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2024-09-1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精选8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篇1

作者姓名:王克洪性别:男年龄:34单位:马蹄镇茶堰小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学校成为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已在农村广为流传。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心,已经在逐渐淡化“父母”的存在,那么,学校就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从现实出发,从留守儿童的需要和要求出发,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下面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别让一名留守儿童掉队。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农村被留下来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了,这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但作为学校,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圣地、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对于这一群群被留守的孩子,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培养成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例如我校共有学生147人,留守儿童就有45人,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三十点六,其中男童23人,女童22人。为此我校学初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并聘各班主任为该班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签订代理家长承诺书,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学校还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布置了温馨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有电脑、电视、电话、图书角、学生特长展示台等设施,为这群留守儿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让留下的孩子不在寂寞、不在自卑、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和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的孩子一样感受到足够的温暖和关爱,不让一名留守儿童掉队。

二、疏导留守儿童心理,让心灵成为明媚的晴空

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心理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通过经常家访摸清每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心理档案。记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大量信息,包括生日、爱好、父母联系电话、监护情况、家庭环

境、情绪变化等等。学校建立“亲情信箱”、“亲情热线”,经常提醒孩子与在外的父母通话或写信,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与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经常利用班会课、体育课组织歌咏、球类比赛。定期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让孩子们在座谈会上尽情地说、畅谈自己的心里话,平时班主任每周至少与这些孩子单独交流一次,内容可以说说悄悄话、问问近期心情、也可以推荐一两篇好文章,也可以陪同走走路。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勤动手、勤交流。让他们在学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觉,引导孩子帮助家人适当做些家务,一同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包包饺子、给父母寄上生日贺信,及时让父母分享自己进步和荣誉,点燃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人的热情。

三、激发留守儿童的求知欲望,体验成功进步的快乐。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老师、父母教导下还是愿意好好读书的,但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解除,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无人关心的状况。底子薄、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体验学习成功的幸福与快乐,是多数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在这方面,一是教学自始至终必须降低起点、减小难度。二是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课堂教育模式,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参与、多展示,教师及时送上肯定、表扬,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三是多与他们交流作业中得失,充分肯定他们作业或者试卷中认真的书写、精彩的解法,同时也增加了接触交流的机会。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矫正行为习惯。

有媒体在报道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留守家庭。这是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所以学校确立了“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班主任老师每周去留守儿童家家访一次,观察孩子生活环境、特别看看房间是否整洁卫生。同在一片蓝天下,与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有太多的缺失。情感的荒漠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浇灌,脆弱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日常生活需要我们多多留意,坏习惯、怪脾气需要我们耐心矫正,学习困难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五、积极改善学校教育实施,为留守儿童创造优越条件。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目前,我校正在为实施寄宿制学校而努力,对实施寄宿制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留守儿童

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管教等问题,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生活、学习、安全和教育监管的保障,能帮助他们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使留守儿童在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篇2

案例二:我校初2005年学生谭××, 父母均外出打工, 爷爷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在校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坏习惯, 父母由于自觉对孩子缺失关爱, 遂用金钱来弥补, 孩子对钱的要求, 几乎是有求必应, 该生的心思遂不放在学习上, 整天想的是如何吃好、穿好、玩好, 他的一次生日邀约了十几个同学到饭店大搓一顿, 完了还去卡拉OK, 一晚上消费近千元, 家长经过近二年的苦苦支撑后,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的盘剥, 只好让儿子辍学打工。

案例三:我校高2006级女学生曾××,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了封闭, 孤僻的性格, 自卑、胆小, 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经受不住任何的刺激, 一次与同学为一句话而起争执, 遂赌气不上课, 辍学回家, 我作为她的任课教师,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去到她的家, 把她各业回学学校, 我主动找她谈心, 许诺可解决她生活上的所有学习, 生活上的问题, 并在三年中时时留心、注意, 从细节入手来感化她, 改变她。如:她的每个生日总是把她请到家中过, 按当地风俗, 给她煮红鸡蛋, 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总能收到我的一些小礼物:如一只笔、一个本子、一包糖等, 经过三年的生活学习, 逐渐改变了以前哪些不好的性格, 变得开朗自信, 也不会因一点小挫折而自闭、赌气, 也喜欢接近同学、老师。

以上案例均呈现出一个共同点:“留守学生”因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管教, 而在性格、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畸形发展, 他们都是十几岁, 处在人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使他们不至迷途,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 就应在此新问题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来研究、思考, 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原因的思考, 及对农村中学校老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建议,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应对“留守学生”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自闭、孤僻、嫉妒、依赖, 应对挫折能力极差, 报复脆弱, 自卑、胆小、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2、道德方面: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加之社会上丑恶东西的熏染, 表现为传统道德缺失, 不能明辩是非, 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比的是谁的钱多,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3、生活习惯差: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身上穿的是名牌, 全身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有钱时大吃大喝, 有了上餐不管下餐, 无钱时忍饥挨饿, 只能趴在食堂窗口望着别人吃饭。

二、“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管理不力:父母外出, 监护人员通常是祖辈、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无精力又无体力, 更无教育能力, 易受“留守学生”的哄骗, 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

2、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误区:相当部分的父母素质不高, 自感对子女欠下了亲情债务, 遂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 少年又没有正确的金钱绝, 遂纵容, 滋生出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恶习, 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3、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新鲜事物, 大部分学校、老师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故在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上还显力度不够, 加之现今学校着重的是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 并不注重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心理问题的引导。

4、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留守学生”问题还刚处在研讨阶段, 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近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湖南某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认识到社会也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三、农村中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专门制定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计划, 讲清“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制订出三年或一年的阶段性计划, 制订“留守学生”挡案, 档案中应详细罗列出各项资料, 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2、设立“留守学生”班。我校2006年全校初中生1550人, 其中“留守学生”有698人占45%, 如此多的“留守学生”, 完全可考虑设立“留守学生”班, 选派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师作班主任, 科任教师, 班内同学形成平等互助的氛围, 班间同学进行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教师应更多思考调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教师是和“留守学生”接触生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也肩负着最神圣的使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责无旁贷。教师应在此问题上多下功夫, 多动脑筋, 给更多的关爱, 从细节入手, 把“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教育活动, 最好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关爱,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督促“留守学生”参与进来, 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 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教师应随时随地从细节入手, 如:节假日能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 生日能吃到一个约鸡蛋, 能听到学校广播上点的一首歌等, 以弥补他们严重缺乏的父母关爱关, 也应在“留守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重视, 认真对等, 严加管教, 以弥补父母外出所缺乏的管教。

4、学校应组织“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沟通、建立畅通的流通机制。学校应利用春节打工者回家探亲这一契机, 召集“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沟通, 以纠正普通存在的“金钱弥补亲情”的做法, 引导“留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以自身的艰苦奋斗经历来激励子女的学习热情。

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起与家长进行顺畅沟通的联系机制, 随时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管直下, 共同完成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5、学校应建立“爱心通讯”小屋。保证父母子女间能顺畅地沟通, 解决距离上的阻隔, 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子女间亲情的传递。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策略初探 篇3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57-0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面对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安全、生活、学习、心理状况等方面给予关爱,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一、西林县留守儿童现状

百色市西林县属于革命老区,有壮、汉、苗、瑶、彝、仡佬等多个民族。西林县系典型的农业产业县份,产出率低,这就迫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谋生。

(一)西林县劳务输出情况。据统计,2014年,西林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6 593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84 001人的31.66%。

(二)留守儿童情况。全县在校学生总数33 720人,其中留守儿童10 41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0.88%。

从以上数据看,2014年全县留守儿童已突破万人。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的家庭监护,加上一些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情感交往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本校6个年级6个班次的6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15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其中12个是留守儿童,而另3个来自单亲家庭。

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息息相关。学校应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是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场所,在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的情况下,承担着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监督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载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各种安全风险模拟场景演练,提高留守儿童对各类风险的认知,增强防范意识与逃生能力。

(二)搭建留守儿童与家长间的沟通平台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他们经常给孩子寄钱物,却长年不曾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甚至三、五年都不回家一趟,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渴求。因此,学校有必要为家长与留守儿童搭建一个定期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

一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每学期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明确落实监管人,做到一人一册。二是建立联系制度。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班主任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走出一条学校、家庭教育互动的路子。并要求外出务工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给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探亲一次。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做好家访记录;每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期末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写一份家庭教育建议。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视留守儿童问题,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对本班级的留守儿童要有充分的了解,弄清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二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卡》,并作详细记录,适时地对他们的不正常行为表现进行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心理辅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三是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除了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朗诵、演讲、美术、书法等比赛,还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与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的关注与努力。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篇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从而农村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弱点,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等。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调查分析了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学校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教育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的过剩,使外出务工尤为突出。从而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现将本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相比,他们由于大部分有爷爷奶奶或母亲单身一人照顾,跟他们一起生活,缺乏养成教育,大部分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生活上依赖性强,自己不动手,个人卫生差;放学不按时回家,在家不按时休息等生活问题,久日久之养成了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缺失父母”、“缺少情感”,由于他们从小长时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情感孤寂,与外界沟通很少。就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自卑性强,少言寡语,整天闷闷不乐,目瞪口呆,产生了抑郁心理。

(三)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时期外出务工,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少,很难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再加上大都由爷爷奶奶或母亲管护,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根本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有的对孩子的学习督促不够或方法不当,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甚至出现家庭教育为零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使他们产生厌学、辍学等现象。

(四)行为品德问题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从小缺少家庭教育,由于长时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孩子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责;进一步表现出留守儿童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道德品质差,行为意识较弱,说话太随便,语言粗俗,辨别是非能力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根据以上反映出的诸如此类问题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困难。我认为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主渠道。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为抓手,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一)关爱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为先

作为教师,我们担负的任务不光是教书,而更重要的是育人。那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更应该抓德育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中有他人”教育;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行动上受到教育懂得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二)关爱留守儿童,关注情感教育

从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情感教育,“爱”是最大的缺乏。作为学校这块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从点到面上进行教育。首先,学校运行“一帮一”的运行机制,学校应调动起全校师生的力量,一名教师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进行帮扶疏导。让教师当“爱心妈妈”并且让学生结对子“一帮一”在学习上帮助,生活上照顾,使他们真正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从心灵上感受到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项目所配的设施,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这些儿童跟远在他乡的父母通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再次,学校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充分展示才华,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举办“给家长的一封信”、“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征文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班队活动。从而学校有点到面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情感教育网,让他们感到学校像家一样温暖。

(三)关爱留守儿童,精心呵护心灵

从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再加上教育方法的不当,使他们情感孤寂,心理孤独,自卑性强,产生了抑郁心理等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展开心理疏导: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留守

儿童说到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有的说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同学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一切问题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一个信念,眼前的学习机会失而不返,务必珍惜机会,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第二,教师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体会到自我成功的成就感,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定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中确定自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不断进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要克服儿童自卑的心理,教育学生应该看到对自己有利的、积极的一面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敢于正视别人,要有自信,要肯定“我比别人强”,“我能行”等这样产生了努力把事情做好的信念。遇到困难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跌倒了自己爬起来,饿了自己找饭吃,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一定会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因此认准目标,培养信心。最后,要用心沟通,教育学生要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伙伴关系,跟老师把自己的很多困惑说出来,老师帮助他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即使老师不能解决,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灵贴近的过程;还要处理号同学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交往要真诚,要注意用心沟通,要善于换位思考。

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5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改善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我校前一阶段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实情。

新屯小学位于新屯街道办事处新屯村。我校有218名学生,学生来源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67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30.7%,其中男生39人,女生28人,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发展,牵动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农村留守儿童大致分为二类:一是(外)祖父母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90%;二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10%;“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未来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我校服务的乡村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创新思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五个一”的要求,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保证每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帮扶老师;每月每位留守儿童都能通过“亲情电话”

与家长交流一次;每位教师每月都要与留 守儿童家长沟通交流一次;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理咨询。科学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教育,将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作为重点对象,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协调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1.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谢清贵任组长、副校长黄娟娟、教导主任肖念新任副组长,各班主任担任小组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 学校先后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奖励制度》《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有章可循。

3.教导处负责建立和完善每位留守儿童档案,准确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明确每位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老师,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4. 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法制、青春期、卫生和安全等专题教育,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5. 在班级内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6. 学校老师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家长依法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四、拓宽思路,开展“九个一”育人活动。

1. 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分班存放学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和DVD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2. 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 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4. 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5. 谈一次心。

帮扶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6. 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聚会。

各班要建好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要大力开展向留守儿童送一句生日祝福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7. 读一本好书。帮扶教师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 写一封亲情书信。帮扶教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足了,学习功课积极了,自立能力强了,自理本领多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各班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更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范文:

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

3.2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

4.年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5.201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6.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篇2015

7.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3000字

8.2015年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总结

关爱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6

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校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一年来,在工作中,我校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具体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班主任力争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和同学还买些水果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8.开展丰富多彩的象棋,朗诵比赛等活动,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

总之,一年来,为关爱留守儿童,我校每位教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辛劳。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工作,不断地摸索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使这项工作成为我们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古坭塘小学

农村高中留守学生教育初探 篇7

一、我校“留守”学生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我校位于宾阳县一个乡镇学校, 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 我校有学生3400余人, 据调查接近70%的学生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亲朋好友照看。而大多数监护人要么年迈体弱, 精力不足无法辅导, 要么文化层次偏低, 无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到位使他们容易染上陋习, 调查发现他们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学习成绩问题。留守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他们的学习缺乏动力, 由于缺少父母监督, 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又没有精力监督, 这就使得他们从小自控能力弱, 在家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尤其是那些高一新生, 家庭辅导的缺乏, 使他们对学习感到非常困难, 没能很快进入状态,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第二, 亲情缺失问题。留守学生大多数都存在者严重的亲情缺失, 心理承受力较差。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许多学生与父母感情淡漠。与父母缺乏亲情交流, 很多留守学生们普遍表现出情感冷漠, 内心封闭, 不善交际, 行为孤僻。即使与人交流也比较被动和缺乏爱心。

第三, 开支问题。由于长期在外打工,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无法照顾, 从而对孩子过分溺爱, 造成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不少家长出于补偿心理, 经常给学生寄钱, 给孩子零钱十分慷慨, 无计划、无节制。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 又缺乏理财意识, 觉得手里有钱, 就可以过生日请客, 做作业花钱请人代劳, 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 学习上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怕吃苦头, 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阻碍。

第四, 不良风气问题。周末最易让留守学生染上不良习气。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师周一至周五还能管理到位, 但是到了周末, 教师就鞭长莫及了。他们经常三五成群, 今天去你家玩, 明天去我家乐, 拉帮结派, 哥们义气十足。个别学生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有时为了钱就大打出手, 有时钱输光了, 就到学校里去偷盗别人的钱或物, 弄得其他学生不得安宁。

第五, 安全状况问题。大部分留守学生都被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照看, 但也有个别的学生, 家长让其独自留在家中, 这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往往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 这些都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甚至有时受到侵害, 没有倾诉的亲人, 往往也不易被发现。

二、怎样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要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 学校班主任要完成的摸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对学生父母的动态地址及联系电话、对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法都要掌握好;还要经常主动与留守学生家长电话联系, 同时建议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班主任联系, 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与孩子通电话沟通感情。

第二, 学校多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来教育学生, 从正面引导教育他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 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主要以班级为单位, 经常开展“关爱留守生”主题班会;将班级非留守生与留守生结成对子, 进行互助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等。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在生活上、学习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嗜好,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消除他们孤单、悲观的心理, 让他们时刻感受着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 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愉快地生活、学习。

第三, 定期召开监护人会议。通过会议上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校应重视并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 以便于双方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情况。如有问题便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把并它消灭在萌芽阶段。学校还应与“留守学生”监护人协调, 明确各自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并教给监护人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指导他们对“留守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学校、家庭教育两不缺, 齐抓共管, 排除一切不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

总之,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庞大而普遍的社会问题, 需要人人共同参与和关注。作为人民教师, 任重道远, 比其他的人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全社会也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配合学校, 用教师的关爱, 用师生的真情, 给“留守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让“留守学生”和他们的同龄人一样身心健康地成长。

摘要:笔者所在的高中是一所乡镇高中,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家长进城务工的很多, 家庭教育不到位将引起学习成绩问题、亲情缺失问题、开支问题、不良风气问题。“留守学生”身上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亟待解决, 本文就此探讨解决的办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初探 篇8

关键词:教育现状;问题;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02-01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一,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跟不上。留守儿童一般由留在家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邻居代为照管,这种代为照管不但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而且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许多监护人年老体弱,只能给孩子做做饭、让孩子在天气变化时穿好衣服。还有部分老年人自己照顾自己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担当起照顾教育孩子的责任了,至于学业辅导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留守儿童监护人认识守旧。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不少老人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所以孩子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后劲和责任感。

而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外出打工,造成父子或母子间的隔阂,影响其亲情,更谈不上父爱、母爱。因此,带给留守儿童的是恐惧、孤僻、空虚,对人对事怀有敌意,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忧虑麻木,有的沉湎于网吧彻夜不归,有的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非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因此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很多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年龄还小,没有自保能力,一旦监护人照顾不到位,他们很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是在与父母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儿童如果在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将对其以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常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对于无形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很可能造成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偏差。

3、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

对于“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一般比较低,他们很难得到学习上的帮助;而对于处在“上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来说,即便监护人在能力上能帮助他们,可是由于农活和家务比较多,监护人很少有时间给予帮助。一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可以随心所欲,学习上也就放松自己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4、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有限,父母对孩子很少有正确的指引和教导,导致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带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容易流入不良社会群体中。另外有的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由于得不到正确引导,在交往中经常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与别人产生冲突,甚至会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而且,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母亲最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阶段父亲最好不要外出,因为“一个母亲胜过一百名优秀的老师,一名父亲胜过一百名优秀的校长”。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加强亲子沟通。

2、学校应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首先,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签订家校教育责任书,公开学校及校长、班主任的电话号码,登记家长和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和住宅电话,以便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

其次是不定期举办家庭座谈会,请优生家长讲述自己家庭教育的经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教育的重点在学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的、无形的关爱。

最后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成绩有地方记载,看书有地方借阅,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留守儿童半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一月写一次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父母送去祝福,联络和沟通亲子感情。

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妇联、村委会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部门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政府在帮助留守儿童的同时,要对其父母进行引导和教育,让留守儿童家长学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父母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学校和老师除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媒体界发出疾呼:孩子的父母,留守孩子的临时监护人,社会各界的有志之士都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校和社会环境,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多做贡献。

上一篇:构建初中科学生态课堂论文下一篇:数据结构实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