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2024-06-25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共12篇)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篇1

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

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新法的特点:

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的措施。四是对传染病防治有关人员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及适当津贴的措施。

传染病法的总则分九个大的方面:

一,立法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控制,消除。二,传染病的防治方针和原则。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三,规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及管理;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5种,比旧法多三种,其中新法新增2重(非典,人禽流感)丙类:10种,比旧法少1种。

四,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或地位的原则性规定。1,领导防治工作。2,制定,组织实施。3,建立,健全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各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防治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研究工作及国际合作。六,社会参与共同防治传染病。

七,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八,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奖励与补偿。

九,本法的效力范围及受本法约束的单位与个人的权力与义务。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篇2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速度是以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城市或旅游地区流动人口多, 人口来源相当复杂, 是传染病高发的重点区域, 给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搞好城市地区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特别是有关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保护城市人群和旅游地区居民身体健康, 防止传染病传播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经验, 就具体培训工作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明确培训对象

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 首先应重点加强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师资培训工作, 这样能为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技术骨干的培训

因为技术骨干承担着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等重要任务,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及医疗救治的效果。技术骨干培训的培训对象是未来的培训者, 承担着再培训的任务, 技术骨干培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所进行的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技术骨干培训的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及专业性。

1.2 有针对性的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职责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培训。大体上可分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放射及检验人员、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个体卫生人员等。

2 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依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患者的诊断治疗、医务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

2.1 参加人员应是医疗机构的医护及相关人员

2.1.1 参与救治工作的各级、各专业临床医师

培训内容:传染病基础知识、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就诊程序、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规范;自身防护知识和防止院内感染知识。主要环节的控制和其它环节的控制[1], 消毒隔离防护规范、隔离留观室的防护原则和管理、疫情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患者转运原则等。

2.1.2 护理人员

培训内容: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隔离病区管理及操作规范、患者管理、重症患者的抢救技能等。

2.1.3 工勤人员

培训内容:隔离病房的空间、地面、物品消毒方法和规范,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物处理原则和方法, 患者尸体的处置原则和方法等。

2.1.4 放射、检验等医技人员

培训内容为:相关放射、化验指标、传染患者检验样品采集、转运、保管规范, 辅助检查设备消毒方法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等。

2.1.5 消杀人员

培训内容: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配制、杀毒原理、不同污染程度区域所用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实效检验等。

2.2旅游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卫生人员

培训内容:基础培训, 侧重在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公众预防指导原则、个人防护措施、可疑人员基本处置原则、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消毒和隔离的基本方法、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传染病知识和科学预防原则, 及时发现并上报疫情, 迅速实施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

2.3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培训内容:掌握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法定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有效的采取防控措施,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作好自身防护工作[2]。

2.4 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内容

要掌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 掌握传染病预防性卫生监督、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血液及血制品的卫生监督;以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知识、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要掌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 掌握传染病预防性卫生监督、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血液及血制品的卫生监督;以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知识、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传染病基础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设置及操作规范、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

3 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3.1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选定不同教材。

3.1.1对城市和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一般采取集中培训方法:一是落实岗前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二是实行定期培训, 根据传染病多发季节, 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

3.1.2对中外游客一般采取健康咨询或发放宣传资料方法: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织, 也可委托宾馆、导游等中介机构人员进行。

3.1.3对卫生医疗、防病和监督人员一般要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如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

3.1.4师资培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编写, 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增强培训效果。

3.1.5设立宣传站: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在试点内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向居民发放宣传单, 在景点景区内设立传染病防治宣传站, 向居民讲解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

3.2保障措施

3.2.1制定培训计划

应本着科学性、实用、专业的原则, 在重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的重点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工作, 使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 也使培训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2.2强化演练和考核

为使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 能够科学、规范、快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 提高突发事件处理队伍应急反应能力, 须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疫情、霍乱疫情、鼠疫疫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实战演练培训, 还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侯雨丰, 刘朋冲, 高伟, 等.高发传染病防治[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2, 8:1.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问答 篇3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并于1989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防治法共7章41条,内容分为总则、预 防、疫情的报告和公布、控制、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方面,从法律上对各种传染病 的分类和防治作了明确规定,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非典型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染病病种 。非典型肺炎是本世纪的一种新的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200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 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 染病的通知》,决定将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问:防疫机构发现非典型肺炎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隔离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应当及时采取 以下控制措施: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 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 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病人及其亲属和有关单位,以及社区、居委会、村民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实施控制 措施。

问:哪些部门应及时提供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器械?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 品和器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生产传染病防治药品、器械的医药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时提供必需的物资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铁路、交通 、民航部门必须优先运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处理疫情的人员、防治药品、生物制品和器械 。

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如何公布和通报疫情?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病人、病原携带 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防疫机构 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 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 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政府。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登记 报告和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核实、检查、指导。

问: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造成流行危险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所列行为之一的,引起非典型肺炎传播或者有 传播严重危险的,可以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 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 扩散,后果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 行政处分。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 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问: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 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以下紧 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以上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在规定的时限 内作出决定。解除紧急措施,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问: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具有哪些监督管理职权?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有以下监督管理职权:

(1)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2)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3)依照本法规定,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前款所列职 权。

问:对哪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强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 取强制措施:

(l)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2)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 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4)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本法提出的其他预防、控制措施的。

问:在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可以依法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当地政府应当根据传 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组织卫生、医药、公安、工商、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商业、民 政、邮电、广播电视等部门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1)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

(2)加强粪便管理,清除垃圾、污物;

(3)加强自来水和其他饮用水的管理,保护饮用水源;

(4)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他染疫动物;

(5)加强易使传染病传播扩散活动的卫生管理;

(6)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

(7)组织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染疫动物密切接触人群的检疫、预防服药、应 急接种等;

(8)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等;

(9)保证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问: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各级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医疗单位以及个人各有什么责任?

答: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 实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责任 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 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 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卫生防疫机 构的业务指导。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同防治传染病有关的食品、药品和水的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分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 办理。

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 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问:有关机构可以解剖查验病人遗体吗?

答:出于对传染病研究、控制和治疗的需要,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 构、卫生防疫机构必要时可以对传染病病人遗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遗体进行解剖查验。

传染病不是一般的疾病,所以应作特殊处理。尸体解剖是为了了解疾病病因,制定控制 和治疗措施,防止传染病进一步蔓延的有效科学手段,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 的,不一定非要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因此,病人亲属应当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抛弃封建 陈旧的观念。同时,传染病防治法还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 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工作计划 篇4

一、参加学习人员: 全院所有职工,除值班外全部参加。

二、培训时间: 4 月 25 日下午 2:30—3:30

三、培训地点: 医院三楼会议室。

四、培训人: 陈伟民副院长

五、培训内容: 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主,让职工都知道我们是传染病的责 任报告人,并且知道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 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棋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 年 4 月 20 日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工作小结 棋盘镇 2010 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工作小结 2010 年 4 月 25 日下午 2:30 我院在三楼会议室开展《传染 病防治法》的培训工作。全体职工,除值班人员外,全部到场,并签到。培训工作由陈伟民副院长主持,现就培训情况小结如下:

一、本次培训共计 39 人参加,培训率达 100%

二、通过这次培训,使全院职工对《传染病防治法》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国家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三十九种,指导发现传染病怎样报告,向什么机构进行报告和报告的时限。

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 篇5

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二.2018春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内容

晨午检工作,宣传工作,消毒通风工作,相关表格的记载。三.春季主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

四季均有流行,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有触痛。7至12天消退,一般预后良好。【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出现一侧腮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病毒性脑炎。【治疗】 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消痛等制剂口服,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预防措施 】

1、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腮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措施。

2、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3、流腮患者应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大约3周。

4、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重视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引起暴发流行。【流行病学】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大多数发病,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也可间接传染。本病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集中在1~15岁的儿童。【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

1、一般性预防措施(1)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水痘的传传播方式和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2)保持教室、宿舍内外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共用毛巾,勤洗手、勤晒衣被。流行性感冒

【症状】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畏寒、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见分类】 1.轻型流感: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2.典型流感: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脑膜刺激征等症状。4.脑炎型流感: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5.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病轻者可2~3日恢复,重者1~2周,也有病程迁延1月者。流行性感冒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诺如病毒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篇6

十河镇中心小学 2013年2月

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一、部门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要求,组织校内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

2、学校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晨检或巡查、学生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3、学校应主动与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疫情报告

学校应于2小时内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三、培训教育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德育处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委、区卫生保健所、同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4、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宣传教育

1、学校必须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健康教育课、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病宣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春季是流感高峰期,学校必须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学生不要接触流感症状的人群,不要接触病死的禽类,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农村传染病防治期待更多支持 篇7

8月26日~30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上,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受国务院委托, 报告关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并举行联组会议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询问。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 备受关注。

对贫困患者救助力度加大

在严重流行的传染病中, 肺结核最为突出。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例多达100万, 每分钟就有2人感染。该病是典型的“贫困病”, 农村贫困地区患者多, 治疗时间长, 易反复, 经济负担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时, 结核病防治是委员首先关注的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回答询问时表示, 结核病是传统的“老牌”传染病, 防治面临特殊困难:大量病例在早期没有症状或是症状轻微, 很容易延误就诊, 造成对周围健康人的传播;我国人口多、病人基数大, 很多都是居家治疗, 很难完全隔离, 影响传染源的控制效果;治疗周期比较长, 一般结核病治疗周期6个月~8个月, 耐药性结核病规范的治疗需要两年, 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 时好时坏, 有的病人不能够坚持完成规范治疗过程。

针对贫困结核病患者负担重的问题, 李斌表示, 国家不断加大投入,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央财政安排结核病的专项防治费用, 从2004年开始对普通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一线药物的使用免费, 到现在已经累计为1013万名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今年, 全国7.5万农村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费用纳入了新农合大病保障。

不光是结核病, 国家对于困难传染病患者的救助有着完整的体系。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介绍, 首先是通过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医保解决不了的, 再通过医疗救助渠道解决。去年, 全国财政共安排了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98亿元。

王保安表示, 虽然这个数量是各级财政千方百计筹措安排的, 但是与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 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会给予更大的支持。

国家投入向西部农村倾斜

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种类多, 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结核病等依然流行, 新发传染病也时常发生。但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地方财力比较薄弱, 难以独立支撑传染病防治体系和应对严峻防控形势, 怎么办?这是很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 《传染病防治法》第60条规定, 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给予补助;第61条规定, 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 扶持基层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在回答询问时表示, 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呈现“倍增”的态势, 其中对中西部给予了明显的倾斜。比如, 包括传染病防治在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中部地区补助60%、东部地区补助10%到50%不等, 更多体现了向中西部的倾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也表示, 2002年到2003年, 我国先后启动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 中央和地方共安排投资269亿元, 其中中央投资86.8亿元, 安排42.4亿元用于支持西部地区的项目建设, 占中央总投资的近50%。2012年启动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设施建设方案》, 中央和地方估算总投资190亿元, 中央对西部地区给予了重点支持, 相关建设项目原则上按照80%的比例给予补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唐世礼建议,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防疫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 重点解决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改善、设备配置更新、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今后的工作, 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 下一步, 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 结合医改, 进一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投入, “向西部倾斜, 向西部的农村倾斜。”

基层人才匮乏急需补充

“ (传染病防治) 最大的问题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常薄弱, 无论是人员队伍还是能力建设、基础设施,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郑奎城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饮用水安全与传染病防治密切相关, 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去年7月1日起实施, 要求检测106项指标, 都达标了这个自来水才是非常安全的。饮用水的检测由全国3000多家疾控机构负责, 但是能检测全部106项的总共不到20家。目前, 农村饮用水要求检测40个项目, 县级疾控机构能全部检测的不到一半, 这说明基层的业务能力与现在的防控任务相比有很大差距。

人是能力的关键。身为乡村医生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列席本次会议, 他此前对传染病防治情况专门进行调研, 认为农村传染病防治基础力量薄弱, 最突出的是人员匮乏:基层疾控队伍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 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比例大;村卫生员中专学历 (含中专水平) 占70%左右, 一部分无学历, 而且人员不稳定。这些状况加上基础设施落后, 导致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保健网防治功能残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罗清泉建议, 当前县、乡医疗机构技术力量、防治手段较为落后, 要高度重视县、乡医疗机构疾病诊断、处理能力的提高, 尤其是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的培养, 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养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买买提明·牙生建议, 这个问题要从国家层面, 从政策、机制、待遇、发展空间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统筹考虑。“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招生必须体现面向基层。”他表示, 现在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愿到地县两级疾控机构工作, 国家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和措施, 为基层构建一个用得上、留得下、有质量、有水平的疾控队伍, 否则, 按照现在的状况, 将来疾控机构就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 还可能出现更大更多的问题。

农村环境整治不容忽视

面对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 很多人呼吁尽快加强“源头治理”, 其中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是重要的“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说, 据不完全统计, 近30年来全世界新发传染病达到40多种。新发传染病指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原来没有、突然出现了, 比如艾滋病;另一种是原来基本上被控制或消灭的传染病, 现在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从发病学上讲, 一是病原体的变异, 二是环境的变化, 其中环境变化必须要引起重视。现在森林的砍伐、超过生态容量的开发, 导致自然界物种失衡, 本来是寄生动物体内、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转移到人身上了, 比如疯牛病。新发传染病3/4是人畜共患病, 所以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也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很难根本解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罗清泉认为, 传染病的源头治理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要下决心治理农村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造成土壤污染, 也造成地下水污染。不少农村垃圾围村的现象十分严重, 下一场暴雨, 垃圾中各种有害物质、病菌随着雨水到处传播。“这类问题要高度重视, 下决心制定规划, 有效治理。”

唐世礼委员也建议, 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投入, 进一步支持这些地区的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 把环境治理好, 才能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传染源。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也认为, 农村改水改厕没有完全达标, 成为导致传染源的重要方面, 当前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没有普及到农村, 不少群众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知之甚少, “重医轻防”的观念急需改变。

丛斌委员进一步建议, 要将传染病防治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衔接, 从科学上阐述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化、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促使了新发传染病发生, 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谁也不能置身于外。

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篇8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篇9

姓名

单位

分数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传染病分为

,三类,共

种。2,传染

环节

。3,,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

为主的方针。

4,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制度。5,H7N9禽流感是以

传染为主的传染病。6,手足口病属于

类传染病。

7,流感样病例的定义中关于发热的腋下体温是

℃。8,对腹泻病人的疫情监测主要通过对

开展常规监测。9,疟疾是

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病。

10,调查报告中关于三间分布是指

。二,单选题

1,传染源包括哪些?()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以上都是 2,疫区()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过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3,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未发生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的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传染病暴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所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5,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办法是()A、个人检讨

B、批评教育

2012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篇10

***卫生院认真落实卫生局关于《**县2012年10个重

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学习并制定培训方案及计划。总结2012年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及全乡村医共17人进行集中系统学习。

分别对10个重点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并能注重自身防护、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卫生院冯院长对网络直报工作进行了总结,强调了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全镇防疫人员加强责任感和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我镇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镇卫生技术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一部分人员基础水平不高,在今后工作中应对这一部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二、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防控不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为全镇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卫生院

中国古代最早的传染病防治立法 篇11

秦朝关于防治传染病的法律,主要保存在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其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动预防,及时报告。

传染病一般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预防的关键是树立防病意识,自觉减少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记录着这样一个案例,其人丙因为外祖母同里者曾有“毒言”,他也被怀疑患有“毒言”。“毒言”是一种热带地区流行的传染病,《论衡·言毒》记载:“太阳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为毒。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脤胎(胀),肿而为创(疮)。”它似乎是一种通过唾液传播的皮肤性疾病。因此,知情者采取了主动断绝与丙接触的行为。“丙家节(即)有祠,召甲等,甲等不肯来,亦未尝召丙饮。里节(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甲等及里人弟兄及它人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在各种活动中,大家尽量避免与丙接触,如果没有办法,也要避免与丙共同饮食,或者不用同一器具。这说明,在秦代,人们已经有了主动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并且有了发现传染病例应及时报告的制度。

二是确立标准,谨慎诊断。

在传染病防治中,患者的确诊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预防与治疗的基础。在秦代,传染病患者被视同罪犯,因而对于患者的确诊十分慎重。如丙被怀疑为麻风病,送到官府后,官府首先向丙讯问症状,然后令医丁诊之,丁言曰:“丙毋(无)麋(眉),艮本绝,鼻腔坏。刺其鼻不嚏。肘膝到两足下奇,溃一所。”(《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没有眉毛,鼻梁断绝,鼻腔已坏,刺激鼻孔也不打喷嚏;脚上有溃烂处,不能正常行走;手上没有汗毛;呼喊时声音嘶哑。这些显然是确定麻风病患者的症状标准。经专业医生仔细检查后,才确定了该人确实是麻风病患者。而对不是传染病患者的被怀疑者,经专业医生诊断后,则及时予以排除。上文所讲的被怀疑为“毒言”患者的士伍丙,经诊断后,“丙而不把毒,毋(无)它坐。”传染病患者的可能被排除了,丙也由罪犯的身份恢复为自由人。

三是设立机构,强制隔离。

对病人及时进行隔离,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染源、防治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古代治疗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果断隔离就显得尤为重要。秦朝把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纳入了法制轨道。《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的几条律文证实了这一点。“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疠迁所”也称“疠所”,是专门隔离麻风病患者的地方。法律规定政府应设置专门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加以隔离,这在中国历史上当属最早的记载,在世界传染病防治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麻风病患者如果犯了罪,处死方式也有严格规定。把犯罪的麻风病患者投入水中淹死,而如果活埋就违背了法律规定。这可能是因为当时人认为水中溺死可以防止疾病传播,而活埋土中还可能造成新的传染。按照秦朝法律,并不是对所有犯罪的麻风病患者都处以死刑。“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可(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在对于犯罪后又患上麻风病患者的处理上,出现了是隔离“疠所”还是“定杀”的争论,说明究竟是“迁疠所”还是“定杀”,可能取决于犯人的罪犯轻重或者所患疾病的传染性强弱。在当时,麻风病属于比较严重的传染病,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坚决。而对于危害相对较轻的传染病,则采取把患者迁往人烟稀少之地的办法以减少传染。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有关史料,使我们了解到秦朝以法律手段来预防传染病的情形,两千多年前的这些记载的确弥足珍贵。

当前几种猪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篇12

1 疾病流行趋势

由单独的一种疾病向混合感染发展, 由老病向新病、怪病发展, 典型的症状向非典型的症状发展。

2当前流行的主要疾病

呼吸道综合征、非典型猪瘟、传染性胃肠炎。

1.1 呼吸道疾病

1.1.1 气喘病

100%的猪场都存在, 只是程度轻重的不同, 多呈慢性经过, 很难净化, 易产生抗药性, 药物治疗不明显, 成本高, 是呼吸道综合征的“元凶”, 常继发胸膜肺炎、猪肺疫等, 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1) 临床症状:咳嗽, 喘气为主要症状, 体温不高, 慢性经过, 渐渐消瘦, 病程较长。

(2)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搞好卫生消毒。建立SPF猪群体系。加强隔离措施发病猪坚决隔离。尽量不从外面引猪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兽医防疫制度杜绝参观。天气突变时用土碱或泰乐菌素拌料预防。

(3) 治疗:该病最大的特点是病程长。病原可能吸附到特定的深部组织而发生逃避反应, 使药物不能很好地接触病原致使疗效不稳定。所以, 通过混饲或混饮长期治疗是控制本病较好的办法。

泰乐菌素500g+多西环素150g/t料。连续混饲5~7d, 剂量减半, 继续使用2周。

替米考星:200g/t料, 连续混饲2周。

泰妙菌素 (枝原净) :200g/t料, 连续混饲7d, 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1~2周。

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150g/t料, 饲喂5~7d, 然后剂量减半, 继续使用1~2周。

中药治疗药方:麻黄15g、生石膏50g、杏仁15g、浙贝15g、菊花50g、忍冬藤75g、甘草15g, 煎服:50kg左右体重用量。

特殊治疗办法:

胸腔注射:丁胺卡那霉素和穿心莲混合。

1..1.2传染性胸膜肺炎

各种年龄猪都易感, 但以3月龄最易感, 急性发病率很高, 病死率100%,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冬、春季发病率高。饲养管理, 卫生条件和恶劣气候, 明显影响发病和死亡的高低, 饲养管理水平低, 环境条件差, 气喘病较重的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很高。

1.1.3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特征

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至41.5℃以上, 呼吸困难, 张口伸舌, 犬座姿势, 口、鼻血色的泡沫样的分泌物, 口、鼻、耳、四肢皮肤呈暗紫色, 2d内死亡, 个别猪未显症状死亡。

(1) 胸膜肺炎的治疗

氟苯尼考:100g/t料, 喂7d后减半再喂2周。

头孢噻呋:100g/t料, 喂5d后减半再喂2周。

恩诺沙星 (或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TMP:120g+50g/t料, 连喂5d后减半再继续使用1周。

(2) 当猪不吃时, 应进行注射给药

氟苯尼考:注射后间隔48h再用药一次。

头孢噻呋注射液:1次/d, 连用3d。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1次/d, 连用3d。

控制降低呼吸道的危害, 改变饲养方式, 实行全进全出, 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 通风换气, 减少应激, 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干净干燥的环境加强卫生消毒, 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作好疫病的免疫接种、猪瘟、伪狂犬病、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等。

2 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诊断

2.1 临床表现

体温在40℃左右 (不会太高) , 粪便呈球状 (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 , 尿色发黄 (公猪尿) , 时间稍长, 出现紫斑。食欲时好时坏, 精神稍差, 打针后就吃, 不打针就不吃。病程可拖至1个月左右, 最后多因消瘦死亡。有些猪出现神精症状, 如后肢瘫痪, 应和仔猪副伤寒、弓形体加以区别。

2.2 防制措施

本病主要靠疫苗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

用疫苗时注意五忌:

(1) 忌使用过期变质疫苗:破裂瓶, 稀释时间过长 (特别高温季节) 。 (2) 忌不能接种的猪:病猪, 阉割猪, 妊娠母猪。 (3) 忌消毒不严。 (4) 忌接种遗漏:打飞针, 打跑针。 (5) 忌剂量不当:不大不小2~4mL为宜2.3易误诊的现象

2.3 易误诊的现象

近几年来多表现为温和型和非典型病例, 往往被误诊为弓形体、附红体、猪肺疫、副伤寒、流感等病, 引起疫情、免疫和治疗上的失误。

(1) 有不少病例通过反复几次用药, 症状有所改善。体温也可下降, 这其实是病程的延长, 而不是病情的好转。

(2) 以是否注射过猪瘟疫苗来判断是否得了猪瘟是不科学的, 应考虑多种免疫缺陷和失败的因素。

(3) 皮肤、可视黏膜、内脏出血点、脾脏梗死和肠道溃疡斑等, 可能明显, 也有的不明显, 甚至消失。把解剖病变作为绝对依据, 而忽视临床, 流行病学的综合分析是不可取的。

(4) 试验室诊断时, 或因病料采集、送样和检测方法等问题, 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5) 用过多种广谱抗生素、激素、退热剂和磺胺类药后, 无明显好转, 继续大量用药而失误。

(6) 猪瘟的发生会引发多种疫病的继发感染, 反过来会掩盖.迷惑猪瘟的病变。

3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

3.1临床表现

一旦发病, 蔓延全群, 以呕吐和顽固性水泻 (黄色、淡绿色、灰白色) 为特征, 大小猪都发病, 体温多数正常, 吃奶和断奶仔猪死亡率高, 育肥猪和母猪死亡率低, 一般不治可自愈 (没有并发病)

3.2防制办法

上一篇:第一次军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下一篇:合资银行经营协议