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2024-06-15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共12篇)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1

性。然后指导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完整地叙述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又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画面上老师同学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等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出来。这种说话训练方式,既调动了说话兴趣,又渗透了观察方法,从而使说话训练有层有序、活泼有效。

二、听说结合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益智的故事,以增强他们的有意注意。要求他们听清内容,抓住重点,听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们听。由于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所以听起来认真,讲起来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三、课内课外结合在训练说话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训练空间,使其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如举行踢毽子、跳绳、小制作等活动比赛,活动后让说说活动过程或比赛场面。这样练练说说、赛赛说说、做做说说,大范围练习,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使人人参与说,人人敢说,人人乐说。

宽松和谐的气氛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现在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但是有的同学喜欢多说,有的同学不爱说。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会说、敢说才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所以现在必须好好锻炼自己。语文活动课上,读绕口令,交流积累的精彩片断,讲《小红帽》等栏目的故事等,总是鼓励中下等学生先读先说,或以优秀生带动中下等学生来读来说,老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或目光赞许,或点头示意,或微笑鼓励,或语言点拨......让全体学生都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从而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另外,在练说过程中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感情,进步快的同学,奖一朵小红花,以资鼓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使人人乐说。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2

农村小学生都不善于言谈,要么不敢说,要不不知道怎么说。尤其是我们农村偏远地区,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不仅与我们农村教师口语化教学弊端有关,而且农村小学生各种不良心态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原因。具体说来,可分以下几种:

1.性别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学生在发展规律上有明显的差别,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我们在一线从事教育的教师就不难发现,女生在语言表达上要强于男生,口语更清晰,表达更流畅。每一次学校组织的朗诵大赛,获奖的基本是女生;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成绩女生也要明显好于男生。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性格因素。

人的性格可分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不太爱讲话,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心里有话总喜欢憋着,久而久之,变得更加内向,甚至连和别人讲话都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而性格过于开朗的学生则侃侃而谈,无话不说,叽叽呱呱,口无遮拦,说话没有目的性,过于口语化,有时还容易引起误会,有时又会破坏纪律。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

3.教育因素。

一般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定的偏袒心理,在教学上很难做到面对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朗诵课文总是那么几个勇于表达的人参与,受表扬的也是他们几个。很少老师会耐下性子来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他们眼里,爱不爱说话似乎是人的天赋,于是就慢慢地放弃了对他们的培养。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

4.环境因素。

“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他们每天所面对的人和事都不同,接触的社会可能也有所不同,这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一个乐观和谐的家庭可以造就开朗善谈的小孩;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可能会把小孩引向孤独内心的境地。作为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因人而异,利用多种途径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

二、训练说话能力的一些方法

当今社会,说话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在未来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不断的努力创造条件改造他们。说话是可以塑造的,上天不肯给每个人善于言谈的天赋,但又给了除聋哑人之外的每个人去学习说话的平等机会,我们应该珍惜。那么,我们该从何入手,才能收效显著呢?

1. 课前演讲。

为了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可开设“课前小演讲”活动,有班干部组织,教师一旁指导,根据生活实际制定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定时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练,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话,然后学生或老师讲评。评价学生时要多多表扬,尽量让他处于开心的学习环境中,不要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2. 课文复述。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经过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以口头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和朗读课文有很大的区别,抛开课文,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对课文情感的感受能力去重新组织语言,把课文的情节与主题,人物的感情和动作通过口头表达出来。多数文章都有一定的情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多次朗读后尝试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特别是一些有趣故事课文,应该留给一些说话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那些怕说话的学生第二次复述,撬开他们的金口,加入口语训练的队伍中来。

3. 组织辩论赛。

利用课文教材为素材,在合适的时间组织辩论赛,人人参加,重在参与。我们可让学生围绕一个辩题(如“老人被车撞倒该不该帮忙”、“学生看电视会不会影响成绩”等)分成两大组发表相对或相反的意见,双方必须根据对方发言的内容机动灵活地变动自己发言的内容,对双方的关键意见必须针锋相对、毫不迟疑地给予回答,这种方式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精确性、论证性等。

4. 成立口语类兴趣小组。

比如,辩论小组、相声小品小组、课本剧小组等等,给他们尽可能的创造环境,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口语训练这个大家庭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说话能力。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兴趣小组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并随时带到气氛,尽量把学生带到活动的情景之中来,使每个学生都用心参与。同时还应该联合家长,共同帮助孩子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一味地强行孩子按自己的标准来说话,更不能有语言强迫症,要平等的交流,打开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的心门。也可以要求孩子把每天学习的语文课文复述给父母听,和父母谈里面的一些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就愿意和家长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篇3

多年的人生体验使笔者深刻感受到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切身体会到口语交际不佳给人生造成的诸多遗憾。很多事情的处理如果能换一种语气,换一种说法就会化险为夷,出现另一个结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听、说、读、写并重,并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不断总结经验,力图探索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新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感觉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很有帮助,效果也比较满意。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使学生敢说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因此,无论笔者教哪个年级、哪个班,始终坚持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费时少,但收效甚大。

①每节课上课之前,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即兴演讲,学生按顺序循环往复,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多训练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达越来越自信,演讲质量也越来越高,敢说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②就内容而言,学生可就前日里学校、家中发生的事,电视中的新闻用三两句概括性的话加以阐述,也可以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但演讲时要做到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意完整,并力求言简意赅,突出主题。

③老师及时对存在的不足予以纠正,表现好的同学立刻得到表扬,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逐渐养成了敢说话的良好说话习惯。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说话能力训练,让学生爱说

学生做到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①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文课本中为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设计了诸如复述课文大意,讲述故事梗概的题目。这种题目无疑为训练学生的口才提供了极好的凭借。例如:课本中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课后的练习便安排有复述课文内容的题目,未做此题之前,笔者通过富于感情的背景简介,引导学生先进入到故事发生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与闻一多先生产生思想交流,把闻一多先生就当作自己,自己就认定是闻一多先生,这种情况之下,通过学生仔细阅读,然后复述。笔者感觉学生对这堂课内容掌握得非常好,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使笔者下堂课的课文讲解变的得心应手,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学生而言,朗读是提高自身口才的一个良好途径。中学课本中的许多篇目很适合朗读,例如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里根的《真正的英雄》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声情并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入选课本中的文章,很多都可算做是一篇好的朗诵词。我国古代的圣贤们不也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通过大量的朗读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用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别,而且使他们在读书的同时,不断地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积累了大量优美的词句,掌握了一些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会说

学生能做到敢说和爱说还不够。语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毕竟有限,可成立语文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笔者曾通过带学生参观访问,安排学生就感兴趣问题采访校长,指导朗诵赛、演讲活动等方式锻炼、培养学生。这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果。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际,锻炼自己,提高说话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动脑,多探索,方法得当,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作为教师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敢说、爱说和会说。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思想上、教学实际上予以足够重视,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4

一、中职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受,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考虑说话时的环境。不知道运用礼貌语言,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利益;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随意搭茬或打岔,打断别人说话等,随口说脏话,乱用词语现象很普遍。

2.说话能力差导致面试不利

求职现场,在面对招聘者的时候,不少中职学生讲话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招聘者,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即使是准备好的说辞也忘个一干二净,或沉默寡言,或语言生硬,或答非所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影响了在面试中的成绩和日后的工作。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职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将来踏入社会、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在此着重谈谈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1.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和环境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2~3名学生轮流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此项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要求不高,尽量达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表情自然,不规定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敢上台讲话就行,让学生先练胆后练口。学生上台前,老师先示范,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克服心慌胆怯心理。第二阶段:明确要求,大胆开口,表达清楚,让学生做三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师生评讲,让学生明白,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人际交往是否顺畅,第一步自我介绍相当重要。其目的是让人了解你,学会自我介绍是走向社会、投入事业很重要的第一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在有了一定口语基础之后,提高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要求学生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内容,把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看到的电视新闻,在报纸杂志看到的国内外奇闻逸事,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这样说话内容广泛,能够使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的材料,自行选择说话的内容——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历史到现在无所不及。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2.抓住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有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的训练。所以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在朗诵中,力求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意,把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声情并茂。朗诵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求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读出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清除口语杂质,净化口头语言,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潜移默化之中把一些优美语句变为自己口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将能驾驭文字。”其次,朗诵时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指名个别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技巧:声

音的弹性,音色的变化,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抑扬顿挫等。指导学生把握朗读作品内容,朗诵感情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容深远的语段、历史传诵的古诗名篇,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这样不仅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朗读中做语言的富翁,充实自己的谈资。再次,教师用普通话范读,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和语气,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听了范读课文以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在朗读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错误,逐渐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逐步提高说话技巧,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说话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材料,用熟悉的材料练习说话,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熟悉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侧重,强化说话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语文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精心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语言环境,在相同的话题下,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流利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如地表述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模拟演练,学生做老师,为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大收获,把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同学,讲解自己在专业中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的经历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学会做人做事,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当众说话能力四步曲 篇5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愿说—敢说—会说—善说”这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扎扎实实地抓好说话训练。

一、诱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一个人只有在心情愉悦、情感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为此,我经常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办法,来开启学生之口。如开展“一分钟讲话”活动,让学生讲报刊上读到的消息,广播里听到的新闻,电视中看到的镜头,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学生便兴趣盎然,侃侃而谈。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了说话的兴致,但因缺乏说话的勇气,还是不敢张嘴。我针对这种情况,反复强调,课堂上当众说话,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互相交流。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纠正,指出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说得不对,说得不好都是正常现象,教师绝不批评训斥、讽刺挖苦。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个个踊跃发言,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说

敢说不等于会说。我让学生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任意粘连、嗦重复等语病,尽量把话说顺、说细、说活、说准,做到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内容具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情——倾注情感。并教给学生描绘一方景色、勾勒一件实物、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阐述一种思想的基本方法,让他们“出口成章”。

四、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6

学习语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从交际来看,说话显得尤为重要。说话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见,会不会说话的确很重要。

下面从三个方面着手,谈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

一、从教师着手,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是汉语言的传授者,想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自己首先得学好汉语言。

1.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只有普通话才能表现汉语的美。说者,要做到将语言文字的那种时而奔放、时而委婉、时而含蓄深沉、时而活泼明快的极富神韵的美表达出来,学生自然会沉醉其中,从而达到感染的目的。

2.熟练、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绝不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虽不能要求字字珠玑、扣人心弦,但也应该尽量做到生动、形象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惊羡不已的情况下竭力效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在授课时无法做到语言通顺、流畅,而是“这个”、“那么”之类的词语层出不穷,不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

二、从教材着手,训练学生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应根据课本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说话训练的内容,变“教师教”为“学生说”。

1.复述。例如,我给学生上《故宫博物院》一课时,就是先让爱好美术的同学课外在小黑板上设计好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课文边观察黑板上的平面图,初步受到感染,再让学生读,熟悉文章内容,最后由学生来当故宫博物馆的解说员。

2.辩论。如学习《心声》一文时,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有的同学认为他是为了寻求感情上的渲泄。

在这个时候,教者欣然地抓住契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这时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有针对性才可能抓住要点去击中要害,觉得饶有趣味,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情,取得了提高说话能力的成效。

3.造句。想到了雅词应该会运用,学到了佳句、美段应该会模仿。这里所说的造句,就是古代人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直接的阐释,是学生从运用知识发展到培养能力很关键的一步。教师此时要注重学生随机应变、即兴造句能力的培养,从最简单的做法说起,让学生用关键词语造句。或随便给几个词,让他们假设一种情境,把他们组织成一段话;或让他们模仿别人的文章说对称式的句子、说三列式的句子、说排比段……总之,只要是课文中有特点的地方,都应该让学生学着说,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4.讲故事。这是一个由收集到整理,最后口述出来的过程,它很适合那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又特强的文章。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遇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三、从学生着手,储备能量

1.多读。多读胸中才有本,培养说话能力就是要靠阅读。我们每上一节课,每学一篇文章,都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读的时间,读才是解决语文问题的根本。老师提问,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回答;雅词、佳句,学生只有读了才可能理解,才可能灵活记忆。除了读教材,还要以美文来助读。助读,既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兴致勃勃,趣味盎然,自然会使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有话可说。

2.多记。比如,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了《春》、《济南的冬天》、《桃花源记》等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其中有很多的妙言佳句。教师在教读这类课文时,应加强学生对它们的品析、欣赏、记忆,让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自然风景图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让他们面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景即兴描绘,提高说话的质量。

3.多写。学生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才能使大脑这部机器越转越灵活、越转越会说。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做摘抄笔记、每天坚持写日记,其要求是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话、两句话即可,天天坚持,天长日久笔下自然生花。

4.多说。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话机会,只要认为值得一说,学生有话可说,我们都应该让他们说。如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就是让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要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提高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然而,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并不断探索,就一定会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胡燕《应重视中学语文课的听说教学》.《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三策略 篇7

一、坚持课前说话三分钟

一节课仅有四十分钟, 有人说每天课前三分钟, 累积起来为数不少, 上课内容可涉及到很多。其实, 语文学习更是学习生活, 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结合实际,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科最高的宗旨。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际出发, 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阶段, 新学年学生之间彼此不了解, 要求学生们用最具体、最生动的语言作自我介绍, 把自身最大的特点、最擅长的喜好、最明亮的一面呈现给其他同学, 一次可安排3~4个同学。学生最初登台, 因为紧张, 往往“嗨、啊”等口语频繁出现, 有的学生为了掩饰紧张心理, 常有极不自然的动作, 如抓耳挠腮、摆弄衣角、摸摸头发等;有的学生甚至一上台就低垂着头, 涨红着脸, 说不出话来。这些均不足为怪, 对此, 做老师的既不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也不能严加批评, 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

第二阶段,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

第三阶段, 经过以上两阶段, 一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了解, 便可采用谈“班级趣闻”、“自己的理想”、“我的心声”、“与老师说说”等主观性较强, 可随意发挥的题目, 要求学生在上讲台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自己要说的内容尽可能背得滚瓜烂熟。

第四阶段, 由学生或老师出题,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准备, 当然话题要生活化、实际性一些, 让学生有话好说, 要求学生不带稿纸, 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第五阶段, 提升难度, 要求学生在课前十分钟拿题目, 短时酝酿, 即兴发挥。

第六阶段, 即兴讲演。在各个阶段, 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别人的发言不但做到认真倾听, 而且能加以评论。

实践证明, 每天坚持课前说话三分钟, 能够让学生在习惯性的思维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说话训练, 从而让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思维训练, 这样, 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做到课堂内适当穿插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很多地方都存在可以渗透说话训练的地方。如文学常识, 可由学生的积累, 说说作者的趣闻轶事;碰到成语可让学生说出与之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并造句, 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尽量使用介绍的口吻。还可以由课文引申出一些名言警句, 可让学生说明出处, 谁说的, 什么意思, 再说说自己的理解等等。也可以开展故事演说。要求学生自选一些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 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动人的表情, 有头有尾、有声有色地叙述故事情节, 描绘人物言行, 提高口语感染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用水平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 这些空白是引导小学生进行想象性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教学完《神笔马良》这一课以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马良长大以后会怎样用自己的画笔为人们做好事”的想象性说话, 这样, 通过想象性说话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这些是学生自编的故事, 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浓, 可以各层次的学生都挑几个进行当众演说, 再请其他学生加以简单评价。

三、课外活动适当补充

现在, 小学语文教学“重读写, 轻听说”的现象十分严重, 很多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也仅仅围绕的是小学生读写能力这一目标, 而说的能力则被轻视。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为了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以后, 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适当的补充, 这样, 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例如, 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歌朗诵等各种形式的比赛, 都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例如, 成语接龙, 第一个学生说“异想天开”, 其他学生即可依次说出“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再如, 第一个学生讲“今天我的作文得了优我很高兴”, 其他学生也可以依次接龙:“兴奋剂是体育比赛违禁药品”, “品味一下方知文章优劣得失”, “失去的将一去不复返”等等。

这样,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养和运用, 就能够使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 这样的方式也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说话兴趣, 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8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基础,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说话,变“我要说”为“我想说、敢说、爱说、会说”。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克服胆怯心理,使学生敢说

小学生有说的欲望,但由于怕羞,怕说不好别的同学取笑,所以会出现想说又不敢说的矛盾心理。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把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学,我就利用晨读,课前时间让他们练说。由用简短的一句话来介绍自己,再用一两句话来介绍自己家里的情况。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都能在练习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除此之外,不同形式的鼓励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说话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尤其是不善于说话,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可以肯定,就及时鼓励,即使他们说的不好,仍然对他们展现于微笑,引导他们回答,并用激励的眼神,关怀亲切的言语滋润他们的心田。长此以往。不但能消除孩子们不敢说,不愿说的心理障碍,而且还能唤发他们争先恐后说话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把“说话”当成一种乐趣,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首先,作为教师得抓住小孩的性格特点,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如小动物、各种新颖的玩具、色彩鲜艳的插图,还有大自然中的景物等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说话的兴趣。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幅很美的动画插图,孩子们边观察边说,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说,春天来到小河边,小河的水融化了,鱼儿在河里嬉戏。有的说,春姑娘来到了田野里,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此时,他们一个个小手举得很高,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说话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加之,我及时鼓励,学生说话的兴趣就更高了,也能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紧接着,我让他们把看到的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掌握方法,使学生会说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由敢说,爱说到会说,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1、模仿说话,把话说完整。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但词汇贫乏,说话表达不清,说话不完整,在教学时,可以让他们模仿句式说话。如︰学了“官员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个句子后,只要学生理解了“……一边……一边……”的意思是并列的关系,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就会照样子说出“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很多这样的句子。引导学生在练习说话时把话说完整。

2、填空说话,把话说具體。

通过填空的形式练习说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较复杂的句式,如:学习“江水和河水都流进海洋里。”这个句子后,为了使学生会说这种句式,老师就问:“你还可以说谁和谁都怎样或谁和谁都干什么。”通过提示使学生会说话。另一种是为了学生把话说具体而让学生填空。如:针对“他是个小八路。”这个句子,老师就问:“他是个怎样的小八路?”同样的道理,“他是一个小男孩。”可以问:“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进一步激励学生说话,把话说具体。

3、按问题说话,把话说清楚。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存在重复,颠三倒四的毛病。要改掉这个毛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说一件事之前,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把事情按一定顺序说完整。如教材中要求学生会做家务,老师提醒学生先说自己会做什么家务,然后说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说说干的结果或心情。还可以让学生从观察课文插图入手,练习说话,做到紧扣图意,有一定顺序。

四、加强训练,使学生善说

充分利用班会及课余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把课文中学到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他人,也可以评价自己。这样效果更好,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听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当众说话”分年级提出了明确要求。就目前看,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当众说话畏畏缩缩、木木讷讷、期期艾艾者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乃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所致。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训练。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愿说—敢说—会说—善说”这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扎扎实实地抓好说话训练。

一、诱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一个人只有在心情愉悦、情感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为此,我经常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训练办法,来开启学生之口。如开展“一分钟讲话”活动,让学生讲报刊上读到的消息,广播里听到的新闻,电视中看到的镜头,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学生便兴趣盎然,侃侃而谈。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了说话的兴致,但因缺乏说话的.勇气,还是不敢张嘴。我针对这种情况,反复强调,课堂上当众说话,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还可以互相交流。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纠正,指出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说得不对,说得不好都是正常现象,教师绝不批评训斥、讽刺挖苦。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个个踊跃发言,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说

敢说不等于会说。我让学生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任意粘连、?嗦重复等语病,尽量把话说顺、说细、说活、说准,做到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内容具体,言之有序——条理清楚,言之有情——倾注情感。并教给学生描绘一方景色、勾勒一件实物、介绍一个场面、刻画一幅肖像、阐述一种思想的基本方法,让他们“出口成章”。

四、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10

梅洲中心小学 吴炳林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说话要严密,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内容。而当今农村学生却存在着许多问题:(1)神态紧张,声音偏低。(2)内容简单,词语贫乏;(3)语句重复、脱节,语病普遍。

那我们教育者该如何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就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谈四点自己的感受。

一、以“趣”引说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怕单独说话的特征,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氛,消除小朋友说话时的紧张心态,激发他们敢说乐说的欲望。如:在入学的第一节课准备课时,我先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数学王国,喜欢吗?”接着指导看图:“从上往下看,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纷纷言,然后有针对性的提问:“桥 上有几辆汽车?那些小动物开的?”再观察“小猫、小猴、小狗、小兔都把头伸在外边,扬着手,在干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欢迎我们去做客。”也有的说:“它们在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玩。’”等等。在有趣的情景中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较完整的学生,我就给予表扬。对能连惯说几句话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小红花,其他小朋友见了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设计不同的游戏情节,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有“啄木鸟治病,鸭妈妈找蛋、小猫钓鱼、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等。根据内容,加哟学生的说话训练。如有的学生说:“大树伯伯生了病,我来给它治一治……”有的学生说“树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调皮的小猴子跑来了,抢着摘桃子…….”有了情节,学生说话有了内容,消除了紧张感。

二、以“画”导说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到处是小燕、小鸡、小鸭、小猴、青蛙、蜻蜓、小鱼等小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花朵。小朋友们可喜欢了。这些是学生练习说话最直观最殂象材料。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如:在教“6、7、8、9的认识”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投影。问:“画上讲了一件什么?”“天上的小朋友象什么?”经引导,学生们有的说:“跳伞的小朋友们像五颜六色的云朵在天上飞。“也有的说:”天上的小朋友们象一朵朵美丽的鲜花从天上飘下来。“等,再引导学生分颜色数数,认识6、7、8、8各数。又如:教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两只小灰兔在吃草的投影,让学生说话,然后又出示四只跑来的小白兔,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通过看图讨论,学生都能完整地说出整个应用题。在解答后,我再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看投影片的演示,说出原理:原来的小灰兔和跑来的小白兔合并起来,就是一共的只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三、以“想”诱说

想象的范围广阔,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说话也更具特色,如一堂练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一题目:我帮妈妈买菜。然后出了几道图画式题:4 + 3 =()

请小朋友们根据题目编一段话。有的小朋友编得很好:“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帮妈妈买菜。菜市场里的菜真多啊中!我买了4棵青菜,看这青菜绿油油的,我又跑回去买了3棵,一共买了几棵青菜?”这样的题材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了学生说话的潜力。平时我常常设计一定的情节让学生看算式编应用题。如:9+8=(),比谁编的最有趣,学生兴趣很浓,各式各样的题目都会编出来。这类难度较大的想象说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以“动”促说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促进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进一步完善思考过程。如:我在教9加几,8加几等进位加法时,都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怎样凑成10,把一堆分成几和几,通过摆一摆,使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说出了思考过程。如:9+6,9和1凑成10,把6分成1和5,9和1组成10,10和5组成15.又如:比多比少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求相差数的数量关系不容易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0个0和7□一。一对应摆好,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凭借学生好动的优势促动说话练习,提高说话能力。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篇11

一、激發说的兴趣

我认为学生天真烂漫,兴趣性浓厚,对于听故事尤其如此,他们听后还经常讲给别人听。于是,我就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从组织学生讲故事入手,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为了打消学生讲故事难的思想,我首先为学生做了示范,用通俗的语言,给学生讲了《雷锋的故事》等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讲故事并不难,用通俗的话照样能把故事讲好;老师能讲,我们也能讲。就这样,我的示范打消了他们他们认为讲故事难的思想,引发了他们讲故事的兴趣,所以有些学生一听说要开故事会,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举行第一次故事会,为此,我做了充分准备,首先选了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先在我面前试讲,学生边讲我边指导。稍后,叫他们课后自己练习。他们有的放学后在教室里以桌子为听众,郑重其事地反复试讲;有的起早站在河边,对着河水试讲;有的站在大堤上,对着田野试讲;有的把故事讲给父母听,讲给弟、妹听。由于准备充分,第一个故事会开得比较成功,几个登台的学生,讲起来声情并茂,非常感人,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大家深受启发。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讲的机会,这次故事会以后,我发动学生用听、看、记的形式,搜集大量故事素材,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故事会,小组故事会上,同学们个个讲,人人练,然后各组选出讲得好的,到班级故事会上讲,这样一次连着一次,经过多次锻炼,他们登上讲台不再心跳,终于敢讲了,并且讲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了。

二、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词语接龙活动

虽然同学们敢讲了,但有不少同学讲起来口头语过多,大脑向口舌输送的思维信息供不应求,所以讲起来很吃力,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就组织同学开展这一活动,以求学生文思敏捷。如果谁连得最长,并且别人不能再连,我就把谁誉为“词语接龙红旗手”,登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给予表扬鼓励,由于这一活动无一格式,无一定向,不可能联的别人不能再联,往往出现高峰就要攀上,“红旗”就要到手时,第一个同学可能从大脑思维网里捕捉出新的字眼,使接龙活动再度增光生色。这样,你联上一部分,我联上一部分,形成了此起彼伏,争艳斗齐,相持不下的蓬勃局面。这项活动牵扯的同学多,同学们的思维范围大,涉猎的成语、词语广泛,所以学生的文思逐渐敏捷起来,口头表达的障碍逐渐减少了。

三、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为了使学生丰富语言,锻炼口才,我注重了对学生复述课文的指导,只要是记人叙事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读熟,然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复述,组织学生复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简说法,即用三言两语把课文的内容梗概复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第二种,是缩说法,即有详有略,抓住重点进行复述,课文的非重点部分,只交代文章的脉络,略说梗概即可,而重点部分要复述的详尽细致。第三种,是换说法,即除去课文中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外,其他的话尽量做到迁词移句,变成自己的话进行表达,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的灵活程度。

四、组织学生演讲

这项活动我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课前3分钟的演讲”,即每在授课前,针对班级课间10分钟里所发生的一件小事或一种不良现象,让学生运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议论,分析它的原因,谈出它的危害。第二,是我间周组织一次演讲竞赛,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举行演讲比赛时,我出题目,各小组学生举手抢说,我根据说的质量给以打分,然后按照分数确定小组名次和学生名次,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演讲命题尽量使学生所理解,有话说。我要求学生演讲要力争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并表达出自己爱什么,恨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例如,我们演讲的题目有《我们应该自觉搞好卫生》《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好班级秩序》等,有时还针对前一个同学的演讲,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前一个同学的演说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条理、得力。这样的演讲很有意思,有点“争鸣”,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认识能力,也有效地锻炼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引导学生口头扩展文章章节

为了深化说的效果,我还引导学生就课文某些章节进行短段长叙,结尾补叙的练习。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我首先强调不管是“扩展”还是“补叙”都要紧扣原文,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要与自己说的那个人同呼吸共命运,要摩其声表其情。另外,我还为大家做了扩展和补叙的表演示范。我的示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受到很大启发,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扩展”和“补叙”的实践,把预先选好的题目、题材先交给学生,让他们捉摸出口头表达的线索,考虑好所要加说的情节。于是,就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活动,即每个小组而每个成员,在小组内轮流发言,然后各组按发言的优劣排队,选出代表,再到讲台上进行发言,也有时在各小组活动之后,我专门抽一组到讲台表演,这样就造成“小组里人人说,讲台上可能人人说”的情势,使每个人都能受到锻炼,结果这项活动收效很大,为学生作文进行合理的虚构描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12

关键词:激发,鼓励,指引,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 开发他们的智能,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大纲”也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并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搞好说话训练。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说话兴趣, 让学生想说

1. 激励为主, 点燃说话热情。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进行说话训练时, 往往自信心不足, 就是平时与别人聊天头头是道的学生, 当他回答问题时, 却也满面通红, 口语表达结结巴巴。这时可以试着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他或用话语鼓励他, 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千万不可随便打断或者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否则学生心中刚燃起的兴趣火花便会立刻被浇灭。其实, 小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很强, 老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 肯定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多以鼓励为主, 并做适当引导, 这样成功的满足感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 使学生在今后的说话训练中有话想说, 发言更积极。

2. 巧设疑问, 引发说话兴趣。

教学语言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学生的说话欲望被激发得越强烈, 就越能使学生地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能潜力。如《坐井观天》一课结尾处, 我巧妙地设了一个话题:“如果青蛙真的从井里跳出来, 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 犹如飞石投水般, 顿时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说话的兴趣盎然, 创意无限。学生A:“青蛙如果跳出井口, 会看到蓝蓝的天空, 果真像小鸟说的无边无际, 它非常惭愧地对小鸟说:‘小鸟, 我错了, 天真像你说的那么大, 我太狂妄自大了。’”学生B:“青蛙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下开着红红的花, 长着绿绿的草, 它对小鸟说:‘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么漂亮啊!井底跟外面的世界比起来真是差远啦!’”学生C:“青蛙看到井外有五颜六色的鲜花, 有绿毯似的草坪, 有无边无际的蓝天, 还有像棉花一样白的云, 它非常惊讶, 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朋友, 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 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以后我不会再做一只井底之蛙了。’”由此看来, 正是老师的精巧设问, 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 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使学生领会了文章所含的通理, 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题, 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时, 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保护学生说的欲望, 让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毫无顾忌地说。注意鼓励学生善于思考, 大胆探索, 可以对课文提出质疑, 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标心立异, 问不同的问题, 说不同的话。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 当学生学到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说了最后一句话, 就走了时, 一位学生提出:“这篇课文没写完, 没告诉我们狼最后怎么样了?”我发动学生对此质疑自由发表意见, 课堂上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还用说, 从老山羊说的话里就可以看出狼一定是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课文不写出狼的下场, 就是让我们去想象。”这时有学生立刻接下去说:“狼这样凶狠狡猾, 不会有好下场的。”还有的学生说:“这可不一定, 难道每只路过的动物都像老山羊一样这么聪明, 不上狼的当吗?”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想法有自己的独创性, 于是我不打断学生的思路, 而是继续点拨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往下想。这下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有的说:“老山羊走后会告诉森林里其他的动物, 千万不要去陷阱里救狼。”有的说:“也许真的后面又来了一只山羊, 它听信了狼的花言巧语, 把狼救上来后就被狼吃掉了。”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明白了, 其实课文不是没写完, 它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结果, 都说明一个道理, 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学生的思维在说话中拓宽了, 老师创造了“人人动口说”的生动场面, 而与此相伴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来的火花。

三、指引说话方法, 让学生乐说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光靠创造说话机会和调动说话积极性是不够的。小学生说话时往往脱口而出, 想到什么说什么, 缺乏中心和条理。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说话训练应以渗透思维的各种智力因素为核心, 以听为基础, 以说为中心, 做到听、说、思相结合。

1. 听说。

这是指听故事练习说话。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 老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点, 选择一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说给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复述, 老师则一边当“听众”, 一边适时点拨, 最后鼓励、肯定学生的练说。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而且能融理解、记忆、表述为一体, 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看说。

这是指看图说话或看实物观察说话。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 抽象思维比较空洞, 要求他们描述事物的特征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训练中, 运用直观教具, 先看后说, 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就有了一定的物质依据, 学生也就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了。

3. 演说。

这是指让学生分角色以戏剧形式进行表演对话。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他们往往乐于表演, 角色表演具有浓厚的愉悦性和较强的创造性。如, 让学生表演接待客人、探望他人、购买物品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在演说中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话说好。

上一篇:qq说说伤感40字以上下一篇:机电运输撞向检察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