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考工作认真

2024-06-18

善于思考工作认真(精选6篇)

善于思考工作认真 篇1

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要确保当前正在进行的效能建设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在交通行政执法单位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尤为重要,所以无论什么整体都要适时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座谈大会。

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首先要消除思想顾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己,是自我觉悟的表现,是进步的开始,得到的将是组织和周围同学的赞许和肯定;善意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助同志的善举,得到的将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虚心地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展示的是自己的宽广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也将会是自己的进步和同学的信任。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关键是领导干部带好头。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能够亮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诚心诚意听取批评意见,广大群众才会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给领导干部提意见,同学才会以领导同学为榜样认真查摆自己的问题。领导干部敢于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他同学的缺点错

误,与人为善地帮助同学进步,广大班干部就会从中受到生活锻炼、学到正确方法,使同学们之间的批评很好地开展起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切实的措施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虚心地接受群众意见。不仅要充分听取本班同学的意见,而且要广泛听取下其他班级同学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学长学姐们的宝贵意见,不仅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认真分类整理并原汁原味地反馈给自己的问题;不仅要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和监督,而且要负责任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抓紧解决应该解决和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同学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接受批评、解决问题的诚意,充分调动和保护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既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更紧密联系自己各个方面;既恰如其分地分析造成问题的客观原因,更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入剖析造成问题的主观原因,为认真整改、抓紧解决存在的问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把握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增进团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为善,治病救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坚决防止掺杂个人恩怨、搞诬陷攻击泄私愤等破坏团结的现象发生。要以改进和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要求,实

事求是,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讲党性,讲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自觉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善于思考工作认真 篇2

课改前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是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实验实习、考试考核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课改后的教学由追求课程文本性、知识体系化、学生解题技能型转化为课程开放性、知识广角化、学生多元智能型。备课从备学生、备教材走向了不仅思考学生学懂教材中的知识点, 还要深度开发教材实现学科整合和拓展, 同时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因此, 备课不单纯是课堂的讲课准备而是教学策略设计 (课前预设) ;上课不再是组、复、新、巩、布的程序替换, 而是师生互动、生长生成、探究发现的自主行为过程 (“四基、四能、四养”形成过程) ;批改作业不再是单一从文本呈现和是非评判层面去反馈教学效果, 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去分享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多形式的呈现学生思维品质, 多渠道收集学生学习信息 (反馈与正向强化) ;实验实习不再是点状的集中性实践操作, 而是面状的学科综合实践和学科资源整合的社会实践 (实践与创新) ;个别辅导不仅是从知识层面培优辅弱助中, 而要关注差异儿童发展倾向, 为其综合素质发展搭建平台 (寻求教育智慧资源) ;考试考核由过分强调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优劣走向具有信度、效度较高的质量检测和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课改后教学“六认真”工作内涵的丰富性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从知识点、教学流程、师生活动三个方面思考教学策略设计。

(1) 知识点的梳理和探求路径设计:遵循内在逻辑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选择知识点的认知载体。 (2) 教学流程中备课的策略:引思激趣策略, 质疑的策略, 引发思考的策略, 诱生深入的策略, 随机生成的策略, 归因拓展的策略。 (3) 师生活动行为中营造情景的策略:观察、描述、操作、演示、合作的策略。

2、课堂生活

(1) 导课的策略:故事导课, 情境导课, 迁移导课, 游戏导课。 (2) 师生互动策略:语言互动表达交流, 唤起儿童思考的课堂激思;融入生活性游戏性的课堂激趣;挑起儿童辩论与猜想;设计思维含量高的操作性活动;组织具有导向性的师生现场演示。 (3) 课堂的有效生成:巧设问题让儿童进入思考状态;把握儿童学习状态循序渐进;全面关注每个儿童表达的信息;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思考方法深化;善于激趣与激思结合。调控情绪让儿童处于激发状态。 (4) 评价的策略:点评、互评、反评、展评。 (5) 处理随机事件策略:从容的策略, 机智的策略, 雅俗的策略。

3、成果分享

三主三辅的方式: (1) 过程为主, 结果为辅; (2) 课内为主, 课外为辅; (3) 质量为主, 数量为辅。

4、发展倾向

关注差异儿童, 课内关注:成长生活常态化, 智商、情商;课外关注:生活中生活方式, 兴趣、爱好、特长。

5、综合实践

(1) 学科性实践活动; (2) 社会实践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

6、监测评价

(1) 课堂生活中信息反馈评价; (2) 质疑问题的思考方法反馈评价; (3) 学生思考亮点的及时评价; (4) 书面表达学习效果的点评; (5) 单元性知识线面的检测评价; (6) 知识整合的系统学习效果检测评价; (7) 学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性检测评价。

三、课改后教学“六认真”工作具有课程理念的一贯性

1、实现教育理念、课程理念与教育实践层面的一体化

新“六认真”不是把教学工作分割成六个独立完成的条块作业, 而是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工作流程。由新课程理念衍生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教学观、应运而生的新六认真工作体系, 实现由新课程——教育系统观——新“六认真”工作——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一体化的工作进程。

2、新“六认真”实现教学工作全过程的贯通

(1) 新“六认真”纳入了新课程体系思考的范畴。教学设计时把教育理念、课程思想都融入到教学设计策略之中, 预设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方式时既要把握课程体系, 又要再现课堂场景, 还要预设反馈策略和评价方式, 并关注差异儿童进行分层设计和实践操作性设计。现代教学设计既是教学全过程的统筹安排又是具体贯通教学策略, 教学常规的操作方案。

(2) 新“六认真”各方面工作相互影响, 相得益彰。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六认真工作全过程, 反之, 促进教学设计策略优化, 课堂生活质量影响反馈效果, 而反馈与调控为课堂生活教学策略提供有效补充;课堂生活会影响学生发展倾向, 而学生发展倾向会丰富课堂生活并通过反馈调控环节产生作用;课堂生活是对综合实践的课程准备, 而综合实践是对课堂生活的发展延伸, 丰富完善;课堂生活直接与质量检测和教学评价正相关, 而质量检测和评价又促进课堂生活的优化和改良。而这些环节都是通过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考, 统筹安排来实现。

四、新“六认真”工作管理与实践策略思考

1、将常规教学和常规研究纳入一体化管理与实践

从课程设置→学科教学→常规工作→教育研究→课程的再认识是一个循环系统, 教师进入这个循环系统, 经历常规工作过程后会积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感悟, 会不自觉地融入到思考或科学研究的常态中去。学生的发展倾向会迫使教师去分析、反思、调控教学策略。反馈与调控会唤醒、激励教师去关注自己课堂行为, 检测与评价会让教师内省并完善自我。因此, 教师的常规工作与教育研究是自成一体的。管理者应科学设置管理目标, 选择简洁有效的管理方法, 确选检查考核内容范围, 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有形与无形的工作业绩, 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2、关注课堂生活是教育管理与实践的重心

课堂是师生教育生命的重要职场, 心与心交汇, 灵魂对灵魂告白, 智慧和思想就在师生行为互动、思维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 是最有生命价值和道德情操的见证。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冲击力决定着教育的效能。透视课堂, 考察老师的学识、理念、机智、情感态度、技能与艺术以及关注学生课堂行为, 所表现出的配合、激情、探究、表达、质疑、解惑、规范、成功感将会促进师与生的职业与学业生活幸福感, 而这些不可检测的非知识层面的课堂因素是师生在人生旅途中最有价值和生长性的要素。

3、诊断教学设计策略是管理与实践的关键

“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民间俗语,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师生观的综合性文本呈现, 管理者既不能跟踪教师工作全过程, 又不能量化教育的潜在价值, 但可以从设计中窥一斑而知概况。从文本中去发现工作中将会呈现的亮点和教与研结合的程度, 教育思想的前卫性。管理者对教学设计的诊断, 把握目标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 决定着教育质量水平, 决定了教师职业命运。

4、关注“六认真”工作全过程是教育管理与实践的基本任务

管理有章法、教师才会有做法。“新六认真”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章法, 是教师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综合反应, 为实现常规工作效能最优化, 以教师投放常规工作精力100/100计算, 教学设计约占35/100;课堂生活约占40/100;成果分享约占10/100;发展倾向约占5/100;综合实践约占7/100;监测评价约占3/100。仅提供参考数据, 以提示实践过程中不平均投放精力。

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体现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历练和积淀, 教育科研也需要经历过程性验证, 对教育的理解同样需要这样的过程内化。管理者与教育实践者要实现教育理想的趋同, 走进教学常规工作历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摘要:对教学“六认真”工作常规管理与实践持续研究成为教育永不言败的话题, 教育管理者在这种非强制标准规范下, 践行并丰富了教育的内涵, 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 教育工作者在践行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有素养的公民。因此对“六认真”工作只能是丰富和完善而不是抛弃。一名新课程改革工作实验者有必要对教学“六认真”工作温故而知新, 在继承中发展, 在抓常规与创新的教学历程中相得益彰。

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篇3

李镇西老师当年在四川乐山工作时,教研室的唐建新老师曾对他说:“不要只是不停地奔跑,还应该适当地停下来沉思———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李镇西老师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在工作之余,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轨迹,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使得“他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对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激情。”通过对自身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使他的教育教学逐渐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满足于陀螺似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刻不停地工作,机械般的“奉献”,而不进行思考,那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不会得到提升,他的教育就是苍白的。

对教师来说,“教而不思则滞”,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已开始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通过对一节课进行总结、分析,不断纠正错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清醒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思后方知教之法。教师从事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机与思想的学生,教师工作不是把知识从个人或书本中复制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教师不但要“思考”教材如何教,还要“思考”学生如何学,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思后方知教不足。俗话说“金无足赤”。尽管我们对每一节课都做了精心的设计,但教学不是演戏,我们的学生也不是演员,教师不可能预设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我们只有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思考,才能从中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思后方知教之本。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探触教育的真谛,才不至于在实践中似盲人摸象。

思后方知教之变。教师只有善于思考,才会发现实践中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才会不满足于现状,激起教育的诗情,不断开拓创新。

思后方有教之魂。只有不断思考,才会厘清教学的灵魂,形成独有的教育思想,才会把呆板的知识变成点燃思维的火炬,而不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才不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跪着教书。

只有会思考的教师,才会教出会思考的学生……

总之,一个教师的思考不只是简单地分析过去,总结得失,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态度探求教育的规律,思索教育的真谛,然后在实践中改变自我、指导未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思考要有广度、有深度,单纯依靠记忆是不够的,要借助一个载体,而思考最有效的载体莫过于撰写教育随笔。

所谓教育随笔,就是记录下自己教育的足迹。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追求语词的华丽,也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是教学片断、教学反思,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故事,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只要拿起笔,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伴随它的还有实践、阅读与思考———实践是源泉,阅读是基础,思考是灵魂。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结伴。撰写教育随笔的过程,就是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身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撰写教育随笔,他的教育随笔将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融为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没有令人仰视的高深理论,没有深奥的教育术语,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和“教育的百科全书”,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教育遗产和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李镇西,于漪,窦桂梅……这些当代的名师,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可能各不相同,但撰写教育随笔却是他们共同的默契。作为教师,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思考,就会使自己的教育工作形成一种实践、写作、思考、提高的良性循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由思考产生写作的欲望,而写作中的再思考又会激起实践的热情,如此反复,螺旋上升,教育教学水平便会不断提升,思想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教师也便在思考的实践中实现了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伟大转变。

善于思考工作认真 篇4

1 选材要独特, 摒弃平庸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观察的方法, 积累材料的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 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 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特别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 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 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 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 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 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可他们却不愿意那么去填写, 而选择了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殊不知, 却那么不经意的一笔, 就掩盖了本身的闪光点, 而把自己混入平庸之列。

选材独特, 就是使自己选择的素材新颖而不局限于大众化, 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素材, 提炼出有别于他人的观点。这样, 就能丰富文章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作文不外乎就记人叙事状物, 很多内容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不仅阅卷的老师, 即使是自己都觉得“审美疲劳”。

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常见的素材有:助人为乐、正直勇敢、爱岗敬业……

有一定新颖的:乞丐欺骗了我的爱心、陌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也无可厚非, 可是别忘了, 这些都太常见, 太普通, 在你我的身上都经历过, 没有什么新意。翻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也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文, 写的也都是普通人, 看别人又是怎样选择素材的: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的是一位保姆, 此人是一个粗人却质朴、善良、热心。文章选取了她的絮絮叨叨, 爱打小报告, 但对我牵挂的《山海经》一书却牢牢记在心上的事。从而感悟到作者对她的深厚怀念之情。李森祥的《台阶》紧紧围绕“台阶”组材, 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杨绛的《老王》通过我与老王这位车夫的交往, 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余秋雨的《信客》, 从两代信客的命运, 特别是老信客的“失足”与年轻信客的“为人厚道”表现了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由此看来, 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么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 把“此人”区别“彼人”的内涵凸显出来的材料, 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形象逼真。要做到选材要独特, 就要学会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善于积累。

还以“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让我们专心于学习是一种爱;父母坚持儿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又是不是一种爱呢?

富翁为乞丐扔过去百元大钞是一种爱;红领巾为乞丐拾起纸箱外的一角硬币是否也算一种爱?

运动健儿冬三九夏三伏为国争光是一种爱;清洁工人冒酷暑顶严寒同样也是爱。”

相比之下, 前者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后者似乎受关注的要少些, 可是别忘了, 越是平凡的越是贴近生活的, 也更能感动人, 关键就看你怎样去挖掘,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看, 去倾听, 去琢磨, 文章的素材就会新颖。文章的内容就更充实。

2 行文要生动, 反对平淡

生动、就是要保证文章语言在“语言通顺, 内容丰富”的基础上, 力求用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还记得一次关于学生描写“老师发脾气”的几段文字。

例1:教师看着我, 看得我都发慌了。

当然, 这样表述也无可非议, 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发慌了”还是真实的写照, 但仔细一揣摩, 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你想呀, 这一“看”应该是包含了多深的内涵啊, 特别是老师这时的眼神, 更是包罗万千:询问、劝阻;严厉、温和;当面揭穿还是放你一马……这都不得唯一。况且, 你“心慌”到什么程度呢?是因为不好意思, 还是觉得没啥了不起的;是深深地低下头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是刚一接触就全面崩溃, 还是挣扎良久才夺路而逃。这些都是这时的精彩之处。你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不惜笔墨地去刻画、去挖掘, 才会有发现, 有创新, 最终引起读者共鸣。请看下文几个细心挖掘后的语段:

例2:老师的眼睛最终还是锁定在了我的身上, 他一言不发, 只定定地盯着我, 看得我的心“嘭嘭”直跳, 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 手中的笔也变重了, 终于掉了下去……

例3:老师看着我, 那锐利的眼神像一支支利箭直刺我的心脏, 每一次撞击都让我撕心裂肺。她的洞察如同一部测谎仪在尽力地拿捏着我的每一个动作, 在这样长久的对视下, 我愈来愈感到自己像一只动力已尽的再也无能为力的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兔子, 不必再作无谓的挣扎了。

例4:老师死死地盯着我, 那对小小的眼睛平时说是炯炯有神还算过得去, 可现在, 有神倒还真有神, 就是让你全身发麻, 发软, 眼睛里的那团火好像就算你化成一滩水, 它也要把你烧干。心里不住地安慰自己说:别怕, 别怕, 再看, 再看我就变蚊子 (因为谐音, 他们把自己的老师爱称为“文子老师”) 飞掉!可是, 老师眼睛更亮了, 我也呆成了木桩等待着伐木工人的开工。

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 关键就在于他行文不但详细刻画出了老师的神态, 还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使其先前的枯燥乏味显得生动活泼了。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传神的动作。

背景设置:

作文题目“回忆我的父亲”。父亲职业:医学教授。

像这种太“职业化”的人物, 我们的语言就要尽量避免他为众人所知的一面, 另僻蹊径, 去挖掘他生活化的一面。

例:我在书房里做作业, 妈妈在客厅里和他的闺中好友煲电话粥。爸爸左手执菜谱, 右手握铲在厨房上班——老爸是不是又在弥补什么过错吧!

“孩子他妈、Nacl2在哪儿!”

“我不知道, 盐巴在第三格抽屈里。”

“嗯”

“秀芳啊, 书上说盐巴少许!到底是多少?5ml还是10ml。”

“就一点点, 你看着办吧, 我还忙呢!别问我。”

“那……”

爸爸一脸无奈, 妈妈一本正经, 我关上门偷着乐。

——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这样具有生活化穿透力的语言, 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感情要真挚, 拒绝造作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 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 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 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要求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 做一个阳光、心理健全的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内容合乎实际, 合乎事理, 即使是虚构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坚决持反对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编造父母离婚, 甚至伤残等荒唐可笑的造作的行为。要求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 多留心身边的“小人物”, 善于发现他们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描写对象:中学教师

常见的感情基调:A、一个月前都承诺今年我生日时陪我去科技馆, 可我在家等了整整一上午都没见他回来, 原来他去为生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去了。

B、昨天晚自习的单元测试卷, 今天上午成绩就出来了, 看着老师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身体, 我们都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爱, 也许是真实的, 博大的, 也是深沉的, 但仔细想想, 这又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

教师是人不是神,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出色的才能, 精湛的教学艺术, 同样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 完善的心理。这样的教师才是社会需要的教师, 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有家庭, 有孩子, 一个充满幸福感责任感的教师才会给他的学生传播健康阳光的心态。教师要休息, 要生活, 很难想像一位双眼红肿, 疲惫不堪的老师会如何引导他的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到知识的海洋里冲浪。

可想而知, 上述两种倾问实际上学生对老师潜意识的定义, 我们的作文正是要打破这一桎梏。而多去描写生活中真实的老师。他们应有爱心:爱学生, 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有责任感:爱家庭, 爱孩子;他们也追求幸福, 讲究生活质量……这才是现代社会中的老师形象, 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实可信的, 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学生人文修养、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 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善于思考工作认真 篇5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传输和教育为主对广大人民群众灌输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思想, 影响群众的意识形态, 从而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人民群众, 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不仅是解决人们政治意识、政治立场的问题, 还要解决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它是以服务党的其他工作为中心的学科, 而其根本在于服务人民,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是人, 所以以人为本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二、政工干部的职责是什么

总的来说, 政工干部的职责可划分为两点, 一是组织工作, 二是思想工作。组织工作是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按照党的章程进行基层建设、宣传工作、干部工作、青年工作等一系列的日常组织工作。

而思想工作的内容, 包含了观察、检查、指导、教育党团青年和群众, 注重党风党纪等, 既然要指导和引导, 那必然先应该去观察和检查, 包括各种组织工作也需要及时向上下级传达, 也就是说政工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 就要深入群众, 与群众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三、政工干部和群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 一) 群众是政工干部的老师

政工干部要做到走进群众、深入群众, 在群众的日常工作中找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从而加以改进, 出现问题能及时的发现, 然后就能及时地解决问题。群众的日常工作是政工干部需要去关注的重中之重, 群众是工作中走在最前线的人, 他们的工作情况能第一时间反映工作上的各种细节问题, 所以政工干部应该做到不耻下问、学以致用。

( 二) 政工干部是引领群众的引导者

作为政工干部, 和群众的区别在于政工干部要全面地看问题, 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统筹兼顾, 从而开创工作心气象带大家进入工作新高潮。所以政工干部在这方面应该是群众的引导者。

( 三) 政工干部是群众的知心朋友

不仅在工作中要认清关系, 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确定一种良好的关系。好的政工干部, 都会在工作中关心群众的技术问题, 生活中关心群众的吃穿用住以及思想问题, 所以政工干部也应该是群众的知心好友。

( 四) 政干需要做出哪些表率引发群众的积极性

既然说了政工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好的表率引发群众的积极性呢? 第一, 当然要深入群众, 这是和群众相处必须走的一步, 只有深入群众, 才能知道群众在干什么, 在想什么, 哪个方面需要表扬, 哪个方面应该注意。第二, 用心观察, 只有用心去观察, 才是走进了群众, 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全面地了解工作的状况, 及时地发现工作中所存在的隐患, 就能防患于未然。第三, 用心学习, 前文说了, 群众是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 他们比政工干部更娴熟地实施技术, 比政工干部更能掌握技术要领, 比政工干部更了解工作性质, 所以政工干部所要做的是用心学习, 时时刻刻都要用心学习, 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 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 这样才能不落后于群众, 才能更好地、有威信地去引领群众, 做群众的引导者, 只有政工干部在各方面积极学习、认真努力, 才能引发群众的积极性。

( 五) 政工干部和群众如何融洽相处

政工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 才能和群众在相处初始有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政工干部做的主要是教育和思想工作, 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 才能和群众之间做到良好的沟通。比如要学习所辖群众工作上的专业技术性知识, 这样在群众工作上出现问题时才不会出现一窍不通、甚至被群众误导的错误。第二, 就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也离不开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 不仅要有好的口才, 更要抓住群众的心理, 才能在群众出现各种思想问题时应付自如。第三, 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亲和力, 不能以权欺人, 要从工作和生活中同时进行去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 不仅仅要了解, 群众思想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反映到上级并及时去解决问题, 群众的生活中出现状况时应该及时地处理, 不能不闻不问, 闻而不管, 管而不及时, 及时而不力, 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做, 才能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用心, 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才会和群众做到融洽相处。

四、群众的核心思想如何引领一致

在工作中, 群众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努力工作, 高效工作, 齐头并进做到争创先优, 为组织做出高效收益,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而政工干部要做到引领群众的核心思想一致, 首先要树立自身责任感, 以自身做表率去引领群众树立责任感, 并且做到和各部门协调一致、共同进步。不管在哪个方面都要自己带头做表率, 并做到上文所说的与群众融洽相处, 只有和群众融洽相处, 和群众交心简便易沟通, 还要让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涵养达到更高的水平, 才能使群众认为政工干部所说所做都是正确的, 都应该跟政工干部的步伐走, 从而使群众思想保持一致, 齐头并进、其利断金。

五、政干群众融洽相处对社会的关键性

群众的工作是否用心用力, 是对于一个集体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进度极为重要的因素, 政工干部的主体工作就是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 那么群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就是政工干部工作的重心, 要解决群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 才能使群众更用心地工作。而政工干部能否和群众融洽相处, 也是问题所在。只有政工干部和群众融洽相处, 才能使群众在工作中不会思想抛锚, 思想涣散, 群众之间的矛盾、群众与领导阶层的矛盾才不会频繁出现, 而只有干部和群众和睦相处, 才能更有利于集体的发展, 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 人与人和睦与共, 才会让社会主义社会更加和谐, 所以群众和政工干部融洽相处对于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极其有利。

六、如何一起开拓未来社会的局面

综上所述, 群众和干部的工作和相处对于集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桓宽说过: “见多者博, 闻多者智, 拒谏者塞, 专己者孤。”只有见识的事物和知识多才会博学, 听说的经验和道理多了才会智慧, 如果拒绝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一意孤行, 就会使自己闭塞起来, 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最后一定会成为孤家寡人千夫所指责万人所唾骂。政工干部作为党的形象代表, 作为群众思想的领头人, 必须要牢记这一道理。政工干部应该和群众共同学习, 共同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关心群众的个人生活, 有难处的群众要尽所能地去帮助, 群众出现思想问题时要及时地正确地去指出和纠正, 减轻群众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 修正群众不良的思想问题。

七、结语

综合上文内容, 最重要的就是政工干部和群众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争先创优, 开拓创新, 由此, 政工干部和群众才能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才能更大力度地去建设, 更高效地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开辟新天地。

摘要:本文通过对政工干部如何把握群众心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及阐述, 从而明示政工干部应该如何从群众的心态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心态,政工干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 2006.

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篇6

多年来, 高校党组织通过坚持不懈地培养教育, 发展了大批优秀大学生党员, 为党组织输送了大批新鲜血液, 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 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源头工程,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 应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要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关口前移, 对大一新生做好启蒙培训, 早启蒙早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入党的热情, 在学生群体中引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一些高校党委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借力”, 把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引入党校,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讲解理论热点问题, 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对积极分子提高理论和认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高校党委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手册》, 加强对院系二级党校培训工作的规范性指导, 充分发挥校内外理论教育专家和党务干部的作用, 建立了网络党校和电视党校, 提高了党校培训质量。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其次, 应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落实联系人制度。指定同专业的学生党员做联系人, 或者聘请学校的教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担任联系人, 以解决联系人不足的问题。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应当更多地协助校党委承担起积极分子联系人的工作。联系人每月必须与被联系人进行至少一次的针对性谈话, 以保证教育和考察的连续性。二是坚持和完善“优秀团员学生入党推优制度”以及群众座谈会、公示等制度, 使团组织推优成为大学生团员入党的主渠道;三是严格发展对象考察制度。既要考察政治立场、思想觉悟, 又要考察学习成绩、工作表现。既要考察日常表现, 又要考察关键时刻的表现。四是严格入党审批制度, 对于考察不合格的预备党员, 延迟预备期或取消预备资格。五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 学校党委应有计划地定期检查党员发展工作, 检查结果要予以通报。应界定责任追究范围, 并与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挂钩。

上一篇:暑期小学后勤工作总结下一篇:庐江县柯坦镇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