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2024-05-19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精选12篇)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1

薛飞

一、概况:全年级共有学生89人参加考试,其中及格人数为52人,平均分为60.4,及格率是57.78%;优秀人数为19人,优秀率为21.11%。

二、试卷分析:

1、试卷题型基本覆盖九年级前两章内容,考察面广。

2、试题难易程度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试卷重视物理“双基”的考查,贴近现实,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能够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情况。

三、学生应答情况分析:(1)选择题第十题和实验探究第二十题第四空考查学生对电路故障的判断,从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不够好;(2)选择题第六题通过考查热机效率,反映出学生对此概念掌握不是很到位。

(3)综合题第二十二题最后一问考查学生对煤炉效率的计算,很多同学不能正确分析解答。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双基。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讲清讲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

2、加强规范。对物理定律、公式、符号、单位、公式、专用仪器和名词、物理术语要加强规范。

3、继续关注实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良好的品质和个性。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2

多种增生性瘢痕治疗方法中,压力疗法通过压力作用血管,减少血流量,从而抑制增生组织扩展,从而成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采用硅凝胶制成的贴膜(亦称疤痕贴)进行压力疗法大为盛行,疗效颇佳。所谓硅凝胶膜疤痕贴,是指由医用高分子材料硅胶系列制成的柔软、具有一定自粘性的贴膜,经过30多年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研究与验证,该种贴膜在治疗瘢痕,尤其是增生性瘢痕方面效果显著。接下来从其作用机理角度对硅凝胶膜疤痕贴的几项重要物理性能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 水蒸气透过率

水蒸气透过率是硅凝胶疤痕贴的关键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源于水蒸气透过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影响。人体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真皮是由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体和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间质构成,表面整齐且平滑。当遭受外界灼伤、切割、手术等外伤或感染后,胶原纤维缺失或结构错乱,新的毛细血管和纤维长入,致使瘢痕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血浆蛋白渗入瘢痕间质,导致间质内流体量增加,瘢痕水肿,进一步刺激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同时,瘢痕表面角质层较薄,水分蒸发量较大,同样也会增加对毛细血管的需求,促进毛细血管增生。

而硅凝胶膜疤痕贴是以硅凝胶为主要材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较低水蒸气透过率,通常硅凝胶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低于正常皮肤的一半。这种特性,可以使更多的水分潴留在瘢痕表层,从而使间质中水溶物质(如血浆蛋白等)的通透性增加,加速扩散,降低间质中水溶性物质流体量,使瘢痕软化。另一方面,硅凝胶膜对毛细血管产生抑制作用。由于毛细血管活性的增加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一个先兆,硅凝胶膜贴覆在瘢痕表面,形成第二层“角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对毛细血管的需求,从而抑制毛细血管的增生。硅凝胶膜低水蒸气透过率的优异特性,现已成为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进行质量控制,首先需要了解成品硅凝胶膜水蒸气透过率的参数,根据与标准参数的比对结果,再进行科学的工艺调整和生产方法优化。目前,获取硅凝胶膜水蒸气透过率参数的方法有四种,即称重法、红外检定法、动态相对湿度测定法和电解分析法。称重法(Gravimetric Method)是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在试样两侧保持一定的水蒸气浓度差,然后利用称重传感器或分析天平把透湿杯的重量变化“称”出来,再根据试样的面积、厚度、称量间隔时间以及试样两侧的湿度差计算出材料的透湿性能参数。

由于称重法是国际透湿性测试的仲裁方法,接下来笔者主要根据称重法测试方法来介绍硅凝胶膜疤痕贴的水蒸气透过率数据的测试过程(图2)。

首先,进行测试准备。本次测试地点为兰光阻隔性实验室,保持室内温度38℃,湿度90%RH。测试仪器为PERME®博密®W3/060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测试对象为厚3mm,粘性一面贴有两片格纹保护膜,另一面为一层透明光滑的保护膜的硅凝胶膜疤痕贴,如图3所示。由于该硅凝胶膜较厚,需事先定制加高透湿杯,如图4。

其次,制样和装夹。透湿杯中加入1/3杯槽高度的蒸馏水,同时采用圆形标准取样器裁取直径为74mm的圆形试样,揭除粘性面保护膜,置于透湿杯体上下橡胶圈之间后再压上密封圈,以防止泄漏,最后盖上顶层压盖,将密封后的透湿杯放入仪器测试腔中的支架上。注意在旋紧过程中,应避免蒸馏水溢出杯槽,如图5。

第三,设置参数。打开仪器配套软件设置预热时间4h,试验判断比例为10%,试验温度38˚C,试验湿度90%RH。由于硅凝胶贴膜相较塑料、薄膜属于低阻隔材料,因此称重间隔可适当缩短,建议120min即可。参数设置完成后启动试验。

第四,结束试验。试验过程中,系统会根据所选的试验判断比例判断模式的设置,自动识别水蒸气透过量的变化值的偏差是否小于预设的10%来停止试验。本项试验结果为硅凝胶疤痕贴水蒸气透过量为19.463 g/(m²·24h)。

2. 厚度

硅凝胶膜疤痕贴的水蒸气透过性能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取决于材料的厚度和材质的均匀性。随着材料的由薄变厚,阻水性能越来越好,当材料达到一定的厚度后,阻水性能趋于稳定,不会再随着厚度而变化。硅凝胶膜的作用机理要求其具备一定的阻水性,但不能过高和过低。而且该种材质价格较为昂贵,过厚的话阻水性太强,一则导致瘢痕处皮肤组织无法正常新陈代谢,无益瘢痕消除,二则增加生产成本;过薄会加快水分蒸发,同样无法起到消瘢作用。

硅凝胶膜厚度质量控制,需要依靠厚度检测仪器进行。厚度检测仪器按照用途可分为在线式仪器和非在线式仪器两大类。理想的质量控制方案是两者相互配合使用。在线检测仪器测试快速、方便及时了解批量材料的厚度情况,但使用灵活性较差、价格昂贵。此类仪器大多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但生产线上的硅凝胶膜材料平整性不一,容易引起数据波动较大的现象。非在线测厚仪器体积小、方便易用,价格较低,采用的是接触式测量原理(如图6),可以对成品硅凝胶膜进行抽样检测,测试时会对被测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有效弥补在线式仪器由于材料平整度较差造成的数据偏差。

3. 拉伸性能和粘性

硅凝胶膜疤痕贴另一作用机理体现在胶膜覆盖在瘢痕处会给瘢痕面施加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组织增生,达到治愈瘢痕的目的。压力的表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自身的重量、拉伸性能和粘性。

硅凝胶膜疤痕贴作用患处灵活,可贴覆于面部、胳膊、背部等平整部位或关节、脖颈等活动频繁部位。为了增加硅凝胶膜帖覆的紧密性,防止帖覆或使用过程中外力拉断的情况,硅凝胶贴膜需要具备较强的拉伸性能。所谓拉伸性能是指材料受力后沿拉力方向变化的性能,通常用抗拉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等指标表征。抗拉强度是指材料拉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值与截面积的比值,单位为MPa。而拉伸强度有时与抗拉强度通用,但专业来讲,拉伸强度为材料拉断过程中最大力值与材料宽度的比值,单位为KN/m。断裂伸长率则用来评价材料在拉断时的位移值与原长的比值。因此硅凝胶膜疤痕贴拉伸性能质量控制应以以上几个指标的检定测量为中心进行。

该项检定一般采用拉力机来完成。首先,按照标准或需求制取一定规格和数量的试样,通常取横向或纵向至少5个宽为15mm的长条试样(如图6),装夹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间(如图7)。其次,在显示屏中选择试验项目,设置编号。最后启动试验。系统会自动出具各种测试结果。

另外,贴膜粘性也是保证疤痕贴压力疗法功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较强的粘性可以使疤痕贴牢牢贴合在瘢痕处,最大程度发挥原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抵御水分、汗渍的影响,减少滑移和脱落的情况发生。由于目前尚无硅凝胶贴膜粘性测定标准,暂以药典中贴膏剂粘附力测定法为参考标准,以此标准中的指标来衡量硅凝胶贴膜的粘性特征。

该标准规定,初粘力、持粘力和剥离强度为基本衡量指标。初粘力试验装置包括倾斜角为15˚或30˚、厚约2mm的不锈钢板,可调水平的底座,一套共46颗、重量自0.002g至5388g不等的不锈钢球,以及一接球盒组成。初粘力的测定采用斜面滚球方法,即将一不锈钢球从置于倾斜板上的试样粘性面滚过,根据试样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号钢球,评价试样的初粘性大小。持粘性测试是把贴有胶粘试样的试验板垂直吊挂在试验架上,下端悬挂规定重量的砝码,用一定时间后试样粘脱的位移量,或试样完全脱离的时间来评价试样抵抗拉脱的能力。

剥离强度是针对粘结在一起的材料,从接触面进行宽度剥离时所需的最大力值。根据剥离的角度分为90˚剥离和180˚剥离。胶贴剂一般采用后者进行测定。测试时,将硅凝胶贴膜非粘性一面固定在试验板上,粘性面与洁净的聚酯薄膜粘接,用2000g压辊在贴膜表面来回滚压3次,以确保粘接处无气泡存在。静置20~40min后,将聚酯薄膜自由端对折(180˚),把薄膜自由端和试验板分别上、下夹持于试验机上,如图8。注意应使玻璃面与试验机线保持一致。试验机300mm/min±10mm/min速度连续剥离,试验记过以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单位为KN/m或N/cm。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3

一、数据监测的实验对象和方法

1. 实验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

2. 实验对象:我校2008届初三级六个班共 301人。

3. 实验方法:文献资料法,数据测试与分析法。

二、数据测试和分析研究的步骤

1. 设计测试方法项目

根据我校2008届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选项的实际情况,将200米和自选项目(主要是仰卧起坐或三级蛙跳)两项作为测试项目,用2008年中考评分标准作为成绩计算的依据,每两个月测试一次,分别进行五个阶段的测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再根据测试成绩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 第一阶段——摸查和统计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我们对2008届学生进行摸查考试,并作为起始成绩,成绩见表一:

分析:从表一可以看出,学生200米平均成绩不足43分,及格率为38%,可见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很差;自选项目成绩也不足80分,及格率也不高,平均分偏低,导致总成绩不理想。从成绩可以看出,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严重偏低,腰腹力量不足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水平极低。

根据数据,确定第一阶段的教学以速度和基本力量素质练习为主,主要采取短距离的快速跑练习,下肢力量练习,如蛙跳、负重跳等练习;通过快速的仰卧起坐训练,负重仰卧起坐练习,“反仰卧起坐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第二阶段——验证第一阶段效果

2007年11月,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测试,验证第一阶段的训练效果。

分析:在以上的数据显示,经过第一阶段的练习,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成绩提高很快,主要问题存在200米的项目上,在200米的训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加大仰卧起坐等自选项目的练习强度和运动量,巩固自选项目。

4. 第三阶段——上学期期末测试与分析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再次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将测试成绩折算60%加入到学生文化总分上,同时也作为第三阶段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

分析:对比第二阶段200米的平均分提高了18.75分,自选项目平均成绩达到98分。根据由于我校场小的原因,训练难度较大,成绩提高较慢,在200米项目我们征求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一方面为学生制定寒假体能训练计划,让学生自己练习,一方面计划下一学期平均每两周到400米标准场地训练一次,每月测试一次。

5. 第四阶段——为初三体育中考做冲刺计划

分析:这个阶段是一个突破的阶段,运动规律告诉我们:当运动员训练到了一定的界限时(极限)再要在成绩上进步,必须要完善各种技术动作的细致指导工作,让学生更全面更牢固地掌握各种技术动作,争取在成绩上有突破,所以这阶段的200米进步了4.3分,自选项目提高了1.4分。根据第四阶段的训练结果,在第五阶段的计划中加强起跑反应速度、完善弯道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的技术动作与及训练200米全程跑练习,从而全面提高短跑技术和成绩。

6. 第五阶段——考前模拟测试,做好考前准备

分析:这个阶段是收获的阶段,是整个质量监测的最后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的有效监测,对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有针对地制定了最后两周的备考计划,对学生的训练强度和应试心态作适当的调整,力争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2008年4月24日下午,我校初三毕业班学生参加广州市初三中考体育考试,取得较大的突破,具体成绩如右(见表六)。

以上实验的结果表明,监测是控制的必要前提,控制是监测的必然延续。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求规范化。对每一次的测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实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使教学更有目的、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成效。因此,质量监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初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发言 篇4

1、要激发学生。教师要关心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学习方式。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逐一分析,逐一谈话。课任教师对成绩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如此。做到严格要求,态度友好,言行一致,公平对待。

2、要厚爱后进生。多鼓励他们,始终抱有希望,绝不放弃。为他们树目标,树榜样,鼓励成绩好的帮助他们。对他们要格外友善,多让他们发言,不能放弃,更不能侮辱。将他们的哪怕一点优点进步要放大再放大。

3、要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不能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与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4、要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5、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要像保姆一样关心学生。加强课堂管理,没有纪律是上不好课的。

6、要认真开展常规教学教研工作。没有好的教学教研常规,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业布置要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向课堂要质量,向德育要质量。要加强信息收集,为我所用。要研究近五年的中考试题。要经常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大量阅读专业材料,充分利用网络。

7、要正确对待考试排名。只要有考试,就会有排名,就有先后、有上中下。

8、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压力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5

老师们:

转眼间半个学期已过去,期中考试也于一周前顺利结束。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考试结果真实,较好的反应了我校这届初三的真实水平和现状。这次期中考试从成绩看比上学期有进步,这要归功于全体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也感谢你们对初三年级工作的支持。今天,召开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一是对上半学期工作的一个小结,二也是对下半学期工作的一个研讨。我们举行期中总结会,就是要让我们的老师看到前一段的成绩,以便于总结得失,使后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对于前段时间教学工作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我主要谈两个感谢:感谢以孙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选择上首先考虑初三,在劳动卫生方面优待初三,在后勤服务方面优先考虑初三。第二要感谢全体初三老师。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全体初三老师本着对事业的责任心、对同学们的负责,在教育的道路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辛勤付出。张燕老师虽年龄最长,除了教学外,还担任着班主任;东水主任,身兼多职,多头忙活;延坤、路伟、秀园一边搞教学,一边忙孩子;秀梅也是跨年级上课。还有其他老师排除各种干扰,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可以说,正是老师们的这种积极向上精神,才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这样的成绩。

当然,从期中考试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教学上(1)、就初三来说,我们的尖子生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使我们的第一梯队的学生更具爆发力,争取在最后的中考显现其优势。

(2)、需要进一步提高边缘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同学进入第一梯队。

(3)、学生的偏科问题不容忽视。以此次考试为例,多名同学都存在差科,差科成了制约总成绩的“瓶颈”,需要我们去补差。

(4)、有的课容量比较小,而且很少有中考渗透。

(5)、课堂讲课时学法指导少,学生活动少,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6)、个别老师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沟通交流少,甚至和部分学生形成对立面。

(7)个别教师还不能处理好个人困难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关系。

二、班级管理方面:初三年级整体情况不错,学习风气比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班级纪律不稳定,有时班主任老师跟紧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师不在时,纪律就比较乱,学生自我管理比较差。(2)学生学习抓得不紧,学习主动性差,还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无所谓态度严重。主动问问题的学生少;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有效学习;课后不复习;运用知识不够灵活;缺乏主动性,对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加重视;学生对难题缺乏信心和攻坚精神;学生缺乏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3)、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导致老师上课两头不能兼顾。

为此,对年前教学工作提几点建议:

1、各科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进度。做好计划,及时选择复习资料。

2、在赶进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免囫囵吞枣,做夹生饭,给下一步的复习带来难度。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中考考试题就是再难,它还是脱离不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应考能力也就更强一些。这种思路也要渗透给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与其花力气抠难题,不如多用些时间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

3、加大课堂容量,拓展知识深度,适当联系往年的中考试题。尤其是理科科目的教学,一定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思路,多渗透一些有难度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大家也都感受到近两年来中考出题时具有的“基础与创新结合”的特征。这就要求老师备课时要多搜集一些中考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渗透中考知识点。

4、搞好补差。那么,如何补。

(1)、前提是靠自己,这个自己即是我们的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订好计划,慢慢来,争取逐步提高。

(2)、内容是从基础抓起。对于差科以教材为重点,强化基础,不追求偏难题。考试能将基础题的分数得住即可。(3)、适当倾斜,各任课老师在班主任的协调之下,每天挤出固定时间让学生倾斜薄弱学科。对于薄弱学科,一定要盯住不放,不能松懈。(4)、持之以恒,每天不需要投入多少,贵在坚持,中考前一定会有提高。

5、注意劳逸适度,提高效率

我们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希望通过大量的作业来唤起学生对这种门学科的重视,从而导致个别班级个别科目作业量过大,不仅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从而对整个班级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个别老师的投入不仅已经占用了学生仅有的课间10分钟,甚至还影响到了下一节课。我们师生都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从而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6、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都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组织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交流,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法。

高二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与总结 篇6

一、试题的总体情况

这次期中考试,范围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题型是多项选择题10题共40分,填空题5题共20分,计算题5题共40分。

二、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例如第3题,学生对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不理解,不懂得算电量要正负离子电量的绝对值相加,原来准备送分的题错误率竞有63.1%。又如第7题,学生不知道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把电容器两板的电荷当成点电荷,错误率也高达55.0%;从计算题第18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短路和断路时的路端电压混淆,本题是计算题中最容易的一题,普通班中全对的.,每班也不上10位同学。计算题第19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电场这一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没真正理解,得分率也不高。

2、高一的力学知识遗忘太多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电场》这部分内容与高一的力学知识结合非常紧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可看出,凡是与高一力学知识联系的题目,得分率都很低。

3、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状态的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20题的小球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以及拉到最低点过程的做功情况分析;第21题先处于平衡状态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2题刚好能从平行板间飞出的临界点是侧移量为d/2,电子先做直线加速,后做类平抛运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上三题的状态和运动过程,无法用高一学过定理、定律来解题。

4、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

例如计算题第20题,许多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不熟练,错误率很高;实验题第16题要求在坐标系中标度,用描点法作直线,并利用作出的直线求截距坐标和斜率,很少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5、落后面较大,班级之间也不够平衡

从分数统计来看,40分以下的学生年段还有30多个,有的学生分数甚至还是个位数,落后生的层面还是比较大。班级之间也不够平衡,班级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30分,平均分差的那个班级也是由于落后面较大,及格率较低。

三、今后的对策

1、加强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能死记硬背,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高一的力学知识要不断地翻滚。高一的力学知识要贯穿到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不断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既可以复习巩固高一的力学知识,也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今后解综合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定理定律列方程解题。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4、补充物理学习中必备的物理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做好落后生的工作。科任老师课后除了要勤于下班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外,对落后生要特别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浅议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方法 篇7

试卷难度采用: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8:1:1,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为此对初三物理的总复习要有个整体规划, 要分阶段, 有步骤地进行。

一、第一轮复习:只有基础扎实, 才能融会贯通

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在初三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到市统考, 大概十周时间。第一轮复习重在课本的基础知识, 一般以章为单位。

第一节课:课前让学生把上课要复习的知识, 通过回忆和不懂的翻课本, 把知识点填在中考总复习的“考点知识梳理”中, 通过“中考典例精析”知道这章的考点;课堂上老师通过课本告诉学生知识点, 并对本章的实验加以总结和举例应用, 并对本章的重点进行强调, 对原始公式和变形公式加以区分:课后学生回去复习本章的考点, 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第二节课:提问学生复习上节课的考点知识, 落实上节课的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 把没认真完成和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再出些题做, 讲评上节课的练习, 讲评前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 并系统的讲评, 做到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都能驾御, 讲评课应多提问学生上黑板, 逐个知识点过关, 做到“厚书读薄”“捡遗拾漏”补充相关知识点, 延伸知识网络, 掌握点点滴滴。

1. 重视教材, 抓纲务本

每次考试无论内容多新, 题目多新颖, 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每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扩展和深化, 复习课上, 不能抛开课本复习, 再好的练习, 再好的复习提纲也代替不了课本, 因此我第一轮复习时特别强调对课本要理解透彻, 要掌握科后练习,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等仪器。

2. 每章一练, 热点积累, 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从第一轮开始, 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误入题海战术, 坚持每章一练, 就是每节课前三分钟, 轮流一个学生自己课前找练习题中相关知识的题目, 并自己出一题, 分析给全班同学听, 同学可纠正, 老师补充。

所有科目都进行第一轮复习时, 学生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每天又要上那么多的科目, 如何让孩子做到针对性和切中命题的练习, 需要老师认真而且负责的备课, 备教材, 备历年的中考题型, 比如在复习电学时, 有大量的练习需要做, 电学的题目耗时要耗精力, 我就在复习前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份提纲:

电学是中考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 而且分值很大占快接近一半的分数, 学生特别是女生非常害怕电学里的电功率, 如何通过做题突破学生的心理害怕的底线, 变成我们一线初中老师都头疼的一件大事.

二、第二轮复习抓好专题知识, 优化检测训练, 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从市统考考后两周, 大约一个月多一点。第二轮的重点是体系性和综合性, 整合知识,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轮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分成三个板块:声、热、光学, 力学, 电磁学。

声、热、光学占30%, 力学占35%, 电磁学占35%。

课堂上直接发力学专题的练习, 让学生当场练习, 等学生做完了, 直接讲评。落实到位学生的听课效果, 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和订正情况来判断学生有没有听课, 把以前发回家给学生做的练习和课堂上完成。做到每个学生的练习都是自己做的。把讲评完的练习让学生回家再用科作业纸写出答案是怎么来的, 这样对落实了学生的实际练习能力, 做到每题题型都熟悉。

三、第三轮复习做好各市的市质检试卷和模拟中考练习

第三轮时间三周。根据中考题型做几份模拟试卷和各市的市考试卷和中考试卷。这个时候, 可以有意识的收集研究中考信息, 并且进行认真地研究, 筛选, 从中把握出中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 把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此外,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充满自信, 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才能在复习中做到事半功倍, 考出好的成绩。

最后不管是哪一轮复习, 都要重视解题技巧和训练, 复习课要落实到题目, 才能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总之, 初三物理总复习要扎实基础、专题复习、模拟练习、考题研究、解题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掌握物理实验的几种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等) , 这样中考物理科成绩必会较大的提高。

摘要:初三物理总复习要从务实基础、提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着手。落实基础知识, 回归课本;专题知识复习要抓好重点板块, 扎实基础;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用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南丛书;模拟练习, 市考试题研究, 提高备考的针对性;从历年中考试卷中总结实验和计算题等的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九年物理,落实,知识,实验,计算,训练

参考文献

[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对比实验的教学效应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8

教师命题能力的评定需要引入量化指标使教学评价可视化,试卷作为命题的可视化产出结果,以试卷质量分析入手,利用教育统计学手段进行评价指标量化是教师命题能力研究的切入点.中学阶段大规模考试引发大规模的试卷数据,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学老师缺乏试卷挖掘的数据力成为制约教师命题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以广东省最近一次高二期末联考数据为例,基于SPSS数据方法分析教师的命题质量.

1 命题质量统计分析

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角度看,学校的期末考试其实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凸显其对学生该阶段相应学力水平的评定功能,同时还对后阶段的学习有预测和评估的作用.要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转变,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从理念、方法和技术三个维度构建,而通俗易懂、操作便利、分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统计软件无疑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之一.SPSS软件是一款通用的数据处理软件,笔者利用它来分析本次高二期末三校联考试卷的命题质量.

1.1 命题基本情况

本次联考物理试卷共8道选择题、1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和1道选做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命题人是佛山市某特级教师,联考考生为广佛两地三所市属名校的高二学生.本次研究选取考试后的62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样本容量大,分析结论可信度高.

1.2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期末考试过程采取严格的监考管理,测试结果可靠度高,具有较高的测试信度.客观题全部机评,主观题每道题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物理试题的答案比较单一,客观性强,评分者信度高.由于试题无法考察分半信度,故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а系数方法来评估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SPSS分析总体样本的а系数值为0.663,在可接受范围内.

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测试卷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本次考试由业内专家命题,具有一定的专家效度,可是没有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也没有审稿人,暴露了一线教师命题缺乏科学性问题,试卷的内容效度有待商榷.由于无法考察效标关联效度,在此用SPSS软件统计相关系数来检验试卷的构想效度.表1给出第9~11题与总分相关性检验试卷效度.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所有相关系数在0.285至0.539之间,而且显著性p值(Sig)均在0.001以下,有99.9%的置信概率,其中客观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偏低,说明试卷题目并不能十分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各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超过各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即该试卷命题做到了题目之间的关联度不会太高,各题目考查的知识能力不同.总体而言该试卷的构想效度一般.

1.3 难度和区分度

难度往往是命题者最重视又较难把控的一项试卷质量指标,它具有个人风格特质,命题者需要对测试对象的平均学力水平和题目的匹配程度有较准确的把握才能使难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单项选择题的难度一般是指通过率,即该题目的通过人数和总人数的比例.主观题则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即该题总体平均分和满分的比,系数越高,难度越小.难度系数算法简单,用Excel即能处理,不需要用统计软件.

良好的区分度也是命题者的一个理想试卷质量追求,它比难度系数更难把控在于它需要命题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力水平都要有准确的甄别能力.区分度同时也是筛选试题的重要指标.一般的测试可以用极端分组法来算区分度,即考虑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得分率的差值.但是这种方法没有使用全部数据,分析不够科学,通常在大规模标准化测试中不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相关分析法,即以试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区分度的指标,相关性越高,区分能力越好.即本文提及的检验构想效度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教育测量研究中,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对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有直接影响.

在此采用一般的方法计算本次联考物理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如图1所示.

全卷来看难度是0.541,区分度是0.362,两项指标都不太理想.各题区分度总体偏低,除了第5题其余都低于0.4.各题难度不一,有2道题难度过大,难度系数低于0.3,而系数高于0.7有2道题,难度太低,不合理难度试题占总试题的36%.试卷的难度分布不均,没有体现难度梯度变化.从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命题者没有明确定位此次考试的评价功能,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种终结性评价,应该弱化考试的选拨功能,试题难度不宜太高;其次,普遍较低的区分度说明试题的甄别评价功能较差,选题不合适;最后,从较混乱的难度分布可以看出,命题有随意拼凑的嫌疑,或者命题者没有难度梯度意识,只想着利用难题和易题来平衡平均分.科学的命题应该是在选题之后把所有题目由易到难进行排序,保证测试者有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试题的信度.

1.4 正态分布检验

一份好的试题能够符合被试的能力特质呈正态分布的自然规律,同时正态分布也是试题做描述统计分析的基本前提.次联考数据样本量大于50,可以用SPSS的非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K-S检验其正态分布情况(图2)偏度0.158,峰度0.201,渐进显著性p值0.471,近似符合正态分布.

2 命题质量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由上述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教师的命题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体现有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命题缺乏规范.无论是平时的测验还是大规模考试,很多老师都没有编制双向细目表命题的习惯,觉得细目表的编制工作繁琐,主要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去进行组卷编题,导致试卷的内容效度无保障.除此之外,大多数老师也不重视试卷格式的规范整理工作;第二,命题缺乏科学性.教师在命题时往往忽略考虑考试的评价目标,容易把选拔性考试和过程性评价混淆,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很多老师的命题过程是“信手拈来”的,没有系统的编制流程作依托,试题漏洞百出.试题最关键的难度和区分度把控仍然依靠主观经验,缺乏科学把控方法;第三,命题缺乏反思.考试数据输出是命题质量的体现,教师们对试卷分析仅停留在“看”数据的阶段,忽视挖掘数据评价试卷质量,同时忽视总结命题经验和教训,没有发挥大规模测试应有的数据力作用.

初三物理期中复习重点内容 篇9

学好物理,不仅要掌握好物理理论,更必须重视实验,把物理理论的来龙去脉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索搞清楚、理解透。

重视物理结论中的过程分析,不仅能提高应用理论的准确性,同时过程分析会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虽然已做了大量的题,但是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大都是解题后没有及时认真地进行总结反思,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物理成绩依然不理想。

初三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篇10

一、填空题:

1.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_____________。

2.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布满荧光点,这些点能发出红、_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复合起来就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看完歌舞晚会后,小华在她日记中写道:在红色的追光灯下,女演员身上的黄衫看起来黄得更加鲜艳。你认为小华的描写是__________(选填真实的或不真实的)。

3.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请回答:

(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___大的特性,以及_____________的特性来给储油罐降温,以防止油的自燃。

4.炎热的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救灾汽车正在公路上急驰,突然发现山体滑坡,紧急刹车。此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能,这一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但能量的总量是________________。

6.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要测量某运动员在一次攀岩比赛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该运动员的重力、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汽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居民的危害,长沙市政府购进了不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作公交车,成为长沙街头一个新的亮点。

(1)这种汽车的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若某家庭一个月用8m3的天然气,则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由热值是3.0107J/kg的焦炭来提供,应完全燃烧____________kg的焦炭。

9.206月3日至5日奥运火炬祥云在我省传递。祥云火炬设计很精美,高度为72cm,质量为985g,燃烧时间可达15min,无风条件下火焰高度25cm至30cm,能在强光和日光下识别和拍摄。若火炬手们在传递过程中以3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慢跑,则在一支火炬的燃烧时间内运动员至多能跑_________m;若某火炬手将火炬举在同一高度跑了100m,则他对火炬做的功是___________J。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复习,教学模式

目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实施信息化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几年的整合实践看, 信息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基于此, 笔者结合实践体会, 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三物理复习课堂教学模式做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复习整合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拟, 仿真; (2) 计算, 推理; (3) 图形, 符号, 图表编辑; (4) 交互控制; (5) 虚拟软件集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三物理复习的整合及方法

1. 针对重要知识点的复习

这里所提到的重要知识点, 主要是指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 学生很难清楚有效地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模型, 但又是在考试中常常出现的或对解决后续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关知识。比如说, 内燃机、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分析等。传统的复习方法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 无法达到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采用虚拟仿真方式把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动态的Flash课件, 那么复习起来, 不仅形象生动, 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冲程的特征和转换,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2. 初中物理实验复习

物理实验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 同时也在中考中占很大比重。由此可见上好实验复习课, 对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必做的实验也作了规定和要求, 但在复习阶段有限的时间内要进行面面俱到的复习, 还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实验课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在电学实验中, 很多实验也都可以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复习, 如伏安法测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可见, 在利用模拟实验课件复习实验内容时, 这些模拟实验的实验要求、数据结果利用多媒体全部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非常方便让学生清楚地观察, 完全改变了以前做实验只能让一个学生上来观察读数等弊端, 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 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 还应在平时多收集模拟实验的资源, 建立虚拟实验平台和可能的错误操作流程虚拟库。在网络机房教室中, 让每个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必做的实验进行上机操作, 实现基于虚拟平台的训练与诊断。

3. 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

在初三复习课中, 习题的讲评和反馈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类课如果不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 往往就是教师自己讲, 学生爱听不听, 课堂效率低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上好此类课型, 教师的课堂组织策略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竞赛或小组间竞赛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也可以借助新型的电子设备如电子白板, 加强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电子白板比起传统的投影仪, 不仅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而且还能投影事先保存好的数字化教学内容, 甚至可以在投影内容上进行批注和删改。显然, 通过电子白板增加人和人、人和电子设备间的交互性, 增强了教师操作的便捷性, 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能使复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网络机房教室的支持下,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软件来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ITtools 3。ITtools 3整合了课堂调查、教学帮助、师生互助、作业提交、作品互评、课堂测验等模块, 目前还支持各种类型文件在网页中直接展示, 还支持通过网页自主命题和自动阅卷, 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及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支持, 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改作业中解脱出来, 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在物理复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前期建立教学资源库, 把典型题、易错题导入到资源库中。学生在讲评课上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可以实现当堂检测、当堂分析、当堂反馈, 以保证复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 还能大大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课外负担。

三思考与小结

通过实践, 笔者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下的复习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学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只能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更新教育理念来支撑课堂教学, 只有通过广泛的教师共同探索、相互交流, 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构建出富有生命力的理想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旭辉.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模式构建[J].科学经济市场, 2009 (11)

初三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篇12

第I部分(选择题

共36分)

单项选择题(选出最优的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以下对四个图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的分子直径约为1×10-4m

B.乙图是锂原子的结构图,它由3个电子和3个中子组成 C.丙图是玻璃棒靠近橡胶棒的情况,则玻璃棒被摩擦时得到了电子 D.丁图是两带电小球悬挂时的情况,说明它们带同种电荷

2.甲、乙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3.图1所示电路,L1的电阻比L2的大。开关闭合,灯均发光,则()A.V示数等于V1示数

B.V1示数大于V2示数 C.A示数大于A1示数

D.A2示数大于A1示数

图1

图3

图4 4.下列图2所示的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

图2 5.图3中,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均匀。关于这个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颜色变化越慢

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6.一根锰铜丝的电阻为R,要使这根连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减小导线两端的电压

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 C.将导线拉长后连入电路

D.将导线对折后连入电路 7.如图4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此实验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下压活塞的过程,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8.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图5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6

9.如图6是跌倒开关S和某冷暖风机的工作电路图。为了安全起见,冷暖风机一般都要安装一个跌倒开关S,当冷暖风机跌倒时,能使整个电路断开,则跌倒开关S应安装在()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图6

图7

图10 10.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7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

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11.如图8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9所示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图8

图9 A.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12.如图10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没有偏转。某同学拿一根导线去检查电路故障,他将导线并接在bc、cd、ed两端时,电流表指针没有发生偏转;将导线并接在ab两端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电路故障可能时()

A.R1断路

B.开关断路

C.R2断路

D.电流表短路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共64分)

填空与作图题(每空格2分,每图3分,共26分)

1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汽车作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

(1)汽车发动机一般时汽油机,在 冲程把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完全燃烧2kg的汽油能够释放

J的能量。(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2)阅读了某牌好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10所示的图表,根据图表给出的信息,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

/ 6

图10

图11

图12 14.如图11所示,在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大气,当瓶内气体把塞子弹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中:

(1)请说出“当瓶内气体把塞子弹出时”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

。(2)上述实验中哪个现象能够证明气体对外做功后温度降低?

。15.如图12是关于电阻甲、乙的I—U图像,由图可知分析:

(1)若将甲、乙两电阻串联在某电源上,流过乙的电流是0.2A,则流过甲的电流是

A,电阻甲的阻值是

Ω,电源电压是

V。

(2)若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是

A。

16.拆开图13中玩具,发现电源、开关、发光二极管(简称“LED”)、电动机(符号○M)各一个及连接导线。闭合开关,电动机顺时针转动,LED亮。将电动机一端连线断开,闭合开关,LED亮。(1)在方框内画出玩具的电路图。

(2)把电动机断开的连线接回原处。将电源正、负极反接,闭合开关,LED

(选填“亮”或“不亮”)17.按要求连接如图14所示实物图,要求:L1、L2及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L2的电压,连线不能交叉。

图13

图14 三

解析题(19题9分,20题8分,共17分)

18.中国南海海底探明有大量的“可燃冰”,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 很大;

(1)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2)若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了,则可以使多少水从20℃加热至70℃?[“可燃冰”热值q=4.2×108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9.如图15所示电路,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箱。先将单刀双掷开关S拨到触点1,将电阻箱的阻值R'调节为10Ω时,电流表示数 I1=0.4A。再将开关S拨到触点2,电流表示数变为I2=0.1A。求:(1)电源电压U;

(2)定值电阻R0的阻值。

/ 6

图15

四 实验与探究题(20题6分,21题6分,22题9分,共21分)

20.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16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图16

(1)由表一可得:当

不变时。(2)由表二可得:当

不变时。(3)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断开开关,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

3V(选填“不等于”或“等于”)。此时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2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名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17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

图17

图18

表1(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4)若水和食用油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18所示,则甲是

(填“水”或“食用油”)。22.关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

/ 6

图19

图20

图21(1)小明按图19连接实物、接通电路,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5V。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压表示数不变,检查发现只有滑动变阻器接线出错,该错误是

。(2)(2分)按设计的电路图在图20中正确连接实物。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

。(4)正确连接后,小灯泡刚发光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完成表3。(5)根据表3,归纳小灯泡电阻变化的规律

。表3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D

6.C

7.C

8.D

9.A

10.B

11.D

12.A 13.(1)做功

9.2×107

(2)30 14.(1)内能转化机械能

(2)当瓶内气体把塞子弹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15.(1)0.2

(2)0.6 16.(1)18.解:热值

(2)不亮

17.(1)Q放mq1kg4.210J/kg4.210J

(2)由题意可知Q吸50%Q放,且Q吸cmt所以m水8850%Q放c水t水50%4.2108J3110kg。

34.210J/kg(7020)C19.解:(1)当S接1时,电路中只有电阻R',此时R'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U,则由欧姆定律可得

UI1R0.4A104V

(2)当S接2时,电路中R'与R0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2=0.1A,此时R'两端的电压U2I2R0.1A101V

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I0=I2=0.1A,由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可知:U0+U2=U 所以U0 =U-U2=4V-1V=3V,由欧姆定律可得R0

U03V30。I00.1A 5 / 6 20.(1)电阻

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不等于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21.(1)

质量

升高的温度

(2)水

大于

(3)比热容

(4)食用油 22.(1)滑动变阻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2)

(3)断开

阻值最大处

(4)

(5)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上一篇:述职报告-高玉斌下一篇:主要国际高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