体书写质量堪忧, 不少考生书写让人难以辨认, 极大影响评卷速度与质量。其四, 存在少部分学生直接抄材料的现象。有的是将材料全盘拿来, 还有少部分考生将材料直接肢解到作文中, 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从评卷本身来看, 由于作文命题过于开放, 导致评卷老师之间的分歧也较大, 因此评卷的无效率较高, 达到10%以上。

三、教学改进意见及建议

1. 加强中学生心理性格的培育。

沉稳的性格对圆满完成答题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在多年的试卷分析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题目其实不是考生不会做, 只是因为没有细心阅读、思考题目的相关要求而导致的。以今年的作文为例, 题目的关键词是“语文学习”、“语文素养”, 有不少同学就围绕“语文学习”或者“语文素养”来大做文章, 忽视了题目中要求的“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 比较上述三种途径”这一基本要求, 从而使得作文论述流于空泛导致失分。总体上讲, 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平心静气地审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 培育孩子们一个健康沉稳的性格也是语文老师的应有职责之一。

2. 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当长时间内, 由于受到高考试题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教师注重强调字、词、句、段, 一些优秀的文学文本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较少从整体上进行审美性解读, 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进一步提高, 但是审美能力却进一步降低。近几年考卷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被考生选择的比例逐步下降, 且得分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应该说和教学中的缺失不无关系。古代诗文的阅读, 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字句意思的解读, 更要从审美的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3. 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史常识教育。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赏读往往涉及到诸多文史常识, 如果缺少这一环节, 可能对阅读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要进一步加大语文教学中的实用环节, 让学生感觉到很多文史常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主张通过各种习题来强化文史常识, 这种做法如同大海捞针, 另外也容易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适当增加每篇课文的广度与深度, 强化相关的文史常识,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进一步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首先是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效率。这要求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 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作文, 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 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明白, 日常语文教学, 包括课文的讲解, 都和提升写作能力不无关系。对于经典的文本, 更应当努力提炼其亮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自己今后习作的参考性。必须打破将字词句段的课文讲解与作文课讲解分离的做法。只有将两者浑然一体地结合, 才能提升作文教学的基本效率。

其次是重视文风、审题、结构等基本要领。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文风、审题、结构等多个方面逐一训练, 步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最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应试写作能力。

其三是改变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作文以鼓励为主, 以同龄人的心态来审视中学生作文。在作文的具体讲评中, 可以进一步加大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力度, 有意识增加他们的参与性。只有这样, 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对症下药, 获得本质性的提高。

5. 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基本答题技巧。

从近几年评卷来看, 考生在应试技巧方面亟待提升。例如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应用类文本阅读等探究题, 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层次地把观点表达出来是非常关键的。虽然评卷一般是从得分点上进行量化, 但是有层次和缺少层次, 在评判分数上肯定有一定差异性。如果能够结合相关题型进行答题技巧的适当训练, 考生的平均分数上浮3—5分是有可能的。

6. 有意识强化学生的书写训练。

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三步曲 篇3

一、失分点在哪里

在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还是在写作部分?当然,仅仅只有这种粗放型的失分点的锁定是不够的,还要再细一点:比如字音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习惯误读字的读音上,还是失在方言误读字的读音上:比如字形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音近字、形近字上,还是失在音形相近字上;比如标点符号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括号、逗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还是失在感叹号上等等。正确地锁定失分点是有效分析试卷的第一步。

二、为什么会失分

此步骤是有效分析试卷的核心步骤,抓住失分点,冷静分析,寻找失分原因。

1审题失误。审题是考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材料的内在关系和出题意图并进行分析的思维活动。审题要求全面、仔细、深刻,既要看清题目字面要求,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又要准确把握出题意图。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把好审题关,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忽视题干中的限定性成分而失分。比如命题作文《我左右为难》,有考生就因忽视了题目中“我”的限定,大写特写古人的“左右为难”,结果只得了25分(满分为60分)。再来看一道语言运用的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语脉相通的反驳结束语。注意此处用语的微妙性。(2分)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美国一些人因为误解,曾一度大肆宣扬北京打狗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不讲人道主义,一些美国学生就此向北大学生张有学提问。

张有学回答说:“北京是打了些狗,但都是疯狗,疯狗是要咬人的。北京打疯狗,正是为了保护人。如果你们说这是不人道。那么我要问,在我国农村,农民最爱的是牛,因为牛是勤劳的。可是你们每天大量杀牛,”对方哑然了。

很多考生因没有看清题目中“反驳”的要求,填写了“你们就人道吗”或“你们更不人道”这样的句子。这样填,乍听起来很解气,却正中了出题者设置的“圈套”。因为你指责对方“不人道”,也就等于默认了自己一方“不讲人道”,达不到“反驳”的目的。正确答案可填“这也是不人道吗?”或“我们可以说你们不人道吗?”之类的反驳结束语。

事实证明,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审题时不能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2知识漏洞。许多考生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且来看一道题:

读李白的《子夜昊歌》,试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表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正确答案是:《秋歌》寓情于景,由景语和特定的氛围引起思妇的情思,吹不尽的“秋风”更撩起思妇的愁绪,后两句直接表达了思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过写赶在“明朝驿使发”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达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

有考生这样答:《秋歌》通过夜间的捣衣声,通过秋风吹表达思妇之情,以动衬静;《冬歌》通过一件冬袍引发了思妇之情,运用想象。

这类考生的答法属于答非所问,为无效答题。究其原因是考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将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的相关知识混淆了起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将“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同归入艺术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视为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铺垫、照应、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起兴、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庄于谐、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等。而抒情方式则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和寓情于事。上述失分的考生,在分析试卷时,须找出自己诗歌鉴赏考点部分的知识薄弱点。

分析失分的过程,也是知识查漏的过程,找到失分原因。找到“漏”之所在,才能补缺。

3应试技能。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这些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好多考生失分就失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如现代文简答题的一种经典题型——试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会失分,因为他们没有解题思路,就无从下手。正确作答的思路是先判断划线部分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使用此种技巧的作用。再来看科技说明文部分的客观题(选择题),失分率极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答题思路不正确,好多考生判断此类题中选项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想当然”,用自己的头脑中的既定标准来衡量,脱离了文本。这种解题思路是不可取的。主观臆断极易造成失分。正确的思路是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排除无关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在文中找出其相关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推断,逐项排查,最后确定答案。

再比如语病题的解答,仅仅凭语感是不够的,考生还要学会分析语病题常用的解题方法:缩。且先看下面这一道语病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芙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A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两种结构保留其中一种即可。C项不合逻辑,“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范畴,可将“工艺品”改为“商品”,另外“名人字画”与“古玩”存在概念的交叉,两者不能并列,可删去“名人字面”。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篇4

三帆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试卷重难点分析 ——国思文教研室

七、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列现代文文段,回答问题。(共8分 《背影》选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b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31.在a、b两处填上相应的词语,并解释“蹒跚”一词。(2分

题型:填写动词和词语理解。

解题:课内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但根据人物特征和当时的情况(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也可以推出所用的动词。

a.攀 b.倾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2.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分 题型:赏析题(表达效果题

赏析题的种类:①赏析修辞;②赏析细节描写;③赏析情境;④语言特色;⑤赏析写法;⑥赏析人物特征。本题考赏析词语。

解题方法:点出手法+对应内容+对象特征+包含情感。

分析:先点出词语的描写手法,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对象的什么特征,有什么情感。

正确答案: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扑扑”写出了父亲拍打身上泥土的样子,“心里很轻松似的”生动地写出了在买完橘后,父亲感到自己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感到欣慰。而从

下文“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可以看出,父亲实际上是为了在离别时安慰孩子,故作轻松。

包含对孩子的不舍与依恋。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段中“我”的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内容理解

方法:①回到原文圈画相关内容。②根据上下文相关的细节反推。③答题格式:因何事而怎样。④注意答题完整。分析:第一步:首先回到原文,圈画出两次“流泪”的具体位臵。

第二步:从上下文中寻找流泪前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第一次流泪前重点在写父亲如何穿过铁道买橘子。第二

次流泪前父子分别。

第三步:归纳总结流泪的原因。我看到父亲爬月台这样困难,还要去给我买橘子。这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所以我因为感动而流泪。而第二次因为父子分别,作者想到父亲的不容易,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又

想到今后父亲的艰辛而难过流泪。

正确答案:第一次流泪是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流泪表达了我的感动;第二句是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子天各一涯,流泪表达了离别之痛。

3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题型:内容理解

解题方法:①回到原文圈画相关内容。②根据上下文相关的细节反推。③答题格式:因何事而怎样。

④注意答题完整。

分析:第一步:首先回到原文,圈画出两次“背影”的具体位臵。

第二步:从上下文中寻找两次描写背影的情形。第一次背影重点在写父亲如何穿过铁道买橘子。第二次背影是父子分别的一刻。

第三步:对比两次背影,归纳总结原因。我看到父亲爬月台这样困难,还要去给我买橘子。这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所以这里的背影刻画比较细致。而第二次父子分别,作者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比

较简略。

正确答案:两次背影有详略的不同。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简洁勾勒一笔。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孙老师(二阅读《最高贵的捐赠》,完成34—38题。(共12分

最高贵的捐赠

(1那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个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2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他们家所有的东西都化成了灰烬,已不能再进去居住,小区的物业在一楼腾出了一间车库,让这对可怜的父子暂时安身.(3我去的时候,车库门口已有好些人。在捐助的人群外围,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她那只有四五岁的女儿说着什么,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在她俩身边的地上,堆着好些东西,崭新的被褥、折叠得方方正正的衣物,最上面,放着一只开了缝的玩具熊。

(4我走过去,看到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话:“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你再瞧这件衣服,这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你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的呢?”

(5小女孩撅着嘴:“别的我还没玩够呢,这个,我已经不想要了。”

(6“将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给别人,这样好吗?捐赠就要捐你最好的东西。”

(7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非得最好的吗?”

(8“是的,当然也是别人最需要的。”见女儿半天不吱声,她便问:“你有最好的东西吗?为翔子想想,捐你最宝贝的,不捐这破了缝的熊,行吗?”

(9“最宝贝的?”小女孩抬起头来,手足无措地看着妈妈,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10做母亲的有点失望,说:“妈妈不逼你,要不,你再想想。”

(11女儿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12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代她的母亲回答:“当然不会, 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

(13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小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14我们一道进了那个车库。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当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时,a小女孩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然后,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了翔子的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眼里噙满了泪水,嘴唇咬了咬,再咬了咬,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说完这一句,她大颗的眼泪就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15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用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生生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16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也噙满了泪水, 她的脸上有难过,b但更多的是骄傲和幸福。

(17我的眼晴也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我猜想,她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解释,才能让女儿明白:她是一个人,不是物品,是不能捐赠给别人的。虽然如此,但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

34.仔细阅读全文.说说题目“最高贵的捐赠”有什么含义?(2分 题型分析:题目的含义题。

解题方法:题目的含义包括①题目所对应的文章内容。②对象的特征。③题目包含了什么情感或道理。

(注意情感是文中人物的还是作者的。

正确答案:题目“最高贵的馈赠”指的是一个小女孩捐出了她最宝贵的——她亲爱的母亲的事情。“最高贵”一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纯洁无私品质的高度赞美。

35.请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分析文中第14段的画线句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2分

题型:赏析题(表达效果题

赏析题的种类:①赏析修辞;②赏析细节描写;③赏析情境;④语言特色;⑤赏析写法;⑥赏析人物特征。本题考赏析细节描写。

解题方法:点出人物细节+对应内容+对象特征+包含情感。

分析:先点出是什么人物描写,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对象的什么特征,有什么情感。

正确答案:划线句子细腻的描写了小女孩的一系列动作“拉”、“郑重地、小心翼翼的交”、“噙”、两个“咬了咬”,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她要捐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时,她的不舍与矛盾,也包含了孩子 的天真和无私。

36.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我”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题型:叙事主体在文章中的作用(即线索题

考点:线索可以有①时间;②空间;③事物;④事物的发展变化;⑤人物的所见所闻;⑥人物的情感变化。本题考⑤,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和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正确答案:文章中我参与了捐赠,并见证了那对母女谈话以及小女孩的捐赠过程,从我的视角反应出那对母女的善良,无私,乐于助人的品质。(内容上的作用我在文中作为线索人物,记录见证

并按照自己的视角叙述评论了整个事件。(结构上的作用 37.文章第16段的画线句中,母亲因为什么而“骄傲”、“幸福”?(2分 题型:内容理解

解题方法:①根据句子,回到原文查找对应内容。②对象的特征及其含的情感。③注意答题完整。

分析:第一步:首先回到原文,圈画出引文的具体位臵。第二步:归纳母亲“骄傲”“幸福”情感是因何事而引起的。第三步:总结归纳形成答案。

正确答案:母亲本想让孩子通过捐赠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但女儿在她的引导下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天真的把母亲捐赠给刚刚失去母亲的那个孩子,她的无私让母亲感到骄傲。而她明明十分留

恋被自己捐出的母亲,想偷偷地亲母亲一下,又表现出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这让母亲感到幸

福。

38.言语中小女孩和母亲的形象都很生动感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120-160 字(4分

题型分析:赏析题

题型种类:①赏析修辞;②赏析细节描写;③赏析情境;④语言特色;⑤赏析写法;⑥赏析人物特征。

此题属于⑥赏析人物特征

解题的方法:①概括人物所做的所有事情;②圈划事情中的细节描写来反推人物的性格特征;③表达上:点出人物的各种特征,然后举例谈各个例子如何呈现出人物的特点。

分析:第一步:选择一个人物,例如小女孩。从文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做的事情如下:捐赠自己不想要的玩具,在妈妈的引导下把心爱的妈妈捐出去。想偷偷地亲妈妈一下。

第二步:捐赠不想要的玩具可以推出其一开始有孩子常有的自私;从她听了妈妈话的改变,可以推出她是个懂事听话不任性的好孩子;从她捐出母亲,看出她的天真善良和无私。从她

偷偷要亲妈妈,看出她对妈妈的依恋。第三步:根据表达,进行归纳。

正确答案:小女孩是一个听话,可爱,天真,善良,无私并且依恋妈妈的好孩子。从她听了妈妈话的改变,可以推出她是个懂事听话不任性的孩子;从她做出巨大牺牲捐出母亲,看出她的天真善

良和无私。从她偷偷要亲妈妈,看出她对妈妈的依恋。

——分析人:国思文教研室孙老师2010年北京三帆中学初二期中作文审题分析

八、作文(20分

39.“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显出努力的样子。”每次读到朱自清在《背影》

中对父亲的这一段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我们总是深深地被打动。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景……请以“的瞬间”为题,写一段人物特写。不少于300字。

解题的方法和要领:

1、注意题目与文章情节的对应关系

题目是半命题,要求围绕一个瞬间展开,所以这篇文章重点考察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一定要围绕这个瞬间,而不是一件事的整个过程的呈现。

2、主语的确定与角度的选择

题目并没有主语方面的限制,但导语中明确写道“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写身边发生的某个瞬间,自己是这个瞬间的见证者和描述者。自己就是叙事描写的线索。把握好主语和角度,对把握文章的叙事重点很关键。

3、审清题目的限制语

本题只要围绕“瞬间”来表达,意味着叙事重点不应该是一个过程,注意不能把包含这个瞬间的事情做过程性的叙述,而使得“瞬间”埋没在叙事过程中。这样重点没有突出,很难写出高分作文。再如,“记住这一天”,题目中的“这”是修饰限定“一天”的,所以应该重点理解。“这”不是“那”,如果这篇文章一开始就以回顾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就写成“那一天”了。审题时,一定要

深刻认识到限制语的重要性。

4、考虑材料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本题没有什么隐语要考虑,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是由材料引出的,而材料是以镜头式的描写来刻画父亲的背影,由此可以断定,材料与你作文之间是一种类比的关系。因此,写这篇文章,重在以细节描写来呈现一个瞬间。例如,可以写写母亲雨中送伞,接送等等内容,写作的关键在于突出细节描写。同时,这些细节是为了写出你心中的感动。把握这一点,这篇文章就可以轻松获得高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 篇5

对喜欢旅游的我来说,多么期待能有一天到重建后的马尔代夫去看看,去看看美丽的沙滩,去看看湛()蓝的海水,去看看那在海边(xī)戏的各色人种……真的希望那时候又能看见曾被海(xiào)无情吞噬()的(wān)蜒、动人的海岸线啊!

2、课文默写。(10分)

(1)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

(2)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唐代_________《闻雁》)

(4)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唐代白居易《池鹤》)

(5)巢成雏长大,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葛天民《迎燕》)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B、《海燕》中“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C、小说《石榴》选自《丁东草》,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D、《敬业与乐业》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别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4、请修改下面具的错误。(4分)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修改方法:

(2)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修改方法: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如东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4分)

二(60分)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回答6~9题(13分)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文中写出高原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2分)

7、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第二段中的第一个破折号和第三段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4分)

9、第三段既说“极普通”,又说“不平凡”,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0~14题(18分)

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1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第3段加点的“秘密”和第9段加点的“弥天大谎”在文中的含义。(4分)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例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怎样的个性?你喜欢这种个性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然而,在软体动物的家族中却有一种能够吐墨的动物叫乌贼。因为它能吐墨,所以也叫墨鱼。要说乌贼也是贝类,这就很难使人相信了。事实上,乌贼的确属于贝类。它的房子造到了自己体内,叫内骨胳——也叫“海螵蛸”,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5~18题(15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5、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一个句子。(2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19~22题(14分)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①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②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①道义。②邀请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20、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22、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马说》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5分)

三(4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3、请以以“新春又临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初二语文(答案)

1、Zhàn嬉啸shi蜿

2、略

3、C4、(1)将“相当危险”和“很困难”调换位置。(2)在句末加上“的物质”(或“的东西”或“的物品”等)。

5、(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2分)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实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寓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看法1分,理由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6、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7、(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8、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9、不矛盾。因为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当然极平常,所以说“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所以说不矛盾。

10、作者在天山脚下意外发现了不向阳的向日葵,由此引发了自己的反思。

11、秘密:向日葵不向阳;弥天大谎:向日葵向阳。

12、从比喻、拟人等修辞角度,或遣词造句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13、独立特行,敢于坚持自我。

14、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盲从会使人更加远离真理;任何事物都有特殊和例外;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只有亲身体验才会了解事物的真谛等。

15、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6、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归纳强调论点。

17、示例:(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18、答题要点: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19、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0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21、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22、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精选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篇6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2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

mǐn()感的神经末梢。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4、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4分)

(1)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二枝,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闹。——宋祁《玉楼春》

(春意、春色、春风、春江)

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

(4)日暮乡关何处是?。

(5),波撼岳阳城。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2分)

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摘要】“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考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niǎoniǎo炊烟,如诗如画,秀水青山在整个湘西大地上展露出淡幽的神韵,看那古hè苍苍的吊脚楼,鳞次zhì比的小木屋,别致而优雅,古朴而清纯,小小古镇如画卷般地搬开在茫茫天地中,毫不jiǎo揉造作。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B.游览者来到园子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车队经过海陵、姜堰,再走七、八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溱潼风景区

D.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C.近日,在泰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戒烟产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D.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4.默写。(8分)

⑴纸上得来终觉浅。⑵,流水前波让后波。

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一览众山小。

⑸,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⑹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⑺杜牧《泊秦淮》中借题发挥,实则讽刺晚唐政治的诗句是:。

5.名著题。(6分)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其余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⑴这段文字出自名著。选文中的“他”所说的“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一事。(2分)

⑵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个与作品主人公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⑶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曾有位著名教育家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6.语文综合实践:(8分)

(1)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仔细观察,说说该会徽设计的特点及说蕴含的意义(4分)

(2)世博会期间,有大批外国游客涌入上海,有不少外国朋友对古老的中国汉字感兴趣。如果要你介绍一下有关汉字的情况,你会如何向他介绍。(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兰溪棹歌》①,回答11-13题(6分)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

7.(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有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把这种美妙景致描述出来。(2分)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灵活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2分)

(3)纵观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老王》的作者是,文章结尾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2分)

8、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谁写得更富有意味。(2分)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猜想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猜想三:老鼠给猫出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的条子。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一:;

猜想二:。

9.请用规定符号修改下面某学生写的应用文(共4分。在改对4处基础上,对1处得1分,不得超过12处;改错一处则扣1分,扣完4分为止;全对可追加2分。)

(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建义书

总务处,经过初二(6)班全体同学讨论一至认为,学校食堂不应在使用饭菜票购卖饭菜,而应使用滋卡,即卫生又方便。以上个人看法,当否供参考。请笑纳。

2008年12月5日

初二(6)班班委会

10、班级要召开“庆2009年元旦文艺联欢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5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1)一天,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在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四处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趁他不备对他发起进攻。爱克兰被金钱豹扑倒在地,胸膛也被它那尖锐的爪子狠狠地压住了。金钱豹没有咬住爱克兰的喉管,却咬住了他的右手腕。

(2)在这危急关头,爱克兰忍着剧痛,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弹射入了它的腹部,鲜血从它的体内不断地流了出来。不一会儿,金钱豹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3)爱克兰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慢慢地从豹嘴中拖出血肉模糊的右手,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急忙把伤口包扎好。等爱克兰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金钱豹已不翼而飞。

(4)爱克兰来到与金钱豹搏斗的地方,仔细一看,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向前方延伸过去。他顺着血流,一步步搜索过去。

(5)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痕迹,把爱克兰引到了一棵巨大的沙松树跟前。他抬头望去,一条长长的豹尾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拉下来,鲜血染红了洞口的树干。

(6)爱克兰心中一阵纳闷,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可是,它怎么跑到这里来的呢?它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树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啊!爱克兰惊喜地叫了声,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它们浑身沾着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受到了震动,原来是伟大的母爱使这只金钱豹重新回到了自己孩子的身边呀!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

(7)后来,受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头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旁边的标版上写着:“。”

11.诗有“诗眼”,文有“有眼”,提示本文“文眼”的一句话是:

。(2分)

12.在第(3)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起过渡作用的话。(2分)。

13.第(6)自然段,写出了爱克兰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是: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展开想象翅膀,你认为第(7)自然段标牌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请给补出来。(4分)。

15.这篇感人的短文一定给你很多感触,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5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17、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简要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的中心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9、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凝练,骈散相间。

四、作文。(40分)

我们或许曾经唱过:“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鲁迅曾经以“早”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古人曾经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人这样说:“秋天方能成熟的果实,在夏天就早早摘取,它一定是青涩的。”

请以“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篇7

3套试卷结构均由四部分构成: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分值18~20分。 (二) 语文综合运用, 4~6分。 (三) 阅读, 36~44分 (昆明卷则把“语文综合运用”放在第三部分, “阅读”安排在第二部分) 。 (四) 作文, 40分或者50分。整个结构基本稳定。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第一板块, “语言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点有:字音、字形 (包含在田字格或方格里写字) 、词语、成语、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标点符号、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古诗文填空等。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选取一个语段, 把这些考点全部融在其中进行考查。其优点是考查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材料随意性强。2015年昆明卷采用了折中的方式, 既选用了语段材料, 又从课本中选取词语组合成找错别字题型, 这样, 优势互补, 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题型。

另一种以《课标》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各考点独立命题。优点是考查面大, 师生重视课本, 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缺点是不能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

1.字音, 主要考查形近字、多音字、易读错字的注音, 选材以课本为主。汉字的读音, 三套试卷都进行了考查。老师们在复习备考时, 既要注意自己所教版本中的字词读音, 也要注意其他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词读音, 必要时应该整理成册。

2.字形, 主要考查错别字的判断, 汉字的书写 (田字格抄写) 。省卷、曲靖卷考查了错别字的判断, 昆明卷既考查了错别字的判断、改错, 又考查了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的能力。昆明卷、曲靖卷中的词语主要来源于课本。

3.词语, 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 词语的恰当使用, 关联词的恰当使用。2015年省卷由3组近义词和1组关联词组合成选择题, 这样, 既考查了学生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又考查了关联词的使用情况。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

4.成语, 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 有的还考查歇后语的恰当使用。2015年曲靖卷考查了成语的使用情况。

5.病句, 主要考查病句的辨别与判断, 病句的修改。这是常规考点, 三套试卷都进行了考查。病句常见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否定不当、语序颠倒、前后矛盾、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句式杂糅、关联词使用不当。

6.排序, 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 句子排序。这个考点有易有难, 那些特征明显、条理清晰的句群难度不大, 有些句群特征不太明显、条理也不太清晰的难度就特别大。备考时, 要加强这个考点的训练、总结。2015年省卷就考查了排序, 难度适中。

7.标点, 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2015年曲靖卷考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的考查, 应侧重于规范化使用, 不应挑选那些特殊用法来考查。否则, 就变成记忆性考查, 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对学生规范化使用标点并没有帮助甚至还有负面影响。

8.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以重点作家作品为主, 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为准, 复习时应读熟课本上的“名著导读”, 有相当题干, 命题者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名著导读内容。除了《课标》中要求的名著外,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重要文学常识。2015年省卷考查了《史记》《背影》;昆明卷考查了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杰出成就, 考查了老舍的生平简介;曲靖卷考查了《傅雷家书》。

9.古诗文填空, 以名句为主, 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1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曲。昆明卷除了《课标》要求之外, 另从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进行选考, 如2015年考查了赵翼的《论诗》、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昆明卷、曲靖卷的考查要注意当年中考研讨会的要求与范围。

古诗文填空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重头戏, 老师们在复习中应抓住重点篇目, 要求学生全面过关, 既要背熟诗歌, 也要能够熟练地默写诗歌, 对重点句还要能透彻理解。默写中杜绝错别字, 必要时要进行一些归纳整理, 如“爱国”的诗句、“友情”的诗句等等。

上述考点为常规考点。除此之外, 这一板块还可能涉及的考点有句子间的节奏停顿、朗读重音、对联、修辞等, 教师在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这一板块是最具创新的, 涉及的内容大致有两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大致有两种: (1) 交际是否得体, 如省卷第8题“请对许涛的行为点赞”, 昆明卷第22题“她应该怎样对讲解员说”。 (2) 语言运用, 如提建议、谈理想、发表观点等, 如曲靖卷第8题第①小题“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2.综合性运用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 比如仿写、续写、拟写, 新闻信息的提取 (补写标题、提取信息的主要内容) , 图画、表格、漫画的转述, 综合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如2015年省卷第9题“请简要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昆明卷第24题“请你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 在明信片正面B处帮小薇拟写一条云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标语”;曲靖卷第8题第②小题的仿写。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否做到得体、简明、连贯。这一部分题型多样, 富有创新, 最具特色, 如2015年昆明卷图文并茂, 考查了字体与图画搭配的表述, 考查了宣传语的拟写……可谓题型新颖, 形式多样。

明确地说, 这一部分不是在考查学生, 而是在考查命题老师的设题水平。它对命题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一部分极易出新出彩, 是试卷中最富亮色的地方。

三、阅读

这一板块由四部分组成: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或议论文阅读) 、散文阅读 (或小说阅读) 。

1.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古代诗、词、曲的赏析。2015年的三套试卷均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诗歌推荐必背篇目34首, 省卷、曲靖卷考查了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昆明卷考查了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歌鉴赏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1) 重点词的赏析, 如省卷第10题考查“‘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赏析”, 昆明卷第10题“曲中‘踟蹰’一词用得好, 请说说好在哪里”。

(2)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如省卷第11题“‘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 有何用意”。

(3) 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10题“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有的会考查一些文学常识、节奏划分、主旨句之类的东西, 有的还会进行综合考查, 如曲靖卷第9题,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多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复习诗、词、曲时, 一方面是背诵默写, 这有利于填空。另一方面, 要加强理解, 尤其是重点词、重点句的理解赏析, 还要加强作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 诗、词、曲常识要强化识记。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套试卷均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推荐篇目16篇, 其中省卷、曲靖卷考查了课内文言文的阅读, 省卷考查的是《鱼我所欲也》, 曲靖卷考查的是《小石潭记》;昆明卷选择课内外比较阅读这种形式进行考查, 课内取材于《醉翁亭记》, 课外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

(1) 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 如省卷第12题、昆明卷第8~9题、曲靖卷第11~12题。

(2) 重点句子、特殊句式的翻译, 如省卷第13题、昆明卷第10题、曲靖卷第13题。

(3) 重点句子、语段的赏析, 如曲靖卷第14题。

(4) 文章内容的理解、情节的梳理, 如省卷第14题、昆明卷第11题。

(5) 思想情感的理解, 如昆明卷第12题。

(6) 综合性理解, 如曲靖卷第15题。

(7) 与选文内容相关的发散性试题, 如省卷第15题。

在复习文言文时, 要加强常见虚词不同用法的归类, 注意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翻译句子时要特别强调关键词的落实, 注意特殊句式的理解翻译, 同时加强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标16篇力争每篇做成一个复习专题, 让学生强化训练。昆明市, 除了课标16篇外, 还应根据中考研讨会精神加强课本中文言文其余重点篇目的复习。

3.说明文阅读

2015年云南省三套试卷均考查了说明文阅读。选文材料, 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科普性, 如曲靖卷的《“刷脸支付”不再遥远》、昆明卷的《朗读有助于记忆吗》、省卷的《鲸落, 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 (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如昆明卷第14题、曲靖卷第17题; (3) 说明顺序及其分析; (4) 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及其分析, 如省卷第18题; (5) 说明内容的理解归纳, 如曲靖卷第18题、昆明卷第15题; (6) 引用诗歌神话故事的作用; (7) 代词的指代内容, 如省卷第17题; (8) 主观发散性试题, 如曲靖卷第19题等。

说明文阅读中,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分析, 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等知识点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 说明顺序的分析是说明文考查的难点。

说明文考查中, 主观题较多, 客观题较少。但在做客观题时, 应把选项与文中内容仔细比对, 看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 命题者往往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设置陷阱, 考生稍不仔细就出错。

4.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 也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 复习备考中不能忽视。2015年曲靖卷在散文阅读中涉及议论文的一个知识点, 即 (找) 论点。

议论文阅读常见的考点:论点的寻找与归纳, 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论证思路的分析, 论据的作用及分析, 根据论点补充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 议论文词语的准确使用及其分析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既要重视说明文的教学, 也要重视议论文的教学;既要重视课内文章的学习, 也应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掌握方法, 形成能力, 以不变应万变。

5.散文 (小说) 阅读

2015年云南省三套试卷均考查了散文阅读。散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其中, 曲靖卷考查的是议论性散文。

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1) 标题的理解, 如省卷第20题; (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如昆明卷第17题、曲靖卷第21题; (3) 句子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22题; (4) 句子 (片段) 赏析, 如省卷第23题; (5) 内容理解归纳, 如省卷第22题; (6) 情节脉络的整理、情感态度的变化, 如昆明卷第18题; (7) 写作线索的梳理; (8)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省卷第24题; (9) 特殊段落 (开头、中间、结尾) 的作用; (10) 主观性发散性试题, 如曲靖卷第23题。

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情节脉络的梳理归纳难度较大, 复习中应设法突破。

从全国及发展的情况来看, 小说阅读不能忽视,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与散文大致相同:①词语的理解与赏析;②句子的理解;③句子 (片段) 赏析;④小说情节、线索的梳理;⑤标题的含义;⑥人物形象简要分析;⑦内容主旨及思想感情的理解;⑧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⑨主观发散性试题。

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情节线索的梳理归纳难度较大, 复习中须设法突破。

四、作文

2015年云南省作文共有两种形式构成: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省卷、曲靖卷采用命题作文, 昆明卷采用命题+材料作文的形式。

命题作文, 要特别注意审题, 要注意抓住文眼。如昆明卷命题作文“语文课上”, 要特别突出“课上”, 而不是课下、课外。另外, 命题作文要注意理解题目的比喻义, 如省卷的“走在花季”中的“花季”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界中植物开花的季节, 而这里的“花季”是比喻青少年成长的季节;曲靖卷“打开窗, 让春风进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打开窗子, 让春风吹进房间, 而应比喻为“打开心扉, 学会沟通, 获得幸福”之类的意思。命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这类富含比喻义的题目, 否则, 学生不理解其比喻义就难以写作。

材料作文, 近年来出现的材料作文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有明显不同。各位老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审读材料作文, 教会学生熟练地把握提炼写作的主旨。

另外, 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式作文也应加强补题、审题及拟题训练。

语文试卷分析初二 篇8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代笔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此题考查了“因”“叹”“故”“具”“辄”“调”六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没有考查虚词和句式,较往年文言文翻译题,更注重考纲对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难度略有下调。

第13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是今年新增的题型,为了平稳导入新增考点,控制试题的难度,命题选择了一段与前面文言文阅读选文有关联的材料,叙述的是与王湛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士魏舒的故事,篇幅简短,表意相对独立和完整,便于考生联系上文来把握这段文字的意思,更易入题。

第14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鉴赏评价。

该题选择了一首唐诗作为命题材料,选材难易适度,设题自然合理又独具匠心;设题梯度合理,设问角度清楚,考点明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与教材的联系。

第(1)题,概括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第(2)题,赏析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考查了诗歌人物形象评价、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而题干中的“贾岛注重用字推敲”一句,又与必修5第44页的《“推敲”的来历》相互应和,充分体现了湖北卷关注教材、回归教材的特点。

第15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所选的几句符合考纲中关于“常见名句”的要求,其中前六道题是高中所学内容。后两道题是今年考纲中新加入的初中课文。

第四部分,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散文《耳边杜鹃啼》人文蕴涵丰富,探究点较为密集。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切口虽小但可以洞察全文。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考生只要细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多向度解读杜鹃被美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这一部分包括内容梳理、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深化探究四个方面的考查。

第16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B项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的分析和C项中关于作者介绍杜鹃鸟的分析,涉及文章的细节内容,是容易设错的地方。

第17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作用的分析,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内容上的作用+主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心来看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

第18题,考查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要把握在整篇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内容分析。“杜鹃啼”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先写了杜鹃啼叫的传说,再写了杜鹃啼叫的真相,最后写出文学赋予杜鹃啼叫的美好意义,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19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探究能力。这道探究题正体现出2012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考纲加大了对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与考纲吻合。该题可以从主体意蕴、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情感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概括,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第五部分,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语言运用题往往是我省高考命题专家们的“试验田”,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鲜活的语言运用试题。这些试题,贴近教材、贴近生活。既强调回归教材,又重视把握时代脉络,取材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题目内蕴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湖北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传递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文明新风。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第六部分,写作,共60分,1小题。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展示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出发点,从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讨论结束,将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联系。

话题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在悄然改变。”

材料以“改变”为中心,考生思维可以多向度展开。谈“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因果等等,或者阐述“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改变”“怎样防止改变”都是符合题意的。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见解为话题,联系现实生发议论,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

该题有效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讲。

根据今年湖北卷的试卷特点,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

1.回归课本

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命题原则是试题材料来自课外,考点出自课内。很多题目都能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所以,我们应该把相关的课本认真扎实地复习一遍,重新拾起遗忘的知识。这包括:①拼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②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的背诵识记。③文言基础知识(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④选修课本知识点的落实。⑤作文素材的准备。

2.回归知识点

重视学习的成效。全面复习,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可以参考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把重要考点与知识点加以梳理,并对照知识点,寻找知识盲点查漏补缺,清理自己的弱项重点突破,再回归到题目。

3.加强文本阅读

要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要关注文本的思路,关注文章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把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圈点勾画出来。特别要关注文本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关键词、句。

4.善于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结束后或考试结束后,应该对自己的练习题或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每类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摸索解题的思路、认真审清题目、寻找切人点、抓住关键句等,对于准确答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5.重视作文

作文备考要训练审题。要自觉进行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冷静琢磨、客观分析、全面理解材料;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

作文备考要训练构思。要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意图”,然后把这个构思写下来,定型下来。再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

作文备考要训练表达。要突出记叙文的细腻、议论文的严谨,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让文章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要学会掌握能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把写过的一篇作文修改成精品,比多写几篇作文更重要。另外,还要重视书写,清晰、公正的书写可以给作文加分!

上一篇:80%的效益是由20%员工创造的?下一篇:上海泰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