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

2024-07-18

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共6篇)

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 篇1

为了掌握学校安全工作形势,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教育局结合日常学校安全检查所掌握的情况,组织全区51所中小学校长,以分区研讨或专访的形式,就全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不能独立解决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松山区现有学校231所,教职工7310人,在校学生85212人。其中公办中小学138所,教职工6487人,在校学生72144人。民办及其他办学机构91所,教职工823人。在公办学校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7022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3652人;初中22所,在校生20773人;小学110所,在校生34349人。幼儿园49所,在校生5510人。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条件的改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全面实施,民办教育的兴起,公办教育相对集中,寄宿制学校数量增多,规模变大,加之我区城区处于赤峰中心城区,更多的生源流向城区,城区现有学校都处于超负荷运转。而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布点更加分散,规模更趋小型化,个别地方出现难以遏制的非法化倾向。学校安全问题也主要呈:公办学校围绕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增多和规模变大而突显的交通、周边环境和疾病防控等为主的保障性问题。民办学校围绕非法办学的取缔与合法办学机构基本条件的保持和规范管理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交通问题

1、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带来的是学生相对集中和当前交通客运能力不足间的矛盾。从以往的调查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我区共有城区寄宿制高中2所,农村寄宿制高中4 所,地区初中3所,大规模寄宿制小学13所,各学区中心校寄宿制学校14所。其中,昭苏川6 所,共有住宿生约4866 人,阴河川9 所,共有住宿生7724 人,嘎河川5 所,共有住宿生约2200 人,半支箭川 5 所,共有住宿生约 6500 人左右。东部有12所,乘车人数约有3500人左右,而松山区有营运资质(路线客车)的客运车辆 198 辆,其中昭苏川 30 辆,阴河川48 辆,嘎河川 38 辆,半支箭川约有23辆。东部乡镇42辆,小线车17辆,按照车辆的定员数目每车22人计,全区客车总承运能力约为4645 人。遇到学生放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结果造成学生或者无车可坐,或者只能乘坐超员车辆或无营运资质的车辆甚至是报废车辆和农用车,安全隐患极大。而且,目前寄宿制学校的数量还在增加。在此问题的解决上,公安交警部门、部分地区的派出所曾经协助学校做接送学生的车辆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执行中,如果要求营运车辆按照定员人数要求载客,则很多学生不能及时离校,而且车费上涨,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由于群众的长远切身利益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发生矛盾,因此也没能坚持很久。

2、城区学校:城区中小学多位于交通的主干道,缺少相应的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在上下学人流高峰期缺少权威性的疏导。而学生放学、上学等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大部分涉及穿越马路。由于车速快,车流量大,在学校门前多次发生伤害学生的交通事故。几年来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沟通交警、交通部门申请在校门两侧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减速带、减速警示线、人行横道斑马线等),但收效甚微。松山蒙中仅在06—07学就因车祸导致1位教师受伤;2名学生受伤住院,其中一名补习生造成右腿胫骨骨折、颅内出血而未能参加07年高考;另一名高二学生腿骨骨折、肋骨骨折、颅内出血。其他城区中小学也面临同样问题,05年松山三小一幼儿过路被汽车当场轧死。06年松山二中一学生放学过路时被一轿车撞到抛起3米多,松山八小一家长接送学生时与出租车相撞……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整治校门外交通秩序。

红旗中学、松山蒙中在学生放假时,城区各小学放学时,各种车辆封堵校门,门前秩序混乱,学校值班教师、带班领导主动去疏导,去维持,受到司乘人员辱骂和责难,学校没权力也没能力进行有效制止。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部门联系,有些问题在部分学校的部分时段得到过有效的解决。

(二)校园周边环境

1、校园周边网吧问题。全区6所高中、城区的三所初中、建立在城镇中心区的三所地区初中,学校附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这些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以学生为主要营业对象,特别是城镇中心区的网吧,没有证照、地点隐蔽、营业方式灵活,个别网吧通宵营业。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吧,采取种种欺骗手段,有人花钱在校外雇佣陌生人充当自己的亲属,以给教师打电话的方式或到校为其请假,有的学生就寝后,十一、二点以后等到值班教师休息后从公寓楼二楼系好绳子顺楼而下,翻墙而出到网吧,有的学生放假后不直接回家到网吧过通宵……学校的教师、领导到网吧去查找学生的时候,遭到对方的哄赶和打骂。为了调查经常到网吧去的学生情况,避免冲突,有的教师出钱让自制力强且值得信赖的学生去网吧以玩的名义去摸底,虽有一定效果,但负面影响较大,一旦这样的孩子上瘾,学校将承担怎样的责任?一旦其他孩子知道事情真相,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学校又怎样处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教育的方向,背离教育的宗旨。可以说网吧问题对学生的成长遗害无穷,实际上所有的网吧都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离开了学生,网吧将无利可图,很难生存。

2、校门前的小商店、游商散贩问题。绝大部分学校门前均有小商店,都向学生出售廉价的小食品。(部分寄宿制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向学生出售盒饭)。部分学校在学生上放学时或寄宿制学校放假时有流动商贩违规摆摊设点,卖“油炸品”。部分农村学校门前存在马路市场,交通经常堵塞。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清理的时候,有的商贩出言不逊,张口就骂,还有的商贩在校门前为争夺地势相互大打出手……,使学校在此时段失去了基本秩序。

3、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糠醛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气味直接吹向太平地中学方向,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红旗中学、松山二中附近的广场时有民间自行组织的活动,锣鼓声音大,周边小店音响开得响,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农研地区中学对面一小餐馆向公路排放污水异味大影响到师生的出行。松山二小教学楼东部有一预制件厂,长年加工,机器声音大,且遇有风天时,水泥、沙子、尘土四处飞扬,学校无法开窗通风,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松山五小原被治理的洗头房现又复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较大。部分农村学校周围有柴草堆集、水渠从校园围墙边上通过,学校找了相关的人,并寻求当地村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但改变不明显。

4、社会无业青年到校滋事问题。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社会青年到校内或校园附近敲诈、抢劫学生财物或与学校内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交往结伙威胁、殴打学生现象。职教中心、松山蒙中、松山二中、松山三中、松山四中的校门前时有社会闲散青年在聚集,向学生索要钱物,欺辱男生,骚扰女生,家长打电话质询学校,但学校无能为力。因为学校教师在清撵时,遭到对方的殴打,报警后人已四散逃去。松山二中为了解决此问题,通过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问题的提案。提交后,在学生放学时有一警车到校园周围巡逻,持续的一个月内,学校的周边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

5、部分学校围墙低矮问题。松山二中、松山四中、松山六小等学校围墙仅高1.5米,社会闲散人员容易入校,不利于管理。07年松山二中围墙改造后,四个社会青年越墙而入,值班教师在清理时被他们打伤,然后又越墙而走,学校拿钱给教师治病。松山五小在假期时,社会青年到校内打球,被值班人员清走,跳墙出去后,将许多玻璃用石头打碎,值班人员追赶时已没踪影。

6、学生与居民争路问题。松山八小没有正门,学生走西门,从三建居民楼下通过,同三建居民同走一段路,存在争路的问题。居民或用车封堵路口,或从楼上扔杂物,学校多次到居民家中走访,并联系了当地居委会,可此种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学校十分担心师生经过此路段时的人身安全,但自己却无法阻止。

7、门卫值班人员年龄老化问题。实行“以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后,当地政府与学校经费脱钩,原有的由当地政府支付的门卫更夫的工资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由于钱少,所用人员多在60—70岁人,很难履行相应职责。只能控制学生的出入,对社会人员的出入很难制止。

(三)寄宿制学校学生就医问题。设置校医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校医应履行的职责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职责。我区大部分中小学没有校医,有些学校虽有校医,却没有行医、售药资质。特别是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年龄从5岁到十几岁不等,在校时间长,且又为人员高度集中区,学生生病现象在所难免。距离城镇医院近的情况稍好一点,但距离城镇医院远的学校对学生的诊治则特别困难,如遇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更难应对。有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生病后,学校及时安排学生到医院诊治,老师垫付的药费回收时却非常困难。

(四)学生外租房问题。由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部分家长以进城务工为由,通过各种渠道,补办或假办各种相关手续,将孩子送入城区中小学读书,当孩子入校之后,监护人却不能与孩子同住,小学生是送入长托班,中学生则租住在私人公寓。据调查:松山二中租住在公寓的学生有302人,松山一小有73人,松山五小有64人,松山四小有86人住在长托班中。其他几所城区学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校外租住问题。这一部分学生由于吃住在托班内,一定的时间段内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学校难以监控,且周边环境又比较复杂。学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对这部分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到学生租住的公寓后有的锁门,有的将调查教师哄了出来……松山二中介绍,在一个70多平方米的公寓楼,有40多个学生在里面吃住,而只有一个老太太管理,晚上还不知道这个老太太在不在。这样的公寓安全隐患大,仅凭学校,无法控制和管理。

红旗中学有一少部分学生以家长陪读为借口几个同学租住在附近的民房中。对这样的学生红旗中学逐一排查,建立外租住学生档案,与学生家长签订协议书,人数上有所控制,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五)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目前大班额已成为城区学校潜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松山一小2179人、松山二小1754人、松山四小1999人、松山五小2239人、松山六小979、松山八小1396、松山二中3951人、三中1513人,上述学校班均人数达80人左右。在调查中发现,穆家营学区中心校、五三学区中心校的八家小学、山西营小学等近郊学校其师资、教育教学设置同城区学校已无太大差异,但学生依然向城区进入。城区学校学生人数多,活动空间小,楼道窄,各校针对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在正常情况下虽能正常运作,但遇有特殊情况,学生疏散难,灾难性事故避免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学校班额总体趋于小型化。目前,没有进行布局调整的村小,大多数班额在20人左右。而布局调整后的偏远山区的寄宿制小学生源也在逐渐减少,大多数班额在30—35人左右。

(六)大规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的问题。由于农村还没有完备的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设施。地处农村的五三地区中学、大庙地区中学、当铺地中学、安庆沟中学在校生2000多人,生活垃圾周产量较大,但处理难,在向外排放垃圾和污水的过程中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安庆沟中学的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排放到自然渠,而当地小南营子村地下水污染,村民怀疑学校排污所致,将排水口堵死,污水流入村民耕地,学校对被污染的农作物只能予以赔偿,但学校的排污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生活垃圾的排放中,五三地区中学、安庆沟中学有相同的境况,村民不让向外排放,现在学校只能将垃圾承包给当地的一个村民,由其从校内排出拉到自家的地头挖一个深坑进行掩埋,但这只能是一段时期的缓解,不是长久解决问题之计。红花沟学区中学、初头朗学区大酒缸小学由于道路建设过程中其路基高于校园且没有考虑到校园排水,雨季到来后的校园积水无法排出。只能是雨水停止后用抽水机将水排出,但在排放的过程中一旦损坏路面,路政部门的处罚学校无力承担。

(七)农村高中债务化解问题。随着城区高中规模的扩大,农村高中招生逐渐萎缩,生源速减,原建设过程中所欠债务,目前偿还能力降低,与建设方发生纠纷,并有产生过激行为的迹象,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八)校舍问题。松山五小的教学楼建于85年,在校生2200多人,虽07年经过加固,但经专家鉴定,无任何抗震设施,遇有地震等特殊情况,后果不堪设想。松山二小的旧教学楼窗扇已腐烂,玻璃无法固定,容易脱落。目前,水地学区中心校、河南营学区中心校、忙牛营学区中心校、太平地学区中心校、初头朗学区的福山庄小学、松山二小平房、上官地学区中心校、关家营马架子小学、当铺地学区新井小学、当铺地小学、松山七小等学校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观察使用房,这些房舍都建于80年代,浅基础,无圈梁,杨木檩柁,属超期服役房,但现在仍观察使用。

(九)经费管理机制问题。现在实行以县为主的经费管理体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固定的收入渠道,固定的支出项目,且要求学校不能举债,除人员工资收入外,多数公用经费不能按时到位,年终集中拨付,日常支出由学校垫付,学校日常发现的安全隐患,也没有经费保障及时处理,而侥幸等到年终集中拨付时又需要集中收集大量票据。而需要政府采购的物品大件不及时,小件成本更高。

(十)学校女生宿舍的防护设置方面治安与消防要求相冲突问题。按治安要求,学校女生宿舍设置防护栏,而消防要求要拆出防护栏,而设置与拆出防护栏各有利弊理由,学校浪费着人力、物力、精力,随着不同部门的要求而动,不知所从。

(十一)校长、老师日常工作和心理负担过重问题。教育系统已经层层落实了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这大大加强了学校自身运行的安全性,但也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学校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现有的人员编制不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行所需的岗位要求,加之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的失衡,有些学校规模过小,老师们白天上课、巡视,晚上值班,部分学校教师已表明学校有违反劳动法的诉求,由于学校承担着无限的安全责任,许多青少年喜欢的课内外活动被取消。使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不能充分活动也是引发恶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十二)民办教育机构问题。布局调整后或待布局调整的乡镇及城区内,出现以民办幼儿园、托班、各类辅导班为主的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机构,有的为有证办学,有的则无证办学。虽按照政策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但属地学校实难对其进行管理,对于有证办学机构进行的常规检查、指导很难进行,举办者不理睬,说过之后该怎么进行还怎么进行。对于无证办学机构的管理更是困难,举办者拒绝辱骂现象经常发生,学区所下发的整改取缔通知书是废纸一张。而对于周边的托班,学校自己更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找工商、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但具体职责无法界定,此类问题处于搁置状态,但安全隐患系数较大。

(十三)其他方面。校舍的选址建设问题、高压线过校问题、新闻媒体的正负面导向问题、偏远山区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学生乘坐公交车司乘人员态度问题、学校周边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公共设备设施管理和警示标志设置问题等。

三、学校安全保障工作的法律和法规性文件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意见》(2004)、《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的通知》、《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以县级以上政府整体协调各有关部门集中性治理措施居多,缺少日常的、预防的和微观综合性的措施。

四、其他国家和国内地区解决我区学校安全工作可借鉴的经验

学校安全问题,在当今世界早已成为重点课题,特别是以美英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当然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关于这一方面,另附专门资料。

在国内,学校安全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提出,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而定位,以学校自身承担安全职责为主到政府社会保障为重为发展方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教育、医疗两大核心要素,而这两大要素在学校都有集中的体现,这既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关切,也表明社会群体对学校安全保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特别2006年后,国家出台的有关保障学校安全的法规性文件增多,而且发文机关的级别也较高,但在一个区域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各地都处在探索阶段,比较突出的是南昌全面推行的学校综合治理“8+2”工作法。

据了解,所谓“8+2”工作法,就是安保巡防一张图、制度管理一本册、日常工作一台账、安防设施一张网、校地互动一民警、法制教育一堂课、信息传递一简报、情况报送一张表、落实措施两检查(夜查制度和年终目标管理检查)。南昌市40所直属学校共投资670多万元,安装红外线报警探头643个,红外线对射探头113对,电子巡更系统15套,可视监控探头426个,受益学生达20余万人。南昌市配备了517名法制副校长,实现了一校一警,每一名法制副校长都必须保证到学校工作的时间。

南昌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是否有专人维持交通秩序;有无各种违章建筑和容易倒塌的危险建筑,紧急疏散通道是否安全、畅通;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有无网吧、有无非法经营的报刊点、音像摊点、娱乐场所、小卖部、饮食摊点;是否有报警点,接警、出警是否及时;校园的楼道、走廊及其他通道是否安全、通畅;食堂设备和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做到校车不超载等校园内部安全环境问题等都列入检查范围并进行整治。

这项富有特色的“8+2”工作方法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相配合,从2004年开始推广至今已初见成效。

五、关于统筹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几项建议。

松山区现有人口约52万左右,而常住人口约有40多万,学校师生约10万人,是本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而在特殊时段学校涉及直接关联人口约12-15万人,在松山区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而且既是常住人口,又是需要保护的弱势人群,为弱势人群密集区的人员提供公共服务,使他们拥有平安健康的环境,应该是任何社会最日常、最基本的要求。

(一)三项战略性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新时期全社会正确的学校安全保障意识,让保障学校安全成为社会经常能够看到、时刻不能忘记的一个元素。明确有关部门和社会在学校安全工作上的法定责任,充分发挥学校社会良性互动在学校安全保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依法尽责光荣,推诿塞责可耻的思想。树立学校平安是全社会的光荣,学校不安是整个社会的耻辱的思想。树立学校是大家的学校,教育的是大家的子孙,保障学校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尽义务,才会在学校平安中共同受益的思想。

2、进一步确立布局调整思路,形成更有利于学校安全保障的学校布点格局。在投资结构上,要顺应国家人口城市化趋势,坚持建设中心区,强化周边区,萎缩边远区的原则,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选址安全,农村寄宿制学校起码也要建到现在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突出考虑治安、就医和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区域内公共资源,有效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城乡素质兼备的人力资源,最大程度的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加大对有关部门各类人员学校安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安全保障技能的培训力度。

(二)五项机制性措施

1、把学校安全保障工作纳入区委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实绩考核工作中。

2、增设人大、政协对学校安全保障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项目。

3、建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履责情况的日常监督评价机制和政府激励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学校安全保障情况督导公报。

4、建立有关部门学校安全随机检查的联动机制,增强学校安全监督机制的法定效力,确保学校安全保障工作的时效性。

5、区政府安委会建立学校安全保障信息专项工作通报制。

(三)三项解决学校安全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1、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加强校园周边警务室建设,以警务室为核心,联系有关部门,统筹解决学校周边综合治理问题。

2、在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加强校园周边有合法资质医务室建设,为校园这一人口密集区的日常生活提供合法有效的医疗保障机构。

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 篇2

近年来,遂宁市中职德育工作在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的道路之后,走出一条特色化、个性化、自主化的“后示范”之路。2013年底出台了《遂宁市深化中职德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同时做了规范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机制、德育课程、课时、新大纲培训、教研、督查等常规工作,也做了一些特色工作。本文将对遂宁市中职德育的特色带头人、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特色课程、特色做法、特别困惑、特别建议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常规工作

遂宁市在督促各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德育必修课并开够课时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德育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有“9+3”学生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组织全市德育工作研讨、赛课、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或德育工作队伍培训等工作。

二、特色工作

(一)特色带头人

遂宁市中职德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职德育特级教师、幸福文化研究与践行者是遂宁市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大英中职校)的德育教师,曾为学校教科室主任,现为学校督导室主任,从2009年以来被聘为遂宁市中职德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相长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生存生活生命生态”的四生教育的指导下,重新诠释了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生存生活与工作》,《职业道德与法律》——《合法合情合理》,《经济政治与社会》——《钱权闲》,《哲学与人生》——《生命生态与感悟》。

坚定“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的教育信念,全程参与了大英中职校由“市重”、“省重”、“国重”到“国示”的建设跨越,再到“国特”的成功晋升,他是与学校共成长的中坚力量,也是遂宁市中职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1. 提高境界,幸福育子弟

“发挥好天性就是天才,发挥好韧性就是帅才,发挥好个性就是将才,发挥好人性就是人才,发挥好奴性就是奴才”,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教育影响学生,把中国梦与幸福梦结合起来,开创了充实感、成就感、方向感为核心的幸福人生新境界。

2. 教有特色,唱响幸福课堂三部曲

在“让学生动起来”课题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出“幸福课堂三步曲”:放得下学生就动得起来、展得开学生就活得起来、亮得出学生就幸福得起来。形成“三合一”幸福德育和第一期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第二期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我幸福、Yes Yes Go Go Go,第三期合理满足人生幸福,第四期敬天敬地敬自己的主题德育模式。[1]

3. 创新科研,迎来幸福教育

着力研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发现8X幸福密码:行(xing行动)、心(xin用心)、信(xin信念)、醒(xing清醒)、性(xing天性)、新(xin创新)、星(xing星空)、幸(xing幸福),着力探索不同于271高效课堂的有底线、有上线和有大爱的10 000……1幸福教育,三合一幸福德育,幸福课堂三步曲,国家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内涵体系,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三明治”实训教材,现代职业教育三步发展战略等课题。创造汉字,音yī,同“一”,本义为做人要立地顶天、天人合一;引申义为做人要有底线和上线,没有底线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上线就会“无法无天,牢底坐穿”,没有底线和上线就会“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死无葬身之地”。[2]

4. 追梦幸福职教,育人顶天立地

做幸福职教追梦人,育立地顶天大写人,特级教师绝不能作茧自缚而要破茧化蝶,要有特色,中国教育太需要有特色的教师,尤其需要有特色的学校;作为省、市德育工作带头人,还将继续幸福文化引领下的职教德育课改探究之路,向理想教育出发,向培养身心和谐的幸福人(知行合一的真人、心口如一的善人、天人合一的美人)出发。

(二)特色文化

1. 大英中职校的幸福文化

大英中职校通过“国示”特色建设项目,推动学校坚持走文化强校之路,围绕建设幸福学校特色文化这条主线,以树立师生自觉的幸福观为抓手,在“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幸福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在幸福学校办学思想、幸福课程体系、幸福课堂、幸福德育、幸福讲坛、幸福学校管理机制、幸福校园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幸福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它必将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为学校一流文化、一流教师、一流课程、一流学生服务。大英中职校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应用——幸福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幸福文化促学校更加美丽。

2.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双百文化

学校充分挖掘“百年文化、海纳百川”的“双百”文化主题内涵,延伸到两个100年的中国梦、文武双全的人才标准、事业有成百年长寿的人生梦想等,建立“百川”文化广场,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强校工程,推陈出新,提升学校品牌形象。

学校注重文化对学生的引领和潜移默化作用,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个领域。学生寝室有全体室员商定的名字,有大家共同遵守的格言,有共同养护的小植物或小动物,教育学生珍爱一草一木,珍爱生命,并用爱心去感化自己和他人;学校的每栋建筑、每条道路都以著名校友的名字命名,如炳文楼、鸣珂路、中山楼等,并以铭牌标注,使学生在校园里随处能感受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成立春苗艺术团,参与全市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生活;与遂宁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联合打造“我的慈善公益梦想”“大爱遂宁”,体育设施和舞台演出设施向社会开放等,爱国、求真,慈善、大爱、开放和富于责任的学校形象正在呈现,并已经成为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学校荣获了2014年教育部表彰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 船山职教中心的法制文化

重视底线(安全、法制、健康),效果明显,法制课程建设已上升到文化层面且内容丰富,有法制公园、模拟法庭、法制展览室等,还在丰富以底线思维为文化内核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

此外,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的三生文化,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在坚持“爬坡精神”“链条精神”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融入也各具特色。

(三)特色活动

1. 市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大赛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国职业教育从国外引进的新生事物,为促进其尽快在该市落地生根,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从2013年起同专业技能大赛一样,已连续3年举行了全市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的内容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30分)、职业生涯规划演讲(40分)、特长展示(20分)、现场答辩(10分)。

2. 市德育工作年度督查活动

为确保德育课教学和大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该市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对每所中职学校进行了主题为“学校内务管理”“学校文化与德育工作”的两次全面大型专项督查指导活动,促进了各县、各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也促进了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

3. 大英中职校的科技创新活动

大英中职校的科技创新活动是该市一大特色。大英中职校是四川省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科技节,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先后500余人次获国、省、市级奖励,其中33人次获国家级奖,182人次获省级奖,获国家专利3项,获青少年“小院士”9人。学校被列为市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科技创新教育成为遂宁市的一面旗帜。

(四)特色课程

在线德育课程资源。2015年4月,在大英中职校举行了中职德育新大纲全市贯彻实施的培训活动,四川亚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培训活动中发布了中职德育教育在线课程资源,该课程资源已在大英中职校成功运行,德育课程资源丰富了德育课形式,反映良好,安徽、甘肃、内蒙等地的十余所中职学校专程前来考察学习。

(五)特色做法——创新德育手段,培育核心价值观

1“.看、听、唱、演”,让学生喜闻乐见

看,即看专题片展播。校园广播电视台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校园学习、生活为素材,拍摄专题片并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和周一德育大讲堂展播。如《爱国,从热爱学校开始》《走进星级班级》《感恩生命》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宏大主题具化为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形象生动且富于感染力。

听,即听温馨提示。按照中职学生一日常规,将对学生在九个时段的不同要求融入核心价值观,录制成有美妙音乐背景的温馨提示,在不同时段适时播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

唱,即唱德育歌曲。精心挑选校园德育歌曲,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劳动创造幸福》《诚信中国》等,全校和专业部集会、各班主题班会齐唱。时尚优美的德育歌曲向学生传递的是积极向上、善良美好以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演,即担任演员。校园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由学生自编自导,并参与专题片演出。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信,在参与中学到知识并实现自我教育。

每周一早晨的德育大讲堂,通过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全场参与的国旗下宣誓、齐唱富于教育意义的德育歌曲、观看学生参演的专题片、分享学生代表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悟,以学生爱听、爱看的视角切入,轻松而艺术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

2. 抓实细节,让学生“小中悟大”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情蕴含大道理。讲文明、懂礼貌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举止文明、注重礼貌方能催生友善与和谐,创造平安幸福人生。以“小中悟大”的理念,让学生在文明礼貌这样的小事情中体悟友善相处、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

一是确立文明礼貌七字规范,即“点头、微笑、打招呼”。要求学生与人碰面,首先微微点头,同时面带微笑,然后亲切问好。三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它的背后是个人学养、修为、素质的象征,表达的是友善和谐的姿态和愿望。二是大力宣传倡导。通过周一道德大讲堂的宣讲、专题片的播放、专项评比表彰,让文明礼貌规范深入人心。三是强化训练监督。学校自编了文明礼仪操,将日常文明礼仪行为、文明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时尚、优美、健康的方式展现出来,并组织全校学生训练;创设文明礼貌劝导示范岗,在校园内对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进行劝导。

通过不懈努力,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营造了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示范岗也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特别困惑

首先是德育课教师老龄化严重,调研发现,该市在职德育课教师平均年龄50.4岁;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中职学校仅占18%。

四、特别建议

第一,可以把德阳什邡职业中专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引领的生命体验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第二,应规范部分德育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可改为《法律与道德》,没有法律的底线就无道德上线,没有基本的道德也很难有职业道德,《哲学与人生》可改为《人生与哲学》,没有基本的人生积累也不会产生哲学领悟;第三,需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当前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

尽管该市中职德育工作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离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但已找准了方向:既重常规又出特色,既重底线又不忘上线,既立足眼前又面向长远,“特色立教,科研兴教,文化强教”是他们工作的永恒主题,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摘要:中职德育大纲能否全面落地还需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遂宁市中职德育工作为例,其在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的道路之后,走出一条特色化、个性化、自主化的“后示范”之路,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也做了一些特色工作:特色带头人、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特色课程、特色做法,还提出特别困惑与特别建议。既重常规又出特色,既重底线又不忘上线,既立足眼前又面向长远,“特色立教,科研兴教,文化强教”是中职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遂宁市中职德育工作作一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中职德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明林.国家优质特色职校内涵体系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69-70.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篇3

楼底中学现有师生1300余人,多年来,学校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教育全面进步”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 德育育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学校获“十佳满意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了更好的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学校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发现了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确立了以德立校,以德育育人的育人方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大气力抓好德育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到位”,“五种教育”,“六个结合”。

“四个到位”即

1、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团支部书记等为成员,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学校、政教处、班主任“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2、计划到位。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德育工作活动,规定初一以养成教育和传统教育为主,确立“做合格中学生”、“做时代小主人”活动主题,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以校为家,“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初二以“五爱”教育为主,确立“迈好青春第一步”,“共青团在召唤”等主题,初三以理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确立“做合格的毕业生”,“学校永在我心中”等主题,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活动到位。一是常规训练活动坚持不懈,如利用周一组织升国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进行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青少年自身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如“举行五四爱国演讲”,“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演讲比赛,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等。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等。

4、总结评比到位。学校制定了详细实用的德育量化评比细则,对德育活动实行过程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防止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五种教育”指教育内容上:一是抓好纪律安全教育,开展好管理育人,结合“平安校园”创建,举办了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网吧,拒绝精神毒品侵害学生的知识竞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时邀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懂法、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抓好养成教育开展好教书育人,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带头,严于律己,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身体力行,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三是开展诚信教育,1、召开“班主题”会,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每班做好事不少于3—5件,同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

2、举办“用心灵呼唤诚信”演讲比赛,号召“教师当诚信教师”,“学生做诚信学生”,共创“诚信校园”,教育学生真真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扎扎实实学习。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四是实行隐性教育坚持环境育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处景点设立了有教育意义的警示标语牌,定时更换橱窗、板报内容,悬挂张贴名人名像,名人名言,并抓住有利时机搞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做到处处景点都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教育。

五是开展帮扶教育,关注弱势群体,搞好服务育人。学校认真排查困难学生,分析原因,对无学习动力的学困生和因经济困难造成的贫困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帮扶教育,对贫困生学校认真落实学杂费减免政策,严格做好助学金和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对学困生通过家访、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谈心、结对帮扶、开展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等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回学习的信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个结合”即

坚持直接教育与熏陶教育相结合,持久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

二、德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问题

1、德育工作说和做不统一,理论和现实相脱节,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尚未完全形成。家庭、社会的消极环境成为学校德育的“散热器”,社会负面影响较大。

3、仍然存在重智轻德、智育、德育割裂开来的误区。

4、德育课程资源相对贫乏,系列化的德育体系不完整。

5、德育教育手段单一,评价简单,狭隘的课程评价让教育成为“鸡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三、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课程研制与开发。

第二、加强德育教育的环境建设,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变单线型教育为网络教育,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

第三、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德育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体系。

第四、加强德育工作的感情投入,变学生“要我接受教育,为我要接受教育”。

第五、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争做合格人才的教育活动。

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 篇4

一、过去几年德育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素质教育,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构建德育团队工作新体系,呈现喜人局面,为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毒品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加强学生毒品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国家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1.家庭教育蓬勃开展。全区现有家长学校327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家长年培训量达6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公民办、中小幼学生家长的全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充分依托各级家长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万师访万家”等活动。XX年年,我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称号。

学校德育主任竞聘报告 篇5

大家好!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___,___年9月开始负责___中心小学德育工作。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___中心小学德育主任。

现在,我想向大家谈谈我两年任期内的工作总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校长的领导下,认真地履行德育主任的工作职责,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两年重点工作:班主任队伍出特色,年级文化见实效。

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突出骨干班主任作用的发挥与辅射作用,每个年级安排一至两名骨干班主任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班主任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二是通过学校搭建平台,推广部分班主任的特色管理。目前,学校个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有新招、有特色、有实效,比如,低年级的“我给家长支一招”,高年级的“手抄报记录我成长的足迹”等,教育效果很好,这些已取得成果的班级特色管理方法,老师们可以学习借鉴,也可以再创新,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推动学校整体班主任队伍建设。

年级文化建设:经过一学期的建设,我校班级文化逐渐形成,各班环境育人氛围较强,做到了精心、精致,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抓年级组建设,突出年级文化氛围的渲染,强调年级组作用的发挥,强化年级整体意识,以此构建年级(学校)评价体系,将“三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下面介绍两年任期内的专题工作: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美好人生。

著名教育家关鸿羽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养成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所以,在本学期,我校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目标定在培养“三个好习惯”上,即身心健康好习惯、为人处事好习惯、自主学习好习惯。我们认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人生存的基石,是人一生中奋斗的本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学会自主学习,是人生存的本领。此三类好习惯含概了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我校将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美好人生”。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校会将工作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所有的工作都以“三个好习惯”为主线,贯穿起所有的活动,渗透到学生点滴的生活中,力争在两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面就这一专题工作介绍如下两方面内容:如何开展;预期成果。

将如何开展:

一、以年级文化为依托,进行养成教育;

强调年级组作用的发挥,工作的开展以年级文化为依托,做到组内策划,组内管理,组内实施,组内评价。学校每学期制定总目标,将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方法等下放给各年级,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该年级的整体情况,确定该年级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目标,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增加分目标,并相应地开展年级、班级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将学校教育目标通知家长:孩子在这一年龄段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学校将如何重点培养,家长应怎样配合。这样一来,学校清楚,家长了解,家校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到了学年末,各年级经过考查测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法等),确定孩子们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并告知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各年级组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利用校刊、家委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建立相互的联系,确保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达到统一,方法上达到一致。

二、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印下孩子成长足迹;

活动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细无声。我校两届一年级都针对孩子不懂关爱他人的缺点,开展了“我爱爸爸妈妈”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由先学会爱父母,过度到爱他人、爱集体,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受此活动启发: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会有他们这一年龄段、这一时段的特点,共性问题比较明显,如果以年级为单位,针对“三个好习惯”开展相应的特色活动,一来老师们能集中智慧,将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二来特色活动的开展,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所以,在今后两年内,各年级将有针对性地挖掘本年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设计相应的特色活动,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落到实处。通过活动,让学校的教育成果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文化,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此后,每一个年级根据孩子的特点,将这一特色活动不断修改、完善,使“三个好习惯”的教育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三、以评价手册为辅助,加强学生质量监控;

现使用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虽然全面,但评价内容固定不变,有时评价的意义不强。我们将根据“三个好习惯”制定评价手册,使之与学校教育活动一一对应,每学期,学校制定“三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总目标,使学校各类工作有主线;将具体评价内容下放到各年级组,以突出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在年级组目标的基础上,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添加相应的评价内容,使评价落到实处。制定的评价手册,将更突出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更突出人文性,使之不仅成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更是孩子成长足迹的记录。(具体的内容将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思考)

四、全程全员全方位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

学校的各项工作(教育、教学、体育卫生等各项工作)均围绕着“三个好习惯”开展,千条线万条线,最后拧成一股线,这样的工作主线,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目标中的“易从易行,学校和谐”的内容,各口工作目标明确,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学生一至六年级在校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三个好习惯”紧紧相联。长此以往,“三个好习惯”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养成教育定会取得实效。(略)

预期效果:

1、制定《___中心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大纲》

2、制定《___中心小学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手册》

3、确定年级特色活动方案

4、教师论文成果集

5、学生案例成果集

以上就是我对两年工作目标的展望。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我对学校、对领导、对同事们最好的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全区学校德育调研报告 篇6

檀传宝教授等所著的《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 (以下简称《学校德育100问》) 正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全书分理论、流派、热点、实务四部分, 对德育专业化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解答, 从而成为“一本深入浅出、大众化的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尽管《学校德育100问》是一本“务实”的实务指导书, 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于德育专业化以及价值多元境遇下德育的困境与抉择问题的理论关切。

一、德育专业化之重——以培养“公民意识”为终极目的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当前的教育日益以质量取代目的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1]多数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或者更抽象地说就是为了成功。诚然,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渴望优越的物质生活, 渴望韩寒、丁俊晖的少年成名……然而, 这些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在名利方面获得所谓的成功, 还必须关怀学生的生命世界, 使学生在精神世界拥有幸福的人生。所以, 教育要保护和提升学生的个人兴趣与能力, 以使学生活出自我;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感知、沟通能力, 以使学生拥有亲情、友情与爱情;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责任感等, 以使学生不仅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更能推动公正社会的发展, 从而与他人幸福地共生。

教育之于学生个人幸福和公正社会生活的价值, 不是学科教育所能达至的目的。要获得个人幸福以及与他人幸福共生需要一些社会条件的保障, 如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 而这些价值是德育以及公民教育所关涉的范畴。公民教育是发展包括上述理念在内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 在价值多元的时代, 学生在价值选择时会有不同的取舍或者偏向, 不同人的价值选择可能会存在分歧与冲突。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 既保障个人的选择自由, 又能与他人和谐共处, 就必须有赖于公民意识所指向的一套规则与原则, 以其来协调不同个体之间的意志表达。

正是着眼于此, 檀传宝教授提出, 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乃至整体社会的改造[2]。在《学校德育100问》第一辑中, 檀传宝教授分别从社会、教育以及公民素养的现状方面阐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 论证了德育乃至全部教育都要以培养“公民意识”为终极目的, 并指出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三种渠道。

基于上述理由, 当我们从全部教育及社会改造的视野而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德育时, 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德育专业化在教育转型及整体社会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公民教育是通过民主的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 那么, 我们就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为了这一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要培养这样的公民我们应该教授他们哪些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能力?要教授这些内容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教育?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以至哲学、历史等学科。无论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是对具体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态度和能力的方法的学习, 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而是要通过必要的借鉴、研讨和实务学习, 才能为德育工作者所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当前德育专业化所要回应的问题。

二、德育专业化之难——理论阐释与现实困境

《学校德育100问》的开篇细致地厘清了什么是“大德育”和“小德育”以及二者的关系。所谓“大德育”是指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无所不包的德育概念;而“小德育”即道德教育。“大德育”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 然而, “‘小德育’能够避免‘大德育’所存在的混乱, 却无法全面概括我国学校德育承担的任务”[3]。《学校德育100问》即展现了这一矛盾与困境。翻阅全书后会发现, 《学校德育100问》仍然是以“大德育”的观念指导全书的编著。这是否是作者“明知故犯”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本书的前言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檀传宝教授指出:编撰本书的第二个因缘是“建设北京市未成年人德育专家资源数据库, 为市教委和学校解决其所面临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专业支持”。而且, 书中所尝试回答的问题都是作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收集的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既然一线教师对书中所列的具体问题存在困惑, 需要得到相关的指导和解答, 那么, 为了提供专业支持而采用“大德育”的策略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也“残酷”地说明了德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

既然选择“大德育”是实施道德教育的现实选择, 那么,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一方面, 由于德育之大, 导致大而无当, 如德育内容边界的模糊、德育方法的失当;另一方面, 由于大而无当, 使得口头上的重视无法落到实处, 德育课变成由最差的老师所上的最差的课[4]。如此一来, 德育工作者在面对常规的、基本的问题时还能照本宣科, 但在遭遇青少年多元价值的冲突时就束手无策了, 更不要说实现培养“公民意识”的终极目的。对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 檀传宝教授认为, “中国教育界亟待完成学校德育的重心转移:从过分泛化、过度政治化的非常规德育, 走向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基础的、常规的学校德育”[5]。即在“学校德育的重心转移”中逐渐解决“大德育”与“小德育”的问题。而对于教师德育的专业化, 则需要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教育素养、德育素养和德育实践能力。

三、德育专业化之道——批判反思与多元共识

如果说对于德育专业化重要性及其现实困境的认识是“怎么看”的话, 那么, 作为教育一线教师, 则更为关心“怎么办”的问题。在《学校德育100问》的前言中, 檀传宝教授中肯地指出, “在宣称高度重视德育的当代中国社会, ‘摸着石头过河’至今仍然是绝大多数教师德育专业成长的主要模式”。鉴于德育专业化之重、德育专业化之难, “21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德育实践都应当告别经验型, 走向专业化”。德育专业化之道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德育师资层面如何实现教师德育专业化之道, 二是德育方法层面如何在价值多元的境遇中达成多元共识。对于第一个问题, 在上述讨论中已经论及。在此, 我们着重分析第二个问题。

不可否认,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然而, 价值多元并非意味着这是一个沒有价值或被相对主义支配的社会。多元不仅仅是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 我们仍需要也可能在不同价值中寻求共识, 如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价值的共识。多元也不仅仅是不同观点的争鸣碰撞, 我们仍需要对论辩、对话规则的一致认同。美国在经历对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德育理念的反思后复归品德教育, 充分说明了在价值多元时代进行价值教育的必要性。[6]然而,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它需要生活在这个价值多元社会中的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唯此才可能通过对不同价值的重估而在差异性的世界中达成共识。

《学校德育100问》第三辑“热点篇”中所探讨的七个话题都涉及这种价值多元的冲突, 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人而异, 甚至可能截然相反。比如对于唐骏造假事件, 有人认为唐骏不讲诚信;另一派则认为唐骏的成就靠的是能力, 不必追着造假不放。正是这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为我们开展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学校德育100问》所言, 教师可以将价值澄清法与品格教育法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围绕“道德与成功的关系”进行讨论,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激发学生对产生不道德的社会土壤进行批判和改造的使命感”。在当前价值多元的时代, 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都比以往得到了较大的张扬, 他们依靠自主判断在不同价值中作出抉择, 而不是要教师告诉他们确定的答案。此外, 通过评价、反思、感受等环节参与这些公共议题的讨论, 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价值观的冲突与坚守, 确认自己的价值并尊重他人的价值, 从而实现个人幸福和与他人幸福共生的目标。这些具体案例的剖析, 为我们如何在价值多元的境遇下开展德育工作, 进而使我们的德育由经验型走向专业化并最终增强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郑新蓉.变迁中的培养目标与教育质量[J].中国教师, 2011 (22) .

[2]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5) .

[3][4]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12) .

[5]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教书育人, 2009 (35) .

上一篇:电大计算机网络历届下一篇:最新版宝宝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